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课标下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关注

新课标下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关注

新课标下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关注
新课标下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关注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几个关注点

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学习、动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要设计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能体现数学内涵的活动,通过丰富的情境信息和数学关系,引导和组织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推理等师生共同参与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主动了解、积极思考学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上的、数学上的、认知上的种种问题,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给学生更好的、更有效的、更多的帮助。

课堂上的许多活动都不是有效的教学活动,不是没有学生思维的参与,就是没有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呢?就要有合理恰当的“问题”,问题是活动的载体,没有问题的活动,没有思维参与的外在操作活动,只能是“假活动’.

1、关注学生把课内活动延续到课外

受传统教学影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完整的部分,到下课时,教学任务完成,探索的问题终于在课堂上得到了结果。其次,许多教师制作的课件精妙绝伦,文字色彩各不相同,图像显示动静有致,文字出现翻转飞动,叫人眼花缭乱,教学就这样在“一问一答一显”中有序的展开,一堂课容量大得惊人,此时教学任务已完成,造成学生活动时间少,或思维活动没有完成。到下课时,教师人为的让课堂内的活动终止了,实际上这些活动远远没有结束。这些活动很有必要延续到课堂外继续进行。通过课外阅读、课堂例题与习题的变式探讨,或有意留下问题给学生课外探索思考等形式让学生把课内活动延续到课外,尽量少一些真理奉送。使他们学会认知、合作、生存、做事,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关注课内出现与事先准备不一样的结果

许多教师在教学时按照事先精心设计的顺序进行探索,但在课堂上仍然可能会发生事先想不到的探索结果。如果及时顺应着学生的思路走下去,则一些教师在心里没有把握。往往对这些探索成果或者轻描淡写的忽略掉,或者加以搪塞、阻止,甚至断然否定,极大挫伤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预设方案的教学设计,教学就会变成盲目活动。因此教师应有应付课堂内可能出现种种意外的心理准备,在课堂上才会游刃游余。名师的课堂常常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常能让学生“一通百通”。这样的效果绝不是偶然的,恰是数十年以来的课前苦心经营、精心打造的结果。

如:10??a ,10??b ,证明:a -11+b -11ab

-≥12 老师:这道题证明方法很多,请大家一起来看看都能想到哪些方法。(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采用了作差法、分析法、综合法、三角换元法探讨此题的解法,讨论激烈,情绪高涨,气氛异常活跃,老师也心满意足,正准备再次展开他早设计好的另一种证法,一名学生积极地站起来)

学生A :(兴奋地)我还有一种证法,用数列求和公式;

老师:(疑惑意外)用数列!能行吗?好像与数列没有关系。

学生A :(激动地)能行!只要用无穷等比数列…

老师:(看了一下手表,有些不悦地打断了学生)你的证法课后再说吧,先看另一种证法…。(学生A 十分尴尬地坐下,低头无心再听老师讲课)

这位老师的做法挫伤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忽略掉学生A 的成果。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学生想要告诉大家的证法。 ∵++++=-32111a a a a

++++=-32111b b b b

… ()()() +++++++=-+-232221111b a b a b a b

a

+++++≥2222222b a ab ab ab ab

ab -=12

这是一个多么绝妙的证法,我们为老师在课堂上错过这一绝妙证法感到深深的惋惜。对此,当学生提出与教师事先设想不同的正确结论时,教师要更加关注这个结论,因为这往往是学生不同寻常的创造力的体现。

3、关注把课堂活动成了“乱言堂“,教师成了旁观者

在课堂的交往、互动活动中,为了凸显学生主体性,教学成了满堂的自探,合作讨论的过程,加之一些教师对课堂上生成的原生态的资源,情境不善于处理或处理不当,从而使课堂往往成了学生的“群言堂”、“乱言堂”,让学生的讨论不加引导地“乱说胡议”,老师成了旁观者和没有明确指向的组织者。

师生互动的过程不等于不完成教学任务,重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结果,而不是不要结果,重过程轻结论的教学只会使学生对问题悬而未决,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任务的完成难以保证。对此,在备课时首先要加强对教学内容和课时整体上的把握和安排,对核心的概念和内容在时间上留有余地,对每一次所讲内容在整体上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水平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其次,在观念上也要有转变,因为当教师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时,就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也就会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4、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产生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所看到的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来的,学生只是在接受教师“满堂问”或在“满堂动”的过程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而很少看到由学生探索过程中产生和提出新的新问题。即使有的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了问题,但没能引起教师的注意,因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探索氛围。

新课标既关注问题解决,又关注问题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标准的一大亮点。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老师设计的数学情境要以“问题”为导向,这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问题提出”的意识。一方面,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创设提出问题的时空;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观测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对教材写的、教师说的、名人提的问题敢于质疑;还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归纳推理、类比联想、改变属性、逆向思考、数学实验等,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问题解决中发现新的

问题、提出新的见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关注持不正确结论的学生

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大加表扬,但对持不正确答案的学生时,往往是先不对这个学生的回答作合理提示,而是问“谁能帮助他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等到有一位同学“帮助”他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并得到表扬时,回答错误的同学非但不能真正感受到“帮助”,反而会倍感自卑,自尊心受到伤害。

教师以友善、平等、和谐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启发,以保护和鼓励他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使他能够顺利得出正确答案。而老师也应及时抓住这个错误,不失良机地给予清源正本,也算是个意外收获。

如:在学习数量积θcos b a b a =?→→时,教师让学生研究数量积有哪些的性质,其中几个同学得出:→→→→=?b a b a 的错误结论,老师从不同角度给他们耐心的进行了分析。

①不妨先从特殊值入手:令→→→→=?=j b i a (其中→i 、→j 分别是 X 、Y 轴上的单位向量)此时 0=?=?→→→→j i b a ,1=?→→b a ,显然有

→→→→≠b a b a ②用向量坐标形式分析

令()1,1=→a ,()0,1=→b ,此时 1=→→b a ,2=→→b a ,显然有→→→→≠?b a b a ③实际上,有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可知:

θcos →→→→=?b a b a ,1cos 1≤≤-θ ,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b a b a

当且经当0=θ时,即→a 与→b 方向相同时等号成立,学生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6、关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学生的参与应是主动的、实质的,而不是被动的、形式的;是全员全程参与,而不只是部分尖子生参与。在几乎所有的示范课中,都能看到合作学习这一过程,但这些小组合作活动所解决的问题大都是靠独立学习也能轻松解决的,所以在小组活动中往往平稳地进行着,或者有小组中的“代表”独立给出答案,汇报结果。小组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合作。因此,看不到小组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的争论,看不到不同的观点。

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往往只有班干部和尖子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中等生和后进生很少发表意见和见解,使讨论学生参与率很低。

2)、讨论是在老师一步步诱导下学生进入预先设好的套路,甚至在情急之下,教师代替学生说出答案;或者讨论尚未完成,甚至还未充分展开就被中止,进入全班交流,草草收场,使讨论不充分、不深入、走形式。

因此教学中应采取与教学材料相适应的灵活形式,在合作活动中真正体现分工合作,归属意识,责任感等特点,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

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全局性的思考问题。新课改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从“形式”到“实处”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角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娄丈子寄宿制小学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 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全校教育教学质量,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重点,现拟定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标准,以“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全员参与型的学习模式。 二、实施过程: (一)认真学习,转变观念。 学校要加强宣传,营造课改氛围,使教师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认真组织数学科任教师对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进行学习讨论,坚定信心,敢于破旧立新。 (二)制定课改方案: 各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135互动课堂”的内涵,结合本班实际,学生情况,找准突破口和结合点,制定好各自的课堂改革实施计划,并会同学校教研组和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对计划进行论证、分析、修改和完善。做到切实可行,灵活有效,杜绝生搬硬套,断章取义。 (三)具体操作 1、备课: 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本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困生可能会出现的知识性困难,都要在备课前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课堂的三个教学环节:指导

预习、教师解疑、拓展练习要有具体的教学设计。 2、 3、上课: 课堂教学要积极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实验班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先展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后,师生互动,帮助解决疑难,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听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 (1)揭示课堂教学目标。开始上课时,教师要对本节课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行准确、细化揭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进行自学指导。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自测,还如何自学等。还要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结成学习对子,进行互帮互学的“兵教兵”活动。 (3)加强督导。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督导两个方面:①督促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对后进生要多加关注,帮助其掌握自学方法,完成自学任务。②通过行间巡视、板书、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4)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自学后,进入“后教”环节,教师的具体任务是:①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②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要找出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③明确“教”的方式。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教师讲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也可以让学生当“小先生”,由学生代替教师讲述部分重点、难点。 (5)当堂检测。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仅用过去的那种以老师为中心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通过题海苦战掌握点死知识的方式已经过时了,教师如果还在凭着老经验跟着感觉走,这不仅教不好学生,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得研读教材和新课标,重新设计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作如下转变。 一、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产生学习需要。 知识的产生,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知识的建立,也应以生活为依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以讲授为主传授知识的。所以,在学习新知之前,要为学生做铺垫复习,这是完成学习目标的保证,明显地以“教”知识为目的,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的探索空间。把这一环节变为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内在需求,必然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甚至会产生探究过程中的意志力,使探究活动不断深入。 如教学片段:圆的认识 师:同学们,老师用圆形的物体也得到了一个圆片,别看这小小的圆片,里面的知识可真不少,你们想学吗?(老师这么一问,学生情绪高涨。)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探究圆的知识?(同学们纷纷举手,有了探究目标。)生1:我想用折一折的方法来学习圆的知识。 生2:我想采用量一量的方法来学习圆的知识。 生3:我想采用比一比的方法来学习圆的知识。 生4:我想采用画一画的方法来学习圆的知识。(老师抓住时机,适时鼓励同学们采用多种方法。) 师:“你们可真会想办法,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互相交流,看谁得到的圆的知识最多。” 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学生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次的产生自信。这种情感体验的不断实现,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力,运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生活实践中“需要”的学习,对学生更有“挑战性”和“开放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自主探究,激发智慧火花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例如:在口算训练里,我出了“230+450”一题后,很多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并说出他们的计算方法。有的说“230+400=630,630+50=680”有的说:“200+400=600,30+50=80, 80+600=680”,还有的说:“200+450=650,650+30=680”方法多样,课堂活跃。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发言,还有的学生问我:“老师究竟有多少种算法?”于是,我趁机让他们分组展开讨论,说一说还有哪些算法。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总结了十余种算法。课后教师又激励学生:你们想不想把你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如果有兴趣,放学后就可以到集贸市场去练习……这样,学生探究的欲望才能不断生成,思维才能不断的发展。 三、实践操作,享受学习乐趣

2021年数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

全面系统的WORD教案范文样板,欢迎你下载 数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 导读: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工作方法。 数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1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使新课程改革实验由形式走向实质,搞好小学数学的课改,更好地发挥县实验基地校的引领作用,现结合我班教育实际,特制定出数学下册课程改革计划 一、主要任务 1、解读、试用和评价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运用数学课程标准理解、把握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导新教材的教学;通过解读和试用,按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作评价,提出修改、完善数学课程标准的建议。 2、通读、试教和评价小学数学实验教材。通读并把握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内容体系,将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分析,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发现并把握新教材的“新质”;通过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试用,验证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探索总结使用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教法,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及其应体现的基础性、整体性、均衡性、前瞻性作出评价,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试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修订、完善建议。 3、探索研究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实验过程中组织和引导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新方式,新方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与使用新教材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4、探索研究对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在小学数学课程实验的同时,加强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研究,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探索并逐步形成促进不断 提高教学水平的,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 5、推广符合课改精神,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操作方法,使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二、具体措施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2、公开教学,上好实践课,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4、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活动。 5、定期进行实验课题的研究活动,组织实验教师研究探索教学规律。 6、实验教材的培训学习,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体现的理念精心挖掘教材内部的创造性因素。 7、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吸取好的经验为我们所用。 数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讲课讲稿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 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于生活,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学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际的生活情境,提供给学生解题的背景,学生才会把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标签:新课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学生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我们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既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1 创设生活情境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把问题情境化、生活化,并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課堂,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达到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只要我们经常像这样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出结论,就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正确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2 结合生活实际 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由于受思维能力的限制,头脑中还不能及时建立正确的表象,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及概念的本质属性还不能及时理解,认知还较为肤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应注意把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通过观察、比较、描述、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要点、难点。将学习变为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实践,在玩中感悟,在学中玩乐之目的。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数学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更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而且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学习气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亲切的眼神,会心的微笑,生动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精彩部分给予肯定表扬,及用手轻轻地在他的头上摸一摸,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快慰,感受到学习的愉快。在课间活动中,与学生一块游戏、谈心,与学生成为朋友,使他们喜欢你,爱上你的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爱。 教师要力求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播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要当好“小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时插问“不明白”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根据是什么?你能说出理由吗?”等等,这既能检验“小老师”解决问题的真实性,又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 二.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1、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创设情景,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2、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自主探索是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活动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尤其要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让学生有机会“观察”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方案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我们老师的日常教学行为,那么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因此,课学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中心环节。本文结合本人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谈几点认识。 一、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改的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标准》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为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提供有价值的数学 《标准》向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

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主要素材,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 (三)倡导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四)强调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标准》强调应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强调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强调评价的内容要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和数学活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重视新技术对数学课程的影响 《标准》要求学生从第二学段起使用计算器,以处理繁杂的运算,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中;鼓励把计算器和计算机作为学习新知识与解决更为广泛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鼓励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与思考 【内容提要】《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出台,给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课程标准充满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但由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多地脱离生活,甚少联系实际;过多地被动接受,少有自主探究;机械训练的较多,有效实践的较少,这样的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面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多数中青年老师感到迷惘,结果导致困惑。小学教师如何走出教学的困境,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创新的课堂,就必须落实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从根本上改革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健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困惑;教学思考 长期以来,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的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但是,随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的颁布和新教材的实施,当前使用的教材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同时,《新课标》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新课标》为广大教师带来了不可估计的优点,但也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困惑。面对“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困惑,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重塑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才是走出教学困境唯一出路。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遇到的困惑进行探讨与思考。 一、《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困惑 《新课标》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转变教师角色,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新课标》为广大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困惑。 (一)教学目标定位的困惑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1 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1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1.2 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1.3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2 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3 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4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

“自主学习,精讲点拨”自主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 为了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我校对洋思、东庐、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发现三所名校的课堂教学都是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及东庐中学“讲学稿”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构建我校“自主学习,精讲点拨”自主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模式。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要让老师们明白三所名校,就必须领导先学,李校长让分管学科的主任自学三所名校经验,学后以书面或口头介绍的形式汇报,并在全体教师假期集中培训会上介绍三所名校,让老师先了解后再进行自学,写自学体会,经过培训学习、认真的观看教学录像、参与热烈的讨论,老师们不得不承认,以前的课堂与三所名校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三所名校的课堂确实做到了是学生自己的天下,是学生自己的课堂。三所名校的教学都是采用的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这种合作讨论式学习,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平等讨论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成绩不会有大的差距,都能学得会、听得懂。上课学得会,气氛和谐,不是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被动地听,这样就不会感觉乏味和疲惫,而是一种愉快学习。 一、要达到的目标 学生: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数学。 2、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构建“自主高效” 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 1、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相联系

---------------------------------------------------------------最新资料推荐------------------------------------------------------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相联系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相联系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 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 1 / 4

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 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 (1)每盘放 3 个, 93=3(盘);(2)每盘放 9 个, 99=1(盘);(3)每盘放 2 个, 92=4(盘),多 1 个;(4)每盘放 4 个,94=2(盘)多 1 个;(5)每盘放 5 个, 95=1(盘)多 4 个。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 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 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 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 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摘要】数学课堂活动不是简单的将知识通过教师的传授“复制”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测、比较、尝试、推理、抽象、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是学生在自己的现实经验基础上,通过主体实践而不断地“数学化”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数学课堂活动不是简单的将知识通过教师的传授“复制”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测、比较、尝试、推理、抽象、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是学生在自己的现实经验基础上,通过主体实践而不断地“数学化”的过程。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来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秧田式 全班学生座位基本上是横成行,竖成列,统统面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这种课堂组织形式是最为普遍的课堂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间,对于那些班级人数较多,教室面积较小的学校来说,秧田式是他们的最佳选择。秧田式最大的缺点是,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学时要注意的事项:1.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2.教学时,应注重充分利用其他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起来,从而弥补课堂师生交流不足,尤其是生生交流不足的缺陷。3.可结合其他组织形式开展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富有生机。4.巧妙使用空间距离也可使“秧田式”的课堂更显轻松、和谐。 例如:《方位》教学片段:在教学《东南西北》时,课堂俨然是方方正正的“秧田式”,教师可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活跃课堂氛围,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都学得比较累了,休息一下,好不好?学生:好。老师:下面请坐在东面的同学站起来,跺跺脚。(学生站起来跺跺脚。)老师:请西面的同学站起来,向东面的同学挥挥手。(东面的同学也有礼貌向西面的同学挥手。)老师:南面的同学站起来,笑一笑。北面的同学也回敬一个。老师:大家都坐不住了吧,一起站起来放松放松,扭扭屁股,弯腰…… 二、双冀式 双冀式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将课桌椅排成两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 例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片段。(课前便让学生呈“双翼式”相对而坐,假设“两翼”的学生分别为学生A、学生B。)老师:今天我们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猜一猜,什么数能被3整除?学生A:个位是3的数能被3整除。学生B(反驳):13、23都不能被3整除。学生A:个位是6、9的数能被3

小学数学学科发展规划

小学数学学科发展规划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学科发展规划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学科发展规划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和其他学科一样,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进一步全面落实关于课程改革和新课标教材使用的要求,推动我校数学学科改革,在总结过去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师素质提高和教育科研工作的促进为中心,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具体制订我校数学学科发展规划,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我校数学教育教学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课程理念 1、学科性质 小学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科目标 小学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取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3、实施要求 (1)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倡导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 (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全面地评价学生。 (4)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目前,我校有32个教学班,一、二年级老师语数包干,三至六年级数学分设,有专职数学老师11人,其中1人为代课老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 10人,其中本科2人,6人本科在读。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有5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常州市骨干教师1名,常州市教学能手1名,武进区骨干教师1人;数学专职教师的平均教龄达13年,最短的也已5年,师资队伍基本已进入成熟期。 通过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等理念,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并付诸实施于课

小学数学新课标论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论文: 往往是通过被动式的应考而取得的毕业证书,所以,教师坚持博览群书,终身修炼,才能具备厚积薄发的功底,这是有效教学,适合课改的前提条件;而贴近生活实践,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则是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教师素质授课艺术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做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理解课程改革,增强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水平,以适合新形势与新要求,作者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如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闪光点,给予即时表扬与鼓励,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性,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2) 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实行学习。 二、做一个有学问的教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有学问的教师的学问应体现在书读得比一般的教师都要多,对事物的理解比一般的教师都要透。没有什么事物能使他盲目相信,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立或独到的看法。因其有学问而具有某种独特的气质或教学行为,并且能为绝绝大部分学生和同事所认同。 例如,某六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中,设计了一道关于“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试题:“在方格纸上将下面左边的图形缩小为原来的1/2,再把缩小后的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个别老师对这个试题提出质疑,认为试题指向不明确“,到底是把图形的边长缩小为原来的1/2呢?还是将图形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1/2呢?要求不明确。”如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值得赞赏的。但作为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就显得有点浅薄了。“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它的属性是一种相似变换,即只改变原来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原来图形的形状。放大或缩小后的两个图形一定是相似形。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照本宣科”,止步于字面的理解和了解上,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就会缺乏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更谈不上形成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应该通过这些具体教学素材的使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这个知识的内涵是大小变化而形状相同。形状相同表明图形内角结构不发生变化,而一个几何图形的大小改变,是源于制约这个图形大小的几何要素的改变。理解不到这点对试题加以质疑,很难称得上“有学问的老师”。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厚积薄发的功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难于把教学目标提升到促动学生有效发展上来。如何才能做一个有学问的教师呢?有点难,难在相当多的教师读大学或中师时就往往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热爱并主动学好课程的不是很多,往往是通过被动式的应考而取得的毕业证书。所以,不读书是做有学问教师的最大障碍。读好书、常读书,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使自己更有学问,更有深度,才能使自己的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周金美信息来源:怀化市正清路小学点击数:588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6日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高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现在,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向课堂要质量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作了如下一些探讨。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教师就一定要认真的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个内容时,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找出规律,然后再运用规律进行相关计算,在获得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速算技能的同时,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 2、要领会教材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