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哲学上,他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重要代表。在教育上,他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竭力主张培养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或贵族化的资产阶级。他撰写的《教育漫话》一书从理论上为英国的绅士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生平简介

1632年,洛克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幼时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1652年毕业于威斯敏斯特公学,随即入牛津大学研究哲学、物理、化学、医学,1658年获硕士学位。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在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立宪君主制度。洛克深受革命胜利的鼓舞,在几年里连续发表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89)、《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为新政权提供理沦依据。1692年出版的《教育漫话》,系统表述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方面的要求,成为从西欧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发展到近代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世俗教育的中间环节。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1690年)中阐述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是他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他继承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详细论证了基于感觉经验基础上的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儿童的心灵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任你在上面写上什么或把它塑造成什么。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就像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经验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对心理活动的“反省”。人的观念大部分来源于感官,同时人的认识应由特殊上升到一般。洛克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重要性,但他把对心理活动的反省看成知识的一个独立源泉,反映出他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绅士教育”论,就是要通过体育、德育和智育等世俗教育,把资产阶级子弟培养成为与世俗贵族没有多大区别的新贵族——绅士。他认为绅士既要有贵族气派,又要有资产阶级的创造精神和才干,还要有健壮的身体。他重视培养能力,注意训练的意义,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从“白板说”出发,洛克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使人类千差万别。人们品行的好坏,能力的大小,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洛克尤其强凋幼年教育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幼童好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幼时所得的印象那怕极其微小,都有极重大和极长久的影响。洛克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其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错误的早期教育会给儿童日后的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他强调教育不只是父母关心的事情,“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1

洛克把培养“绅土”作为教育的目的。绅士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入,善于处理自己的事务,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于国家的人才。洛克所要培养的绅士是一种贵族式的资产阶级新人。他提出的纯世俗的教育目的论较之夸美纽斯前进了一大步,而绅士教育的理想对英国教育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洛克坚信,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他人自然很快就都能走上正轨了。但他看到当时的英国学校存在种种弊端,无益于绅士德行的培养和才干的增长,因而主张通过家庭教育来培养绅士。

三、体育

洛克重视体育的意义。他指出,精神固然是人生的主要部分,可是心外的躯壳也是不可忽略的。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都是以身体的健康为前提的。

身体健康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呢?洛克认为是,能忍耐劳苦。他提出了一套适应当时科学水平的健康教育计划。首先,他反对娇生惯养,强调及早锻炼,儿童应多在户外生活,惯于忍受冷热晴雨。其次,应多运动,多睡眠。洛克主张学习游泳,认为这既是一种能应付急需的技能,对于健康亦有很多好处。他称睡眠是自然给予人们的“甘露”它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最后,儿童的食物要清淡,简单,除了饥饿以外不用别的调味品。要少用或不用药物。

1[英]洛克著.教育漫话.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3

洛克发展了蒙田关于“锻炼”的思想。此外,他曾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并当过家庭医生和家庭教师。他以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教育经验为依据提出的上述体育思想,在当时是有相当的科学性的。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发展到健康教育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洛克的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是成问题的。例如,他主张“千万别给儿童任何药物去为他预防疾病”。

四、德育

经验论与功利主义是洛克道德观的基础。他认为,善恶观念是后天的。人的本性就在于追求幸福。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因此,在绅士所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中,德行应是第一位的。

(一) 绅士应有的美德与幼年德育的任务

洛克认为,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在于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我们人类在各种年龄阶段有各种不同的欲望,这不是我们的错处。我们的错处是不能使得我们的欲望接受理智的规范与约束。因此,儿童自出生起就应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及早培养管束欲望的能力。在洛克看来,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它的功用或目的在于获得别人的尊重与好感,进而有助于自己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绅士应具备的第三种品德是智慧,它能使一个人有远见地能干地处理自己的业务。洛克认为,“智慧”是一种善良的天性、心灵的努力和经验结合而成的产物,所以不是儿童所可企及的。儿童对于智慧最能作到的一件大事就是,要尽力阻止他们变狡猾。

洛克指出:幼年德育的任务是要在儿童身上打好德行的最初基础:敬仰上帝、说话真实、和善以待人。他反对迷信,主张宗教宽容,信奉自然神论,承认上帝的存在,因而要求儿童,从小做祷告,读圣经。洛克认为,撒谎是一种极坏的品质,是许许多多恶德的根源和庇护者,是一种和绅士的声名与品格绝不相容的品质。因此,应使儿童从小至大极端地畏惧它,儿童说话绝对要真实。洛克主张应用尽一切想象得到的方法使儿童成为善良的人。他认为,一切不公道的事情通常都是由于我们太爱自己,太不知道爱人的缘故。所以,要及早教儿童爱别人,善良地对待别人。

洛克的道德观以经验论为基础,反对先验论,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其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他要求绅士具备的品德都是以获得个人的幸福为目的

的。

(二)德育方法

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的问题上,洛克指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他关于德育方法的意见是他从事家庭教师工作的经验的总结,具有许多合理的因素。

“及早”是洛克的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他主张通过练习及早培养习惯。在他看来,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克制不合理的欲望的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而使这种能力容易地、熟练地发挥则靠及早练习。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但在习惯的培养上应注意两件事:和颜悦色地劝导以及同时培养的习惯不可太多。

洛克把“爱”与“畏”看作使儿童走上重道德与爱名誉的大道的“大原则”。他指出,儿童年岁愈小,理智愈少的时候,愈应受到管理者的绝对权力的约束。而待其年岁稍长,则要用友爱使儿童对父母或教师产生爱慕的心情,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洛克看来,尊重与羞辱对儿童的心理是一种最有力量的刺激。“善有奖,恶有罚,这是理性动物的唯一的行为动机,它们不啻是御马的缰索和鞭策。”2但他认为,以身体上的痛苦与快乐,来作为支配儿童的奖惩方法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只会助长和加强欲念。

洛克重视榜样的教育力量。他指出,人类是一种模仿性很强的动物,是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的。伴侣的影响比一切教训、规则和教导都大。所以,学习的方法与其依从规则,不如根据榜样,父亲与导师都应以身作则,决不可以食言,除非是存心使儿童变坏,还应把儿童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

因材施教也是洛克教育儿童的重要方法。他强调:“照料儿童的人应该仔细研究儿童的天性和才能。”3“人类的心理构造与气质之彼此不同,并不亚于他们的面孔与体态方面的区别。”4在洛克看来,强悍的或懦弱的,温驯的或顽强的,敏捷的或迟钝的,这些特性正如人们的体态一样,稍微改变一点点是可以的,但是很难把它们完全改成一个相反的样子。在许多情形之下,我们所能做的或所该

2[英]洛克著.教育漫话.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4—55

3[英]洛克著.教育漫话.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61

4[英]洛克著.教育漫话.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04

做的,乃在尽量利用自然的给予,使人的天生的才智尽量得到发展。为此,我们应趁儿童不注意的时候去考察他们,以了解他们的个性,然后采用相应的方法对待他们。

洛克把玩具看成德育的手段。他认为儿童应有玩具。但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应教育儿童爱护玩具,否则他们就会漫不经心,变成一些浪费的人。其次,玩具最好不是购买得来的。买的玩具种类太多,徒然养成他们见异思迁、贪多务得的心理,结果使儿童差不多在能说话以前就因此学会了骄傲、虚荣和贪婪,儿童的玩具要自己做,至少也得努力自己试着去做。他们因此就可以学得一点减低欲望、专心、努力、用思想、设计和节俭等品质。

说理也是重要的德育方法。洛克认为,儿童希望被人看作具有理性的动物是比人们想象得到的年岁还要早的。他们这种自负的态度是应当得到鼓励的,我们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利用这种态度,把它当作支配儿童的最好的工具。洛克所提倡的说理,是以适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为限的。一个3岁或7岁的孩子,不能把他们当作成人一样去和他辩论,长篇大论的说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辩难,充其量不过使得儿童感到惊奇与迷惑而已,并不能给他们以教导。如果要用道理打动他们,那种道理便须明白晓畅,适合他们的思想水平,而且应该能够被接触到和被感觉到才行。

五、知识教育

洛克认为:“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5一个有德行或有智慧的人比一个大学者更加无限可贵。对心地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而对那些心地并非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就徒然使他们变成更愚蠢、更坏的人。

洛克为绅士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内容:阅读、书写、绘画、本族语、法语、拉丁语、地理、算术,几何、天文学、年代学、伦理学、历史、法律和簿记等,甚至还有骑术、舞蹈、手工艺。总之,绅士所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每一门学科应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益处,训练他去应付实际。

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了许多积极、正确的主张。他提出:“教导儿童的5[英]洛克著.教育漫话.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51

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6儿童天性好动、做事疏忽并爱好快乐。他们喜欢变换、喜欢自由,所以就喜欢游戏。游戏是儿童自动去做的,劳累也出于自愿。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书本和别的我们要他们去学的事物当作一种任务或工作去强加给他们,而要当作他们的一种娱乐或一种消遣。例如,可以采用游戏的种种方法教儿童认识字母、学习阅读等。

激发兴趣,鼓励好奇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洛克看来。正当的方法是使儿童对于他们要学习的东西发生喜爱,然后他们自然便会去用功。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果要好两三倍。而勉强被迫去做的就要花费加倍的时间与劳苦,他把儿童的好奇心视为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认为应加以鼓励。具体方法是:认真答复儿童的一切问题,按照他的年龄和知识的能量,使他尽量懂得采用一些特殊的称誉的方法;不可虚妄地答复儿童的问题;故意使他们看到新奇的事物,使他们发生问题,自己去求得了解,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洛克指出,教师的重大作用和技巧就在尽力使得一切事情变得容易。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学生我们可以故意提出一些困难,去激发他们的努力,使他们的心理习于竭尽全力去推理,但在儿童年纪极小的时候却不能这样做,对他们来说一切事情的本身都是困难的。教师应帮他们扫清道路,在他们遇到阻难的地方应该立刻帮助他们前进。

教员的巨大技巧还在于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洛克指出,一旦办到了这一点他就可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速前进了。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使儿童尽量明白他所教授的东西的用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蔼,使儿童知道教师是爱自己的,是为自己好,这种爱就可以鞭策儿童去尽自己的责任,使他们乐于服从教员的吩咐。洛克把这种爱看作是使儿童肯去听课并爱好教师所教导的事项的唯一方法。儿童必须具有这种心情或心理,才能接受新的知识,接受新的印象。

六、评价

洛克的一个重大贡献,即是提出了一个包容体育、德育、智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洛克对体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当时那种把人的身体视作囚禁灵魂的囹圄,因而无视身体健康,反对体力锻炼的经院主义教育统治之下,洛克的体育思想无异于石破惊天,令人耳目一新。洛克成为第一个提出了精密的体育理论的资产阶

6[英]洛克著.教育漫话.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9

级教育家。在德育方面,洛克强调道德教育要及早实践,对儿童要及早管教,强调以道德教育统领其它各育,强调德育的生活化和道德规范的践履,强调道德教育的自律和由外在他律向儿童内在自律的转化,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智育方面,洛克重视通过学问和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惟能力,后来出现的所谓“ 形式教育” 与“ 实质教育” 之争,明显受到了洛克思想的影响。洛克强调智育的实际效用,反对空疏无用坐谈玄远的经院教育思想。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由易到难,注意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充分表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人的尊重。

洛克继夸美纽斯之后进一步发展了世俗的、理性的新教育。他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作用。他的“白板说”和功利主义的道德观对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教育观点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洛克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强调教育者必须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并在体育、德育和智育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主张。他的锻炼说和儿童养护的观点对卢梭有很大影响。

七、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研究

(一)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研究

汪庆莲在《洛克绅士教育思想及启示》不仅阐述了约翰·洛克在其著名教育著作《教育漫话》中提出了绅士教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指出了绅士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第一,健康是个人幸福国家富强的基础。现代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没有强健的体魄适应环境就会遇到困难,同时,健康的体魄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德育观的转向为合理利己。自利并没有错,关键是要合理合法,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否则就是不道德的在德育实践中,我们应该转变我们的德育观念,在承认并鼓励个人获取他们正当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如果我们能使儿童真实感受到道德是他们的个体需要,人格魅力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使他们明白利他更有利于自己,才能调动他们履行道德义务的积极性,我们的道德教育将会步入另一番柳暗花明的天地。第三,知识教育应重在发展思维能力。在洛克看来,“学问应该是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掌握知识最终是为了帮助绅士做出自己的判断,使行动更符合理智的指引,教师的作用在于使学生热爱知识、尊重知

识、掌握正确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更进一步进行研究。我国的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为学知识而教育,因此教学方法比较机械,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创造力一点点消失殆尽

(二)洛克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

李霞在《洛克道德教育研究》中从以下几方面研究:第一,阐述道德品质和道德方法。第二,理性的自由道德教育。第三,与中国传统道德思想比较。第四,道德哲学基于道德体系的分析。第五,与卢梭道德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第六,从教育环境角度看道德培养。第七,从训育观角度看道德思想。第八,三种提纲式的道德描述。三种提纲即自然法、上帝的意志、快乐。总之,洛克的道德思想可以总结为:如果说一个行为遵守了上帝给予的法则,那么这个行为从道德上讲就是善的。上帝还通过快乐和痛苦的感觉来奖励和惩罚,以实施这个法则。

李慧玲在《浅谈洛克德育思想及启示》中指出洛克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重视学生的文明礼貌,加强礼仪教育。第二,教师要以身立教,提高教师的素质。第三,建构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

肖光华在《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对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指出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绅士”教育的必修课目,并对其礼仪教育的思想基础、礼仪的涵义、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礼仪教育内容、礼仪教育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并指出对我国当前的礼仪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认识礼仪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第二,重拾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增强民族自尊心。第三,规范个人社交行为。第四,扩展了教育的范围。

(三)洛克智育思想的研究

黄英在《浅谈洛克的智育思想——读<教育漫话>有感之三》中进一步阐述了洛克的智育思想及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为,第一,激发兴趣和好奇心。第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三,循序渐进。第四,练习法。

(四)洛克健康教育思想的研究

李军兰在《洛克的健康教育思想解读》中指出洛克在他经验唯物论哲学和绅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健康及健康教育作了精辟的论述。他在《教育漫画》一书中,对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途径作了较

全面的分析。因此本文重新解读洛克的健康教育思想,并指出它对我国的健康教育改革有很大启发意义。

洛克从四个层次分析了身体健康的价值和地位。第一,身体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第二,对身体健康内涵的理解,身体健康不仅是无病的身体,还包括对身体健康者的维护。这使身体健康概念从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狭隘观念中解放了出来。第三,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充分条件。洛克指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第四,获得身体健康的途径。洛克认为,获得身体健康应该:“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湿接触。”

洛克从三个层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第一,智慧。一方面洛克的智慧观是先天与后天结合的产物,是善良天性、个人努力和经验的综合体,是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努力和经验积累而获得的;另一方面,他提出获得智慧的途径是获得真实的观念,做有价值的思考,服从理智,反省自己的行为,远离虚伪和狡猾。第二,好奇心。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一种对知识的追问,它更多地表现在更换和变化中。有了好奇心,儿童才能不断地尝试和体悟生活,才能成熟和成长,从无知到有知。第三,意志。洛克从愚勇、勇气、大胆等方面对意志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愚勇不是理智的勇猛,坚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勇敢。一个人没有勇气是很难尽责的,很难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勇气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不可缺少的品质,是一个做有责任的人的基础。这样的人能帮助人抵抗各种危险和灾难,在面对未来时能镇定自若,能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现实生活之中。洛克还论述了坚忍、勇气的获得途径和方法。他说:“要达到刚毅的镇定工夫,第一步就是在儿童年幼时,极力使他们避免一切惊吓。不要使他们听到任何可怖的谈话,也不要使他们看到可怖的东西,受到惊吓。第二步就要逐渐使儿童习惯于他们所过度畏惧的事物。”第三步是“锻炼儿童使他们不恐怖、不怕危险的方法就是使他们受惯痛苦”

洛克对健康教育的途径与策略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主要提出了以下四方面主张。第一,说理与榜样相结合。第二,少定规则,多练习。第三,用名誉和羞耻心来鞭策。第四,强调导师的引导作用。

(五)洛克家庭教育思想的研究

杨小英在《洛克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中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智育教育、体育教育、德育教育三部分。洛克主张为实现绅士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来实现的,因此洛克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双重功能学校教育功能和家庭教育的功能。

林海燕、邓胜柱在《洛克的家长权威观探微》一文中指出,洛克将家长权威归纳为“爱”与“畏”两个字,儿童刚懂事的时候是树立家长权威的最佳时机。洛克指出,父母树立和维系家长权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巧妙利用“称誉”;摈弃盛怒呵斥;树立良好榜样,勿以己之不欲施于儿童;给予儿童充分自由,搞好亲子关系;当儿童长大后,用友爱维系家长权威。

(六)思想比较研究

陈朝晖《<教育漫谈>与<颜氏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比较》一文中指出洛克和颜之推都极力推崇家庭教育。

《教育漫话》与《颜氏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相似之处在于:

第一,主张教育要及早进行。

这种早教的思想符合现代心理学中关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学家认为,胎儿已具备某种感觉,其感觉器官在出生前就已相当完备。而婴儿则具有相当惊人的感知能力和广阔的反应范围。在儿童的情绪、性格、行为、语言等发展的最佳期及时施教,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对于儿童的教育宜早。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早期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重视道德教育、讲求道德教育的方法。

洛克认为,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也就是说,洛克认为德行的本身之所以被人看重,是因为它能增进人们的幸福。“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获得,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再难恢复的。”颜之推从小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并终生服膺儒学,故他亦以此教育儿孙,希望他们能遵循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以求在社会上立身处世。颜之推认为道德教育是立身处世之本。由此可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道德教育的方法,颜之推和洛克也有颇多相似之处。一方面,两人都主张道德教育要及早进行。洛克重视道德教育的“及早实践”,通过实际道德行为的锻炼来培养德行,反对让儿童死记道德规则和口头教训。他提出“榜样”的重要作用,故要防止不良伴侣的反面作用,要向好的榜样学习;颜之推引述了孔子的活“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也主张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必须从孩提时代抓起,“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另一方面,两人都特别重视树立父母的威信。洛克主张利用父亲的正颜厉色,使儿童从小便知畏惧;随着子女年岁的增长要有所改变,“能够和他亲近的时候,做父亲的人还应当进一步和他亲切地谈谈……征求他的意见,和他商量商量”、“你愈是及早把他当作一个成人看待,他便愈能及早变成一个成人”洛克认为要让子女对父亲保持爱与畏。而《颜氏家训》也主张为人父母者对孩子不能亲热得没有限度,失去了做父母的尊严,但也不能严厉得近于冷漠,使孩子敬而远之。严慈相济,善在其中,这是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基础。父母对于女的教育不能只口头训斥,而不使用肉体的惩戒(这一点与洛克有些不同,洛克是反对体罚的)。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子女成材。同时,他主张家长给予子女的爱护与教有应公正平等。假如父母对聪慧的子女采取“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的教育方式,终将导致儿童变得狂妄自大,失去虚心向上的求实精神。这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

第三,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洛克主张把青年绅士留在家庭里面,放在父亲面前,由良好的导师去教导,就是想要避免不好的环境,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而《颜氏家训》也十分关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第四,学习必须讲求实用。

洛克主张,儿童既应该学习文化知识,也要掌握一些技艺技能。他主张的文化知识内容相当广泛,有不少是当时新出现的学科和日常生活需要的知识门类,包括阅读、写字、作文、修辞、图画、速记、法语、拉丁语、地理、算术、天文、儿何、历史法律和自然哲学等;而技艺技能则包括:舞蹈、音乐、击剑、图画、园艺、木工、油饰、薰香、雕刻、铁工、铜工、银工、琢磨、安配珠宝、琢磨光学玻璃、商业算学、旅行等。洛克重视实用学科以适应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需要,明显反映了当时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统治者对自己子弟的要求。重视学习、讲求

实际也是《颜氏家训》中表现得比较突出的一思想。出于在乱世中求生的考虑,颜之推勉励儿孙努力学习。在《勉学》篇中,他特别强调学习必须讲求实用,而不是装门面。学习是为了提高处理实际事物的能力,如能断案、善治民、懂得造屋、种田等等。《勉学》还鼓励子女靠勤学自立于世,而不要靠祖上的庇荫养尊处优;此外,书中还论述学无止境、转益多思、学以致用以及种种治学之道,都很有现实意义。但是,颜之推关于“杂艺”和农业生产知识的主张,是从士族的立场出发,学艺知识为了治人和享受;学习农业生产知识实际上也只限于“知稼穑之艰难”,并非要求士大夫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而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由于国情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作者的个人经历不问,《教育漫话》和《颜氏家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第一,教育目的不同。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旨在把资产阶级子弟造就成善良的、务实的、有文化教养的人。洛克所主张的绅士应有的品质,实质上是强调通过教育,培养有绅士风度的统治者所应有的品质。颜之推针对当时那种脱离实际的士大夫教育,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真正实际有用的人才,即要培养:朝廷之臣、文史之臣、军旅之臣、蕃屏之臣、使命之臣、兴造之臣等政治家或工程建设管理人员。他主张以“实学”教育培养“德艺周厚”的国家实用人才。

第二,教育内容不同。洛克认为,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和学问教育三个方面。德育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内容。尽管他把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去谈,但他又要求青年在具有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须有精神的健康发展,而这集中表现在必须有完美的德行,包括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养成好的习惯、具有良好的礼仪、了解世故人情、懂得仁爱、具有好奇心和智慧等诸多方面。颜之推主张的家庭教育内容包括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颜氏家训》共20篇,涉及的内容颇广。除《序致》1篇谈写作的宗旨外,其余19篇分别谈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如《教子》篇谈如何教育子女;《兄弟篇》谈如何处理兄弟关系;《后娶》篇谈男子续弦及非亲生子女问题等等,大体不脱儒家思想体系的轨道。

第三,教学方法不同。洛克讨论了很多教学原则和方法问题。教师是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的,教师的工作在于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

洛克还指出,教学要从简易明白的地方开始,一次教的分量不宜过多,要等学生掌握了所教材料,再教新的内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就要逐步引导学生运用理智去思考问题,发展理解力。洛克还主张教材尽可能是有趣的,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使儿童对自己的讲课有好感,还应做到举止慈祥友善,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的好奇心等等。颜之推主张“眼学”,“勤勉”和“切磋”。他指出最重要的是“眼学”。他说:“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即在学习上重视亲身直接观察获得的知识,反对道听途说;他还主张勤勉,反对高谈阔论、无所事事;主张师友或学友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等等。

张敏敏在其《浅谈夸美纽斯与洛克教育思想之异同》,一文中从夸美纽斯与洛克的出身背景切人。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两位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异同。

(一)家庭出生、教育背景和教育实践经验

夸美纽斯1592年出生在摩托维亚兄弟会成员的磨房主家庭,年幼失怙,在兄弟会的资助下才得以完成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毕业后,多年从事主持教会学校的工作。在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夸美纽斯和他的同胞们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在夸美纽斯于1932年出版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巨著《大教学论》的当年,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降生在英格兰一名乡村律师的家中。从历史的角度看,两位教育家几乎生活在同时代,即都是在社会经济处于急剧变革的交替期,因此给他们的教育思想的某些理念创造了相似的可能。在资本主义时代大发展的背景下,新哲学及新科学的兴起也给夸美纽斯的世界观带来了冲击,他在虔信宗教的同时,又被培根等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理论与作品深深吸引。洛克对神学的兴趣与爱好与夸美纽斯截然相反,但他也笃信上帝,同时对培根的推崇与夸美纽斯相比毫不逊色。

(二)教育思想主要内容的比较

第一,教育对象。从两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以看出,夸美纽斯主张的教育对象是所有人。所谓的“泛智”从的第一层意思来看即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教育。所以夸美纽斯希望让一切儿童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不论在农村或在城市,都能接受共同的初等教育。他曾将教育与教师比作天上的太阳,“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温暖与生命给予世界”。这句话体现了夸美纽斯的教

育理想与信念,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反映了泛智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洛克所关注的教育对象则主要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即他为可以实行绅士教育的人,这是他绅士教育思想所关注的教育对象。在绅士教育之外,他又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计了一种与绅士教育截然不同的劳动教育,主张为贫穷儿童设立劳动学校,使他们自食其力,同时也为其以后的劳动生涯奠定基础。从以上两人在教育对象上的对比可以看到,两人实际都没有排除教育对象的普及化,只是在夸美纽斯的理论中,更多的渗透着平等的思想,如太阳普照般的光华将教育带给每一个人;洛克虽然也为劳动人民子女设计了一套劳动教育.但这套教育体系并不属于他绅士教育思想的范畴,他的绅士教育“之光”并不照耀社会中下层的儿童。

第二,教育目标。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把人类培养成具有广博知识以及终身为祖国服务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并且提出了认识事物、行动熟练、语言优美三个所应达到的教育目标。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性、有才干、有作为的绅士;教育的任务是创造健全肉体中的健全的精神。”夸美纽斯和洛克虽然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各不相同,但他所要培养的人正是当时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所需要的人。

第三,教育内容。关于“泛智”,如上面所提,一方面指的是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人人都应接受教育,与此同样重要的还包含了广泛的、全面的智慧这层意思。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教学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他认为教育应是一种“周令”的教育,包括了博学、德行、虔信三个方面,儿童应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国语、“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自然科学知识、伦理学、神学等。他强调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从教育内容的比较来看,在细节的内容|:,两者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可以看到,他们实际都强调着教育在塑造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都十分重视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以及知识的实用性。

第四,教育的组织形式。夸美纽斯提倡集体授课,他认为授课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共的初等学校里,“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这样的授课方式有多种好处:①儿童在班级中可以相互激励,互相促进;②学校有专门的教育人员从事教育工作;③可以用相应的制度化管理,有利于资源的利用。这种班级授课思想萌

芽于昆体良,但夸美纽斯第一次从理论上对之加以论证和完善。这种形式至今仍是全世界教育机构正在使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在教育组织形式上,两位教育家的观点完全是相互背离的,这与他们所接触的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实践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在当时的背景下,在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在他们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下,产生了他们认为最为恰当的教育组织形式。这也是两种教育思想中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三)对后世的影响

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他在《大教学论》中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并且将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完成了教育理论上有史以来的重大变革。由于时代的限制,他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的传播和实践范围都非常有限。但却为19世纪后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带来了极大的启迪意义。他所反对封建的等级教育,主张实行全民的普及教育,由此提出的学校教育体制,为后来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坚持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要求教育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的客观规律。他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教学应遵循的几大原则,这在西方教育史上还是首次,至今仍具有重大意义。他所创立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更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为后人广泛采用,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洛克所提倡的绅士教育思想与他的哲学及政治观点紧密联系,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点。绅士教育思想同样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它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思想以及德国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但它的局限性就在于为新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服务,有浓重的阶级性和保守型,也使这种教育思想不可能在更大的氛围内、更长远的时间中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英]洛克著.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李军兰.洛克的健康教育思想解读[J].外国教育研究,2005(8).

[3] 陈朝晖.《教育漫谈》与《颜氏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比较[J].沈阳

教育学院学报,2005,7(3).

[4] 汪庆莲.洛克绅士教育思想及启示[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8).

[5]林海燕,邓胜柱.洛克的家长权威观探微[J].理论教育,2006.

[6] 杨小英.洛克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

刊),2006(2).

[7] 李慧玲.浅谈洛克德育思想及启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院

报,2007(5).

[8] 黄英.浅谈洛克的智育思想——读《教育漫话》有感之三[J].教育文化,2008.

[9] 肖光华.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河北师范大学学

报,2008,10(4).

[10]张敏敏.浅谈夸美纽斯与洛克教育思想之异同[J].跨世纪,2009,17(3).

[11] 李霞.洛克道德教育研究[J].哲学研究,2009.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一)论体育 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体育。在他看来,通过体育获得健康的身体对于绅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首先,健康的身体是精神快乐和生活幸福的保证,因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其次,健康的身体是绅士千事业的保证。洛克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但是,洛克所论述的体育主要是身体的保健,也包括一些体育活动"游泳不仅可获得一技之能以应付急需,而且对于健康也有许多好处。此外,他还认为,儿童需要经常到户外去游戏,稍大一些还要学习击剑、骑马,以锻炼身体。 (二)论德育 洛克认为,"在一个人或者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一个人有了德行不仅能获得幸福,也能获得成就。他说:"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德行对于绅士如此重要,德育也就自然成为绅士教育的核心了。 在洛克看来,德育应当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品德。理性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它是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仪礼是指处世做事要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洛克认为"在多数的情形之下,作事态度的影响较之所作的事还要大。"礼仪对于绅士来说十分重要,"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希望年轻的绅士能够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务使他的一切言谈、容颜、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适。坚忍是其他德行的保障与支柱。"真正的坚忍是当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灾祸或危险的时候,他都能够镇静自处,尽责不辍。"在洛克看来,坚忍需要勇气,一个人没有勇气是很难尽责的,很难具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节制是德行的一种基本原则,没有节制能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洛克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 鉴于德育的重要意义,洛克建议应当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他说:"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便应该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管教。"至于德育的方法,洛克提出了如下建议,教育方法应适合儿童的"心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一是要用"说理"的方法。洛克认为,说理要符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说理的时候,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二是利用榜样的力量。洛克认为:"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三是多练习,少讲规则。洛克认为,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导师和父母应当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他们养成习惯。但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可太多,否则花样太多,把他们弄得头昏眼花,反而一种习惯都培养不成。四是奖励与惩罚适当。洛克认为,在儿童的德育中奖励和惩罚是应该采用的,但方法应得当。如果妄用奖励与惩罚的办法,那简直是牺牲了他们的德行,颠倒了他们的教育。洛克明确反对体罚,认为体罚是种奴隶式的管教,因为它"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教鞭威迫着的时候,儿童是会屈服的,是会佯作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没人看见,知道不会受到处罚的时候,他便愈会放任他的本来的倾向" (三)论智育 在智力发展和知识教学关系问题方面,洛克主张智育应以智力发展为重;在他看来,智慧和德行是同等重要的;在智育中,"一切的重大责任是德行与智慧"。洛克将有德行的和有智慧的人并列,认为他们"比一个大学者更加无限可贵。"但他又说:"读书、写字和学问,我也认为是必需的,不过不是主要的工作而已。…¨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于是,洛克要求教师记住: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

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其的行为、性格, 尤其与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生性爱好自然,行为不拘,一生只受过2年正规教育。但他善于学习, 与一些社会名流交往, 深受影响, 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认为, 所有社会的压迫和腐败, 都是由于文明进化; 科学徒示人以技巧, 而艺术则只召人以浮华,剥夺人类心灵的自由和本性的发展,因此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不但不能给人类带来愉快, 却足以使道德堕落。他还认为,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实在于文明的进步。他指出, 在原始社会,人类不平等的程度极小,而在所谓文明发生之后,不平等的程度加深了,尤其在私有制产生之后, 为了保护私有制, 人们定出法律和道德规范, 名义上是人类行为的共同准则, 实际上则强者压服弱者的工具。因此, 要减轻人类的不平等,只有回归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脱离社会的约束。他教育遵循自然的著名思想, 就是其社会政治和哲学观点的具体体现。 卢梭主要政治著作是《民约论》,主要的教育思想著作是《爱弥尔》, 而《忏悔录》则是其自己的传记体小说。因此, 从《爱弥尔》中, 我们可以看到卢梭闪闪发光的教育思想。其中, 也蕴涵着他在学前教育课程方面的真知灼见。 1.教育思想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 以儿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 “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边坏了。”他认为,人性本善,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内在欲望而行动, 不必加以干涉。一旦受了社会认为的干涉,儿童极易产生不自由、不平等, 甚至产生罪恶。所以他极力主张, 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 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返自然, 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人类的影响。换言之, 教育要发展儿童天生的禀赋,应使儿童有自然的生活,

洛克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题目:洛克教育思想 学生姓名:郭雨婷郭蕊付虹娟 学生学号:11141009 11141008 11141007 学院名称: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洛克的教育思想 Locke's education thought 摘要:洛克的教育思想无一不代表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对英国社会甚至欧洲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英国人风度和气质得益于洛克《教育漫话》的广泛传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洛克教育理论中所倡导的绅士教育目标,塑造了传统英国人的全部性格。用其思想来省视当今中国人的教育,我们仍然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关键词:洛克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启示 引言: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在哲学上洛克继承并发展了培根以来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论证了“白板说”否定了天赋道德原则。他在《教育漫话》中这样写道:“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洛克对教育的重视。 一、洛克的生平简介: 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

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二、洛克的哲学思想:洛克是不列颠经验主义的开创者,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完全贯彻这种哲学思想。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省(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省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 洛克还主张感官的性质可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洛克相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主性质包括了形状、运动或静止、数目等和物质不可分离的那些性质,而次性质则包括了颜色、声音、气味等其他各种性质。洛克认为主性质就在物体里,次性质只在知觉者中。在这问题上洛克是追随笛卡尔的二元论学说,同意有些性质是可以用人的理智来了解的。 洛克的哲学思想虽然并没有一贯性(20世纪另外一名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经批评洛克以“零碎的方式处理哲学问题”),且有很多

洛克生平及主要思想

洛克生平:洛克于1632年出生于英国,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清教徒的父亲在内战期间为议会军队而战。1646年洛克在威斯敏斯特学校接受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基础训练。1652年克伦威尔主政期间,洛克到牛津大学学习,并在那儿居住了15年。1656年洛克获得学士学位,1658年获硕士学位。后来他还担任过牛津大学的希腊语和哲学老师。在牛津期间洛克对当时盛行于校园内的经院哲学不感兴趣,反而比较喜欢笛卡尔的哲学以及自然科学。他在36岁时曾被入选英国皇家学会。也正是由于洛克的哲学观点不受欢迎,他最后决定从事医学研究。这一时期洛克还结识了著名的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 1666年洛克遇到了莎夫茨伯里伯爵,并成为伯爵的好友兼助手。在此期间洛克开始了其一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理解论》(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的创作。1675年洛克离开英国到法国住了三年,结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后来又回到伯爵身边担任秘书。1682年莎夫茨伯里伯爵因卷入一次失败的叛乱而逃往荷兰,洛克也随行。伯爵在翌年去世,而洛克则在荷兰一直呆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荷兰期间洛克隐姓埋名,并且完成了包括《人类理解论》在内的多部重要著作。 1688年洛克返回伦敦,并在次年写了两篇十分重要的政治论文。他的《人类理解论》也在1690年发表。晚年的洛克大部分的精力都投注在《人类理解论》这部书上,不过此时也认识了包括艾萨克·牛顿在内的几位科学家。洛克终身未娶,在1704年溘然长逝。 哲学思想:洛克是不列颠经验主义的开创者,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完全贯彻这种哲学思想。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省(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省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 洛克还主张感官的性质可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洛克相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主性质包括了形状、运动或静止、数目等和物质不可分离的那些性质,而次性质则包括了颜色、声音、气味等其他各种性质。洛克认为主性质就在物体里,次性质只在知觉者中。在这问题上洛克是追随笛卡尔的二元论学说,同意有些性质是可以用人的理智来了解的。 政治思想: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1689到1690年写成的两篇《政府论》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论文。第一篇是对罗伯特·费尔默爵士的《先祖论即论国王之自然权》的反驳。洛克极力并有效地驳斥了费尔默的君权神授的主张。在第二篇中洛克主张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洛克也支持社会契约论。不过他也强调社会契约论是可以废除的。他也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一个人没有损害另一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其事。他也提倡个人财产的合理性,认为个人有权拥有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合法财产。洛克提出的人所拥有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就包括了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洛克还第一个倡导了权力的分配,他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种,认为立法权高于其它两权,但立法权仍要受到人民的制约,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另外,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对外权涉及到和平与战争、外交与结盟,也为国王行使。 这方面的理论由后来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继续发展,并对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政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洛克的政治思想对后来的政治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洛克的自由主义被美国奉为神圣,成为民族理想。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托马斯·杰弗逊等美国政治家,并且在美洲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洛克的影响在法国则更为激烈。伏尔泰是第一个将洛克等人的思想传到法国去的人,法国后来的启蒙运动乃至法国大革命都与洛克的思想不无关系。 洛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学说来反对“君权神授”思想。他把在英国革命中提出的各种基本要求概括为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并把它们说成是天赋人。

论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doc

论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集宁师范学院张丽红沈利玲 [摘要]洛克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洛克提出了绅士教育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体育、 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他的这些思想在我国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 人文社科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的教育名著。在书中洛克论述了如何把儿童培养成为身体健康、有德行、有理智、有教养、有才干的绅士。洛克指出,美好的灵魂寓于健康的身体中,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绅士才能适应环境、应对挫折、迎接挑战,才能获得人生幸福;高尚的道德品行和良好的礼仪是一个绅士最重要的品质;而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也是绅士不能缺少的。由此洛克构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一、体育 在西方教育史上,洛克第一次提出把学校教育区分为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部分,他也是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体育问题的教育家。洛克非常重视体育在培养绅士中的作用,把体育放在三育之首。在《教育漫话》的开篇之处,洛克指出:“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①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②因此,洛克非常反对父母对儿童娇生惯养,主张儿童应该从小就加强身体锻炼。他凭借高深的医学造诣,又结合自己的健康状况,提出很多保护身体的具体措施,其中有些措施、主张是符合人的生理解 剖特点和当时的医学常识的。例如洛克指出儿童要学会游泳,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食物要清淡,不能喝酒,不用药物预防疾病,衣服不能穿得过暖,尤其是头部和脚部要凉爽;他还主张应该保证儿童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睡早起,父母要为儿童选择硬床睡觉,以锻炼其身体等等。通过身体锻炼的方法,洛克希望把绅士培养成为一个健康、勇敢而又意志坚强的人。虽然洛克在书中谈到的体育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体育的内涵不尽相同,一些体育观点的科学性也需要商榷,例如他要求儿童用冷水洗脚、多过露天生活、冬天少烤火等措施都未免残酷苛刻,但他的体育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体育教育地位的提升和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二、德育 在洛克看来,德行在绅士所应具备的各种品行中占第一位。他认为,有了健壮的身体作基础之后,就要重视绅士的德育问题。因此,他把良好的道德品质看做是绅士的灵魂。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得不到幸福。”③由此看来,一个绅士要想获得人生的幸福,就必须培养良好的德行。为了培养绅士的德行,洛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道德规范:例如他主张要重视以理性为指导的道德教育,即要让儿童服从于理性,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从而培养他的理智感。而要培养儿童的理智感,就是要在儿童精神最容易支配的时候,使他习惯于压抑自己关于财富、衣服、饰品和食物的各种贪欲,在获得自己的利益与幸福的同时考虑到别的伙伴的利益与幸福并,要儿童从小不要自私,使他们具有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德。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儿童养成发自内心的羞耻心、对荣誉的崇尚之情和谦虚谨慎的心理,以及防止形成爱慕虚荣和焦躁的坏脾气,因为,这些坏脾气可能阻碍他们获取未来的利益与幸福。

从洛克教育思想中得到的启示

从洛克教育思想中得到 的启示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约翰·洛克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洛克从反对天赋观念倡言白板论出发,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重视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的作用。洛克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他所处的那个英国绅士的世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绅士教育理论。谦和明理、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是洛克眼中的标准绅士。虽然洛克生活的年代已经十分遥远,虽然绅士教育的思想还很有局限,但是洛克对培养对象的良好的规划,与我们以人为本,发展人的教育价值有着共通之处。 一,家庭教育的启示 洛克主张采取家庭教育的形式,而不赞成学校教育。他认为,绅士教育最适于在家庭中进行,他认定由父母聘请学识德行都高明的“导师”到家中来培养儿童,就能够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内容。因此,他详细制订了一套包括体、德、智等在内的家庭教育课程,并分别做了详尽的论述。 1,体育。在洛克的绅士教育体系中体育被放在第一位,他有句名言:“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他把健康教育当作健康精神寄居的寓所、基础和前提条件。洛克反对家长对儿童娇生惯养,主张儿童幼小之时就要加强身体锻炼,主张用一般人不可理解的近乎“残酷”的磨炼来使儿童尽早养成习惯,对一切痛苦和不舒适习以为常了,儿童就拥有了健壮的体魄。基于他较为高深的医学造诣,洛克就家庭中的教育给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的大部分不仅符合当时医学发展的水平,即使今天也有很多合理之处值得家长们吸取和借鉴的。洛克先生对培养儿童身体的做法:“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让孩子在阳光的沐浴下拥有康强健旺的身体,才是我们需要转变的的重要观念。 2,德育。洛克所主张的家庭德育,主要是培养儿童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勇敢、公正等美德。这些美德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是必需的,有些甚至由于物质文明的过度发达而欠缺了,所以更需得我们的关注。洛克坚信“人是理性的动物”,因而认为具有“健康精神”的人是必须能够运用理智(或理性)去驾御和支配自己的。家长及导师还要教会儿童言谈举止得体,与人交往合礼仪。儿童学会了正确地与人相处和社会人际交往,他的“门路就可以更宽,朋友就可以更多,在这世上的造诣就可以更高”。在家庭教育中,还要求父母导师培养儿童克服“

第十五章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十五章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生平和教育实践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医生。她的自由教育思想,与她1907年在意大利罗马圣罗伦佐贫民区创办的“儿童之家”及其所用教具和训练方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讨论。蒙台梭利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女医学博士、欧洲新教育运动声誉卓著的教育家。蒙台梭利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并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研究。她善于学习、总结和批判地汲取先辈及当代教育家的研究成果,勇于实践、创造和革新,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对幼儿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蒙台梭利于1870年8月31日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时值意大利结束了几个世纪的分裂和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统一的王国。蒙台梭利在安科纳度过了童年,12岁随父母迁居罗马受中等教育。她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意志和性格坚强,中学各门功课成绩优秀,对数学尤感兴趣。中学毕业后,她按照自己的志趣毅然选择进入技术专科学校。在技术专科学校的各门学科中,她除了对数学仍然保持浓厚的兴趣外,对生物学和人类学也产生特殊的爱好;她认为学医才是自己最理想的专业,于是决定放弃学工,积极准备报考大学医学院。但是,在当时意大利女青年进大学学医确实是史无前例的,蒙台梭利决心破除传统的陈规陋习,不顾社会舆论的非议和父亲的百

般阻拦,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斗争,终于考入罗马大学成为医学院的第一名女生。在医学院,她刻苦钻研,克服种种困难和压力,学业成绩优异。 1896年,蒙台梭利成为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不久,罗马大学医学院聘她为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担任身心缺陷和精神病患儿的治疗工作。她对这些不幸的儿童深表同情,从而激发了对儿童神经和心理疾病研究的特别兴趣。很多事例使她认识到塞贡等人训练白痴儿童的方法和教具的正确性,她又从对生理学、人类学的研究中发现身体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的关系和联系,从而为这种方法找到了生理心理学依据。她深信: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儿童,通过运动和感觉训练的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体动作协调,并促进其智力发展。 1898年,蒙台梭利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的发言中提出:“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她的发言在社会各界人士中,特别是在医学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同年,政府委任蒙台梭利在罗马建立一所国立特殊儿童学校,收容精神病院的白痴儿童和公立小学的弱智儿童共22名,由蒙台梭利主持教育训练和实验研究。蒙台梭利开始运用塞贡的方法与教具教育和训练这些儿童,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改进。经过反复修改和补充,她找到了一种更适于儿童实际需要,并且儿童乐于接受的有效方法和教具。在此期间,她把全部精力用于从事教学和实验研究工作,一面

对洛克教育思想的评论

对洛克教育思想的评论 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再是人们眼中的磁悬浮列车,而是高空飞行的火箭。伴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必然带来教育理论的大变革,并涌现出一批先进的或有成就的教育家。这些教育理论家使人们的教育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洛克的教育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绅士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他认为人必须具有四项特质“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他坚决主张绅士教育的任务只有在家庭进行,青年们在学校就会被“传染粗野和邪恶”而失去“纯洁”。他主张作为绅士要学习一门手艺。 对于洛克思想的评论,人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既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教育的本质,有带着传统贵族教育的特征,他的思想不仅从理论上扩展了教育科学的内容,在实践上也给当时的英国教育和后世的英国教育双轨制的特点一定的影响。 洛克的教育思想被后世借鉴,对于他所主张的人必须有四项特质,值得中国教育借鉴。现代中国的教育被传统的封建思想所禁锢,那些所谓的中国教育,一昧的追求智慧和学问,忽视了最重要的德行和礼仪。现代人的思想,只看重高学历,却忽视了人的高素质,许多大学生拥有高文化,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马加爵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谁会想到这样的高材生会是杀人凶手。这难道就是中国教育所追求的智慧和学问吗?一个人再有智慧,没有好的德行,不被人接受,也是蠢材一个;一个人再有学问,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不被人尊重,也只是废物一个。与其培养多个蠢材和废物,何不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中国教育缺乏的就是这种思想,它们认为当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不在于质量而在于数量,这样只会让中国的教育更加落后于西方教育。 每一种教育的改革必然适合一个国家的教育,而洛克所主张的绅士教育只有在家庭进行特别适合中国教育。因为中国是家庭观念特别强的国家,父母把孩子看作奋斗的目标。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我认为父母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走向成功与失败的十字路口。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的起点。在绅士教育的熏陶下,才可以培养出有智慧有学问的人;在父母的督促下,才可以培养出有德行有礼仪的人。所以绅士教育只有在家庭

教育家洛克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

教育家洛克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约翰洛克于1632年出生于英国一个律师家庭,因此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1652年进入大学学院学习,并于1656年获得学士学位后留校。洛克曾先后在大学担任过希腊文、修辞学和伦理学等科目的教师。 在当时,洛克对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著作颇感兴趣。洛克在后来的《教育漫话》中所流露出的对学校教育的和绅士教育思想的形成,显然与他的这段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虽然在很多资料和文献中大家都认为洛克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但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对的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启蒙时代,作为启蒙运动的主力军,他对当时的欧洲封建进行了深刻

地,,强调与平等,他认识到要实现,人的是基础,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进而提出了教育思想。是洛克思想的核心价值,在启蒙时代多有哲学的意味。虽他提倡社会契约论,都认为是人的自然,是天赋的,神圣不可的;虽然是神圣的,但必须是有限的,所以他的教育学正是按照展开的。 洛克的是下的,与人的、、法律紧密相连,有自然和社会之分,具有现实可行性,认为是的条件,因而趋向于教育。 通过研读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逐渐对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今世界上,一提到英国都会想到“绅士”一词,这离不开洛克的他《教育漫话》中“绅士教育”的深远影响。他注重体育要求具有健康的身体以及良好的德行和优雅的风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仪态高雅,风度翩翩”。在这“绅士教育”的下,《教育漫话》成为当时家庭教育中的育儿经,他的教育已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主流。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虽有一定局限性,但与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教育、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措施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强调促进学生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强调教师的教书育人并重、强调学生的独特存在,同时也强调对学习内容的要注重广泛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等等。用洛克的教育哲学思想来审视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大家最熟悉的白板说是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指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在研究洛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洛克和法国的哲学家卢梭其思想联系紧密。哲学上,他们都以唯物主义感觉经验论为基础,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推行经验主义;卢梭则主张天性论,遵循自然主义。上,他们都主张主义,强调与平等,洛克认为是平等的前提,而卢梭认为平等是的保

学前教育思想史

南京师范大学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学前教育思想史》是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中的必修课、必考课,也是该专业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是以历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为主线,研究古今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的学科。其特点是:具有教育学科和历史学科的双重性质,着重于理论视野的拓宽和学科历史感的养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外、古今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过程及一般规律,能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继承发扬本国与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精华,为深入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打好基础。 Ⅱ、课程内容(注)与考核目标 上编中国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掌握各自的主要教育主张。 [学习内容] 第一节贾谊的太子儿童教育思想 一、论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 二、论“早谕教” (一)胎教 (二)学前教育 三、论师保博 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二、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三、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一)及早施教 (二)严慈结合 (三)均受勿偏 (四)熏渍陶染 四、《颜氏家训》述评 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论儿童教育的意义 二、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 三、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 第四节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 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 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 三、顺应性情,激发兴趣 四、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 [考核知识点] (一)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 (二)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及《颜氏家训》 (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四)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改革儿童教育的主张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贾谊、早喻教、选左右、师保傅。 2、颜之推、《颜氏家训》。 3、朱熹、《小学》、《童蒙须知》。 4、王守仁、顺应性情、量力施教。 (二)理解分析 1、贾谊论太子獐教育的目的和实施。 2、颜之推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方法。 3、朱熹论儿童教育的意义、学眼前事主张。 4、王守仁对封建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自然教育论的意义、内容和原则。 第二章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康有为、蔡元培、张宗麟的儿童教育思想,熟练掌握张雪门、陶行知、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 一、论儿童的“公养”、“公育” 二、论胎教 (一)胎教的意义 (二)胎教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三、论婴幼儿教育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牛津求学 约翰·洛克于1632年8月29日出生在英国灵顿的一清教徒家庭。父亲拥有少量土地,当过自由派律师。洛克10岁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爆发,父亲弃家从军,加入克伦威尔军队,同王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也使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小洛克和母亲相依为命,共渡难关,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洛克深受父母影响,从小性格温和,意志坚强,善于吃苦,敢于主持正义,坚信人格独立和政治自由,立志为民主平等而斗争。这些都对他一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646年,洛克由父亲所在部队军官介绍,入理查德主办的威斯敏斯特学校求学。该校以教学严格著称于英国,且膳食条件良好。洛克在校学习刻苦,学业优异,为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52年,洛克考入牛津大学的基督教教会学院,毕业后因成绩优秀和知识渊博而留校任教,开授希腊语、修辞学和哲学等课程。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在牛津成立后,他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 在牛津学习和工作期间,洛克对开设的课程极为不满,对经院哲学深恶痛绝,认为经院哲学迂腐无用和夸夸其谈;而对当时涌入大学的各种新科学、新哲学书籍颇感兴趣。他广泛阅读了培根、霍布斯、笛卡尔、伽桑狄等人的著作,潜心研究了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尤其对医学有很深的研究,造诣甚高;曾在讲课之余在别人开设的诊所里行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广结良友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读后感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读后感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读《教育漫话》之后 才对这句话有深刻认识。读了这本书,就像聆听了一次智者的教诲。作者用朴 实的语言,像拉家常一样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 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 洛克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 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 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为什么现在 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 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幼儿的可塑 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 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 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洛克在书中提到的观点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 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 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

《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孙成结<13>沈银花<08>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 【摘要】洛克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思想家。其“绅士”教育思想中提出的体育、德育、智育等观点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其“绅士”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有很多积极的成份完全值得我们去借鉴,对当今我国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启示 文献综述 一、绅士教育的起源 “绅士”在英国早就出现,但早期的“绅士”是与封建贵族相联系的。在15世纪绅士首先的和主要的含义是指国王、王后、公、侯、伯、子、男等五爵。1而绅士一词最早在教育领域是由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Montaigne)提出。据王晓华老师在(断裂中的传统》一书中介绍,蒙田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康、举止得当、具有纯洁情操、高尚道德和判断能力的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社会活动家,他将这类人称为“绅士”。2这一教育思想传入英国后得到极大发展。16世纪许多教育家都从事“绅士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并出版相关著作,如汉弗莱(Isurence Humphrey)的《论贵族》、克莱兰德(James Cleland)的《年轻贵族学校》和皮吉姆(Heny Peacham)的《完美绅士》等。3但是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实际上是指封建贵族子弟的教育。 真正使具有近代意义的“绅士教育”理论系统化的是I7世纪的弥尔顿(JohnMilton)和洛克。弥尔顿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将资产阶级的“高贵和文雅的青年”培养成为绅士。他说“我认为完善的、高贵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在平时和战时能公正地、熟练地、高尚地履行其公私职责的那种教育”。4 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因为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的人自然很快就能走上正轨了。”5他认为绅士应该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 尽管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深究其实质,它是中世纪贵族精神和资产阶级价值观相融合的产物,仍然是一种扩大了的贵族教育:在质的方面,它表现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精英化要求—注重内在德性的修为而忽略技能培训的精英分子;在量的方面,它将受教育对象严格局限在中上阶层。,而在17世纪的英国社会大变动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虽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巩固了自己的阵地,但与封建旧贵族在价值取向上的争夺却以失败告终。当贵族的“典雅”所具有的强烈吸引力,使绅士教育倡导下的绅士风度从上层逐渐渗透到中下层而成为英吉利民族文化传统和特有价值标准的外化形式时,洛克教育思想的激进性和现实性逐渐被淡化了。到了19世纪中期,其后继者的保守倾向更加明显,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神学家、教育家纽曼。 纵观英国“绅士教育”思想的演变,从洛克到纽曼,绅士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反传统到维护传统的转变,经历了激进的现实主义到保守的理想主义的转变。无论是这一教育思想体系 1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266 2王晓华.断裂中的传统一人文视歼下的大学理想[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65 3博伊德埃德蒙·金.任宝详等译西方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转引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大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182 5洛克.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洛克的思想

约翰·洛克(J ohn Locke,1632―1704)天资聪颖、兴趣广泛,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深入学习了哲学、自然科学、医学等课程。洛克34岁那年,为莎夫茨伯里伯爵(当时英国辉格党的著名领袖)医好了久治不愈的怪病,从而与伯爵结为好友,并以伯爵私人秘书的身份开始介入英国政坛的核心,亲历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风云变幻。 《政府论》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针对英国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菲尔默所持“君权神授论”的论战,带有很强的针砭时弊之意味,可归之为“破”;洛克在下篇的重点是“立”,阐释了他主要的政治思想。历来人们在探讨洛克政治思想时,主要是针对《政府论》的下篇。 1689年,洛克开始撰写《政府论》,1690年出版,旨在为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正当性辩护。该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围绕其主题,洛克在《政府论》下篇提出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 其实,和霍布斯一样,洛克在试图解决政治权力的产生以及来源这一问题的时候,也是从人的“自然状态”出发,围绕“自然法”、“自然权利”、“契约”等范畴展开论述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和霍布斯并无二致。然而,洛克在论证伊始,即在对于“自然状态”描述中,便和霍布斯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洛克所描述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在自然法的范围内,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无需听命于任何其他人的意志。尽管这种状态并非美好的世外桃源,但相对于霍布斯所描述的“人对人就像是狼对狼一样”、“一切人对于一切人的战争”这一阴森恐怖的景象而言,却是“一个和平、善意、互助和保全的状态”。 我们不禁要问:既然自然状态已这般美好,人类又何必建立国家、成立权威机构呢?洛克对此解释说,在自然状态下,由于人人平等,每个人生来就享有与他人同等的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在内的一系列自然权利,这些权利乃是由自然法加以昭示并予以保护的,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权予以损害和剥夺。然而,当大多数人处于自然状态时,仍会有若干人是不依照自然法生活的,因此难免会对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构成威胁。由于自然状态中缺乏一个公共的权威机构,没人享有高于别人的地位或对于别人事务的管辖权,因此人人都是自己讼案中的法官,“人人享有惩罚罪犯和充当自然法的执行人的权利”。但是出于人类自私的本性,在进行裁决的时候难免会对自己以及亲朋好友有所偏袒,同时也会由于不够善良、听凭激情以及报复心理等原因导致过分地惩罚他人。而且“一个加害自己兄弟的不义之徒就不会有那样的正义感来宣告自己有罪”。基于上述分析,洛克指出,尽管自然状态是美好的,但却是一个“纯粹的无政府状态”,缺乏一个公共的权威来对人们在公共事务中的是非对错做出裁决和判断。洛克把它称作自然状态中的“不便”。 洛克认为,缺乏公共权威之“不便”,很容易导致某种程度的混乱,甚至有可能变美好为丑陋,最终走向战争状态。如果人们能协议联合组成一个共同体,愿意各自放弃他们此前单独行使的惩罚权力,交由他们中间被指定的人来专门加以行使,就可以弥补此种“不便”,以“谋求彼此间舒适、安全、平和的生活”。也就是说,在洛克看来人们选择进入社会状态、建立国家并非由于自然状态的不堪忍受而迫不得已,乃是针对自然状态的“不便”所采取的一种正当补救方法,因此,人们仍然保有生命、自由以及财产权等基本的自然权利,而只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了统治者。 人们建立国家或者政府机构的初衷,即为了更加安稳地享有自由、财产等天赋权利,就决定了权威机构的主要职责乃是维护和促进公共福利。它们不能将其权力扩张到该项职能范围之外,更不能享有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的特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洛克既接受了霍布斯的“巨大的利维坦”,同时又对它的权限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对中国家庭德育的启示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对中国家庭德育的启示 约翰·洛克主张把学校里的教育移值到家庭中来,他的绅士教育思想反映了浓厚的家庭教育特色。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对于家庭教育的形式、内容、原则与方法都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在家庭德育方面的看法,今天仍给我们以极大启迪,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1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 洛克所生活的17世纪的英国,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旧有的封建王室贵族阶级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一次产业革命和不断的海外殖民扩张迅速造就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阶级,以其自身奋斗的经历向社会展示了新一代理想的道德形象,并逐步为世人确立起新兴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价值标准,“有德行的人应该是敢于大胆追求物质财富,善用知识与智慧开拓海内外市场,善用理智与法律保护自身的财产与安全,并具有勤俭节制美德的人。” 社会的变革和这些新思潮迫使人们对于以往的教育重

新审视和思考,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观念的革新。这就是那一时期占主流地位的绅士教育思想。洛克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但是,洛克与自己同时代的教育家们不同的是他主张绅士教育应由父母筵请“导师”在家中对儿童予以施行而非在学校。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洛克看到,“在当时,学校教育的内容依然充斥着以往的那些陈旧的文法、修辞、道德哲学等传统课程”,这些东西既了无趣味,又不为当时社会生存所需,洛克对此极为厌恶;另一方面,洛克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认为社会和学校“到处流行着粗野与邪恶”,让青少年儿童到学校去就会学坏,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倒在家庭,由于父母导师都是儿童的良师益友,这样的环境就有利于儿童的教育培养和“个别教导”。由此,洛克坚决主张把学校教育移植到家庭中来。因此,他所主张的在家庭中施行的绅士教育就明显地具备了家庭教育的特色,其全部绅士教育思想体系实质上就成了一整套家庭教育的方案。 2 洛克的绅士教育与我国的家庭教育 诚然,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与当时截然不同。但是,现在的情形与当时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居民的生活条件一日比一日好。人们手中有了资金对教育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