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简介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别强调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质量上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随着《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推出、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对于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关注和改革的重点。临床医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临床医学的教学对于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临床教学阶段则是医学生迈入临床医师生涯的第一步,是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的关键性教学环节。

一、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目前,PBL医学教育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

1. PBL的历史及概念

PBL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早在1956年,Bloom等人在比较了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效率后提出了PBL的概念。随后,这一概念得到了医学

教育者的关注。1983年,Schmidt详细论证了PBL教学方法的优点,倡议在医学教育中使用PBL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从此,对PBL的研究在世界医学教育领域展开,得到了较高评价。许多国家开始在医学教育中采用PBL。

PBL与传统教学法有明显区别。首先,学生们针对具体医学概念或病例提出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随后进行独立资料收集、自学、研究等工作,最后回到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可见,PBL并不是侧重于问题本身的解决,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的教学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是都遵循基本的原则和步骤。

2. PBL的基本授课方法

Albanese对PBL的授课方法给予一个基本的阐述。典型的PBL课程是由8~10个学生和一个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教师仅负责控制课程的进度。小组成员在一定时期保持稳定以便形成较好的团队关系。在每一次特定的情节教学中,由学生选出一个主席和一个记录员。课程开始时,根据所用教学材料(见后)的不同,由主席宣读或者大家一起阅读病例资料。如果使用真实病人,通常要求学生询问病史或者确定异常体征,然后回到教室讨论。学生可以得到或者自己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师的作用在于掌控课程进度并确保达到计划要求的教学目的,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规定的工作,协助主席制定表格以

便学生表达他们的研究结果。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核实结论的正确性,鼓励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自由地提问。

3. PBL课程中各种成员的作用

PBL小组中包括记录员、教师、主席和普通成员。根据Des Marchais 的描述,其中每个角色都有特定的作用。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总结的要点,帮助小组理顺思路,参加讨论以及记录小组信息材料的来源。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鼓励每一个成员积极地参与讨论,帮助主席控制学习进程,检查记录的准确性,防止跑题,确保达到学习目标。教师还要检查学生理解的准确性以及评估成员的表现。主席主持整个研究讨论过程,鼓励每个成员参与讨论,控制进程及时间,确保记录员记录准确。课程要求每个成员必须紧跟研究进程,积极参加讨论,认真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善于提出问题,与他人共享信息。

4. PBL的应用时机及PBL案例的载体

在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以及美国的医学教育中,既可以全部应用PBL,也可以把它作为主课程的过渡手段。在实际教学中,PBL往往与其它教学方法混合应用以求更好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和相关技能。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在PBL之前给予适当的讲解,简要介绍相关概念,或者给出具体地参考文献以供学生阅读。每周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查找资料和做其它方面地准备工作。PBL案例的载体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书面临床案例、临床检验资料、照片、电视录像、报纸文章、科学杂志的摘录,也可以是真正或模拟的病人以及遗传病的家庭树等。

5. PBL案例的编写

PBL教学对教案的要求比较高。只有高质量的教案才能保证PBL教学的成功。因此PBL教案需要精心准备。教师应该事先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选取的教案事例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规定的学习领域并且达到预想的目标。Norman等人阐述了在PBL案例书写应遵从的原则:1. 学生通过研究案例得出的学习目的应该能够与教师制定的学习目的相一致。2. 拟定的问题应该适合课程的进度以及学生的理解水平。3. 编写的案例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随后的实践密切相关。4. 基础知识应该揉合在临床案例中,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5. 案例中的线索应该能够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寻找答案。6. 问题应具有广泛性,以免小组讨论过早结束。7. 案例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查找到有关信息。

6. PBL教学的具体步骤

Diana在对PBL的介绍中阐述了PBL教学的具体步骤:1. 讲解案例中出现的新术语。记录员把讨论后仍然未能理解的概念罗列出来。2.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记录员列出共同的问题,确定要讨论的问题。

3. 在“自由讨论”阶段,学生们可以依据现有地知识对问题进行解释,记下未能解决的问题。

4. 对上面两步进行归纳并提出尝试性的解决方案,记录员整理讨论容。

5. 明确进一步研究的目的并在小组中达成一致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确保研究目的保持不变,保证拟定的目的可以达到。

6. 根据小组确定的研究目的,学生独立收集

信息并进行研究。7.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信息和研究结果;教师检查小组得出的结论并评价小组的工作成绩。

7. PBL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任何评估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考察是否达到课程设计所期待的目标。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通过考试考察对于书面知识记忆的准确性。然而PBL并不仅仅依赖于对记忆准确性的评估。相反,PBL 更重视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行为。教师通常使用表格来评价每个成员的表现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另外,教师也要对小组的整体表现给出评价,鼓励小组成员对小组的表现自我评估。评价容包括研究进程的紧凑性、交流技巧、相互尊重、是否达到目标以及每个成员的贡献。最后,把对整个小组的评分加到每个成员的成绩记录中,这样便可以鼓励学生们共同为达到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8. PBL教学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颖的医学教学方法,PBL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PBL 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习惯,提高了理解力,学习技巧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其次,PBL培养了学生将来实践工作中需要的一般能力和技巧,包括团队合作精神、主持能力、倾听与记录能力、相互尊重与宽容、对文献评价能力、自我指导式学习和文献使用能力、以及表达技巧等。第三,这是一个整体性参与的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学生们在把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事情关联起来的过程中,加深

了对知识的理解。

然而,PBL也不是万能药,同样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师资不足的现实。即使在欧美国家,也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懂PBL教学法,他们习惯使用知识的单向输入,因此常常觉得PBL教学比较困难。其次,在PBL的要求下,很多学生需要同时使用图书馆及电脑网络资源,因此对相关设施的要求比较高。另外,传统形式的讲座有时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一种机会,即通过聆听讲座学习到高水平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魅力,而这是PBL无法做到的。最后,PBL要求学生查找和研究大量的参考文献,当学生面对大量陌生的信息时,有时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可能需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9. 总结

近年大量的研究表明,PBL能够连贯而完整地把医学知识教授给学生,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方法基于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能够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地建立学习目标、研究并做出结论,这将大大有利于他们终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尽管PBL 也有其不足之处,但重要的是,它不但能够加强学生认识的持久性,而且其教学过程本身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拓展实践技能以及提高专业素质。这是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近年来PBL教学改革在我国医学教育中方兴未艾,但从规模和深度方面都远远没有达到PBL所要求的效果。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师对其缺乏了解,常常把临床见习的教学方式简单的等同与PBL,误解了PBL 的性质,忽视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阻碍了PBL的推广和应用。

这说明,对PBL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https://www.sodocs.net/doc/6f18572532.html,/jxxx/2008-12/d21506.shtml(交大口腔医院进行PBL教学模拟训练)

二、B-learning-提高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现代医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临床技能,同时也要具备摄取最新的科研信息动态和创新思维的科研能力。混合教学模式(Blended Learning,B-Learning)是近年来国外推行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信息数字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的结合,跨区域性的联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可能是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最有效教学模式之一。它的基本含意是:试听媒体的数字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型学习模式。B-Learning教学模式主要由移动教学[M-learning(是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教育三者结合的产物。显著特点在于环境的动态性、空间的网络化、信息的共享性等。)]、网络教学(E-Learning)及传统教学组合而成。

1、B-learning教学模式特点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综合教室授课、网上讲座以及科研论坛为一体,这种多形式的跨地域的数字化教学体验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效率,不但使学生对临床知识扎实掌握,而且对于增强学生对科研能力的提高有更大的帮助。改变了以往只能是有限的学生在教室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可以通过视频学习到相关的实验技术,获得此研究领域最新的科研动态,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学术交流,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加强了全国围的各大高校和研究所之间的科研合作,消除了地域差异所带来学术活动的不便,而且加强了对重大课题申请的能力。

2、B-learning科研训练的优势:

a、由被动的学习模式转为主动的摄取知识.

b、由过去的“自我个人学习”转变为“协作团队学习”。B-learning 增强了科研人员的团队精神,在这里可以组成一个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标、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而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科研团队.

c、数字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以往的教学是单纯的在黑板上进行呆板的,麻木的知识堆积和罗列,而这种数字化的多媒体技术融图、文、声、像为一体,将临床科研教学训练的容生动的展现出来.

d、摄取科研最新动态资料、自主或联合申报课题。通过这种网络和无线电的平台教育,使得医学研究生活跃在本科研的前沿,掌握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发展动态,不断的拓宽知识的广度和积累知识

的深度,从而将学生在这种科研教学活动中获得的新理论、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的自主设计,申报课题、产生成果并应用于临床的效应。

B-learning的学习模式在国外不断走向成熟,随着移动通讯设备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在各种移动设备之间传播,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容带给教师和学生。为此,B-learning也可能成为我国教学的新模式,特别是在科研训练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学习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方便,学生更能更好的掌握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我国高等医学院应该借助学校和附属医院的尖端教学设备,科研平台以及通讯设备,以B-learning形式的优质教学促进科研活动的展开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三、PBL与SP联合教学法

PBL的教学模式与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简称“SP”)均是现代医学新兴的医学教育模式和方法。PBL和SP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两者的联合应用已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PBL在前文中有详细的介绍。SP则指通过专业的培训将患者的疾病特征、精神状态等方面完全模拟,能够同时具备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师的三种功能。通过将PBL与SP相结合构建教学场景,由问题引出教学进行启发式教育,可以培养临床思维,提高探索和实践能力。

1、PBL和SP联合教学的实施

a、SP的招募。SP的候选人需要具备一定的表演和模仿能力,能

够准确的作出病人的相应反应,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记忆力、沟通技巧和责任心强等素质。

b、SP的专业培训。前期主要是对人体解刨学和诊断学等基础医

学的学习。其培训方式是先讲解各症状的原因和表现,再以系统为单位讲授各系统中常见病得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除了症状、体征的培训外,还需要统一对SP进行表演课程的培训,SP在表演是要自然、生动、准确、真实的再现病人所罹患病得真实表现。其表现的真实度以及生动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认知程度。目前国SP表演缺乏系统而统一的培训。

c、教学案例的选择。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通过对临床数据资料库

进行筛选获取典型病例。然后对这些病例进行收集和整理。

经典的PBL教学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归纳总结。在SP于PBL联合教学过程中,资料收集通常通过问诊及体格检查获得,对于SP无法模拟的体征,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等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临床资料。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SP应根据问诊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不能多答,在必要情况下可设置一些语言障碍对问诊者进行干扰,以此来考验实习生问诊的能力。在真实教学和考核的时候,SP需进行一定的化妆,以增加查体

时的真实感。

d、自主讨论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讨论的引导,待

资料收集完毕后,将学生分组并归纳病史资料,教师参与分析。在诊治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制定治疗方案,接下来由教师提供病例实际的治疗方案、术中照片以及手术后效果,随即由学生进行第二轮讨论,主要针对手术方案及操作方法的选择。讨论过程中,教师参与分析,引导学生发言和提问,并解答相关问题。两轮讨论后,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指出问题与不足。每次讨论结束后每位学生交一份有关SP病例讨论的总结,从总结报告中可以看出每位学生思考学习过程,对判断讨论,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对每个报告进行批准,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意见,更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2、PBL和SP联合教学的优点

A、有效的挖掘了参与者的学习潜能,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

B、通过引入SP进行临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

资源的不足的矛盾,克服了病人不合作、典型病例资源部

能充分利用的欠缺,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患者就医与医学院

教学之间的矛盾。PBL和SP联合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仍

有许多方面值得研究探讨。

news.xinhuanet./focus/2005-05/02/content_.htm(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

学院招募标准化病人)

四、Web Quest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本科作业疗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1、Web Quest教学模式:Web Quest教学模式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伯尼·道奇(Bernie Dodge)和汤姆·马奇(Tom March)博士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是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探究学习模式,也称网络探究课。Web Quest教学模式由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总结6个模块组成。

Web Quest教学模式的方式。在短期Web Quest教学模式结束时,学习者将获取并理解了一定数量的新信息,并且理解它们,这个阶段大约为1-3课时。接下来是长期Web Quest教学模式,经过这个阶段,学习者对知识体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改造整合知识,通过创设一些他人以在线或离线方式可以相互交流的多媒体作业材料证明自己理解了这些知识。这个阶段大约1周至1个月的时间。

Web Quest教学模式的作用:此模式采用了不少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Web Quest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能促进高水平的思维,它整合了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的思想;Web Quest教学模式还充分用到了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

2、Web Quest教学模式的特点

a、作业疗法学课程特点适宜应用Web Quest教学模式。作业疗法

学章节下岗对独立,尤其个疾病的作业疗法自成体系,亦能

恰如其分的融合在Web Quest教学模式之中。例如:脑瘫儿

童的作业疗法这一章,我们设计的课题是“脑瘫患儿的作业

疗法应如何进行?”引导出探究的主题和教学的主要容。在

解决这一课题时,学生应充分利用Internet的资源,把相关

的知识点都在网页里做了超,学生通过一个个连接去查找他

们想知道的信息,并运用他们的综合探究能力去筛选与他们

课题相关的信息。首先学生通过Internet查找脑瘫患儿功能

障碍的特点,查询相关的作业疗法手段,最终掌握脑瘫患儿

的作业疗法。通过Web Quest教学,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

处理能力,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都在这一部分得到体现和

锻炼。

b、Web Quest教学模式的作业疗法学有利于培养合作学习、合作

精神。Web Quest模式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解决复杂、存在

争议的问题,所以无法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这个问题的所有

方面。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一种需要。

c、Web Quest模式的作业疗法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

精神。打破时空的限制,完成了Web Quest的设计,只需较

少课时的指导,学生就可利用学校Internet网上丰富的资源

自主学习,既能达到比较高的学习效率,又可解决课时数少

与教学任务多得矛盾。进而为培养强素质,宽基础,宽口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人才奠定基础。

d、Web Quest模式的作业疗法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多数Web

Quest课程都是使用评价测评量表来考察探究成果的不同方

面。但是,由于每一探究的主题、过程和成果形式都有所不

同,用于评价不同Web Quest成果的量表容就不尽相同。因

此,评价模块的设计要根据具体探究任务的容和特点来决定。

就作业疗法学教学Web Quest评价模块而言,其设计应该考

虑一下几个因素。首先评价量规的设计必须注重开放性;其

次应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应包含对

学生探究成果的质量评价,也应包括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了解并区分学生探究能力强弱和对探究技巧的掌握情况,从

而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再者评价标准的设计还

应遵循激励为主的原则,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体会

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最后,应制定量表让学生自

己评价每一次Web Quest课程在促进其对作业疗法学的自主

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

Web Quest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备受人们的关注,

国外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Web Quest教学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它建立在探究和建构主义的基础上,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它的互动性、自主性与跨越时空的特点,为学生主体性发展创造了条件。可以预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Web Quest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新兴教学模式的主流。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总结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课题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自从《课程标准》问世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实践,大胆尝试,力图推进新课程改革。但“尖子生”占领课堂,多数学生当“看客”等现象仍是屡见不鲜,同时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不少学校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应付,整天处于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内容缺乏深刻的认识,缺少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这些现象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及创造精神受到压抑。基于此,这就要求我们着手解决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力求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具体学科,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最终让孩子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一课题的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与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什么是学习方式?有人从学生的行为结构出发,认为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就是学习的组织方式和所采用的方法;有人从学生的认知倾向性出发,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1eaming style),又译为学习风格),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还有人从学习的社会性出发,认为学习方式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交往方式。这三种观点都从某个方面反映了学习方式的特征,但是又不全面,没能很好地揭示学习群体特点、个体特点和情感特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其实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存在的形式、结构及发展阶段。学习方式不同于学习模式、学习风格,也不等同于个体的一般认知过程,它反映了“如何学”这一普遍问题,是学习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的统一,是外在行为和内在心智

如何构建幸福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构建幸福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的目的是生活,生活的目的是幸福,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十月份,我校提出“幸福教育”。什么是幸福教育?对于学校来说,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新的办学理念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 如何构建“幸福课堂”,实行幸福教育?以下是自己对“构建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浅认识,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下。 要想课堂上学生快乐幸福,就必须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中自主学习。这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课前充分预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分析解决,这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前提。充分预习,可以根据预习中的问题,确定听课重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可以有效参与课堂的交流讨论,有话可说,有据可说,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还可以解决听不懂的问题。这叫先学后教。教师要像重视课后作业一样重视课前的预习作业,做好课前铺垫,设计预习卷,布置预习题,要做好预习的检查工作。 课中也要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钻研探讨,力求体现少教多学。学习发生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教多少,而在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的长短。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机会就减少。教学的二八定律:20%是重点,需教师讲,80%是可以自学掌握。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已经深入的钻研,才能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沟通,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对比的评价,才能成

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课堂幸福,那么教师的教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分析好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和心理发展对新学习的适合度、学习者的起点、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分析好学习内容和学习经历。以学定教(源于因材施教),就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学”的实情出发,使教为学服务。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可能产生的难点和障碍;要设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设计好解决方案;要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备课,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要分析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经历、学习机会和学习经验;要根据学的需要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策略。以学定教,学生才会收获更多成功,收获更多幸福。

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有效课堂的理念 按照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为建构符合我们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段学生和学科课程实际的、以学生为本、自主和谐发展的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提出的研究课题。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精心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学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做到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布置和批改每一次作业,克服了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封闭的倾向。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创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课堂主人的位置还给了学生、把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和收集信与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与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基本得到了落实,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有效课堂的提出具有时代和可实施性,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新课程”,它解决的是多年来我们的教师“只顾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观念问题,“用什么样的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其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

践价值,它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学科课堂模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其深入研究可以将我们教师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把我们的教学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丰富我们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更有力地指导我们新课程改革实践,充分发挥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作用。 二、有效课堂的目标 按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的教学目标,探索并逐步创建出符合我们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科课程、各年级学生发展实际的适应新课程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大纲轻课标”、“重全体轻个体”“重应试轻素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理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有效课堂教学的四步教学模式:一是创设情境入题预习,二是展示交流点拨解疑,三是巩固练习学会应用;四是总结归纳建构提升。 四、有效课堂的模式案例 在《除数是一位的除法》一节的教学中,运用“四步建构”的教学模式,调到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收到

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赣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研 究 实 施 方 案 二〇一四年 班级:11级生化系一班 姓名:钟丽

一、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 ①1986年,我国专门研究思维科学的学者刘奎林借用了19世纪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V.Helmholtz)经常使用的“无意识推论”这个术语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建立起“灵感发生模型”。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所能看到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比较完整、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型。他力图从脑科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上阐明创造性思维过程,突破了仅仅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做法。 ②国外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做法:意思是“你听到的,你会忘记;你看到的,你会记住;你做到的,你就学会了。”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无不从尝试开始。 ③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做法:即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和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探索符合“主体、实践、发展、创新”的改革思路。 ④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发现中探索问题。 综观已有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人们的创造能力。中国现行的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化学新教材更突出实验的地位,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将着力探索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①课题研究的目的: 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其科学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智慧品质趋向整体性;使学生的个性趋向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趋向主体性;教育面向的层次更趋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理念上趋向全方位、全过程;在创新动机上趋向全民化、终身化。 ②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会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吗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会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吗?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Will Network Classroom Replace Traditional Classroom?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重磅阅读 1)网络课堂教学的兴起,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会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吗? 3)你的看法,理由是……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提纲式文字命题。提纲第1点指出一种新兴事物,提纲第2点针对该事物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观点,提纲第3点要求表明“我”的看法,由此可判断本文应为对比选择型作文。 根据所给提纲,本文应包含如下内容:描述网络课堂对传统课堂的挑战;提出关于网络课堂是否会取代传统课堂的两种不同观点并说明理由;表明“我”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Will Network Classrooms Replace Traditional Classroom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network classrooms are gain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ity. As a new teaching pattern, network classrooms have become an effective complement to traditional classrooms. So some people propose one question:

如何构建幸福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构建美满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的目的是生活,生活的目的是美满,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美满。十月份,我校提出“美满教育”。什么是美满教育?对于学校来说,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新的办学理念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一个巨大课题:如何构建“美满课堂”,实行美满教育?以下是自己对“构建美满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浅认识,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下。 要想课堂上学生喜悦美满,就必须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中自主学习。这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课前充分预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分析解决,这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前提。充分预习,可以根据预习中的问题,确定听课重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可以有用参与课堂的交流讨论,有话可说,有据可说,有丰盛多彩的课堂展示;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还可以解决听不懂的问题。这叫先学后教。教师要像重视课后作业一样重视课前的预习作业,做好课前铺垫,设计预习卷,布置预习题,要做好预习的检查工作。 课中也要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钻研探讨,力求体现少教多学。学习发生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教多少,而在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的长短。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机会就减少。教学的二八定律:20%是重点,需教师讲,80%是可以自学掌握。 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已经深入的钻研,才能与老师进行同等的对话沟通,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对比的评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课堂美满,那么教师的教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分析好学习者的大凡特征(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和心理发展对新学习的适合度、学习者的起点、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分析好学习内容和学习经历。以学定教(源于因材施教),就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学”的实情出发,使教为学服务。 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可能产生的难点和障碍;要设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设计好解决方案;要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备课,采取有用措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要分析学生知识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节40分钟的课如何实现高效,有效呢?这当然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把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谁重谁轻?我认为要偏重于能力与情感。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侧重于传授知识而放弃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因为40分钟内教师可以讲授很多内容,教师很容易把握这节课的进度,完成自己拟定的教学计划,这看上去是“高效”的。如果这节课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呢,可能进度就要慢了许多,可能还要出些岔子,一些自己意料不到的问题,课堂上有点乱,担心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这看上去是“低效”的。我们宁愿牺牲点进度,我们宁愿浪费点时间,我们还是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学,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完善他们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终生受益的。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求知的欲望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传授知识之前,父母、教师、学校和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比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揄扬学问与具有学问的人们,或是许给他们美丽的书本和衣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3页),鼓励他们去用功;教师可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语言,仁慈的感情去吸引学生,用时时表扬用功的学生的方法,去激发他们向往学习;学校则应当用光亮清洁的课室,饰以伟人照片、历史图表以及图画的墙壁,可供游戏和散步的空地,赏心悦目的花园等快意、幽美的环境,去激励孩子们爱好知识的心思。培养学生热爱知识,积极进取的良好情感态度,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它应当融入我们的课堂,存在于教师对学生点点滴滴的鼓励、赞许、欣赏。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一、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做好目标导学也并非易事。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比如在教小数的认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下图是王叔叔车上的汽油表,通过观察你知道王叔叔车上的油箱里还有多少升汽油吗?学生可能会说4升多,比5升少,用什么数能较准确地表达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天性是好奇的,他们一定会想很多办法,他们说不定有奇思妙想。总之目标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发展与实验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活泼、最有效的手段;而且通过有计划地、周密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也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下面从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问题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策略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不是一个机械的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只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能够相互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在这样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教师从监督者变成了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认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成功与不足,探

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体验到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挖掘出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各种素质。 让教师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个主宰者、评论者;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教师在讨论和辩论时往往有意持不同意见,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创造发现。探究性实验有利于理解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演示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从而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把微观问题宏观性,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原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例: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由于Fe(OH)2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学生难以观察到稍纵即逝的Fe(OH)2白色沉淀现象。教学时可用暂停镜头,把现象定格在屏幕上,就能清晰的观察到白色现象。若用慢镜头放映,可观察到Fe(OH)2被氧化的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过程。因此用媒体代替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效

“6+1”课堂教学模式(1)

文山中学“6+1”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中学传统课堂的六个问题:①灌输方式,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学的昏昏欲睡。②被动学习,传统课堂的分水岭,学生缺乏主动。 ③缺失自信,在未来竞争社会中处于劣势。④丧失兴趣,课堂少有质疑、探索精神。⑤机械学习,仅仅学会了而达不到会学的目的。⑥泯灭个性,缺乏培养创新精神、合作交流能力,千人一面。学校为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决定全面推行“6+1”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它是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它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学会,学通,能用的优质、高效的学习模式。 一、关于“6+1”课堂教学模式 “6”是课堂教学六个环节,依次为“导(引导),思(自学),议(讨论),展(展示),评(点评),检(检测)”六个环节。“1”是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6+1”课堂教学模式环节解读 (新授课为例) 1.“导”就是老师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快速总结旧课,引入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指出重难点及考情预测。 2.“思”就是学生自主学习(11分钟), 同学们按导学提纲的指导,先泛学课本相关内容,然后独立思考

解答导学提纲中相应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设置是老师们将课本知识具体化、问题化、层次化,其中层次化的问题,是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师要静静观察学生的“思学”状态。 3.“议”就是小组起立讨论(8分钟)。 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集体讨论商议刚才学习思考的结果,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与小组成员学习程度的不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或复述正确答案,或更正错误结果,或补充没写完整的答案,或拓展相关的引申知识。学生讨论时要起立,头碰头,执笔记录,参与讨论。 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在商讨议论中相关帮助、共同提高。教师要各组巡查学生讨论的好坏或进度,从而看出学生的层次,还能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备决定展示哪道题,或重点讲评的题目。 4.“展”就是同学们的激情展示(8分钟)。 展示分为统一学习内容的对比展示,由小组代表主动激情表达,或老师随机指定的学生展示,或口头,或板演。展示的结果一定是小组同学们讨论的本小组最佳结果,还可质疑本小组成员共同的疑难问题。书面展示时要讲究字迹清晰、工整。主动要求展示时要使用规范用语——“我展示”“我补充”“我纠错”“我质疑”等。 5.“评”就是老师或同学们的点评(10分钟)。 先由同学代表对同学们的展示结果点评,点评内容包括书写、思路、内容判定、分数。老师根据同学们展示的情况,或总结,或点评优缺点,或补充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或补充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教师讲评时做到:学生学会的不讲,小组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浅论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

浅论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 雷州市第二中学许菜珍 摘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贵有疑,通过设疑,明确学习的目标,通过实践获得真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地设疑质疑,并让学生通过观摩、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历经质疑——猜想——探究——讨论——总结——应用等环节,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探究式实验教学创设情境鼓励质疑激发兴趣锻炼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物理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传统物理教学模式重在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实行满堂灌,学生听的多,动的少;教师只顾讲,一切包办,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潜能的挖掘,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新课改下的探究式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师生教学关系;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为学服务。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这几年,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 主要环节:质疑——猜想——探究——讨论——总结——应用 二.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时,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大胆设疑,积极思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深入钻研物理教材

的内容,要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去寻找新的发现,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教学时,我先针对这个实验提出几个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借助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发现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凸透镜,并通过凸透镜我们看到的景物的像有时放大、有时缩小,有时被拉近、有时被拉远,有时正立、有时倒转……然后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2、给出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打火机。问:与照相机的使用过程进行比较,如何放置这些器材,才能使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上? 3、这个实验一般学生很难马上提出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关系,教师先演示凸透镜在各种条件下的成像情况,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了,所成像的特点也跟着改变的现象。这时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否也有关呢?(若有,具体关系怎样?)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中的实验规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历程

“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历程 宝洪小学教务处语文教研组:陆泽先赵庆江向鸿斌石伟李自华马文娟胡春琼董水英杨菊芬黄玉明杨树仙赵东敏黄琼仙李莉苏雪凤“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是宜良县教育科学“五年”规划发展课题,近一年来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课题实验和理论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人与人之间也渴望合作,这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项基本诉求。脱离了这些相互的沟通与交流,人就免不了孤独和寂寞的侵袭,甚至会觉得生活丧失意义。因此,可以说,人活在沟通和交流之中。但沟通和交流并不是简单地几个人的谈话,如果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是以强迫接受为目的,那也不是交流,而是一种强制。人与人之间渴望交流,但却不会交流,不懂交流之道。正如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戴维·伯姆在《论对话》中开篇所指出的:“过去几十年来,现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广播、电视与飞机、卫星都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连通全球,使得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几乎可以在瞬时之间彼此相连。然而与此对应的,则是人与人之间感觉日渐隔阂,彼此间的沟通以空前的速度,变得每况愈下”(戴维·伯姆:《论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因无法沟通,而干脆不再去寻求理解和信任,转而诉之于暴力与争斗。和平与民主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全球化社会的到来和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使我们放弃暴力和争斗,使沟通和交流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教育致力于人的培养,教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使学生学会沟通和交流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在今天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更是如此。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共同生活”作为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而且认为是未来教育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使得班级授课制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但每个学生却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必然的依存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重集体轻个人,重竞争轻合作,缺乏教育主体间有效的交流、沟通、合作。学生虽然在一个班级体中,但并不是一个“学习与生活的共同体”,学生实质上是集体生活中的“单干户”,处于一种孤立的生存状态。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而且在班级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由于受儒家文化和封建专制的影响,中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压抑个人的主体性。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主体性的解放提供了外部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开始提倡和培养人的主体性,但由于对主体性的片面理解,使主体性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个人至高无上和个人中心的倾向,以个人的主体存在抹杀他人和社会的主体存在,主张个人权利的

传统课堂教学

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看法 所谓传统课堂教学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从历史角度看,它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一无是处;但是,从发展角度看,它已经落后,成为当前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障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其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丧失了,教师也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的角色。传统教育派把学生比做“船”,把教师比做“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获得知识,或者说是在传统的教育熏陶中成长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熟悉了自己所教授的知识,习惯了自己教学的方法,甚至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不用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多的设计,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几十年来都是凭着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就可以轻松地上完自己的课。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容量的增大,知识的不断更新,向传统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挑战。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从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渐渐丧失,甚至被迫学习,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结果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其次,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预习——听讲——练习——复习,这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法,让学生成为了书的奴隶,不仅

最新《幸福是什么》课堂教学设计

最新《幸福是什么》课堂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泄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一起来看看《幸福是什么》课堂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岀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貞?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 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葱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 默读课文,标岀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 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 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 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岀来. 4. 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是一个贯穿教学过程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主要适合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既是一种适应课堂教学的“教”的模式,也是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的模式。从操作层面上看,文本知识的教与学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来进行,把教学过程简单概括为“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学校承传北京东路小学“情智教育”办学理念,以“建设一所个性特征显著、中国文化内涵丰厚的现代化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情智教育——为每一位孩子创造阳光人生”为育人主张,着力构建“笑声朗朗、书声朗朗、歌声朗朗”的“阳光校园”,打造具有“一份执着的追求、一身得体的服饰、一张亲切的笑脸、一套过硬的技能、一派儒雅的风度、一颗美好的心灵”的“阳光教师”队伍,培育“热情有礼、诚实守信、多才多艺、积极健康、个性鲜明”的“阳光儿童”,通过文化愿景引领学校未来,实现对学校教育的一种内在超越。现就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课改实行已十年有余,从“十五规划”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课题的研究,到“十一五”的“反思型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在一步步改革,逐步打造一支高效的教育团队。“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深深地植根于教师心中。“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每一位教师都沉浸在这个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沉浸在这股新的教育浪潮中。 本课题立足提高小学教学课堂效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致力于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们教师愿意承担“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成形的教改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细化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进一步探索适应不同课型的

实验探究式教学

“实验探究式教学”是以初中化学新课程中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适当补充相关的情景材料和实验,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实验,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和研究,从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基本结构为“问题——实验事实——结论——应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构建“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并积极应用于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 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新课程中初中化学教材编排的演示实验有64个,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就需要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 如:演示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后,提出问题:现有两瓶气体,其中一瓶是氧气,一瓶是二氧化碳,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鉴别它们? 学生提出的探究方案: 1)在两瓶气体中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比较它们的燃烧程度。 2)在两瓶气体中分别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比较它们的浑浊程度。 3)在两瓶气体中分别放入一只活着的虫子,比较它们的存活时间。 4)称重两瓶气体的质量。 …… 通过知识的学习,实验的演示,学生的观察并且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就能大胆设想,提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有些不是很严密。但实验探究的意识已经得到了培养。 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支配时间,

基于“3-4-5”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探究

基于“3-4-5”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2-06-11T11:04:11.4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7月总第59期供稿作者:刘萍单连龙[导读] 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习题,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刘萍单连龙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第一初中26270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动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当“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已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时,我不得不由衷地感触到: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起始阶段的质疑与困惑,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了我们一种优质高效的课堂与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作为化学这门学科,实验教学的成败将直接决定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成功与否,现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共享,希望各位专家老师不吝赐教,以期更大的提高。 一、以实验的趣味性为导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积极地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化复杂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观性,或设计一些教材所没有的又易于完成的课堂实验,通过不可预测的实验现象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新奇中产生兴趣,积极探索。 二、借助实验的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究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还要增强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设计实验方案,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试验完成后,教师进一步深入引导:那么以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呢?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 三、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地转变,课堂上不再大量灌输权威性的结论,而是作为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引导、组织学生去“猜想”、去“发现”、去“创造”,通过亲历实验过程,使学生自己学会化学知识。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兴趣盎然、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积极合作、相互启发的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磨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把演示型实验变为学生设计操作型实验,强化学生的探究技能。 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认真地设计实验方案。即使学生提出了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教师也要表扬鼓励,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探究性行为,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 五、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习题,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选择好的探究性实验习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实验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习题只需要利用大脑的思维,避开实验条件,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大脑里形成探究步骤,比较分析各种可能情况的利与弊,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c。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实验探究有机地统一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主动实验、仔细观察、不断探索的情境中。

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1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有待转变: 尽管人们对“知识经济”有不同的理解,但广泛认同的是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形态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而是依赖于对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占有、积累、创新和利用。 可见知识经济更强调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由于其主导因素是知识,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已经直接表现为人才的 竞争,表现为人才之间创新精神的竞争。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 要基地之一,集教育、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去适应“知识、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

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可回避的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仍然绝大多数是教师是教 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凭借“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走进高职课堂,屡屡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部分学生却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听MP3等现象,结果教师讲完了一堂课,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部分课堂上精力不能集中的学生却不清楚老 师这节课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学生本身 也是有思想、有愿望、有意识、有兴趣的人,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充分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能动性。显然,上述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传授知 识而不是以智能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培 养为重点的,而是以牺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水平,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实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升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点,注重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注重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重,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动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动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合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