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Ⅲ第2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太湖湿地为例

湖州市菱湖中学

【设计思想】

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本节课程的设计,以太湖湿地为例,采用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材分析】

本节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太湖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其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太湖区为例,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本节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的利用,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不熟悉湿地的概念,但身在江南水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湿地,因此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较小。【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我国湿地的分布、湿地的重要价值。

(2)初步认识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取图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阅读太湖湿地的资料,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保护问题的大讨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深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3)以太湖湿地作为案例,增强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难点: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教学策略与手段】

1.多媒体演示

2.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学习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太湖湿地的相关资料;学生按小组课前湿地考察太湖湿地,储备相关信息【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展示表格1,介绍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

2.提问:大家知道2月2日是什么日子吗?试着猜想。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1.介绍:这一天是世界湿地日。简单的说明“世界湿地日”的由来和近几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表格2)。

表2

2.展示图片:江南水乡

3.提问:什么是湿地?

(设计意图)以世界湿地日来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转承)以湿地的概念为悬念,引出本课的主题《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进入主题]

一、湿地的概念与分布

1.湿地

(教师活动)(1)展示太湖湿地的图片(附图见末页)

(2)提问:①什么是湿地?

②湿地有哪些种类?

③北方的旱地、南方的水田属于湿地吗?湿地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独立阅读“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思考湿地的概念及特征

合作学习:结合具体的湿地名称,分小组探究湿地的分类并讨论发言

(教师活动)归纳(1)湿地的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补充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略) (2)湿地的分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

根据湿地的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 形成原因分类 人工湿地:水库、水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实战演练)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

A 、三峡水库

B 、海南岛红树林

C 、水稻田

D 、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参考答案) D

(转承)湿地的种类多种多样,而它的分布也是相当的广泛。 2.湿地的分布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世界主要湿地分布”图和“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 (2)讲解: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

山都有分布

(3)提问:我国湿地分布在空间上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并发言:我国湿地空间分布特征:东多,西少,地区分布不均匀。 (教师活动)补充:我国湿地的分布类型(见

表3) 表3 (转承)联合国为什么设立世界湿地日,湿地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作用

(教师活动)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师生活动)填写表格:根据湿地的美称说出相应的作用(归纳见表4) 2.湿地的价值——以太湖湿地为例

(教师活动)展示详细资料:太湖古称震泽,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为我国第三

大淡水湖。她以优美的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闻名中外,这里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略)。表4

(学生活动)归纳太湖湿地的价值:生态价值:

调节洪水、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经济价值:航运、旅游观光等

(问题探究1)(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

什么样的影响?

(2)谈谈对太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3)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

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这

种说法吗?

(分小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多媒体显示(略)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探究,深刻理解湿地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转承)湿地很重要,但数据显示我国的湿地资源在不断减少,“地球之肾”怎么了呢?

三、湿地资源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资料:天然湿地大面积减少。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围湖造田,使河港纵横、河口众多的太湖水面越来越小,解放前太湖面积还有2500km2,现已缩为2338 km2

左右,减少容积3.2亿m3,影响太湖蓄水位0.14 m……(略)

(问题探究2)太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太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提示:从气候、地形、土壤、河湖分布等方面分析

(分小组讨论发言,教师小结)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

②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

③土壤肥沃

④河湖密布,水产养殖业发达

(问题探究3)

(1)太湖为什么会萎缩?

(2)太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

(3)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4)结合上述太湖湿地资料中,所提到的湿地生态问题有哪些?湿地是如何被破坏的?(参考答案)(1)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2)人多地少,围湖垦田能扩大耕地面积

(3)正面:增加粮食,带来经济效益;负面:带来洪涝灾害和环境恶化

(转承)我们现有的湿地资源已遭受到严重破坏,我们应当怎样保护湿地?

四、保护湿地

(问题探究4)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太湖湿地?

(全班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措施举例:退田还湖、退网还湖;治理太湖水污染;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实施太湖水系河道综合整治;

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实战演练)下列综合治理措施中与太湖“变大”无关的是()

A、封山育林

B、退田还湖

C、加固干堤

D、跨流域调水

(参考答案) C

【作业设计】

收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太湖湿地为例

一、湿地的概念与分布

1.湿地

2.湿地的分类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作用

2.太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三、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1.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湿地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

四、保护湿地

【参考文献】

著作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3页。

《学科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153页。

文章类——胡继兰:《在地理新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探索——以湘教版〈地理Ⅲ〉“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例》,《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年第8期。

附图——太湖湿地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 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纲解读] 1.了解湿地的分布及其生态效益。 2.理解湿地问题、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思维导图]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 ? ??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 ?? ?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示(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3.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 ? 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 态环境问题增多 4.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 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学案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学习目标: 1.结合三江平原等地区区域特征分析湿地的形成条件。(区域认知) 2.通过图片资料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利用洞庭湖、咸海面积的变化探究湿地减少的原因。(综合思维) 3.针对湿地破坏的原因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人地协调) 学习过程: 板块一:湿地的概念及类型 1.读图,你知道什么是湿地吗? 课堂检测1: 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A、三峡水库 B、海南岛红树林 C、水稻田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①海洋②耕地③河流④湖泊⑤森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 D、②④⑤ 板块二: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读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描述我国湿地分布的特点? 3.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沼泽湿地形成的自然因素?(合作探究) 三江平原沼泽: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 青藏高原湿地: 课堂检测2: (2014新课标2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 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 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

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板块三:湿地的重要价值 4.结合图片资料,说出湿地的主要作用,并归类。 课堂检测3:(2018新课标2)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芦苇.分布广泛.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分) 板块四:湿地减少的原因和保护措施(合作探究) 材料1 洞庭湖的萎缩 洞庭湖原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但长江中上游的滥砍滥伐、毁林开荒使得长江含沙量大增而导致湖泊的淤积;另一方面,湖区围垦严重,1896年至1980年面积减小了57%,储水量减少了46%。湖泊形态支离破碎,现已分割为几部分,被人戏称为“洞庭河”。洞庭湖的调蓄功能下降,加重了近年来长江中游“小水大灾”现象。如1998年大洪水,其最大洪峰流量较1954年小,水位也低,但洪水泛滥程度却远大于1954年。 2000-2006洞庭湖共监测到鱼类111种,其组成结构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大大减少,洄游性鱼类已极为罕见;平均渔获量为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湖区内造纸厂、化工厂污水大量排放,渔业污染事故频发,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洞庭湖水质。 材料2 咸海变“死海” 咸海,位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水湖,原为世界第4大湖,主要由中亚两大内流河锡尔河注入。历史上咸海海拔53米,南北最长435公里,东西290公里,面积68,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6米,在西海岸外最深处达69米。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大量用于农业和工业,再加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气候持续干旱,导致湖 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 19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

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邹小云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辩论,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和上一节教材《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都是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问题,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三部分内容按照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来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保护 [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宁波东钱湖、洞庭湖湿地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对具体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知识点一湿地的主要功能 知识点二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知识点三湿地的治理措施 拓展:1. 森林资源的作用和保护(1) 森林资源的作用和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 森林的保护措施 (一)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二)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三)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 (四)征收育林费,专门用于造林育林; (五)煤炭、造纸等部门,按照煤炭和木浆纸张等产品的产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于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 (六)建立林业基金制度。 拓展.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乱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拓展.3.生物多样性保护

(1)物种灭绝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所以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长,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森林破坏、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环境污染等,加速了物种灭绝速度,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2)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迁入适当的环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保护遗传资源。 ④国家颁布生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示

(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3.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 ? 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 态环境问题增多 4.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教学设计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教学设计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三江平原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简析高中地理必修3的核心内容是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典型区域为例,通过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分析,调用相关地理的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运用地理思维方法,提出该区域持续发展的措施。希望学生通过相关区域的学习,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世界其他相似区域的发展提出预见性的问题及防治措施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就本节内容而言,三江平原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三江平原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即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是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内容,它是围绕本章内容“生态环境建设”所设计的研究主题。绝大部分学生对北大荒的认识是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但教材提出的“停止开发北大荒”可能使学生变得一头雾水。这也正是问题研究最突出的亮点,以学生熟悉的地理素材为背景,提出学生陌生的研究主题。如此给学生留下无穷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研究的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且也给学生探究、合作

学习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学生通过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学习,学生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习思路更加深刻认识: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分析区域发展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2、应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简析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及发展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归纳、总结北大荒的自然地理特征 2、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停止开发“北大荒”,并为北大荒发展提出可行措施 4、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建构湿地发展的一般模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参考教案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参考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了解湿地的定义、类型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2.通过视频介绍湿地的重要作用和对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的归纳,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保护 [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幻灯片二、三)这些秀丽的风景反映的是什么景观,它们所展示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点?那么什么是湿地,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目前我国的湿地利用和保护情况怎样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一、湿地的概况 【阅读分析】阅读41页第一段,了解湿地的定义及类型。 【学生回答】1、湿地的定义 2、湿地的类型 【读图思考】读“我国湿地分布示意”图思考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点拨】1.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

原都有湿地的分布。2.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二、湿地的作用——“地球之肾” 【观看视频】观看视频“湿地的作用”,总结湿地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天堂。 【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阅读“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点拨】洞庭湖区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分布着多种湿地植被类型,多种鸟类和水生动物,生物种类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三、湿地资源的利用 观看“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视频 思考:建国以后,洞庭湖区为什么洪灾频繁发生? 【分组讨论】阅读43页“萎缩的洞庭湖”讨论: 1、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 2、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洞庭湖面积减小对湖区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3、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洞庭湖继续萎缩? 【点拨】1、洞庭湖面积减小的自然原因有:全球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变大;和常年累月的泥沙淤积;人为原因有:围湖造田,和流域内的乱砍乱伐,造成长江及支流含沙量增大,加速湖泊泥沙淤积。 2、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人地矛盾加剧,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有利:围湖造田能够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对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好处(增加口粮、经济收入等) 不利: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小,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能性加大,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3、针对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的现象,我们怎么样来保护洞庭湖。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 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 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取图片大致了解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2. 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讨论总结,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对湿地价值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2. 在分析当前不合理利用湿地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 3. 通过课堂上对平湖乡土地理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教学重点: 1.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四、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导入新课] 以“世界湿地日”为主题导入。 师:你们知道2月2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 师:这一天是世界湿地日。那大家又知道什么是湿地吗?其实在我们江南地区有着很多很多的湿地。

(浏览地图册图/其他湿地地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简单的了解“世界湿地日”的由来和历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 一、湿地含义及价值 (展示各种平湖地区的湿地,以乡土地理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平湖地区的湿地,大家在欣赏这些图片的同时能思考下面的问题: 1. 什么是湿地? 2. 湿地有哪些种类? 3. 湿地的特点? (进行一定的提示和引导,学生应该可以回答) 1、湿地的定义 (1)简明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 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湿地的分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 根据湿地的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 形成原因分类 人工湿地:水库、水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承转)湿地的种类有这么多,那它的分布也是相当的广泛。 4、湿地的分布 (展示世界主要湿地分布示意图) 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承转)我国的湿地分布也是相当的广泛。 (展示我国湿地分布示意图) 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多,西部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5、我国的湿地资源 中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现有湿地6594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前列。 中国湿地类型: (1)沼泽湿地 (2)湖泊湿地 (3)河流湿地 (4)浅海、滩涂湿地 (5)人工湿地 (展示我国类湿地分布的示意图) (承转)我国湿地分布这么广泛,那湿地到底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呢?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旅 游功能:美化环境 生态功能:维持生物 多样性,保持周围生 态 的稳定与平衡C 生 命的摇篮H ) 降解功能;许多挺水 植物、浮叶植物和沉 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 中富集、分解、吸收 有害物质,降解环境 污染「'地球之肾") 知识点二 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⑴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 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 过渡性现象。 人类活动 影响 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 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 加剧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知识点一 湿地的主要功能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A

知识点三湿地的治理措施 拓展:1.森林资源的作用和保护(1)森林资源的作用和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森林的保护措施 (一) 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二) 根据国家和 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 (三) 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 (四) 征收育林费,专门用于造林育林; (五) 煤炭、造纸等部门,按照煤炭和木浆纸张等产品的产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 专门用于营造坑木、 造纸等用材林; (六) 建立林业基金制度。 拓展.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 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 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② 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乱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 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 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⑶保护草地 ① 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② 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L 自然资源- 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木材及其他林产品 调节气候, 稳 定大气 成分 破坏后 导致 环境资源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 保爲尿土, 吸烟除尘, 防风周沙 繁衍物种. 维护生物 多样性 破坏后 导致 导致 导致 生物多样 性锐减 森林遭破坏后的生态环境问题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说课稿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说课稿 单位:沁阳市第一中学 姓名:屈全胜 时间: 2015.10 联系方式: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节,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三贯穿始终的主体和目标,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区域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节以洞庭湖的开发与保护为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湿地开发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不仅对我国各大湿地问题的治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解读课标:因为各个区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保护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不同,因此,课标要求的重点并不是某区域开发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保护治理的具体措施,而在于研究湿地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湿地的基础知识,高一高二学生对区域湿地条件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比较陌生,在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方面存在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补充感性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湿地开发的方法和思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分布和重要价值; 认识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掌握湿地在治理保护中采取的对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分析、表达、交流、迁移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忧患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湿地资源的价值、利用与保护 难点:探究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四、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程理念要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主张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学习。因而结合本课内容,我遵照启发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选择了案例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学法:根据学生情况,贯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原则,我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既达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又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河流、湖泊、沼泽等

2019高中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大致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和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听录音看视频等手段增强学生对湿地资源重要价值的理解。 3.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积极加入到“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探究中来,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 [教学媒体与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我国湿地等方面的数据、图表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风景。 师:这么秀丽的风景反映的是什么景观? 生:湿地。 师:什么是湿地?湿地有哪些类型?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人类在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有哪些不合理的行为?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教师板书】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湿地的概念及分布 【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湿地? ②湿地有哪些类型? ③不同类型的湿地有什么共同特点?

④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何特点? 【师生小结】概括地说湿地是水位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天然湿地(包括滩涂、沼泽、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水区)和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人工河、人工湖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我国湿地具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分布不均,东多西少的特点。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湿地分布特点。 【教师承转】我国湿地分布这么广泛,那湿地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观看视频】抢答洞庭湖湿地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学生小结】洞庭湖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教师承转】湿地还具有哪些作用呢? 【畅所欲言】学生探究湿地的其他作用 1、假如我国没有长江、黄河、珠江、湘江等大江、大河,我国将会怎样? 2、假如继续在洞庭湖地区大面积围湖造田,结果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水资源缺乏、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重等。 【学生小结】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师强调】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产出功能和生态功能两方面,并且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产出价值。 【教师板书】二、湿地的作用 【学生活动】将湿地的作用补上相应的美称 【教师承转】湿地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的重要,但有数据显示我国的湿地资源也在不断的减少(近20年来我国湿地总面积减少11.46%),我们的“肾”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教师板书】三、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学生阅读】“萎缩的洞庭湖”及教材相关内容,探讨洞庭湖湿地主要存在的问题? 【幻灯显示】“不同时期的洞庭湖”、“滥捕滥杀”、“水污染”等图片 【学生回答】洞庭源湿地主要存在三大问题:面积萎缩、物种锐减、水质污染。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探讨以上三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成果展示】召开新闻发布会:让部分同学充当记者采访对三个问题探讨比较有成就的专家们(学生中的佼佼者)。 【师生小结】 1、面积萎缩 原因危害 (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自然原因泥沙淤积 (2)影响航运 (3)破坏生物多样性围湖造田人为原因 (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危害 (2)影响航运; (3)破坏生物多样性;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III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一、说课标 本部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课标解读:1、就本节内容而言,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方法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2、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典型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3、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导学和对迁移案例的自学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同类区域案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共性的知识推广应用。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例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体现了教材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对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依据对课标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湿地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湿地资源的价值及利用与保护。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能“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所以结合这条标准及教

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新人教版

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的林带建设。据此完成1—3题。 1.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2.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漠化范围缩小 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 3.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使得林场 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②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 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参考答案】1.C 2.D 3.D 3.外围和内部林带建设,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农田蒸发量减少,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大行距内耕作低秆农作物,林地间土壤熟化过程加速,水肥条件优越,沙棘和枸杞的生长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故选D。 解题必备 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一、森林的分布及生态效益 1.森林的分布 2.森林的生态效益 森林的生态效益可以笼统地概括为“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在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功能又有所差异,总结如下。 地区生态功能破坏后果湿润地区、山地丘陵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下渗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农牧业减产沿海地区防止海风、海浪侵袭 台风(飓风)、风暴潮加剧, 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城市、交通道路两侧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吸烟除尘、减弱噪声等 大气污染加剧、噪声污染加剧、 环境质量降低热带雨林 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 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生态失衡、环境恶化、 灾害多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 二、湿地的主要功能及其保护 1.湿地的分类 ?? ?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ET 基础落实 1-溫地得含5C (1)湿地得定爻: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得土地.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得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型地得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得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型地生态系统得特点:具有较商得生产力与丰富得生物多样性? (2)型地得生态效益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调養洪水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示】(1);显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就是价值就高得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強大得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得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 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得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与旅游场所。 3. 溫地资源问题 考点一湿地得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⑵型地得分谿 “地球之肾"“生命得摇篮” “鸟类得乐园"S

(1)溫地资源问题 [原因;泥沙淤枳严重 (2)洞庭湖萎缩*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 ?态环境问题增多 4.保护湿地(1)必要性:;显地资源得破坏,严虫威胁到居民得生存环境与区域得业发展。 (2)虫要性:合理利用;显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得综合效益,提供更好得生童歩。 措施 地区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用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 疏浚河道 三江平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1.湿地资源得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得主要0得 溫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显地保护得主要目得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大规模團湖造田 I旅游功能:矣化环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考点一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示 (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 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3.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 ? 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 态环境问题增多 4.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湿地开发与保护

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建议、意见 依托湿地优势找准发展定位(七星河村) 为建设好大湿地的后花园,宝清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多次到七星河村实地调研考察.并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推进七星河村重点示范村建设工作。县委宣传部积极宣传新农村建设成果,调动起农民建设家园的参与热情,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建设模式与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9年8月,乡村两级组织在省瑞达规划设计公司的帮助下,编制完成了《七星河乡新农村建设远景规划(2009-2019年)》,确定了借助七星河村毗邻国家七星级湿地保护区的区位优势,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力争三年内将七星河村打造成为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以旅游服务、商品流通为主体,生态环境宜人、经济稳步发展的龙江东部生态旅游名村的战略目标。 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成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以“一街、一景、一齐、一净、一绿”为标准。采用混交、多层的树种配置模式,在环村、沿路、沿河栽种绿化带,新修林台5000延长米,栽植银中杨、金叶榆等各种风景树35 900余棵,做到了常绿树与落叶松相结合,针叶与阔叶相结合,乔灌木与花草相结合,形成了七星河村一条独特的亮丽风景林带。 七星河村通过“上级投、政府给.自己筹、单位帮”的方式,先后投入资金428万元.新建完成道路两侧硬质边沟7400延长米,安装水泥栅栏4400延长米、太阳能路灯104盏,改造泥草房53户4240平方米:村民们自主义务出324000余人次,大小运输车辆3000台次.租用大型挖掘机,动用土方量50万立方米,清理道边、沟渠垃圾300车1150余吨,搬迁和清理玉米秆垛、杂草垛1200个;选址建设了占地15 000平方米的东林子垃圾填埋场,使产生的垃圾能够集中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乱堆、乱倒问题。 自新农村建设以来,省水利厅先后投资200万元,在七星河村建立了旱田节水灌溉示范园区,新建旱田水源机井12眼.井房1栋,为发展特色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灌溉技术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七星河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甜菜是七星河村的特色经济作物,由于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境内又有七星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里水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特别适宜甜菜生产。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与科学的管理技术,使得七星河村的甜菜产量一直高于其他地方。 为提高村民道德修养与文明意识,鼓励村民自建共建美好家园,七星河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并以“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巾帼建功”、“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比活动,目前全村已有“十星级”家庭512户、文明家庭l12户。针对各种陋习还普遍存在的现状,七星河村充分发挥了红白理事会、禁赌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大力倡导结婚比俭朴不比嫁妆、子女厚养薄葬观念等农村新风尚。 宝清县湿地发展措施 宝清县委、县政府围绕培育壮大煤炭和农产品深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强力推进招商引资,进合同项目56项,合同金额130亿元,到位资金9.8亿元,名列全市第一,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投资上百亿元的山东鲁能煤电化工项目及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富临门和宏达等集团。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 (2)湿地的分类???? ?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示

(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3.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 ? 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 态环境问题增多 4.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教学设计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三江平原为例》 教学设计 许昌市襄城高中陈伟娟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三江平原为例》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简析 高中地理必修3的核心内容是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典 型区域为例,通过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分析,调用相关地理的基 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运用地理思维方法,提出该区域持续发 展的措施。希望学生通过相关区域的学习,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世界其他相似区域的发展提出预见 性的问题及防治措施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就本节内容 而言,三江平原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 自身的知识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三江平原的案例,从个别到 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即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是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内容,它是围绕本章内容“生态环境建设”所设计的研究主题。绝大部分学生对北大荒的认识是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但教材提出的“停止开发北大荒”可能使学生变得一头雾水。这也正是问题研究最突出的亮点,以学生熟悉的地理素材为背景,提出学生陌生的研究主题。如此给学生留下无穷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研究的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且也给学

生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学生通过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学习,学生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习思路更加深刻认识: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分析区域发展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2. 应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简析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及发展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归纳、总结北大荒的自然地理特征 2、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停止开发“北大荒”,并为北大荒发展提出可行措施 4、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建构湿地发展的一般模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