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9 登上月球教案2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9 登上月球教案2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9 登上月球教案2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9 登上月球教案2 青岛版

《17登上月球》

一、教材分析:

月球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已经研究过月相的成因,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同时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方法迁移和能力储备。“登上月球”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生成信息的能力。教科书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探索未来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网络及其他信息源,能抓住关键信息,会提炼有用信息,能创生新的信息;能大胆想象;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探究月球外部条件之间的联系。

2、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乐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3、认识月球的概貌。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探究

师: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它是那么美丽,那么富有生命,将来有一天,如果人类要到另一个星球上去居住的话,你首先想到的会是哪个星球?

生:月球(木星、金星……)

师:老师也想到月球上去居住。(板书:月球)那到目前为止,你对月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

师:看来月球不愧是地球的邻居,我们已经不那么陌生了。你还想了解月球的哪些情况呢?

生回答,师板书:

(1)月球是什么形状?

(2)月球离地球有多远?

(3)月球上有什么?

(4)月球上有引力吗?

(5)月球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是多少?

(6)月球上有生命吗?

……

【二】整理信息,自主探究

(一)月球的基本情况

师:下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生:查资料、请教别人。

师:查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再提示一下:不仅要会查资料,还要会分析、整理资料,可以在资料上圈一圈、划一划啦,同时还可以把你的一些新发现记下来。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小组伙伴一齐动手,给你3分钟时间,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资料,解决问题。

师:时间到了。哪个小组先来交流?

生:我们通过查资料,知道月球是一个球体,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还知道月球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

师:(板书:球体 49个 38.4万千米)同学们能想象出38.4万千米有多远吗?打个比方吧,假如地月之间有一座桥,我们从现在出发,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步行到月球,昼夜不停的走,算一算一天能走多少千米?

生:120千米。

师:一年呢?

生算:43800千米。

师:再算一算大约几年能到达月球?

生动笔算:大约需要9年。

师:啊,9年呀!那到达月球时我们都变成漂亮的大姑娘,帅气的小伙子了。

如果再接着返回的话,一共需要几年啊?

生:18年!

师:看来38.4万千米确实是一个天文数字。接着交流。

生:我们了解到月球上的温差很大,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摄氏度以上,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80摄氏度以下。

师:(板书:-180℃ 120℃)我们这里夏天热不热?

生齐答:热。

师:但我们这里夏天的最高温度也只有30几度,但是月球白天最高温度可达到120摄氏度,比刚烧开的水的温度还要高。想一想,如果到了月球将是什么感觉?

再想一想,冬天我们穿着保暖内衣,羽绒服,烤着火炉,还感觉很冷,那时的温度也就是零下十几度,可是在月球的黑夜里,最低温度能降到零下180摄氏度。那又是一种什么感觉?

师:哪个小组接着交流?

生:我们还了解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物;月球上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师(板书:六分之一):同学们起立,下面我们来跳一跳感受一下地球的引力。

生齐跳。

师:假如刚才这一跳是在月球上,想象一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能模仿一下吗?

生模仿:就像电视里的慢镜头。

师:刚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只用了短短几分钟,就对月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这些知识的获取却是来之不易的,可以说,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程,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历程吧。

(二)人类登月的历程

师:从遥远的古代开始,人类就对月球感兴趣,幻想着有朝一日能登上月球。但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很不发达,这个愿望一时难以实现,所以就编了好多关于月球的传说,你都知道哪些有关月球的传说?

生: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亮之子,月亮女神……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个?

生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这些传说表现出人类对月球的美好向往。正是这种向往,激励着人类对月球的执着的探索。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你知道是谁开创了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先河的吗?谁搜集到了这方面的资料?

生: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先河。1610年,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在这以后,天文学家不断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只是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并没有看到月球的整体面貌。

师:虽然用望远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但却让我们开始对月球有了清楚而正确的认识。

哪何时人类了解了月球的全貌?谁哪儿有这方面的资料?

生:1959年,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发射了月球探测卫星,飞过月球的背面,对月球进行拍摄,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师:(出示月球图片)老师这儿搜集到了一张卫星拍摄的月球图片。

师:那人类何时正式登上月球,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三人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的登上了月球,并进行实地考察,带回来岩石和土的标本,获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播放录像)

这就是乘坐阿波罗11号的三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

这就是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那一个瞬间。

当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的9级扶梯下到最后第二级时,他放下了一台电视摄像机,通过无线电波,地球上的亿万双眼睛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他的大靴子,接着,他的另一只脚也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时,他停下来,对着摄像机说:“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至此,人类正式登上了月球!(板书:登上)师:虽然这一瞬间已经过去40多年了,但我还是想提议,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阿姆斯特朗、向整个人类表示祝贺!

生热烈鼓掌。

师:回顾刚才这个漫长的登月历程,你有什么感想?

生谈感想。

师:如今,我国十万航天人,用了三年时间研制的“嫦娥一号”卫星已经于2007年10月奔向月球,让“嫦娥奔月”这一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变成了现实。关于中国的航天情况,你还知道哪些?

生谈。

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出示78页资料卡)指名阅读。

【三】自由活动:“徒步地月之旅”

师:想不想亲自登上月球去看看?

生异口同声:想。

师(故作看表状):这样吧,这节课还有一段时间,老师决定了,带领你们来一次“徒

步地月之旅”!怎么,不相信?要对自己有信心吗!好,请大家闭上眼睛,千万不要睁开眼睛,看我们能不能到达月球。

(播放轻音乐,缓缓叙述)来,准备,好,出发!我们踏上地月之桥,走啊,走啊,走啊,走啊,穿过美丽蓝天,又穿过重重白云,走啊,走啊,又走啊,走啊,哎呀,怎么这么远啊?不要心急吗,要有耐心。再走啊,走啊,走啊,走啊,终于,有一天,啊,到了!我们到月球上了!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么和我们居住的地球完全不一样啊?来,跳一跳什么感觉?再大声地喊几声,能听到吗?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到处去转一转吧,看看月球表面有什么。哎呀,差一点绊倒,怎么回事?噢,原来是环形山啊。

好了,该看的都看了,时间也不早了,该回去了。来,再踏上地月之桥,再穿过美丽蓝天和重重白云,又不知走了多久,好了,到家了!睁开眼睛吧!

师:同学们,地月之旅快乐吗?可惜有很多人都没有去,能不能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说给他们听听?

生:我太高兴了!我到了月球上一跳,哎呀,我一跳三尺高,就像孙悟空一样飞了起来。我还看到了环形山呢!

生:月球离我们太远了。我走啊走啊,呵,我都不知道我多少岁了。

……

师:说得太棒了!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真正到月球上去旅行,也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真正成为月球上的居民,到那时,老师和你们做邻居,好不好?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科学课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得,还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能力。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生成信息的能力。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也尽量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放手”,事实也证明学生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

月球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已经研究过月相的成因,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同时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方法迁移和能力储备。因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会抓住关键信息,会提炼有用信息,并能生成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