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8(温病学)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8(温病学)



第八章 《温病学》

一、温病学问答
1.什么是温病?
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从这一概念的内涵看,其病因是外感温邪,主症为发热及热象偏重,病机特点为易化燥伤阴,具有外感疾病的特点和温热性质,因此统称为温病。在概念的外延上,温病是一类外感热病,不是指一具体的疾病。
2.什么是瘟疫?
瘟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大多来势迅猛,病情危重,危害较一般温病更甚。
3.什么是温毒?
温毒是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的一类温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外,尚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或肌肤斑疹等特征,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多发于冬春两季,如大头瘟、烂喉痧等。
4.温病的特点有哪些?
温病所包括的多种外感热病在发生、发展、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致病因素的特异性;
(2)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5.简述温病的范围及分类。
范围:一般把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列入温病的范围。包括:风温、春温、暑温、暑湿、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暑燥疫、湿热疫等。
结合现代医学疾病类别,温病的范围大致有两大类:一为具有温病特点的急性传染病,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有伤寒、副伤寒、猩红热、沙门氏菌属感染等;立克次体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等;螺旋体病中的钩端螺旋体病;病原虫中的疟疾;细菌感染性疾病有大叶性肺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败血症等。二为具有温病特点的其他发热性疾病,如中暑、热射病、小儿夏季热、急性白血病等。
分类:
①按病证(或病因)性质分类:把温病分为有热无湿的温热性质温病和有热有湿的湿热性质温病。温热性质温病包括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湿热性质温病包括湿温、暑湿、伏暑等。
②按发病初起的见证分类:即根据发病初起是否有里热见证,把温病分为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两大类。感邪即时而发,病发于表的为新感温病,初起多见表热证,然后由表入里,逐次深入,如风温、秋燥、湿温等。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的称伏气温病,起病初期即以里热证为主、病邪或由里达外,或内邪深入,如春温、伏暑等。
6.试述温

病临床表现的特殊性。
温病大多起病急骤,来势较猛,传变较快,变化较多。所谓起病急骤,是指患者有较确切的发病时日。传变较快,则有相应的复杂多变的证候出现。发热是温病的必具之症,而且多数热势较高,不同的温病在不同的病程阶段有其特殊的发热类型。同时,还易内陷生变,致动血发斑、动风闭窍等危重证候,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病变过程中又易耗伤阴液,病在上焦多伤肺阴,病在中焦多伤胃阴,病变后期,多深入下焦损伤肝肾之阴。
7.试述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8.试述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9.试述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10.试述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病变以肺为主:燥为秋令主气,肺属燥金,同气相从,燥热之邪易侵犯肺经,使肺失清肃表现出一系列燥热伤肺的表现。
(2)易致津液干燥:燥盛则干,热盛伤津,燥热病邪易伤肺胃阴津,甚则伤及肝肾之阴。
(3)易从火化:燥热病邪亢盛时可从火化,上干清窍,出现耳鸣、目赤、咽痛、龈肿。
11.试述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
(1)攻窜流走:温毒病邪可以内攻脏腑,如温毒攻肺可致肺气壅滞,轻则咳喘,重则呼吸急促困难;温毒攻心,阻闭机窍,则神昏谵语,甚则引动肝风,痉厥并见。温毒窜扰肌腠、血络,则见斑疹密布。
(2)蕴结壅滞温毒病邪可以蕴结脉络,导致局部血脉阻滞,毒瘀互结,形成肿毒特征,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多见于咽喉部位。温毒结于阴器,可致睾丸肿痛。温毒病邪引起的肌肤斑疹,皮下结节,也与温毒蕴结壅滞的致病特点有关。
12.试述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著;
(3)易耗伤阴液。
13.温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1)体质因素:温邪是否发病,还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邪正力量的对比。
(2)自然因素:温病发病与外界环境的自然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气候的变化对于温病发病的影响更为重要。此外,环境因素,地域因素对于温病的发病也有影响。
(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条件,营养调配,体育锻炼、卫生习惯,卫生设施、防疫制度等与温病的发生及流行也有密切的关系。
14.试述卫气营血的病理及辨证要点。
卫分证病理特点

:温邪犯表,肺气失宣。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气分证病理特点:邪正剧争,里热蒸迫,热盛津伤。辩证要点: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营分证病理特点:营热阴伤,扰神窜络。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质红绛。
血分证病理要点:动血耗血,瘀热内阻。辨证要点:身灼热夜甚,多部位急性出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15.试述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卫气营血病变与三焦所属脏腑病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都可以分析温病病理变化,明确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掌握病程阶段和传变规律,从而确立治法,指导温病的治疗。
区别:两种辨证方法各有侧重,互有短长。一般而言,卫气营血辩证长于辨析病变的阶段,浅深、轻重,三焦辩证长于辨别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证候类型,故在临床上,多以卫气营血辩证确定病变的浅深层次和发展趋势,再用三焦辩证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应当将两种辩证方法相辅运用,经纬交错,才能更全面地指导温病辨证论治。
16.温病辨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所反映病变有何不同?
温病辨舌包括了舌苔、舌质、舌态三部分。
(1)舌苔包括了白苔、黄苔、灰、黑苔。
(2)舌质有红舌、绛舌、紫舌。
(3)异常舌态包括舌体肿胀、舌体强硬、舌卷囊缩、舌体短缩、舌斜舌颤、舌体痿软等。
舌苔主要反映卫分和气分的病变,病性属湿属热以及伤津的程度。
舌质主要反映营分和血分的病变,以及病势的浅深轻重,邪正的消长。
舌苔主要反映温病危重病候有重要的意义。
17.舌苔滑腻厚如积粉,舌质紫绛多见于何种温病,其病机是什么?
瘟疫病湿热秽浊极甚,郁闭膜原的征象,证多凶险。
18.试述邪在上焦常见证候的病理及辨证要点。
邪袭肺卫,其病理特点为:卫受邪郁,肺气失宣。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邪热壅肺,其病理特点为:邪热壅肺,肺气闭郁。辨证要点:身热,咳喘,苔黄。
湿热阻肺,其病理特点为:卫受湿遏,肺气失宣。辨证要点: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邪陷心包,其病理特点为:温邪内陷,阻闭包络。辨证要点:神昏,肢厥,舌绛。
湿蒙心包,其病理特点为: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辨证要点:神志时清时昧,舌苔垢腻。
19.试述邪在中焦常见证候的病理及辨证要点。
(1)阳明热炽病理特点:胃经热盛,热炽津伤。辨证要点: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2)阳明热结病理特点:肠道热结,传导失司。辨证要点:潮热,便秘,

苔焦躁,脉沉实有力。
(3)湿热中阻病理特点:湿热困阻,升降失司。辨证要点: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
腻。
(4)湿热积滞搏结肠腑病理特点: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辨证要点: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20.试述邪在下焦常见证候的病理及辨证要点。
(1)肾精耗损病理特点:邪热久羁,耗损肾阴。辨证要点:手足心热甚于足背,口干咽燥,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
(2)虚风内动病理特点:肾精虚损,肝失涵养。辨证要点:手指蠕动,甚则瘛疭,舌干绛而萎,脉虚。
21.温病发热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发热恶寒、寒热往来、壮热、日晡潮热、身热不扬、身热夜甚、身热肢厥、夜热早凉、低热。
22.温病主要有哪些病理变化可出现无汗?
(1)多见于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为邪郁肌表,闭塞腠理所致,并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证。
(2)温病邪入营分,热灼营阴,营阴耗损,汗源匮乏,并见灼热烦躁、舌绛、脉细数等症。
23.温病哪些病理变化可出现大汗?
可见于如下病理变化:
(1)若气分热炽,迫津外泄,可见壮热,蒸蒸汗出,烦渴,脉洪大,苔黄燥等表现。
(2)若津气外泄,亡阴脱变,则见骤然大汗,淋漓不止,汗出黏稠,唇干齿槁,舌红无津,神志恍惚,脉散大。
(3)若气脱亡阳,可见冷汗淋漓,肢厥肢冷,面色清惨,舌淡无华,神气衰微,脉伏或微细欲绝等症。
24.温病出现战汗的临床表现及病机是什么,如何判断预后?
临床表现: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然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病机:多为热邪流连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
预后:战汗之后,若脉静身凉,为邪随汗出,病情向愈;战汗之后,若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脉象急疾或精神萎靡,甚至昏迷,为邪盛正衰,病情危重。
25.温病哪些病理变化可出现口渴不欲饮?
多见于湿热病证的气分阶段和温热病证的营血分阶段。
若见于湿温病初起,湿邪偏盛时,为湿郁不化,脾气不升,津液不布所致,并伴见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舌苔白腻等。若为兼夹痰饮,表现为饮水不多,或饮而不舒,伴见胸闷、呕恶、苔腻。
若在温病热入营分,营阴蒸腾,上潮于口,也可表现为口干反不欲饮或不甚渴饮,常伴见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红绛、脉细数等。若瘀热搏结,津液不足和有形淤滞并存,阻滞气机,津不能上承,出现口渴漱水不欲咽,伴见胸胁或少腹硬满刺痛、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沉涩等。
26.温病神志异常主要有哪些类型?
温病

神志异常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昏愦不语;神志昏蒙;神志如狂;神情呆钝。
27.何谓“痉”?临床如何辨别虚实?
痉指肢体拘挛强直或手足抽搐之证,又称“动风”。温病中出现痉,与足厥阴肝经密切相关。因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筋脉,温病中邪热炽盛,风火相煽,或阴滓耗损,筋脉失养,均可导致发痉,故临床上痉可分为虚痉、实痉两种。
实证:指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临床表现,来势急剧,抽搐频繁有力。多见于温病气分、营血分阶段。
虚证:指抽搐无力,手指蠕动,或口角震颤、心中儋儋大动等。常伴有低热、或五心烦热、口舌干燥、舌绛枯萎、脉细弦数等。多见于热邪深入肝肾,耗损阴精,水不涵木,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28.何谓“厥脱”,温病中出现肢厥和脱证主要有哪些证候类型?
厥一般指昏厥和肢厥。前者指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后者指四肢逆冷或不温,重者逆冷到膝;肘轻者到踝、腕。
脱证为阴阳耗损至极行将离决的表现。由于脱证常伴有神志异常和四肢厥冷,故合称“厥脱”。
类型:热厥、寒厥、亡阴、亡阳等。
29.在形态上如何辨别斑疹?其病机有何不同?
辨别斑疹:斑为点大成片,有触目之形,无碍手之至,压之不退色;疹为小而琐碎,形如粟米,突出于皮面,抚之碍手,疹退后常有皮屑脱落。
病机区别:斑多为热毒炽盛,郁于阳明,胃热炽盛,内迫血分,灼伤血络,血从肌肉外溢而致;疹为风热伏郁于肺,内窜营分,达于肌肤血络而成。如章虚谷说:“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肺。”可见斑疹在病位上有肺胃之别,在病变上有浅深不同,陆子贤说:“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30.简述温疫类温病卫气同病证、治、方、药。
证候: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口渴唇焦,恶心呕吐,腹胀便结,或见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舌边尖红,苔微黄或黄燥,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表里双解。
方药:增损双解散:僵蚕(酒炒)、滑石、蝉蜕、姜黄、防风、薄荷叶、荆介穗、当归、白芍药、黄连、连翘、栀子、黄芩、桔梗、大黄(酒浸)、芒硝(冲服)、石膏、甘草。
31.温病中出现绛舌临床如何分虚实?
温病过程中绛舌大多为邪热入营之征象,表明病情较危重。绛舌分虚实:实者鲜艳干燥,虚者光亮如镜,或干枯不荣。
32.温病治疗原则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治法?
温病的治疗原则:祛除温邪,扶助正气。
主要治法:①内治法: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

,和解表里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开窍熄风法,滋阴生津法,救逆固脱法等;②外治法:洗浴法,灌肠法,敷药法,搐鼻法,吹喉法等。
33.简述温病泄卫透表法功效及适应证。
泄卫透表法是祛除在表温邪,解除卫分表证的治法。
泄卫透表法具有疏泄腠理,逐邪外出,泄热解表的作用。适于温病初起,邪在卫表。
34.简述温病清解气热法功效及适应证。
清解气热法是清解气分热邪,解除气分热毒的一种治法。
本法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属于八法中的清法。适用于温热病卫分之邪已解,气分里热亢盛,尚未入于营血分者。
35.简述温病和解表里法功效及适应证。
和解表里法是和解、疏泄、宣通气机达到外解里和的治法。属八法中的和法。
本法具有清泄少阳、分消走泄、开达膜原的作用。适用于温病邪已离表又尚未入里成结,而是郁滞于少阳或膜原、留连三焦的半表半里证。
36.简述温病祛湿清热法功效及适应证。
祛湿清热法是祛除三焦湿热的治法。
本法具有宣畅气机、运脾和胃、通利水道等化湿泄热的作用。适用于湿热性质的温病。
37.简述温病通下逐瘀法功效及适应证。
通下逐邪法是攻导里实,清除热结的治法。属八法中的下法。
本法具有通腑泄热、荡涤积滞、通瘀破结、排除邪毒,给邪以出路的作用。适用于热邪谵语有形实邪如燥屎、湿滞、瘀血等互结于肠腑的证候。
38.简述温病清营凉血法功效及适应证。
清营凉血法是清解营血之热,消散营血分瘀滞的治法。属八法中的清法范围。
本法具有清营养阴、凉血解毒、滋养阴液、散血活络的作用。适用于温病热入营血分,营热或血热亢盛的证候。
39.简述温病开窍息风法功效及适应证。
开窍息风法包括了开窍与息风两种治法。
开窍法是开通窍闭、苏醒神志的治法。具有清泄心包邪热,芳香清化中焦湿热痰浊,醒神利窍的作用。适用于温病邪入心包或痰浊上蒙机窍所引起的神志异常证候。
息风法是平肝息风,解除挛急的治法。具有凉泄肝经邪热,滋养肝肾阴液,以控制抽搐的作用。适用于温病热盛动风或阴虚生风的证候。
40.简述温病滋阴生津法功效及适应证。
滋阴生津法是滋养阴液,补充阴津耗损的治法。属八法中的补法。
本法具有润燥生津,滋养真阴,壮水制火的作用。适用于温病后期邪热渐退,阴液耗伤之证。
41.简述温病固脱救逆法效用及适应证。
固脱救逆法是救治气阴外脱或亡阳厥脱证的治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范围。

本法具有益气养阴、回阳救逆的作用。适用于温病中患者正气素虚而邪气太盛,或汗出太过,阴液骤损,阴伤及阳,导致气阴外脱或亡阳厥脱之危急证候。
42.何谓风温,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风温属温热类疾病,是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肺胃表热证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等表现。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多见,发于冬季者,也叫冬温。
风温初起治疗原则:初起邪在肺卫,治宜辛散凉泄,透邪外达,并注意辨别证偏于卫表抑或偏于肺经,相应调整施治。
43.何谓春温,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春温属温热类疾病,是由温热病邪内伏而发的急性热病。其特点为起病即见里热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等表现,严重者可见神昏、痉厥、斑疹等。本病多发生在春季或冬春之交或春夏之际。
春温治疗原则: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津。
44.何谓暑温,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暑温属温热类疾病,是感受暑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阳明气分热盛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壮热、烦渴、汗多、面赤、脉洪大等表现。本病多发生在夏至至立秋之间。
暑温治疗原则:清暑泄热,顾护津气。遵张凤奎云:“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45.何谓秋燥,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秋燥属温热类疾病,是感受燥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邪在肺胃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本病发生在秋季,多见于立秋至小雪之间。
秋燥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并重。古书记载“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针对秋燥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归纳出的基本治疗大法。
46.何谓湿温,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
湿温属湿热类疾病,是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湿热阻遏卫气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缠绵,恶寒少汗,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湿象偏重、热象不显的表现。本病全年可见,但好发于夏秋雨湿较盛,气候炎热之季。
湿温治疗原则:总以分解湿热,湿去热孤为原则。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两者要兼顾。
47.何谓暑湿,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
暑湿属湿热类疾病,是感受暑湿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暑湿阻遏肺卫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微恶风寒、头胀、胸闷、身重肢酸等表现。本病好发于夏末初秋。
暑湿治疗原则:

清暑热,化湿浊,调气机,和脾胃。
48.何谓伏暑,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伏暑属湿热类疾病,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伏藏体内,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热病。其特点是初起即有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或为高热、烦躁、口渴不甚渴饮、舌绛苔少等热炽营分证。由于本病发病季节有秋冬迟早不同,加之初起即有明显的里热证,因而又有晚发、伏暑晚发、伏暑秋发、伏暑伤寒、冬月伏暑等名称。
伏暑初起治疗原则:总以清里热为主,解表为辅。初起为表里同病,卫气同病者,应予清暑化湿,疏宣表邪;病发营分而卫营同病者,则应清营泄热,辛散透表。
49.何谓大头瘟,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大头瘟属温毒类疾病,是感受风热时毒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邪犯肺卫和热毒壅盛证候,临床常见憎寒壮热,头面或咽喉红肿热痛的表现。本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大头瘟治疗原则:以疏风透邪,清热解毒为主。
50.何谓烂喉痧,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烂喉痧属温毒类疾病,是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瘅痧密布。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于冬春两季。
烂喉痧治疗原则:以清泄热毒为重。
51.何谓湿热疫,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湿热疫属温疫类疾病,是由湿热性质的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疠气遏伏膜原的表现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寒热交作,苔白厚腻如积粉,脉不浮不沉而数等表现。发病一般不拘年份、季节和地域,但以东南沿海和岭南一带雨水较多湿热气候季节多见。
湿热疫治疗原则:初起疠气遏伏膜原,治宜疏利透达;溃离膜原,传变入里,依其病候,随证变法,总宜视其前后可解之处,逐邪为主,兼顾气阴。
52.何谓暑燥疫,初起临床特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如何?
暑燥疫属温疫类疾病,是由暑燥淫热之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即见热毒燔炽阳明,充斥表里、上下、内外、甚至卫气营血几个阶段证候并见,临床常见高热、头痛、身痛、斑疹、出血,甚至昏谵、痉厥等一派热毒极盛的表现。本病具有剧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夏暑季节多见。
暑燥疫治疗原则:总的原则是选用针对暑燥疠气的有效药物,迅速祛除疠气,扭转病情。
53.简述温热类温病风热犯卫证治方药。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微咳,咽喉红痛,舌边尖红,

舌苔薄白欠润,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方药: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介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
桑菊饮:杏仁、连翘、薄荷、桑叶、桔梗、苇根、生甘草。
54.简述温热类温病燥热犯卫证治方药。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干咳无痰或少而粘,咳嗽,甚则声音嘶哑,咽干鼻燥,口微渴,舌尖边红,舌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
治法:辛凉甘润,清透肺卫。
方药: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贝母、豆豉、栀皮、梨皮。
55.简述温热类温病肺热壅盛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汗出,口渴,咳喘,咳痰粘稠不爽,甚则气急鼻煽,胸痛,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宣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生石膏。
56.简述温热类温病燥热伤肺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干咳无痰或少痰,甚则痰中带血,气逆而喘,胸满胁痛,鼻干咽燥,心烦口渴,少气乏力,舌边尖红赤,苔薄白燥或薄黄燥,脉数。
治法:清肺泄热,养阴润燥。
方药:清燥救肺汤:生石膏、冬桑叶、甘草、人参、胡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
57.简述温热类温病肺热腑实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痰涎壅盛,喘促不宁,腹满,便秘,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治法: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方药:宣白承气汤:生石膏、生大黄、杏仁粉、瓜蒌皮。
58.简述温热类温病热郁少阳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胸胁满闷不舒,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苦寒清热,养阴透邪。
方药: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黄芩、芍药、甘草、大枣、淡豆豉、玄参。
59.简述温热类温病热盛动风证治方药。
证候:高热不退,头痛头胀,烦闷燥扰,甚则神昏,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舌红 苔黄,脉象弦数,或舌红绛,脉细弦数。
治法: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方药:羚角钩藤汤:羚羊角、桑叶、菊花、钩藤、鲜生地、白芍、竹茹、川贝、茯神、生甘草。
60.简述温热类温病热灼营阴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夜甚,心烦燥扰,甚或时有谵语,斑疹隐隐,咽燥口干反不甚渴,舌质红绛而干,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药:清营汤:犀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61.简述温热类温病热陷心包证治方药。
证候:身灼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色鲜绛,脉细数。
治法:

清心凉营,豁痰开窍。
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雪丹
清宫汤: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尖、连心麦冬。
62.简述温热类温病热盛动血证治方药。
证候:身灼热,燥扰不安,甚至昏狂谵妄,斑疹显露,或斑色紫黑,或吐,衄、便、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水牛角、生地黄、生白芍、丹皮。
63.简述湿热类温病邪遏卫气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不扬,午后热势较显,恶寒,无汗或少汗,头重如裹,身重酸困,四肢倦怠,胸闷脘痞,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芳香辛散,宣化表里湿邪。
方药:藿朴夏苓汤:藿香、半夏、赤苓、杏仁、生苡仁、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厚朴。
64.简述邪阻膜原证治方药。
证候: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如积粉,脉缓。
治法:疏利透达膜原湿浊。
方药:雷氏宣透膜原法:厚朴(姜制)、槟榔、草果仁、黄芩(酒炒)、粉甘草、藿香叶、半夏(姜制)、生姜。
65.简述湿热蕴毒证治方药。
证候:发热口渴,咽喉肿痛,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脘腹胀满,肢酸倦怠,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
方药:甘露消毒丹: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蔻仁。
66.简述暑湿积滞,郁结肠道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稽留,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脉滑数。
治法:导滞通下,清暑化湿
方药:枳实导滞汤:枳实、生大黄(酒洗)、山楂、槟榔、川朴、川连、六曲、连翘、紫草、木通、甘草。
67.简述暑湿郁阻少阳证治方药。
证候:寒热如疟,午后身热加重,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始终不除,口渴心烦,脘痞呕恶,舌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治法:和解少阳,清热化湿。
方药:蒿芩清胆汤:青蒿、黄芩、淡竹茹、半夏、枳壳、陈皮、赤苓、碧玉散(包)。
68.简述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治方药。
证候: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清醒之时,表情淡漠,耳聋目瞑,反应迟钝,问答间有清楚之词,甚则谵语乱言,苔浊腻,脉濡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豁痰开窍。
方药: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菖蒲郁金汤:鲜石菖蒲、广郁金、炒山栀、青连翘、细木通、鲜竹叶、粉丹皮、淡竹沥、灯心、紫金片(即玉枢丹)。
69.简述温毒类温病毒盛肺胃证治方药。

证候: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加剧,舌红苔黄,脉实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方药: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玄参、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桔梗、升麻、柴胡、陈皮、生甘草。
70.简述毒燔气营证治方药。
证候:咽喉红肿糜烂,甚则气道阻塞,声哑气急,瘅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渴,烦躁,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救阴。
方药:凉营清气汤:水牛角、鲜石斛、黑山栀、丹皮、鲜生地、薄荷叶、黄连、赤芍、玄参、生石膏、生甘草、连翘壳、鲜竹叶、茅根、芦根、金汁(冲服)。
71.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重要原文有哪些?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太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

二、自测试题
【A型题】
1.上焦病证邪袭肺卫的辨证要点是
A.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 B.身热,咳喘,苔黄
C.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D.神昏,肢厥,舌绛 E.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2.上焦病证邪热壅肺的辨证要点是
A.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B.身热,咳喘,口渴,苔黄
C.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D.神昏,肢厥,舌绛
E.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3.中焦阳明热炽的辨证要点是
A.潮热,便秘,苔焦躁,脉沉实有力 B.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C.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D.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E.身热,咳喘,苔黄。
4.中焦湿热中阻的辨证要点是
A.潮热,便秘,苔焦躁,脉沉实有力 B.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C.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D.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E.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5.中焦湿热搏结肠腑的辨证要点是
A.潮热,便秘,苔焦躁,脉沉实有力 B.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C.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D.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E.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6.上焦邪袭肺卫,其病理特点为
A.卫受邪郁,肺气失宣 B.邪热壅肺,肺气闭郁
C.卫受湿遏,肺气失宣

D.温邪内陷,阻闭包络 E.肠道热结,传导失司
7.中焦阳明热结的病理特点为
A.胃经热盛,热炽津伤 B.肠道热结,传导失司 C.湿热困阻,升降失司
D.湿热积滞,搏结肠腑 E.卫受邪郁,肺气失宣
8.春温治疗原则是
A.初起邪在肺卫,治宜辛散凉泄,透邪外达,并注意辨别证偏于卫表抑或偏于肺经,相应调整施治
B.清暑泄热,顾护津气 C.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津
D.清暑热,化湿浊,调气机,和脾胃 E.清热润燥并重
【B型题】
A.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津 B.清暑泄热,顾护津气
C.辛散凉泄,透邪外达 D.清热润燥并重 E.解表清里并重
1.风温初起治疗原则是
2.春温治疗原则是
3.暑温治疗原则
A.阳明气分热盛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壮热、烦渴、汗多、面赤、脉洪大等表现。
B.邪在肺卫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本病发生在秋季,多见于立秋至小雪之间。
C.暑湿阻遏肺卫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微恶风寒、头胀、胸闷、身重肢酸等表现。
D.有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或为高热、烦躁、口渴不甚渴饮、舌绛苔少等热炽营分证。
E.肺卫表证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咳嗽,舌边尖红,脉浮数。
4.伏暑的初起临床特点是
5.秋燥的初起临床特点是
6.暑湿的初起临床特点是
A.总以分解湿热,湿去热孤为原则。 B.总以疏风透邪,清热解毒为主。
C.初起治宜疏利透达:溃离膜原,传变入里,依其病候,随证变法,总宜视其前后可解之处,逐邪为主,兼顾气阴。
D.总以清泄热毒利咽为重。 E.疏风泄热,宣肺解表为主。
7.湿热疫治疗原则是
8.大头瘟治疗原则是
9.烂喉痧治疗原则是
A.其特点为初起邪犯肺卫和热毒壅盛证候,临床常见憎寒壮热,头面或咽喉红肿热痛的表现。本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B.其特点为初起即见热毒燔炽阳明,充斥表里、上下、内外、甚至卫气营血几个阶段证候并见,临床常见高热、头痛、身痛、斑疹、出血,甚至昏谵、痉厥等一派热毒极盛的表现。本病具有剧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夏暑季节多见。
C.其特点为初起以疠气遏伏膜原的表现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寒热交作,苔白厚腻如积粉,脉不浮不沉而数等表现。以东南沿海和岭南一带雨水较多湿热气候季节多见。
D.初起以湿热阻遏卫气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缠绵,恶寒少汗,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湿象偏重、热象不显的表现。本病全年可见,但好发

于夏秋雨湿较盛,气候炎热之季。
E.其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瘴痧密布。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于冬春两季。
10.湿温的临床特点是
11.烂喉痧的临床特点是
12.大头瘟的临床特点是
A.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浊腻如积粉,脉缓。
B.身灼热,燥扰不安,甚至昏狂谵妄,斑疹显露,或斑色紫黑,或吐,衄、便、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
C.发热口渴,咽喉肿痛,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脘腹胀满,肢酸倦怠,苔黄腻,脉滑数。
D.身热不扬,午后热势较显,恶寒,无汗或少汗,头重如裹,身重酸困,四肢倦怠,胸闷脘痞,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
E.憎寒壮热,头面红肿热痛,咽喉糜烂。
13.温热类温病热盛动血证的l临床表现是
14.湿热蕴毒证的临床表现是
15.邪阻膜原证的临床表现是
【X型题】
1.温病的特点有
A.致病因素的特异性 B.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C.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D.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E.按六经传变规律传变
2.风热病邪致病特点有
A.伤人急速,先犯阳明 B.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c.易困阻中焦,阻滞脾胃 D.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E.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3.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A.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B.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C.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D.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E.病势缠绵,难以速祛
4.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A.病变以肺为主 B.易致津液干燥
C.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D.易从火化
E.攻走流窜
5.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A.攻窜流走 B.易致津液干燥
C.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D.蕴结壅滞
E易耗伤阴液
6.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有
A.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B.里热内追特性显著
C.易耗伤阴液 D.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E.攻窜流走
7.温病发热的热型主要有以下哪几种
A.发热恶寒 B.寒热往来 C.壮热 D.日晡潮热 E.身热不扬
8.温病神志异常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A.烦躁不安 B.神昏谵语 C.昏愦不语
D.神志昏蒙 E.神志如狂和神情呆钝
9.脱证在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
A.热厥 B.寒厥 C.气厥 D.亡阳 E.亡阴
10.温病哪些情况可以出现大汗
A.气分热炽,迫津外泄 B.湿热中阻,迫津外出
C.津气外泄,亡阴脱变 D.气脱亡阳,津随气(阳)脱
E.阳明腑实
11.温病哪些情况可以出现无汗
A.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为邪郁肌表,闭塞腠理 B.湿热中阻

,气机不畅
C.温病邪入营分,热灼营阴,营阴耗损,汗源匮乏 D.温病邪在气分,热炽伤津
E.热入心包
【填空题】
1.温病按病因性质(有无湿热)分为_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2.温病按发病初起是否有里热证分为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3.治疗温热类温病风热犯卫的主方是______和_______。
4.治疗温热类温病燥热犯卫的主方是______,治疗肺热壅盛的主方是_______。
5.治疗温热类温病肺热腑实的主方是______,治疗温热类温病热盛动风的主方是______。
6.治疗温热类温病热盛动血的主方是______,治疗温热类温病热灼营阴的主方是_____。
7.温病辨舌包括了舌苔、______、______三部分。
8.温病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和______。
9.治疗湿热蕴毒证的主方是_______,治疗暑湿积滞肠道的主方是______。
【是非判断题】
1.温病的范围包括外感热病中除湿热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列入温病的范围,包括:风温、春温、暑温、暑湿、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暑燥疫、湿热疫等。 ( )
2.温病是感受风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 )
3.根据有无发热可以把温病分为温热性质温病和湿热性质温病。 ( )
4.湿热性质温病包括湿温、暑湿、伏暑、烂喉痧等。 ( )
5.燥热病邪致病以肺为病变中心,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 )
6.温毒病邪有攻窜流走、蕴结壅滞、易从火化的特点。 ( )
7.温热病邪具有邪气外袭,热自里发、里热内迫特性显著、易逆传心包。 ( )
8.温病的发病因素具有体质因素、自然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 ( )
9.气分证辨证要点有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 )
10.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有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质红绛。 ( )
11.阳明热炽病理特点为胃经热盛,热炽津伤。其辨证要点为壮热,无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 )
12.虚风内动的病理特点为肾精虚损,肝失涵养,其辨证要点为手指蠕动,甚则恣疭舌干绛而萎,脉洪大有力。 ( )
13.痉证的实证多具有指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临床表现,来势急剧,抽搐频繁无力等特点。 ( )
14.暑湿阻滞少阳的治疗方法是和解少阳,清热化湿;其主方是小柴胡汤。 ( )
15.暑湿积滞,郁结肠道的治疗方法是导滞通

下,清暑化湿;其代表方剂是大承气汤。 ( )
16.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的治疗方法是清热化湿解毒;代表方剂是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 )
17.舌苔主要反映卫气和气分的病变,病性属湿属热以及伤津的程度; ( )
18.舌质主要反映营分和血分的病变,以及病势的浅深轻重,邪正的消长。 ( )
【名词解释】
1.温病 2.瘟疫 3.温毒
三、自测试题答案
【A型题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C 6.A 7.B 8.C
【B型题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B 6.C 7.C 8.B 9.D 10.D
11.E 12.A 13.B 14.C 15.A
【X型题参考答案】
l.ABCD 2.BD 3.ABCD 4.ABD 5.AD 6.ABC 7.ABCDE 8.ABCDE 9.ABDE 10.ACD 11.AC
【填空题参考答案】
1.温热性质类温病;湿热性质类温病 2.新感温病;伏气温病
3.银翘散;桑菊饮 4.桑杏汤;麻杏石甘汤 5.宣白承气汤;羚角钩藤汤
6.犀角地黄汤;清营汤 7.舌质:舌态 8.祛除温邪;扶助正气
9.甘露消毒丹;枳实导滞汤
【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从这一概念的内涵看,其病因是外感温邪,主症为发热及热象偏重,病机特点为易化燥伤阴,具有外感疾病的特点和温热性质,因此统称为温病。
2.瘟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大多来势迅猛,病情危重,危害较一般温病更甚。
3.温毒是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的一类温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外,尚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或肌肤斑疹等特征,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多发于冬春两季,如大头瘟、烂喉痧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