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当代教育新理念

当代教育新理念

当代教育新理念
当代教育新理念

《当代教育新理念》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

A. 自发性能动性创造性

B.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C. 自发性能动性创造性

D.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

2. 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孟子

B.荀子

C.老子

D.孔子

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理论是()

A.智商理论

B.多元智能理论

C.发生认识论

D.情商理论

4.新课程回归生活最明显地体现在()

A.选修课程

B.校本课程

C.乡土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目前生命教育被忽视的原因主要有:教育的异化、教师的功利化情结和()

A.社会的客观压力家长的客观期望

B.社会的主观压力家长的主观期望

C.社会的客观压力家长的主观期望

D.社会的主观压力家长的主观期望

6.知识经济要求人才的素质是()

A.科学素质

B.人文素质

C.专业素质

D.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

7.现代活动教育理论形成的心理学基础是()

A.新行为主义

B.建构主义

C.发生认识论

D.信息加工论

8.现代教育活动主张()

A.知识本位

B.教师本位

C.被动学习

D.尊重学生

9.尊重受教育者就不能()

A.尊重学生

B.了解学生

C.适当体罚

D.与体罚划清界限

10.1983年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A.面向全体

B.面向社会

C.面向未来

D.面向生活

11.“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的理论根据是()

A.主体教育理论

B.尊重的教育理论

C.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D.创新教育理论

12.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形成的教学模式有支架式、认知学徒式、随机访取式和()

A.角色扮演式

B.课堂会议式

C.社会模拟式

D.抛锚式

13.教育的个性化包含三层含义:人性化、个人化、()

A.学校的个性化

B.教师的个性化

C.教育的本土化

D.课程的校本化

14.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

A.创新意识

B.创新态度

C.创新方法

D.创新能力

15.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加涅

16.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

A.教与学合一

B.教与做合一

C.教学做合一

D.知情行合一

17.主张“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的教育家是()

A.叶圣陶

B.陶行知

C.赞科夫

D.苏霍姆林斯基

18.尊重的教育要求教师的教育方式更人性化、主体化、深刻化和()

A.个体化

B.集体化

C.移情化

D.平等化

19.1992年第一次以国家课程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

B.选修课程

C.活动课程

D.研究性学习

20.下面不属于建构主义理论流派的是()

A.社会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

B.激进建构主义

C.历史文化认识的观点

D.社会性建构主义

2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结构理论中,人被认为有几种基本职能()

A.6

B.7

C.8

D. 9

22.现代发现法的倡导者是()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杜威

D.施瓦布

23.下面不属于“新生活教育”课程观的是()

A.教师是课程的主体

B.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C.“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

D.课程是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中介

24.多元智能结构理论认为影响每个人智能发展的因素有()

A.先天资质

B.学校培养

C.社会培养

D.家庭培养

25.教育的最高旨归是()

A.服务政治

B.发展经济

C.培养人

D.提高升学率

二、判断题:

()1.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

()2.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即要学好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

()3.终身教育不只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且提供某种固定的教育模式。

()4.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怀。

()5.新生活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

()6.现代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让所有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

()7.教育的本质特性要求进行活动教育。

()8.自我尊重的获得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9.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发明家。

()10.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11.陶行知在美国留学多年,师从杜威并深受其影响,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不是杜威理论的翻版。

()12.尊重的教育要求尊重教师的个性。

()13.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统一起来的。()14.建构主义学习观与客观主义学习观是一致的。

()15.认知建构教学理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16.逻辑—文字智能是加德纳多元智能结构理论中的基本智能之一。

()17.今天大力提倡人文教育就是因为过去科学教育过头了,要让人文教育超过科学教育。

()18.“教育即生活”并不是要在教育与生活之间划上等号。

()19.生命教育回归之时,也是教育真正走向振兴之日。

()20.创新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多搞些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21.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所以我们主张建立“无批评的学校”。

()22.先进的信息技术普及化将会导致教师职业的消亡。

()23.发生认识论是建构主义思想的最主要的理论来源。

()24.爱默森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25.尊重的教育实现的前提是平等。

()26.以人为本也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精神内容。

()27.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民主,但不能完全否定教师的权威作用。

()28.加德纳认为,在多元智能结构中,各种智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29.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点。

()30.今天我国的活动课程也就是过去杜威主张的那种活动课程。

三、简答题:

1. 创新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 怎样理解新生活教育的教学观?

3. 进行活动教学必须抓好哪些基本点?

4. 建构主义主张的学习理论有哪些特点?

5. 如何正确认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统一性?

6. 你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受到了哪些启示?

7. 尊重的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教师应如何适应主体性教育理念的要求。

2.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3.你认为应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一节《诗经》 一、《诗经》的概况 1、《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诗经》被正式尊奉为儒家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唐代,《葩经》。 2、《诗经》中的作品共305篇,按风160、雅105、颂40来编排,另有“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仅存篇名无诗,一般认为是有声无词的笙曲。所收作品大约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3、《诗经》的编辑 A、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俗“---《孔丛子?巡守篇》采诗的目的: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B、删诗说:汉人认为《诗经》305篇是经过孔子删定的。(不合理) 4、诗经的流行与研究:《诗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诗经》的内容 1、周族史诗P4 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记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的史实;《公刘》记述了周族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地迁往豳地发展农业,开始定居生活的历史;《绵》写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往岐之周原,创业立国,设置官司、宗庙,建立政治机构;《皇矣》歌颂文王之祖太王、王季的美德,并描述文王伐崇伐密的胜利;《大明》记述王季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太娰生武王,再写武王牧野大战,伐纣灭商。记录了自先公先王壮大部落到武王灭商建国的整个历史。 2、颂歌和怨刺诗P5 中国古代诗歌有所谓的“美刺“的传统,也就是“颂美”和“怨刺”的传统。表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怨刺又称变风和变雅,是王道衰落、礼乐崩坏的产物)颂歌的作品有《大明》、《丰年》,怨刺的有《魏风?硕鼠》 3、婚姻爱情诗P7

概念自行车设计说明解析

产品语义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未来代步工具设计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 指导教师:田维飞 班级: 12020241 学号: 1202024131 姓名:魏卓群 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四日

概述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在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而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 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1866年清朝派出了第一个出洋考察团,其中19岁少年张德彝在游记里使用到“自行车”一词,于是自行车一词首次出现,并被一直沿用至今。 自行车是传统产业,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自行车是一种较普遍的运动、健身、休闲和娱乐性产品。每年全世界自行车需求量巨大,日本CYCLEPRESS的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自行车需求规模保持在1.06亿台的水平,自行车年交易额约为50亿美元。

自行车是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之一,它是由许多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清朝康熙年间,黄履庄潜心研制了自行车。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黄履庄所制双轮小车一辆,长三尺余,可坐一人,不须推挽,能自行。行时,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足行八十里。”由此可见,他制造的自行车,前后各有一个轮子,骑车人手摇轴旁曲拐,车就能前进,这是史料最早记载的自行车。黄履庄以后大约10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1790年才制成了木制自行车。 构成 系统结构 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1.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乘骑者可 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2.驱动(传动或行走)系统:由脚蹬、中轴、牙盘、曲柄、链条、 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人的脚的蹬力是靠脚蹬通过曲柄,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车不断前进。

当代教育新理念 全书简要(一至三章)

当代教育新理念全书简要(一至三章) 当代教育新理念全书简要(一至三章) https://www.sodocs.net/doc/6e18262523.html,/p-0833********.html 《当代教育新理念》 导学提纲引论——基础教育价值上的科学基础观(详见2—7页)1.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未来,突出创新从未来而不只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规定基础教育的“基础”之含义,要求中小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就是对基础教育“面向未来”的最基本的界定。知识经济时代必然要求教育肩负起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新使命。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培养学生从小学会独立思考的意识、探索真理的志向,培养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去选择、获取和吸收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2.基础教育必须全面、适度这里所说的“全面”,是相对于应试教育的“片面”而言的,是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意志、品德、个性等几个方面,真正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稳固的基础。基础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应通过具体活动开展学习指导,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获得基础学习的基本技能,养成自觉学习的态度;应培

养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智能;应磨练和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的情趣;应使学生保持和增强足以承受得住未来学习和生活变化所需要的强健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从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理解基础教育,我们应把那些最具迁移性、生长性,真正属于“基础”的东西作为学生的“精神养料”,而把那些非基础的东西剔除出去,保证“基础”的适度。3.基础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强调基础教育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是为了消除现行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见物不见人,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价值,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价值的弊端。强调在中小学教育价值观中注重学生生命主体性发展,就是要使每一个教师都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工作直接面对生命主体,关系到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生命的成长。教师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作好教育教学工作。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的发展是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些方面或部分的片面发展。只有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看成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性时,教育才能取得成效。若离开学生本身的积极活动,教师的一切努力终将化为泡影。4.基础教育必须具有社会性必须加强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

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教学理念集锦简短

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教学理念集锦简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在当今世界上,英语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界上把英语当做母语的国家最多,第二语言是英语的人数也最众。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英语教学,也有越来越多的学习者体会到了英语的独特魅力。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用最现代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当代的英语教学,是值得每名教师深刻反思的。 反思一:更新教育理念,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众所周知,英语教学需要辅助工具。从最初的一支粉笔到后来的图片卡片,再到现在的电子词典、电脑,英语的教学手段实现了质的蜕变。电脑的普及使得每个学生的知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学生的知识往往于课堂、教师、书本,而现在电脑将学生和世界信息知识库连接了起来。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体育等各个方面的最新信息。教师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教学课件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恰当使用多媒体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师课前设计、制作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将自己的教学目标贯穿于其中;而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渴望。这有助于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反思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同步进行。对于英语的初学者来说,了解西方人的一些禁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见面的招呼语经常是“你吃饭了吗?”但在英美等国家,这会被认为是窥探对方的隐私。同时,对方的身高、体重、年龄、收入等信息也都是禁忌的话题。中国人和朋友吃饭的时候,通常是请客吃饭的人为所有的宾客买单。但在国外,则常常是自己只为自己付账。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结冰”。而若在美国,听到别人说freeze,则表示“站住,不许动”!在汉语中,老鼠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目光短浅。而在英语中,老鼠却代表可爱。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都与汉语不尽相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要适当地对这些不同文化的差异进行总结归纳。 反思三: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 习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一节《诗经》 一、《诗经》的概况 1、《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诗经》被正式尊奉为儒家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唐代,《葩经》。 2、《诗经》中的作品共305篇,按风160、雅105、颂40来编排,另有“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仅存篇名无诗,一般认为是有声无词的笙曲。所收作品大约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3、《诗经》的编辑 A、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俗“---《孔丛子?巡守篇》采诗的目的: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B、删诗说:汉人认为《诗经》305篇是经过孔子删定的。(不合理) 4、诗经的流行与研究:《诗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诗经》的内容 1、周族史诗P4 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记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的史实;《公刘》记述了周族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地迁往豳地发展农业,开始定居生活的历史;《绵》写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往岐之周原,创业立国,设置官司、宗庙,建立政治机构;《皇矣》歌颂文王之祖太王、王季的美德,并描述文王伐崇伐密的胜利;《大明》记述王季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太娰生武王,再写武王牧野大战,伐纣灭商。记录了自先公先王壮大部落到武王灭商建国的整个历史。 2、颂歌和怨刺诗P5 中国古代诗歌有所谓的“美刺“的传统,也就是“颂美”和“怨刺”的传统。表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怨刺又称变风和变雅,是王道衰落、礼乐崩坏的产物)颂歌的作品有《大明》、《丰年》,怨刺的有《魏风?硕鼠》 3、婚姻爱情诗P7 婚姻诗,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有情人约会的《静女》、有恋人同歌共舞的、有热恋互赠信物的《溱洧》有野外相遇而相爱的《关雎》、有久别重逢的、有礼教束缚《将仲子》和婚姻不幸的痛苦《氓》等。 4、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P9

第三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三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教育质的规定性和教育的基本要素 2.理解教育的概念、产生与发展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过程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我国古代 (一)教育的词源 “修道之谓教”(《中庸》); “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学记》);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中的人生三大乐事: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故、灾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o惭愧)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甲骨文中“教”与“学”的写法及其意蕴。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2.西方 *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 *“美德是由教育来的”(苏格拉底语); *即教育是指引导儿童使之得到完满发展。 *“教育的最大秘决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卢梭语);

*教育就在于“依靠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塔洛齐语); *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赫尔巴特语); *“教育即生活”,“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教育乃是“人的经验的改造”(杜威语)。 (二)教育质的规定性 *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于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成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质的规定性 *(三)教育的定义 *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凡是(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主要有三种形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根据一定社会需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主要指学校教育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受教育者 *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 之称。 ●战国策:

自行车设计报告

自行车设计报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工业设计 学生姓名:张三 指导教师:姜大 (课程设计时间:2014 年11 月——2015年1月) xx大学

目录 1.设计目的 (3) 2.产品背景 (3) 3.产品介绍 (3) 4. 系统结构 (3) 5. 品牌调研 (4) 6 .消费人群 (5) 7. 发展趋势 (5) 8. 设计展示 (6)

一、设计目的 通过这次设计作业,熟练掌握SolidWorks的建模方法,设计自行车是可以充分利用该软件的装配图,实现零件的模拟连接。同时通过课题设计进一步训练设计过程,掌握专业知识。自行车尤其是山地自行车会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使用,面对这样的地形添加减震器就会舒服很多,同时将减震器作为车框架也会提高抗冲击力对自行车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二、产品背景 生活中由于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都会选择一种运动来释放自己,自行车恰好就是这样一种完美的运动。既可以释放压力,也锻炼了身体。自行车在生活中还扮演了环保的角色,是倡导无污染出行的主力。自行车爱好者越来越多,自行车种类也越来越多。 三、产品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 四、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分为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

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驱动系统:由脚蹬、中轴、牙盘、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 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驶,确保行车安全。 五、品牌调研 品牌主要有捷安特、永久、美利达、凤凰、喜德盛等一大批高质量自行车生产商。重要的配件生产商有西玛诺、捷安特等。捷安特自行车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标准,开发了很多工艺,拥有一系列技术专利,自行车永远需要的是简洁方便以及框架结构,也是我们了解一目了然的结构,自行车的外形突破在现有生产而非概念设计中仅局限于框架结构以及连接工艺,结构设计的巧妙性、框架素材的形状是主要目标,就仿佛是自行车的设计(人力作用,非电动)已经达到发展的最高峰,再也难以前进一样。但是一旦有了发展,那么就会是在自行车产业中像蒸汽机一样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新理念复习提纲

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第一节、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一、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 二、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三、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四、我们到底追求去问题教育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五、冲破观念障碍 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第二节、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 一、知识是从哪里来的?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不断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二、没有氧气就不能燃烧吗? 三、牛顿力学可靠吗? 四、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吗? 五、过程教学比结果更重要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获得的结果,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是必要的。但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第三节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一、世界是综合的 二、高分低能的本质――知识的割裂 三、知识的综合与知识的综合教育 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个相关的要求: 1、教师综合意识与综合知识的自我更新; 2、培养教师的大学改进课程结构,跨越学科界限,拓宽学术视 野,培养适应综合教学的新教师;3、改进教师在职培 训的内容结构,突破单科进修的固定模式,为教师的 跨学科进修提供机会。 第四节、研究性教学 一、研究并不神秘 二、三个案例研究要觉察问题,形成假设,通过实 验,进行验证 三、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1、开放的、非标准答案的 2、需要综合运用知识3与 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学习 研究性教学是有计划的,但却不是唯计划的。 四、确定课程意识教什么的意识 第五节追逐知识前沿的教学 一、从“哥本哈根研究所”说起 二、循序渐进与跳跃式发展学会选择性的学习知识, 构建个性化的知识 三、直线教学与散点教学 散点教学它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 生,而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 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 补充的知识。 四、不直接回答问答送人以鱼,不如送人以渔,教 是籽不教 第二章学科教育的新视野 第一节反思科学教育 一、科学教育对科学的背离 科学的四个层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 知识的特征:1、知识是预设的2、知识被认为都是正 确3、人格化的 传统知识教育的特征:1、被动接受的2、知识学习过 程主要是记忆过程3知识的学习带有强制性。 对现代科学和科学教育具有的影响:1重结果甚于重 过程2、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3、重教育者对知 识必要性的看法甚于重社会、市场对知识的需要4、 重稳定的知识甚于重新兴的知识 二、科学对科学教育的呼唤 赫尔巴特的四个教学过程: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 授知识;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 统――作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 (作业) 杜威五个教学步骤:暗示――设置真实的情境;问 题――在情境中要有刺激思维的问题;假设――做出 解决问题的假设;推理――根据假设推导结论;验 证――验证结果并得出结论。 第二节开放数学教育 科学的本质是发现,数学的本质是发明 第三节理解文科教育 一、文科与文科教育 二、文科教育的价值 文科教育的过程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 的过程。是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是感悟自由 精神的过程。 三、以人文精神进行文科教育 文科教育是分解的教育,更是整体的教育。文科教育 是标准的、统一的教育,更是多样的、个性化的教育。 文科教育是技能的教授,更是生命的对话。 第四节提升美育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一、美育不是德育 二、美育的本质在于培育美的精神 美育不是德育,美育也等于艺术教育获得感受体 验情怀进入境界 第五节把握信息技术教育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巨大功能 改变知识观念、改变学习和教育观念 二、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 智能化、人机互动、知识观念的改变 两个误解1、教学的辅助手段2需要掌握其原理 三、网络时代的教师 使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为人格 第六节走进体育 一、体育精神一种强力的冶炼,冒险精神的培养, 运动习惯的形成 体育不等同于达标训练。有运动不等于就有体育。体 育不能仅以安全为前提,也不能延年益寿。体育不是 整饬纪律和处罚的手段。 二、体育上人类原始动力的文明体现 原始动力的特征:自发性、攻击性、情绪性。体育 是有力量、不规则、争每一、超越的运动,是一种习 惯 第七节感悟艺术教育 一、艺术教育是一种语言教育 二、艺术教育是感悟教育 三、用艺术的语言进行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传情 第三章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一节知识增长方式的变革 四个特征:知识加速度增长;知识综合化趋势成为知

自行车设计中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参考模板

变速自行车设计中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 一、人一自行车系统 组成自行车的功能是供人骑行,就发挥自行车的功能作用而言,把人看作自行车的组成部分是完全合理的。因此,人在骑车时组成了人一车系统,该人一车系统中的人一车界面关系可由图1-1来进行分析。 1.人与支撑部件关系 图1-1 人-车界面关系 支撑部件主要有车架、前叉、鞍座和车把等,是自行车的构架。自行车设计国家标准规定:车吧前叉轴线与通过轮心得地面垂直线的交叉点到地面的距离不小于轮半径的15%,不大于轮半径的60%。 车把部分:这是关系到操纵和制动性能的主要部件。列入山地车,车吧的宽度以中青年男子的肩宽480mm,手掌宽度100mm为参照,设计时考虑手掌中央与车吧把套的中央为接触点,这样可以使整车受力平衡,具备安全可靠的操纵车把和刹车制动的有利条件。

2.人与动力接受部件关系 动力接受部件主要是脚蹬和曲柄。动力是靠骑车人的双脚踩在脚蹬上,下肢运动的力使曲柄转动而产生的。为了使人省力和有舒适感,必须在骑自行车人的体格和体力与自行车元件的尺寸关系上下功夫,即研究人体下肢肌肉的收缩运动与曲柄转动之间的能量转换问题。脚踏部分:脚踏分为水平脚踏和自锁脚踏以及脚带脚踏。水平脚踏即我们平日所见的脚踏,脚踏和脚是分开的。自锁脚踏需使用专用配套自锁鞋,如果是长时间骑行会感觉轻松很多,因为一只脚踩下去的同时另一只脚还可以网上提,一般来说可以胜利25%。 根据自行车国家标准:1脚蹬面朝上放置时,自行车向一倾斜25°,脚蹬上的零件不触及对面。2脚蹬中心与泥板转到任意角度的间隔距离必须大于或等于89mm。 支撑部分将其他零部件固定在相互间正确的位置上,保证自行车的整体性,实现自行车的功能。从人机关系来看,鞍座、车把和车架等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与骑车人的位置和肌肉的动作有着性的设计参数。 鞍座部分:人处于坐姿状态时,由人体组织的解剖学特性可知,与鞍座紧密接触的是最能承受压力的臀部的两块坐骨结节,时间久了便会感到疲劳,造成臀部疼痛。

2005年教育问题的新观点

2005年教育问题的新观点 wfqiang 发表于 2006-4-19 10:56:00 《教育研究》编辑部 每年教育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是教育研究成果的应用却很不乐观。为此,几年前,编者就向《教育研究》编辑部主编高宝立提议,由《教育研究》编辑部商量有关教育理论刊物、有关专家学者,就年度教育理论的进展进行总结,在《教育研究》杂志和本报教育科学版联合推出《年度教育研究报告》,以期扩大教育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去年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与热点问题已经在《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发表,这里我们发表该文的报纸版。 ——编者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许多新成果,最近,本刊编辑部发表《2005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对2005年度教育研究中的前沿与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评述,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者的一些新观点。 一、道德教育问题 道德之知本是一种实践之知,当代的道德教育却以普遍化、客体化的知识割断了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走上了一条唯知识化的路。 20世纪末全球性道德教育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对道德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够全面,即把道德等同于知识,忽略了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行为的改善。 对于德育工作细微品性缺乏认知和领悟,在分数和升学率面前,德育不过是一种陪衬和摆设,导致德育工作的形式化、空泛化和简单化现象相当严重。 德育低效源于普遍利用虚拟道德教育情境进行道德教育,而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道德冲突。寻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处方”和精确制导的“技术手段”,缺乏主体间的交流、对话和关怀,缺乏真实的道德体验。 道德教育不仅是社会或国家对个体的一种规约和要求,也不仅仅是用社会性的价值规准去要求个人,道德对个人要求最终应当是关注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 为克服传统德育方法表现出的诸多弊端,道德教育应从“知识”转向“故事”,从“灌输”转向“对话”,从“大道理”转向“小细节”,从“感悟”转向“践行”,从“受爱”转向“创爱”。 进行德育工作制度化、个案化建设,是解决德育形式化的关键;改善师生的道德生活环境,强调学生的德育体验,是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加强的细微环节;德育工作生活化、真实化是改变德育工作空洞说教倾向的必然选择。 二、教师专业发展 以智慧型教师作为对教师的整体境界、专业发展、理论学养和综合实践素质的总要求,一定程度上会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协调、完整和全面。 教师的专业能力有赖于专业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 实践智慧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作为

(完整版)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 第一节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与特点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主要指以下五个转变: 1.课程内容的转变 2.课程结构的转变 3.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 4.课程评价的转变 5.课程管理的转变 (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1.由“专制”走向民主 2.由封闭走向开放 3.由专家走向教师 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 二、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二)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 (三)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 (四)重建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 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是仅仅由教材、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等文字资料组成的了,而是由这些文字资料和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共同组成的,并且教师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将占课程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 1先秦 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 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 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 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得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得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得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得概念: 我国最早得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 《尚书》得内容 :《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得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得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得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得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得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得一部国别史。 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事。以记言为主,故名《国语》。其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迄鲁悼公。 战国策成书时代与编纂者:西汉刘向谓此书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战国策书录》),故定名为《战国策》。 人物形象:1、反映纵横家得人生观,提倡个人功名利禄,宣扬利己主义等。2、有明显得“贵士”得倾向。 《战国策》得文学成就1、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得人物都有鲜明生动得描写,尤其就是一系列“士”得形象: 1)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2)勇毅之士,如荆轲、唐且。3)高节之士,如颜斶、鲁仲连。 2、《战国策》得“文辞之胜”。多用譬喻、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得说服力。

当代教育新理念

当代教育新理念 教育,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人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多的质疑。决策者的困惑、教育者的疲劳、家长的烦恼、孩子的苦恼,面对着这种困惑,做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办? 那么什么是教育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引论——基础教育价值上的科学基础观 1.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未来,突出创新 从未来而不只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规定基础教育的“基础”之含义,要求中小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就是对基础教育“面向未来”的最基本的界定。 知识经济时代必然要求教育肩负起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新使命。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培养学生从小学会独立思考的意识、探索真理的志向,培养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去选择、获取和吸收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2.基础教育必须全面、适度 这里所说的“全面”,是相对于应试教育的“片面”而言的,是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意志、品德、个性等几个方面,真正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稳固的基础。 基础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应通过具体活动开展学习指导,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获得基础学习的基本技能,养成自觉学习的态度;应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和

创造性的智能;应磨练和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的情趣;应使学生保持和增强足以承受得住未来学习和生活变化所需要的强健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从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理解基础教育,我们应把那些最具迁移性、生长性,真正属于“基础”的东西作为学生的“精神养料”,而把那些非基础的东西剔除出去,保证“基础”的适度。 3.基础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 强调基础教育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是为了消除现行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见物不见人,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价值,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价值的弊端。强调在中小学教育价值观中注重学生生命主体性发展,就是要使每一个教师都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工作直接面对生命主体,关系到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生命的成长。教师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作好教育教学工作。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的发展是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些方面或部分的片面发展。只有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看成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性时,教育才能取得成效。若离开学生本身的积极活动,教师的一切努力终将化为泡影。 4.基础教育必须具有社会性 必须加强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力争使课程内容及时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反映学生生活经验,体现时代特点,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章当代世界教育发展概述 第一节当代世界教育的发展 (一)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背景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完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先秦文学 一、填空 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 2、约在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事祭歌。 5、先秦时期----------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再到------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形到---------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 22 、------------、--------------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四部分,其中---------、------------。 24、《左传》的体例是---------史。 25 、 ---------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最擅长写战争。

自行车的机械设计分析大作业

分析自行车的设计过程 自行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机械产品,它的存在,使得人们在短距离的行程中,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在设计自行车的时候,也越来越多的考虑到自行车的人机学等一些理论和设计实践的匹配。通过这一学期《机械设计学》的学习,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自行车的设计过程。 一、功能原理分析(由王昭春同学完成) 1复杂功能原理分析 自行车是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之一,是由许多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自行车主要是由车体部分(车架,车把,鞍座等),行动部分和安全部分(车闸、车灯、车铃等)组成的。行动部分是自行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复杂的机构构成。根据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知识,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简单的机构。 即:曲柄、链条,飞轮等。

1)脚蹬部件: 脚蹬部件装配在中轴部件的左右曲柄上,是一个将平动力转化为转动力的装置,自行车骑行时,脚踏力首先传递给脚蹬部件,然后由脚蹬轴转动曲柄,牙盘,中轴,链条飞轮,使后轮转动,从而使自行车前进。 2)链条:

链条又称车链、滚子链,安装在连轮和飞轮上。其作用是将脚踏力由曲柄、链轮传递到飞轮和后轮上,带动自行车前进。 3)飞轮: 飞轮以内螺纹旋拧固定在后轴的右端,与链轮保持同一平面,并通过链条与链轮相连接,构成自行车的驱动系统。

自行车的上述设计过程满足功能原理的复杂功能分析。2关键技术功能分析 自行车的分类是很多的,不同的自行车其关键的技术也是不一样的。最传统的自行车的原动力是人力驱动。但是在上坡的时候,人的驱动力远远达不到自行车所需的速度,并且在上时间和远距离的行程下,人的驱动力会逐渐降低。为了改变以上的不足,我们可以从自行车的结构解决以上问题。轻质高速自行车,即将自行车的质量降低,在行驶的过程中通过气流使得自行车的速度增加。轻质的车身,需要轻质的材料,目前在我国轻质材料不丰富,加工轻质材料的工艺不高。所以以上的自行车的制造成本较高,大多数用于竞技比赛。 基于以上对设计,材料和制造工艺三者之间的矛盾,根据功能原理的技术矛盾分析法,得到了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常用的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功能。电动自行车是一种以一半电力驱动和一半人力驱动的环保电动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可以自动侦测双脚施力状况,在需要时以适当的动力辅助踏踩,自动调节动力和速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古代文学史一测验1 1.单选题 1.1 以下作品包含在《九歌》中的有 a《哀郢》 b《河伯》 c《抽思》 d《怀沙》 1.2《大雅》中的五篇史诗是反映哪代人的历史的 a夏人 b商人 c周人 d秦人 1.3 《左传》写人主要表现在 a性格化人物明显多于类型化人物 b是史传文学人物塑造成熟的标志 c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d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 1.4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 a阴阳家大师 b兵家大师 c法家大师9 d儒家大师 1.5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诗为 a边塞诗 b山水诗 c田园诗 d唱和诗 1.6下列作品中,属于王符《潜夫论》的是 a《谏营昌陵疏》 b《艺增篇》 c《抑谶重赏疏》 d《实贡篇》 1.7东汉《北征赋》的作者是 a赵壹 b班固 c张衡 d班彪 1.8杜牧诗歌中最受推崇的诗体是 a五言古诗 b七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1.9下列作品中属于女诗人蔡琰创作的是 a《娇女诗》 b《艳歌行》 c《悲愤诗》 d《美女篇》 1.10 汉书》不同于《史记》的体例特点是 a取消“列传” b保留“书” c不设“世家” d保留“表” 1.11《诗经》中的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a六艺 b六能 c六体 d六诗 1.12《小雅·十月之交》属于 a婚恋诗 b史诗 c农事诗 d政治讽喻诗 1.13《诗经》收录的诗歌的时限 a夏商周 b春秋至战国 c西周晚期至战国初期 d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1.14汉代传授《诗经》的曾有四家,而后来独行于世的只有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1.15对于韩非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末燕国公子 b韩非死于韩国狱中 c著有《五蠹》、《孤愤》 d与荀卿俱事李斯为师 1.16以下表述符合《国语》一书是 a《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国语》以记事为主 c《国语》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事件 d《国语》作者相传是左丘明 1.17谢灵运诗歌追求的是 a清水芙蓉之美 b典丽华赡之美 c热烈明畅之美 d刚健雄放之美 1.18以下对《诗经》抒情性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叙事诗占多数。 b《诗经》抒发情感的方式是较为含蓄的。 c象征化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诗经》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d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1.19 《郑风·将仲子》属于《诗经》婚恋诗中的哪类诗 a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b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c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 d弃妇诗 1.20韦应物后期诗歌的风格是 a沉郁顿挫 b闲淡简远 c刚健明朗 d雄奇奔放 1.21《庄子》中所谓“卮言”指的是 a名人的话 b奇幻谲诡的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