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温阳化瘀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观察

温阳化瘀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观察

温阳化瘀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观察
温阳化瘀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观察

温阳化瘀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观察作者:胡东流,靳情,王洪斌,范瑞强

【关键词】温阳化瘀法

摘要:【目的】探讨温阳化瘀法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温阳化瘀法,以阳和汤加味治疗系统性硬皮病16例,观察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检测血浆循环内皮细胞、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结果】经两个疗程(6个月)的治疗后,16例SSc患者中临床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125%。实验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水平降低,皮质醇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温阳化瘀法是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有效方法,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调节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作用有关。

关键词:硬皮病,系统性/中药疗法;阳和汤/治疗作用;温阳;活血化瘀;内皮,血管/药物作用;氢化可的松/血液系统性硬皮病(SSc)是一种对称性皮肤变硬、指(趾)缺血伴关节、肌肉和内脏多系统损害的进行性皮肤病。临床除了皮肤硬化、僵硬、萎缩影响功能而致残外,还会侵犯食道、胃肠、肺、肾等全身多脏器而危及生命。SSc患者多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清长、阳萎早泄、舌淡胖等肾阳温煦生化作用不足及生殖功能衰退的表现和皮

肤变硬、关节僵硬、头发枯脱、脉迟涩等血瘀征象;组织病理学和微循环学检查也提示SSc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和皮质醇功能低下[1]。故可认为,SSc的主要病机是阳虚血瘀。据此,我们尝试以温阳化瘀法为主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中,男5例,女1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6岁,平均346岁;病程6个月至9年,平均315年。所有病例均符合1980年日本厚生省特定疾病研究班制定的SSc诊断标准[2],其中病理活检8例。排除局限性硬皮病及假性硬皮病,或由外伤引起者;排除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等合并症者;排除治疗前3个月内使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者。

12临床表现

16例病人均有雷诺氏现象,皮肤肿胀发硬从肢端开始,未超过肘膝关节;全胸片示不同程度的肺纹理增多、粗乱,有条索状改变,但无进行性呼吸困难,无胸腔积液;其中肿胀期7例,硬化期6例,萎缩期3例;伴关节痛者5例,伴食道受累、吞咽困难者6例,开口受限者3例,发声器官受累、声音嘶哑者2例,色素沉着或减退者4例,畏寒肢冷者12例,咽干咳嗽者6例。

13治疗方法

用温阳化瘀法治疗,方用阳和汤加味:麻黄6g、熟地黄30g、肉桂3g(或研末冲服)、鹿角胶30g(烊化冲服)、白芥子9g、熟附子15g(另包先煎30min)、细辛3g、红花9g、鸡血藤30g、黄芪40g、炮姜6g、丹参30g、炙甘草3g,所有药物均经药师鉴定符合中药药典的规定。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3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生活规律性和保温,防止精神刺激和过度紧张,防止外伤,并适当活动健身,防止关节僵硬、变形及肌萎缩。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方法。

14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卫生部制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有关SSc的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症状消失,皮肤变软,各脏器系统病变基本控制,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皮肤基本变软,各种脏器系统的病变大部分控制,实验室检测指标大部分项目恢复正常。有效:部分症状、体征消失,皮肤基本变软,各脏器系统病变部分控制,实验室检测指标部分项目恢复正常或有所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各脏器系统的病变和各种实验室检测指标均无改善。

15观察指标

151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肿胀硬化、雷诺氏征、关节痛、吞咽困难、开口受限、畏寒肢冷、色素沉着或减退、声音嘶哑、咽干咳嗽、脱发等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

152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VEC)测定

采肘静脉血45mL,与147mmol・L-1枸橼酸钠溶液05mL 充分混匀后立即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4-5]进行循环内皮细胞分离、计数。将抗凝血标本以相对离心力为395g离心20min,收集上清液,加入234mmol・L-1二磷酸腺苷02mL于上清液中,振荡10min 后,以395g的相对离心力再离心20min,再次收集上清液,将此上清液在相对离心力为2100g下离心20min后弃去上清,所得的沉淀物即是循环内皮细胞。将154mmol・L-1氯化钠溶液01mL加入试管中,使沉淀物重悬后成为悬液,取悬液少许滴于血细胞计数池中,在光镜下计算全部9个大方格内循环内皮细胞数(如见细胞团仍计数为单个细胞)。同一份标本计数4次,取平均值(单位为×106/L) 153皮质醇(cortisol)测定

在上午8~9时抽取肘静脉血3mL,注入普通试管,放置20min 后以1500r/min离心5min,分离取出血清,-25℃保存待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仪器为Roche公司产Elecsys1010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CLIA试剂盒由上海罗氏、申威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说明进行。

2结果

21临床疗效

临床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125%。病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1。肿胀期与硬化期的有效率比较无

显著性差异(P>005),但萎缩期与肿胀期、硬化期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温阳化瘀法对本病肿胀期、硬化期疗效较好。表1病程与疗效的关系(略)

22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和皮质醇检测结果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皮质醇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水平降低,皮质醇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P<001),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表2SSc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管内皮细胞和皮质醇水平测定(略)3讨论

31关于SSc的中医病机及临床用药

SSc属于中医学“皮痹”的范畴。有人认为阳虚血瘀证是本病临床最为常见的证候和临床辨治之要点[6-7]。脾肾阳虚,卫外不固,腠理不密,风寒之邪乘隙外侵,阻于皮肤肌肉,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营卫不和而痹塞不通是SSc的主要病机。针对SSc阳虚血瘀的病理机制,本研究采用清代名医王洪绪创立的温阳化瘀、活血通痹代表方剂阳和汤加味治疗。原方由麻黄、熟地黄、肉桂、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生甘草等组成。本病阴寒之象甚重,寒邪凝结于局部,不仅痹阻气血,而且痹阻阳气,阳气郁则经络痹阻更甚,必须重用辛热之品以壮肾阳,大补命门之火方能取效[8],故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重麻黄、炮姜、白芥子、鹿角胶的用量,并加用熟附子、细辛、红花、鸡血藤及大剂量黄芪、丹参等。附子、细辛辛温大热,温补肾阳、温经散寒,与麻黄配伍,更加强走表达卫、温经散寒之功能。《本草求真》云:

“附子,味辛大热,纯阳有毒,其性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为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剂。凡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用此无不奏效。……其入补气药中,则追失散之元阳;入发散药中,则能开腠理以逐表之风寒;入温暖药内,则能祛在里之寒湿”。黄芪益气固表止汗,既可增温阳之力,又可防麻黄、附子、细辛过于辛发而致大汗淋漓,防其伤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剂量黄芪在人体免疫功能过低时,可以使其恢复,过高时又可使其抑制,完全立足于把病理状态恢复到生理平衡状态;并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分泌功能,减少胶原合成的作用[9]。鸡血藤酸寒敛阴,既合熟地黄养血和营、滋补阴血,又制附子之骠悍迅发燥烈之性,防其耗阴。红花乃血中气药,既能破血又能补血,且可助桂、附通利血脉,痹通则病解。“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加入阳和汤中与温散寒邪之品相伍,可增加温通络脉之效。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可抑制纤维母细胞生长,抑制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减低成纤维细胞胶原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胶原的合成;同时促进胶原酶mRNA的表达,增加成纤维细胞胶原酶基因的转录,能使胶原酶合成增加,从而促进体内沉积胶原的降解,防止组织的硬化[10]。全方合用,辛散药与温通之品相伍,以解阴寒之凝滞;补阴药与温阳药合用,温补营血之不足。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温而不燥,散不伤正,用治皮痹,药证相符。我们以温阳化瘀的阳和汤加味治疗本病16例,结果临床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达8125%,疗效令人满意。结果还表明,该法对本病肿胀期、硬化期疗效较好,提示本病应早期诊断,及早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