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06年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

2006年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

2006年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
2006年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

2006 年

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

2006年海河流域年降水量438.2毫米,比多年平均少18.1%,属枯水年份;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96.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89.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19.8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15.7%;全流域139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69.8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8.6亿立方米。

2006年全流域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为392.8亿立方米,其中当地地表水占22.4%,地下水占64.1%,引黄水占11.8%,其他水源占1.7%。全流域总用水量为392.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70.0%,工业用水占14.5%,生活用水占14.4%,生态环境用水占1.1%。全流域用水消耗量为270.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8.9%。全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8.3亿吨,其中工业和建筑业废污水排放量28.1亿吨,占58.3%;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11.3亿吨,占23.3%;第三产业污水排放量8.9亿吨,占18.4%。

全年期评价河长11640.6公里,未受污染的河长3553.8公里,占30.5%;受污染(水质劣于Ⅲ类)的河长为8086.8公里,占69.5%,其中严重污染的河长6351.9公里,占54.6%。水体污染严重。

(海河流域水资源分区示意图)

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6年海河流域平均降水量438.2毫米,折合水量为1402.51亿立方米,比2005年少10.0%,比多年平均少18.1%,属枯水年份。

1、地区分布

2006年各水资源二级区降水分布不均。各水资源二级区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全部偏少。滦河及冀东沿海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22.6%,为偏少最多的水系;海河北系和徒骇马颊河均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18.2%;海河南系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16.3%。流域内各行政区降水量较多年平均也全部偏少10%以上,其中北京市偏少23.4%,天津市偏少18.6%,河北省偏少20.2%(详见图1和图2)。

2、年内分配

2006年海河流域的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全流域汛期(6~9月)降水量为325.6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74.3%,比上年汛期偏少16.0%,与全流域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相比,偏少近6%(详见图3)。

(2006年海河流域降水量等值线图单位:mm)

(二)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2006年海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量为96.21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为30.1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55.6%,比2005年偏少21.1%,属枯水年份。

从各水资源分区的面平均年径流深分布情况看,漳卫河山区最大,为74.3毫米,子牙河平原最小,仅0.7毫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面平均径流深分别为39.7毫米、55.5毫米、23.6毫米。

2006年全流域入海水量为13.89亿立方米,其中滦河及冀东沿海0.31亿立方米,海河北系4.32亿立方米,海河南系5.01亿立方米,徒骇马颊河4.25亿立方米。全流域2005年、2006年及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情况详见图4和图5。

(三)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评价区域内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的动态水量(不含井灌回归补给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侧渗流出量、山前泉水溢出量、潜水蒸发量及开采净消耗量;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

2006年全流域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89.14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102.61亿立方米,平原区119.09亿立方米,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32.56亿立方米。全流域2005年、2006年地下水资源量详见图6和图7。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2006年全流域天然年径流量为96.21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02.61亿立方米,山丘区河川基流量为51.08亿立方米,平原区降雨入渗补给量为72.48亿立方米,平原区降雨入渗补给形成的河道排泄量为0.4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23.55亿立方米,全流域水资源总量为219.76亿立方米。全流域2005年、2006年水资源总量详见图8、图9和表1。

三、蓄水动态

(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全流域共统计33座大型水库和106座中型水库。各水库2006年末蓄水总量为69.78亿立方米,比2005年末蓄水总量减少8.55亿立方米;其中33座大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59.35亿立方米,较2005年末蓄水总量减少7.48亿立方米;106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0.43亿立方米,较2005年末蓄水总量减少1.07亿立方米(见图10)。

(二)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1、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根据对全流域平原11.28万平方公里开采区资料统计,2006年末浅层地下水蓄存量比年初减少42.60亿立方米。其中,上升区(水位升幅在0.50米以上)面积占3.0%,蓄存量增加1.80亿立方米;下降区(水位降幅在0.50米以上)面积占48.8%,蓄存量减少43.27亿立方米;相对稳定区(水位变幅在0.50米以内)面积占48.2%,蓄存量减少1.13亿立方米。

2、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2006年,对全流域各行政区15个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深层漏斗6个。

根据统计资料,漏斗总面积3.06万平方公里,较上年末增加485平方公里。各漏斗的面积除4个较上年末有所减少外,均较上年末有所扩大,其中天津第Ⅲ含水组、莘县-夏津、安阳-鹤壁-濮阳和新乡北站等漏斗的面积增加较多,比上年末的增加值均超过100平方公里,其中安阳-鹤壁-濮阳漏斗面积较上年末增加279平方公里。

四、供用水统计

(一)供水量

供水量是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之和,按受水区分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水源(指污水处理再利用量、集雨工程供水量和海水淡化水量)统计。海水直接利用量另行统计,不计入总供水量。

2006年全流域总供水量392.8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4.15亿立方米,占34.2%;地下水源供水量251.85亿立方米,占64.1%;其他水源供水量6.85亿立方米,占1.7%。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引、提及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量所占比例分别为18.7%、35.1%、11.7%和34.5%。在地下水源供水量中,浅层水、深层水、微咸水供水量所占比例分别为72.0%、26.7%、1.3%。跨流域调水量为鲁北徒骇马颊河地区、豫北地区以及河北衡水地区的引黄水量,共计46.25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34.5%。全流域供水组成情况详见图11。

(二)用水量

用水量是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四类用户统计。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林牧渔用水;工业用水为取用的新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城镇公共用水和农村居民、牲畜用水;生态用水包括城市环境和部分河湖、湿地的人工补水。

2006年全流域总用水量392.6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274.72亿立方米,占70.0%;工业用水量56.84亿立方米,占14.5%;生活用水量56.55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占56.5%),占14.4%;生态环境用水4.58亿立方米,占1.1%。与2005年相比,全流域总用水量增加12.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增加11.04亿立方米,主要增加省份为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工业用水增加0.11亿立方米,主要增加省份为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生活用水增加1.02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增加0.73亿立方米。全流域用水组成情况详见图12。

(三)耗水量

耗水量是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居民和牲畜饮水等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水含水层的水量。

2006年全流域总耗水量为270.52亿立方米,耗水率68.9%。其中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耗水量所占比例分别为77.4%、10.1%、11.1%、1.4%。

(四)重点城市供用水情况

2006年共统计了2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供用水情况,包括京、津两市,河北省11个,山西省5个,河南省5个,山东省3个,统计范围为城区和近郊区。总供水量为73.19亿立

方米,总用水量为73.19亿立方米。

五、流域用水指标

2006年,海河流域人均用水量为286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为13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50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60立方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162升(含公共用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81升。从总体上看,流域人均用水量、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较2005年有所上升,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较2005年有所下降。

各省级行政区的用水指标差别较大,从人均用水量来看,北京市为200立方米,天津市为214立方米,河北省为295立方米,山东省最大,为440立方米;从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来看,北京市为44立方米,天津市为53立方米,河北省为165立方米。

按水资源二级区(滦河及冀东沿海、海河北系、海河南系、徒骇马颊河)和省级行政区的统计指标详见表3。。

七、水质概况

(一)废污水排放量

2006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8.28亿吨,其中工业及建筑业废污水排放量为28.14亿吨,占58.3%;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1.26亿吨,占23.3%;第三产业污水排放量

为8.88亿吨,占18.4%。

(二)河流、水库水质现状

河流、水库水质分全年期、汛期、枯水期三个时段评价。根据污染情况水质可分为:未受污染水质(包括Ⅰ、Ⅱ、Ⅲ类)、受污染水质(包括Ⅳ、Ⅴ及劣Ⅴ类)和严重污染水质(劣Ⅴ类)。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的水质监测资料,按照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分别对2006年流域各河流的全年期、汛期、枯水期和主要大中型水库、主要湖泊、省界水体和部分浅层地下水进行了评价。全年期评价河长11640.6公里,参评的还有38座水库、3个湖泊、174个浅层地下水观测井、38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和151个重点水功能区等。

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流域内各主要河流水质受耗氧有机项目污染较普遍而且严重,主要的超标项目有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

1. 河流水质状况

(1)年度综合评价

全年期:评价河长11640.6公里,全年未受污染的评价河长3553.8公里,占30.5%;受污染的河长为8086.8公里,占69.5%,其中严重污染的河长有6351.9公里,占54.6%(详见图13)。

汛期:评价河长10482.6公里,未受污染的河长为3167.3公里,占30.2%;受污染的河长为7315.3公里,占69.8%,其中严重污染的河长有5743.6公里,占54.8%。

枯水期:评价河长11414.6公里,未受污染的河长为3357.4公里,占29.4%;受污染的河

长为8057.2公里,占70.6%,其中严重污染的河长有6209.8公里,占54.4%。

(2)分水系评价

按照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和徒骇马颊河水系对水质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北三河和大清河水质状况较好,未受污染的河长比例超过40%,其中以大清河水系水质状况最好,有49.7%的河长未受污染。子牙河、漳卫南运河和徒骇马颊河严重污染的河长均超过60%,其中徒骇马颊河全年处于严重污染状态(详见图14)。

总体看来,2006年海河流域水质状况整体较差,依然有将近70%的评价河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2005年度评价结果相比,未受污染的河长比例减少了9.7%,严重受污染的河长所占比例增加了1.0%。各主要河流水质受耗氧有机项目污染较普遍而且严重,主要的超标项目有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总磷和硫化物,部分河段溶解氧、镉、汞、铅、砷、铬(六价)、石油类等有超标现象。

2、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流域的主要地表水源地水质较好,参评的38座水库中,总蓄水量61.7亿立方米。达到II 类水质标准的水库有14座,蓄水量44.2亿立方米;达到III类水质标准的有15座,蓄水量12.6亿立方米;水质未受污染的水库座数占评价水库总数的76.3%。

参加评价的38座水库中,达到中营养水平的1座,为密云水库;达到中度富营养水平的水库3座,为汤河、横山岭、册田水库;其它34座为轻度富营养水平。

参加评价的3个湖泊中,总评价水面面积为133.7平方公里。其中河北省白洋淀评价面积为90.8平方公里,有13.5平方公里为Ⅳ类水质、30平方公里为V类水质、47.3平方公里为劣V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是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河北省千顷洼评价面积为41.6平方公里,有13.9平方公里为Ⅳ类水质、27.7平方公里为劣V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是高锰酸盐指数、硫化物和总磷;北京市昆明湖评价面积1.3平方公里,为Ⅲ类水质。

3.省界水体水质状况

海河流域共有省界断面52个,有15个断面因为河干或未测没有参加评价。参加评价的37个断面中,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的断面7个,占18.9%;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6个,占16.2%;V类水质标准的断面2个,占5.4%;劣V类水质标准的断面22个,占59.5%。

4.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

根据北京市上报的北四河下游平原监测资料进行评价,评价观测井174个,代表面积6356平方公里。Ⅲ类水质观测井88个,代表面积4015平方公里,占63.2%;Ⅳ类水质观测井38个,代表面积2005平方公里,占31.5%;Ⅴ类水质观测井48个,代表面积336平方公里,占5.3%。浅层地下水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部分地区总硬度、硝酸盐氮存在超标现象。

八、重要水事(一)矫勇副部长到海委视察指导工作

矫勇副部长到海委视察指导工作

2006年10月15日,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一行到海委视察指导工作,听取了海委的工作汇报,并对海委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

矫勇副部长对海委近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海委下一步的各项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海委要在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发挥流域机构的职能作用;要做好委直管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工作,确保防洪安全;做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及跨省河流水质水量监管工作,发挥海委在协调流域水事中的作用。

(二)周英副部长深入漳河上游地区调研指导工作

周英副部长视察岳城水库

2006年11月27日,水利部副部长周英一行深入漳河上游地区调研指导工作,听取了海委漳河上游管理局关于漳河上游水事纠纷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河道治理等方面的情况汇报,随后与河北省邯郸市、河南省安阳市、山西省长治市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并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29日到岳城水库调研,并与海委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2014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利厅

发布单位: 安徽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 安徽省水文局 审定: 张效武 复审: 王家先王德胜 初审: 汪俊飞朱岳松 丁峰张广萍 编写:祝丽萍吴春艳张延孟云侠章莹孙璞储挺韩志国姚梅

目录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 三、蓄水动态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五、水质状况 六、重要水事 附:主要指标解释

安徽省水资源计算分区图

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 安徽省地处中纬度,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天气多变,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全省辖16个地级市,国土面积139476平方公里,按水系分属淮河、长江及新安江三个流域。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2084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全年工业增加值958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30.9亿元。常住人口6082.9万人,城镇化率49.2%。全省有效灌溉面积6497.5万亩,实灌面积5206.5万亩。 1.降水量 2014年全省年降水量1278.5毫米,比2013年多24.9%,较常年值多9.0%,属降水偏丰水年。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份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40.5毫米、847.2毫米、156.9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5.3%、63.0%、11.7%。三个流域降水情况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013.8毫米,较常年值多7.5%;长江流域1468.3毫米,较常年值多9.2%;新安江流域2060.9毫米,较常年值多15.2%。 2.水资源量 201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778.48亿立方米,比2013年多32.9%,较常年值多8.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12.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8.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5.62亿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79.78立方米。全省入境水量8854.8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427.81亿立方米,比2013年分别多1041.78亿立方米、1191.75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78.65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25.75亿立方米。 2014年年末与2013年同期比,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储存量增加14.51亿立方米。 3.供用水量

2000年水资源公报

年水资源公报 一、概述 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平均值少。属枯水年。 当地水资源亿,比年减少,比多年平均减少。 全区总取用水量亿,比年亿减少,用水量减少主要是年农业灌溉用水水价调整和加强了灌溉管理与节水力度,农业取用水减少。工业取用水由于石嘴山电厂由年的亿的黄河水减少到年的亿,虽然其它工业用水有所增加,但工业取用水总量较年减少亿。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取用水量均有所增加。全区耗水总量亿,比年减少亿,其中农业耗水减少亿,其它耗水量均有所增加。 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为亿,出境水量为亿,进出境水量差亿。农业取用黄河水量亿,较年减少亿;灌区排水量亿,减少亿;耗水量(黄河水量)亿,减少亿。 二、水资源 (一)降水量 年宁夏全区年平均降水量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 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均值减少,属枯水年。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由南向北递减,固原地区平均降水量最大339mm,银

川市次之为172mm,吴忠市、石嘴山市相对接近,分别为154mm、140mm。各流域分布:葫芦河最大为380mm,泾河次之366mm,黄河灌区仅146mm。六盘山、南华山、云雾山、罗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雨量分别为500mm、400mm、400mm、200mm、200mm,较往年明显偏小。年全区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状况见附图。 按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统计:与多年均值相比,各河、各流域减少,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减少。与去年比,各河减少,各行政分区减少。(见表、表) (二)地表水资源 年全区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亿,折合径流深11.3mm,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少,比年减少(见表)。 地区分布:年径流深分布不均匀,全区年径流深变化在之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相对应。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中心径流深,与去年接近;六盘山中心径流深,较去年明显偏少。总的趋势由南部减至黄河以南不足。北部黄河灌区径流深为,较去年明显偏少。各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见表,年径流深分布情况见附图。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从流域分区看:清水河最大为亿,泾河亿,葫芦河亿,比多年均值分别减少、、;黄河左岸区间亿,折合

2003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3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21年(1980~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以上、龙~兰、兰~头、头~龙、龙~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流域分区。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2003年黄河流域降水明显偏多,平均降水量为555.6mm,折合降水总量4417.0亿m3。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看,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最大。汛期降水量增加尤为明显,全流域汛期降水在持续6年(1997~2002年)偏少后,转为多雨年。汛期流域总降水量全部为正距平。除兰州以上偏多1.3成外,其余地区偏多都在3成以上。其中泾渭洛河和三花区间汛期降水总量超过了1958年,为历史同期第一位。从汛期各月降水变化来看,月降水量偏多的程度(指距平值)呈递增的趋势,以8、9月份偏多最为突出,流域各分区月降水量偏多均在4成到1.5倍。 2003年黄河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684.0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75.42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108.64亿m3。分别比上年水资源总量和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增大69.7%和5.7%,比1980~2000年均值偏多14.9%和23.3%,比1956~2000年均值偏多10.2%和23.2%。 2003年黄河流域共有大、中型水库148座,其中大型水库22座。大、中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144.13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139.87亿m3。 2003年黄河流域各平原(盆地)区浅层地下水位上升者居多,仅有宁夏的银川(包括银南、银北)平原、内蒙古巴盟河套平原、三门峡河谷平原地下水位略有下降,其他平原(盆地)区地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003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29.12亿m3(含跨流域调出的地表水量),其中地表水取水量296.04亿m3,地下水取水量133.08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36.45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243.57亿m3,,地下水耗水量92.88亿m3。 2003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1.46亿t,其中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为9.46亿t,第二产业为29.33 亿t,第三产业为2.67亿t,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为2.18亿t。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2009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

2009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 天津市水务局

综述 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604.3毫米,比上年度偏少5.68%,比多年平均值偏多5.11%,属于平水年份。 200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5.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59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2.19%;地下水资源量5.60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2%。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0.95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入境水量18.32亿立方米,出境、入海水量12.78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十四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5.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39亿立方米。平原淡水区浅层地下水年末存储量比年初减少0.14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总供用水量23.3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1.0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7.21亿立方米,包含引滦水量5.76亿立方米,引黄水量1.3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01亿立方米;深度处理的再生水回用量0.12亿立方米;海水淡化量0.03亿立方米。按用水项目划分,生产用水量18.94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3.34亿立方米,生态用水量1.09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人均用水量190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1立方米。 2009年全市自来水供水量6.28亿立方米,售水量5.21亿立方米,管网漏失率15.7%。 2009年全市用水消耗量15.65亿立方米,耗水率67%。 2009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 5.57亿吨。2009年全市地表水水质监测河长1652.8公里,其中Ⅱ类水河长69.3公里,占评价河长的4%,Ⅲ类水32.2公里,占评价河长的2%,Ⅳ类河长68.5公里,占评价河长的4%,V类河长92.1公里,占评价河长的6%,劣V类河长1390.7公里,占评价河长的84%,全市河流污染比较严重。 主要饮用水源地于桥水库、尔王庄水库符合Ⅲ类水标准,水质良好,处于轻度富营养化。

2004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前言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供用水量五水环境六重要水事七综合分析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 降水量2004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1196.6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985.9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7%,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0%,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量 2004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58.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6%。 蓄水动态 2004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2.88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5%。 供用水量 2004年,全市总供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8%;总用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6.8%。 用水指标 2004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5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30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96升/日,农业亩均用水量为231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用水量为49升/日。 河流水质 2004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和渠江(以下简称“五江”)共计1288公里河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若排除

人口_富裕及技术对2000年中国水足迹的影响

第26卷第10期2006年10月 生 态 学 报AC TA ECOLOGIC A SI NICA Vol.26,No.10Oct.,2006 人口、富裕及技术对2000年中国水足迹的影响 龙爱华1,2 ,徐中民1 ,王新华1 ,尚海洋 3 (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 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44; 3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应用水文生态研究室,甘肃兰州 73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40235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01019);多地区和部门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性评价(AS25)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05-07-09;修订日期:2006-03-17 作者简介:龙爱华(1976~),男,湖南安仁人,博士,主要从事生态经济与水资源管理研究.E -mail:ahl ong@lz https://www.sodocs.net/doc/71850609.html, Foundation item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Nati 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 China(No.40235053,40201019)and AS25Project of AIACC Received date :2005-07-09;Accepted date :2005-12-28 B iography :LON G A-i Hua,Ph.D.,mai nly engaged in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E -mai l:ahlong@https://www.sodocs.net/doc/71850609.html, 摘要:21世纪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成为全球资源环境的首要问题,由于水资源的诸多问题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因此辨明人类活动各因素对水资源影响作用的大小,并依此找寻发展的对策是当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计算2000年中国的水足迹的基础上,应用STIRPAT 模型分析了中国水足迹的影响因素,分解了人口、富裕和技术等对中国水资源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水资源的消费足迹为7678145亿m 3,人均60913m 3P a 。人口数量是当前我国水足迹的一个主要驱动因子,富裕程度的提高会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总消费,气候因素和区位条件对水足迹具有显著影响,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对减少水足迹具有重要作用。在观测数据范围内,分析结果并不支持环境Kuznets 曲线存在的论断。最后分析讨论了水足迹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以及S T IRPAT 模型实证分析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水足迹;人口;富裕及技术;环境影响;STIRPAT 模型;环境Kuznets 曲线 文章编号:1000-0933(2006)10-3358-08 中图分类号:Q14 文献标识码:A Impacts of popu 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 on water footprint in China LONG A-i Hua 1,2 ,XU Zhong -Min 1 ,WANG Xin -Hua 1 ,SHANG Ha-i Yang 3 (1.State Ke y Laboratory o f Froze n Soil Engine ering , CAREERI ,C AS ,Lanzhou 730000,China ; 2.W ater De part ment ,China Institute o f Wate r Resource and Hydropowe r Research ,Bei jing 100044,China ; 3.L abo ratory o f Wate rshe d Hydrology and Ecology ,C AREERI ,CAS ,Lanzhou 730000,China ).Ac 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10):3358~3365. Abstract :Growing e vidence de monstrate d that humans have dra matically altered the global environment.Identifying the specific forces driving environmental i mpacts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 nt.One key li mitation to a precise understanding of anthropogenic impacts is the absence of a se t of refined analytic tools. The water footprint inde x has bee n used as a comprehensive impact measure of wa ter use in relation to consumpt ion of pe ople,which indirectly reflec t anthropogenic pre ssure on the environment.Our e mpiric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hina .s wate r footprint of China is 7678145@108in 2000,which is 60913m 3P (cap #a).The measure of wa ter footprint allows c omparison ac ross types of impacts by estimating the quant i ty of water that would be required to support the material c onsumption of a nation or country.The difference be tween provinces (cities)is large:Qinghai province who has an average wate r footprint of 999m 3P (cap #a)is the largest one,while Guangxi province has the lowest a verage water footprint,which is 477m 3P (cap #a). With a vie w to dismantling the anthropoge nic driving forces of water foo tprint,the modified IP AT -c alled STI RPAT(S Toc hastic I mpacts by Re gression on Population (P),Affluence (A )and Technology (T ))-has been employed as a common analytic frame work.Since T represents all fac tors that influe nce impacts other than population and affluence,the additional fac tors can be incorporated in the STIRP AT by disaggre gating T in the original I PAT identity.Our analyse s show that population is a major driver of wa ter foo tprint,and it has a propor t ional effect (appro ximately uni tary elasticity)onwa ter footprint,and affluence monotonically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3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有14个台风影响我国,9个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潮洪交织影响。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以来均值减少5成,完成抗旱浇地3.7亿亩次,解决了2007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组建考核工作组。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解到地级行政区域。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监测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部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加强。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启动46个全国水生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字体:大中小【打印】来源:监测处时间:2003-06-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史捍民 2003年6月1日 中央关怀 4至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率领调研组对我市大气质量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时强调,北京要管好水、用好水,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保证首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9月17-20日,以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皓若为组长的全国人大调研组,对我市落实“绿色奥运”、改善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 12月27日,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55%的工作目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和慰问。 综述 2002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和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1998-2002年),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130.0亿元,总人口达到1423.2万人,能源总消耗4510.7万吨标准煤。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同时,耗煤量过大、机动车快速增加、水资源紧缺、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等因素,依然严重制约着首都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迅速改善。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8-10-13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水利事业保持了投资加大、建设加快,基础增强、管理加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07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旱灾害呈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的局面。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台风前少后多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城市暴雨内涝严重。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夏伏旱,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作物生长关键期,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面对严重的水旱灾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周密部署,受灾地区干部齐心合力,军民团结一致,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7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0.0mm,折合降水总量为57763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5.1%。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17.9mm,比常年值偏少3.1%;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28.4mm,比常年值偏少6.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和甘肃分别偏多13.8%和11.5%;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内蒙古、江西、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20%,北京、广西、河北、湖南、广东、天津偏少15%~10%。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推荐】【打印】【关闭】 (2002.10.07)

2001年水利主要指标表 一.水利基本建设 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加强以大江大河重要干支流堤防和控制性水利枢纽建设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突出做好重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和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安全建设。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防洪安全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人饮解困为重点,不断提高城乡供水能力;进一步发展水电事业,加快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围绕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2001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60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308亿元,占55%;灌溉工程投资70亿元,占13%;供水工程投资80亿元,占14%;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7亿元,占3%。 水利基本建设在调整投资结构、优化资金配置的同时,突出重点,确保大中型项目、续建项目、投产项目以及防汛等应急项目建设,保证水利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完成275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49%;大中型水利基建项目完成投资340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62%,一批大中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来源仍以国家投资为主。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中,国家预算内拨款89亿元,占16 %;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193亿元,占34 %;贷款32亿元,占6 %;外资27亿元,占5 %;地方自筹投资174亿元,占31 %;水利建设基金21亿元,占4 %。 中央水利投资在近几年维持高水平的基础上又有大幅度增加。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总规模40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国债投资302亿元,在去年178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24亿元。中央投资中防洪工程投资289亿元,占72%,主要加强了对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等重要堤防加固工程的投入,重点安排了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控制性枢纽等项目建设;水资源工程投资74.6亿元,占18.6%,重点安排了农村人饮、重点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大型灌区更新改造及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投资24亿元,占6%,重点安排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生态建设和塔里木河、黑河生态和首都水资源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积极推动下,西部地区水利基建投资速度明显加快。2001年西部地区共完成水利基建投资131亿元,比上年完成投资增长28%,中央水利投资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安排投资111亿元,是2000年的2.2倍。中央投资重点安排了一批江河治理工程、水资源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黑河、塔里木河等生态治理项目相继启动,尼尔基、百色、紫坪铺、沙坡头等水利枢纽工程陆续开工,都江堰灌区、河套灌区等大型灌区改造项目,以及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项目相继实施。 2001年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当年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243亿元,在建水利基建项目投产率为25%,固定资产形成率为59%。水利基建当年新增和恢复库容111亿立方米,

2015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从行政分区看,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和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和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和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从行政分区看,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和江苏分别偏多127.2%和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和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

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我国北方6区平原浅层地下水计算面积占全国平原区面积的91%,2015年地下水总补给量1446.2亿m3,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在北方6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中,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0.2%、36.5%、7.7%和5.6%。 水资源总量2015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962.6亿m3,比常年值偏多0.9%。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61.8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6%(地下水资源量的86.4%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4733.5亿m3,比常年值偏少10.1%,占全国的16.9%;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3229.1亿m3,比常年值偏多3.5%,占全国的83.1%。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4.7%,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29.5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5年对全国624座大型水库和3378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4037.3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56.0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3587.2亿m3,比年初增加14.4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450.1亿m3,比年初增加41.6亿m3。北方6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51.4亿m3,其中黄河区减少66.8亿m3;南方4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107.4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697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012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9%,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1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4%,南方四个流域片2409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9.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5%,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8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093座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41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黄河片、海河片和松辽河片分别减少77亿、17亿和16亿立方米,长江片、淮河片和东南诸河片分别增加83亿、46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水质与底质质量特征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水质与底质质量特征* 张发阔1,谢华生2,刘红磊3,邵晓龙3,孙贻超3,檀翠玲3, 江文渊3,袁敏3,李莉3,刘琼琼3,于丹3,郁滨赫4 (1.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387;2.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天津300191; 3.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4.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074) 摘要:通过取样分析对天津滨海湿地水体质量与底质特征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氮磷为代表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除北大港水库和大港苏家园湿地水质较好,属Ⅳ类外,其它均属(劣)Ⅴ类;滨海湿地底质盐碱化严重,湿地pH范围为7.79 8.22,均为弱碱性;全盐量(TDS)除北大港水库为中度盐碱化(3724mg/kg)外,其它湿地TDS为4792 22980mg/kg,均为重度盐碱化;相比前人研究结果,天津滨海湿地水体TN和TP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底质变化则不明显,均存在严重的氮磷污染。 关键词:滨海湿地;环境质量;水质;沉积物;天津 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K)13088(原1002-1264)(2013)01-0041-03 Sediment and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s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ZHANG Fa-kuo1,XIE Hua-sheng2,LIU Hong-lei3,SHAO Xiao-long3,SUN Yi-chao3,TAN Cui-ling3,JIANG Wen-yuan3,YUAN Min3,LI Li3,LIU Qiong-qiong3,YU Dan3,YU Bin-he4 (1.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300387,China;2.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Tianjin300191,China;3.Tianji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Tianjin300191,China; 4.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300074,China) Abstract:In this study,both the sediment and above water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ampling in several represen-tative wetlands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Result revealed a certain degree of eutrophication for these bodies.Water quality of Beidagang Reservoir and Sujiayuan wetland could be classified as IV water quality standards,better than the others.Sediment pH value ranged from7.79to8.22,indicating a certain degree of salinization.Sediment TDS content of Beidagang Reservoir was about3724mg/kg,less than those of the others(4792 22980mg/kg).Compared with previous studies,amelioration can be found for water quality,with sediment essentially unchanged. Key words:coastal wetland;environment quality;water quality;sediment;Tianjin 天津地处海河下游,湿地资源丰富,占天津国土总面积的20.87%[1],但随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天津滨海新区水资源短缺以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2,3];同时,由于蒸发量远高于补水量,浅层地下水盐度逐渐加重,土壤盐渍化加剧,导致滨海湿地严重退化[4],区域水生态承载力进一步降低。湿地的急剧萎缩,严重影响了滨海湿地对水资源调控和水环境的净化作用,使得区域水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迅速降低,水生态环境呈现以污染型、富营养型为标志的退化现象[5]。 针对滨海湿地及其生态系统退化加速等问题,选择海河流域下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滨海湿地,以水质、底质采样分析为基础,分析滨海湿地水质和底质历史演变及现状特征,以期为天津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采样点设置 采样点为海河流域下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滨海湿地:北塘水库、营城水库、北大港水库、永定新河口、独流减河口、青静黄河口、大港湿地和开发区泰达再生水景观河道。具体的采样区域和采样点分布见图1。 采样日期为2011年7—8月,采样时每块采样区域设置5个采样点,分别采集水质和底质样品。 14 第26卷1期2013年2月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URBAN ENVIRONMENT&URBAN ECOLOGY Vol.26No.1 Feb.2013 *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咸化水体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201001076)收稿日期:2012-11-30;修订日期:2012-12-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