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烹调基本技术

烹调基本技术

烹调基本技术
烹调基本技术

烹调基本技术

烹调的基本操作技术大致包括配菜,调味,码味,码芡与勾芡,掌握火候、油温,以及对原料进行初步熟处理。

这些操作的技术性都很强,直接关系成菜的品质,要求投料准确、调味合理、浆糊均匀适度、用芡浓度稠恰当、火候掌握灵活、油温识别正确、熟处理要因材施治恰到好处。

配菜的意义

配菜是紧接刀工之后,介于刀工和烹制之间的一道重要工序。一般的小型饭馆,配料附属于这一工种,习惯称为“切配”,而大型的餐厅、饭店,都设专人掌管配菜这个重要环节。

1、确定菜肴的质量菜肴的质是指各种原料配合的比例,量则是用料份量的多少,两者都通过配菜确定下来,是成菜质量高低的先决条件。

2、基本确定菜肴的色、香、味、形原料的形态依靠刀工和粗加工、精加工确定,但成菜的整个形态,却由配菜来确定。除了刀工和加工手法的变化以及烹调方式的不同运用,可使菜肴多样化外,通过配菜把各种形态的原料巧妙适当组合,不仅使其各自本身的色香味素质相互融合补充,充分体现整份菜或整个席桌菜肴的色香味形,而且可以创制形态不一、口味变化的新品种。

3、确定菜肴营养价值各种荤素原料所含营养素不一,通过配菜使它们的营养成分合理而又全面地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菜肴的营养值和人体吸收率。至于白果、杏仁等含有一定毒素的原料,也是靠配菜时恰当控制分量以避免危害。

4、确定菜肴成本配料的精粗贵贱,用量多少,直接关系成本。配合不当,不仅影响成菜质量,而且往往损害消费者利益或影响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可见配菜是控制菜肴或席桌成本,加强经济核算的极重要环节。

配菜的基本要求

由于配菜在整个烹制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要求执掌配菜的烹调师,必须本身具有较高的调技艺素养,而且熟悉生产全过程的有关业务。

1、熟悉了解原料情况不同菜肴由不同原料配合构成。配菜除了首先要熟悉各类烹调原料的质特点外,还要随时了解市场供应的季节与采购运销的变化,以及本单位的库存备料情况,以便确定本餐厅目前可以供应的菜品并保证其用料,或者及时提供采购意见,灵活采用时鲜价廉原料,减少积压,降低成本。

2、熟悉菜肴品种及制作特点配菜人员要对本餐厅供应的菜品及制作特点了如指掌,不仅自己要熟悉刀工技术和烹调方法,而且对一起工作的刀工和勺子师傅技艺特长心中有数,才能做到一旦点菜就能迅速准确配料,送交适合的人员操作,保证成菜完全符合本餐厅的特色风味。

3、掌握菜肴质量标准及成本核算配菜必须掌握本餐厅供应菜品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以及所用原料从毛料到净料的损耗率,菜肴中每个菜的主料、辅料、调料的质量、数量和成本,方能按规定的毛利幅度来给每个菜定价。

4、具备生化美学知识,善于推陈出新担任配菜的中级烹调师,除要求具备一般的食品、生物化学知识,善于调配原料营养外,还要求懂得一般美学原理和饮食的美学知识,懂得构图和色彩的一些原理,使各种原料在形态、色彩上彼此协调以增加菜肴的艺术感。除了配制好本餐厅传统的定型菜品外,还应当不拘陈规,凭籍自己对原料、刀工和烹调方式特点的了解,借鉴吸收其它地域和菜系之长,研究消费者口味时尚,不断创制新品种。

配菜的方法

1、量的配合

所谓量的配合,主要是主料和辅料之间的配合,以及两种以上主料相互之间的配合,使其比例配

合得当。

(1)配单一原料菜肴菜肴由一种原料构成,无任何其它配料的叫单一料菜。这种菜肴,多在菜名之前冠以“白”字“清”字,如白油豆腐、清炒虾仁、清炖牛肉等。因为主要吃这一原料特有滋味,故选料要求精细,蔬菜必须新鲜、细嫩,肉类原料必须选用其精华之部位,才能突出主料或肥美、或鲜香、或细嫩的特点。为了担鲜增香,有些单一料菜如鱼翅、熊掌等烹制时也要配投鸡肉、火腿之类辅料,但烹制后要择出,仍以单一料上桌。

(2)配有主料、辅料或多种料的菜肴许多菜肴所以要搭配辅料,主要是对菜肴的色、香、味、形起调剂作用。因此,配菜时主、辅料之间的配合,要名副其实使料在菜肴中居于主体地位,而辅料则只能起辅佐、衬托作用的位置,绝不能使之平分秋色,更不允许辅料喧宾夺主。如仔姜鸭丝,鸭丝应占主导地位,而仔姜丝、甜苗丝,蒜苗丝,则只起辅辅佐和衬托的作用,所以其用量要好好掌握。

一般来说,主、辅料之间比例常依据用餐形式和用餐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高档宴会菜肴原料的搭配是主

料占四分之三,辅料占四分之一。服务档次较高的菜肴的投料比例是主料占三分之二,辅料占三分之一。一般用餐的菜肴主料与辅料接近各占二分之一。

2、形的配合

原料的形的搭配,就是菜肴主料、配料的不同形状的搭配,有同形搭配和异形搭配两种。

(1)主料、辅料的同形搭配同形搭配的主料、辅料的形态、大小、规格相同或相似。如青笋

鸡丁、黄瓜肉片、萝卜烧牛肉等,均是丁配丁、片配片、块配块的同形搭配。

(2)主料、辅料的异形搭配异形搭配的主料、辅料形状不同,大小不一。如宫保腰花的主料腰子成菊花形的块,配料则为油炸花生米。异形搭配是以配伍协调、和谐、美观为标准。

3、色的配合

菜肴的色泽搭配,就是在同一菜品中,主料辅料(包括汤汁)的色泽搭配得明快协调、美观、大

方,通过配料衬托主料、突出主料,使得整个菜肴具有一定的美感。色的搭配菜中分为顺色搭配和岔色搭配两种。

(1)顺色搭配就是将主料与辅料都配成同一颜色或近似颜色。如红与橙、黄与绿、青与紫,配出来的色彩就协调,就雅致清爽,菜中习惯叫“须色”。雪花鸡淖的主配料均为白色,主料与配料难以分辩。这类菜肴所用的调料也是白色的盐、味精和浅色的料酒、胡椒面等。如通过调味品使主料、配料色泽达到一致的,不属顺色搭配。

(2)岔色搭配岔色搭配又称花色配。这种配料的方法,运用最为广泛。就是将主、辅料或几种主料配成不同的颜色,主料与配料色泽差异要大些,以配料突出主料,使之相得益彰,切不可相似、相同,以免使主料与配料难以区分和层次不明。用对比色的方法配出的色彩就鲜明生动,这里的对比是指光度明暗悬殊的颜色,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绿,菜中叫“岔色”,口诀是:“青不配青,红不配红”。如雪里鸡用鸡茸裹鸡片,辅以嫩绿的豌豆尖作陪衬,更衬托出洁白如雪的鸡茸来;又如双色鱼丸,用蛋黄蛋白做出两种不同颜色的鱼丸,借助特制清汤烹制,不仅汤清味鲜,而且色泽优美。

4、味与香的配合

味与香的配合是为了减除原料腥膻等不良异味,使菜肴更加鲜香。烹调原料本身的食味和气味大体上可分为:清馨、鲜香、芳香、没腻、平淡或基本无味,以及膻、臊、腥、辛、苦、涩等异味。因此,配料时,应对烹饪原料本身固有的性味了如指掌,才能在味和香的配合上,扬长避短,互补而不互斥,使成菜更加鲜美。

(1)主料本身富有清馨、鲜香味的,则与之配伍则要选择较清淡的辅料来衬托主料,使主料馨或鲜香味更加突出丰满、更加清醇或理加浓郁。如本身鲜香的鸡、鱼、虾等配以较淡味兰片。

(2)主料本身味较平淡或基本无味的如海参、鱼刺、鱼肚等,则应用鲜香味浓郁的鸡、鸭、火腿等或特制高级汤汁来弥补主料味道之不足,用以提鲜增香,使主料富有鲜香味。

(3)主料本身油腻过重如猪肥膘,咸味过浓如金钩,则宜以清馨的鲜菜、豆、米等与配伍,用以调和与冲淡其过重的油腻或过浓的咸味。如肥而有腻的夹沙肉、荷叶蒸肉,鲜香适口的金钩菜心等便是如此搭配的。

(4)异味较重的原料,如鱼鲜的腥味,猪腰的臊味,熊掌、牛肉的膻味,菠菜的涩味、竹笋、苦瓜的苦味等等,则事先在粗加工过程中,尽量使之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有针对性地分别选用一些提鲜、增香、除腥、解异味的辅料、调料,使之成菜后鲜美可口又有特殊风味。

(5)主料、配料各具不同的异香味,主料有较浓的醇香而配料又具异常的清香,二味融合,食之别有风味。异香味相配者,如芹黄鱼丝、芫爆里脊、蒜苗回锅肉,都能给食用者在味与香两方面以较强烈的感觉。

码味、码芡、穿衣、勾芡

一、码味

码味又称着味,“打底味”是烹调中重要的基本技术。码味就是在菜肴烹制前,按烹调方法和成菜的要求,在原料中拌和或在原料表面涂抹一种或几种调味品,如食盐、酱油、料酒、葱、姜、花椒等,使其有一个基础滋味的操作技术。

1、码味的作用

(1)渗透入味肉类原料经调味品码味后,使盐味、香味渗透其内,烹制成菜后能增生滋味,食用时不致乏味。蔬菜类原料在精盐的作用下,会渗出过多的水分,使其易于吸收其它调味,成菜后保持原料本身的细嫩、鲜脆。

(2)除异增鲜肉类原料经码味后,在精盐、料酒、姜、葱、花椒、香料、酱油等调味的作用

下,烹制前就能除去部分腥、膻、臊等异味,增加鲜味。蔬果类原料,在精盐的作用下,能去掉土、涩等异味,突出原料本来的鲜味。

2、码味的方法

味的种类,根据原料的性质、烹调方法和菜肴味型的不同需要,大体上可归纳为6种。

(1)只用精盐码味。此方法适合于炝、炒、干煸、凉拌的料,它利用精盐的渗透,把原料中过多的水分追出,并除去蔬菜的土、涩味,保持其本味和细嫩鲜脆。

(2)用精盐、料酒,或用酱油、精盐、料酒在上浆、码芡前码味。主要用于炒、溜、爆等肴原料的基础上味。

(3)由精盐、胡椒粉、姜、葱、料酒组成,和味除异,配合中突出咸鲜味。多用于蒸的菜肴原料。

(4)由精盐、酱油、料酒、姜、葱组成,配合中注意突出咸鲜味和姜、葱的香味。一般用于炸、蒸、熏、烤等菜肴的原料。

(5)由五香粉、姜、葱、花椒、料酒、酱油、精盐组成,配合中以五香味为主。一般适合于炸、炸收、熏、蒸、腌等菜肴的原料。

(6)由精盐、硝盐、花椒组成。适合于腌、卤、熏的菜肴原料。这种码味的目的在于:追出原料中的血水、渗透入味,保持鲜味,增加色泽,以便为定味制作打下基础。

3、码味的一般原则

(1)码味的时间,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如炒、熘、爆、炸等类菜肴原料的码味,应在挂糊穿

衣或上浆码芡前进行;炝、煎、炸收等类菜肴原料的码味,应在加热前的一定时间进行。码味的时间长短一般地原料异味轻、本味鲜的咸鲜味码味时间短,异味重、原料需咸味重的五香味码味时间宜长些,凉拌类蔬菜原料的码味,则应使之有渗透入味的时间为宜。

(2)码味在咸味浓淡的高低上,应严格服从于烹调和成菜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而影响质量。码味应是有重点的组合,如五香味的菜肴应重用五香粉;腥、膻、臊等异味较重的原料应重用姜、葱、料酒或曲酒;本味鲜的原料只宜辅佐其鲜味,咸味应适当等。否则便失去码味作用。

二、码芡、穿衣

码芡,习惯又称上浆。就是在经过刀工处理的菜肴原料的表面,挂上一层用淀粉或淀粉加鸡蛋液

合成的薄薄的粘糊或浆汁。穿衣,习惯又称挂糊,就是在经刀工成形的原料表面粘裹上一层比码芡更稠的糊芡。码芡和穿衣是使烹制成的菜肴,质地达到酥脆、滑嫩或松软的一种操作技术。糊和浆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浓度的稠和稀之分,糊的浓度比浆的浓度稠,主要用于炸、熘一类菜肴,浆的浓度稀一些呈流质,主要用炒、爆一类菜肴。此外,还一种粘裹干粉的方法(有的叫扑粉),就是在加工成型的原料表层,均匀地扑上一层干细淀粉、面粉或面包粉等,它主要用于炸制等菜肴的半成品原料。

1、码芡、穿衣的作用

(1)保护原料的水分、鲜味和质地。码芡上浆后的原料烹制成菜,有鲜、嫩、滑、脆的特点;

穿衣挂糊后的半成品炸制后,有外酥内嫩、酥脆、或香、酥、松、泡等特点。如鸡、猪肉、鱼肉等原料若不经过码芡、穿衣直接放入旺火的热油内,它的汁液就会很快被油驱散、耗干,鲜味也因汁液外逸受到高温而破坏,致使肉类变得既老又硬,难于咀嚼,达不到鲜嫩柔滑的目的。通过挂糊、上浆,湿淀粉受热油的高温立即糊化凝结成一层薄膜,包裹着原料不直接和高温油接触,没不易浸入其内部,原料内部的水分和鲜味也不易外逸,所以成菜保持本味非常鲜嫩。

(2)保持菜肴原料的形态,使之光润饱满。鸡、鸭、鱼、肉等原料被切成薄小的片、丝、丁、条以后,在烹调加工过程中往往易碎烂、卷缩、干而变形。经过码芡或穿衣,由于原料粘性加强,不仅能保持原料原有形态,而且由于油的作用,原料表面的糊浆色泽光润,形态饱满,增加了菜的造型美观。

(3)保护和增加原料的营养成分。如果原料直接与高油温接触,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维生素必然遭致大量的破坏、损失,码芡或穿衣并经高温糊化后,原料表面有了保护层,间接受热成熟,使原料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受或少受损失。而且,淀粉、蛋液调制的糊、浆,本身也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淀粉在酶、酸和高温条件,会分解为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葡萄糖等。增加菜肴的营养价值。

2、常用的糊浆种类

(1)干细豆粉又叫扑粉。用细干淀粉在原料表面拍上一层,或先拖一层湿淀粉再拍上干粉,

适用于炸制的菜肴如炸春卷、网油虾塔,成菜表皮松酥发脆。有的菜肴还使用烤干碾碎的面包粉。

(2)蛋泡豆粉又叫高丽糊,蛋泡糊。用1个蛋清用力抽打成泡沫,再加15克干淀粉拌和,适用于炸制菜肴,如豆沙球、酥炸羊尾,成菜外形饱满,质地酥松鲜嫩,白如霜雪。

(3)滚蛋豆粉是把全蛋和淀粉搅成糊,加调味品盐、料酒、味精等,将原料放糊中拖过,再粘上或扑上面包渣或干豆粉(或芝麻、桃仁、松仁)。适用于酥炸,如炸猪排、芝麻鱼排等,特点是味香脆,色金黄。

(4)蛋清豆粉就是用鸡蛋清和湿淀粉调成的淀粉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鸡蛋清加湿淀粉(把干淀粉用少量清水揉搓至无硬粒)调成浆,下锅前再把已经码味的原料放进去拌匀,然后主料加油25克的比例加入熟油,以使原料有烹制时容易滑散,成菜后细嫩。另一将原料码味,然后加入鸡蛋清、湿淀粉拌匀即可。两种方法配制蛋清豆粉,

都是按一个鸡蛋清加淀粉15克比例。蛋清豆粉多用于烹制颜色浅白的鸡、鱼、虾、里脊等原料加工成的片、丝、丁、条、块,适用于软炸、鲜熘等烹调方法。给鸡片,鸡丝等粘性较大的原料码芡时,常先用鸡蛋清拌匀,再加湿淀粉。

(5)全蛋豆粉制法与蛋清豆粉基本一样,只不过是把蛋黄蛋清全部调进去。蛋清豆粉多用于原料颜色浅白的原料,而全蛋豆粉适用于烹制一般原料带色的菜肴,成菜外酥内嫩,色泽金黄。

在给质地较老或纤维较粗的牛肉、羊肉码芡时,常在全蛋豆粉中加进少量的苏打或泡粉,所以又叫苏打浆,能使原料成菜后口感松、软、嫩。

(6)水豆粉是用少量清水把干淀粉调开,再加适量清水调成浆状即成。一般按5克干淀粉加清水10克的比例。先将已码味的原料用水豆粉码芡,浆的稀稠度,以刚能裹住原料为好,水豆粉一般用于肉片、肉丝、肉丁和鸡丁,(也有用蛋清豆粉或全蛋豆粉的)的腰子、肝、肚等原料,适用于爆、炒、熘、氽等烹调方法。

三、勾芡

勾芡,习惯称扯芡,是在菜肴快要起锅时,加入以淀粉为主兑成的芡汁,通过高温糊化,使菜肴

的汤水变得浓稠,均匀附着在菜肴上的操作方法。

勾芡的作用——

1、使菜肴入味长于炒、爆、熘等烹调方式旺火油锅,加热时间较短,各种液体调味品和汤难于渗透主料,一经勾芡,汤汁变稠,便裹附在主料上,为菜肴增加美味。而用烧、焖、烩等方法烹调菜肴时,虽然加热时间较长,但要使汤汁和原料交融在一起,也需要勾芡,食之才味佳。

2、为菜肴增色俗语说“明汁亮芡”,即是说芡汁有美化菜肴的作用。各种菜肴汤汁的色泽和滋味是千变万化的,一经勾芡,使色泽鲜艳的汤汁挂附在主料上,便为菜肴增加美色。同时勾芡后汤汁变浓,会使主料显得滑润、丰满而不干,兼有保温作用。

3、增加菜肴的形态美有些汤汁较多的菜肴,盛在餐器中往往会见汤不见料,颇为不美,一经勾芡,汤汁变浓并裹附在主料上,而使菜肴的形态美观。

芡汁的种类——

勾芡时芡汁的浓淡多少,要按成菜要求而定,多放水豆粉则浓,少放水平粉则清,北方菜中用芡有厚芡,薄芡之分,其厚芡又叫抱汁芡,即芡汁裹住原料,吃完菜后盘底无汁,颇类似于菜中码芡。菜中指的勾芡一般是薄芡,又叫流芡,按浓稠度来分为三类。

1、二流芡芡汁浓稠似半流体,用在汤汁不太多的烧制类菜肴,使汤汁和原料交融在一起,成菜后菜肴上沾满芡汁,盘内也有一些芡汁水,吃起来柔软滑嫩,如红烧什景、大蒜干贝等菜肴就是下二流芡。

2、清芡菜中又叫玻璃芡,清芡芡汁清薄透明,多用于汤羹类菜肴。成菜后吃时一般要用瓢或勺,如酸辣虾羹汤、白油青元等。

3、清二流芡浓稠介于二流芡与清芡之间如米汤样,习惯上又叫米汤芡,薄芡,用于沙锅豆腐,金钩冬笋等类菜肴。

菜中用芡按是否加入调味品来分,又分为白汁芡与兑汁芡两类。

1、白汁芡又叫跑马芡、流水芡。只用水豆粉加入清水或鲜汤拌和而成,常是将汤汁、调料下好,再用水豆粉来勾芡,主要作用是稠汁、保温、增加色泽。烧、烩类菜肴如白汁全鸡、三鲜鱼片、酸菜鱼汤等,常用白汁芡。

2、兑汁芡用水豆粉,调味品和鲜汤调和而且成。操作时用一个碗把各种调味品和鲜汤、水豆粉放在一起调成滋汁,下锅加热,裹匀在原料上,起到浓味、增鲜、增加色泽的作用,习惯上又叫兑滋汁、对味。菜中炒、爆、熘等烹制方法的菜肴,如鱼香肉丝、白油肝片、脆皮全全、鲜熘鱼片、火爆肚头等,就是用兑汁芡来统味。

勾芡的方法——

1、拌拌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原料断生时将兑好的滋汁倒入锅内,快速拌炒,使芡汁裹附在原料上,如爆凤尾腰花,炒宫保鸡丁、鲜熘鱼片。另一种方法是把炸好的原料捞出,锅内留少量油底,下入兑好的滋汁,倒入锅内推匀,待汁收浓起泡时,再下入炸好的原料拌炒,使芡汁均匀地裹附在原料上,如炸制鱼香脆皮鹑蛋。

2、淋一般使用白汁芡,原料炒断生后,将芡汁缓缓淋入锅内,同时持锅摇晃,使原料与汤汁更好地调和,收汁浓味,如烧制家常海参、烩制鸡皮鱼肚、煮糊状的酸辣蛋花汤。

3、浇就是将已熟的原料先盛入盘内,再另起油锅下滋汁推匀收浓后,将芡汁烧在菜上,如蒸制的白汁鱼肚卷、烧制的金钩吉庆、炸熘的糖醋脆皮鱼等,都是采用最后浇上芡汁的办法。

勾芡应掌握的问题——

1、用油适量勾芡时锅内的油要适量,如果油多了芡汁不易挂上原料上,应滗去一点;油少了

芡汁不明亮,可在勾芡之后上菜时浇少许明油。

2、下芡时间芡汁早了容易糊锅变味;芡汁下迟了又会使原料过火而不脆嫩,勾芡的最适宜的时间,应在主料

断生,汤汁沸起之时。

3、稀稠适度如果芡汁太稠,下锅后会出现豆粉疙瘩;太稀了又会使菜肴的汁液变多,不符合成菜成菜的要求。

4、汤汁多少一般以汤汁相当于主料的三分之一时勾芡为好。如果汤汁多了,应在旺火上略收一下再勾芡;而汤汁少时,可以沿锅边淋入一些汤汁后再勾芡。

火候与油温

火候,就是指在烹调过程中使用火力的大小和加热时间的长短。烹调过程中,菜肴受热由生到熟发生质的变化,火候掌握得恰当与否,对成菜的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因此,火候是烹调技术的核心,也是烹调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

火力的分类与鉴别——

火力,是来自于煤、柴、燃油类、天然气、煤气、沼气、石油气等可燃气体与空气中氧产生化合作和(即燃烧)发出的高热。因此,只要控制燃料的多少或控制送入炉中的空气多少,就可以获得大小不同的火力。

在菜烹调中,把火力分为旺火、中火、小火及微火。一般根据热力强弱、火焰高低、火光明暗程度来鉴别。

1、旺火火力强而集中,火焰高而稳定,呈黄白色,发热量大,近之热气逼人。一般用于缩短菜肴加热时

间,减少营养成分损失的快速烹制,保持原料香、酥、脆、嫩的烹调方法,如炸、爆、炒、氽、烫、蒸等。

2、中火火力于旺火并较分散,火焰低而摇晃,呈红色,光度明亮,发热量大,热气较大,一般用于较慢

的烹制,适用于使原料软嫩入味的烹调方法;如卤、烧、烩、煎、干烧、干煸。

3、小火火力较弱,火焰细小而摇晃,呈青绿色,光度暗淡,发热量小,热气不大。一般用于较长时间的

烹制,使原料酥烂而有清汤的烹调方法,如烧、炖、焖、煨等。

4、微火有火无焰,红而无力,火力微弱。除用于特殊要求等肴的炖、煨、熬外,一般仅用来做汤汁保温

之用。

二、油温

1、油温的识别

油温,是指食油下锅后加热达到的温度。用油传热在菜烹调中运用得最广泛,用油的温度一般

在60~220℃之间,大致分为旺油(高温)、热油(中温)、温油(低温)。

油温识别表

2、油温的掌握

油温的掌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一般只能凭实践经验来鉴别。例如许多烹调师习惯用温油锅下料,油温始终保持二成热以上、五成热以下,因为二成热以下的油温,会使原料上的糊浆脱落,成菜变老,失去码芡时挂糊上浆的意义;而超过五成的油温,则会使原料粘结成块,使原料表面发硬变老。因而除了正确识别油温以外,在具体烹制菜肴时,还要结合火力大小、原料质地、投料多少,以及菜肴对烹制技法与用油量的要求等来灵活掌握适当的油温。

(1)根据火力大小掌握油温原料旺火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因为旺火可使油温迅速升高,容易造成原料粘结散不开、外焦内不熟的现象。原料中火下锅时油温应高一些,因为用中火加热,油温上升较慢,原料下锅后油温下降会造成脱糊、脱浆现象。如果火力太旺,油温上升太快,应即将锅端离火口或部分离火,或者不离火冲入凉油降温即

可。

(2)根据投料多少掌握油温投料多的,原料上锅时,原料下锅时油温应高一些。因原料多,下锅后油温必然迅速下降,回升慢,故应油温高些下料。投料少的,原料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因为原料少,油温降低的幅度小,回升又快,所以应在油温较低时下锅。此外,油温还要根据原料的老嫩和形状大小,适当把握。

第四节原料的初步熟处理

初步熟处理,就是按照某些菜肴的需要,将已经过加工的原料,用氽水、过油、走红、或汽蒸的方法再行加热处理,使之保色、保鲜、保脆嫩,排血污、除异味,或达到半熟、刚熟,为正式烹调作准备。

一、氽水

氽水又称焯水、水。就是把生原料放进水中加热,煮到符合烹调要求的半熟或刚熟程度的半成品。

氽水,能够去除一些畜禽类肉和内脏的腥膻味,去除一些蔬菜类原料的苦涩味、辣味,有的干果

类如板栗、核桃、莲子氽水后才容易去皮。氽水后原料能缩短正式烹调时间,使成菜保持原料的色鲜脆嫩。

氽水分为冷水锅和热水锅两种。

1、冷水锅

就是冷水和原料同时下锅加热到煮沸。常用于冷水锅氽水的肉类原料,主要是牛肉、羊肉及家畜

内脏,这些原料如果下热水锅,表面会骤然受热紧缩,里外生熟不一,腥膻和污血去不透。根茎类蔬菜一般也用冷水锅,因为笋类、土豆、慈菇、苕类、竽头等质地坚实或体积较大,下热水锅氽,可能会外烂内生。

冷水锅氽水时,用不要淹过原料,边加热边翻动,除牛羊肉外,应在水沸后及时出料,时间不要过长。

2、热水锅

就是将原料投入烧沸的水中。常用于热水锅氽水的肉类原料,主要是血污和异味较少的鸡、鸭、

猪肉,以及蹄筋等肉制品。大部分绿叶蔬菜如白菜、青菜、绿豆芽、菠菜等及用萝卜,莴笋等根茎类加工的丁丝、块、条也是下热水锅氽水,温度高速度快可以保持菜的营养素、脆嫩和色泽,如果下冷水锅煮的时间长,势必破坏其营养、色素和脆嫩。

用热水锅氽水时,绿叶蔬菜、鸡鸭肝、海鲜等都要沸水快速出水,并用冷水漂清;容易脱色的菠菜、苋菜之类和色浅容易染色的土豆、笋等要单独氽水,以免互相染色;芹菜等有异味的原料也要单独氽,避免与其它原料串味。

二、过油

过油又称走油,就是将加工成型的原料,在不同油温的油锅内浸炸成半成品。

过油能使原料具有酥脆或外焦内嫩的口感,这是其它方法所不能达到的。能使油分子渗透进土豆、

茄子等含脂肪较少的原料,显著增加原料的芳香气味和风味。经过不同方法过油处理,原料颜色呈金黄,红艳或润滑洁白,增添了菜肴色彩。过油后原料形整不烂,保证了成菜的形态美观。

过油方法主要有滑油和跑油两种。

1、滑油

又称划油,是指用中油量、低油温,将原料滑散成半成品的熟处理方法。滑油的原料一般都是较

小而薄,大都要经过上浆码芡处理,使之不同油直接接触,使水分不易外溢,以保持其鲜香、细嫩的质感。原料下锅要徐徐划开,使受热均匀,避免粘连。

滑油,一般适用于烧、烩、煮的丝、丁、块、条等规格的原料,如鱿鱼肉丝、水煮鱼片、家常鱼片等。

2、跑油

又称油炸,是指用大油量、中油温将原料炸成半成品的熟处理方法。由于其油温较高,能使原料

定型、色美、酥脆、或外酥内嫩。

跑油的原料一般都是整形的或大块的原料,如用于煨、炖、蒸、焖、烧等法烹制的整鸡、整鸭、整鱼、大块肉,作脆皮鱼、豆瓣鲜鱼、红烧狮子头、葱烧鱼条、酥肉等。跑油的原料是否挂糊穿衣,则视菜肴的不同要求而定。

菜肴中要求外酥内嫩的如酥炸鱼条,软炸大虾等,应先用温油锅炸透捞出,待油锅温度升高,再用旺火旺油锅冲炸一下;要求内外酥脆的,则应在中火热油锅内炸一下后,再改用小火温油锅浸炸至酥脆。需要保持洁白的原料,过油时用猪油等白色动物油,同时还要注意火力不能太旺,油温不能太高,时间不能过长,以防原料变黄。

三、走红

走红,就是对经过氽水、过油等初步熟加工的整鸡、整鸭以及时肘子等大块肉进一步上色入味的

熟加工方法。走红可以增加原料色彩,除异味增香味,使原料定型,一般分为卤汁走红和过油走红两种。

1、卤汁走红

将经过氽水或跑油后的原料,浸没在按菜肴需要而调和的有色卤汁锅中旺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继

续加热至上色。如芝麻肘子、生烧转弯、豆渣全鸭等的坯料,就是经卤走红后再烹制成菜的。卤味常用八角、桂皮、花椒、葱、姜、糖、盐、酱油和红曲水等调成。

2、过油走红

就是将经过氽水的原料,按照菜肴的不同需要,在表皮涂抹料酒或酱油、饴糖等,下油锅中炸上

色的。如咸烧白、香糟鸡、油淋鸭等的坯料,就是过油走红上色的。

调味

调味的意义和方法

一、调味的作用

1、确定滋味

调味最重要的作用是确定菜肴的滋味。能否给菜肴准确恰当定味并从而体现出菜系的独特风味,

显示了一位烹调师的调味技术水平。

对于同一种原料,可以使用不同的调味品烹制成多样化口味的菜品。如同是鱼片,佐以糖醋汁,出来是糖醋鱼片;佐以咸鲜味的特制奶汤,出来是白汁鱼片;佐以酸辣味调料,出来是酸辣鱼片。

对于大致相同的调味品,由于用料多少不同,或烹调中下调料的方式、时机、火候、油温等不同,可以调出不同的风味。例如都使用盐、酱油、糖、醋、味精、料酒、水豆粉、葱、姜、蒜、泡辣椒作调味料,既可以调成酸甜适口微咸,但口感先酸后甜的荔枝味,也可以调成酸甜咸辣四味兼备,而葱姜蒜香突出的鱼香味。

2、去除异味

所谓异味,是指某些原料本身具有使人感到厌烦、影响食欲的特殊味道。

原料中的牛羊肉有较重的膻味,鱼虾蟹等水产品和禽畜内脏有较重的腥味,有些干货原料有较重

的臊味,有些蔬菜瓜果有苦涩味……。这些异味虽然在烹调前的加工中已解决了一部分,但往往不能根除干净,还要靠调味中加相应的调料,如酒、醋、葱、姜、香料等,来有效地抵消和矫正这些异味。

3、减轻烈味

有些原料,如辣椒、韭菜、芹菜等具有自己特有的强烈气味,适时适量加入调味品可以冲淡或综

合其强烈气味,使之更加适口和协调。如辣椒中加入盐、醋就可以减轻辣味。

4、增加鲜味

有些原料,如熊掌、海参、燕窝等本身淡而无味,需要用特制清汤、特制奶汤或鲜汤来“喂”制,

才能入味增鲜;有的原料如凉粉、豆腐、粉条之类,则完全靠调料调味,才能成为美味佳肴。

5、调合滋味

一味菜品中的各种辅料,有的滋味较浓,有的滋味较淡,通过调味实现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如

土豆烧牛肉,牛肉浓烈的滋味被味淡的土豆吸收,土豆与牛肉的味道都得到充分发挥,成菜更加可口。菜中这种调合滋味的实例很多,如魔竽烧鸭、大蒜肥肠、白果烧鸡等。

6、美化色彩

有些调料在调味的同时,赋以菜肴特有的色泽。如用酱油、糖色调味,使菜肴增添金红色泽,用

芥末、咖喱汁调味可使菜肴色泽鲜黄,用蕃茄酱调味能使菜肴呈现玫瑰色,用冰糖调味使菜肴变得透亮晶莹。

二、调味的阶段

1、原料加热前调味

调味的第一个阶段是原料加热前的调味,即菜中的码味,使原料下锅前先有一个基本滋味,并消

除原料的腥膻气味,例如下锅前,先把鱼用盐、味精、料酒浸渍一下。有一些炸、熘、爆、炒的原料,结合码芡加入一些调味品,许多蒸菜都在上笼蒸前一次调好味。

2、原料加热过程中的调味

调味的第二个阶段是在原料加热过程中的调味,即在加热过程中的适当时候,按菜肴的要求加入

各种调味品,这是决定菜肴滋味的定型调味。如菜中的兑滋汁,就是在加热过程中调味的一种方法。

3、原料加热后的调叶

调味的第三阶段是原料加热后的调味,属于辅助性调味,借以增加菜肴的滋味。有些菜肴,如锅

巴肉片、脆皮全鱼等,虽在加热前、加热中进行了调味,但仍未最后定味,需在起锅上菜后,将随菜上桌的糖醋汁淋

裹在主料上。在菜中,炸、烧、烤、干蒸一类菜肴常在加热装盘后。用兑好调料的滋汁单独下锅制成二流芡浇淋在菜肴上;煮、炖、烫一类菜肴一般调制味碟随菜上桌蘸用;而各种凉拌菜则几乎全都是在加热烹制或氽水后拌合调料的,如用竞好调料的滋味汁浇淋在菜上,或调制味碟随菜上桌。

三、调味的原则

1、定味准确、主次分明

一味菜品,如果调味不准或主味不突出,就失去风味特点。只有按所制菜肴的标准口味,恰当投

放各种调味品,才能味道准确且主次分明。

川菜虽然味型复杂多变,但各种味型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讲究用料恰如其分、味觉层次分明。同样是咸鲜味菜品,开水白菜是味咸鲜以清淡见称,而奶汤海参则是味咸鲜而以醇厚见长。再如同样用糖、醋、盐作基本调料,糖醋味一入口就感觉明显甜酸而咸味淡弱,而荔枝味则给人酸、甜、咸并重,且次序上是先酸后甜的感觉。川菜中的怪味鸡丝使用12种调味品,比例恰当而互不压抑,吃起来感觉各种味反复起伏、味中有味,如同听大合唱,既要清楚听到男女高低各声部,又有整体平衡的合声效果,怪味中的“怪”字令人玩味。

2、因料施味、适当处理

即是依据菜肴中主辅料本身不同性质施加调味品,以扬长抑短、提味增鲜。

对新鲜的原料,要保持基本身的鲜味,调味品起辅助使用,本味不能被调味品的味所掩盖。特别

是新鲜的鸡、鸭、鱼、虾、蔬菜等,调味品的味均不宜太重,即不宜太咸、太甜、太辣或太酸。

带有腥气味的原料,要酌情加入去腥解腻的调味品。如烹制鱼、虾、牛羊肉、内存脏等,在调味时就应加酒、醋、糖、葱、姜之类的调味品,以解除其腥味。

对本身无显著滋味或本味淡薄的原料,调味起增加滋味的主要作用。如鱼翅、燕窝等,要多加鲜汤和必需的调味品来提鲜。

一些颜色浅淡、味道鲜香的原料,最好使用无色或色淡的调料且调味较轻,如清炒虾、清汤鱼糕等菜肴,只放少量的盐和味精,使菜品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

此外,应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节菜肴口味和颜色。人们的口味,往往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口味要清淡,颜色要清爽;在寒冷的季节,口味要浓,颜色要深些。还要根据进餐者的口味和菜肴多少投放调味品,在一般的情况下,宴会菜肴多口味宜偏轻一些,而便餐菜肴少则口味宜重一些。

调制咸鲜味,主要用盐,某些时候,可以适当加一些味精,但千万别只靠味精增鲜。因不同菜肴的风味需要,也可以加酱油、白糖、香油及姜、椒盐、胡椒调制,但一定要明白糖只起增鲜作用,要控制用量,不能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放了甜味调料;香油亦仅仅是为了增香,若用量过头,也会适得其反的。应用范围是以动物肉类,家禽、家畜内脏及蔬菜、豆制品、禽蛋等为原料的菜肴。如:开水白菜、鸡豆花、鸽蛋燕菜、白汁鱼肚卷、白汁鱼唇、鲜熘鸡丝、白油肝片、盐水鸭脯等。

糖醋里脊

原料猪里脊肉200克、鸡蛋2个、干豆粉75克、水豆粉10克

调料盐4克、料酒15克、酱油10克、醋25克、白糖25克、味精0.5克姜米5克、葱花15克、蒜米10克、鲜汤250克、混合油500克(实耗125克)

制法将里脊肉一面十字交叉花纹后,改成寸长左右的一字条,码上少许盐、料洒约10分钟后,再放入蛋黄豆粉内,裹上一层蛋黄豆粉浆,马上放入油锅内,炸至里脊肉外酥内嫩、颜色金黄时、滗去锅内的炸油,放入香油起锅装盘。

炒锅放少许混合油和蒜米、姜米,炒出香味后烹料酒、掺鲜汤再放白酱油、白糖、醋、味精,味正后放葱花、水豆粉收汁浓味,起锅淋于盘内至脊之上即成。

炸里脊可以分做两次操作。第一次裹上蛋黄豆粉后,放入油锅炸至里脊肉蛋黄豆粉一干即可捞出。这道的油温控制在七成,炸时还要注意里脊肉酥散,不要粘连。第二次将油温升到八成再放入炸过的里脊,炸至皮酥肉嫩,颜色金黄即好。这时应马上滗去锅内的炸油,放入香油,炒转立即锅装入盘内。

勾糖醋滋汁的时候,要用准掺汤的份量。滋汁太多,不但要造成浪费,而且不利于收汁浓味。少了里脊无法沾匀滋汁,影响菜肴的质量。收汁时要多收一下,不然汁不浓,味不香。

用于炸收糖醋味

调味原料:盐、白酱油、白糖、醋、姜、葱、料酒、熟芝麻。

调料作用:配合中,盐一般用于码味,使菜肴有一定咸味基础。白酱油和味、提鲜、增色并辅助盐定味,用量宜恰当。二者的用量,以组成的咸度适当为准。在此基础上重用白糖与醋(在这种糖醋味中亦可用红糖代替白糖),用量以菜肴糖醋味突出为妙。料酒、姜、葱、花椒增香、除异、提鲜。此外,料酒还能渗透调味,用量上均应满足菜肴

的需要,以菜肴烹调后香味浓郁为宜。熟芝麻增加菜肴香味,用量以拌入菜肴后既不影响美观,而又利于味道为量。

操作方法:烹调时,盐、料酒、姜、葱、花椒、白酱油(用量以原料油炸后色泽金黄为准)与原料码味,待其浸渍入味后,上笼旱蒸至熟(也可直接入锅)再下油锅炸至外酥松内熟时,捞起捡去葱、姜、花椒。油锅滗去炸油,倒入原料,掺鲜汤适量,加入适量的白酱油(以基础咸味恰当为准)、醋(主要是提鲜味,数量以能发挥完为度),待水份将要收干时,加入白糖、醋,收干水份,糖醋味正后起锅,晾凉后撒上熟芝麻即可。

糖醋排骨

原料猪排骨1000克、熟芝麻10克

调料白糖150克、醋100克、姜15克、葱25克、川盐10克、酱油50克、料酒50克、鲜汤100克、菜油1000克(实耗150克)

制法猪排骨洗净砍成约6厘米长的块,在沸水中氽一下,与挽节拍破的葱姜一起放入川盐、酱油、料酒中拌匀,约腌一小时。

将排骨入蒸笼、旺火旱蒸约一小时后,拣去葱姜不用。

炒锅旺火,下菜油七成热后放进排骨炸至金黄色捞出。另用一炒锅中火,放鲜汤下白糖熬化后加醋,下排骨炒匀后加熟菜油50克,簸匀起锅,撒上芝麻拌匀。

烹制糖醋味时,盐和酱油所组成的咸味只能作糖醋味的基础味,食用时应该首先感觉酸甜,回味时才感觉微咸,这样既不会乏味又能增添糖醋味的风格。行话说:无咸味则糖醋味不正,无糖果醋味则风味全无。

糖醋味的应用范围是以猪肉、鱼肉、白菜、莴笋、蜇皮等为原料的菜肴。如糖醋里脊、糖醋排骨、糖醋脆皮鱼、糖醋爆虾、糖醋白菜、糖醋胡豆、糖醋豌豆等。

东坡肉

原料猪五花肉一方1000克、鸡骨适量

调料冰糖50克、葱白50克、姜25克、花椒12粒、盐5克、酱油15克、料酒200克、鲜汤约1250克、菜油400克(实耗约30克)

制法五花肉刮洗干净,入沸水锅煮约10分钟,除去血沫后捞出晾干水气。冰糖先用一半炒成糖汁。葱挽结,姜拍松。

油在炒锅内烧至八成熟,将猪肉(皮朝下)放入,不断舀油浇淋,待猪皮成金黄色时捞起。

用铝锅垫上鸡骨,将猪肉(皮朝上)放入,加酱油、葱姜、盐、花椒、料酒、糖汁和剩下的冰糖。加鲜汤约高过猪肉7厘米,旺火烧开改用微火直到烧至七成时,

麻婆豆腐

原料嫩豆腐500克、碎牛肉100克

调料盐10克、白酱油20克、豆豉10克、花椒面10克、郫县豆瓣50克、辣椒面20克、味精1克、蒜苗150克、水豆粉50克、鲜汤400克、菜油100克

制法郫县豆瓣剁细,牛肉剁成碎米粒,蒜苗切成约2厘米长的马耳朵形。豆腐切成约1.8厘米见方的块,放入沸水中加精盐2克浸泡,去苦涩味。

炒锅置中火上,放油烧至六成油温,放入碎牛肉炒散籽,加精盐2克炒至酥香,起锅装入碗内。

锅内另放入菜油烧至三成油温,放豆瓣、豆豉、辣椒面炒香至油呈红色时,加鲜汤、酱油、豆腐烧两分钟,用水豆粉20克勾一次芡,再放牛肉末、蒜苗、味精烧两分钟,又用其余的水豆粉再勾一次芡,推匀收汁后亮油起锅,盛入碗内,撒上花椒面即成。

麻婆豆腐是菜麻辣味典型名菜,虽简单易作,但要作好也还有讲究:豆腐块用沸盐水浸泡时,水温应保持在70℃左右,才能保证豆腐质嫩并除去石膏味。炒豆瓣、辣椒面、豆豉的火力要小,油温宜低。碎牛肉一定要炒至酥香。烧豆腐时应少搅动,才能保持块形完整。采用豆腐烧入味后,再放入牛肉同烧,并勾两次芡的效果更好。

宫保鸡丁

原料鸡脯肉250克(如用仔鸡腿肉可先拍松)、油酥花生米50克

调料盐1.5克、酱油25克、水豆粉20克、干红辣椒5克、葱白15克、姜片5克、蒜片5克、白糖15克、醋15克、味精1克、花椒50粒、料酒20克、鲜汤25克、混合油100克、香油5克

制法将鸡脯肉切成1.8厘米左右的丁,码上盐、酱油、水豆粉待用。干辣椒切短节,葱白切短节,姜、蒜切片。滋汁碗内放香油、酱油、白糖、醋、味精、鲜汤、水豆粉。

炒锅制好后,放混合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干辣椒节和花椒炸一下,随即放入码好味的鸡丁,炒散籽后再放入姜蒜片、葱节,炒几下烹入料酒、滋汁,收汁亮油,加入花生米拌匀起锅即成。

注意,鸡丁大小刀工要求一要。干辣椒和花椒不能炸得太焦,以免失去香辣的特点。兑滋汁要宽一点。这是因为,起锅时要加花生米,不然起锅后的鸡丁就会出现太干的现象。油酥花仁起锅时放,才能保持酥脆。

热菜烹调

炒、煸、爆、熘、煎、贴、烘

人们习惯将主辅料经过刀工处理成丝、片、丁、粒、条、泥绒等小型或易熟的原料,锅内用油量较少,在适当的火候油温时,原料依次入锅,快速翻炒,一锅成菜的烹制方法,都笼统称为“炒菜”。实际上炒只是一种具体的烹调方法,与炒并列的有干煸、熘、爆等,相近的还有煎、贴、烘等多种技法。

菜厨师常把炒菜称为“抢火菜”。确实,一份菜肴经过选料、粗加工、切配,最后的成败还

取决于火上功夫,即“拿火色”准确掌握火候油温。这类菜肴都采用热锅温油,先将炒锅置于旺火上烧热,有时锅底几乎呈红色(所谓辣锅),然后舀进炼熟的冷油在锅内荡一转滗去,称为制锅,制好的锅油润光滑,原料下锅后受热均匀,不易巴锅。制锅后再下炒菜的冷油,待到所要求油温时下料煸炒,使热锅中的冷油在瞬间加热中,骤然变为不冷不烫的油温,这时下料既避免了原料受高油温急剧质变,凝结成砣、焦糊卷缩或老嫩参差,同时,又能有效地使芡粉糊化和蛋白质变性。在均匀受热中,码芡的原料逐渐膨胀,显得丝、片挺直,不码芡的原料渐渐脱水,变得酥软鲜香。最后烹入滋汁或配料,一锅成菜,保持了原汁原味,突出了菜肴,质嫩不绵、散疏成形、味美鲜香的特点。

炒菜切忌油温不足。如果在锅与油未烧热时下料,会使原料受热缓慢而变得老绵。

炒菜的配料,菜中习惯称作大宾俏、俏头,作用是增加色彩、丰富内容和调节口味。下配料要视其质地、性味、依炒熟出味难易来定下锅的先后次序。一般是先炒肉类主料,后下配料要视其质地、性味、依炒熟出味难易来定下锅的先后次序。一般是先炒肉类主料,后下蔬菜类配料;配料大小厚薄不一时,先炒大的厚的,后炒小的薄的;像一些比较脆硬的蔬菜如辣椒、红萝卜、洋葱等要先煸炒,或水氽一下,再配合主料炒方能保持爽脆。

炒菜中起调味性质的配料,菜中习惯称作小宾俏、小俏头,其下锅先后顺序要左右菜肴的味道。象葱、蒜、姜、泡辣椒都有较浓郁的辛香辣味,在烹调中能起到除异去腥、添味增香或增加色彩的作用。人们常说“生葱熟蒜”,这是很有道理的。葱作为炒菜中的辅佐配料兼调味品,在使用时要因菜制宜。象酱肉丝配的生菜丝,是在装盘上桌上才撒上的,如果把葱下锅,就会软瓤吐水,失去滋味。蒜要在150~160℃的热油爆炒中才能出香。一般是在主料炒散时,才下蒜片炒取味。鲜姜加热后产生辛香气味去腥提味,所以常与主料一同下锅烹炒。泡辣椒的红色素是脂溶性的,而且所含的脂醇类芳香物质须经高温才能产生一种芳香微辣的气味,因此,要在锅内用油煸炒时间长一点,方能出色出味。

掌握各种调味料的性味特点,我们就可以大致晓得它们各自下锅的先后顺序,让它们各尽所长为菜肴定味,增色添香。例如炒鱼香碎滑肉,它的俏头是水发木耳、青笋、芹菜,小俏头有姜米、蒜米、泡红辣椒末、葱花。这样多的配料到底谁先入锅呢?按顺序是肉末干水汽后,先放泡红辣椒末炒至

油吐红色,随即投入蒜米、姜米稍炒,待飘出姜蒜香味,烹入料酒,下木耳、青笋、芹菜等俏头,炒转放葱花,再烹滋汁,急炒几下,收汁亮油起锅,这样炒出的碎滑肉不但香味浓郁,而且肉粒红润、葱花嫩绿鲜活,如果适当加些切碎的蒜苗,整首菜肴色形更见美观。

一、炒

按“炒”的传热方式来分,有油炒、沙炒、盐炒等,菜烹调中的“炒”一般专指油炒。炒菜时依据火候油温、原料生熟、是否码味码芡来分,又有小炒、生炒、熟炒、炝炒、软炒等不同炒法。

1、小炒

小炒又叫随炒、抓炒。是菜中最有特点、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炒法,最能体现川菜小锅单炒,不

过油,不换锅,临时对汁,急火短炒,一锅成菜,原汁原味的特有风味。

小炒多用于质地细嫩的动物原料作主料、蔬菜瓜果和涨发过的干货原料作配料,先经刀工处理成丝、片、丁、条后,码味码芡、用旺火、温油将主料炒散籽,再加配料,然后烹滋汁迅速翻炒簸锅,收汁亮油至熟。小炒烹制的菜肴具有散籽亮油、统汁统味,鲜嫩滑爽的特点。如青椒肉丝、白油肝片、芹黄牛肉丝、宫保肉丁、鱼香肉丝、炒什锦等。

京酱肉丝

原料瘦猪肉150克、葱白50克

调料甜酱25克、白酱油5克、川盐2克、味精2克、白糖5克、料酒10克、水豆粉25克、香油1克、化猪油50克。

切配将猪肉切成二丝,码上川盐、水豆粉。葱白切成细丝,在凉水中稍浸漂,捞出沥干水分。滋汁碗内放入少许白酱油、白糖、味精、水豆粉、鲜汤兑成味汁。料酒加入甜酱调散。

炒锅制好后,放入化猪肉烧至六成热时,放入猪肉丝炒散籽后,再放入甜酱炒香,滗去锅内多余的化猪油,随即烹入滋汁,收汁亮油起锅,滴入香油,装入盘内,肉丝上撒葱丝即成。

回锅肉

原料猪连皮坐臀肉250克、蒜苗80克

调料料酒10克、郫县豆瓣25克、甜酱15克、酱油10克、白糖5克、混合油50克

切配将猪坐臀肉治净,放进汤锅煮至皮软(筷子可戳动)时捞出晾一下,切成7厘米长、5厘米宽、约3厘米厚的肥瘦相连的肉片。蒜苗切成约3厘米长的马耳朵节。豆瓣剁细。

烹制炒锅制过后,放混合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切好的猪肉。炒至猪肉卷缩成“灯盏窝”时,烹入料酒。待肉片水汽渐开,开始吐油时下豆瓣炒至红色,下甜酱、酱油腔滑调炒散,放入折糖炒匀,最后投入蒜苗炒至断生起锅。

回锅肉炒的时候出油很重要,如果没有炒出油就放调料,回锅肉就不香。根据季节情况,配料除用蒜苗外,还可以用蒜苔、青椒、大葱、甜椒、子姜、芹菜等时令鲜蔬代替。如果肉不煮而先经旱蒸,炒出则叫旱蒸回锅肉。

二、干煸

干煸也叫煸炒,是川菜中极具特色、而操作技术难度较大的一种烹制方法,烹制时要将已加工成丝、条的原料不上浆不勾芡、炒熟煸干至脱水,达到酥软干香。由于干煸在整个烹调过程中要多次变换火候。它们各自含水量的水分及纤维结构又不所不同,质地老嫩也存在着千差万别,要使干煸菜肴达到酥软干香,应根据原料的不同特征来运用火候。

1、煸鲜嫩蔬果

干煸素菜常用的原料有冬笋、春笋、篙笋、萝卜、辣椒、四季豆、豇豆与苦瓜等。这些材料含的

水分较多,新鲜脆嫩。烹制时都常先用旺火滚油炸,使原料表面脱水,一般都炸至植物性原料表面起细微的皱纹,色略黄即可;然后再以小火煸炒至锅中见油不见水,有的烹少许醪糟汁或料酒,清除蔬菜中的生味,或加冬菜末、瘦肉末、精盐、味精等调配料,继续煸炒至干香酥软。干煸素菜具有酥软鲜嫩、干香味醇的特点。

虎皮海椒

原料青辣椒500克

调料川盐2克、醋25克、味精2克、香油5克、菜油50克

烹制鲜嫩青辣椒去蒂洗净,放进中火无油干锅中煸炒,待两面起泡起皱后,下菜油、川盐炒转起锅,装盘加入醋、味精、香油。

2、煸禽畜肉类

干煸禽畜类原料常用的有牛羊肉、瘦猪肉、兔肉、鳝鱼、尤鱼等。这些原料含水量适中,纤维质

较长、结构紧密,富含蛋白质,且有腥膻臊味。按传统的烹制方法是用旺火滚油将原料水气煸干,直到锅中见油不见水时,然后移至中火上加调配料煸炒至干香成菜。这样几次变换火候,成菜有酥软干香,回味幽长的特点。

干煸鳝鱼

原料鲜鱼片400克、黄豆芽100克

调料姜丝15、蒜丝10克、郫县豆瓣25克、料酒15克、酱油10克、醋3克、川盐2克、味精2克、花椒面1克、糖1克、菜油120克

切配鳝鱼片切成6~8厘米长,筷子头般粗的鳝丝,洗净血水沥干。黄豆芽掐去根脚,洗净沥干。豆瓣剁细。

烹制炒锅置旺火上,放少许菜油烧热,将黄豆芽煸炒至断生,加毛毛盐炒匀出锅待用。

炒锅炙好,置旺火上,下菜油烧至七成热,放鳝丝爆炒至水分干时,再烹入料酒煸炒。待酒挥发后,下豆瓣南炒上色,下姜、蒜丝炒出香味,继放盐,改用小火煸至鳝片酥软吐油时,下糖、味精、醋稍炒几下,投进已煸熟黄豆芽推匀,起锅滴进麻油,装盘后撒上花椒面即成。

三、爆

爆也叫爆炒、火爆,是将质地嫩脆的猪肚头、肝腰,鸡鸭、肝、鲜尤鱼、墨鱼,螺贝等原料,用花刀处理成块状,旺火高温热锅旺油,原料入锅爆炒翻出花子,临时码味码芡、烹滋汁,快速翻炒起锅的方法,是一种技术难度较大的烹调方法。爆炒菜肴特点是成菜迅速,质嫩脆滑,紧汁亮油、花型美观,如火爆什景、火爆肚头、火爆肝腰、火爆双脆等。

爆菜用旺火滚油,往往在短短1分钟左右时间就加热成熟,因此对选料和刀功都有一定的要求。除了一般都选用脆嫩无骨的原料外,主料大多要用花刀,改成整齐划一的小块,以增加原料的受热面,保证原料受热均匀。同时迅速成熟。花刀后的原料在高热条件下,表面翻卷成各种美观形状,菜肴不但好吃,而且好看。有经验的厨师常将花刀后的原料加少量食用碱码一下再漂去碱味,以促进原料的吸水性能,成菜后表面光泽,增加脆嫩口感。

因为爆菜的主料脆嫩多汁,要求配料也选用木耳、冬笋、葱白、豌豆尖等既嫩脆,又易熟的软俏头,以适合爆菜快速成菜的要求。

爆菜主料在码味码芡时是即码即炒,且芡不宜稀,以免码味时间过长,使原料“吐水”,造成脱芡掉浆,影响菜肴质量。爆菜的火候是决定菜肴脆嫩爽口的重要技术关键。无论是将原料过油,或是小油量爆炒一锅成菜都要旺火滚

油,油温八成左右,约180~220℃。原料下锅后,受热均匀。火爆菜被行家们称为“抢火菜”,所谓“抢火菜,要抓快”。因此,烹炒前做好制锅、兑滋汁、配好大小俏头等准备工作,否则主料下锅后转瞬之间的耽搁或延误,都会使菜肴质老绵韧,失去风味。

火爆腰花

原料猪腰二个(约200克)、青笋60克、水发木耳30克

调料泡红辣椒2根、盐5克、胡椒粉0.5、味精1克、白糖0.5克、醋2、3滴、水豆粉25克、姜5克、蒜5克、料酒5克、葱25克、混合油70克

切配猪腰撕去油膜、洗净,对剖后片去腰骚。按三刀一断,划成粗约0.6厘米、长约6厘米的凤尾花块。青笋切成比筷子条略小的3厘米长小条,再码上少盐,几分钟后挤干水分待用。葱和泡红辣椒切成马耳朵形,姜、蒜切片。将盐、胡椒粉、味精、白糖、醋、水豆粉兑成滋汁待用。

烹制炒锅制好,置旺火上,下混合油烧至七成熟时,速将腰花入碗加盐与水豆粉码匀投入锅内,再放姜蒜片入锅一道爆炒。待腰花伸条散籽翻花时,烹入料酒,放入青笋条、葱节、泡红辣椒、木耳一起炒,随时快速烹入滋汁,翻簸几下,收汁亮油起锅即成。

这一份火爆腰花的主辅料较少,因此兑滋汁要适量,多或少了都达不到散籽亮油的要求。白糖和醋用量极少,主要是起调味的作用,吃味还应该是咸鲜味。

四、熘

熘,是将经刀工处理成丝、丁、片、块的小型原料或整条鱼等原料,进行蒸、炸、过油等熟处理,再用芡汁粘裹成菜的烹制方法。由于菜肴的要求不同,分为鲜熘和炸熘两种方法,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成菜都具有特别滑嫩的口感。熘菜之所以滑嫩,是因为选用质地疏松细嫩且含水份较高的原料,并在烹调中码味码芡穿衣与中火温油加热,尽量保持了原料的水份。

熘菜主料选用细嫩无筋或剔去肉中筋膜的禽畜里脊肉以及鸡脯肉、鱼肉等,这类肉脂及少,肉质纤维细嫩,因此吸水性强,熘制成菜后具有柔软滑嫩的良好口感。

盐能帮助肉类吃足水份,原料码味时,手指要稍加用力,使盐和水分充分渗透进肉中,待原料体积比原来有所胀大,且有一定的粘稠感觉,习惯说是已经“上劲”了。如果没有码“上劲”,稍稍搁一会儿,水便会从原料中分离出来,俗称“吐水”,会影响原料上浆,下锅后脱芡,使肉质老绵。不同的原料放盐的时间先后又有所区别,猪、兔、鸡肉码味是先放盐后加水,而鱼肉码味则是先加水后放盐。码味后再用蛋清豆粉码芡。先加入适量蛋清抓散抓匀,然后将水豆粉中沉淀的粉块捏碎后加入。若过于干稠,可再加进少量的水豆粉抓匀。码芡合适的原料表面光润色白,透过表层的浆汁能看见里面肉类原料肌肉纹路。这样下锅过油时豆粉糊化,在原料处形成保水的保护层。码芡要求薄而均匀,干稀适度,粉浆过厚下锅后结砣熘不散,入口有豆粉味;粉浆过清则加热时不能保护原料水分,难以保持鲜嫩。

1、鲜熘

鲜熘多用于烹制质地细嫩的离畜肉和鱼肉等,温油滑散、中火收汁。原料码味码芡后,放入中火、

较宽油量、3~4成(60~80℃)低油温锅内,低油温下原料水分挥发甚甚微,基本保住了原有水分,所以显行特别鲜嫩。过油后,改用中火,下配料稍炒一下后,再与其它原料混炒,烹入滋汁推匀起锅。熘菜的滋汁不要多,以恰恰能粘附住原料,使其上味为准,成菜装盘后亮油不见汁。如京熘鸡丝、京熘鸭肝、醋熘鸡、鲜熘鱼片、包肉片等。

鲜熘鱼片

原料净鱼肉250克、冬笋40克、水白菜心50克、鸡蛋1个

调料蛋清豆粉45克、水豆粉10克、盐3克、味精2克、葱白10克、生姜5克、蒜5克、胡椒粉0.5克、料酒10克、香油2克、鲜汤100克、化猪油400克(实耗100克)

切配将净鱼肉去皮后,再改切为3厘米左右的薄片,码上盐、蛋清豆粉待用。小白菜洗净后用几颗菜心,冬笋切薄片,冬笋片先用沸水煮熟。葱切马耳朵、姜蒜切片。滋汁碗内放入川盐、胡椒粉、味精、水豆粉、一半料酒、鲜汤。

烹制炒锅制好后,放化猪油烧至四成热时,放入码好味的鱼片,用竹筷轻轻拨散,散籽后滗去多余的化猪油,烹入料酒,放入葱节、姜蒜、冬笋片、水白菜心炒转,烹入滋汁,用炒瓢轻轻推转,待收汁后滴几滴香油起锅即成。

此菜可选用新鲜的乌鱼、草鱼或鲤鱼。片鱼片时,要求鱼片大小一致,厚薄一样。鱼片应先去皮,后开片,片张不宜过薄,码芡时手要轻。配料所用的除冬笋、小白菜心外,还可用水发玉兰片、豌豆尖、菠菜心等代替。溜鱼丝可参照此方法,但切鱼丝时不能切成细丝,以二粗丝为最好。

2、炸熘

炸熘多用于整鱼或大块的禽畜肉原料烹制的菜肴,先将原料码味穿衣后(抹上蛋清豆粉或水豆粉)

置旺火、中油温锅内炸定型后捞出,临走菜前,再将其入高油温锅内重炸一次,至皮酥脆时,起锅入盘,浇上另锅烹制好的滋汁(或入另锅裹上先已烹制好的滋汁)。成菜特点是外酥内嫩,如糖醋脆皮鱼、糖醋里脊、鱼香八块鸡、荔

枝鱼块、粉条鸭子等。

糖醋脆皮鱼

原料鲜鱼一尾约750克

调料盐10克、料酒15克、葱丝15克、泡红辣椒丝10克、水豆粉100克、白糖55克、醋65克、白酱油15克、姜米10克、蒜米20克、葱花20克、味精1克、香油10克、鲜汤300克、菜油1500克(耗100克)切配鱼剖洗干净后,在鱼身的两边先用立刀割进后再用平刀片进,使鱼肉呈片状。一条鱼根据长短大致可以割五至七片(两边的片数要一样)。割完后抹上盐、料酒待用。葱丝和泡红辣椒丝用清水漂起待用。

烹制炒锅制好后放熟菜油烧至七至八成热时,提起尾将鱼全身抹上水豆粉。待鱼的两边刀花纹翻起时,提到油锅中先舀一点烫油淋在鱼上定型,然后肚腹向下,轻而迅速地把鱼放入油锅内,炸至皮酥肉嫩时,捞出放于盘内。炒锅内留少许烫油,放姜米、蒜米炒出香味,烹料酒掺汤烧沸后放川盐、白酱油、白糖、醋、味精、水豆粉收汁浓味,放葱花、香油起锅淋于鱼身上,再撒上葱丝和泡红辣椒丝即成。

鲜鱼可用草鱼、鲤鱼,片鱼的时候要注意两边的花子要一样大、对称。炸鱼油温不宜太高太低。一般来讲七成油温比较适宜。炸的时候要保持鱼的形态完整。滋汁多少要适当。醋可以在临起锅前放入。

五、煎

煎,是用中火或小火、中油温,将加工成糊状或饼状的原料,煎成一面或两面酥黄。有的菜如煎蛋、煎茄子蛋、蕃茄蛋可直接成菜,有的菜如椒盐虾饼、合川肉片等则要与炸、炒、熘、烧等其它烹调方法配合。

煎菜原料是否码芡,依据菜肴要求而定,主料下锅后,先煎一面,至色黄酥脆时,再翻面煎制。成菜后一般具有外酥内嫩的特点。如属煎烧一类的菜肴,其特点则为外绵软内细嫩。

椒盐虾饼

原料鲜虾500克、熟火腿50克、慈菇50克、猪肥膘150克、糖醋生菜200克

调料蛋清豆粉65克、盐1.5克、料酒10克、味精1克、胡椒粉1克、香油1克、椒盐味碟1个、化猪油250克(耗50克)

切配鲜虾用手挤成虾仁。猪肥膘、慈菇洗净,与火腿均分别切成如黄豆般大的颗粒。然后,加入虾仁、蛋精豆粉、精盐、料酒、胡椒粉、味精调匀成馅。

烹制炒锅置中火上,用少许油制锅后,放油50克、烧热后,将馅用调羹舀入油锅,摊成每个直径约4厘米的圆饼,逐个摊完,煎至鹅黄色时,将其余化猪油倒入锅内,使之淹没虾饼,逐渐浸炸透炸熟。滗去余油,淋上香油起锅入盘,镶上糖醋生菜,随带椒盐味碟上席。

六、锅贴

锅贴与煎颇为类似,也是用小火中火,少量热油,不同之处是将底面为肥膘、面包等,而上层为糁等鲜嫩材料的原料,粘迭成厚片或饼状煎成贴锅一面酥脆,另一面软嫩的菜肴或点心。贴时油量少,加热时间较长,至底面呈金黄酥脆,上面的原料至熟即可。如金钱鸡塔、锅贴虾仁、凤眼鸽蛋、锅贴鱼片、锅贴豆腐等。

金钱鸡塔

原料鸡脯肉200克、咸土司250克、金钩15克、熟火腿10克、鸡蛋清30克、糖醋生菜100克

调料蛋清豆粉80克、水豆粉20克、盐2克、味精1克、香油10克、鲜汤30克、化猪油70克

切配鸡脯肉斩成茸泥用鲜汤调散,再依次加入鸡蛋清,化猪油30克、水豆粉搅拌成鸡糁。火腿切成约0.4厘米见方的薄片。

土司切成直径约4厘米、厚约0.4厘米的圆片24片。

逐片抹上一层蛋清豆粉,再加上约1厘米的鸡糁抹平,鸡糁表面的中心,另选大小均匀的金钩四颗摆成口形,中间再嵌上一片火腿片,即成金钱鸡塔的初坏。

烹制炒锅洗净置小火上,制锅后,放猪油少许,再将金钱塔的初坏放入锅内(土司接触锅面),煎至土司酥香色黄,鸡糁熟透后,起锅装入盘内,浇上香油,镶上糖醋生菜即成。

七、烘

烘,主要用于各种蛋品烹制的菜肴。将调制好的原料放入适量的油锅中,加上锅盖或用大碗扣,先中火后小火,使之松泡、成熟的烹制方法。成菜有皮酥香,肉松泡的特点。如鱼香烘蛋、椿芽烘蛋、泸州烘蛋、松花肉等。

鱼香烘蛋

原料鲜鸡蛋8个

调料泡红辣椒30克、酱油10克、醋3克、盐2克、白糖10克、味精2克、葱花10克、姜米5克、蒜米5克、水豆粉10克、化猪油175克

烹制将炒锅制后,放化猪油和姜、蒜米,炒出香味再放剁细的泡红辣椒一起炒一下,掺汤放白酱油、白糖、醋、水豆粉,味正后收汁浓味放葱花待用。

用另一口炒锅制好后,放化猪油烧至七至八成热时,将碗内的鸡蛋(鸡蛋打散加少许、水豆粉一起调散)倒进锅中,用木盖盖上改用小火烘制,一面黄酥后再翻转烘制另一面至烘蛋发泡、发酥时,捞出放入盘内淋上勾制好的鱼香滋汁即成。

此菜的操作顺序,一般是先做好鱼香滋汁然后再烘蛋,蛋烘好淋上滋汁。烘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蛋倒下锅后盖上锅盖,用小火烘制而成。另一种是用烫油冲,先把锅内汤油倒一半出来,蛋倒入锅内后,再将倒出的烫油对准蛋冲下去而成。

烧、烩、煨、焖

习惯上,人们把加汤汁烹调制作的各类菜肴都笼统地称为“烧菜”,所谓的烧菜中除了多种多样的烧法以处,还有操作与烧相近的烩、煨、焖等烹调技法。

一、烧

烧,是将加工成形的原料,或经过熟处理的半成品,再下锅加入汤水、调料,先用旺火烧沸,再

改用中火或小火烧至成熟入味的方法。

从原料经过的初步熟处理来分,有原料先下锅经过氽、煸、炒、煎、炸等处理再加汤汁,旺火烧开,中火烧熟,最后旺火收汁起锅,成菜见汁见油的生烧,如生烧鸡翅、香菌烧鸡、葱烧裙边等;以及用加工成条块状的鸡、鸭、猪肉等熟料作原料来烧制,成菜迅速且质地 软的熟烧,如大蒜肥肠、豆瓣肘子、姜汁热味鸡等。

以成菜色泽分,有红烧、白烧;以突出某一味调料分,有酱烧、葱烧、家常烧(辣烧)。此外,菜中还有一种中火慢烧、自然收汁的干烧。

菜中,烧制的原料十分广泛。适用于各种山珍海味、禽畜、水产、蔬菜、豆制品和干果类。不论采用那一种烧法,成菜大都有色泽美观,亮汁亮油,质地鲜香软糯的特点。

1、红烧

红烧菜肴呈深红、浅红或枣红色,适宜于本色较深的原料,多借助于酱油、红酒、糖色等提色,

使成菜色泽红亮、质地 软。

红烧的原料一般要经过蒸、煮、煎、炸等制成半成品。烹制时,先打葱油,再加鲜汤,下原料,旺火烧开,打尽浮沫,加调料、糖汁等,改用中火或小火,使滋味渗入主料内部和收浓汤汁,直到原料 软。依据成菜要求决定勾芡或不勾芡,旺火收汁起锅。如苕菜狮子头、红烧鱼、红烧肉、樱桃肉、神仙鸭子、红烧什锦、板栗烧鸡等。

红烧什锦

原料油发蹄筋200克、油炸肉丸200克、熟鸡块200克、熟猪肚100克、熟猪心100克、熟猪舌200克、熟猪肉200克、熟冬笋100克、菜心400克。

调料盐2克、白酱油20克、葱白30克、老姜10克、胡椒粉5克、料酒50克、味精2克、化猪油250克、鲜汤2000克、嫩糖汁、五香粉适量。

切配将熟肉、肚子、舌子、心子、冬笋切成骨牌片,熟鸡肉砍成一字条,蹄筋切成寸长的节,葱头切成节,老姜切长片。青笋、红萝卜切一字条。

烹制炒锅制好后,放化猪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葱节、姜米、香科炒出香味,熟入料酒,掺鲜汤放入主料(先放硬的、老的,后放嫩的),下盐、白酱油、嫩糖汁、胡椒粉,改用小火慢烧出味。烧的过程中放入菜心。入味后捞出放于盘内。再用漏瓢将锅内的什锦捞出放在盘内菜心上。锅内放入味精和水豆粉,勾二流芡起锅,淋于什锦上即成。

当什锦捞出放于盘内后,如果锅内再放入水发鱿鱼或者不发海参时就叫海味什锦。比较高档的做法,配料还应该加入金钩、火腿、口蘑、瑶柱(干贝)等原料。

2、白烧

白烧的做法与红烧基本相同,差别在于不加酱油或糖色来提色,且用芡宜薄,以既能使原料入味,而又不掩盖基本色为好。从而保持了原料本身的颜色,有色泽素雅,清爽悦目,质地鲜嫩或 软的特点。如白果烧鸡、火腿凤尾、干贝菜心、银杏白菜、白汁鲜鱼等。

香菇烧鸭

原料鸭肉500克、鲜香菇500克、蒜瓣100克

调料盐5克、胡椒粉1克、味精1克、水豆粉15克、鲜汤1000克、化猪油50克

切配鲜香菇(或水发香菇)淘洗干净撕片。鸭肉切成方块。

烹制旺火,六成热油锅时下鸭肉炒香,加鲜汤烧开后下盐、胡椒粉、改用小火或微火慢烧至刚软软熟,加香菇,蒜瓣烧至软糯,放味精,用水豆粉勾薄芡,起锅装盘。

3、干烧

干烧是菜中常用于传统大菜的一种无芡汁烧法,适用于整条全鱼、鱼翅、鹿筋等原料,用中火

慢烧,自然收汁,使汤汁和味道全部渗进原料内部或紧紧粘附在原料上,原料不码芡也不勾芡,成菜见油不见汁,油亮香浓;鲜醇味浓。如菜名菜干烧岩鲤、干烧玉脊翅、干烧鹿筋、干烧大虾,以及家常选用普通原料烧制的干烧脑花、干烧芋脯、干烧臊子鱼等。

干烧岩鲤

原料岩鲤一尾(1000克左右)、火腿肥膘50克

调料郫县豆瓣100克、醪糟汁100克、盐5克、料酒50克、姜米30克、蒜米30克、葱颗20克、醋2克、白糖3克、味精3克、鲜汤300克、熟菜油1000克(实耗200克)

切配岩鲤剖洗干净,在鱼身两侧用直刀每隔约3厘米划一刀、刀深约6厘米。用料酒、盐抹匀全身使之腌渍入味。火腿肥膘切成绿豆大的粒。郫县豆瓣剁细。

烹制炒锅置旺火中,下油烧至八成热,将鱼梭放入锅,炸至色金黄、鱼皮收缩稍现皱纹时用抄瓢捞起。锅内留油50克,放入火腿粒炒至酥香,铲入盘内。锅内再下油100克烧热,用中火将郫县豆瓣炒至油呈红色、香味溢出,加入鲜汤烧沸出味。捞出豆瓣渣不用,放入鱼和炒酥的火腿粒,姜米、蒜米、醪糟汁和白糖,将锅移到小火上慢烧约要20多分钟才能使汤汁和调味充分渗透于鱼肉之中。在烧的过程中注意当鱼的一侧烧透入味后,轻轻将鱼身翻面。烧至汁稠鱼熟时加入味精和醋,把锅提起经经转动,使其不巴锅;同时不断把锅内汤汁舀起,淋在鱼身上,至亮油不见汁时,撒入葱颗推匀,起锅装入条盘。

若无岩鲤,也可用鲤鱼、草鱼等,相应改称干烧鲤鱼或干烧鲜鱼、干烧鱼。

4、葱烧

葱烧以葱为主要配料,要求突出葱的清香味,烧法与红烧相似。烹调时,选较粗的葱白切节拍破,

在温油锅中煸炒。然后放入经过蒸煮、煎炸或用汤氽过的主料,用旺火烧开后加调料,改用中火或小火烧至成熟入味,勾芡收汁起锅。成菜亮油亮汁、颜色清爽、富有较浓郁的葱香。如葱烧全鸡、葱烧海参、葱烧牛筋、葱烧鱼条、葱烧全鱼。

东坡肉

原料猪五花肉一方约750克

调料老姜25克、花椒10余粒、盐5克、冰糖50克、葱50克、料酒25克、酱油15克、菜油30克

切配五花肉刮洗干净、入沸水锅内煮约10分钟,除去血污,捞起晾干水气。冰糖一半炒成金黄色的糖汁,趁热微温时在肉皮上抹一层薄糖色。葱切成段、姜拍松。

烹制油在锅内烧至八成热,将猪肉肉皮向下放入不断舀油浇淋,炸成金黄色时铲出。

用汤锅(砂罐最佳),下垫竹蔑巴(或用剔肉的鸡骨、鸡爪或猪骨等更好)以防止糊锅。将肉皮向上放入加酱油、糖色、冰糖、料酒、盐、花椒、葱和姜等调料,再掺入300克鲜汤淹过猪肉。在旺火上烧沸后改用小火,烧至七成 时将猪肉翻面继续烧 装入盘内。

去掉锅内滋汁中的葱姜,收浓后淋在猪肉上即可。

二、卤

卤,是将大块或整形的原料,放入用调料、香料、汤汁兑成的卤汁,在旺火上加热致熟,使之上

色、入味的烹调方法。卤菜本身具有色泽美观、 软味浓、清洁卫生、存放时间较长的特点,是凉菜制作的主要方法之一。

依据卤汁颜色的不同,卤又分为红卤与白卤两种。红卤的卤汁中加糖色、酱油等上色的调料,成菜色泽红亮,如卤牛肉、卤猪心舌猪、五香鹌鹑、卤鸡鸭兔等;白卤的卤汁不加糖色、酱油,成菜保持原料的本色,如五香花生、卤豆腐干、白卤鸡等。

1、卤水的制作方法

红卤制作备好盐,料酒、白糖、菜油、葱、老姜、花椒、山奈、八角、草果、小茴、桂皮(丁

香、广香等属很少放入的香料之类)等调味料。

炒锅制好后放入少许熟菜油和白糖,加热后糖被炒化,颜色由黄变褐,满锅起泡,待变成浅黑色時馬上摻水熬制一下即可製成糖汁。山奈、八角、草果、小茴、桂皮、花椒等香料要用乾淨紗布包紮成香料包。鹵鍋放清湯(如無清湯可放自來水)燒開後放入鹽、料酒、老薑(拍破)、蔥把(挽結)、香料包、糖汁一起熬制。待鹵水有香味後即可放入各種要鹵的食品原料。鹵完後,新鹵水即已製成。

白鹵製作備好鹽、料酒、老薑、蔥、花椒、白糖、山奈、八角、茴香、小茴、桂皮、白蔻。

先用紗布將山奈、鹽、老薑、料酒熬制出香味即成白鹵,再放入應鹵的食品原料。

2、鹵制原料的處理

用於鹵制的原料範圍很廣,豬肉、豬頭、豬蹄,豬的心、舌、肚、腸、以及雞、鴨、鵝、兔、

牛肉、羊肉、豆筋、豆腐干、海带、鸡蛋等都可以制作卤菜。

下卤的各种原料经过初加工后,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浸漂、氽水处理。这是一道很必要的工序,它不但能保证食品卫生洁净,还能使卤熟后的成品漂色,颜色光亮,香味四溢。有许多原料都有有它特定的气味,如兔的土腥味,鸭的臊味,猪肚的膻味,牛肉的血腥味等,都需要洗净后入沸不中“紧”(氽)一下,这样即可除去部分异味,又有利于原料定型。另外有些原料是必需经氽水处理的,象内脏中的舌子(口条)只有经沸水略煮后,才能轻易刮下那层腥臭色褐的舌苔来。对猪头、猪尾、猪蹄这类原料,非要以火将表皮燎焦至起黑色的硬壳,再用水浸泡软后刮洗干净,才能除掉那浓重的毛臭味。

为了使卤菜入味,也可对鹅、鸭、牛肉这样形整体大的原料进行码味处理。码味的味料一般用炒盐、花椒、白酒、姜。码味时要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盐的份量,二是码味的时间,大致500克生料用盐15~20克。像鹅、北京鸭、牛肉冬天码味8~12小时,夏天3~5小时,码味后的原料也需入沸水中“紧”一下。通过码味既可使原料有个基本味,又能通过酒、花椒、姜的作用去掉部分腥臊异味,这时保证卤水的质量有积极作用。

3、卤制的火候

卤制品要求 软适度,成形不烂,肉熟骨离。

卤制的火候是根据所卤原料的质地和菜肴要求来确定的,例如兔肉质地细嫩,而牛肉则肉纤维较

长,在掌握火候上各自不同,卤制的时间也有长短之分。

一般来说,下原料烧开后,就不宜用大火,而以中小火保持卤水微开为最好。因为火大了容易造成锅里的卤货表皮被冲烂冲破而里面却是生的。卤水也会很快过浓,使卤制出的菜肴沾上一层杂质,显得很脏。卤时要对锅中的原料适量翻动,使原料受热和上色均匀。检查卤菜是否熟透,可用小刀或竹签在原料肉厚处戳划一条小口,如无血水冒出便已熟了。对质老的牛肉还需继续以小火焖,直至 透,能顺着肉纹撕下丝丝肉来,即表明火候恰到好处。

4、卤水的保养

卤水用过一次后,应对卤水的色、香、味都检查一次。如色泽过浅,就要加糖汁,咸味不够就加

川盐(但不宜放白酱油。因为当前市场上出售的白酱油不耐高温熬熬制,有发酸、发黑的副作用),香味差了就更换香料包内的香料。香料包能使用多少次,主要看使用的情况和香料的质量。

卤制的过程中,锅内卤油应边卤边打出一些,锅内不宜留得太多,一边卤还应一边翻转锅内的各种原料,使其受热均匀;同时打尽浮在卤水上的血泡之类的杂质,以免弄脏卤菜。特别要注意是要翻动香料包,不能让香料包粘结在锅底上,弄得满锅糊臭,造成重大损失。当然卤菜也可能粘结在锅底上,但一般来讲只要火候掌握恰当,加上随时搅动,这种现象即可避免。

卤制原料中的猪心、肠、鸡蛋、海带以及豆腐干等制品容易坏卤水,所以卤制这类原料应将卤水倒出一部份单独卤制,用多少倒多少,不要将一锅卤水全都放入。卤完鸡蛋等食品后的卤水,也只能单独保存,不宜再放回干净的卤水中去。

5、卤水的长期保管

卤水最上层是卤油,第二层为泡沫,其次是卤水,底部为骨渣。要保持卤水不坏,要打去浮油,

捡尽泡沫,用纱布将卤水过滤去掉骨渣,然后把卤水烧开,舀入干净的容器内,加盖保存,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要移动,不用时不要去搅动,要避免生水滴入卤水中,以防变酸。如果当天未用,需要烧开后再舀一瓢热卤水倒入装卤水的缸中烫一下,再倒下卤水锅内打去浮沫,最后用瓢舀入瓷缸内,即可存放。天气暑热,每隔二三天要将卤水烧开一次,气温凉爽每隔一周烧开一次。

卤水用久了,就会出现浑浓的现象。解决的方法是:隔几天需要用纱布和棕树皮进行过滤沉淀,一段时间后可以清理一次卤水。清理时根据卤水的多少,用一个或三个鸡的血。每个鸡的血可用1公斤清水搅散后再倒进卤水内搅转起漩涡,烧开后再用漏瓢打浮起的杂质,就会收到清理卤水的效果。高级卤不还可以用净瘦肉捶成茸,加水搅散后放入卤水中进行清理,效果更佳。红卤水清理后应象桃花油似的光亮,白卤水应如玻璃肚头的透明颜色。

卤牛肉

原料黄牛肉2500克

调料火硝5克、八角12克、山柰2克、小茴香3克、丁香2克、桂皮3克、砂仁3克、花椒4克、姜块15克、盐300克、酱油25克、味精7克、甘草4克、料酒250克、辣椒面25克、香油25克、花椒面3克、葱结3根切配将黄牛肉剥去筋膜洗净。用盐100克、花椒4与火硝调合均匀,抹在牛肉上,盛于缸内,夏季腌约6小时,冬季淹20小时。在腌制过程中,将牛肉上下翻动2~3次。

卤制将净锅置中旺火上,掺清水约4公斤。将八角、山柰,小茴香、丁香、桂皮、砂仁、花椒、粉甘草用双层干净纱布包扎好,放入锅内。加盐、酱油、料酒、牛肉、葱结、姜块,卤水烧沸后,放入牛肉块,撇净血泡浮沫,卤至肉熟软时,加味精,用旺火烧开,撇开浮油,速将牛肉起锅,晾冷后即成。

按牛肉纹横切成薄片,拼摆装盘,撒上花椒面、辣椒面,淋上香油上桌。

烹饪类_中餐烹调技术

1 . 调起源于()。 A.火的利用 B.盐的利用 C.酒的发明 D.糖的利用 答案:B 2 . 适用于家畜胃的洗涤的方法是()。 A.里外翻洗法 B.冷水漂洗法 C.刮剥洗涤洁 D.灌水冲洗法 答案:A 3 . 哪个地区制作清汤时多采用滤清这一方法?() A.江苏 B.广东 C.四川 D.北京 答案:B 4 . 调制酱香味型的主要酱料是甜面酱和()。 A.豆瓣酱 B.香辣酱 C.芝麻酱 D.沙茶酱 答案:C 5 . 烧的制品特点是() A.味型多样、质感软嫩 B.色泽黄亮、软嫩香鲜 C.洁白似霜、松脆香甜 D.汤汁浓稠、口味醇厚

答案:D 6 . 下面对于刀具的保养错误的是()。 A.刀具使用之后必须用洁布擦干刀身两面的水分。 B.刀具使用之后,必须固定挂在刀架上,或放人刀箱内分别放置,不可碰撞硬物,以免损伤刀刃。 C.遇到潮湿的季节,铁质刀具用完之后,应擦干水分,再往刀身两面涂抹一层植物油,以防生锈或腐蚀。 D.不锈钢刀具不易腐蚀生锈,故不需要特意保养。 答案:D 7 . 用油涨发蹄筋,一般1kg干料可涨发成湿料()左右。 A.1kg B.2kg C.4kg D.6kg 答案:C 8 . 采用煎、贴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需用()。 A.小火长时间加热 B.中、小火,加热时间略长 C.旺火或中火,加热时间略短 D.旺火长时间加热 答案:B 9 . 挂糊原料炸制时宜使用的火力是()。 A.旺火 B.中火 C.小火 D.微火 答案:B

10 . 干制原料通过油的(),汽化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又称结构水。 A.焐发 B.炸发 C.焖发 D.浸发 答案:B 11 . 用煮发的方法发料,加热必须适度、适时,既不能用(),也不能长时间加热,以防原料外层皮开肉烂,而内部却仍未发透。 A.中火 B.急火 C.小火 D.旺火 答案:B 12 . 菜肴“虎皮扣肉”的最佳装盘方法是( ) A.拉入法 B.倒人法 C.扣入法 D.覆盖法 答案:C 13 . 下列属于热辐射加热方式的是()。 A.竹筒烤 B.盐焗 C.蒸 D.远红外线 答案:D 14 . “九转大肠”属于()菜。 A.广东 B.四川 C.江苏

中餐烹调技术与工艺期末试卷

中餐烹调 ?术与工艺 ?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中国饮食 ?明的历程 ?当从(- -)万年的(- - -)时代开始。 2,风味流派 ?去称为(- ),现在一般称?为(- -),指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系。3,我国三大流?域孕育了 ?大菜系,即黄河流域?的(- -),长江中上 ?流域的(- -),长江下 流?域的(- -),珠江流域的?(--)。 4,曲阜的孔 ?菜号称(- - - - -)具有选料 ?究,刀工精细,(- - - -)的特点,胶东菜起 ?于(- - - -)——福山,精于各种(- -)的烹制,突出原料的?本味。 5,物质的聚 ?状态主要有?(--),(- -),(- -)三种。 6,卤汁走红的?操作 程 ?:整理烹调原?料,(- - - - - - -),(- - - - - - -)取出原料 ?用。7,汽蒸可分为?(- - - - - - -)和(- - - - - - -)。 一,选择题每题2份共10题计20分 1,铁制炊具 ?早出现在() A夏朝B商朝C春秋战国?D秦朝 2,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温控准确,热效率高,无烟,无火,污染小特点?的 A普通燃 ?炉灶B鼓风燃 ?炉灶C电磁灶D电饼档 3,火焰高而 ?定,呈黄白色,光度明亮,热 逼人的?火力 () A旺火B中火C小火D微火 4,能够形成 ?,脆,干香,嫩等效果的?加热方法 ?() A以油为加?热介质B以水为加?热介质C以蒸汽为?加热介质D电子加热? 5对禽畜 ?原料的风味?形成影响 ?大的成分 ?() A原料内 ?的脂肪B原料中的?蛋白质C原料中的?水分D原料中的?无机盐 6,肉 的持水?性随着加热?温度的变 ?而变 ,下列说法 ?确的 () A50—60c持水?力开始下 ?,60c以上?急速下 ?70—80c基本?结束 B30—40c持水?力开始下 ?,40c以上?急速下 ?60—70c基本?结束 C70c开?始下 ,80—90c急 ?下,100c时?基本结束 D80c开?始下 , 100c?时基本结束? 7,能 鱼 香?味成分大 ?度增加 加?热方法 () A长时间水?煮B油炸C长时间蒸?制D涮制 8,适合冷水 ?焯水的原料?范围 () A笋 ,芋头,土豆,蛋 ,腥臊异味 ?重的原料 B绿色叶菜?蔬菜,腥臊异味 ?重的原料,水产原料。 C蔬菜 ,鸡鸭肉 ,动物内脏。 D鸡鸭肉 ?,动物内脏,绿色叶菜 ?蔬菜。 9,走红的作用?() A缩短 ?烹调的时间?,保持原料的?形态完整 B除去异味?,增加香味,增加色泽, 原料定 ?。 C缩短 ?烹调的时间?,增加色泽,除去异味,增加香味。 D增加原料?色泽,成菜滑嫩,保持形态完?整 10汽蒸的?基本要求 ?() A掌握原料?的性质特点?,密切与其 ?熟处理配合?,防止串味污?染。 B防止串味?污染,旺火长时间?加热,保持原汁原?味。 C密切配合?其熟处理?方法,缩短烹调的?时间,掌握原料的?性质特点。

中式烹调师中级教学计划大纲完整版

中式烹调师中级教学计 划大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中级中式烹调师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 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具有一定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了解餐饮服务与食品制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烹调原料加工技术、烹饪原料基础知识、普通原料的冷热菜肴及汤羹制作专业知识,能够正确熟练运用烹调基本技能,独立完成原料选择、加工、切配、加热、调理、盛装、冷热菜肴及汤羹制作等厨房常规工作 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中级中式烹调师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饮食和食品生产服务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能够应用并理解刀工美化技法、烹饪原料知识、前期热处理技术知识、厨房机械安全使用维护知识、食品安全卫生、食品营养、烹饪美术、冷菜制作拼摆、菜品的配置、腌腊和干货原料的加工、烹制加热过程的燃烧传热的基本原理、菜品盛装原则方法、基础汤汁制作、调味原则要求、以及火候、上浆、挂糊、着衣等知识。 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中级中式烹调师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到安全协调操作,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厨房机械用具,刀工操作姿态正确合理,技法娴熟,能够运用出骨加工技术,能够正确运用前期热处理技术,掌握调味技术,掌握火候,能够运用上浆、挂糊、着衣技术,能够合理盛装菜品,能够制作一般冷菜拼盘,能够使用果蔬原料雕刻成一盘花形。 2.教学要求: 理论知识要求 饮食卫生营养知识 饮食成本核算知识 安全生产知识 烹饪原料知识 烹饪原料基础(初)加工 烹饪原料切配加工 菜肴制作工艺基础 冷菜制作工艺 操作技能要求 动物原料基础(初)加工 刀工成形技法

中式烹调教学计划

《中式烹调师五级》培训教学大纲及课程安排 根据上级文件的精神要求,我校特制定中式烹调师培训教学计划,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一、培训工种及培训时间:中式烹调师初级 15天 二、培训课时及课时分配:共120课时,理论20课时、实操100课时。 三、培训对象 有培训就业愿望,年龄在18周岁至48(女)54(男)周岁之间的农村劳动者等符合国家规定的享受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的人员。 四、培训方式:集中 五、培训级别:初级(五级) 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讲授烹饪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员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技能操作;培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解决烹调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员继续深造和适应职业转换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七、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员具备饮食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应用新技术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达到初级中式烹调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工作能力。(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烹饪发展概况和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特点。 2. 熟悉烹调各环节的操作原则及要求。 3. 理解干货原料涨发和汤汁形成的原理。 4. 掌握中式烹调方法的基础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掌握烹饪原料加工处理方法和成型质量标准。 2. 熟悉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 3. 掌握常用烹调方法和分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加工制作菜肴。 4. 熟练运用烹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制作一般筵席菜肴。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立业的本领。

2. 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3. 热爱烹饪事业,继承、发展、创新祖国的烹饪技艺。 4. 具有刻苦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态度,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 精神。 八、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 中式烹调概述 1. 了解烹调的概念,懂得烹调的意义和作用。 2. 熟悉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3. 掌握中国菜肴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特点。 (二) 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 1. 熟悉常用蔬菜洗涤、整理加工的方法和质量要求。 2. 了解常用水产品的宰杀、刮鳞、去鳃、剖腹等加工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掌握家禽宰杀、洗涤、开膛的加工步骤,以及家畜内脏、四肢的初步加 工方法。 (三) 刀工刀法和勺工技艺 1. 了解刀工、勺工在烹调中的作用。 2. 掌握刀工、勺工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四) 出肉、整料去骨 1. 熟悉出肉、整料去骨的基本要求。 2. 掌握常见水产品、家禽、家畜的出肉、整料去骨的加工步骤。 (五) 干货原料的涨发 1. 了解干货原料涨发的概念、方法和要求。 2. 熟悉常见干货原料涨发的步骤。 3. 掌握干货原料涨发的基本原理。 (六) 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 1. 理解烹饪原料初步热处理的意义、作用和原则。 2. 熟悉烹饪原料初步热处理的各种方法。 3. 掌握烹饪原料初步热处理方法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 (七) 热菜配菜知识 1. 理解配菜的意义。 2. 了解热菜配菜的原则和方法。 3. 掌握菜肴命名的方法和要求。 (八) 火候 1. 了解火候的概念。

中餐烹调技术期末考试试卷

《中餐烹调技术》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10 分) 1、上浆挂糊 2、勾芡 3、制汤 4、原料的初步熟处理 5、软熘 二、填空题(20 分) 1、汽蒸的作用有三:一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可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走红的操作要领有四:一是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必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是必须 _____ 3、调具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 的作用。 4、走油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5、勾芡的方法有________ 法、__________ 法、 ________ 法三种。 6、软炸菜肴的特点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7、炒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烹调方法,除滑炒外,还有__ 炒、_______ 炒、_____ 炒、 _____ 炒。 &油爆菜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9、调味的第一阶段是__________ 的调味,可称为________ 调味,第二阶段是_________ —的调味,可称为______ 调味,第三阶段是__________ 的调味,可称为_______ 调味。 10、加热译烹调原料有以下作用: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 作用、— _______ 作用、________ 作用和其它作用。 三、选择题(15 分) 1、下列原料宜用冷水锅焯水的是() A 、牛肉B青菜C、羊肉D、光鸡 2、热油锅是指() A 、三四层热B、五六层热C七八层热D、九十层热 3、“清炒虾仁”选用的浆是() A 、蛋清浆B、水粉浆C、全蛋浆D、苏打浆 4、“油爆双脆”勾的芡属于() A 、米汤芡B、流芡 ( C糊芡D包芡 5、“炒猪肝”选用的浆是() A 、蛋清浆B、水粉浆C、全蛋浆D、苏打浆 6、“若要甜,加点盐” ,这指是味的() A、消杀作用 B、对比作用C转化作用D、转换作用 7、“五味调和百味香”是指味的() A、转化现象 B、转换现象C消杀现象D、相乘现象 8、不同的呈味物质,对味的感觉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最快的是() A、甜味 B 酸味C、咸味D、麻味

《中式烹调技术》教案设计

《中式烹调技术》教案 烹饪教研组

第一章烹饪技术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烹饪技术的含义,理解我国菜肴的特点和我国菜的组成。 [教学重点]我国菜肴的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菜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烹饪技术的内涵 1.烹饪技术的含义 烹饪技术在使用上,是指菜肴的制作技术。烹饪技术包括烹调技术和面点技术。 2.烹饪技术和面点技术 3.烹饪技术的工艺特点 (二)我国菜肴的特点 1.选择原料广,制作精细 2.制作方法多,随意性大 3.调味灵活,口味突出 4.风味特色多、地方性强 5.搭配合理、营养丰富 (三)我国菜的组成 1.地方风味 1) 山东菜 2) 四川菜 3) 广东菜 4) 江苏菜 2.民族风味

1) 清真菜 2) 朝鲜菜 3.素菜 特点: 1) 选料应时,并以烤麸、素鸡、腐衣、豆腐、粉皮为主要原料。 2) 制作考究,技术精湛。 4.宫廷菜 特点: 1) 用料广泛、珍贵猎奇 2) 讲究菜肴的造型 3) 菜名寓以吉祥富贵 4) 餐具华贵独特 5.官府菜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达官贵族家庭所使用的菜肴。 三、小结 本章讲述了烹饪技术的内涵,我国菜肴的特点,我国菜的组成 四、布置作业 1.简述我国菜肴的特点 2.简述素菜的特点 3.简述宫廷菜的特点 第二章刀工技术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刀工的作用,掌握刀工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种刀法及原料的成型方法 [教学内容]刀工技术 [教学重点]直刀法,平刀法 [教学难点]花形原料的切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刀工的基本作用及基本要求 1.刀工的作用 1) 便于烹调和饮食 2) 可使菜肴的外形千姿百态 2.刀工的基本要求 1) 必须掌握原料的不同特性 2) 必须使改刀后的原料整齐划一,清爽利落。 3) 必须与烹调方法相适应 4) 操作姿势必须准确 (二)刀法 1.直刀法 1) 切 2) 剁 3) 坎 2.平刀法 3.斜刀法 4.锲刀法 (三)原料的成型方法 1.片 1) 切法 2) 片法 2.块 1) 切法 2) 砍法 3.丝与条 4.段 5.丁、粒、末

烹调起源与烹饪发展电子备课

烹调起源与烹饪发展电 子备课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烹调的起源与中国烹饪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烹调的起源。 2、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过程。 教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老师讲授: 烹调是制作菜肴的一项专门技术。烹就是对烹饪原料加热或以微波使原料分子剧烈震荡摩擦生热而成熟;调是调和滋味。烹调时烹和调的结合,具体的说,就是将经过各种加工整理的烹饪原料进行加热和调味,制成色、香、味、形、营养俱佳的菜肴的工艺过程。 一、烹调的起源: (一)烹 即烧、煮。就是对食物原料加热,使之成熟,起源于火的利用。 (二)调 就是调和滋味。起源于盐的利用。 发明烹调的重大意义 1、彻底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从远古人类的生吞活剥的野蛮生活,发展到烹熟而后食的饮食方式,这一主要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人类开始区别于普通动物。 2、烹调而后食,可以杀菌消毒,保障健康,改善营养,帮助消化,为人类体力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扩大了食物范围和居住环境,脱离与兽为伍的生活环境,生活起居逐渐走向文明。 4、养成了定时饮食的习惯,有更多时间从事劳动,生产力得到了发展。 5、随着烹调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逐渐趋于文明,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孕育并形成了独特而又灿烂的饮食文化。 二、中国烹饪的发展过程 (一)、萌芽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食物原料多系渔猎的水鲜和野兽,间有驯化的禽畜、采集的草果的试种的五谷;调味品主要是粗盐;炊具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砖灶、石灶;燃料仍系柴草;还有粗制的钵、碗、盘、盆作为食具,烹调方法是火炙、石燔与水煮、汽蒸并重,较为粗放。 在夏商周时期,系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初潮”。出现了烘、烤、烧、煮、爆、蒸等烹调方法。

初级中式烹调教学大纲

中式烹调师初级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饮食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应用新技术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初级中式烹调师的理论知识水平。 二、培训时间 开班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每日上课时间为上午8:30至11:45下午1:30至4:45。上课课时总共为120课时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 中式烹调概述 1. 了解烹调的概念,懂得烹调的意义和作用。 2. 熟悉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3. 掌握中国菜肴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特点。 (二) 干货原料的涨发 1. 了解干货原料涨发的概念、方法和要求。 2. 熟悉常见干货原料涨发的步骤。 3. 掌握干货原料涨发的基本原理。 (三) 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 1. 理解烹饪原料初步热处理的意义、作用和原则。 2. 熟悉烹饪原料初步热处理的各种方法。 3. 掌握烹饪原料初步热处理方法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 (四) 热菜配菜知识 1. 理解配菜的意义。

2. 了解热菜配菜的原则和方法。 3. 掌握菜肴命名的方法和要求。 (五) 火候 1. 了解火候的概念。 2. 熟悉不同的传热介质、传热方式对烹饪原料的影响。 (六) 调味 1. 了解味觉和味的分类。 2. 熟悉调味的方式。 3. 掌握调味的原则。 (七) 上浆、挂糊、勾芡 1. 了解调制浆、糊、芡所用的原料。 2. 理解上浆、挂糊、勾芡在烹调中的作用。 3. 掌握上浆、挂糊、勾芡的区别和种类。 (八) 热菜的烹调方法 1. 熟悉热菜烹调方法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2. 了解常用烹调方法的步骤。 3. 掌握常用烹调方法的操作关键。 (九) 热菜装盘 1. 熟悉热菜装盘的要求。 2. 了解盛菜器皿的种类和用途 3. 掌握盛器与菜肴配合的原则。 (十) 筵席知识 1. 了解筵席的意义、作用和种类。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

第一章烹饪技术概述 [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烹饪技术的含义,理解我国菜肴的特点和我国菜的组成。 [ 教学重点] 我国菜肴的特点 [ 教学难点] 我国菜肴的特点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烹饪技术的内涵 1. 烹饪技术的含义 烹饪技术在使用上,是指菜肴的制作技术。烹饪技术包括烹调技术和面点技术。 2. 烹饪技术和面点技术 3. 烹饪技术的工艺特点 (二)我国菜肴的特点 1. 选择原料广,制作精细 2. 制作方法多,随意性大 3. 调味灵活,口味突出 4. 风味特色多、地方性强 5. 搭配合理、营养丰富 (三)我国菜的组成

1. 地方风味 1)山东菜 2) 四川菜 3) 广东菜 4) 江苏菜 2. 民族风味 1) 清真菜 2) 朝鲜菜 3. 素菜 特点: 1) 选料应时,并以烤麸、素鸡、腐衣、豆腐、粉皮为主要原料 2) 制作考究,技术精湛。 4. 宫廷菜 特点: 1) 用料广泛、珍贵猎奇 2) 讲究菜肴的造型 3) 菜名寓以吉祥富贵 4) 餐具华贵独特 5. 官府菜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达官贵族家庭所使用的菜肴。 三、小结本章讲述了烹饪技术的内涵,我国菜肴的特点,我国菜的组成 四、布置作业 1. 简述我国菜肴的特点

2. 简述素菜的特点 3. 简述宫廷菜的特点 第二章刀工技术 [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刀工的作用,掌握刀工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种刀法及原料的成型方法 [ 教学内容] 刀工技术 [ 教学重点] 直刀法,平刀法 [ 教学难点] 花形原料的切法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刀工的基本作用及基本要求 1. 刀工的作用 1) 便于烹调和饮食 2) 可使菜肴的外形千姿百态 2. 刀工的基本要求 1) 必须掌握原料的不同特性 2) 必须使改刀后的原料整齐划一,清爽利落。 3) 必须与烹调方法相适应 4) 操作姿势必须准确 (二)刀法 1. 直刀法 1) 切

中餐烹调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定位 本课程是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适用于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属于B类课程。本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对中餐烹调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对中餐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掌握中餐的基本制作技术,对当前中式菜肴的相关技能有较清晰的认识。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尽快掌握中餐制作基础知识、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出肉及整料去骨、干货原料的涨发、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热菜的配菜、火候知识、调味、制汤、上浆、挂糊和勾芡、菜肴的烹调方法、热菜装盘、宴席知识等知识,为以后烹饪专业的其他课程和专题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三、先修及后续课程 建议先修《烹饪原料知识》与《烹饪概论》课程; 四、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章中式烹调概述 教学内容:第一节烹调概述 第二节中式菜肴的特点及风味流派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烹调的概念,懂得烹调的意义和作用,熟悉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掌握中式菜肴的特点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 第2章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 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 第二节水产品的初步加工 第三节家禽、家畜内脏和四肢的初步加工 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新鲜蔬菜、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过程,熟悉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原则,掌握常用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第3章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 教学内容:第一节刀工刀法

第二节勺工技术 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烹饪刀工、勺工在烹调中的作用,熟悉常用刀具、勺等设备的用途及保养方法,掌握刀工、勺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掌握直刀法、平刀法、斜刀法、剞刀法,并能根据烹调和食用的要求运用各种刀法,将烹饪原料加工成不同的形状。 第4章出肉及整料去骨 教学内容:第一节常用水产品的出肉加工 第二节整料去骨 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出肉加工的基本要求,掌握常见烹饪原料的出肉加工、整料去骨的加工步骤。 第5章干货原料的涨发 教学内容:第一节干货原料涨发的概念及意义 第二节干货原料涨发的方法和基本原理 第三节常用干货原料涨发实例 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干货原料涨发的概念、方法和要求,熟悉常见干货原料涨发的步骤,初步掌握常见干货原料涨发的方法和基本原理,掌握干货原料涨发的基本原理。 第6章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焯水 第二节过油 第三节汽蒸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的作用和原则,熟悉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的各种方法,掌握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方法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 第7章热菜的配菜 教学内容:第一节热菜配菜的重要性 第二节热菜配菜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菜肴的命名 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热菜配菜的重要性,熟悉热菜配菜的基本要求,了解热菜配菜的原则和方法,掌握菜肴命名的原则和方法。

《中式烹调师》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

《中式烹调师》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 一、培训工种及培训时间:中式烹调师20天 二、培训课时及课时分配:共60课时,理论30课时、实操30课时。 三、培训对象 有培训就业愿望,年龄在16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农村劳动力。提高就业技能。 四、培训方式:集中与分散 五、培训级别:中级 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烹饪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讲授烹饪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技能操作;培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解决烹调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员适应职业转换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七、课程教学目标 主要开设:刀工、热菜配菜、热菜烹调知识与技能。同时开设食品卫生法、爱滋病防治、卫生与保健,就业与创业、法律与维权等课程。 本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饮食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应用新技术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达到中级中式烹调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烹饪发展概况和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特点。 2. 熟悉烹调各环节的操作原则及要求。 3. 理解干货原料涨发和汤汁形成的原理。 4. 掌握中式烹调方法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 掌握烹饪原料加工处理方法和成型质量标准。 2.熟悉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 3.掌握常用烹调方法和分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加工制作菜肴。 4.熟练运用烹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制作一般筵席菜肴。 (三)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立业的本领。 2. 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 3.热爱烹饪事业,继承、发展、创新祖国的烹饪技艺。 4. 具有刻苦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态度,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5、熟悉食品安全法,掌握卫生与保健,爱滋病防治知识。 6、学习相关法律及维权常识,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八、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中式烹调概述 1.了解烹调的概念,懂得烹调的意义和作用。 2.熟悉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3. 掌握中国菜肴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特点。

中式烹饪培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中式烹调师培训教学大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式烹调师行业快速发展,成为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行业之一。为帮助下岗工人、进城农民工实现就业,提高社会就业率,规范职业技能培训行为,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现结合目前我国家技能培训的实际情况和省、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培训的要求,制定本培训大纲。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及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为主旨,进一步加强农民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新型农民,加快提升持证农业劳动力在总农业劳动力中的比重,建设一支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主体力量。 二、培训时间 本次培训时间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具体培训要求,确定具体的培训时间,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教学目标 通过培训达到以下目标: (1)使培训人员具备饮食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应用新技术打下基础。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培训学员达到初级中式烹调师的知识水平。 (4)掌握有关中式烹调师的基本常识; 四、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中式烹调师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时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和时间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观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4、规范性原则。认真执行本大纲,突出培训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加强科学管理,严格考核纪律和考勤制度,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 5、培训和调研相结合的原则。在培训过程中,应对有关培训内容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完善培训工作。 (二)培训工作的要求 1、组织师资力量并进行培训。任课教师应对有关培训内容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学员特点,编写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做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2、根据本方案指定相关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包括以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6075-71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完整 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一) 一、培养目标 培养方向:培养有社会注意觉悟,热爱旅游服务事业,具有良好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从事厨师所必须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接受终身教育实用型初、中级的中西餐烹饪厨师。 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掌握专业所需要的文化基础和基本技能,为日后再学习、再提高打好基础。 二、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 招生范围及对象: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 德育课与文化课 (1)政治:使用国家教委审定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教材(试用),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2)职业道德:使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对学生进行以人民服务思想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基本常识教育,特别是进行道德基本规范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具体内容,树立敬业意识、质量意识、团结协作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辩别、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能力,为学生形成与其将来相适应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奠定基础。 (3)语文: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室编著的

《中餐烹调技术》课程标准[详]

《中餐烹调技艺》课程标准 制作人:唐良德 一课程名称:《中式烹调技艺》。 二对象:三年制中职厨师专业学生。 三课时:174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食品加工与厨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主要研究热菜烹调的概念及基本原则.传统名菜制作的技艺;训练基本菜品的操作技能.为学生继续提高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转换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烹饪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热菜烹调技术.熟练掌握刀功基础、火候、调味和常用的热菜烹调技法.具备设计、制作宴席、制作一定数量的风味菜、特色菜的娴熟技能和一定的菜肴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和应用专业技术; 2、正确理解中式热菜制作过程中烹调技法对菜肴制作的重要性; 3、具有根据菜品需求变化更新和发展菜品的能力; 4、能熟练运用热菜制作技术制作传统名菜; 5、掌握制作宴席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会合理搭配宴席菜品; 6、具有勤学苦练、爱岗敬业的意识。 五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由联办单位专家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定位.以中式餐饮业相关业务为引领.确定课程结构和内容。课程设计依据培养目标和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当加以拓展.使学生掌握中餐烹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课程旨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达成目标。 六内容纲要 序号项目名称课时 项目一中餐烹调常识 2 项目二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12 项目三刀工刀法16 项目四勺工技术 6 项目五出肉及整料去骨10 项目六干货原料的涨发16 项目七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14 项目八热菜的配菜8 项目九火候知识8

项目十调味 6 项目十一制汤18 项目十二上浆、挂糊、勾芡10 项目十三菜肴的烹调方法28 项目十四热菜装盘 6 项目十五宴席知识 4 164 机动13 177 项目一中餐烹调常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举例说出烹调的概念.懂得烹调的意义和作用。 2 能阐明中式烹调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3 能概述中式菜肴的特点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 4 热爱烹饪事业.继承、发展、创新祖国的传统烹饪技艺。 模块一烹调概述 (一)任务内容 1 了解烹调的概念。 2了解烹调的重大意义。 3理解烹调的作用。 (二)理论知识 烹饪的有关概念、意义、作用和发展历史。 (三)实践技能 模块二中式菜肴的特点及风味流派 (一)任务内容 1 了解中式菜肴的特点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 2 培养热爱烹饪事业.继承、发展、创新祖国的传统烹饪技艺的情感。 (二)理论知识 中式菜肴的特点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 项目二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 教学目标 1能说明常用新鲜蔬菜、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过程。 2 能概述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原则。 3应用常用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对其进行初步加工。 4树立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遵纪守法的职业意识.养成厉行节约的良好品德。 模块一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 (一)任务内容 1 了解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概念 2能概述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原则。

中式烹饪师教学大纲

中式烹饪师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一、培训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培训,使培训人员在初级中式烹调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培养人员掌握系统的烹调专业理论知识和比较扎实的中式烹调基本功。并具有培训和指导初级中式烹调师的能力,达到熟练掌握中式烹调工种的业务技术水平能够应用并理解对原材料的加工、冷菜制作拼摆、菜品的配置、腌腊和干货原料的加工、烹制加热过程的燃烧传热的基本原理、菜品盛装原则方法、基础汤汁制作、调味原则要求,以及火候、上浆、挂糊、着衣等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 依据《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中级中式烹调师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到安全协调操作,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厨房机械用具,刀工操作姿态正确合理,技法娴熟,能够运用出骨加工技术,能够正确运用前期热处理技术,掌握调味技术,掌握火候,能够运用上浆、挂糊、着衣技术,能够合理盛装菜品,能够制作一般冷菜拼盘,能够使用果蔬原料雕刻成一般花形。 二、培训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培训中,应切实保证培训人员对理论知识的充分理解,能对原材料的制作、烹饪过程中问题的出现能及时处理。保证技能训练的教学时间和学习效果,达到生产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

(二)、培训中应特别强调安全操作,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规定进行操作。 三、培训方式 1、实地训练与考察。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 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2、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3、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四、培训课时安排(如下表) 五、培训内容 (一)、烹调原料的初加工 1、鸡、鱼等的分割取料 教学要求:剔骨手法正确,做到肉中无骨,骨上不带肉 2、腌腊制品原料的加工 教学要求:认真对待腌腊制品原料加工和干货涨发中的每个环节,对不同原料、不同用途。 3、干货原料的涨发 教学要求:干货涨发中的碱发、油发等方法,使用不同方法,做到节约用料,物尽其用。 (二)、烹调原料切配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

第一章烹饪技术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烹饪技术的含义,理解我国菜肴的特点和我国菜的组成。 [教学重点]我国菜肴的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菜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烹饪技术的内涵 1.烹饪技术的含义 烹饪技术在使用上,是指菜肴的制作技术。烹饪技术包括烹调技术和面点技术。 2.烹饪技术和面点技术 3.烹饪技术的工艺特点 (二)我国菜肴的特点 1.选择原料广,制作精细 2.制作方法多,随意性大 3.调味灵活,口味突出 4.风味特色多、地方性强 5.搭配合理、营养丰富 (三)我国菜的组成 1.地方风味 1) 山东菜

2) 四川菜 3) 广东菜 4) 江苏菜 2.民族风味 1) 清真菜 2) 朝鲜菜 3.素菜 特点: 1) 选料应时,并以烤麸、素鸡、腐衣、豆腐、粉皮为主要原料。 2) 制作考究,技术精湛。 4.宫廷菜 特点: 1) 用料广泛、珍贵猎奇 2) 讲究菜肴的造型 3) 菜名寓以吉祥富贵 4) 餐具华贵独特 5.官府菜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达官贵族家庭所使用的菜肴。 三、小结 本章讲述了烹饪技术的内涵,我国菜肴的特点,我国菜的组成 四、布置作业 1.简述我国菜肴的特点 2.简述素菜的特点 3.简述宫廷菜的特点

第二章刀工技术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刀工的作用,掌握刀工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种刀法及原料的成型方法 [教学内容]刀工技术 [教学重点]直刀法,平刀法 [教学难点]花形原料的切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刀工的基本作用及基本要求 1.刀工的作用 1) 便于烹调和饮食 2) 可使菜肴的外形千姿百态 2.刀工的基本要求 1) 必须掌握原料的不同特性 2) 必须使改刀后的原料整齐划一,清爽利落。 3) 必须与烹调方法相适应 4) 操作姿势必须准确 (二)刀法 1.直刀法 1) 切 2) 剁 3) 坎

《中餐烹调技术》课程标准

《中餐烹调技艺》课程标准 制作人:唐良德一课程名称:《中式烹调技艺》。 二对象:三年制中职厨师专业学生。 三课时:174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食品加工与厨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主要研究热菜烹调的概念及基本原则,传统名菜制作的技艺;训练基本菜品的操作技能,为学生继续提高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转换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烹饪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热菜烹调技术,熟练掌握刀功基础、火候、调味和常用的热菜烹调技法,具备设计、制作宴席、制作一定数量的风味菜、特色菜的娴熟技能和一定的菜肴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和应用专业技术; 2、正确理解中式热菜制作过程中烹调技法对菜肴制作的重要性; 3、具有根据菜品需求变化更新和发展菜品的能力; 4、能熟练运用热菜制作技术制作传统名菜; 5、掌握制作宴席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会合理搭配宴席菜品; 6、具有勤学苦练、爱岗敬业的意识。 五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由联办单位专家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定位,以中式餐饮业相关业务为引领,确定课程结构和内容。课程设计依据培养目标和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当加以拓展,使学生掌握中餐烹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课程旨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达成目标。 六内容纲要 序号项目名称课时项目一中餐烹调常识 2 项目二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12 项目三刀工刀法16 项目四勺工技术 6 项目五出肉及整料去骨10 项目六干货原料的涨发16 项目七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14 项目八热菜的配菜8 项目九火候知识8

项目十调味 6 项目十一制汤18 项目十二上浆、挂糊、勾芡10 项目十三菜肴的烹调方法28 项目十四热菜装盘 6 项目十五宴席知识 4 164 机动13 177 项目一中餐烹调常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举例说出烹调的概念,懂得烹调的意义和作用。 2 能阐明中式烹调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3 能概述中式菜肴的特点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 4 热爱烹饪事业,继承、发展、创新祖国的传统烹饪技艺。 模块一烹调概述 (一)任务内容 1 了解烹调的概念。 2了解烹调的重大意义。 3理解烹调的作用。 (二)理论知识 烹饪的有关概念、意义、作用和发展历史。 (三)实践技能 模块二中式菜肴的特点及风味流派 (一)任务内容 1 了解中式菜肴的特点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 2 培养热爱烹饪事业,继承、发展、创新祖国的传统烹饪技艺的情感。 (二)理论知识 中式菜肴的特点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 项目二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 教学目标 1能说明常用新鲜蔬菜、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过程。 2 能概述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原则。 3应用常用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和步骤,对其进行初步加工。 4树立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遵纪守法的职业意识,养成厉行节约的良好品德。 模块一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 (一)任务内容 1 了解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概念 2能概述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原则。

初级中式烹调师培训大纲教学教材

肥西金桥高级职业中学 中式烹调师教学大纲 中式烹调基础理论知识 一、培训要求 : 通过初级中式烹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学生应了解常用烹调原料的营养常识和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掌握菜肴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懂得如何指导徒工工作。 二、培训内容: 第一章饮食营养与卫生 1、几类烹饪原料的营养卫生 (1)谷类的营养卫生 (2)豆类的营养卫生 (3)畜肉类的营养卫生 (4)禽肉和蛋类的营养卫生 (5)鱼及其水产品的营养卫生 (6)食用油脂的营养卫生 (7)蔬菜的营养卫生 2、几类烹饪原料的主要卫生问题 (1)几类烹饪原料的主要卫生问题 (2)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和处理 3、饮食卫生 (1)食具卫生 (2)环境与设施的卫生 (3)个人卫生 (4)关于食品卫生法 第二章饮食业成本核算 1.饮食业成本核算的意义和作用 (1)成本核算的概念 (2)饮食业的成本核算 (3)饮食业成本核算的意义 (4)学习和搞好成本核算工作 2.饮食产品成本核算 (1)饮食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特点 (2)主食、点心的成本核算 (3)菜肴制品的成本核算 (4)宴席的成本核算 第三章指导徒工工作的意义和方法 1.指导徒工工作的意义

2.指导徒工工作的方法常用烹调原料知识 一、培训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员应掌握常用烹调原料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烹饪原料的分类,品质鉴定和保管方法。 二、培训内容: 第一章概论 1.烹饪原料的分类及品质鉴定 2.烹饪原料的保管 第二章初级烹饪原料知识 1.粮食 2.肉品类 3.蔬菜 4.水产品及其制品 5.干货制品 6.调味品初级烹饪原料加工技术 一、培训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了解刀工的一般知识,掌握基本刀法的适用范围和一般技术操作知识,懂得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熟悉常用烹调原料的出骨、分档取料和干料涨发的做法。 二、培训内容: 第一章刀工刀法 1.刀工 2.刀和菜墩的使用和保养 3.刀法 4.原料形状及其刀法 5.肉类(禽类)、鱼肉类、豆制品、常用蔬菜及其它原料形状的标准. 第二章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 1.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 2.水产品的初步加工 3.家禽、家畜的初步加工 4.常见野味的初步加工 第三章出肉和取料 1.出肉加工 2.分档取料 第四章干制原料涨发 1.干料涨发的意义 2.干料涨发的主要方法 第五章配菜 1.配菜的重要性 2.配菜的基本要求 3.配菜的原则和方法 初级烹调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