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探索与实践■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宋正富

办学思路是高职院校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实质性内容。科学系统的办学思路对于培植核心竞争力、形成办学特色、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从全局和整体的视角出发,廓清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厘清学院办学历史和现实,明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探索实践了“突出高教性、保持职业性、体现区域性”的办学思路,适合学院发展实际,促进了学院科学发展。

突出高教性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具有高等院校的公共属性,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项重要职能。学院深入理解高职的本质内涵,基于高职“姓高名职”的定位思考,在办学思路制定上特别突出高教性,着力体现实现高等教育四项职能的价值追求。

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细化为“行业、企业、专业相衔接设置专业,岗位、能力、课程相衔接开发课程,政府、学校、企业相衔接建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三个三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以多方联动机制建立点对面的互动平台,在以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引领下,优化育人过程,提升育人质量。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产业、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优化专业,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积极整合教学要素,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要求,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努力探索能够体现“能力为本”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形成了符合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体系;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演练结合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初步建设了一批优质的共享性教学资源。目前,学院拥有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1个、市级精品课程3门;中澳职教项目成果推广项目1个;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3个;重庆市高职院校生物化工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

科学研究方面,学院把“研究和推广适应涪陵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以下简称‘三区’)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列为办学定位的重要内容。学院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研究和推广具有“三区”产业发展特色的应用技术。近年来申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15项。充分利用校地合作平台,按照“政府引导、院企主体、市场运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原则,积极投入“三区”统筹城乡建设,承办银行、基金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8000多人次,开展干部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农民工培训、移民培训等年均5000多人,技能鉴定年均4300多人次。

服务社会方面,学院牢牢把握高校为经济社会提供支撑的使命担当,立足于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及“三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了办学指导思想。服务社会既包括培养的人才最终服务社会,同时也包括办学过程中对经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学院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大力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企业开展服务锻炼,多维度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取得了学生成长成才、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和学院服务社会水平提升的多重收益。

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学院将培养目标与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既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又特别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品质的培养。探索形成了“知行文化”,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通过开展文体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多方位、立体化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使学生在文化的浸润滋养中获取适应社会进步与其自身终身发展所需的素养,同时在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综合素质、长远发展等方面也更具竞争的优势。

保持职业性

职业教育与生产性实践、社会服务紧密相联,是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职业人的重要过程。学院于2003年实现了3所中职学校合并升格的“华丽转身”,职业性是学院自中职到高职办学一以贯之的基本特性。

站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更高平台上,学院将“保持职业性”作为谋划

办学思路的重要标尺,在办学指导思想中突出强调“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坚持以“能力为本,就业为先,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细化延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形式,倾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实训基地则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学院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内引外联,建设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于一体,符合现代职教理念,技术水平新、专业覆盖广、实训设备数量充足、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创造积极的职业氛围,也为加强专业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学院每年安排实训设备购置经费500万元以上,不断加大各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和仪器设备投入力度。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和“生物制药技术实训基地”均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园林技术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学院按车间化管理要求,为重点专业投入650万元,近3年新增校内实训面积7236平方米,采用BT模式,启动25619平方米的“第三教学实训楼”建设项目;获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创意设计教学中心”授牌,免费获赠相应教学实训软件23款。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中,学院以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加强实践技能的教学,深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开发,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

学院坚持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积极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学院依托重庆市、“三区”的产业优势,与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82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各专业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开办了“重安班”、“嘉陵-本田班”、“太极制药班”、“涪陵榨菜班”、“华峰化工班”等以企业命名的订单班,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强化学生技能。企业不仅全程参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编

写、“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质量评价、学生顶

岗实习与就业等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还在经费、技术人员、实训场地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通过“校校、校地、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大批工贸学子成长为“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学生多次在全国、重庆市的大学生技能竞赛及文化、体艺活动中获奖,不少学生被重庆市教委、团市委评为“优秀毕业生”、“三好学

生”、“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自立自强先进个人”,学院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基本理论、高超的职业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体现区域性

高职院校负有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推动经济社会腾飞的历史重任,同时,高职院校处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大系统中,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达到与地区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学院通过认真研判服务面向区域的发展特点,组织专人深入“三区”对经济社会及统筹城乡发展要求进行调研,将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特点融入办学思路的规划蓝图,在办学指导思想中确立了服务“三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在办学定位中明确以建筑、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行业为依托发展专业。根据“三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规模和类型等方面的需求,学院对准岗位设课程,强化技能抓教学,服务社会育人才。使学院专业结构与“三区”支柱产业达到动态匹配。学院也将“三区”建筑业、化工业、生物医药业以及装备制造业作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对口输出行业,密切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联系,围绕“三区”产业的发展需要,明确了学院科研与服务的主要方向,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支持。

办学思路奠定着学院发展的轨迹,也决定着发展的成绩。学院以准确定位办学思路来科学地构建学院发展框架,以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践

行办学思路,不断提升内涵建设质量,收获了可喜的巨大变化和办学成就的累累硕果,成为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良好”学校,获得全国平安和谐校园、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新中国成立60年重庆教育功勋特色高职院校等荣誉称号。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人文教育以其独特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和发展。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必须按照人文教育自身的要求,遵循高职院校办学的规律和特点。本文结合实际,通过重视课堂教学、依托校园文化、关注身心健康、加强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素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已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好、创新精神突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学历教育。作为担负着完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性特征明显,一般学制2~3年。其本质属性有二:一是“高”,一是“职”。“高”指的是高职院校具有普通高校的基本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职”指的是其具有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技术性、专业性、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但部分高职院校却只强调“职”,放松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教育。重技术轻人文,重实践轻修养,缺乏人文知识。这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而且也削弱了学校育人的根本功能。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日益成为高职教育探索的焦点。 二、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高职院校必须按照自身的办学规律和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地开展和推进人文教育,最终达到内涵建设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现结合我校的实践,探讨人文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喀旗牛家营子中心学校兰海生 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学校管理亦是由一个个细节所组成,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下面就学校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重管理,讲规范,凸显“以人为本” 在学校管理,就人为因素而言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学生,另一部分是教师,而在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教师,他们上要对学校要负责,下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课改工作实施以来,老师们的思想不统一,有这样想的,也有那样想的,有溜堂的,有不写教案的,也有放怨气的……面对这种形式,必须加强思想统一,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因此,梳理教师的思想就成为学校班子成员的主要任务。 针对以上现象,学校班子结合学校实际,讲民主,重实效,从细节入手,以课改精神为学校发展的统一思路,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每个学初,学校班子成员都根据教师的思想实际进行系统的研究,把重视教师的思想教育拿到首位上来,在管理过程中凸显“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每个学期伊始,在最短时间内就能够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去激发教师,用先进的教育 思想和教育观念去影响教师,用脚踏实地,以身作则的身影去感召教师。班子成员树立起终身学习、超前学习、随时学习的思想。学理论、研政策、习法规,随时把好工作的方向;懂管理、抓落实、亲实践,随时抓好工作的指导落实;讲师德、重德育、做示范,随时做好教书育人的典型。 在管理上要做到用真情、讲实学、凭实据、有真才,从而大张旗鼓的弘扬

正气,树立正气,传承正气。工作必须体现出:干与不干不一样,成绩面前都平等。用责任去制约领导和教师的思想,用规章和制度去引领领导和教师的意识,用真情和爱心感染领导和教师的行为,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章程,立制度,狠抓工作落实。 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让老师们听在心中、记在脑中、落实在行动中。诸如,教师坐班管理,学校统一要求教师课下必须坐班,在要求上让老师们知道坐班是在“坐”质量,是在“坐”安全,是在“坐”学生的心,不是在教室里“死”坐,而是在与学生随时交流,随时娱乐,随时拉近感情,随时在一起…… 学校每学期都召开班子会,根据课改深化的不同程度为发展脚步,研究讨论调整各项措施,措施中没有任何强制的条款,而是随时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为了统一思想,随时利用好集中培训和学习的时间,随时根据教师的思想波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因人而谈,因人而议,因人而做,让大家知道思想统一的归根结底就是讲团结、讲奉献、讲责任、讲贡献。随时调查了解每个教师的家庭背景、所受教育、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对不同教师采取因人而异,因事而论,因时而导,发现闪光点就及时肯定他们,表扬他们,让教师很快进入角色,慢慢的老师们也就适应了大环境的影响,适应了学校管理的模式。 三、身作则,材施能,充分调动兴趣。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学校工作而言,其实质就是领导的示范和引导。班子成员只有团结一致,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汗往一块儿流,才能形成学校独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子成员在工作面前,要处处以身作则,为教师们做出表率,问题面前敢于

学校有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有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领导情境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是领导者的个性特征、领导者的行为和情境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只从某一方面来对有效领导进行解释。所有的影响因素都必须做到特定的情境中综合考虑。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他的工作绩效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育人绩效,是整个学校工作的领头人,校长的有效领导毫无疑问会提高学校的工作质量,避免学校工作走弯路。有效的校长领导往往使学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相反则不然。 如何实现校长的有效管理呢?概括起来说,学校管理是管理者通过战略管理、模式管理、执行力管理、文化管理等手段,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教职工的责任心、积极性、创造性,并不断地协调内部结构,增强凝聚力和驱动力的过程。 一、学校管理变革的发展方向与有效管理 “负责某项工作并使其顺利进行。”这是新华字典对“管理”的理解,一种普适性的诠释。那么,管理究竟是什么?要如何理解学校管理?管理,一个无处不在的职业,它是更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是通过一群人通过预测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有效手段来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存在有优秀与拙劣,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之分,这便是管理的质量。 1、学校管理变革的发展方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民主进步,学校管理适应性地走向了变革。学校管理变革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定义:(1)从表层走向内核,追求人本;(2)从依附走向自主,归因校本;(3)从管理走向经营,关注成本;(4)从职务走向职业,追求能本。“人本、校本、成本、能本”,成为了学校管理者关注的主题。由此,东辰学校提出的“东辰新教育”,是针对以分数和考试为本的应试教育种种弊端而提出的,是一种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人本素质教育。其本真意义是批判旧教育“以教为中心”,高扬新教育“以学为中心”。①理论原点是人本素质教育,即“生命、生态、生活、生涯”教育;②基于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基于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素质弱点,基于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流失和西方文化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巨大冲击,东辰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的育人目标。其核心办学理念是“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创造卓越”;③育人模式是“三个面向”,侧重于课程、德育、教学、学习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创建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备的、具有发展力和竞争力的现代教育模式;④办学追求是,办有灵魂的教育,办负责任的教育,办有公信力的教育,办有发展力的教育。其内涵是,教育是培养人的行为,核心主体是人,离开了人就不成其为教育。因此,教育应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作为最高价值和终极目标,而生命、生态、生活、生涯则是实现人的发展与完善的四个基本因素。 2、学校有效管理及办学个性。要实现学校的有效管理,首先必须理清“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学校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其关键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保证学校的发展方向和 定位的正确性,并使其具有竞争优势的策略;(2)保证过程和手段的有效性,使其具有先进的教育生产力;(3)保证目标的达成与结果的有效,使其具有执行力的管理;(4)保证可持续的发展,使其具有恒久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和学校文化。学校的有效管理,其实质上是一个学校办学个性的外在表现。 东辰学校的办学设计,是注重个性办学和特色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办学个性的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创办”:一是创办有灵魂的教育一一办学要有思想,办学要有思路,办学要有精神一一学校是一个培育人的灵魂的地方,唯有灵魂的教育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人,东辰学校有一种用生命激情办学的精神状态: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二是创办负责任的教育。教育是一项负责任的良心事业,教育就是责任,办教育就得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负责任。三是创办有公信力的教育。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社会公信力是教育的生命,特别是民办教育,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吸引消费者。学校从质量、特色、服务、形象四个方面塑造学校的公信形象,从而赢得家长和社会 量、 的信任,求得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四是创办有发展力的教育。学校的使命是发展,学校应成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价值追求的发展主体,并实现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学校有效管理的四大支柱与实践细节

浅谈高职院校建立与发展科研院所的意义

浅谈高职院校建立与发展科研院所的意义 阿伦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随着近年来各个高职院校在高速发展过后,有些院校已经出现了发展的瓶颈,那么如何突破瓶颈,如何使学院长久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发展科研院所对高职院校发展的意义,从一个全新的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的发展与高职院校发展的关系,以及高职院校发展科研院所的重要性。 关键字: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教学、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各类高职院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各类高职院校的科研院所的发展已经严重的落后于学院的整体发展,甚至成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瓶颈。随着近年高职院校建设,各个高职院校基本都完成了制度建立、主干专业建立和校区基建的建设,同时各个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在今后的发展将由其掌握的核心科技能力决定,这也对高职院校建立与发展科研院所提出了实际的要求。 1、高职院校研究所发展现状 当前各个高职院校基本都设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有的是独立设置,有的是与科技处合署在一起,有的是与学报编辑部合署在一起。但是对于职教中心的具体工作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立的理解,其中有进行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的,也有顶了一个职教中心的牌子但承担其他工作的,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各个高职院校设立的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对学院发展的贡献非常有限,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将职业教育中心合署到其他部门中名存实亡。 2、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应有的分类 笔者认为高职科研院所应当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技术研究院所,另一类是教学研究院所。高职院校因为与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等诸多方方面的不同,所以高职院校的专业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研究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研究 [摘要]文章从确立办学定位、确定专业特色、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双证书”几个方面,较细致地阐述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途径与办法,确立了要办好职业技术学院只有突出办学特色,体现办学个性化特征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心论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所谓“办学特色”,就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特点和核心竞争力,体现着学校办学的个性化特征。高职教育是办学共性和个性化特征的统一体。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都有其共同的战略思考和要素选择。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的几个共性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一、确立办学定位 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确立自身办学特色的前提条件。一般说来,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方向定位。高职教育属于能力教育,是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分析当地经济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依此对培养哪些方面的人才、培养什么层次人才等办学方向问题做出准确定位。 2.学生能力定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而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则更多依靠职业教育,包括专科、本科以及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来培养。专科层次高职教育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应当是理论知识比中专强,动手能力比普通大学本科强;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应当进一步深化为理论知识比大专强,动手能力比普通硕士强的技能教育。这是高职有别于其他教育的特色。 3.办学途径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职业技术学历教育、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培训等。高职院校,一要办好职业技术学历教育。二要大力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职业资格教育等多方面拓宽办学途径。高职教育除了具备技术定向(职前准备教育)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技术提升(职后继续教育)功能。要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制度,

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探索

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探索 青岛市南希望小学 在推进素质教育、实行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教育已不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成为了一项合作的事业,只有协同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要素,建立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家校合作模式,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成才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设立家委会就是推进驾校合作教育的重要举措。 《国际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纲要》还要求:“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是学校教育的利益相关方,有权了解、监督学校的教学挥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建设家委会,有利于推进学校工作,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庭教育的进步;有利于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协同机制,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合理的教育。 一年多来,我校家委会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在家委会全体委员和广大家长的积极参与下,不断深化家委会工作,在建立和完善家委会组织网络、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重视家委会的组织建设工作。 家委会是连接学校、家庭的纽带,为充分发挥其“上通下达”的

特殊作用,我们学校首先成立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刘德志校长任组长,组员有学校的中层领导和教工代表、家委会的三位成员。然后我们又组建了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家委会组织网络,班主任主持进行班级家委会委员的评选,通过家长自愿申报、民主推荐,先是班级推选出5名有能力、有精力、工作热情、富有公心的家长组建成班级家委会,主要工作职责是加强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参与班级教育、教学工作。再从班级家委会委员中推选出两名组建年级家委会,然后从各年级推选一名代表组成学校家委会。主要工作职责是级部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三级家委会分别在学校、教导主任、班主任和家委会办公室的协调下开展工作。学校家委会定期召开例会,听取学校领导关于学校工作情况的汇报,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建议,研究家长委员会工作并制定计划。家委会成员能够经常来学校反映家长的意见,及时与学校沟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督促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二、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实行家长代表驻校值班制度 驻校值班是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家委会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一邀请三位家长代表驻校值班,对老师的考勤、办公、上课情况,对学生的上操、课堂和校园秩序情况,对校园、教室、餐厅的卫生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学校,并提出适当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浅论高职院校的开放办学

浅论高职院校的开放办学 [摘要]高职院校实行开放办学,不但能加强内部资源的共享与优化,而且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更利于学院的自身发展。文章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指出了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几条途径:优化内部资源,提升办学效益;共建共赢,积极借用外部资源;借鉴企业管理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面向国际,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指出了在开放办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开放办学 高职院校大多由“三改一补”而来,升格为大学后,普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足、师资数量和质量难以达标、办学经费欠缺、资源短缺与资源闲置并存等困境。若单纯依靠自身力量,走数量扩张的道路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恐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若实行开放办学,加强内部资源的共享与优化,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将更有利于学院的自身发展。 一、优化内部资源,提升办学效益 系统论指出,同一个系统内的资源的优化组合,将会提升效益。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系统,学校领导者要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对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进一步提升办学效益。 自2001年以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对人事分配制度、后勤社会化、招生就业、成教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改革,通过不断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学院步入了更加良性发展的轨道。 1.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全员下岗,打破部门、岗位和干部工人界限,重新竞聘上岗。实行岗位工资制和教师课时工资制,向教学一线人员倾斜。工资标准与人才市场接轨,反映供求关系,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后勤社会化改革。按企业化运作思路,撤销原有的总务处和膳食科,设立后勤管理处和后勤服务公司,形成“甲乙方”和“小机关,大实体”的后勤系统新格局。后勤公司对内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对外积极开拓市场,近两年先后承包了湖南省教育厅机关食堂、株洲市两所学校食堂及时代集团职工餐厅,不但实现了自给,还为学院每年创造50万元利润。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之研究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之研究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是国家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实现高职教育品牌化的重大举措,办学特色是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本文就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核心内涵、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校企合作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标签:办学特色职业教育特色培育 1 概述 高等性和职业性是所有高职院校的共性。办学特色是在共性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办学积累沉淀优于其他院校的独特风貌。主要体现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新颖、实用和教学质量效果显著上,为社会所公认并有一定影响力,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技能和综合素质需求的特点。 2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核心内涵建设 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内涵建设体现为独特优质和办学水平上,二者相辅相成。独特优质是通过办学水平表现出来的,水平支撑独特,优质伴随着独特,独特优质和办学水平的形成都是实践的过程。因此,中国高职教育的特色建设还要落脚于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中,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是学校的品牌。从宏观层面来讲,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校整体办学特征,具体表现为五个特点即独特性、先进性、积淀性、发展性与合作性。这五个特点需要加以凝练,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独特性表现为人有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新;先进性体现为校园文化建设,人培模式与岗位要求的零对接,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专业建设的规模与成效性,教学手段运用的多样性、实效性和灵活性;积淀性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团队的锤炼,教与学的磨合、交融,教学成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宽容合作共同发展才是硬道理。[1] 3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 3.1 办学雷同目前,高职院校的规模和数量快速的提高,但专业及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教师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根本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些教师甚至对企业的工作性质,管理流程一无所知。这里有历史的原因,很多高职院校系中专升格为大专或者行业院校的行政合并,之前几乎都是学历教育,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适应企业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改制为职业院校的。这是我国高职院校的现状,办学时间短,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模式呆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导致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必要性产生怀疑。 3.2 培养模式传统有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全才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有悖高职教育的定位。原因有二,一是招生不具备培养模式的素质要求,二是教学资源的配备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总的来讲,办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引领全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领头羊,应该锐敏的觉察到行业和企业特殊要求,结合本校的办学历史和专业优势,立足根本,形成适应本区域行业和企业特殊需求的独特鲜明办学特色。 3.3 教革拘于形式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色是在教学改革探索中凝练而成的,内涵建设的发展必须在实践教学改革中不断积淀。国家对示范性高职院校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源自企业的管理模式,后引入学校。然而,因为认识上的偏颇,一些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学校精?化管理是根据学校办学现实精准定位,并围绕办学目标,在教师、学生、课程、教学、后勤等诸多方面精细分工,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标准分工合作,精心育人,从而达到一种精益求精的境界。它有科学性、系统性、激励性和全员性的特点。转变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师生发展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要务,课堂管理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沟通交流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学校发展;精细化管理;师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4A-0022-04 精细化管理是源自企业的管理模式,它以系统管理学和行为科学为指导,既立足于常规管理,又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实现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很多学校借鉴企业的做法,在学校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一些学校的实践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结合学校管理实践

谈谈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一、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误区及对策 误区一:弃“大”求“细” 关注细节、追求精致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特点,然而求细、求精需建立在顶层设计基础之上,那些没有整体的细节,没有全局的精致不可能促进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首先要对学校进行精准的定位,也就是管理者必须想明白要办一所怎样的学校,只有办学目标明确,才能围绕目标将任务分解、细化。第二,目标分解,必须细化在行为。有些学校,目标明确、制度齐全、任务细化,然而因为执行不力,导致管理失效。为此,细节的落实在于过程,在于日常的行为。第三,细节落实需反思,为调整决策服务。任何规划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而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暴露。在具体工作落实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敏锐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根溯源,从而对顶层设计做出适当调整。因此,学校精细化管理要“大小兼顾”,既要有战略规划,也要有目标细化、任务细分。同时,细节落实要胸有大局,在细节处反观规划,从而调整治理,使规划更科学更合理。 误区二:梳“要”顾“全” 在实践中,一些管理者不甘落后,为了扩大办学影响,要求每一条线工作都争优争先。这种巨细无遗、面面俱到的

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doc

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校,形成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自主管理体系,从传统管理模式转向现代管理模式,适应社会发展对学校的高标准要求,使学校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同步。多年来,辽宁省大连综合高级中学在国有民办的框架下,以“去中心化”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对学校实施全面、科学的管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学校人、财、物以及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要素的高效组合,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一、“去中心化”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模式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但在我国的一些行业管理模式中,仍然保持着计划体制的“残影”,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组织机构的转型”。传统的计划体制管理模式是一种“中心化”的管理模式,表现在学校的管理中就是由设立的诸多部门组成“金字塔”型梯队,每一层面上又有若干正、副人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上层负责,可是由于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等,致使每个人又不能真正地负起责任来。当世界经济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一种新型管理理念随之产生,“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正在改变着各行业的组织机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现代学校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学校管理观念,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使学校真正成为独立的办学主体,从而实现依法自主办学和自我监督。在制度建设上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尊重和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依法落实师生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但传统的学校管理很难实现“让师生成为学校的主人”这一目标。层层的

管理机构、一级对一级的负责制、僵化的分配体系,不仅不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而且无法激发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动力和创造力,使学校无法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去中心化”这一概念,是在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971年与法国哲学家福柯的电视辩论中出现的。乔姆斯基认为:“通常一个‘中心化’的权力体系会为其中最有权力的因素进行高效的服务。一个‘去中心化’的权力体系和自由结社体制,肯定会碰到不公平这一具体问题……我们希望于这些人之本能的进步,这比寄希望于来自‘中心化’的权力机构所取得的进步更安全些。”根据这一理论,海尔集团、万科集团等企业,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实行了“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改革,而像阿里巴巴这些电商企业,从企业成立之时就在实行这种管理模式。大连市综合高级中学在建设现代学校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依法治校、制度体系、民主决策等“关键词”,经过不断实践,逐渐奠定了现代学校的基础,建立了由《依法治校》《管理制度》《工作细则》和《办事程序》四个部分组成的学校制度体系。从2010年开始,学校就以“去中心化”管理理论为基础,开始探索以工作项目责任制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模式改革,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二、“去中心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连市综合高级中学从2010年开始,就撤销了学校的各部门,取消了各种岗位和职务,开始实行以工作项目细则为核心的工作项目责任制。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根据学校的发展与管理的需要,将学校的全部工作细化为6大部分133项,其中6大部分为教学管理、校务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项目;二是给每项工作制订工作细则,明确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工作时间和工作标准;三是按照项目工作的劳动

浅析高职院校产业的发展前景

浅析高职院校产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这几年的迅猛发展,一些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等教育课题也迅速的得到发展,(您当前正在查看的浅析高职院校产业的发展前景来自:论文115)“高校产业”这支生力军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迸发出新的能量,唯有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正确引导,它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当好高校发展的强有力支柱。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科学管理;校办产业1993年3月4日,北大推倒了校园临街600多米的虎皮南墙,改建为万平方米的科技文化商业街。这一举措在中国引起轰动,成为研究型大学走出象牙塔与市场经济结缘的 典范,带动了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发展的新一轮热潮。 根据高职院校特殊的办学特色,它必须寻求外部办学资源、实现校企合作,走产学研

相结合的道路,把企业生产的操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密切结合起来,做到因行业设置专业,因岗位设置课程,建立从形式到内容保证工学结合顺利实施的真正教学管理体制。 一、高职院校的产业模式 高职院校的产业是国有企业的组成部分,所不同的是高职院校产业不是国家直接投资建立的企业,而是由各高职院校以自有资金兴建的企业,而且企业收益不是主要上交国库而是用于教学,以弥补教育经费之不足。按照国家关于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思路,高职院校自身就成为校办产业资产的最终产权拥有者,校办产业则是企业法人财产的主体。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企业对高 技能人才的需求等多种因素决定了校企合 作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目前的高职院校产业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由企业出资,院校出人力和技术等合办产业; 2、企业为院校的学生和教师提供生产实习 的场地和试验场地;

试析高职学院专业设置及办学特色的探索.doc

试析高职学院专业设置及办学特色的探索 - “ 摘要:根据贵港职业学院的现状,就“如何调整专业设置,形成办学特色”提出了三点见解:适应地方经济需要,集中优势力量精简专业设置;细化专业,依托行业岗位对口培养;把企业引进学校,产教结合。 关键词:精简专业设置;细化专业;岗位对口培养;产教结合 专家认为,专业建设的生命力在于特色,一个没有办学特色的学校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必须要走出纯粹学历教育的误区,在教育思想上要突破传统学历教育形成的禁锢,从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以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为指导,改革传统的教材教学方法体系,回归高职教育的本义。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资金投入大多相对薄弱,师资力量也不强。这些学校如果未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当前招生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势必会成为淘汰的对象。在此,笔者根据贵港职业学院的状况谈谈高职学院如何调整专业设置,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适应地方经济需要,集中优势力量精简专业设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有专家说:“地方经济社会的增长点在哪里,专业就应该办到哪里。”目前,贵港市经济社会的增长点在建材、电力、冶金、机械等几个行业,如去年水泥同比2008年增长55.4%,发电量同比增长32.4%,钢材同比增长17.5%,服装产量同比增长134.7%,这些对贵港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6%,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36.1%。因此应瞄准该地区的支柱产业,并与这些产业深度合作,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精简专业设置,集中优势力量打造专业品牌,提升就业渠道,变“专业对口就业”为具体的“岗位对口就业”。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使专业的设置保持发展态势。把与其他学校重复较多、即将“滞销”的专业去掉,避免盲目模仿、低水平重复,集中力量建设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专业以工科类为主,取消了“文秘、商务英语、旅游、电子商务、汉语、越语”专业,保留与其他学校合作以及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物流、汽车、电子类专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加设通讯技术专业、食品加工专业、养殖专业、建材加工专业。学科齐全是否与办学特色不直接相关,有些学校学科比较齐全,但如果都办得平平庸庸,在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也难称之为有特色。因此一味追求学校的大而全无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学院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简化专业设置,利用“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促进学校轻装上阵,瞄准企业需求集中优势力量积极打造精品专业,班额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让学生“产销对路”。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以精细化管理促学校发展 【摘要】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精细化管理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学校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培养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精品”。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 【关键词】学校精细化管理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可见精细化自古有之,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农业上讲“精耕细作”,生活上讲“精打细算”,军事上讲“精兵简政”,企业管理讲究“精益求精”。时至今日,汪中求先生在总结企业管理的成败基础之上,写出了《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揭开了管理精细化的序幕,管理走上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是必然趋势。 一、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就是管理工作达到精密、细致,管理的关键、每个环节均达到精致的程度,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学校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 学校管理为什么要精细化?学校管理千头万绪,教育对象是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学生,我们如果在管理过程中有某一环节没有到位,没有精细,就可能出现混乱,以至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教师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引起人心涣散,工作消极被动;教学管理不到位,必然引起教育质量下滑;财务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资金浪费、矛盾丛生;学生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学生教学秩序混乱;财产管理不到位,必然发生公物受损;卫生管理不到位,就会造成校园环境脏乱差;安全管理不到位,则有可能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以至伤亡现象发生。作为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大至每学期制度的设计、计划出台,小到每一天从早上上学、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到放学;从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到每个教室每扇门窗的坚固程度;从食堂食品质量到每时每刻的饮用水的质量,无时无刻,无不要求我们学校管理必须精细化。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治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把工作做到位,日清日结。正如汪中求先生所言: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注重落实,注重精细化治理也已经成为教育行业的共识。 二、如何推行精细化管理 (一)、树立精细化管理观念是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虽然我国教育引入精细化管理才几年,但“精细化”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我国古已有之。宋朝的朱熹说道:“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也就是说,对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密细致,好了还要求更好。作为一所学校的一校之长,在加强

学校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e4912315.html, 学校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柏英 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07期 回顾几年来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所走过的路,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教学管理思想的变化,懂得了教学管理是以教师、学生发展为本的服务性管理。那么,教学管理的基本实践过程是怎样操作的呢?下面我主要从教学思想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教育科研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这四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思想管理是教学管理的灵魂 教学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转变,会帮助教师摒弃陈旧的教育教学思想,真正确立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思想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转变的过程有快慢之分。我认为这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想尽快获得自身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在教学思想管理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来做的: 1.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思想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具体做法是:每周安排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并让教师边学习边对重要观点、思想做笔记。 2.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内容,利用假期集中“充电”。每学期期末,针对本学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现象、问题进行归类,然后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帮助教师提高。 3.把教学思想管理落实在课堂教学评价与指导之中,看教师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思想。这是我深入课堂听课、说课、评课、指导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础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是教师工作所必需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教学管理的制度。我们在常规管理上坚持“勤、实、细、快、新”的五字方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常规检查要“勤”。“勤”是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要做到眼勤、口勤、手勤、腿勤、脑勤。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多看、多说、多做、多走和多想。只有这样,常规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收到成效。 2.决策组织要“实”。教学常规管理决策组织要着眼于“实”字,也就是说常规管理要符合实情。只有落到“实”上,教师才会认为具体明确、好实行,才能在教与学的方面收到实效。

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探索与实践■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宋正富 办学思路是高职院校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实质性内容。科学系统的办学思路对于培植核心竞争力、形成办学特色、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从全局和整体的视角出发,廓清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厘清学院办学历史和现实,明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探索实践了“突出高教性、保持职业性、体现区域性”的办学思路,适合学院发展实际,促进了学院科学发展。 突出高教性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具有高等院校的公共属性,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项重要职能。学院深入理解高职的本质内涵,基于高职“姓高名职”的定位思考,在办学思路制定上特别突出高教性,着力体现实现高等教育四项职能的价值追求。 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细化为“行业、企业、专业相衔接设置专业,岗位、能力、课程相衔接开发课程,政府、学校、企业相衔接建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三个三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以多方联动机制建立点对面的互动平台,在以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引领下,优化育人过程,提升育人质量。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产业、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优化专业,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积极整合教学要素,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要求,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努力探索能够体现“能力为本”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形成了符合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体系;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演练结合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初步建设了一批优质的共享性教学资源。目前,学院拥有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1个、市级精品课程3门;中澳职教项目成果推广项目1个;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3个;重庆市高职院校生物化工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

关于新形势下私立学校管理方法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新形势下 私立学校管理方法的几点思考 梁建成 【摘要】私立学校管理是指私立学校管理人员遵循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规律,运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要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优质高效地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完成私立学校工作任务所进行的各种职能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国家对公立学校义务教育的政策转变下, 私立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 对私立学校如何科学管理, 成为私立学校管理者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从私立学校加强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私立学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以及加强私立学校管理的主要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私立学校管理方法思考 人是管理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任何社会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决定力量。因此, 一切管理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私立学校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 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办学水平。进入 21世纪后,各级各类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但是一方面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成为世界趋势;另一方面, 国家加大对公立学校义务教育的投入, 对私立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 如何加强和改进管理已成为每一位私立学校管理者面临的棘手问题。 一、加强和改进私立学校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学校的管理,就是为了达到国家和社会的预定日标,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采取有效手段 (机构、法规、制度、信息 ,对各种因素 (人、财、物、事、时间、信息 , 实行最佳结合 (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的全过程,以收到最大功效。加强和改进私立学校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 龙湖区东升小学谢木彪 教育事业是一个光辉而神圣的职业,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有其目的性,也是我们社会中一种特有的活动。通过学习和研读《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一书,对提高我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使我深深的懂得和认识到要实现学校的发展目的,确保师生在校身心都能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并从实际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我觉得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要根据各种规定和要求来不断摸索完善学校的章程、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安全卫生管理等等各项规章制度。 下面我谈谈学习了《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重师德求发展。 我们首先应该很清楚我们制定的每项学校的管理制度,并不是能一劳永逸的,他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和教学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现代社会发展之快,我们要学着用现代的管理理念来管理我们的学校,要注重实践,要注重反馈,其实我们每一位学校的管理者都很清楚,这管理人的工作很难,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让每位教师必须把“育人”和“崇高”联系在一起,让他们的思想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求真务实。还有,我们要在前进中看到我们的不足,学会用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体制评价我们每一位教学工作者,我觉得就是注重师德的同时,也要了解教育者

的心态,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重持之以恒。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就是为了是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使全体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长期一贯的坚持,并靠时间来实现和考验。我们的制度必须做到人人平等,必须客观公正的量化我们的考核制度。我们在向“向管理要质量”的同时,也要做到适度,要是和一定的人情,也许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不要走到我们预期的反面,既管理要严,但严中要有人的情感、要有人文的关怀,我想只有这样的管理,广大教师才容易激发起合作意识,参与意识,服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一句话,学校的管理既是管理也是艺术。每位教师都是一颗奇异的种子,我们要重视他们的发展,包括师德和专业技能,还有他们的人文发展和个人需求,因为都说我们的职业是崇高的,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这份职业也是我们养家糊口的工具,我们要敬业要廉政,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成我们的终身事业干,但是在管理中我们仍然要把教师的个人欲望、精神追求和谐统一起来,才能使广大教师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形成亲和力与凝聚力,也才能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理想的人际氛围和工作氛围,而所有的一切都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持之以恒的坚守这些信条和理念,才能管理好一所学校。 三、重我们的教育对象和情感教育。 我们除了有好的管理制度,形成好的教育秩序,并注重教师的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