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陈唯

我国课程研究专家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的阐述是:课

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种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因此,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在于:1.转变教师的角色,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整体素质。2.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和爱乡爱国的情感。3.丰富课程及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增添教学活力。因此,教师

必须认真研究实施策略,必须从课改的大背景和教育理念上认真研究

策略、内化策。同时,还要从传授者、管理者角度进行转化,成为“平

等中的首席”,成为促进者、引导者、学习者和研究者。学会开发利

用课程资源,学会整合各种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

知识转化为能力,让理论付诸于实践。

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新的教育哲

学和课程理念提出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试行)》所规范的内容,大同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领

导班子在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过程中,以贯穿

于实施为目的,以学校现已有的教育资源为立足点,以促进学生认知、

情感、行为的协调充分、各有特色的发展为发展方向,以综合性信息

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还结合学生自主参与的实际操作、评论创作、

调查研究、问题探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学习方式。理性而大胆地进行

课程资源的整合,同时,树立新的大课程观念,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

用视为培养创新特殊人才的基础工程,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

打造校园新文化的运动,各学科间优势互补,完善学校育人教育大计,

成就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使命,使学校

教育的内涵向外延拓展。其中有这样五门新构建的校本课程在极其恰

当的时候润玉而生,这就是成其为学校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名片”效

应的:

——以弘扬祖国悠久的传承礼仪为内涵的礼仪课程;——有以生命与生存和身体健康的为内容的《校本-人防》课程和“篮球”课程;

——还有适应学生科技发展需要的“科技模型”课程和还有展示学生音乐才艺的“小提琴”拓展课程。

这些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样,都有自己的课程理念、课程计划和评价标准,成为真正的“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同时,

除了在彰显学校育人特色外,还在拓展教育,宣传新课程改革方面标

新立异方面有极其深远的拓展价值体现。凸显了“实践性、探索性、

综合性”的结合,表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求实创新,形成有效运作

的机制。

1、“实践性”体现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中,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

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

重点,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

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例如,我校的《校本-人防》以“渗

透式教育,培养小学生自救互救的能力”为主题,让学生参加学习活

动。在围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收集书面材料和实际材料,进而通过自

己的思考、演练及与同伴相互讨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或提交学习个案,以便检查互动内容的落实情况。

2、“探索性”是指各种学习活动与探究的答案多为实际答案(即

拿出各种作品),也有认识性答案。有些学习活动与探究有多个答案,只要学生从多种学科和多种现卖媒体中收集组织的,言之有理、操作有据,就可获得优良的成绩。

3“综合性”的表述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是整合了学校各门学

科的学习资源和评价的操作,这些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综合性太强,因而有助于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本质上要求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

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而教师更是学校课程

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将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灵活化,使自身的资源价值充分体现,而且可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及其紧缺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学校视教师是第一生产力和推动力,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教科研意识、提高教育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进行了拟定了“科研兴师”计划,即:“开放—提升—优化—保障—完善”之策略,促进了教学相长的根本落实。

1、“开放”在视野的拓宽,教师职业发展的空间上。大同由大同

一小、大同二小、西陇小学三校合为一个党支部,让三校的信息互通、情思互动,打造出交流学习的互动平台,实现互补共赢。同时,通过校内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交流合作,实现教法互补,教程互信。还将学科内课堂交流,以实现教案互享,教法互促。“开放”让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得到了有效提升。

2、“提升”的做法是高度重视名师资源,以提升教师职业生命

水平为根本。开动脑筋,想办法,一切为优化师资服务。诚请专家讲

座,邀请名师上示范课,落实“青蓝工程”计划,开展师徒结对的活

动,形成了师徒之间既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又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的运行机制,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开展教学比武的活动,催化青

年老师的成熟。正是有了专家的引领、名师不倦的教导,使教师队伍

均衡发展,加快教师不断进取的步伐。

3、优化教师职业生命发展载体。教师的教育具有专业化、终身

化、网络化发展态势,学校以“关注应用,倡导互动”为理念,投资

建设并开通了“我的E家”局域网络。并以教师为本,提供了针对教

师个体研修的培训活动;同伴间的互动,倡导了团队合作意识,促进

了团队的协作式学习的服务;专业的引领,缩短了教学素质的水平,

提供了与梯队专家交流的服务平台。

4、“请进来”,还要“走出去”不乏是校领导提升师资素质优

化师资水平的一种举措。学校不惜人力、财力,为教师外出学习提供

保障。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区级骨干教师培训,鼓励教师

参加国家、省、市级、区级的案例、论文、上课的比赛,每学期都有

人去上海、北京、杭州、石家庄等地或是参加培训,或是参加研讨会,

或是进行优课的评选活动,培训等费用达数万元。几年来,经费的保

障,使教学相长,虽有支出,但硕果累累。仅2006上—2009下年内学校有多名老师的教学论文、教育案例、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获全

国、省、市、区级奖励(见统计表)

大同小学获奖情况一览表

553 455 2324 656

9 14 43 66

107 130 194 237

5、团队的协作学习与科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过程。正副校

长、书记、教研主任分流到各教研活动小组,参加听课、评课,和校

本研训等活动,与老师们一起交流,了解困难,解决问题。打破了流

于形式的集体备课、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局面,摒弃了骨干教师包办

代替,一般教师成教研“看客”的样式,形成了团队聚合力,激活了

教师的活力。

6、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校本的开发与学生受益的沃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构建了学校的校本课程新领域,而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

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

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

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

习。“在活动中学”是校本课程中学生“学”的本质特征。这种“学”。

主要不是接受性的、而是主动性的、快乐的、合作性……。

(1)创设情境,让快乐成为学习的动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

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

此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仍然需要“兴趣”的支撑,仍需要教

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

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精心设疑;激发兴趣动手操作;激发兴趣故

事引导;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调动

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教师就借助学生这种对知识探究的原动力

来达到学习目的。

(2)搭建一个平台,多给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多给生“自我表”的机会成为一般教师用来突显学生个性心理

的有效途径。对此,把握住教学规律上的这一显著特点,再根据教学

内容得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或是让学生充当“小老师”,

或是让学生展示学习探究的收获,或是让学生创新设计…… 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积极参与,找到自信,快乐求学。

(3)关注细节,关切生成问题的探究

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如果让教师漫不经心的不放在心上的话,即

刻会稍纵即逝。反之,当一位教师能够重视细节的把握,关注细节的

产生和变化过程,不仅能发现一系列新的生成问题的探索和学生对学

习的努力,看到急于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到真切关切探究的学生的心

理变化,还能够激活课堂效果,为教学突破难点起到推动作用。“成

功取决于细节”。对细节的关注就是对学生的关注、关切、关爱!

(4)合作学习,将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

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

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能力

弱的学生,使知识技能互补,调动出学生内存的知识信息资源与之共

享与之交流,促使教学产生高效益。例如:将分组合作学习的落脚点

和支撑点把握到课堂合作学习当中,给学习小组以问题和任务,让学

生觉得分组有必要,有好处;让各小组有事可做;让小组成员能合作,

能交流,同心同德去完成任务。合作形式可以是自由组合的,或是强

弱搭配组合的等方法进行了分组。小组选举一位综合素质偏高的合作

小组长,合作学习时,带着学习探究的任务,学会记录,进行讨论交

流汇报。这样,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品位、人生观、价值观健

康向上,根深叶茂,与时俱进,丰富多彩。

(5)“以人为本”,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

评价不仅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反映着教育价值的取向,关注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发展和习惯的养成;而且能

定位在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发展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方面。因此,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将适时的评价纳入

到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多元发展。并“以人

为本”,给每个孩子以机会,让他们的潜能和禀赋都得到不断开发和

释放,这样,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下能为终身的学

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所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的体验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它包括实际操作、评价、调查研究、科学探究和

社会服务等方式。并在设计学习方式时依据以下三点:(1)体现这门校本课程的目标和特点;(2)符合所属活动主题或课题的要求;(3)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由于学校把校本课程的构建置于学生发展的中

心地位上,大同小学的教师的教学特点是关注、培养、激励和创新,

大同的全体学生却在思想健康、思维创新、技能发展、自主学习方面

成长。仅2006上—2009下年内学校有多名学生的科技小论文、小

)制作,等成果获全国、省、市、区级奖励。(见统计表

437 311 2087 353

新的课程改革使学校“如沐春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合理

地整合了教学资源,使教学受益。在学校发展的宏伟规划蓝图中可以

清楚地看到落实“十一五”规划中最凸显的特色设计,这就是确立正

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把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

正引入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轨迹上来,同时,开创新的评价机制,

使学校多元、多维特色发展。

1、以“学”促“研”,勤实践

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思想得到净化,理论

得到提升,视野得到开阔。将教师外出学习的收获以“学习、汇报、

交流”的主题形式达到“理念共造,资源共享,群体共进”的目的。同时举行“三校名师同构交流课堂”的活动,名师示范,大家研讨,鼓励钻研、探索新的教学策略。

2、以“研”促“教”、重评价

全新的教学理念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新的评价体系。构建

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成功的需要,同时也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保证。在进行评价制度改革过程中,本着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力求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适当限制终结性评价,大力倡导发展性、过程性、激励性评价。如:进行小学生礼仪习惯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课程时,强化“过程“

性评价”,并通过形成性评价来影响学习的过程,过程性评价具有评价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性和及时性,对学生学习的态度、能力、发展状况、情感、价值观等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建立了“课堂信息反馈表”,随时将孩子们当天的表现如“学习习惯,课堂表现,阅读、特殊表现等以图形或文字的方式及时记录,及时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每周将反馈表带回家签字,让每一个家长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辅导,还设置了学生档案袋,一方面记录学生的学习历程与轨迹,教师,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对档案袋中的内容取舍均有参与权,其中以学生的意见为主,打开一个个档案袋,会发现里面的内容更精彩:学生素质发展报

告书,自己最满意的书画作品、日记、优秀习作、实践性作品、检测卷、荣誉证书以及教师的寄语,学校为学生建立档案袋,按学期收集,重要资料学校复印留存,余下资料由

学生自己留存,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受

自己的成长足迹。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了学科学

习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又如,在《校本-人防》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开展“展示性评价”,作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展示性评价”分

书面类和非书面类,设置了《行为表现的展示性评价表》,有计划分

阶段进行展示与评价,如反映自救互救技能方面的“环形包扎”“蛇

形包扎”“螺旋形包扎”和“三角巾的抱扎”的评比,又如,“紧急

情况下逃生技能”的展示和“紧急情况下搬运技能”的展示,还有通

过书面的形式写出“第一次包扎”的征文比赛,或书面、或非书面的

形式为“展示性评价”着落,让每一位特长生都得到“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自由。还有《科技模型》课程进行的“头脑运动会”

中的“小小建筑师”、“建高塔”、“纸在手中无限长”等系列实践

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明,去创作,去实验,去表现和展示。使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创造思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个性心理

健康发展。

3、优化的管理策略,为整合课程资源服务

优化管理策略可以说既是校级管理的一大特色,也是课程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护航使者。为此,学校出台了《大同小学校本开发制度》等政策,真正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起到了护航作用。校长还

亲自挂帅,讲为原则,人性化管理,并以“教学六认真”为要求,牢

把教学质量上以关。如,从集体备课中的“三把握”,即把握资源开

发和利用的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内容,把握学生的个性需求。到任课

老师备课时的“三忌”即:忌依赖教参、忌下载教案,忌无教案进堂

来显示落实效果。还有以反复修改教案为倡导,以撰写教学日记、教

学反思为激励机制,让“研课”、“说课”、“上课”、“评课”的

内容实效化,让教师教学相长,让学生受益。

4、资源重组,以研促教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将其整合到课

题的研究当中。以“课题驱动,以研促教”的工作策略,讲教师从传

授者、管理者转化为促进者、引导者、学习者和研究者。教研室主管

负责制定课题《方案》、《计划》和《报告》等,还建立了科研课题目标管理责任制。校长伍英、教科室主任赵敏作为省、市、区级课题的

主持人和第一责任人。在课题研究中,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认真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全体课题组教师

的齐心协力,踏实工作,几个课题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研究成效。如:“小学生礼仪习惯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获得长沙市友谊科研

奖二级乙等;被评为芙蓉区优秀课题一等奖,其间用于检测小学生行

为规范的“反光镜”对培养与约束小学生的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 年12月12日,还参加了“长沙市教育科研优秀德育成果展示推介会”,优秀课题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又如,《校本—人防》课程以《渗透式人防教育,培养小学生自

救互救的能力》为课题进行新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载体,在为期三年的

探究过程中,课程教育的互动形式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喜闻乐见。课程

得到了市区督导专家的欣赏,专家们对课题的评价是:“立意高,很

有研究的价值……”。家长们在课题的后期调查问卷中写道:“人防教

育所传授的各种灾害发生时的逃生知识是对学生们如何机智处理突

发事件的能力的培养,这是对国家课程教育的完善和延伸,孩子能在

这样的学校读书十分荣幸……。” 以《渗透式人防教育,培养小学生

自救互救的能力》的课题荣获芙蓉区优秀课题二等奖;荣获长沙市人

防办的“长沙市人防示范学校”的授牌(芙蓉区唯一的一所小学)。

课题老师在课题的研究之中,先后得到芙蓉区教科研中心、芙蓉区政

府国防动员委员会的表彰。还接受长沙市芙蓉区人防办委托面向全区

开展的以“珍爱生命,学习人防”为主题的活动的特色项目的展示。

展示活动诚邀了长沙市级人防办的副主任等领导、芙蓉区付区长,芙

蓉区教育局副局长等主管教育的领导和专家,还有芙蓉区各学校的人

防专干。展示活动突出了课程动态教学与学生互动的特色,凸显课程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价值所存在的意义。展示活动反响很好。

5、创建特色,打造品牌效益

为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特色的深入、和谐的发展,学校明

晰了打造品牌的思路。用科技导航,以珍惜生命为人性教育,以文明

礼貌约束行为规范,以高雅的艺术欣赏为视听,形成了多层面联动、

多渠道整合、多维度拓展、多元化评价的方略。让《科技模型》、《校

本-人防》、《礼仪教育》、《篮球》、《小提琴》这五门新的课程

在这有着61年生命的学校,在这有着“潇湘第一校”的美誉的文化校园中彰显个性的风采。不仅如此,它们还将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的

新理念的写照,是成为弘扬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揭示生存与生命

《科技模型》课程,近三年来在学校的意义的重要话题……。如:

与师生个人方面都有佳绩频传:

曾获“全国航模比赛先进单位”的称号;

曾获长沙市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在2007年市航空航天模型竞赛“伞翼”模型团体第一名,“红

雀”模型团体第一名;

在2007年市四驱车比赛三人获一等奖,区车辆模型竞赛七人

获一等奖;

在2009年全国“飞向北京”模型比赛一等奖,市“翼龙”

模型比赛银牌。……

还是“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科技活动先进

单位”,是“长沙市科技挂牌实验学校”,是芙蓉区唯一的一所科技活动示范学校。

6、创新教育,实施多元评价机制

评价有意,评价无痕。当教师从孩子终身发展的角度、从不断鼓

励孩子持续探究的角度出发,自觉地将评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时,这种评价更能嵌入小学生生命的历程,更能发挥对孩子的激励作

用,充分发挥评价的矫正、反馈、发展、促进功能。这就是学校对课

程开发与利用中的多元评价机制的理解。将“表格式”的评价与“行

为态势”评价相结合,创新了格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的发展

起到了积极作用。

表格式”评价特色:

学生姓名________组名-________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

1、你对学习过程是否感兴趣 0感兴趣 0不感兴趣

原因

2、你认为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吗 0积极 0一般0不积极

3、你能否与其他小组成员愉快合作 0能 0有时可以 0不能

4、你在学习过程中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我做的有

5、通过学习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他(她)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次活动 0能 0不能

2、他(她)能否与其他小组愉快合作 0能 0一般0不能

3、他(她)在活动中都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4、遇到困难时,他(她)是怎么做的 0想办法解决0不管不问

1、您认为您的孩子是否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 0能0不能0不知道

2、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您认为您的孩子有哪些变化?

3、对于今后的新课程的学习过程,您想对孩子说些什么?

4、您想对指导老师说些什么?

“行为态势”评价特色:

1、馈赠赞美之词。当学生多次在展示自我的舞台上有了良好的

表现时,作为教师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及时的、用充满鼓励性的赞美语言,如“你的表现让我们大跌眼镜,棒极了!”“你的创意让我们意想不到,给点掌声!”等,会让学生欢欣雀跃,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会让他们以百倍的信心投入到求知当中!

2、巧用体态语言。教师要不断表现出的对孩子们的信任,恰当

的“轻抚”,不时地竖起大拇指等,会让学生心情愉悦,会让学生感到教师与他们是好朋友,因此,整个学习的过程是热情饱满的。

教育是一项没有终点的创新事业,教育具有不可重复性。教育

过程的本质不是知识传授,而是智慧的复演,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创新教育意识,将教育从知识的层面提升到生命的层次,把智慧的

生成看作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这就是人类原始创新活动的“智慧复演”的过程。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

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对此,学校一定要秉承办教育的新理念,坚持规范性(就是守规矩、合法则。)注意灵活性,(就是根据学校的具体开发项目及其具体内容与具体活

动方式的不同,因生、因师、因财、因物、因时、因地而灵活确定。)强调创新性,(创新则凸现为三个层次:一是“前所未有”的创新,

二是继承性创新,三是有新意的创新。)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开拓出了一条适合学校教育的新途径,使新课程改革项目中所涉及的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价值意义深远。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途径 一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就学习动力而言,研究普通青少年的种种活动与兴趣,从中可以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和社区资源,使学生亲眼观察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等在现实中的作用;运用种种声像手段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际工作技能、口头表达能力、无私的行为及其他可观察的业绩。 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请一些在有关方面颇有建树的人士到学校讲课,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感受向学生介绍并共同讨论在学习上应该奋力达到的目标及其意义等。 二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 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各门课程的选材不但需要了解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他们之间的差异,设计大量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比如, 阅览室和其他阅读材料汇编就应该备有从不同层次介绍同一主题的资料;布置作业,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众多的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题目;各种练习材料的具体内容往往需要课程设计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提取和编排。 三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

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具和学具,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服务。教学用具的开发和使用要因地制宜,简便实用,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能否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某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应该加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五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能通过调查整理,形成一个对各门学科和多种课外情境都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清单。如:人文与社会课程学习领域的技能清单:要求:学生整理 六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督导人员,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教师们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作出不懈的努力。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举例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与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课程资源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2、提高课程资源的品质。 3、促进课程资源开发机制的建立。 4、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一课时,教材上的材料并不是很多,只是简单的分为四个部分: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如果照着教材上这样上课,可能用不了半节课就能把内容讲完了,而且学生对书上的文字和图片学生应该也不会很感兴趣。 于是,我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准备了电话、信封、身份证、制作的门牌号等材料。在“说一说”活动中,我跟学生模拟通电话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110、112、114……这些到底是什么号码,同时当天正好是3月15日,我对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作了简单介绍,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看一看”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观看我手里的信封并且用手里的白纸自己制作一张信封,学生学会了怎样书写信封,同时我用投影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也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比一比”活动中,我拿出身份证,让学生猜我是几几年出

生,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让学生了解了有关身份证的常识;在“做一做”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给宾馆出谋划策,给各个房间编号,最后请学生拿着我手里的门牌号去找房间,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信息的巨大作用。 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动方式多样,很好的完成了课程培养目标。在某些方面,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书上的知识,还有所拓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跟学生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字信息”。 通过案例可以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识水平,对课堂效果的提高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进行每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是对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是指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补充完善和改编,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含义可以扩大到包含当地的校本课程,并包括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配套开发、编制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等。”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都毫不例外地要涉及到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问题。而这些课程的建设,首先面临一个先决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要想使课程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

性、丰富性、综合性、差异性(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的差异而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差异)、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等特征,因此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把它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的实际,有的把教育资源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有的根据来源、性质、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存在方式来分。我们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层面的资源分类。因为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同时指导力量来自多方面,因此地方课程资源主要是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支持课程资源的范围、存在的特有方式、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等来划分。 1.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来分。 所有课程都应从发展学生方面着手,地方课程更不例外。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线索来组织内容,实践已证明,这对学生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各地在实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都把这一课程内容线索的做法迁移到地方课程当中去,把地方课程资源分为学生与自然方面,学生与社会方面,学生与自我方面。如自然方面有本地动植物、地形地貌、环保、气候、季节、自然景观等。在社会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等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活动的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

1、请谈谈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1、请谈谈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不仅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理想途径。也就是教师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开发程度和范围的大小,将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的无限性,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融入自然和社会生活,实现对自然、社会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生活,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感悟,这是一种心灵的明亮和思维的开启,是认识的飞跃,从根本上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基础。具体如下: 1、课程资源的开发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推动力。 2、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教育认识水平的提升。 3、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发展。 4、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 5、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合作意识的增强。 6、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角色和工作方式的转变。 2、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 要指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非连续文本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非连续文本阅读主要要求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等。非连续性文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会经常遇到,使用频率相当高。 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我们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因素,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下面我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设想: 1、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课文中图文并茂,引导学生在插图中发现课文内容的重要信息,并得出自己阅读插图的信息或结论,再阅读课文,从而验证自己的语言文字信息。也可以依据书本文字的描述,再“帮”作者配上自己喜爱的插图,或在书上已有的插图旁边,依据自己的体会对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等等。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是指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补充完善和改编,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含义可以扩大到包含当地的校本课程,并包括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配套开发、编制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等。”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都毫不例外地要涉及到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问题。而这些课程的建设,首先面临一个先决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要想使课程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丰富性、综合性、差异性(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的差异而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差异)、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等特征,因此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把它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的实际,有的把

教育资源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有的根据来源、性质、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存在方式来分。我们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层面的资源分类。因为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同时指导力量来自多方面,因此地方课程资源主要是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支持课程资源的范围、存在的特有方式、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等来划分。 1.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来分。 所有课程都应从发展学生方面着手,地方课程更不例外。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线索来组织内容,实践已证明,这对学生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各地在实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都把这一课程内容线索的做法迁移到地方课程当中去,把地方课程资源分为学生与自然方面,学生与社会方面,学生与自我方面。如自然方面有本地动植物、地形地貌、环保、气候、季节、自然景观等。在社会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等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活动的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与教育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学生与自我方面,指当地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素质教育、品德教育、个性教育等资源。强调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内容线索,意味着地方课程突破了传统学科疆域的束缚,意味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得以保障。 2.从支持课程的范围来分。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想法(精)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想法 花东中学李洪霞 长期以来,由于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一谈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教材本身。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现代课程观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现代化、实用化、开放化、结构化的特征。 生物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体系,拓展了生物课程资源的选择范围,为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延伸空间。随着生物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会逐渐摆脱传统狭隘的课程资源观,呈现出各种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途径。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树立生物教育的大资源观,注重生物课程资源的整合,拓宽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视野。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日常的生物教学工作,谈谈在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切身感受和做法。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恰当而有效地加工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课程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例如在新的课改理念下,为了弥补国家课程的单一和不足,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一系列的校本课程。 一、日常生活中的生物课程资源 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各种事物最为熟悉和最感兴趣,同时也最容易激起学生对生物的探究欲望。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身边的科学素

材,不仅可以扩展生物课程资源的选择范围,同时也是生物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吃的学问、喝多少水等;我们的居住环境有街道景观、空气质量、土地保护等;孩子们身体的茁壮成长有身体的测量、骨骼之谜、奇妙的指纹、人的性格、肤色、血型、遗传等;日常活动有家庭日用水量估算、废旧电池回收、塑料袋用量调查等活动。这些在学生身边随处可见的简单材料或活动经过精心整合设计后,就成为了具有结构性的生物课程资源,在学生的生物课外活动中引发起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深度思考,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个性区位中的生物课程资源 中学生物课的教学重视学生生物科学探究的开放性,鼓励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个性化的区位特色值得生物科学教师去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幅员辽阔,每所学校所在地区由于自然位置、地理条件等不同,形成了历史、气候、动植物、农作物、水资源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形成了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地方特色资源,从生物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看,这些个性资源具有更多样和更生动的实用价值。“水的三态”变化及江河湖泊——水利与防洪、防止水域面积缩小;草原——牧草繁殖、防止沙化;乡村中的自然环境等等。从小范围来讲,每个学校所在地,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课程资源,以我校为例,地处农村,校园内外到处可见可利用的中草药,学生在平时的饮食中也经常用到这些药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备课讲稿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 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般来说,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背景和条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目标的开放性和实施过程的动态性必然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载体和支撑。课程资源本身往往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学科教学那样有现成的教材作为其教学的内容,课程具体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设计,这就涉及到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二)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学校内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来选择与设计。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与基础,而且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三)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活动方式 课程资源的性质和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活动方式。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决定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型 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成不同的种类。

(一)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人文资源和活动资源。校内硬件资源包括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实验实习园地等;校内人文资源包括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校内活动资源包括实验实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社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的资源;学生与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为我们转变教学方式、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按存在方式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又称显形资源和隐形资源。有形资源指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能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图书馆、实验室等。 无形资源指附着于一定的物理形体,不能被看得见、摸得着,却以潜在的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施加影响的资源,包括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态度、教师人格魅力等。 (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的建议的主要特点是: (1)尽可能发掘学生、教师、班级、学校周围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这是最便捷、开发上最经济、效果上最突出的课程资源。(2)教科书仍然是重要的学科课程资源,强调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3)大部分学科都重视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相互配合,体现了整合的大课程资源观。 (4)各学科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中学生的参与和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反映了现代的对话与交流、合作的课程观。 (5)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数学课堂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类型有: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生成性资源。包括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去教师和学生以外的所有资源。有效使用课程资源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而由于绝大多数课程资源直接面对课堂教学,所以其能够有效使用的前提就是具有“针对性”——针对特定的学生群和教师群,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这使得对于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而言,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成为重要的教学研究任务。

一、文本资源开发与利用 文本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其中,关于教材与教师用书开发的建议在第十四章专门论述,因此,这里仅论及其他文本资源开发。通常,文本资源是事先规划、针对特定教学内容而言的,具有系统性强,长期利用,使用方便,制约少(相对正式的教材、教师用书而言)等特点。以下仅就几种常见类型的文本资源为例,论述其开发与利用的基本要点。 1. 学生用教学辅助材料 此类资源主要包括学习辅助材料(学习辅导用书、练习册等),数学科普读物,校本教材等,读者为学生。以基本功能划分,学习辅助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相关数学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附加”的学习内容。 ⑴学习辅导用书 此类材料更多带有讲解、指导、总结、延伸等方面的作用。具体使用对象可以是数学学习方面有特定困难的、或者有进一步需求的。因此,这一类辅导用书开发的基本要点为: ①围绕具体课程内容展开:文本的基本结构应当以相应教材为依据,以教材中的重难点为主题,从学习方法、辅助素材、背景知识、拓展延伸等几个角度展开论述; ②针对不同使用者需求编排: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着力于阐述重难点与先前所学内容的内在关系,以及由此而引出新内容,以及对新内容基本要求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是什么 a.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b.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

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本质理解

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本质理解 1.只要是教材,都有开发的内在要求 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学习母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满耳皆汉语,满眼皆汉字,处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这就使得学习语言,既有优越的条件——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又有丰厚的语言、文化资源。语文课程又是与现实生活天然联系的课程。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凡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关键在于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其次,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校内的,如校园景观、图书馆、广播站、校园网;当地的,如自然、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当时的,如节日、纪念日、刚刚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实。把它们有计划地、及时地引进到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可大大加强语文课程和时代的联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使语文课程内容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汪水,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再有,要根据需要,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创设地方或学校的语文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地方或校本课程一定要有地方特色,用好、用足当地的课程资源。如,山东曲阜可围绕“三孔”与孔子,西安可围绕秦始皇与兵马俑,湘西可围绕东巴文化,延安可围绕革命圣地的文物、景观,创设地方课程。而在教学形式上,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自由读写课,课外识字交流与展示,语文知识与能力竞赛,谈天说地,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 2.只有开发了课程资源,才能更好地实施完整的教学目标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也有专家对课程资源作这样的界定: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这一界定比较科学,因为就课程而言,它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内客、教育活动乃至教育评价在内的广泛的概念。除了学校课程所表示的正式课程之外,还有作为课外实践特别计划并实施的课外活动。从这个层面上讲,课程是教育系统中的基本要素,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而课程资源也是能够为教育服务的,也有利于课程实施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课程资源开发总结

课程资源开发总结 随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建设也方兴未艾,我校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我校的校本课程一直在实践和探索中前进,现将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作简要总结。 一、课程开发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体现在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和技艺掌握上,尤其要体现在学生审美情趣、创美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提高以及对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和完善人格所具有的迁移作用。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音乐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其自身得以发挥,而且还体现在它作为学习其它各门课程的激励因素和工具,对提高教育质量能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方面。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好人生的前提。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通过校本课程建设,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校本课程不是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课程层面上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不在于上岗前的培训和脱产培训,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发生在课堂上,形成于教学研究之中。由此可见,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能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① 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计划。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② 开展拜师工程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③ 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使用培训,使校本教研工作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全体教师中更好地开展。 ④ 要求教师制定自我学习计划,自问、自省,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确定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目标,也就是要求每个老师定“自培规划”。 编写校本课程教材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本土化调整和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就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已成为当代课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幼儿园课程具有基础性,即要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总则部分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由此可见,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充分利用幼儿园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创符合幼儿园自身实际的课程——园本课程。 我园是以游戏为特色教学,比如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让孩子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 幼儿园园内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1、改善办园条件,营造优良育人环境 优美的环境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美好情操,也可以培养幼儿热爱动植物,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从热爱幼儿园的小环境开始,逐渐发展养成热爱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的环境意识。

2、利用园内设施,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利用园内设有规范的教室外,还有玩沙室、图书室、建构室、科学室、多功能教室、种植角,充分利用园内的每一寸土地,如,带小班的孩子们都院子里来寻找春天,从而丰富了幼儿对热爱植物、热爱自然的情感。种植区就为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活动提供了可能性与便利的条件。还有我们园里的资料室,为大家准备也许多的书籍与材料,这些资源同样可为我们的社会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增大资源的扩大张力。活动室是幼儿园进行教育的资源。 3、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把网络资源引用到幼儿园课程中来。 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进行教育。这样既能够直观向幼儿展示课程内容,也能解决一些由于受现实条件限制而无法解决的问题,简单小动画的多媒体播映,是小班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动画片《巧虎》中小片段的截取,妈妈做家务时受伤了,巧虎赶紧为妈妈找出创可贴,并处理伤口。从中,孩子们便能体会到妈妈做事的辛苦,并懂得去关心妈妈。同时,网络还能加强老师与外界联系,有选择接受和学习别人的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各种幼教网站也为老师与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幼儿园的发展从来都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多方面教育影响结果。因此,要搞好幼儿教育我们除了要开发和利用园内资源,也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等。 幼儿园园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 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学校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和教室外的课程资源两类,主要包括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学校建筑、走廊的环境布置,花草树木、生物角、科技景点等等。 学校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注意校藏书刊的结构(增添科技藏书),更新科学教育设备;2.充分利用校内的土地,开辟科技、劳技教育基地(如百草园、气象站、饲养园地等);3.在校园内设计并建立科技景点(如太阳钟、风力发电机、科技雕塑等); 4.利用在科技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开发有关的校本课程。 (二)家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家庭里也存在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 家庭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关注科技资讯信息,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馆,并提高其利用率;2.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3.家长尽可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 (三)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科技工作者、工厂、农场、田园、科技实验基地、高新企业、植物园、动物园、科技场馆(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农技站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 社区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开展改善社区环境的科技活动;2.与社区科研、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共建科技活动场所,开展现场科技教学活动;3.聘请科技人员和专家担任学校科技活动的指导教师,聘请家长中的科技工作者定期向学生作科普讲座;4.组建学生科技团体,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普宣传和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方案

省级实验样本校专项研究课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方案 庆阳一中 信息技术课题组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三日

一、内容提要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把课程资源的资源要素发挖掘出来,真正为学校教育服务。我们应该积极拓展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及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共享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教师应引导学生参及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开发,让学生在参及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学习。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关网站的开发、应用及管理,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创设丰富、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课题名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三、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形成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及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社会淘汰。那么充分开发和课程资源,将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所以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 四、课题的界定 1 .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的

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具体性和多质性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根据,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不能随意而行,应遵循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个性原则。课程资源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相对于课程而言的。从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用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均可成为课程资源。例如教科书、光盘材料、社会及自然方面可以调查研究的各种资源环境,各种可以的条件等;从狭义上来说,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内容的材料,能否成为课程的内容,取决于教育者对课程目标任务的组织、资源素材的加工处理,例如网络上的案例和光盘等。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开发及的资源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及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及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所谓课程资源,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的前提,是开发的目的,而开发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在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进一步的开发。 2 、课程资源的特性 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具体说来,课程资源的潜在价值体现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课程实施需要课程资源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支持和保证,因此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的建议的主要特点是: (1) 尽可能发掘学生、教师、班级、学校周围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这是最便捷、开发上最经济、效果上最突出的课程资源。 (2) 教科书仍然是重要的学科课程资源,强调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3) 大部分学科都重视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相互配合,体现了整合的大课程资源观。 (4) 各学科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中学生的参与和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反 映了现代的对话与交流、合作的课程观。 (5) 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数学课堂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类型有: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生成性资源。包括了整个课堂教学 过程中除去教师和学生以外的所有资源。有效使用课程资源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而由于绝大多数课程资源直接面对课堂教学,所以其能够有效使用的前提就是具有“针对性”一一针对特定的学生群和教师群,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这使得对于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而言,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成为重要的教学研究任务。 一、文本资源开发与利用 文本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其

中,关于教材与教师用书开发的建议在第十四章专门论述,因此,这里仅论及其 他文本资源开发。通常,文本资源是事先规划、针对特定教学内容而言的,具有系统性强,长期利用,使用方便,制约少(相对正式的教材、教师用书而言)等特点。以下仅就几种常见类型的文本资源为例,论述其开发与利用的基本要点。 1. 学生用教学辅助材料 此类资源主要包括学习辅助材料(学习辅导用书、练习册等),数学科普读物,校本教材等,读者为学生。以基本功能划分,学习辅助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相关数学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附加”的学习内容。 ⑴学习辅导用书 此类材料更多带有讲解、指导、总结、延伸等方面的作用。具体使用对象可以是数学学习方面有特定困难的、或者有进一步需求的。因此,这一类辅导用书开发的基本要点为: ①围绕具体课程内容展开:文本的基本结构应当以相应教材为依据,以教材中的重难点为主题,从学习方法、辅助素材、背景知识、拓展延伸等几个角度展 开论述; ②针对不同使用者需求编排: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着力于阐述重难点与先前所学内容的内在关系,以及由此而引出新内容,以及对新内容基本要求 的细化。同时,提供引发学习兴趣的素材也是必要的;对于有进一步需求的学生 而言,引导其关注内容中存在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相关的拓广性内容、值得研 究的新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应用型问题,等等;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选题的缘由 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的重要意义在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夸大了课堂教学的可控性过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权威忽视学生这一认知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和加工以及在认识过程中个性作用的发挥造成了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能力的弱化直接表现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制约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难以适应新的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改革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也应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探讨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培养能力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入手提出了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引导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旨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探索一条基本途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校教学领域中网络应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 个性化, 使学习的适应性大大加强.作为信息老师, 我们以极大的兴趣投身于该课题研究, 并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 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 有了一定的收获.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怎样开发网络资源 2 、怎样利用网络资源 3 、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发现学习方式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 我们总结了几个步骤:分析教材——搜集资料——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二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课程资源的作用与价值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是指满足课程活动所需要的思想、知识、人力、物力,它可以按三级课程管理分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 (一)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二)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根据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三)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 根据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它可以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 (四)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根据课程资源自身的性质,它可以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五)其他课程资源 根据课程资源的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他还可以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作用与价值 (一)国家课程层面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作用与价值 国家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保障国家的安定,强化国家机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国家课程资源是关于爱国主义、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国家的发展与未来的知识和阶级思想等的资源,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强化下来,不能随意改动,这是保障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思想资源。此外,还有培养有竞争力的公民所需要的课程资源,这既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公民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地方课程层面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作用与价值 开发地方课程资源,保证地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在全球化时代继续保持人类文化多元特色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对现代性认识的全面加深,地方文化资源成为重新被发现和认识的对象,这必然会影响到地方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三)学校课程层面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的作用与价值 第二节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方法 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五个基本途径: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第三,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第四,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第五,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 (一)校长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先决条件 (二)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 (三)家庭和社区是课程资源开发不可或缺的条件 (四)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条件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二)经济性原则 (三)针对性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