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

注释:

A.结直肠癌的诊治应重视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作用,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将尽可能多的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纳入MDT的管理。

B.MDT的实施过程中由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和分子生物学资料,对患者的一般状况、疾病的诊断、分期/侵犯范围、发展趋向和预后作出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治疗规范/指南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现有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整体治疗策略。

C.MDT 原则应该贯穿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全程。

D.MDT 团队应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状况的变化、肿瘤的反应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最大幅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影像学诊断的更多具体内容详见“影像学检查附录”

A.患者存在临床显性肠梗阻,鉴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会加剧梗阻或造成穿孔,原则上禁止行结肠镜检查。临床疑似或诊断肠梗阻患者不建议钡剂灌肠检查。

B.患者不具备条件,或拒绝全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不能检查全部结肠,建议清洁肠道后腹部/盆腔增强CT行结肠检查。

C.鉴于颈胸部淋巴结等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推荐增强胸部CT;强调高空间分辨率重建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肠癌肺转移瘤。

D.患者存在静脉造影的禁忌证,建议腹/盆腔增强MRI 加非增强胸部CT。

E.CT不能确诊肝转移瘤时,或肝转移瘤存在手术切除机会时,建议行腹部MRI,且包含T2 加权,DWI 加权以及多期T1 加权增强成像序列,用于确定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及分布;有条件者可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该方法有助于检出1cm 以下病灶。

F.有条件者可行肝脏超声造影或术中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肝脏转移瘤。

G.临床怀疑转移但其他影像检查无法确诊、或重大治疗决策前,PET/CT可用于发现可能存在的转移灶,从而避免过度治疗;但不推荐PET/CT 作为结肠癌诊断的常规检查。

影像学诊断的更多具体内容详见“影像学检查附录”

A.患者存在临床显性肠梗阻,鉴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会加剧梗阻或造成穿孔,原则上禁止行结肠镜检查。临床疑似或诊断肠梗阻患者不建议钡剂灌肠检查。

B.患者不具备条件,或拒绝全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不能检查全部结肠,建议清洁肠道后腹部/盆腔增强CT行结肠检查。

C.鉴于颈胸部淋巴结等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推荐增强胸部CT;强调高空间分辨率重建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肠癌肺转移瘤。

D.患者存在静脉造影的禁忌证,建议腹/盆腔增强MRI 加非增强胸部CT。

E.CT不能确诊肝转移瘤时,或肝转移瘤存在手术切除机会时,建议行腹部MRI,且包含T2 加权,DWI 加权以及多期T1 加权增强成像序列,用于确定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及分布;有条件者可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该方法有助于检出1cm 以下病灶。

F.有条件者可行肝脏超声造影或术中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肝脏转移瘤。

G.临床怀疑转移但其他影像检查无法确诊、或重大治疗决策前,PET/CT可用于发现可能存在的转移灶,从而避免过度治疗;但不推荐PET/CT 作为结肠癌诊断的常规检查。

H.尽管不能作为诊断的客观依据,强调临床医生对所有怀疑直肠癌患者行肛门指诊。

I.强烈推荐盆腔MRI为直肠癌患者诊断方法;对于直肠系膜筋膜(Mesorectal Fascia,MRF)的判断,盆腔高分辨率MRI是最优方法。直肠癌临床T分期诊断,直肠内置超声及MRI

皆优于CT,T2及以下分期直肠内置超声优于MRI。

J.患者存在MRI扫描禁忌证,建议行盆腔平扫及增强CT。

2.2.3附录

附录2.2.3-2:直肠癌建议使用结构化报告

报告内容建议包括:直肠癌位置、肿瘤浸润深度及肿瘤与周围结构及器官的相对关系(临床肿瘤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临床淋巴结分期);周围血管肿瘤侵犯,特别是侵犯壁外血管情况;环周切缘;非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腹腔种植转移、肺转移等远处转移状况;以及相关血管及肠管解剖变异等。

附录2.2.3-3 根据ESMO-2017 指南的直肠癌风险度分层:

极低度风险:T1,sm1cN0

低度风险:T1-T2,中/ 高位T3a/b N0(或高位N1),MRF-,EMVI-

中度风险:极低位T2,低/ 中/ 高位T3a/b,N1-2(非结外种植),MRF-,EMVI- 高度风险:极低位T3,低/ 中位T3c/d,N1-N2(结外种植),MRF-,EMVI+,

极高度风险:极低位T4,低/ 中/ 高位T3 并MRF+,T4b,侧方淋巴结+

注释:

1.目前尚无各专业均认可的直肠定义统一标准。根据2018 年NCCN 指南第二版直肠定义,MRI正中矢状位骶骨岬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以下为直肠。

2.目前尚无低/中/高位直肠癌诊断标准。根据ESMO-2017 指南的建议,以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0~5cm 为低位直肠癌,5~10cm 为中位直肠癌,10~15cm 为高位直肠癌。据目前指南及相关研究证据,极低位直肠癌尚无明确诊断标准。

附录2.2.3-4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的MR 影像评价标准

此项工作需要临床研究证据进一步证实。轴位小FOV高分辨T2WI 非抑脂序列为评价TRG的主要序列。信号定义:肿瘤高于直肠肌层但低于黏膜下层的中等信号;黏液为高于黏膜下层的极高信号;纤维为与肌肉相似的低信号或更低信号。

根据病理Mandard 诊断标准得出直肠癌TRG 的MRI 诊断标准:

1.mrTRG1:无残余肿瘤。

2.mrTRG2:大量纤维成分,少量残余肿瘤。

3.mrTRG3:纤维/黏液成分与残余肿瘤各约占50%。

4.mrTRG4:少量纤维/黏液成分,大部分为残余肿瘤。

5.mrTRG5:肿瘤未见明确变化。

注释:

至今尚无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的影像评价标准,影像组学综合临床、影像以及病理多种因素建立治疗效果评价模型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注释:

A.所有标本应及时固定(离体30min内固定最佳),使用新鲜的3.7% 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

固定液的量应为组织的10倍,固定时间8~48h。

B.标本应由内镜或手术医师充分展开,黏膜面向上,在标本边缘用大头针固定于软木板或

泡沫板上钉板固定。应每隔2~3mm 垂直于黏膜面切开全部取材。

C.“腺瘤伴浸润性癌”是指腺瘤含有穿透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的腺癌。“腺瘤伴高级别

上皮内瘤变”包括了腺瘤伴重度异形增生、原位癌和黏膜内癌。“高级别腺癌”、“肿瘤距离切缘小于1mm”和“脉管侵犯”为预后不良因素。

D.根治术标本,通常沿肿瘤对侧剪开肠管后固定,建议钉板固定。

E.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直肠癌标本,系膜完整性评估标准

见附表1。

F.“环周切缘”是指没有腹膜覆盖的肠壁“基底”切缘,建议手术医生在环周切缘处涂色或加以标识。“环周切缘阳性”是指肿瘤距离切缘小于或等于1mm。

G.淋巴结按淋巴引流方向进行取材并分组(肠旁、中间、中央),未经新辅助治疗的根治术标本,检出淋巴结总数原则上不少于12枚。若第一次未找到12枚淋巴结,建议复检。

H.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参考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010版,见附表2。

I.组织学分级包括传统的4级分法和WHO分类的2 级分法,详见附表3。

J.TNM 病理分期(pTNM)采用AJCC/UICC 第8版,详细参见“2.4 结直肠癌的分期”。pTNM 前加前缀m、r 和y分别代表多发性原发肿瘤、复发性肿瘤和治疗后肿瘤的TNM病理分期。

K.肿瘤退缩分级(TRG)的病理学评估依据残留肿瘤成分以及纤维化程度进行分析。推荐使用AJCC 第8 版TRG评分系统,见附表4。

L.根据鉴别目标选取,结直肠腺癌典型的免疫表型为CK7-/CK20+/CDX2+。

M.错配修复(MMR)蛋白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个常见MMR 蛋白(MLH1、MSH2、MSH6 和PMS2)的表达,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任何1个蛋白表达缺失为dMMR(错配修复功能缺陷),所有4个蛋白表达均阳性为pMMR(错配修复功能完整)。N.微卫星不稳定(MSI):建议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推荐的5 个微卫星(MS)检测位点(BAT25,BAT26,D5S346,D2S123 和D17S250)。判断标准为三级:所有5 个位点均稳定为MSS(微卫星稳定),1 个位点不稳定为MSI-L(微卫星低度不稳定),2 个及2个以上位点不稳定为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 多由MMR 基因突变及功能缺失导致,也可以通过检测MMR 蛋白缺失来反映MSI 状态。一般而言,dMMR 相当于MSI-H,pMMR 相当于MSI-L或MSS。

O.RAS 基因突变检测:检测位点包括KRAS 和NRAS 基因的第2、3、4 号外显子。检测样本采用原发瘤或转移瘤标本均可。

P.BRAF 基因突变检测:检测BRAF V600E 突变。检测样本采用原发瘤或转移瘤标本均可。Q.基因突变检测可采用DNA 直接测序法或ARMS 法。通量更高、速度更快的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或称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sequencing technology,NGS)也逐步运用于临床基因检测。使用获得认证的NGS 技术平台和检测产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执行规范的操作流程,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表2 结直肠癌WHO组织学分型

附表3 组织学分级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

注:TRG评分仅限于原发肿瘤经放化疗后的病灶评估;

*肿瘤细胞是指存活的细胞,不包括退变、坏死细胞;无细胞成分的黏液湖不能被评为肿瘤残留。

2.4分期

本指南采用UICC/AJCC TNM 分期系统(2017 年第8 版),适用于原发于结肠和直肠的病理类型为腺癌、鳞状细胞癌、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肿瘤。本分期系统不适用阑尾癌。

本分期系统的详细内容如下:

2.4.1 T、N、M定义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黏膜内癌(肿瘤侵犯黏膜固有层但未突破黏膜肌层)

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肿瘤突破黏膜肌层但未累及固有肌层)

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结直肠旁组织

T4a 肿瘤穿透脏层腹膜(包括肉眼可见的肿瘤部位肠穿孔,以及肿瘤透过炎症区域持续浸润到达脏层腹膜表面)

T4b 肿瘤直接侵犯或附着于邻近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1~3 枚区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中的肿瘤直径≥ 0.2mm),或无区域淋巴结转移、但存在任意数目的肿瘤结节(TD,tumor deposit)

N1a 有1 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有2~3 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但浆膜下、肠系膜内、或无腹膜覆盖的结肠/直肠周围

组织内有肿瘤结节

N2 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 有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b 有≥7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 影像学检查无远处转移,即远隔部位和器官无转移肿瘤存在的证据(该分类不应该由病理医师来判定)

M1 存在一个或多个远隔部位、器官或腹膜的转移

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远离部位或器官,无腹膜转移

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两个及以上的远离部位或器官,无腹膜转移

M1c 腹膜转移,伴或不伴其他部位或器官转移

2.4.3 说明

Tis: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T4b:T4b 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肠),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肌层后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肉眼观察到肿瘤与邻近器官或结构粘连分期为cT4b,若显微镜下该粘连处未见肿瘤存在则分期为pT3。

TD:淋巴结有转移时,肿瘤种植的结节数目不纳入淋巴结计数,单独列出。

V 和L 亚分期: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管浸润(LVI),而PNI 则用以表示神经浸润。

前缀:cTNM 是临床分期,pTNM 是病理分期;前缀y 用于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的肿瘤分期(如ypTNM),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分期为ypT0N0cM0,可能类似于0 期或1 期。前缀r 用于经治疗获得一段无瘤间期后复发的患者(rTNM)。

3 结肠癌的治疗原则

3.1 非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

3.1.1 可切除结肠癌的治疗

3.1.1.1 内镜治疗

3.1.1.1.1 内镜治疗策略

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分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iecemeal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PEMR)

注释:

A.所有无蒂息肉或怀疑癌变的息肉,均建议在明确病理后再决定是否镜下切除。各种特殊内镜检查方法有助于判断息肉的良恶性。

B.T1 期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大约15%,镜下局部切除是无法明确淋巴结状态;在T1(SM)癌内镜治疗后,不仅局部行结肠镜检查,同时需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腹部超声、胸部和腹部CT。

C.确定治愈性内镜下切除T1 结直肠癌组织学标准:①黏膜下浸润小于1mm 的病变;②缺乏淋巴血管侵犯的情况;③肿瘤分化好;④无肿瘤萌芽;⑤肿瘤距切缘≥ 1mm。

D.当切缘无法判断阴性还是阳性时,建议在3~6 个月之内复查内镜。如果切缘阴性可以在内镜治疗后1 年内复查。

E.较大的病变可能需要分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EMR),但PEMR 局部复发率较高,需加强监测。

F.参见“3.1.1.2 手术治疗”部分。

注释:

A.详见“2.3 结直肠癌病理学诊断原则”。

B.具备以下全部因素:标本完整切除,切缘阴性,且组织学特征良好(包括1 或2 级分化,无血管、淋巴管浸润)。

C.具备以下因素之一:标本破碎,切缘未能评估或阳性(距切缘1mm内存在肿瘤或电刀切缘可见肿瘤细胞),具有预后不良的组织学特征(包括3/4级分化,血管/淋巴管浸润)。

D.需告知患者:广基癌性息肉发生不良预后事件的比率会显著增加,包括疾病复发、病死率和血源性播散,主要与内镜下切除后切缘阳性有较大关系。

E.预后不良者建议行结肠切除和区域淋巴清扫。

F.所有的局部切除术或结肠切除术均可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机器人手术,取决于当地的技术和设备可获得性。

注释:

A.根治性手术方式是结肠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整块清扫。肿瘤血管起始部的根部淋巴结及清扫范围外的可疑转移淋巴结也应切除或活检。只有完全切除的手术才能认为是根治性的。

B.可选的手术方式包括:Ⅰ期切除吻合,或Ⅰ期切除吻合+近端保护性造口,或Ⅰ期肿瘤切除近端造口远端闭合,或造瘘术后Ⅱ期切除。

C.梗阻者不建议腹腔镜手术。

D.肠道支架通常适用于远端结肠的病灶,并且放置后能使近端结肠减压,从而择期结肠切除时能一期吻合的病例。

E.视腹腔污染程度选择,手术方式同b,充分冲洗引流。

注释:

A.Ⅱ期患者:高危因素包括:T4、组织学分化差(3/4 级,不包括MSI-H 者)、脉管浸润、神经浸润、术前肠梗阻或肿瘤部位穿孔、切缘阳性或情况不明、切缘安全距离不足、送检淋巴结不足12 枚。低危因素指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或dMMR(错配修复功能缺失)。普危因素指既没有高危因素也没有低危因素者。

B.根据MOSAIC 试验及使用奥沙利铂后可能的远期后遗症,FOLFOX 方案不适合用于无高危因素的Ⅱ期患者辅助治疗。

C.推荐的单药氟尿嘧啶方案包括:口服卡培他滨(首选),5-FU/LV 持续静脉输注双周方案。

D.推荐的联合化疗方案包括:CapeOx(又称XELOX)和mFOLFOX6。

E.所有Ⅱ期患者均应进行错配修复蛋白(MMR)检测,详细信息参见“2 . 3 病理学诊断原则”。d MMR 或MSI- H 的Ⅱ期患者可能预后较好,且不会从单药5 - FU 的辅助化疗中获益。

F.辅助化疗的具体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年龄、身体状况、合并基础疾病等;尚无证据显示增加奥沙利铂至5-FU/LV 可以使70 岁或以上的患者受益。

G.术后身体恢复后应尽快开始辅助化疗,一般在术后3 周左右开始,不应迟于术后2 个月。辅助化疗总疗程一共为 6 个月。基于IDEA 研究结果,Ⅲ期的低危患者(T1-3N1)可考虑3 个月的CapeOX 方案辅助化疗。

H.除临床试验外,不推荐在辅助化疗中使用如下药物:伊立替康、替吉奥、TAS-102、所有的靶向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阿柏西普、瑞戈非尼、呋喹替尼等)和所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 和nivolumab 等)。

3.1.1.4 附:常用的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

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单药方案:

卡培他滨

卡培他滨每次1250mg/m2,每日2 次,口服,第1~14 天每3 周重复,共24 周

简化的双周5-FU 输注/LV 方案(sLV5FU2)

LV 400mg/m2静脉滴注2h,第1 天

随后5-FU 400mg/m2静脉推注,然后1200mg/(m2·d)×2d,持续静脉输注(总量2400mg/m2,输注46~48h)

每2 周重复,共24 周

联合化疗方案:

CapeOx(又称XELOX)

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输注2h,第1 天

卡培他滨每次1000mg/m2,每日2 次,第1~14 天

每3 周重复,共24 周

mFOLFOX6

奥沙利铂85mg/m2静脉输注2h,第1 天LV 400mg/m2静脉输注2h,第1 天

5-FU 400mg/m2静脉推注,第1 天,然后1200mg/(m2·d)×2d,持续静脉输注

(总量2400mg/m2,输注46~48h)每 2 周重复,共24 周

3.1.2 不可切除结肠癌的治疗

注释:

A.对于初始不可切除的结肠癌,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氟尿嘧啶类药物单药化疗或者联合奥沙利铂或者伊立替康化疗,甚或三药联合化疗。

B.多项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研究显示,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或者西妥昔单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不推荐两种靶向药物联合使用。

C.对可能转化的病人要选择高反应率的化疗方案或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患者应每2 个月评估一次,如果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则最后一次治疗与手术间隔至少6 周,术后6~8 周再重新开始贝伐珠单抗治疗。

D.局部放疗对部分T4b患者,如伴有局部侵犯的乙状结肠,可提高治疗的缓解率,增加转化性切除的概率。

E.对于有梗阻的T4b 结肠癌患者可通过内镜下支架植入或旁路手术解除梗阻。

3.2 转移性结肠癌治疗原则

3.2.1 同时性转移性结肠癌

a,b

注释:

A.可切除的转移性结肠癌,外科手术切除是潜在根治的治疗方法。技术要求:足够的残留肝脏体积,切缘达到R 0切除。局限性肺转移预后相对较好,但综合治疗的研究数据相对有限,建议在多学科讨论下参照肝转移患者的治疗原则。

B.如肝脏转移灶数目大于5 个请参见初始不可切除结肠癌部分。

C.复发风险评分(CRS)的五个参数:原发肿瘤淋巴结阳性,同时性转移或异时性转移距离原发灶手术时间<12 个月,肝转移肿瘤数目>1 个,术前CEA 水平>200ng/ml 和转移肿瘤最大直径>5cm,每个项目为 1 分。0~2 分为CRS 评分低,3~5 分为CRS 评分高。CRS 评分越高,术后复发风险越大,围手术期化疗越有获益。

D.新辅助化疗可减小术前肿瘤的体积及降低体内微小转移的发生,可提高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为了限制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新辅助化疗的疗程一般限于2~3 个月。新辅助化疗方案首选推荐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方案(FOLFOX/CapeOx),但根据个体情况也可选择伊立替康为基础的方案(FOLFIRI)。

E.对于同时性转移性结肠癌的原发灶和转移灶手术切除顺序,包括同期或分期手术,主要取决于患者身体状况和对手术耐受性和安全性的综合评估。而分期手术又分原发灶优先还是转移灶优先,取决于影响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如转移灶是主要影响因素可先行转移灶切除术,再行原发灶切除术。

F.局部治疗手段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立体定向放疗(SBRT)等。

对于所有拟接受全身系统治疗的初始不可切除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可根据转移灶是否有潜在根治性切除可能分为:潜在可切除组和姑息治疗组。该类患者尤其应在 MDT 团队指导下进行全程管理和治疗。

a,b,c

姑息治疗组一线方案c:

姑息治疗二线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