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育文档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育文档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育文档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育文档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一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

1.桑代克的准备律

准备律是指,学习现象受制于学习者的生理机制。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比如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是提前有所准备而且很充分的,那么当老师提问这个问题时,学生便乐于去回答并且被提问会很高兴。

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就是:在学习当中预习是很重要的,会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大概了解,清楚地知晓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薄弱环节。预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有充分的准备,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学习的效果更明显,同时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也会更加乐于接受。

2.桑代克的练习律

练习律是指,对一种情况的任何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随着该反应与情境联结次数的增多,以及联结的平均强度的增大和延续时间的延长而加强。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给学习者进行练习,所谓“熟能生巧”就是练习律的一个反映。多加练习,可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加深在脑海中的印象,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练习应及时,“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读,口生”就是这个道理。在刚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一项技能时,多进行练习巩固,掌握会更扎

实。比如,在刚学会开车之后,就需要在路上多进行练习,掌握多种路况,这样才能学会学好;如果刚学会之后搁置几年再开车就又会忘记。但是练习并不是盲目的,练习应采取分散的形式,集中练习往往容易使学习者疲劳,对学习产生厌恶,而使联结无效。要坚决避免开夜车、搞突击的学习方式,过度的练习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所以当今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实际效果并不好,这样会让学生麻木,给学生过多的负担。同时应教会学生科学地复习,并不是仅仅依靠次数多而奏效,还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3.桑代克的效果律

效果律是指,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那些对学习者来说伴有满足的反应,或者紧跟着满足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就会愈加牢固地与这种情境相联结。相反,失败降低了这种联结的强度。这里,满足意味着奖励,失败意味着惩罚①。

在教育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论,来运用奖赏和惩罚措施,用奖励,比如表扬、微笑、糖果等,一般奖励会增强学习者的联结。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用奖赏,少用惩罚。在学习中进行奖赏更有利于学习的成功。间隔时间的奖赏也是很有效的,这样可以使联结保持时间更长久更稳固。有时惩罚暂时避免了错误行为,但未必会产生积极的反应,它仅仅是防止错误的发生,甚至有时候还会导致“怀恨在心”“冤冤相报”的现象产生。

二桑代克的辅助学习定律

1.类比反应与联想性转移

桑代克实验发现,经过迷笼实验的猫,在被放入不同的其他迷笼后,会注意新情境中与原先情境相似的成分,并利用这些相似的成分,做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出了类比反应的理论②。

联想性转移是指一种情境的活动往往是协同的,它产生的结果既有它自身固有性质的因素,又有在它之前存在的其他情境或情境组成成分的因素。

这两个原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学习的迁移。“教会学生学习”“为迁移而教”是现代教学的突出特征。教学的内容应是适合于迁移的,一般来讲,基本的、普遍性的、原理性的知识容易迁移。先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特点,然后了解其本质之后,引导学生解决同类问题,进而迁移到更广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应教给学生发生迁移的过程,并进行迁移学习训练。如教算术应用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应用题做例子,必须还有较多的类似应用题存在,使学生学会解这道题后,能解决更多类似的应用题,让学生真正懂得“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在学生进行迁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给学生做出表率,体现自己教学的示范性。

2.心向原理

进行学习时,学习者会对学习情境中的某些因素进行自动筛选,而将某些因素过滤掉。运用到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

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主动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从而给予他们合适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不断追求上进。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就要求教育者创设出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育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尽力防止学生上课分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在学习中发现乐趣,而不是被迫去接受,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加行之有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不考虑学习环境,不适合学习者目的的教学,是违背科学的,注定是要失败的。任何一种特定的心理定向或心理态度或心理倾向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桑代克认为,所有这些,归根结底是由联结和准备所形成的(不论是原来就有的联结或准备抑或后来获得的联结或准备),包括那些形式多样的联结。凭借这些联结,满意和讨厌依附于某些心理事件上。

桑代克对于心理定向的理解是机械的,有一定局限性。他把学习仅仅认为是一种联结,是一种外部的刺激作用,把一些在动物身上所做的实验结论应用于人,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同时,他并没有提出人本身存在的一些认知特点。同一个刺激对于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反应,说明在刺激与反应中间存在着一个中介因素。这个中介因素是包括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们有思维、认知的能力,自己可以对外界刺激进行辨别与理解,同时还会进行加工与重组。同时,人们又是具有感情的,对不同

的刺激会有不同的动机需求和好恶区别。

三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 1.

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每个人成长都是由无数个尝试的机会组成的。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担心那些弯路会使孩子的时间被浪费掉,于是告诉孩子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认为这样就可以在成功之路上走捷径。但很多时候,言传往往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自己去尝试,这样的体验才最真实,记忆也最深刻。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让孩子自己去走,哪怕走弯路甚至犯错,因为很多路必须自己来走。

2.教师可以运用试误理论来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自己主动去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在计算一道应用题时,先让其思考,然后自己去发现是哪里出错了或者哪个地方不明白。其次,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尝试中发现的错误,提供一些切实的方法与指导,同时学生自己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识的哪一环境有疑难。同时,错误的尝试给学生的记忆比较深刻,在这一环节之后错误率会降低。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尝试,通过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使学生自己从中进行审视、体验和反思③。

3.试误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学生在创造与创新能力上比较欠缺,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教学体制中的一些弊端。传统的教学总是把固定的死知识灌输

给学生,让学生记住这才是对的。而学生在其中并没有思考为什么,也没有自己去尝试探索这个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允许他们尝试错误,在自己尝试当中,发现一些认识错误时,及时给予帮助与解释,这样的效果会更加,更能促进孩子的成长。桑代克依据尝试与错误学习观,通过动物实验而提出了著名的学习三定律,对今天的教学显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于今天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教育意义,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表现为:他将动物学习的一些规律完全应用在人类身上,而没有将人类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加以区分。人类具有社会性,拥有复杂的思维与想象力,能够通过语言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因而人类的学习比起动物要复杂得多。桑代克的整个学习理论带有机械主义色彩,忽视了人类的内在心理环节,没有重视内在的学习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桑代克在此领域所做的成就,在教学中我们应取其精华,加从利用。

注释

①爱德华?桑代克.人类的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②杜月红.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J].大众心理学,2004(2)

③张宁.由“试误论”反思学校教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6)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

这是自己从一大本的教综中整理出来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带星的是重点,是需要背诵的。本人就是靠这份资料成功上岸啦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苏联。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状态下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

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专题讲座 时间:2014年7月5日 地点:悦来镇中心学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镇教师 主持人:鲁良 主讲人:易雪梅 主题: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内容: 走进中、小学课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幅司空见惯的情景:教师满堂灌,一讲再讲,学生耐着性子听(有的听不进去就睡觉),做不尽的习题;学生按着老师设计好的套路来回答,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和别的学生听的是他(她)答的是否与标准答案能对上号,而不是这个学生的思维过程,一旦学生答错将遭到批判. 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在于: 第一,学习内容远离生活世界,偏重科学世界; 第二,脱离现实,缺乏对儿童可能经验的合理构建; 第三,乏味单调的理性知识成为主旋律,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志趣、爱好的需要; 第四,课堂活动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狭小。 关注课堂教学,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重建学生的课堂生活。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课堂,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与学习方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一)课堂的作用和功能 说起课堂,是教师再熟悉不过的了。它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场所。但是,在教育类工具书和教科书中,井没有“课堂”概念的界定。当大家都按照习惯和传承去做的时候,是用不着对课堂去界定。当我们走进新课堂的时候,有必要重新回答“课堂是干什么的地方?”,有必要对课堂功能作进一步认识的。 1.学生要在课堂上承载人类积累下来的知识,课堂的传递知识功能,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功能。新课堂,不排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选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过去,我们的问题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使课堂传递知识的功能具有了“排他性”。从而忽视了“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实现交往的功能 课堂活动,是在班级群体之中发生的。班级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情感表达等等。在课堂的互动中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形成共识和共建。新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现平等的交往。 3.个性发展的功能 个性发展功能,是指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功能。在课堂上,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发生着情感、意志、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信念等问题。课堂,要使学生在这些方面出现相应的变化,得到发展。新课堂,在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养成学生的创造型特质方面会有明显的进步。将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激发个体的自主精神与首创精神。 二、传统课堂存在哪些弊端 通过开头课堂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课堂学习生活比较沉闷,学生有较大的负担和压抑,缺少自主性和愉快感。理想课堂功能的实现,要从克服传统课堂的弊端开始。传统课堂的弊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注重教师的表演和学生集体的整齐 教师课堂独白,以短平快的问答为主,一切顺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线路推进。课堂观察的视线集中在教师身上。学生“秧田式”排列,按统一的姿势坐好,聆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重点和答案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a. 媒体是载有信息的物体b. 媒体是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2.教学媒体: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从本质上看,教与学活动过程是一种收获、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的过程,因此作为储存和传递事物信息的任何 媒体,都能作为教学媒体 3.现代教学媒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批新型教学媒体,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并用来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的现代化信息传递 工具。) 4.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依托,向受众提供信息传播交流服务的新兴媒体。 5.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消息、情况和知识”;信息的本质,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信息论中信息,减少或消除一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 6.信息体:承载信息的物体 7.教学方法: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8.线性编辑:指传统的磁带录像编辑,它是利用录像机的磁带为记录媒体,镜头素材中的视频、音频信号以线性方式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记录在磁带上,镜头素材的重放必 须按照电视录像内容的先后顺序(线性)进行。 9.非线性编辑:是以计算机的硬磁盘为记录媒体,在硬磁盘中的镜头素材已成为数字化的视频、音频信息,它是按照磁盘操作系统规则进行分配的,可以随机访问,以任意 顺序调出任何镜头,而不经过前面的镜头。 10.色键技术:是将电视演播室蓝色幕布前的人和景物(前景),迭加在另一个作为背景的图像或活动视频上,从而获得经济而丰富多彩的电视特技画面 11.教育信息资源:广义教育资源是指支持教育、教学的资源,包括支持教与学的系统、教学材料与环境,包括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人力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 12.视频点播:(Video on Demand,VOD),是新兴的传媒技术,该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是多学科、多领域融合交叉的产物。可以采用交互方式在电脑或电视上(需通过机顶盒)自由 点播视频服务器节目库中的视频节目。 1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物学、评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和前沿学 科。具备推论、学习、联想三大功能。 14.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又称幻真技术或灵境技术,是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模糊逻辑、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及 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的高技术。 15、虚拟现实系统:虚拟现实系统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以及实时 交互的环境。 二、大题 1、一般媒体发展成为教学媒体要具备的两个基本要素(P13) (1)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以成为教学媒体 (2)媒体能用于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学媒体 2、现代教学媒体的研究(P15)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心得体会 一立初中陈家何 通过学习《四川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国教工》等杂志,我受益非浅,体会很深。我懂得自己肩上的责任,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今后的路应该怎样走。下面是我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组织重望,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 二、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体会到要不断加强素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1.是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树立工作第一位,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的原则,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攻克难关的进取意识,敢于负责,勇挑重担。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就必须不断的吸收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新知识,抛弃陈旧的不适应现代生活的旧知识,这样就必须不停读书,善于读书。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唯有读书,唯有学习,特别是读我国的经典巨著,向德冠古今的先贤学习,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我自己的文化品位,道德水平,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文化品位,道德水平,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是要加强沟通与协调,熟练工作方法。要学会沟通与协调,要善于与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进行沟通,要学会尊重别人,放下架子,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经常反思工作、学习和生活,把反思当成一种文化,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3.是要宽宏大量,学会包容。包容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一种气概,包容是赢得朋友的前提,包容是人生的财富。包容不等于迁就和放任自流,包容别人的过错,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改过,与人相处要学会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做到心理相容。 4.是要注重文明礼仪,增强综合素质。文明礼仪是生活和工作的根基,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防线。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文明素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我们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文明事,说文明话,让文明礼仪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让我们的校园成为文明校园。 5.是要廉洁自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廉洁勤政,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上级

浅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113 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1期 总第167期 浅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冯 印 沈明浩 (长春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600) 摘 要:实践教学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如何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问题。研究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问题出发,充分揭示了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其推进的基本方式,以求找到整体提升教学水平的最优途径,实现实践教学的技巧化、模式化、功能化。关 键 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关系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57(2017)01-0113-03 收稿日期:2016-11-25 作者简介:冯 印(1986- ),女,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与功能性食品。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从《教育大辞典》可知实践教学被称为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主要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包含实验以及实践活动在内的、各种软件和构造构思、工程测绘以及社会调研等。其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以及相关技术,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虽然在特点及用处上存在极大的不同,但是并非是两种对立的教学体系。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是教育系统的重要因素,任何一方的缺席与不完善都会直接影响高校教育体系的品质,给教育品质带来负面的影响。第二,它们二者之间联系密切、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理论知识是实践教学的指南针,指引着实践教学正确的方向,同时为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现象带来正确合理的理论及依据;反过来,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依据,同时使其在理论创新活动中拥有经验素材。在现代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基本 要求中就包括了实践能力。 现在多数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差,且相对缺乏创新思维;如今的实践教学内容十分匮乏,大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发展和进步。跟进时代的步伐完善人才培养方法,让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竞争力,已成为各大学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推进方式(一)传承实践知识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为实践知识提供一定的指引与依据,实践知识能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由于受传统教学“捡理论、扔实践”思想认识的影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普遍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要加强实践教学,就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的概念,充分理解实践知识的功能和特点。过去的教育过度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实践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造成学生“高 分低能”的现象,动手能力薄弱。所以要努力增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2011-11-30 12:40:58| 分类:study | 标签: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字号订阅 v 模块1 教学媒体概述 1、什么是媒体?什么是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 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者工具。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当于过去的传统媒体而言的教学媒体,例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电视、光盘、电子计算机等硬件及相应的组合系统,如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综合教室、视听阅览室、微格教学训练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都被统称为现代教学系统。可概括为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批新型教学媒体,具有现代化的特征。 2、教学媒体经历哪四个发展历史阶段? 教学媒体的四个发展历史阶段分别为:‘ 一、语言媒体阶段,二、文字媒体阶段,三、印刷媒体阶段,四、电子媒体阶段。 3、教学媒体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及媒体呈现的形态可分为哪些类? 教学媒体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可分为:一、光学投影教学媒体,二、电声教学媒体,三、电视教学媒体,计算机教学媒体。 按媒体呈现的形态分类可分为:1.听觉媒体,2.印刷媒体,3.听觉-印刷媒体,4.静止图像投影媒体,5.听觉-静止图像投影媒体,6.活动视觉媒体,7.有声活动视觉媒体,8.实物媒体,9.人类与环境的资源10.计算机 模块2 教学媒体的本质 1、信息体及信息的形态可分为哪几类? 信息体的类型:自然物信息体、机械信息体、人类信息体 信息的形态:自然信息体、机器信息体、人类感知信息、人类思维信息。 2、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1.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获取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第一手信息。 2.从各种教学媒体中,通过媒体的符号去获取事物的信息。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根据现有的动机理论,国外心理学家提出一些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使每一学科都变得生动有趣,使学习具有主动性和实用性 有的学科可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单调无味的,而有的学科则是具有内在的吸引力。如果教师没有计划性的动机策略,就可能使有趣的学科变得死气沉沉,班级中兴趣的缺乏常常导臻各种危机。那么如何使学科具有吸引力呢?教材、环境、教师的素质。教师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因此,教师在安排课程计划时,必须考虑一些能够体现积极主动、调查研究、“冒险”、社会交往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为此应让学生到黑板前解题,到图书馆去寻找学习资料,到实际环境中讲授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让学生自我指导的学习方法。 (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努力 马斯洛(A·H·Maslow)认为。只有缺失需要(deficiencyneed)得到满足的学生才有可能出现求知与理解的愿望。但是即使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和发展的学生也不见得就努力学习,因为游手好闲要比努力工作更自由、更舒服。此外,学生在他们的学习得到各种奖励和肯定前,往往不能独立地判断哪能些基本技能是需要掌握的。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方法,予以疏导和教诲,促使学生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因此教师必须经常给学生的学习以强化。强化技术包括榜样、模仿、象征性经济奖励等。当然,在使用这样的动机技术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奖励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以减少其副作用。 (三)让学生了解他们学习是否达标 从动机角度看,目标必须为全体同学所理解并能在短期内达到。心理学家的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学生经常得到强化,他们的学习就能顺利进行;如果学习的目标太难或太远,那么由于缺乏近期动机,学生的活动可能出问题。因此,当教师要求学生为远期目标而学习时,必须在实现远期目标泊过程中,建立一系列的短期目标。比如,有的教师用卡片列出学生在学校教育结束时所要学习的全部数学技能,当学生完成卡片上的一个目标时,就得到一个成绩;当他获得五个成绩时,他就完成了一张目标卡;当他积累了三张目标卡后,他就能用它们换取一个额外的课余活动时间。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激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四)学生在各方面的种种差异 研究表明:能力高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对教育充满热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前经验。这些学生第一次考试往往就取得了好分数,他们得到强化并激发了继续获取高分的动机。如果他们偶然失败,则更加努力学习。这些学生具有切合实际的自我目标和强烈的成就需要。反之,来自缺乏学前教育家庭的学生,如果

2016教育学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教育学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 实践 一、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本比较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史ABC》是第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教育历史的著作; 1、论教育本质: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取决于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承认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不否认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具有双重属性; 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1)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一是青年期是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二是社会动荡剧变更易导致青年问题; (2)全人生的指导的含义是指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既要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指点和引导,使之德、智、体诸方面都能得以健康成长;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革命的人生观”,其出发点是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过革命的人生; (3)具体内容为: ①教育要谋求素质的全面发展; ②教育要引导学生过正常而全面的生活,包括健康生活、公民生活、劳动生活和文化生活四方面; ③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在校生活,还要指导学生的校外生活; 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践 (1)职业教育的探索: ①1913年发表重要论文《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 ②1914年赴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考察教育; ③1916年主持成立了第一个省级职业教育机构-江苏省职业教育研究会; ④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⑤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为重,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⑥20年代起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20年代中后期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更多地探寻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 (2)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第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为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问题;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思维导图)

经验之塔不仅是视听教育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之一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现代教学理论 视听教学理论 传播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教学理论 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 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理论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的教改实验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范例教学模式 知识构建理论 视感知规律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心理 视觉的光谱灵敏度视觉范围彩色视觉听感知规律 经验之塔理论 传播的概念与类型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教育传播 系统论 控制论信息论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关于构建主义的主要观点 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构建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构建 新信息和本身的信息 学习者以自己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构建主义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教学在构建主义教学中广为采用,这位基于网络的写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联通主义的基本观点 学习就是联通-知识网络的形成与优化 连接管道比管道里的内容更重要,因为内容是不断变化的 新构建主义的核心思想与理论体系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联通主义解释了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发生的机制,学习者应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如何获得最新的知识 核心思想:实现知识创新 理论体系:选择原则和零存整取与经典构建主义的异同 相同点 强调真实情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写作与会话的关键作用 认为学习是意义构建的过程 认为知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不同点 考虑了网络时代学习的新特征: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学习零散不系统强调网络时代会搜索就会学习 注重“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 强调学习创新观 积极反应原则-以问题形式教学 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问题情境假设与检验整合与应用 只要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足够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的掌握标准 掌握学习的程序 诊断性评价实施集体教学 形成性测验二次教学下一单元学习 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内容 知识的整合协调应用 根据儿童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利于儿童发展要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 5条教学原则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任务-内容-形式-方法 运用范例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 掌握规律的阶段 掌握一般性的时间经验或生活经验 教学原则 真实的观点、现实的问题 多样化的观点 持续改进的观点 观点的概括和深化 学习是积极的认知者 社区知识与协同认知责任 民主化的知识 对等的知识发展 无处不在的知识构建 知识构建对话 权威资料的构建性使用 嵌入活动的形成性评价 分辨率视觉暂留心理趋合画面均衡视觉重心视觉心理与构图 线条色彩 明暗视觉节奏人耳的听觉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人耳的非线性效应 人耳的隐蔽效应鸡尾酒会效应 颤音效应哈斯效应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 双耳效应 耳廓效应 经验之塔的主要内容 底层(做的经验) 中层(观察的经验) 顶层(抽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摩演示学习旅行 参观展览电影和电视 广播录音和静态图像 视觉符号 言语符号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教学活动应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必须充满具体经验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为具体直观,也能为抽象活动创造条件从而获得更好的抽象 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学媒体和视听经验,较上层的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容易理解的具体、形象的经验,它又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弥补下层的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传播的概念 传播的类型 转播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 人际传播 沟通 调节 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教育传播 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 网络传播 传播的数字化传播的互动性传播的快捷定传播的大容量检索的便利性媒体的综合性信息的再生性传播的开放性传播的选择性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控制分析(who)内容分析(say what) 媒体分析(in which channel) 受众分析(to whom) 效果分析(with what effect) 信源-编码-信道(干扰)-译码-信宿-反馈-信源 一个优秀的传播者,将经常注意受传者的反应,修正传播内容,使之更加适合受传者的需要、兴趣和经验等,以加强传播效果 贝罗传播模式 信源和编码者 传播技能 态度 知识水平社会系统文化背景 受传者与译码者 信息 符号内容 处理 通道 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影响课堂教学的6大因素 教学系统怎样施教(B) 用什么教材施教(L) 用什么教学媒体施教(M) 对谁施教(P) 在什么情况(环境)下施教(S) 为什么(目的)施教(Z) 教育传播要素 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通道和媒体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 自学传播个别传播 课堂传播远程传播教育传播过程 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选择教育传播媒体 通道传送 接受与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 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几乎都是有机整体,且又都自称系统,互为系统,每个系统都是在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并能保持动态稳定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保持一种有序的状态 系统论促使我们以整体的观点、综合的观点来考察教育教学过程与现象,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一个有效的教育教学系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反馈控制系统 如何对教育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如何分析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信息传播特点与规律,这就是教育技术关注的问题。信息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方法。 反馈原理 有序原理 根据有序原理,在研究与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时,应注意教学系统 与环境的关系,重视对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加以注意和选择,更要特别重视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组织,以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功能 整体原理 整体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时,要具有整体意识,不仅要注意发挥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注意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所形成结构的功能,达到教育教学系统的优化

教育学理论主要知识点.

1. 人的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 2. 3. 4. 承为标志的。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5. 育学所研究的对象, 一般是指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6. 孟学派所写的《学记》。比《学记》晚三百多年的古罗马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被认为是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方法论著作。 17世纪,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 1632年出版的《大教育论》一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9世纪的赫尔巴特被西方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创始者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于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7.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 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政治;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8.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①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教育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9. 理两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10. 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1. 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活动在人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2. 产关系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是影响教育目的直接的决定因素。 13.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二是以人的发展规律性为客观依据; 三是以我国社会主义的客观现实为现实依据。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直以来,教育领域围绕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展开的讨论与研究层出不穷,由此可见,教育理论与相关实践一直都是教育学研究领域的两大重要范畴,如何看待两者的联系,促进两者的稳定结合是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在当前社会教育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素质教育中,人格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中,应该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审美情趣、精神情感以及智力创新能力的发展等综合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才能使二者的联系更为紧密,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发展教育理论,兼顾教育实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特定的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现象与教育实践。教育学理论是一种具有价值承担的理论,而教学实践是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它改变的是教学课程对于知识的传授力度。在基础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教育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基础实践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教师作为学生接受人文教育道路上最直接的接触者,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教学关系,师生之间做到平等地交流,使学生对教育实践有一定的认同度,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理论付诸实践,实践成就于理论的高度和谐的统一。教育理论并不是一种自足的理论,它不是一种为了自身发展而存在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育理论的价值并不是由教育理论所定义的,而是通过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来理解的一种教育实践理论。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统筹发展教育学理论,继而兼顾教育实践,使学生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培养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造就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完善的教学导论体系 许多初中教师都会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当我有激情的时候我不懂怎么去教,而当我懂得怎么去教的时候我又没有了一开始的那股激情。这种困惑很常见。在我看来,这是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日常化”实践的形象的表述。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学校办学能力的高低,初中学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科学的管理机制,这就需要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更为适合自己与学生的高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肯定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认识世界和社会的思维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的、活跃的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围绕教师的教学理论展开实践性的讨论和探索,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体性,形成“学—思—教”的教育理论体系。 三、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重归统一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实践是围绕在教育理论周围的,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相互渗透。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理论在研究目的上是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教育实践者的理性思维。教育理论的出现能够让教育实践者的思维意识更加开阔,使其理性思维得到质的发展。因此,借助教育理论,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对后期的教育研究有所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实验指导手册教材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实验 指导手册 课程名称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实验 学时学分16学时 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2011级教育技术 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 系部信息科学与技术系______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必修 总学时、学分:16 学时、0.5 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实验》与是《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配套的实验课程,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主要培养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了解各类教学媒体的特点,掌握各类教学媒体技术的使用技能初步建立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概念。经过学习学生应认识和了解常用的教学媒体、形成一定的媒体操作和使用技能,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李运林,徐福荫,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王以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考核方 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考试方式:考试。 成绩计算方法:总成绩=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实验授课学期:2011-2012 第二学期

实验内容要求: 实验一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2 学时) [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功能 2、了解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设备的结构与功能 3、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方法 [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多媒体计算机一台, 可连接Internet 、多媒体设备控制系统、多媒体投影机及投影屏幕、视频展示台、录像机、DVD影碟机、功放机、音频卡座、话筒、 音箱、VGA AV等连接线 [ 实验内容] 1.操作使用光学投影机、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DVD等教学设备的使用 2.画出实验中所用的多媒体教室系统的组成结构图,根据结构图选择连接线正确连接多媒体教室系统中的各个媒体设备。 3.在多媒体设备集中控制系统的控制面板上把来自不同媒体输入设备播放的信号切换到投影屏幕上。 [ 实验步骤] (一)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及功能认识多媒体教室由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数字视频展示台、中央控制系统、投影屏幕、影碟机(VCD或DVD、录像机、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组成。 多媒体演示教室里,教师可以通过操作计算机和数字视频展示台等设备运用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媒体进行教学,也可以运用板书、教材、图表、图片等常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显示在大屏幕上,摆脱了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其功能包括: (1 、利用计算机演示多媒体课件; (2、播放VCD DVD录像带等音像教学内容; (3、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 网络,调出需要的教学资料;(4、利用数字视频展示台将书稿、教材、图表、图片、实物以及教师即时书写的文字、画图投影到银幕上; (5、利用幻灯片、投影片等常规电教软件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投影机操作方法 多媒体投影机是多媒体教室中计算机、视频展示台、VCD录像机的视频显 示设备,它连接着计算机系统、所有视频输出系统及数字视频展示台,把视频、数字信号输出显现在大屏幕上,多媒体投影机的产品从技术角度上分为阴极射线管投影仪(CRT)、液晶显示投影仪(LCD)和数字光路投影仪(DLP)。下图给出了一款LCD投影仪的实例。 多媒体投影机的使用和一般调整: 1、在使用投影仪前,要将计算机、功放的电源,接上并打开计算机。 2、遥控器的使用: (1、POWER电源)开关:只要按下POWE按钮,稍后投影仪指示灯呈绿色,并会显示投影仪画面.(开机时,机器有个预热的过程,大概有10 秒钟。在这期间,千万不要以为投影仪还没有工作而反复按压启动键,频繁开机产生的冲击电流会影响灯泡的使用寿命) 。 (2)输入信号(输入、视频、RGB选择键:投影仪画面根据您所选择的输入信号而定。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心得-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心得 高一英语邓燕沅江一中 这学期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外语素质培养概论》的书籍。自从研究生毕业以来,很少能看到外语教学理论方面的书,市场上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书见得最多的,无外乎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基础》、《二语习得》以及《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之类的书籍。而这些也基本上在读研时详读过很多遍。但三年过去了,发现很多理论都变得模糊了,于是在图书馆偶遇这本书时,顿时感觉很亲切,有种遇见老熟人的感觉。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回顾外语教学法的历史、介绍了英语中听说读写的方法、第一语言和外语习得理论、外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还着探讨了师范生外语素质培养的问题,对于在高中英语教学岗位上摸索前进的教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本书从外语的价值定位切入,首先明确了外语素质培养的目的,提出了外语素质的外在标志,确定外语素质培养的基本原则。然后,通过逐步分析,探索外语教学的自身规律、教学主体的相关活动、语言学习的背景制约,以及学习效果的检测手段等,来构建一个外语素质培养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外语素质培养的未来走向加以预测、提出相应的对策。其中教学方法、语言习得理论以及未来教学手段的变化让我受益匪浅。 教学方法: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最有影响的6种教学方法。它们是语法——翻译法、直接法、阅读法、听说法、情景法和交际法。具体说来,语法——翻译法的目的是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外语,重视语法教学和语言的准确性,重翻译,用母语上课。情景法和听说法把口语放在第一位,以句型为主的反复操练,在句型操练中学习语言,以听说带动读写,很适合初学者。交际法主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以句为单位教学。交际法不排斥语法,合理利用母语,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又有吸收各家之长的优点。 在详细看完各种教学法的特点之后发现,每种教学方法各有利弊,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要学习已经证明的先进经验,但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否则外语教学的质量都难以提高。与此同时,还要立足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 详细资料: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 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 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 《电化教育基础》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详细资料:

教育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对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教师来说,学习、反思、成长、发展是同义词,通过学习,我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我要努力摆脱“已成的我”,努力研究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促进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回忆二十年来的教学工作,在对教材的把握方面,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及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基本上是沿着别人的路走下来的,很少有自己的东西。通过学习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对教材的分析有了自己的观点。教了几年高三,也只注重了对知识方法的挖掘、归类、整理。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也一直是个未知数。通过学习,理清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其培养途径。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调动其它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重大意义。了解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及落实的具体原则,并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去逐步落实。 二、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转变了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主流。以前也经常听到这方面的报告,但对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通过这次理论学习,才加深了对上述教育思想的认识。 三、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完善了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总而言之,这次理论学习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今后我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继续努力,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强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篇二: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刘梅菊 素质一词,自从倡导素质教育以来,与我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我们的教育每时每刻都在为提高人的素质而存在着。人微言轻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者――教师来说,做一个高素质的人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我认为,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几条主要途径: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任务更多地由“传授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立足于激发和培育高昂而持久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学习。而教师需要率先接受终身教育,这也是新世界教师职业的基本条件。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