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南京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2016.1

写在最前面:

本文档纯手工,和复印店差不多价钱,却比那里的资料更清晰。客观题都是习题册上的,带星号的主观题要重点掌握。

导论政治经济学概述

简答题

2、简答为什么把物质资料生产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答: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们运用劳动资料改造劳动对象,使劳动对象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它也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取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经济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要的生活资料;其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它可以为文化、教育、政治、宗教等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室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从而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5、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和主要类型。

答:经济规律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特点:客观性,它的存在和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

按照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范围,三种类型:

人类社会共有经济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若干历史阶段共有经济规律(价值规律)

一定历史阶段特有经济规律(按劳分配规律

第2章商品、货币与价值规律

简答题

☆1、简述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1)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也即商品的有用性。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2)关系:

①统一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依存、互为条件,两者统一于一个商品体中。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具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能成为商品

c)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但不用来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

②矛盾与对立:

a)两者分别代表商品的不同属性。使用价值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它以其

自然性质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价值代表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们相

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对于特定的商品买卖双方,不能两者兼得。

c)商品两因素的矛盾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简要说明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生产者自主决策生产且产品私有,体现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社会分工决定了人们生产商品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交换,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应该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劳动性质。

当商品成功销售出去,才能体现为社会劳动,使用价值与耗费的具体劳动被认可,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得到承认,价值得以实现,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

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都根源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因此,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成为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简述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答: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

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只影响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同一劳动时间所凝结的价值总量仍然是一样的。

☆5、简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作用。

答:(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2)作用:

a)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

的分配,即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

b)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优胜劣汰,导致商品生产者两级分化。

补充:怎样认识劳动二重性是理解经济学的枢纽?

答:①劳动二重性理论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而说明了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各不相同,却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从根本上论证了商品价值的本质.

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而抽象劳动却创造出新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新价值中,包含着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③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而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3章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

简答题

☆1、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二重属性。

答:①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是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以及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答:剩余价值只能发生在资本流通第一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上,可是不能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因为资本家为购买商品必须支付等价。所以剩余价值只能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即发生在对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上。

货币所有者购买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价值具有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能力,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获得其使用价值,也得到剩余价值,货币从而转化为资本。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①剩余价值规律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达到目的手段的统一;

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③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全过程。

5、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①剩余价值率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④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论述题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过程产生,又离不开流通过程?

答:首先,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在流通中,不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流通领域只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提供了条件。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过程。因为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到资本

的转化,都是在流通领域中才能进行。只有通过流通,资本家才能购买到劳动力这样特殊的商品,并在最后卖出商品实现剩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过程产生,又离不开流通过程。

☆4、什么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区分两者的意义是什么?

答:不变资本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量的改变。

可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可以创造出新价值,即v+m。意义:①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把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攫为己有,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榨取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制度。

②这个学说对于说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制度,以及说明资本有机构成、利润和利润率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它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答:相对剩余价值是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它是全社会劳动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某些或个别资本主义企业首先采用了较好的技术和生产方法进行生产,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关系:正是在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刺激下,各资本家竞相改进本企业的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使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于是,超额剩余价值就会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但所有资本家都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由此可见,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现象,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

补充

论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答: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这两个过程的统一。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通过资本才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从事劳动,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

第三,工人生产的劳动成果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值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根据劳动二重性,工人的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之中,而他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之中形成新价值.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工人的剩余劳动成为剩余价值的源泉。

(3)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4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简答题

1、产业资本与资本循环的基本含义和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产业资本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工业、矿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部门的资本,这些部门能够通过雇佣劳动力直接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循环,指资本从一定的资本形式出发,按顺序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三个阶段,经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的增值,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资本循环的连续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即空间上的并存性;

②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态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具有时间上的继起性。

☆2、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的区别是什么?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二者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固定资本就实物形态来看,是逐步磨损的,就其价值而言,是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流动资本则是一次性全部被消费,其价值也一次性全部转移。

②二者的周转时间不同。固定资本周转速度慢,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快。

③二者的价值收回方式不同。固定资本是一次性预付,通过折旧形式逐期收回。流动资本则是一次性预付,一次性收回。

④二者物质形态更新的方式不同。固定资产的价值虽然是分期回收的,但是使用价值的更新却是一次性完成的。流动资本则要不断进行更新和替换。

3、简答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首先,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量越高。

其次,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M'=M/v= m'n

公式中,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M(M=m'vn)表示年剩余价值量;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m'表示剩余价值率;

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量越高,年剩余价值率也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率会越低。

4、简要回答与单个资本运动相比社会资本运动特点表现。

答:每个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或单个资本。

社会资本就是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全社会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区别:

①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资本家与工人的生活消费;

②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③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且包括全部剩余价值的运动。

④考察社会资本运动,既要考察资本的价值补偿,又要考虑资本的实物补偿。

论述题

1、试述影响资本周转的主要因素。

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预付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资本周转越慢;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资本周转越快。

②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各自的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越快,资本周转越快。

3、为什么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①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基础。社会总产品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社会生产所耗费的资本就能够在价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可以重新购买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再生产。

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保证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关键在于上一个生产周期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必须能够得到替换,否则,社会再生产无法进行。

4、试述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期间的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讲显得过剩。

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

(1)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后果: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破坏;对劳动人民的危害;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第5章资本主义的初次分配

简答题

☆1、简答成本价格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

企业在生产上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总和,叫做成本价格。

意义:

首先,它是经营企业赚钱或亏本的重要标志;

其次,成本价格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第三,商品的成本价格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和评价指标。

2、简要回答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剩余价值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

利润率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利润率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4、简要说明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的内容和根本原因。

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是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平均利润率随着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趋向下降的客观必然性。

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

论述题

1、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工资形式的发展?

在传统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只能凭借出卖劳动力获得货币工资,这部分工资仅能够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因而形成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对立。随着劳资矛盾的激化,为缓和阶级矛盾,工资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是资本家不再独占剩余价值,工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分享部分剩余。

(1)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支付工人工资的形式,即按劳动时间的长短支付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时间缩短并不意味着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有所减轻。

(2)计件工资是指根据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资,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

它是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一种手段

①通过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

②通过产品的质量监督劳动的质量;

③大量吸收妇女儿童参加劳动,加重剥削。

(3)激励工资

激励工资是员工工资中根据其努力和贡献的多少获得的报酬。

个人激励包括计件工资、奖金、业绩奖励、职业成就激励等。

(4)股权分享

股权分享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获取工资的一种形式,包括股票期权计划、送股、购股、信托式利润分享计划。这些制度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它们服从企业赚取利润的目的。

☆2、试述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看待平均利润率规律对我国市场经济影响?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实现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按照资本数量的大小而重新分配的结果,其结果就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均利润率规律引导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引起了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3、商业流通费用是什么?它是如何补偿的?运用这一理论分析近年来电子商务兴起的经济现象。

商业流通费用就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商业流通费用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即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1)生产性流通费用是指与使用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包括商品的运输、保管、分类、包装等活动中所支出的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是从商品价值增值中得到补偿的,它随着商品的售卖、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从商品价值中得到了补偿,并获得平均利润。

(2)纯粹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变化所发生的费用,即纯粹同商品买卖行为相联系所引起的费用,包括店员的工资、广告费、手续费、经营管理和簿记费用等。从源泉上看,是通过对价值或剩余价值的扣除而得到补偿的。

第6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进与生产方式的变革

简答题

☆2、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私人垄断资本成为社会经济结构的主体,垄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②垄断组织的出现使垄断竞争代替了自由竞争;

③金融资本成为万能的垄断者;

④资本输出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与雇佣劳动者之间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获得了人身自由,劳动者进行财富创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其次,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追求剩余价值成为资本主义

生产的内在动力。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有意识地把大量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使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年代。

最后,市场经济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论述题

2、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16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结果,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部分质变,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①战争是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主要力量,一战期间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起来了。

②经济危机迫使各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③凯恩斯主义的产生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干预提供了理论工具。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生产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4、当代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新调整?如何认识这些变化?170 资本主义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不断的调整。

(1)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形式已经发生了局部改变。

①国有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②合作制经济广泛发展,突破了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

③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出现使一部分劳动者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④“利益攸关者经济”是推行私有权相对化的集中表现。

所谓“利益攸关者经济”是指将企业视为一个一切与之相关的市场经济主体共同创造价值的生产制度和社会经济体系,这些市场经济主体包括股东、顾客、商业伙伴、政府等。在此模式下,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利益攸关者的利益为中心,而不是仅仅强调股东或资本家的利润。

(2)资本主义国家对劳资关系与阶级关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推行共同决定制度,让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广泛推行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阶级关系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社会各阶级的流动性增强。

在当代资本主义根本性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已经做出了大幅度调整。这些调整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否认因素在不断成长,同时也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调整空间,在一定限度内可以继续推动社会的进步。

5、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两重性:

①生产力快速发展与经济停滞并存;

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地位与资本占有社会化并存;

③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与经济有序化、可调控趋势并存;

④贫富两极分化与贫富差距缩小两种趋势并存。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资本主义部分总汇)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资本主义部分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王禹 目录 第一章02 第二章07 第三章14 第四章24 第五章Ⅰ32 第五章Ⅱ39 第六章48 第七章56 第八章63 第九章73 第十章82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萧伯纳 1.1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1、概念、研究对象不同 A、政治学:研究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B、经济学:(美国经济学家Joseph.E.stiglitz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是如何进行选择的,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社会资源任何被利用。” C、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阐述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的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延伸:经济学 [重要观点]: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稀缺是经济学的显著现象。 ①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人必须做出选择。(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②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不同的欲望。 [重要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资源配置问题。 (1)选择与制度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 ①经济活动: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②经济制度:各个社会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的方式 (2)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即两种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差别:决策机制不同、协调机制不同、激励机制不同。 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各有利弊。可从经济效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方面来比较。 ③现代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干预的混合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计算题(考试以选择题形式出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8、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9、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1)m'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是多少? 10、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 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 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 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补充: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商品经济为主导,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保障。 3、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的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大多数劳动者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成反比! 4、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以价值为尺度进行商品交换 商品的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照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5、实现商品经济的条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含义:以社会分工进行生产,以交换作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称为商品经济 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化 3)等价交换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或者说,产品价值是否能转换成为商品价值的矛盾! 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使供求达到平衡性,有效缓解经济危机,并且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均衡转移与分配,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资源的浪费,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有利于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竞争机制发挥和“优胜劣汰”格局。 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好处 特征: 第一,本质上是交换经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二,是开拓型经济(通过社会分工使产品产出达到最大化) 第三,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经济 (以商品价值为准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利润) 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为了获得利润不断生产产品和创造社会财富) 好处: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需求达到最大化 有利于生产关系和谐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y (4)

政治經濟學 Political Economy 2007 秋授課教師:魏少君(東海大學社會系博士班) 上課時間:星期四晚上18:00-21:00 授課對象:社會系大學部學生 聯絡方式:shauchun171@https://www.sodocs.net/doc/6f3026578.html,電話:0912-073330 約見時間:每週下課後或另外約定 課程主旨 什麼是政治經濟學?它和社會學理論的傳統有何關連?政治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又有哪些關鍵議題與概念值得我們深思?簡單地說,它的宗旨在於企圖解釋一個社會中財富如何被生產、被分配的問題,它提醒學者們不斷地去思考人類社會生活的歷史中始終存在的問題:財富價值是由誰以及如何被創造出來的?而這些財富資源又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分配?為什麼社會不平等與貧富不均的現象在人類文明中屢見不鮮?國家與社會如何看待貧窮問題並且曾經提出了什麼解決之道?國家透過財政手段榨取社會價值,這種方式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了社會重分配的問題?而又為什麼在資本主義與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各國國內以及國家之間卻仍然未能真正面對並且解決這個問題? 本課程內容設定為社會學系專題課程,在進度安排上本課程將分成三個討論部分,首先帶領學生討論政治經濟學的關鍵議題,從經濟、政治與勞動等議題依序切入政治經濟學的不同主題與討論,由經驗現象出發來奠定本學期課程的基礎,並且於每週課程中進行理論與概念的討論。其次則是進入比較政治經濟學的脈絡,從歷史與跨國比較中,凸顯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與問題,經由台灣政治經濟的歷史經驗以及福利國家研究的介紹,進一步讓學生將前一階段所學的基本議題串連並且予以理論化,同時深化對台灣經驗的掌握。最後一部份,則是進入全球化現象對當今政治經濟環境所造成的衝擊與問題,讓學生理解全球化所造成的多面向衝擊以及各種今日的政治經濟學者所不得不重新正視的當代議題。 教學設計在比重上,相對重視課堂參與討論與觀察現象的訓練,目的在於鼓勵社會系大學部學生發展對政治經濟現象的興趣,利用各種基本議題刺激學生反思自己與政治經濟活動的互動關係,除了能夠對現象進行多面向的描述之外,更能夠對現象的來源與後果提出闡釋。藉此讓學生更為深刻地體認到政治經濟現象對我們日常生活所造成的衝擊與意義。另一方面,則是在理論上持續與社會學的傳統議題:民族國家與資本主義緊密扣連,並且進一步思考在所謂「後工業社會」、「全球化」等當代趨勢中所產生的種種變化,藉此豐富學生的社會學基礎訓練以及深化對於現實經驗的真誠關懷。 課程要求 1.「出席成績」,每次出席2分,最多30分。 2.每週第一節上課時,先請同學提出「時事議題報導」(3分)一份,並上台「口頭評述」(3分)。每次合計6分,最多30分 (5次)。 內容要求: a剪報主題請配合當週讀本與課程內容。 b請以新聞剪報或雜誌專題為主要資料來源。 c口頭評述應包括「現象說明」、「分析提問」兩部分。 d「現象說明」:請妳精要地描述現象的始末與其相關論點。 e「分析提問」:請妳說明此現象與本課程討論的關係以及妳的提問。 3.以報告代替考試。於期中考前一週上課時繳交「期中作業」,佔20分。 作業題目:「台灣政治經濟專題簡史」(3000字) 內容要求: a 「報導主題」:請妳選擇一個與本課程相關的議題。 b 「歷史年表」:請從妳出生那年開始至今,製作主題年表。 c 「文字描述」:請妳進行妳自己的歷史描述,文字請扣緊報導主題。 d 「問題意識」:請妳從自己的歷史描述中,提出妳所觀察到的社會問題。 4.於期末考前一週上課時,繳交「期末總心得」,1500字以內,佔15分。 心得內容要求: a 請分享妳在本學期最深刻的學習收穫與體會? b 政治經濟學如何幫助妳解決生命中的難題?為什麼?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学习目的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 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 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 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A、17世纪初期产生的 B、17世纪中叶产生的 C、18世纪初期产生的 D、18世纪中叶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 A、政治法律关系 B、神会历史关系 C、人文教育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 A、宗教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族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 A、利益性的统一 B、科学性的统一 C、抽象性的统一 D、规范性的统一 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 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 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附答案

⒈某制些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 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4)每双鞋的价值量。 ⒉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 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⒈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 ⒉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⒊(2)c=22×(8/4)×50=2200(元) ⒋v=8×50=400(元) ⒌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 ⒍(3)m=2×4×50=400(元) ⒎m’=400/400=100% ⒏(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

⒐总双数=8/4×50=100(双) ⒑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 ⒒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⒓(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 ⒔(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⒕(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⒖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 ⒗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 ⒘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 ⒙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 ⒚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六、计算题 ⒈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 0.5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⒉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 导言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V)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V)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 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 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科学技术与与生产力(结合第九章) 4?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判断正误题

判断正误题: 1.生产力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3.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两方面。(×) 4.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7.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 8.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9.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0.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1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1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4.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6.现代商品经济中,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问题上,政府的干预是起主导作用的。(×) 12.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14.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15.货币要想现实地转化为资本,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1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 17.超额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 1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20.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资本价值增殖没有影响。(×) 21.考察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2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出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23.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要求消费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24.资本主义工资在本质上是劳动的价值。(×) 25.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26.部门之间各企业的竞争促使利润平均化。(√) 27.的形成并不能消灭竞争。(√) 28.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29.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30.金融资本就是银行资本。(×) 31.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是一种“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 32.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减少货币供应量,称为“收紧银根”。(√)33.一般来说,贸易逆差会造成一国国际支出增加,本国的产业发 展受到打击。(√) 34.贸易顺差就是输入大于输出,贸易逆差就是输入小于输出。(×)35.国际贸易,就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 (√) 36.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3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和消费的矛盾。(×)3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40.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都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 42.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成分。(√) 43.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业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44.私营经济与公有经济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两者必然是对抗的 (×) 45.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46.市场经济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47.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法人制度。(√) 48.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科学的组织制度。(×) 49.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按照所持股份分配利润。(√) 50.现代流通方式就是指电子商务。(×) 51.市场体系是由各种商品的比价和差价构成的。(×) 52.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 53.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54.资源条件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惟一因素。(×) 55.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很不平衡的小康。(√) 56.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由经济落后走向经济发达、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5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58.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投资和消费。(√) 59.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最终用于消费。(×) 60.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61.鼓励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从根本上并不矛盾。(√)62.合法的个人收入不仅有劳动收入,而且有非劳动收入。(√)63.投资买股票所获得的收入既有资本收益又包含了风险报酬。 (√) 64.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个人自我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65.社会保险是一项盈利性的福利事业。(×) 66.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读《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读《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一、全书思路 对欧洲各主要政治势力的兴衰成败进叙述、分析、归纳,指出了提高一国竞争力所必备的两点:1,统一、稳定、团结、自由的主权国家。2,先进的工业生产力。随即从理论层面对这两点加以论述,提出国家经济学概念和生产力理论,并驳斥了斯密的自由贸易主张和世界经济学的论点,同时指出了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以全力发展本国工业的必要性。最后对历史上相关学派和各主要国家曾经实施的经济政策予以评述,以巩固自己的观点。 二、主要论点 国家经济学:指出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差别,各国均有各自无从抹煞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特点和不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国经济发展必经的五个阶段,,各国只有共同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阶段,并在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联盟范围内,国际间的自由贸易菜对所有国家有利。 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包括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更加重要,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来自本国工业的强大,所以要已采取关税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国生产为优先。 三、全书脉络 第一编历史(1-10) 第一章意大利人:以威尼斯盛衰之例指出:1,国别竞争要国家的统一。2自由贸易政策需随时局转换而变更。

第二章汉撒商人:以汉撒商人重商轻本的云最方式最终衰落违例,指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三章荷兰人:指出一国强大民族性的重要性,单靠工商业是无法是国家摆脱逆境的。 第四章英国人:分析英国人称霸原因:1,适时的政治政策。2,工业化的传承。 第五章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以两国的衰败违例,反证宗教、政治自由是工商业深根发芽的土壤。 第六章法国人:工业的发展对一国农业的促进。 第七章德国人:指出德国工业的发展呼唤国家的统一、国内市场的自由顺畅和统一的对外关税。 第八章俄国人:指出了国民的团结和稳定的政治环境的积极作用。 第九章美国人:指出工业立国是更本,农业国是无法于工业国竞争的。 第十章历史教训:对上文史实的再归纳总结。 第二编理论(11-27) 第一部分(11-16)论述国家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第二部分(17-25)论述工业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26-27)指出实施关税保护的可行性。 第三编学派(28-32)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劳动产品,二就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就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就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就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就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就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与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就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与提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

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区别.doc

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区别 区别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 就美国学术界目前的情况而言,经济学和政治学都有被称为political economy的子学科。 在政治学里,political economy的定义并不清晰,通常是指对那些与经济决策有关的政治过程的研究,例如某法律如何出台,劳资纠纷,经济发展和权力的关系,等等。 在经济学里,political economy有深远的传统。有朋友提到了,经济学在古典时代就被称为political economy,现在经济学界最著名的杂志之一就叫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但是,对现在经济系的学生来说,狭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子学科,是指那种将一般经济方法(理性选择加实证主义)应用于与政府及权力有关的问题的研究。为了与政治学里的政治经济学相区分,有时,这个子学科被称为political economics。 举例以来说,2006年,MIT经济学教授Daron Acemoglu 和哈佛政府学院教授James Robinson出版了《独裁与民主的经济起源》(或许是向政治学家Barrington Moore早年的《独裁与民主的社会起源》致敬),比较系统地将动态博弈(dynamic games) 应用于政治经济学分析。他们和其他几位经济学家如Tim Besley、Torsten Persson、Guido Tabellini, 几乎重新定义了这个领域。此书在2007年被美国政治学会授予本年度最佳图书奖,并被美国各主要政治学系引为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部分。政治经济学之外的经济学往往把政府的角色和权力结构视为给定,也就是说,政府不是行为主体,那么,在市场失灵时,国家就要进行干预。政治经济学放松了这一假设。但是,如何理解政府的行为仍然缺少广泛共识。几种有影响的看法包括: 1. 有效制度论:即包括国家在内的制度倾向于减少交易费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一)-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一、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 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DE) 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 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 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 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生产工具:(BCD) 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4.生产力:(ABCDE) 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5.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ABCD) A.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资本积聚()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W…P…W’—G’ B. W…P…W’

多项选择题(32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

政治经济学计算公式

政治经济学计算公式 剩余价值(M)是商品价值(C+V+M)超过它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总和而形成的余额。 其中(C+V)是资本家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所预付的资本价值,(V+M)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剩余价值率(m’)就是剩余价值( M)与可变资本(V )的比率,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 资本的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 如果以U表示资本周转的计量单位“年”,以u表示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以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那末,一年里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 n=U/u 一定量资本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其周转速度越快;周转次数越少,表明其周转速度越慢。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内的预付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 按照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每年从出售商品中提取的用于更新的货币准备金就是折旧费或折旧基金。折旧费与固定资本的原始价值的比例就是折旧率。

6.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总额 + 商业资本总额) 7.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8.生产价格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 平均p

9.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即土地价格相当于能够取得这笔地租收入的货币资本。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10.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 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 11.银行利润在量上相当于利用自有资本获取的平均利润。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银行自有资本 12.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利息率 =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利息率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价值 →统一与对立 2.交换价值: 3.货币的双重交换价值 4.货币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这种职能表现为货币作为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使商品的内在价值得以外在表现。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②流通手段。这种职能表现为货币作为买卖商品的手段来使用,起着媒介商品交换的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最初是以贵金属条块形式出现的,这给商品交换带来了不便,于是就逐渐产生了具有一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标明面值的铸币。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并作为法定的货币来流通。铸币长期流通发生磨损,其实际价值和它标明的价值相脱离,使得贵金属货币由价值符号来代表成为可能,于是纸币便应运而生。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贮藏手段。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使之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这就引起了人们贮藏货币的欲望。货币退出流通而作为社会财富被人们贮藏起来,这就是货币的贮藏于段职能。贮藏货币的职能可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流通量。 ④支付手段。在商品赊购买卖中,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来偿还债款时,货币便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还可以用于支付租金、利息、工资和赋税等。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既有利于商品流通和节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但也可能因债务偿还中断而影响商品经济的正常运行。 ⑤世界货币。货币超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充当般等价物使用,这就是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表现在:一是作为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二是作为般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 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由-国转移到另一国。作为世界货币,一般来说必须是贵金属条块的形式,特殊情况下某个国家由于经济力量十分强大,其铸币或纸币可在一定时期在世界很大的范围内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如第二次世更大战后的美元 5.价值规律 两个原则:①价值决定原则:价值决定价格②交换原则:等价交换 二、剩余价值理论 1.劳动力的特点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课名:比较政治经济学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课名:比较政治经济学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课号:研究生课程03216270/本科生讨论课03231330 学分:3 时间:周一9:00(研究生课程) 地点:廖凯原楼(政府管理学院大楼)436 教师:朱天飚(https://www.sodocs.net/doc/6f3026578.html,/faculty/zhutianbiao/) 通讯:62767273或62767272tianbiao@https://www.sodocs.net/doc/6f3026578.html, 答疑:周一14:30-17:30(廖凯原楼423) 简介: 比较政治经济学主要讨论国家、社会与经济互动的历史、理论及相关专题。主要问题包括: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和演化的?全球化下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政府应该介入多少经济事务?经济因素是怎样影响国内政治的?本课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致力于对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做一个全面介绍。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政治、经济体系、力量、与主体行为者在国内层面的相互作用。 要求: 1.课堂讨论(可用一篇老师指导下的研究论文代替):50% 2.每周阅读总结与评论(每周阅读总结成绩为5分,共50分):50% 3.每次缺课减总成绩3分。 网址: 政治经济系网址:https://www.sodocs.net/doc/6f3026578.html,/ 政经学园网址:https://www.sodocs.net/doc/6f3026578.html,/(未名BBS—分类讨论区—课程特区) 必读: 1.《比较政治经济学》第二版草稿。 2. 每周阅读。 泛读(仅作参考,非必读): 1. Barry Clark, Political economy: a comparative approach (New York, Westport, and London: Praeger, 1991).《政治经济学——比较的视点》王询译(当代政治经济学译丛,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2. James Caporaso and David P. Levine, Theories of political economy(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政治经济学理论》刘骥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3. Robert Gilpin,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杨宇光杨炯译(东方编译所译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 4. Ronald H. Chilcote, Theories of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Westview, 2000).《比较政治经济学理论》高铦、高戈译(政治理论译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5. Jan-Erik Lane and Svante Ersson,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2nd edition (London and Washington: Pinte, 1997).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7、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