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96例老年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96例老年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96例老年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96例老年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96例老年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96例老年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96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治结果。结果:发生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表现多较重且复杂,合理、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会明显提高老年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效果及生存率。

【关键词】老年;颅脑外伤;并发症;治疗

老年颅脑外伤是一种老年患者常见的外伤性疾病,许多相关研究主要针对外伤后老年人的颅脑外伤进行研究,但治疗效果多不十分理想。我院针对老年外伤患者,除原有颅脑损进行伤治疗外,还对其并发症进行系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老年患者伤后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地降低了老年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对我院96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近5年来老年颅脑外伤患者(年龄60~75岁)96例,男性62例,女性34例。车祸受伤50例,摔伤35例,被打伤11例。Glasgow昏迷评分13~15分24例,8~12分52例,8分以下20例。外伤前伴高血压52例,慢性支气管炎25例,糖尿病19例,既往身体健康及否认其他疾病者17例;外伤入院后出现离子紊乱37例,肺内感染77例,消化道出血12例。

1.2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35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保守治疗(止血、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61例。伤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给予相应治疗:抗感染、补液、止血、调整酸碱平衡、降血糖、抑制胃酸分泌、降血压、营养支持治疗等。

2 结果

通过相应治疗后,恢复自理能力的39例,能在家人帮助下做简单活动的28例,卧床不起但能与外人简单交流的12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8例。

3 讨论

3.1原因

老年患者对周围出现的事情反应能力差,外伤原因多以车祸、摔伤为主。老年患者多伴有脑组织生理性萎缩,为脑出血、脑水肿等造成颅内压急剧增高提供

颅脑外伤的临床基本问题

颅脑外伤的临床基本问题 2010年03月29日来源:医生圈社区【大中小】 近年来,随着对颅脑损伤病理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临床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手段和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下面就颅脑外伤在临床中常遇到的几个临床基本问题加以简述,以供参考探讨。 标签:颅内血肿颅脑外伤脑水肿脑肿胀寻医问药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随着颅脑伤基础研究不断进展,不少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疗法已应用于临床救治工作中。近年来,随着对颅脑损伤病理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临床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手段和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下面就颅脑外伤在临床中常遇到的几个临床基本问题加以简述,以供参考探讨。 1.迟发性颅内血肿与慢性颅内血肿 慢性颅内血肿是脑部受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的颅内血肿。 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未见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重复CT扫描,或手术或尸检发现的血肿;或在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血肿的其他不同部位又出现血肿者。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意义在于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伤后早期首次CT扫描未发现颅内血肿不等于不会再发生颅内血肿。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定期作CT 随访,若病情恶化应立即行CT扫描,以尽早诊断和处理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表明延误诊治所造成的病人死亡或残疾。迟发性颅内血肿可发生在脑内、硬膜下、硬膜外。起病方式可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依形成时间不同并入其它各类血肿内。 2.脑挫裂伤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常被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近十余年来,又有将其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脑损伤,前者包括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及由于脑疝或颅压高所引起的损害;后者包括以下4种基本类型的损伤①弥漫性轴索损伤;②弥漫性脑肿胀;③弥漫性血管损伤;④缺氧性脑损害。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闭合性、原发性弥漫性脑损伤.目前认为DAI是一种由轻到重,不同程度的连续性病理改变。轻者为脑震荡,重者为脑干损伤,一般认为很难存在孤立的原发性脑干损伤,所谓的原发性脑干损伤,实质上是重型DAI。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导致颅脑创伤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颅脑伤病人长期昏迷的唯一确切因素。近二十年来,DAI的发病过程得到广泛研究,但至今仍缺乏突破性成果以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因

探讨重度颅脑外伤的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

探讨重度颅脑外伤的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16-10-24T15:47:24.9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作者:孙伟 [导读] 颅脑外伤对于脑外科医师而言,是一种临床常见类型,患者头部受到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损伤[1]。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11500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的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脑外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名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常见并发症类型,并讨论治疗方法。结果:100名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见并发症类型分别是高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外伤性癫痫、尿崩症。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预后差,及时予以准确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治疗 Discussion on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Methods:From May in 2014 to May in 2016,100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in our hospital were thought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types were analyzed,and the treatment methods were discussed.Results: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types of 100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were high fever,pulmonary infection,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cute renal failure,traumatic epilepsy,and diabetes insipidus.Conclusion:It is easy for patients with serious craniocerebral trauma to cause a variety of complications,and the prognosis is poor.So giving accurate treatment in time is beneficial to patients’ recovering at an early date. 【Keywords】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Complications; Treatment 颅脑外伤对于脑外科医师而言,是一种临床常见类型,患者头部受到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损伤[1]。颅脑外伤依据标准不同,分型也有所差异,如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它们是根据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来分型[2]。临床上另一常见分型,是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来进行,评分不同,疾病类型也不一样,分别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颅脑外伤,本文研究患者均是重度颅脑外伤。重度颅脑外伤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高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外伤性癫痫、尿崩症,合并并发症时患者病情变得更为复杂、变化更快,易引起不良后果,本文针对这些常见并发症,分别予以对症处理,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脑外科收治的100名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6名,女34名,年龄跨度20-55岁,平均年龄(33±0.8)岁。外伤原因:交通事故44名,高空坠地44名,打击伤8名,其他原因4名,所有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小于12分,其中评分在8分-12分的患者有70名,小于8分的患者有30名。 1.2方法 所有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监护,纠正休克,降颅内压,手术等对症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频数、百分比等方法做一般描述。 2 结果 100名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见并发症类型包括高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外伤性癫痫、尿崩症,具体见表1:表1:不同种类并发症发生比例 3讨论 3.1高热:本文100名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高热患者为30人,比例达30%,居并发症之首。高热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出现的感染未能及时控制,如肺部感染、手术切口未能及时换药、各种侵入性导管的护理不当等。高热的治疗上以口服退热药、抗生素物理降温为主。患者口服对乙酰氨基酚,一天三次,每次一粒,抗生素的选择根据药敏实验来选择,嘱患者多饮水,用温水给患者擦身,对不同感染原因,进行对症处理如手术切口的消毒、导管护理的重视等。 3.2肺部感染:本文并发肺部感染患者25名,比例达25%,尾随高热。肺部炎症指的是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的肺实质炎症,患者临床会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变化、咳嗽、痰量增多与痰液性状改变,影响患者术后康复[3]。应对措施方面:①医护人员对侵入呼吸道相关医疗器械要定期消毒处理,比如呼吸机消毒,一次性吸痰管的使用,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发现上述不良反应后,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在第一时间予以相应治疗措施;②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要极其谨慎,护理人员根据痰培养或参考血中的细菌检查结果选择相对应的抗生素;糖皮质药物用量、用药时间要严格控制;③通过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患者免疫力,患者抵抗感染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3.3消化道出血:本文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20个,比例达20%,在并发症类型居于第三。消化道大量出血时,患者会出现头晕、心慌、冷汗等症状,甚或晕厥、四肢冰凉、烦躁不安、休克等症状[4]。本文患者发病主要是药物刺激肠道、应激性溃疡所致,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停止刺激胃粘膜药物的使用,一方面予以胃粘膜保护剂、H2受体保护剂、抑制胃酸等护胃药。 3.4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突然或持续下降,引起氮质废物体内储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研究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施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w之后开始高压氧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发病4w 之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均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应在发病后第一时间进行高压氧治疗,从而防止病情加重,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 标签: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治疗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中一种常见疾病,多由外界暴力的作用造成,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头皮外伤、颅骨骨折、脑损伤、脑震荡等。颅脑损伤发生之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思维障碍、运动障碍、视乳头水肿、头痛、呕吐等症状[1]。目前,临床中治疗颅脑外伤的方法比较多,实效性显著,然而患者仍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其中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高于轻型颅脑外伤患者[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有男患者27例,女患者21例;年龄为20~72岁,平均年龄(50.5±3.7)岁;重物砸伤10例,高处坠落15例,交通事故伤患23例。对照组有男患者25例,女患者23例;年龄为22~70岁,平均年龄(51.2±3.5)岁;重物砸伤13例,高处坠落14例,交通事故伤患21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施行常规治疗,包括脱水、止血、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扩张血管、维持体内循环等治疗手段。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以下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w之后开始高压氧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发病4w之内开始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方法如下:首先选择空气加压舱,型号为VC2475/0.3-10V。治疗时,空气加压舱的压力控制在0.2-0.25MPa,首先持续加压20min,之后维持稳压80min,再之后持续减压18min,停止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通过面罩吸氧的方式进行氧疗,而对不便于使用氧气面罩的患者,如气管切开术患者,则将面罩置于气管切开部位。整个高压氧治疗持续2h,1次/d,以4w为1个疗程。 1.3临床观察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对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语言反应能力以及睁眼反应等进行评估;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患者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11T19:22:21.02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作者:赵雪 [导读] 对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赵雪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70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组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常规开颅减压术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两组GCS评分均所有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评分提高程度在对照组之上;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4(97.14%)例,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27(77.14%)例,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GCS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 颅脑外伤患者发病的原因有多种,并且根据损伤程度,可以分为软组织挫伤、颅骨骨折损伤以及颅内损伤[1],如果三种损伤同时发生,患者的颅内组织出现严重损伤,其脑组织通过伤口与外界相通,即患者发生了危重颅脑外伤[2],易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相对较高[3]。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进行维护,我们必须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本次研究将2012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70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组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常规开颅减压术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将2012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70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组为研究对象,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抽签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例患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和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为40岁,最大为76岁,平均(61.2±9.63)岁,车祸致伤19例,重物砸伤12例,高空坠落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和女性患者16例,年龄最小为42岁,最大为75岁,平均(59.7±8.79)岁,车祸致伤17例,重物砸伤13例,高空坠落5例。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全部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可对比。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即对患者进行常规处理,之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时间进行手术,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减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方法如下: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医生于患者额叶颞顶部位进行切口,将60mm×85mm大小的骨瓣去除,使硬脑膜充分暴露,再进行弧形切口,对发生坏死的脑组织及颅内血肿等进行充分清理;至患者颅内压力逐渐降低至正常范围之后,给予患者留置引流管,并缝合硬脑膜。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选择患者颞弓上耳屏前方10mm出作为弧形切口的起点,进行切开处理,切口向顶骨延伸直至中线,再向患者的前额处持续切开,将患者的皮瓣以及骨瓣翻开,对硬膜外血肿进行清除;借助仪器并以患者的硬脑膜张力为根据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判断;若患者硬脑膜张力过小,则由正中线向中线进行作蒂翻转,若患者硬脑膜张力过大,则于其上做一“十”字切口,使额颞叶得到充分暴露,之后将磋伤组织与水肿全部清除,至患者张力降低后为其进行缝合,注意为患者留置引流管。 1.3观察项目及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及治疗效果。 GCS评分分级标准:患者GCS评分>13分,同时昏迷时间在0.5小时以内属于轻型损伤;患者GCS评分在9——12分之间、昏迷时间在0.5——6小时为中型损伤;GCS评分在3——8分、昏迷时间>6小时,或是患者于伤后24小时内再次发生昏迷,属于重型损伤;患者GCS评分3——5分之间,则属于特重型损伤。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恢复独立行动能力,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为显效;在他人协助下能够正常生活,行动需借助轮椅为有效;患者意识不清,存在语言及认知障碍及死亡为无效。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对比 根据表1:经过治疗两组GCS评分均所有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评分提高程度在对照组之上,P<0.05,差异明显。

颅脑外伤总论

颅脑外伤 第一节头皮外伤 一.头皮血肿 1.皮下血肿:较小、周围肿胀而中央液化凹陷,临床上急易与颅骨凹陷骨折混淆。鉴 别:切线位X线摄片 2.帽壮腱膜下血肿:较广泛、巨大、易休克或贫血(小儿) 3.骨膜下血肿:较局限,不超过相应的颅骨。 处理:1)较小的血肿自行吸收。2)较大血肿抽血后加压包扎。3)以上处理无效的应切开止血,并应注意凝血机制。 二.头皮裂伤: 1.特点:头皮出血多,不易止血,可导致休克。 2.机制: 1).头皮血供丰富 2).帽壮腱膜下血组织疏松、血管不易回缩。 3.处理:清创缝合 原则: 1).注意有无骨折或骨折碎片 2).有无脑脊液外漏或脑组织外溢时,按开放脑损伤处理。 3).一期缝合时间可延长至伤后24小时。 三.头皮撕脱伤:多因发辫受机械力牵拉,使大块头皮自帽壮腱膜下层,甚至连同骨膜 被撕脱。 处理原则: 1).抗休克、止痛、抗感染 2).清创、中厚皮片移植 3).颅骨钻孔,肉芽组织生成,自体皮邮票状植皮。 4).显微外科技术小血管吻合,头皮原位缝合(注意事项:a.伤后2--4小时,b.创 面整齐,c.皮瓣保存合理,污染轻。 第二节颅骨骨折 一.颅盖骨折 1.线形骨折:无特殊处理 2.凹陷骨折: 1).手术指征:

a.凹陷大于1cm b.位于脑功能区 c.有骨折片刺入脑组织 d.骨折压迫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和局限性癫痫 2).手术禁忌症: a.静脉窦区凹陷骨折,无颅内压增高 b.非功能区轻度凹陷骨折 3).手术方法: a.骨折复位 b.骨瓣取下整复后复位 二.颅底骨折 1.颅底骨折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1).前颅底骨折 a.黑眼征(Black eyes)(熊猫眼征) b.血或/和脑脊液鼻漏 c.颅内积气 d.嗅神经损伤 e.眼球突出或活动受限 2).中颅底骨折 a.血或和脑脊液鼻漏(经蝶窦或耳咽管) b.血或和脑脊液耳漏(鼓膜破裂时) c.颅神经损伤:第2、3、4、5、6对(骨折线靠内侧)、第7、8对(骨折线经颞 骨岩部) d.颞肌下血肿(骨折线靠外侧) 3).后颅窝骨折 a.乳突和枕下部皮下瘀斑(Battle 征) b.咽后壁粘膜下瘀斑 c.后组颅神经损伤(第9、10、11、12对) d.延髓损伤:生命征不稳、损伤平面以下瘫痪 2.颅底骨折的诊断: 1).外伤史及相应的临床表现 2).X线摄片30%-50%可见骨折线,可见颅内积气 3).CT、MRI:

颅脑外伤并发症:外伤性癫痫

颅脑损伤并发症-外伤性癫痫 概述 外伤性癫痫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可发生在伤后的任何时间,早者于伤后即刻出现,晚者可在头伤痊愈后多年后开始突然发作。并非所有的脑外伤病人都并发癫痫,发病的时间、情况不同,差异也很大。外伤性癫痫的发生以青年男性为多,可能与头伤机会较多有关。另外,遗传因素与外伤癫痫亦有一定关系,有癫痫家族史的患者,头外伤后更易发生癫痫。一般说来,脑损伤愈重并发癫痫的机会愈大,并且开放性脑损伤较闭合性者多。 病理改变 早期癫痫(即刻或近期发作)指伤后24小时内发生癫痫,约占30%,可能与脑实质损伤、颅内出血、凹陷骨折压迫或局部脑组织缺血、水肿及生化改变有关。有人认为早期癫痫,常预示有引起晚期习惯性癫痫的可能。中期癫痫(延期或晚期发作)系指伤后24小时至4周内发生的癫痫,多因脑组织挫裂伤、颅内出血、脑水肿肿胀及软化等病理改变有关。上述早期和中期的癫痫主要源于急性脑实质损伤、颅内血肿特别是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或源于脑损伤后继发性组织反应及创伤的愈合过程。这类病理生理变化可以在一定的期间内逐步缓解和恢复,故不一定都导致反复发作性癫痫,且常属部分性发作,若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好或能自行缓解,则无需手术治疗,投给适量的抗痫药物加以预防或控制发作即可。晚期癫痫(远期或习惯性发作)是指伤后4周至数年乃至十几年始出现的外伤性癫痫,往往呈重复性习惯性发作。此类癫痫的发病很难预料,颅脑外伤后遗忘症状延长及早期曾有过抽搐的病人,较易发生晚期癫痫。 诊断 既往无癫痫发作史,而于伤后出现癫痫发作,对于脑组织损伤部位与痫灶相符合的局部性发作而伤前无癫痫病史的患者,不难确诊。除临床表现及其特点之外,尚须依靠脑电图检查。源于大脑皮质的癫痫波常为高波幅的尖波、棘波、尖慢波或棘慢波综合,位相一般为阴性;病灶深在者,其波形多为尖波或尖慢波综合,波幅较低,位相有时阴性,有时阳性。 临床表现 除小发作与双侧严重肌阵挛以外,任何类型的癫痫均可出现。额极脑膜脑癫痫常引起无先兆的大发作型;额顶中央区病灶常引起对侧肢体运动或感觉性局限性发作;颞叶病灶引起精神运动性发作,枕叶病灶多有视觉先兆。多数病人的发作类型较固定,少数可有改变,早期及中期癫痫病人在2年或稍长的期间内自行缓解而停止,但晚期癫痫常有加重的趋势,可由局部性发作而演变为全身性发作,严重时并有记忆力减退、人格障碍、智力低下等表现。 治疗 对反复发作的早期或中期癫痫则应给予系统的抗菌药物治疗。一般应根据发作类型用药,如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选用抗癫痫药物的顺序为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扑痫酮或丙戊酸钠;小发作则常用丙戊酸钠、乙琥胺、安定或苯巴比妥;精神运动发作则首选卡马西

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河南省人民医院王恩锋 1.颅骨骨髓炎 病因:为头皮软组织、中耳、乳突和副鼻窦等处炎性感染而经导血管侵入颅骨内或颅脑开放伤感染所引起,亦可由菌血症后发生的细菌栓子由血运转移至颅骨内。影像学表现:头部CT: 1.表现为不规则的蜂窝状骨质破坏区,主要位于板障,亦可累及内外板。 2.破坏区内可见高密度的米粒状细小的高密度死骨。 3.周边可见骨质硬化增生,颅板外无骨膜反应。 4.局部的头皮可见软组织肿胀。 头部MRI: 由于受累部位细胞成分和水量增多,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急性期边界不清,慢性期病灶局限,边界清晰。MRI显示骨质破坏没有CT效果好。 2.化脓性脑膜炎前言:脑外伤后并发的化脓性脑膜炎并不多见,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因为手术导致的脑膜炎不少,死亡的也有。脑膜炎的的诊断结合症状及CSF的化验足够确诊。影像学: A.头部CT: a.病程早期软脑膜及脑浅表血管充血、扩张、炎性细胞浸润,CT 表现为线性强化。当炎症播散至脑组织形成脑膜脑炎时,CT 显示脑实质内局限性和弥散性低密度灶,即脑水肿改变。

b.当炎性渗出物或粘连闭塞马氏孔、路氏孔及大脑导水管时可造成梗阻性脑积水;大脑表面蛛网膜发生粘连、萎缩,影响脑脊液吸收时则可形成交通性脑积水。 B.头部MRI:脑沟及基底池不清,增强后见脑膜强化。脑脊液的生理循环如下: 从左右脑室的脉络丛及毛细血管,产生脑脊液→左右脑室→室间孔门罗氏孔→第三脑室脑脊液大部由此产生→大脑导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三小孔两个侧孔即路氏孔及一个中孔即马氏孔→小脑幕下的蛛网膜下腔中脑四周的空隙→大脑的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大部由此吸收小脑延髓池→脊髓部的蛛网膜下腔 Dandy-Walker综合性路氏孔与马氏孔缩窄 3.外伤性脑脓肿概述:正常脑组织抵抗细胞感染的能力较强,脑外伤后所引起的外伤性脑脓肿仅占所有脑脓肿的5%,其感染途径多系化脓性细菌直接从外界侵入脑部,因而脓肿的部位多在伤道或异物所在附近,少数则可在伤后数月甚至多年后才发病,临床上称之为晚发性脑脓肿。 MRI表现均呈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可见环形或点状,脓肿壁呈等T1、短T 2 信号,与CT 显示的脓肿壁相符。由于MR I 对正常及异常水分布敏感, 故对早期脑炎的脑细胞水肿较CT 显示清楚。MRIT1W I 显示坏死脑组织的低信号区大于CT 所示的低密度区,与术中所见病理坏死区是一致的,能更准确提示病变的程度。 4.颅神经损伤外伤及手术后的颅神经损伤非常常见,经常见到外伤后的患者出现嗅觉丧失,视神经管骨折后出现视力下降,眶尖综合症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及肢体活 动,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2.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 征象。 3.合并颅底骨折者注意耳、鼻腔有无液体流出。 4.开放性颅脑外伤病人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注意保持局 部清洁。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3.颅底骨折耳鼻腔有液体流出者,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填塞。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5.注意口腔内有无动摇牙齿,如有应拔去。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 6.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7.外伤性癫痫患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要戴好帽子外出,并 有家属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3.告之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需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4.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5.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四、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稳定后再酌情根据医嘱观察。 2.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工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3.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4.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 护理措施 1.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 知医师。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 3.颅内压增高清醒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一30度),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

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iury,TBI),是一种常见创伤,在我国创伤发病率中仅次于四肢的损伤。颅脑外伤,尤其是重型颅脑外伤,往往累及多个部位,损伤程度较重,患者常常具有运动、意识、感觉、认知及语言功能等方面的障碍。而相较于运动障碍,语言及认知障碍对患者以后的生活影响更大。失语症(aphasia)是指因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受损或丧失,即因大脑的局部病变导致的语言障碍。患者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对交流符号的认识和应用发生障碍,即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受损或丧失。失语症患者能听到言语声和看到文字,但不能理解言语和文字的意义;无咽喉部肌肉瘫痪、共济失调或不自主运动,但不会说话或说出的话不能表达意思,使听者难以理解。目前国内外临床科研常用的评定失语症的量表主要有: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量表(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西部失语症检查量表(WesternAphasia Battery,WAB)、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等。认知是一种人们了解外界事物的活动,即知识的获得、组织和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体现功能和行为的智力过程。认知功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Thinking),包括概念形成(Concept formation)、创造力(Creativeness)、判断(Judgment)、决断(Decision making)、美学(Esthetics)、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2.记忆,(Memory)包括瞬时记忆(instanteous memory)、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3.注意(Attention),4.想象(Imagination),5.直觉(Intuition),6.幻想(Fantasy)。脑部损伤的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感觉、语言、记忆及思维方面障碍,从而影响认知功能。认知评定一般采用标准化量表测试方法,目前国内外临床较常用的量表有: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Examination,MMSE),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eurobehavioral Cognitive StateExamination,NCSE),功能独立性评定认知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Measure,FIM)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较无失语症患者存在更多方面的认知障碍且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与其认知功能之间是有相关性的,同时给予失语症患者有针对性的语言及认知训练可促进失语症患者的恢复。而专门针对脑外伤患者认知和语言功能的研究较少,因此本实验以重型颅脑外伤后失语症及无失语症患者的认知、语言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重型颅脑外伤后失语症及无失语症患者的LOTCA评定量表得分及失语症患者的CRRCAE失语症评定量表各项指标与LOTCA认知评定量表各项指标之间有无相关性,分析失语症与无失语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与认知功能有无关系,为重型脑外伤后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本实验所用的量表主要包括CRRCAE 量表及LOTCA量表。CRRCAE评定量表,此量表借鉴日本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的设计理论和框架,并根据汉语词句用语的习惯和规则编制而成;是一份适用于汉语言语环境,并能适用于失语症的诊断和治疗评估的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LOTCA评定量表是1973年为评定中东战争中的脑外伤士兵而制,1989年由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洛文斯顿康复医院公布;与其它评定量表相比LOTCA评定量表最大的特点是将多项作业任务引入认知评定,并具有效果肯定、操作简单、条目细化等优势。LOTCA的研制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形成第二版,其测试领域包括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作、视运动组织、逻辑思维6个方面,测试条目也由第一版的20项增加至第二版的26项。1999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引进并翻译了LOTCA 第一版,LOTCA第二版由2004年开始陆续在我国各大城市运用。中文第二版LOTCA评定量表是目前较为优秀的认知功能评定量表,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中山医及国内其它单位相继对其信度与效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良好;我科进一步将LOTCA第二版的操作与记分系统转化成计算机软件,对软件的信度、效度进行了验证,并研究了电脑版LOTCA评定较手工测试版可能具有的优越性。【目的】1.失语组和无失语组患者认知功能是否存在差异性;2.失语组患者的语言障碍与其认知功能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对象及方法】1.对象:2008年2月~2008年12月,南方医院康复科住院病人,病情平稳且能够配合失语及认知功能评定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3例。纳入标准:①外伤后昏迷时间大于6h或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小于8分;②脑外伤患者均经CT扫描或MRI检查证实;③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④无因先天或年幼疾病导致学习困难而造成语言机能缺陷;⑤未给予系统的语言及认知训练;⑥患者脑外伤后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颅脑外伤史及脑血管意外史或其它颅内占位病史、脑炎史等;②外伤前有精神病史或吸毒、长期嗜酒史;③外伤时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④精神躁动或因其它原因而无法配合评定;⑤存在严重合并伤。满足标准的患

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特点和麻醉处理

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特点和麻醉处理 ⒈临床特点 ⑴伴有意识改变的创伤病人应考虑是否存在脑损伤,必要时应采取Glasgow昏迷评分评价意识状态。 ⑵脑外伤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颅内血肿。除伤及延髓、呼吸中枢衰竭或濒死者,单纯颅脑外伤一般不发生休克。因此,成人脑外伤后若出现低血压应首先考虑有无伴有其他部位、尤其是胸腹腔脏器损伤所致内出血。 ⑶严重头部外伤的主要死因是颅内血肿、颅内高压、脑组织缺氧和水肿。颅内压(ICP)、脑血流量(CBF)和脑代谢率(CMRO2)是脑部损伤时麻醉必须考虑的三大要素。脑灌注压(CPP)= MAP-ICP,因此保持MAP大于80mmHg,同时防止ICP升高是保证脑部血液灌注的关键。近年来采用监测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O2)可间接反映脑的灌注。 ⒉麻醉处理 ⑴颅脑外伤患者麻醉管理的基本原则:保证氧供,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及避免增高ICP。早期救治包括给氧、降低ICP、控制气道、过度通气等。对需要补充血容量的病人,宜选用血液制品或血浆代用品等,胶体类溶液优于晶体溶液,可以减少脑含水量和ICP增加。 ⑵呼吸管理:除轻微颅脑外伤或简单和表浅的手术外,不论病人清醒与否,均应行气管插管术,以便控制通气和预防误吸。清醒气管插管引起的反应可能导致ICP明显升高,应尽可能避免。深昏迷病人可能不需使用全麻药,仅用肌松药便可行气管插管,甚至施行手术。 ⑶血压调控:脑损伤常因脑出血或水肿而并发ICP升高,控制颅内高压措施包括限制液体入量(伴有低容量性休克除外)、利尿、巴比妥类镇静、过度通气。高血压多为ICP增高的反应,不需处理。如用降压药治疗可能导致脑灌注下降,从而引起脑缺氧,适得其反。颅骨瓣打开后,脑减压过程中,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应提前做好输血准备,维持充足血容量。 ⑷麻醉用药和注意事项:①静脉麻醉药(氯胺酮除外)、镇痛药和镇静药均可降低CBF 和CMRO2,宜选用;氯胺酮不单独用于脑损伤患者(严重颅脑损伤禁用),可谨慎地与其他静脉麻醉药联合应用;②ICP明显增高的脑损伤患者不宜选用氧化亚氮(N2O),可能存在颅内气腔的患者(如冲击伤或复合性颅骨骨折患者)禁用N2O;③可释放组胺的肌肉松弛剂(如箭毒、阿曲库铵)应少量分次用药,尽管琥珀胆碱有增加颅内压的作用,但当需要快速肌松时仍可选用;④严重颅脑损伤并伴有颅内高压的患者宜全凭静脉麻醉,或在打开颅骨切开硬脊膜后复合吸入麻醉;⑤麻醉手术中尽量避免血压波动,维持循环稳定。诱导期应防低血压,苏醒期注意避免咳嗽和急性高血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