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经过高考的奋力拼搏,大学新生满怀希望进入高等学府。面对新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新的人际氛围和生活环境,可能会出现“心理不适”。入学之初,新生由于水土不服、想家等原因,往往出现不能融入班级和宿舍,甚至想退学等现象,并引发焦虑、倦怠、烦乱、无聊、自责和行为上的不良症状,这种现象被称为“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也有研究者把大一这段适应时间称为“心理间歇期”。这本属正常现象,但如果不对其加以引导和疏通,一味任其蔓延,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

新生的学习适应主要集中在专业认同、自我定位、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有些新生由于填报志愿盲目或者是被调剂专业的原因,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发现对专业提不起兴趣,看不到本专业发展的希望,自然对所学专业产生不认同感,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很多学生是高中班级的“佼佼者”,但“山外青山楼外楼”,进入大学后有可能丧失了以往“尖子”的地位与优越感,落差较大,难以在学习上找到新的支撑点和成就感。另外,大学学习风格的改变也要求新生转变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安排学业的能力。大学课堂容量大,教师讲授比较抽象概括,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加之大学课余时间比较多,自由度大,这让不少学生感到很吃力、无助、无所适从。

有关学业问题,学校要改进教学设置,比如增加选修课。学生也

应该耐心摸索专业领域里自己的兴趣点,并结合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观,必要的时候参考“职业人格能力测试”,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业生涯规划。另外要明确我们需要做的以及我们能做的就是忠于自己的选择,并让这个选择更有价值。“选我所爱,爱我所选”,不管喜欢与否,都要尽力学好,积极挖掘内在兴趣。对于那些痛失优势地位的学生而言,要端正心态,能够进入大学校园本身就说明了一定的能力,所以就算横向比较不显优势,跟自身做纵向比较也会保持自信水平。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学会求助院系老师、同学、心理咨询师等以获得支持。

尽快融入新集体

一项调查统计显示,有34%的学生认为目前最需帮助的是“情感交流”,41%的学生认为“社交能力”的培养更需得到帮助,还有17%的学生“感到孤独”。绝大部分新生都非常想家。可见,新生面临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困惑。

大学生的组成比高中要复杂,不同地区、不同信仰和民族的学生走到一起,难以很快建立起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情谊,加之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有自己稳定的交际圈,到了大学校园更不追求尽快融入集体。

如果学生一味坚持“自我中心”,相互之间不理解、不体谅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另外,新生初来乍到,彼此陌生,青春期又有“闭锁性”的心理特点,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谨慎,都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难免产生“知音难觅”之感。可靠的故友、亲人都不在身边,只能通过电话和网络联系,自然有了压抑、孤寂和烦闷

的抑郁心理。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是学会与人交往。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宽容、平等的原则,尊重他人,保持尊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做无谓的斗争,但也不要害怕冲突。除此之外,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但却是可以理解的,要努力跳脱自己的巢穴,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双方的沟通会变得更加顺畅和温馨。其次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因此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的自尊心,赢得对方的好感。第三,要积极表达。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在不得已批评别人时,也应采用一定的“谋略”,譬如先表扬后批评,或者委婉巧妙地暗示对方要注意自己的错误。

生活提高自理能力

新生入学面临着生活环境变化的挑战,他们在生活适应方面可能出现以下问题:日常生活管理不善。不少学生没有远离过家门,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他们要住集体宿舍、去食堂排队吃饭,要自己洗衣服、自己买日用品……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时间生活不能自理。还有的学生因为南北方差异,不适应当地的水土、气候,不习惯学校的饮食、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

理财能力欠缺。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一进入大学就要求赶紧置办电脑、手机等昂贵物件,同时也不懂得“开源”,没有勤工助学的意识,因此时常陷入“经济危机”。

校园文化及集体生活认同不足。在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心中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窗明几净、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现实中却发现并非那么绮丽梦幻,校园不大不美、教学楼和宿舍楼低矮破旧、图书馆藏书不足。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致使一些学生怅然若失、困惑失望。还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在班级和宿舍生活中感觉很糟糕。部分学生难以融入集体,逐渐对集体产生排斥。

对于生活上的问题,首先,要善于利用资源。例如,了解教室、图书馆、商店、电话亭在什么地方,食堂、澡堂什么时候开放,甚至学校有几个门等细琐的事情都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这样,在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就更顺利、更节省时间。必要的时候,直接向高年级的同学或者老乡请教,他们都比较愿意把经验教训传授给新生,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尽量少走弯路。其次,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探索,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有选择地参与社团工作。这样与老师、同学接触得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多,锻炼的机会也越多,容易培养自信心。最后,学会健康生活。新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合理地安排饮食和睡眠。课余可以多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又一批学子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了安理大校园。对于刚迈进大学校园的你们来说,大学生活无疑是一个早已翘首企盼的美丽憧憬,可是,当欣喜兴奋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一切都步入正轨后,最初的惊喜与激情逐渐散去,大部分新生在新的环境下会感到茫然,产生不同的适应困难,如:想家、苦闷、无聊、失落等。面临这些问题,能否尽快调整自我,以积极的心态实现角色转变,将直接影响整个大学生活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呢?

主动学习学会研究

大学并非不用好好学习或者随便应付就可以的地方,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合格而导致退学或者试读。而安理大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历来就非常重视学习风气,所以在安理大大更要注重学习。到了大学你就会发现,所学的知识比高中时候更加精深,难度更大了,必须花费更多的心思才能够达到学以致用。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

大学的学习是变被动为主动,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要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选准目标坚持不懈

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在浙大新生入学典礼上说:“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大学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因此,在大学期间,尽早地确定目标,并进行很好的规划,对于新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高尔基也曾经说过:“目标越远大,人的行动力就越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就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以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所以,如果你想使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忙碌、充实,就树立一个目标吧,这样你就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停的努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地进取。

参加竞争表现自我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大大增强。大学里有众多的社团、协会,还有学生会等各种各样的组织,这些组织一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校园文化生活。如果你有一技之长(比如说写作、唱歌、演讲等)的话就积极表现,通过各种活动、比赛展现出来,你会得到大家的称赞和喝彩,你会收获鲜花和掌声,你也会建立很强的自信心。所以,我们要正确规划我们的大学生活,千万不要让自己松懈,不要忽视新环境下的竞争,时刻关注自己的竞争对手。古罗马的奥维德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着并要超过它,就永远不会急驰飞奔。”马需要挑战,人更需要挑战。其实大学校园里竞争无处不在。

充满爱心和谐相处

初入大学校门,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民俗习惯、经历各异的人同居一室,同处一班,朝夕相处,难免磕磕碰碰,因此要坦然接受这些不同。我们必须懂得,由于每个人有其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的经历,人与人之间出现不一致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包容,充满爱心,主动交往和帮助别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看一看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他先来到地狱,地狱的人正在吃饭,但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原来他们用的筷子有一米长,而且他们都在争先恐后地把食物往自己嘴里送。“地狱真悲惨啊!”这个人想。他又来到天堂,刚好碰上天堂的人也在吃饭,一个个红光满面而且一片欢声笑语,但奇怪的是天堂的人使用的也是一米长的筷子,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在互相喂对方。可见天堂和地狱的天渊之别,仅在于做人的“一念”之差。只有充满爱心,才能达到“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境界。

法国作家阿那托尔·法郎士说:存在就是转变,转变就是成熟,成熟就是不断更新自己。希望大家在大学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学习,用心去做人。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