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三个注重”

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三个注重”

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三个注重”

吕淑玲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根据新形式下对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要求,依托现有教学实际,立足能力培养,从授课方法、考核手段、计算机文化等诸方面探讨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职业;素质;能力培养

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基础课,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在素质教育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辅助学生进行专业领域的开发应用,塑造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在新的世纪里,人类正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重挑战。资源、能源的短缺,高效率生产的需要,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等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的计算机教学。

笔者就现在的计算机基础课能否采取一些较好的方法来等几方面对搞好计算机的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一些思考。

1.注重授课方法的改进,优化学生接受效果

1.1 适时开展“分层次教学”

由于地区差异性,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起点不同,因此在新生入学后要进行摸底考试,因材施教,进行分班分层次教学。根据考试成绩分快班和正常班。对于进入快班课程学习的学生,一方面缩短上课学时,另一方面提供上机和上网学习的环境,使这些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正常班学生,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尽可能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当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达到基本上的均衡,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与课程学习内容将要进行实质性的调整,教学形式完全可以以自学为主,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学校组织考核,计算学分。学生只要通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应用能力的测试,可直接进入第二层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

1.2 尝试进行“分专业教学”

作者简介:

吕淑玲,女,江苏省徐州医药分院计算机教师,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

地址:江苏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办公室,邮编:221116,电话:0516-********,138********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同专业应该结合计算机应用特点不同,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不同要求。目前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 ⑴系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着力培养追踪新技术的能力。⑵熟悉典型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环境,具备常用软件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⑶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方面,要求具备程序设计的思维;具有数据库系统的初步设计、开发与应用的能力;能利用常用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数据,初步掌握多媒体应用系统集成与开发能力。⑷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组织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培养在线学习、交流和办公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机道德和行为习惯,建立电子信息安全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结合各个专业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更深层次的要求。

1.3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顺序

一般的教材安排是先介绍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计算机工作原理、进制等知识。如果按此顺序讲,使得初次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感到枯燥而对计算机课程失去兴趣,同时,由于还未涉及到实践操作,学习上机就根本不知该练习什么,使得本来就不足的实践练习课时被浪费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可以先讲授键盘、鼠标的使用和操作系统WINDOWS 的基本操作,布置学生练习的同时采用指点式方式学习前面所列的有关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类似问题都可采用这种方法解决。

1.4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技术

目前,各种软件出现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居多,用传统的黑板方式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应该在多媒体教室,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直观教学。相当多的学生都配备了电脑在宿舍,而且在公用机房或网吧上网都非常方便,因此可以组织开发网络教学系统,建立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作用。

2、注重考核手段的改进,强化实际应用能力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语言环境与应用软件面向用户的应用规律是对用户友好,充满人性。用户发生任何错误,它总是给出相关的错误提示信息。可是现行很多计算机考试仅凭学期考试成绩高低来判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实在有违计算机本身的

应用规律。目前高职教育应当依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以“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考试观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注重“理论课”和“实践应用”两方面能力的考评,并且应加大实验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可分成“笔试”和“上机”两个部分。笔试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践能力考核分成“基础实践考核”和“应用实践考核”两种:一种是基础实践考核,即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作业作为考核依据;一种应用实践考核,即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课程设计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综合测试。由此来提高考试的客观性、标准性、公正性和工作效率。改革传统“一份卷子定成绩”的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程学习评价与课外自主发展评价相结合、校内学习评价与社会资质认证相结合作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3、注重计算机文化教育,补充专业相关知识

3.1加强计算机文化教育

加强计算机文化教育,消除计算机文化的负面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而配套的计算机文化教育却没有跟上。许多精通计算机技术的青少年因为缺乏相应的计算机文化教育而走上了黑客之路。他们的才能没有得到正当表现。作为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入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理应承担起计算机文化教育的重任,一方面要传授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将各种计算机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另一方面,应该倡导一种科技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全新的伦理观念——“电脑道德”观念,以这种新颖的道德观念去约束、规范计算机虚拟世界的各种行为,培养、优化青年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增强计算机违法犯罪的抵抗力,使他们的才能造福于社会。

3.2适当补充与学生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满足于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教学应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对目前与未来的需求,补充一些新的知识,开发、组织实用案例和

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Word 教学方面,可以组织各类应用文档模板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这些应用文档包括通知、报告、申请书、论文、作业、试卷、各类单据等办公文档;讲授Excel 时,可以指导学生把会计帐本、统计帐本等制成电子工作簿,并结合会计和统计工作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等;上网络应用基础课时,可以顺带介绍电子商务知识、网络经营知识、多媒体计算机上的商业广告应用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局域网上模拟网上交易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基础课是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掌握应用计算机的知识,能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业务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不仅要从内容上进行改革,也要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不断创新,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容迎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宋金珂,孙壮,《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 赵伟,宫国顺,《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 冯伟国,陈耀清,《计算机应用基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