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提高执行力保证工作落实

提高执行力保证工作落实

提高执行力,保证工作落实

陈宝增

前几天我去某村进行调研,与农民谈到新农村问题,农民同志对我说,对于什么是新农村,怎么建设新农村不甚了了,我开始有些纳闷,我们的各级会议早已三令五申了,为什么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却不大清楚呢,我联想到一句话:国民党税多,共产党会多,我们之所以开会,就是对目前的各项工作予以布署并落实,但从这件事上看,我们对于中央的各项方针落实上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也就是执行力问题

有人说:我们现在各单位、各部门,在管理上,不缺规章制度;在发展上,不缺计划目标。缺的就是根据实际,真正落实执行,取得成效。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据统计,目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为贯彻不力的有64.5%,认为贯彻执行走了样的有21.7%。

如果没有落实执行,任何好的规章制度,都只能是一纸空文;任何重要的会议精神,任何有效的措施方法,任何正确的决策目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邓小平:世界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如果没有执行,或执行力很弱,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就会大打折扣。

一. 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执行意识不强

执行意识,就是执行深入人的内心,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执行意识是执行主体的思想基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执行主体如果缺乏执行的意识,就不可能有执行的行为,没有执行的行为,就不会有执行的结果。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有制度而不执行,也就是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环保政策,国家发的文件确实不少,但地方上为了发展经济,真正把发民经济放在第一位,却对环保问题置于不顾,导致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有任务而不完成,比如国家下达节能降排指标,地方上也做了,但不认真落实,直到最后收尾阶段才荒了手脚,有的地方竞然用给居民断电的方式来搞,简直成了国际大笑话。

(二)上下不能同欲

上级所制定的方针、路线、政策,所做出的战略部署,所提出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没有得到下级的理解和认同。

北京有一家机构曾经对一家纺织品公司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员工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的员工中,70%以上的人不了解公司的战略,43%的中层干部不了解公司的战略。

(三)工作责任不明

邓小平早在1978年就发现了责任不明这个问题的危害,他说:现在,各地的企业事业单位中、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人负责。名曰集体负责,实际上等于无人负责。一项工作布置之后,落实与否无人过问,结果好坏谁也不管。

我们常看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原因就在于大家都以为挑水主要应该是别人的事,自己只起个辅助作用就行了,于是倒致没水吃的恶果,有人搞了这样一个实验来验证责任不明带来的危害:让甲乙二人来拨河,测出它们的拉力是多少,然后用甲乙两个队,一队二人来拨河,测出每个人的用力,发现后者的拉力只是这两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95%;将两队增加到三人,发现拉力只是这三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85%;而八人组的拉力则降到这八个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49%。(林格曼)这就导致了一加一小于二的后果。

(四)执行流程不畅

执行流程:为实现一定的工作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和动作。

在一些单位和部门,有些工作任务不能有效地落实执行,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实执行流程不畅所造成的。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上下级之间存在着条块分割,职能不清,互相协作不

够的问题,工作运转有很多梗塞。去年我随法院的同志去肃宁去办理一个帐户的冻结案件,早上九点到的,结果人家要执法证,我们的民厅的同志说,只有执行厅的同志有执法证,结果人家就是不给办,然后打了一通电话,上上下下沟通一番,人家终于给办了,一查,这个帐户上有100万,我们要冻结2万,结果人家不给局部冻结,结果谁也不敢负这个责任,愣是没冻结成,只好无功而返。

(五)执行不讲方法

有的人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的人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人缺乏工作思路。结果,力气没少下,效果却不明显。

(六)传统观念影响

差不多就是“差的多”。结果,会让人陷入到绝境之中。

(七)制度不够完善

对不干事、干不成事的人不问责,不追究,不惩处;对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不表奖。

二. 有效执行的路径与方法

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求方法的战争。

(一)正确理解,吃透精神

执行,必须要正确地理解上级的决策。在吃透精神、系统把握的基础上,坚决而忠实地予以执行。华非逆旨,乃遵旨也。皇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圣裁,诏书意也。今奉行者绝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力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清史列传·童华传》》

(二)坚决服从,令行禁止

服从,就是在落实执行的过程中,不问为什么要我做,只想怎么做,怎么把它做好。

服从,就是服从上级、服从组织,服从制度。自觉地接受上级的管理,接受上级的领导。

我们在决策的时候,需要有多种声音,大家一道出主意;但在落实执行决策的时候,则必须只有一种声音:坚决服从,令行禁止。

(三)立即行动,速度制胜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如果愿意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千万条道路;如果不愿意做一件事情,就会有无数个借口。

(四)一丝不苟,关注细节

“一个企业的成功,完全是由于公司的员工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够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迈克尔?戴尔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千里之堤,可以毁于蚁穴,九仞之山,可以功亏一篑。

(五)把握本质,开拓创新

落实执行,还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要把上级的精神和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不离上级谱,唱好自己的戏。”

三.提高执行力的思路探讨

所谓“执行力”,就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

从根本上来讲,是要提升职业素养,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将之转化为执行力。

(一)加强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提升执行力,保证工作落实的思想基础和根本

1.政治忠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并把德放在首要的位置,要求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而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为官从政,忠诚第一”。忠诚,是指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世上不缺少有才干的人,而缺少有才干而又忠诚的人。它是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忠诚。也就是说,我们在思想意识上,要与组织价值观和决策等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尽其所能为组织作贡献,时刻维护组织的利益。资深咨询专家史蒂芬对“永远忠诚”和“背叛公司”的“回报”作了对比,陈毅同志《六十三岁生日述怀》:我是一党员,更应献至诚。

2.勇于负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执行与否,责任在我。

守土有责,把好各自的关口。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自己的手上,决不推诿。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让一级放心。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不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作为西点军校的学员,在上级的命令面前,不管他遇到多大的困难,无论有多少客观的原因,他都只能是无条件地执行,不能有任何借口

一是承担道义上的责任,向受害者和公众负责;二是承担政治上的责任,也就是向党和政府负责;三是承担民主的责任,向选举自己的人民代表和选民负责;四是承担法律的责任,要向相关法律规定负责,看是否有渎职的情形存在。

3.诚实守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李白《侠客行》

诚信决定执行力。没有诚信,就没有执行力。因此,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一个不讲诚信的下属,哪怕他千般保证,你敢把重要任务交给他去执行吗?一个不讲诚信的领导,哪怕他拍着胸脯,你能够放心地去执行任务吗?

4.清正廉洁

有见理明而不枉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枉取:是在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指导下的廉洁。他们明白修身治国的道理,能自觉做到廉洁,是不想贪污受贿。尚名节而不苟取:注意维护自己的名声、形象和节操,不肯同流合污,能管住自己,不能贪污受贿;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是害怕受到惩处的廉洁,是怕丢官位、怕坐牢,而不敢贪污受贿。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陈毅。

周恩来同志也作出了: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不怨,去不留言。

(二)善于读书学习

学者非必为仕,仕者必如学。

1.有的放矢

据统计,咱们中国每年大约出版新书25万种。

领导干部的学习,应该服从于职业角色的需要。根据职业角色的需要,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是政治理论知识;二是专业业务知识;三是领导专业知识;四是法律法规知识;五是科学文化知识。

2.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

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3.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就是学到的知识得用于实践。

习近平说:“今天,我们看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单纯地看他读书多不多,而主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

问:“你读了那么多的书,有…祁马列?之称,还能说是由于学习不够吗?”答:“不是书读得多与少的问题,而是学风腐败引起的,是学风不正害苦了我!”

(三)打开思维空间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经验和知识,而决定于他的思维方式。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1.权威型思维定势

在对事物的认知和对是非的判定上,缺乏自我独立思考的意识,而盲目地依附于权威。

2.习惯型思维定势

思维沿着前一思考路径以线性方式继续延伸,并暂时地封闭了其他的思考方向。

3.自我型思维定势

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他人,来衡量他人。

4.经验型思维定势

遇到问题,总是习惯于用老经验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

(四)锤炼健康心理

1.意志坚强

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有坚强的意志。--爱迪生

落实执行,说来简单。但要真正以实际行动来实践目标,实施计划,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需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苏格拉底与伯拉图的故事形象地说明:落实执行,其实是一种意志。“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千百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能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海尔总裁张瑞敏

2.乐观向上

“这很简单,假设桌子上有半瓶酒,看见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太好了!还有一半。?这个人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对着酒瓶叹息道:…糟糕!仅剩下半瓶了。?那这个人就是悲观主义者。”

事实上,心态决定命运,有积极的心态才有积极的行为;有积极的行为,才有积极的人生。

事实说明:一个人具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在落实执行中不管他遇到任何困难、任何挫折,他都能坦然面对,都能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

四.提高执行力的机制保障

在一座山上,有一座寺庙,因为香火不盛,导致了僧多粥少。因此,每当开饭的时候,和尚们就会蜂拥而上。结果,煮粥的锅都被挤翻了,大家只好都挨饿。怎么办?他们决定分而食之。开始,他们用抓阄的办法决定谁来负责分粥。但是,这个和尚总为自己多分。换了一个和尚,也是如此。后来,他们决定选举一个信得过的和尚来分粥。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和尚起初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于是,他们决定每个和尚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和尚要最后取粥。结果,奇迹出现了。和尚们碗里的粥每次都一样多,就像使用量杯量过的一样。

(一)流程机制

战国时,齐威王与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等马三匹。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

等马,以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以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在合理的落实执行流程中,工作任务没有堆积点,也没有薄弱点,而且各部门之间衔接顺畅。

(二)人才机制

执行力就是任用会执行的人。

--柳传志

一个组织有没有落实执行能力,关键看有没有选对人。一个再完美的战略决策,也会毁在没有落实执行能力的人的手中。一是对工作永远怀有满腔热忱;二是做事情历来是尽职尽责;三是把每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四是以服从组织的决定为天职;五是做任何工作都追求精益求精。

(三)文化机制

执行文化,是指贯穿于整个组织系统的、大多数组织成员形成的对执行的看法、习惯和理念等的总称。“一个组织的基本哲学思想对组织的作用比技术资源、经济资源、组织机构、创新和抓住时机的作用更大。”--托马斯?沃森

1.诚信文化

村骗乡,乡骗县,一级一级往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

2.责任文化

景明大楼为本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设计的安全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修建海珠桥的钢材已经有100年的历史,接近使用寿命,建议进行检测,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

3.忠诚文化

日本人讲: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一般来说,一个人对组织的忠诚,主要取决于5个因素:

一是一定的物资待遇;二是职业理想的实现;三是心灵的归宿;四是组织的品牌文化;五是组织的纪律。构建忠诚文化,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如沟通、培训、灌输愿景等来教育、激励组织成员,忠诚于他服务的组织,忠诚于他的选择,忠诚于他的工作岗位。

4.求实文化

求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执行讲求实效

执行必须讲求实效,不能仅有“苦劳”,而没有功劳。也就是说,不仅要做事,而且要做成事。落实执行的目的,要的就是结果。因此,落实执行,必须把结果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一个小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因为0.1永远大于0。

(2)执行注重实干

执行注重实干,要坚决反对相互推诿的官僚主义作风。

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

人民委员会总务处野总司令部动员委员会

首都事务特别委员会

“工作太忙,根本没有功夫来管这些琐事。”这两封请愿书在三个机关转了三个星期,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列宁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当即给国家监察部负责人写了一张便条,建议“把写这个批语的官僚逮捕起来。”

(四)制度机制

总统是靠不住的,唯一可靠的是制度。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

1.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着落,每一件任务都能责任到人,使每一项工作都有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急需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他主张“任何一项任务、一个建设项目,都要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质量、定时间等几定制度”。

2.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

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了经验,及时推广。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如果有人打坏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而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感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管理中,必须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并严查第一个打破有序,制造无序的破窗者,唯有将第一个蚁穴堵住,才能避免更大的祸患。

3.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追究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追究制度,激励执行的人,惩处、追究不执行的人,使责、权、利三者相统一。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天,著名经济学家贝克尔驱车前往一所大学去参加一个学生的经济理论口试。如果把车停在停车场去,肯定要迟到;而如果非法将车停在街道边,可以节省时间,但面临被交警罚款的风险。首先,当时的法律并未很严格地区分临时停车还是正式停车,而临时停车并不违法;其次,交警很少到这一区域巡逻,即使被发现,罚款数额并不大。一旦当事人有这样的预期,当制度有空子可钻,而且制度被执行的力度很低,即使执行了给当事人造成的成本也很低时,他肯定会选择违法。而反过来,当制度非常健全,执行制度很严格,当事人一旦选择违法面临的惩罚远超过其违法所得时,他就不敢选择违法了。总而言之,提高执行力,不仅需要加强思想教育,还要:抓住不执行的事+追究不执行的人=执行有一位哲人讲:“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有严肃的态度,严守组织的规章制度,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执行力是从严的纪律、硬的作风、铁的制度而得来的。就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一项工作做起;从自我做起,从领导做起。富兰克林说:“一个良好的示范,才是最佳的训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