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76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分析

76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分析

76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分析
76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分析

76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76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中药结合针灸治疗)31例和对照组(单纯激素药物治疗)45例,随访三年,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4例,占77.4%,有效7例,占22.6%,随访三年,无复发案例,已生育5例,占16.1%;对照组中显效19例,占42.2%,有效17例,占37.8%,无效9例,占20.0%,随访三年,1例复发,占2.22%,已生育4例,占8.89%。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三年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腔包块和痛经,中医药物结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关键词】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好发于育龄妇女,发病率约15%,通常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一般为良性病变,极少发生恶变,但其具有类似恶性肿瘤向远处转移和生长的能力,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性交痛[1],甚至引起不孕,严重威胁着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一直在妇科临床治疗中给予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探讨分析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总结其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76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年龄15~35岁,平均年龄25.5岁,平均初潮年龄13.5岁,发病时间距初潮3~6年。经检查,痛经21例,盆腔有包块16例,自诉盆腔痛13例,性交痛7例,急性腹痛伴性交痛4例,急性腹痛6例,月经量异常9例。其中已婚11例,占14.5%。分为观察组(中药结合针灸治疗)31例和对照组(单纯激素药物治疗)45例,随访三年,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单纯激素药物治疗)采用激素治疗,其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15例,短效避孕药治疗9例,高效孕激素治疗6例,孕三烯酮治疗11例,达那唑4例,持续用药2~3个月,观察疗效,记录相关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