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材料作文“黄庭坚创新”导写

材料作文“黄庭坚创新”导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418456007.html,

材料作文“黄庭坚创新”导写

作者:陆平郑子龙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5年第22期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黄庭坚在书法上深受苏轼的影响,就连拿笔的姿势也学苏轼的“单勾”,可怎么也写得不如苏轼,还反被苏轼嘲笑。心中郁闷的黄庭坚来到长江之滨,巧遇船工们健臂撑篙、橹桨搏浪,这种力与美的场面,让他深为震撼,在长篙大橹间,他创造出“高提笔”的全新书法意境。(南京市金陵中学2015年5月高二期中考试)

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1.把握关键点(意蕴生发点)

就本材料而言,创新只是最终的结果,促成创新的,是黄庭坚的那次巧遇:巧遇船工们健臂撑篙、橹桨搏浪,这种力与美的场面,让他深为震撼,在长篙大橹间,他创造出“高提笔”的全新书法意境。

这次作文,很多同学只把握了材料的前半部分,即模仿则失败这一段因果,或者只抓住最后创新而有成这一笔带过的一段因果,文章俗套、浅薄。他们舍弃了最关键的巧遇撑篙而感动的情节。这种舍弃,并不一定是由于没有感受这段情节是故事的高潮。也许是因为模仿会失败、创新会成功的观点太过熟悉。易于成文是一个极大的诱惑,让很多同学放弃了将“巧遇”作为思考起点和写作重点的尝试。至于单纯为了求异而放弃关键情节,去抓细枝末节,则是愚昧的做法。

2.探索因果链(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联)

就以“不模仿”为主题而论,这次考试中的文章也表现出论证上的单薄。同学们往往习惯于举例论证,且仅限于举出某人模仿,紧接着指出其最终失败。这样仅仅给出因果链的首尾,没有辨析出模仿与失败间的必然联系。

另外,这种用结果成败来论证手段正误的思路,是以成败论英雄的结果论,是缺乏思辨的。我们在讨论“不模仿”的话题时,需要讲清模仿为什么必然导致失败,模仿到失败之间,有哪些逻辑环节。举例时,需要用几句话点出例子中包含的逻辑要点,这才能从个例的堆砌上升到规律的阐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