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跨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矿物岩石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司荣军,庞绪成,白万备,《科技信息》2009.25)

跨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矿物岩石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司荣军,庞绪成,白万备,《科技信息》2009.25)

跨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矿物岩石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司荣军,庞绪成,白万备,《科技信息》2009.25)
跨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矿物岩石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司荣军,庞绪成,白万备,《科技信息》2009.25)

-----------------------------------Docin Choose -----------------------------------豆 丁 推 荐

精 品 文 档

The Best Literature----------------------------------The Best Literature

豆 丁 推 荐

精 品 文 档

The Best Literature----------------------------------The Best Literature

我校资源环境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近年录取的研究生,有近半是跨专业的地理信息技术、测量、环境工程、计算机技术、城管、土木工程等专业考生,跨专业考生普遍存在本科期间矿物、岩石学专业基础课学习的缺失,《矿物岩石学》就是专门为跨专业研究生设置的重要的基础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地质学科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地质学科的研究生矿物、岩石学基础知识不扎实,矿物岩石的鉴定功底太弱,甚至不能识别常见的矿物,野外岩石定名不准确,必将影响个人发展和地质成果质量。可是,目前研究矿物岩石学教学方法的主要是本科层次[1,2],研究生层次的相关文献鲜有。

1.教改的必要性

1.1学好《矿物岩石学》不容易

有较多的研究生反映《矿物岩石学》不好学,甚至认为是地质学科中最难学的一门课程。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矿物岩石学在理论上要死记的内容较多,学习起来显得单调、枯燥、死板;二是矿物岩石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其理论,而且还要会运用理论去识别矿物岩石。研究生们迫切希望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尤其加强矿物、岩石的认识实践。

1.2讲好《矿物岩石学》不容易

为了克服学生厌学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矿物岩石学》的兴趣,我校《矿物岩石学》的教学早已经从传统的板书发展到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给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矿物、岩石信息,如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岩石的产状、结构、构造等,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但是,仅仅通过老师讲解,简单的看看图片和书本,而严重脱离实践,研究生只能学到一些理论知识,无法掌握实践技能,多媒体只能展示矿物、岩石的视觉特征,无法展示其他性质,如矿物的条痕、硬度、磁性、比重、挠性、弹性、解理、荧光效应、与稀盐酸的反应等。再者,我校《矿物岩石学》只有36学时,不可能安排大量的矿物、岩石学实验。

2.教改探索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近年笔者尝试在目前已有的条件下改革地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矿物岩石学》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主要思路是根据研究生上课人数少(目前15人)的特点,大胆探索“在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实践,边教学边实践,边实践边教学”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实践中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时直接接触矿物岩石标本,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2.1建立精品《矿物岩石学》标本柜。

标本柜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物质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幸好笔者在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有一定的矿物、岩石标本积累,在我校研究生教改基金的支持下又进行了一些补充,建立了一个少而精的矿物岩石标本柜,标本柜结构紧凑、坚固、透明,存取标本方便。另外又购置了一些托盘、标本盒、放大镜、小刀、条痕板、磁铁、迷你紫外线灯等常用矿物鉴定工具。

标本柜不同于实验室的标本库,标本库建设目标是大而全,而本标本柜建设目标是少而精。目前自然界已被发现的矿物约3300多种,而主要的常见矿物约有200多种,其中常见的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只有30多种。岩石的种类也很多,但野外常见的只有30余种,

我们的标本柜主要包括最常见的矿物、岩石共计60余种。

2.2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让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的同时能接触到矿物岩石标本,如讲授某矿物的硬度的时候,学生能随时手拿标本进行测试;讲到如何识别长石、石英、方解石等相似矿物时候,学生能手拿三种矿物标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工具进行识别;讲到解理的时候,学生也可以敲击方解石、方铅矿等……。把单调、枯燥、死板的《矿物岩石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培养了研究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锻炼了矿物岩石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实践技能。同时通过现场操作,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2.3课后作业方法改革

以前对研究生很少布置课后作业,本次教改探索布置一些具有创新型的、探索性的作业,如“野外如何识别白云岩和灰岩”,“如何识别石英、白钨矿、方解石”,让学生上网查阅文献、搜集答案,锻炼矿物学、岩石学的科研创新能力。

2.4考核方法改革

研究生的《矿物岩石学》成绩考核办法也做相应改革,由原来的单一的撰写论文方式改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矿物岩石鉴定(占总成绩的30%)+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3.结语

本次教改探索刚刚开始,已经取得一些效果,最明显的就是研究生的学习《矿物岩石学》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有的研究生还经常课下来到标本柜边对着课本一个个比照标本。

我校地质学科拥有地质工程博士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硕士点,矿产普查与勘探河南省重点学科,肩负着学校重要的研究生培养任务。而我院地质学科研究生的生源来看,仍然以跨专业考生为主,因此,开展地质学科基础主干专业课———《矿物岩石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对于提高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地质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致谢:感谢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改基金支持。【参考文献】

[1]桑树勋.矿物岩石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煤炭高等教育[J],2000(1):73-74.

[2]谢庆宾,季汉成,朱筱敏,等.“晶体光学与矿物岩石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1):109-111.

作者简介:司荣军(1966—),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矿物岩石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资助。

[责任编辑:张艳芳]

跨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矿物岩石学》

教学改革与探索司荣军庞绪成白万备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矿物岩石学》是我校专门为跨专业攻读地质学科的研究生设置的重要的基础主干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笔者大胆探索“在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实践,边教学边实践,边实践边教学”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矿物岩石学;研究生专业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教学内容

渤海大学文件 渤大研字〔2015〕1号———————————————————— 关于印发《渤海大学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 与方法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为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渤海大学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并经校长办公会和校教授委员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渤海大学 2015年1月7日

渤海大学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 与方法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卓越发展目标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落实学校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双主体”的积极性,打破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探索以“师生互动为主线”、“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导—学—研—做”协调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树立“博雅教育”理念,实现科学与人文融通,做人与修业统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改革内容 1. 革新前沿性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学生的适用性、能力性、创造性为导向,体现学术研究的前沿性、热点性、实效性等特征。教学内容要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每学年专业基础课内容更新不少于5%;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内容更新不少于10%。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学术伦理、学术规范、学习方法、社会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 2. 探索多样性教学方法 根据每门课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如项目驱动式、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研讨学习。增加研究生课堂教学中讨论、探究、实践、实验等课时比重。原则上,专业基础课讲授课时不超过总课时的80%;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讲授课时不超过总课时的60%。二级学院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对相应课程具体授课形式有所调整,但需要上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3.开展多元化第二课堂 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等多种第二课堂活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要紧紧围绕学术训练、科研能力与专业素养形成而展开,主要以读书报告、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体;社会实践主要以访谈调查为方法,深入研究专业领域热点性、前沿性问题;学术活动主要指研究生听取专家学术报告,并积极参加国家级学术研讨会,结合研究方向独立做专题报告等。 4. 重构过程性课程评价方法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出勤情况占10%;课堂讨论、作业等方面占30%;实践教学、社会调查等方面占20%。期末成绩侧重于考察本门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灵活运用闭卷、开卷、撰写小论文、答辩、实际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的形成。 三、管理措施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要:语文教育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高专院校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育来说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如果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则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及综合型人才,足以见得实践教学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语文教育专业教学经验,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领域,如今已经经历了不少于五次教育改革,使我国教育体系及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利于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也是在多次教育改革中发展和成长着,如今更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及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高的位置,成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实践型及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及机构,故高职高专院校内的专业均被人们所关注着,其中不乏有语文教育专业。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是提高语文教育专业教育质量及效率的必经之路,所以本文先简单论述了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展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简要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最后详细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在语文教育专业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还会使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培养;第二,能够有效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竞争力等。如今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领域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一个领域工作时需要同时掌握多个领域的工作技巧,这意味着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也不例外,所以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必要的,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1]。

《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单位:阳谷县李台中学 课题组成员:杨留杰王洪光孙正一朱美静李文辉 摘要: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研究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特定目标。课题通过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辐射多种学科,构建了一批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建立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的实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校周围的环境复杂,学校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进行教育思想、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但在调研考试和一些家长片面追求高分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老师们不得不实施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术等短期有效的强化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素质教育和课程目标的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足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妨碍。近几年,教育教学领域不断进行着更新和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向多元化转变。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课程改革的

集中反映。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转变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全校范围内展开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策略理论,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在实践上,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 1、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目标。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学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师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可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时间与资源设备、考核和评估、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师范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实践教学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富有竞争力的应用型师范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近几年来,许多师范院校加强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对实践教学目标认识模糊,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设施和经费投入不够,管理缺乏规范,监督与考评不得力,等等[1]。因此,必须不断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一、实践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通过确立多维立体的实践教学目标,使师范生师能和师德并重,成为未来合格的德艺双修的中小学教师。其教学目标应体现在: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将所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拥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并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才能得以更好地展现;通过渗透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教育,坚定师范生的职业信念,并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2]。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化构建 1.专业技能训练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教具及课件制作等。二是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备课技能、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说课技能、讲课技能等。其中讲课技能又包括导入、讲解、活动设计与组织、组织教学、提问、板书等技能训练。三是教育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学生团队工作等技能训练。 2.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此,可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如军训、文体活动、读书或演讲比赛、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调查研究、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育科研能力训练 师范生通过在校的学习与实践必须具备两大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训练包括研究性作业、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发明创作等。 4.现代教育技术训练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是当代师范生必须面对和掌握的实践知识之一,如网站或网页的制作、课件制作、对word、flash、power point、excel等的熟练操作和使用。 三、实践教学的多方位探索 (一)教学途径多方位探索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规定修订版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 理规定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附件一: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调动教学和管理人员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特设立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研究生教改项目),并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是指省教育厅在构建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批准立项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负责。 二、项目申报 第三条研究生教改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项目主要范围是: 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指导; 3、研究生实验能力培养; 4、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5、研究生培养管理; 6、研究生素质教育; 7、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8、研究生教学改革; 9、其它相关问题。

第四条研究生教改项目的申报人应为在岗教师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 第五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每年申报一次,申报时间一般在当年五月份。 第六条项目申报人每年只允许牵头申报一个项目,在其原有项目结束前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第七条项目申报人须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表》,报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推荐。 第八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类项目分组评审,并根据专家组的评审结果,确定本年度研究生教改立项项目。 三、项目管理 第九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研究生教改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条省教育厅给予每个研究生教改项目一定的经费资助。 第十一条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费、印刷费、差旅费等,也可用于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学材料、课程调研、学术交流、论文发表、教材出版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第十二条建立项目中期检查制度。项目主持人应向本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交中期研究报告。 第十三条对未按计划进展或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或视情况暂停或撤销项目,追回研究经费,并及时报告省教育厅。 第十四条项目进行中需对研究计划、主要人员作重大调整、变更或有其它重大变化的,由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签署意见,报省教育厅批准。 四、项目结题

(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及阶段性成果 一、教学改革的需求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迅猛,科技日新月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职业教育要适应的发展和需求,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增强学生技能,和社会接轨。针对上述情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根据学校教学设备的现状,要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 (1)能熟练操作各类常见机床; (2)具有对机床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具备车工、数控中级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具备一定的解决机床疑难杂症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调整专业设置,修订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按照市场和企业对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依据我校机电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论证。我们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全面修订。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即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2、构建课程体系,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根据课程特点与本校的具体条件,本专业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车工工艺与技能、数控技术等课程列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发。通过这些主要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本着基于工作岗位模块化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特点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囊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教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0.1、教学研究 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发展规划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积极主动地研究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调整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来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充分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和显著的教学效果。要建设好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职业素质训导五位一体的数控实训中心,以高规格装配好数控实验实训室;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任务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化考证行业认证为主的专业考评考核体系和以用人单位反馈为主的能力素质考评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快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及网络建设的一体化建设步伐,建立起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进一步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包括基本素质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专业方向平台、专业拓展平台和专业技能平台五大平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交叉渗透,相辅相成,每一个体系又由若干模块组成。基本素质平台由文化素质基础模块和信息工具模块组成;公共技术平台由机械基础模块和相关知识模块组成;专业方向平台由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模块;专业拓展平台由专业拓宽模块和创新创业模块组成;专业技能平台由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综合技能实训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涵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系列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机加工操作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现场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了人文、社科等人文素质类以及专业拓宽和创新

师范教育 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师范教育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 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09年第5期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做客人民网谈教师队伍建设(节选)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2007年的时候管司长就来过人民网做客,当时您曾经说过,全国30万教师学历不合格, 现在您认为这个数字目前是否有所改变? 管培俊:有改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截止到2008年底,学历不合格教师的数量由原来的50多万已经下降到24.3万。与此同时,高学历的教师在逐步地增加,根 据统计,到2008年底,具有专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已经占到全部小学教师的71%,这个增长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具有 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现在已经占到半数以上,在高中教师当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也在逐步增加。教师学历的水平提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自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以来,华东师范大学积极贯彻落实这一国家政策,把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当作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学校不仅通过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加强师范生的基础 知识、基本理论学习,而且积极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基本体验 和基本技能。 一、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开展 2007年以来,我校在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 (一)构建“教育见习、研习与实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2007年5月,学校根据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提出的培养优秀教师未来教育家的培养目标,制定了新的师范生培养 方案。为凸显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了构建“教育见习、研习与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把互为衔接的专题见习、课题研习和教育实习,循序渐进地贯穿在师范生四 年的专业学习中。 为把这一新的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落到实处,华东师范大学主要是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 为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改革,整体推进“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实践体系的建设,学校建立了师范生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同学校教务处整体制定实践教学的实施计划和师范生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并负责指导、监督 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各院系相继建立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系主 任亲自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师范生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与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 2.探索师范生实践教学新机制 为落实“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实践体系的建设,在师范生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上,华东师大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机制。

课程与教学论(美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美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是美术专业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其他专业学科实践基础上,对美术各专业教学理论研究和指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专业教师以研究美术课程、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实践基础为研究方向,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教育理论、美术教育教学规律,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力,学科课程设计与专业教学改革的能力,具有现代的美术教育教学观念的学术理念为特色。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教学经验。并依托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能够为研究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培养目标 本方向培养具有美术教育学的学科基础理论、学科课程设计、专业教学能力,能从 事美术教育学课程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 1.培养系统掌握美术教育学基础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的专门理论和美术教育、教学规律及现代的美术学教育观念。了解美术教育学特别是美术学学科课程与教学最新理论和前沿动态。 2.培养掌握美术教育所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对当下美术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深入调查,分析与研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实践与操作能力,毕业后可担任高等院校或其他美术教育教学部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4.培养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创新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和掌握一门外国语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

应用技能。 三、研究方向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是本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它是美术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方法的理论核心。主要研究美术课程与教学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方法、课程与教学实践等的关系,使得美术课程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教学结构体系更加完善,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 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应针对专业设置特点,结合不同科目的变化,正确定位课程的功能和教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新的考核评价方式。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标签: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内容设计;考核方式;实践 研究生课程是储备基础知识理论引导学生从学到研的重要载体,其传授模式、方法、质量对研究生后续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扩展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而传统的教学存在模式单一、内容陈旧、考核评价不客观的问题,并不能很好的引导一个学生从大学生到研究生的转变。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变化,不同的院校针对自身的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针对专业设置特点结合不同科目的变化,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设计了一套新的授课体系。实践证明,新的授课方式能够更快的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到课题研究工作中去。 一、正确定位课程的功能和教案 研究生的基础课程相较于本科生的区别在于其不仅仅要起到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获取应用知识,创新知识、扩展知识的能力。目前,国内院校普遍借鉴的教学思路是“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前者特点是基于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的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而了解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获取了相关知识和相关问题的能力,知识具有工具性的作用;后者特点在于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和专业性,通过对某一领域的专业学习研究从而获取解决该领域的能力。两者各有所长,前者能够使学生短时期能快速获取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后者更多的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储备,现实中也可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当时,目前我国院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和社会要求脱节的问题,对课程教育的功能认识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有些老师过于轻视课程教育的作用,因此,课程教育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现过于刻板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收效甚微。有些院校过于专注课程本事而忽略了其主要目的,用对待大学生的方法来对待研究生教学,缺乏实践。因此,虽然学生学习到了相关理论知识却缺乏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研究生普遍基础知识相对扎实,科研实际能力薄弱以及机械工程学科知识范围广,内容多,实践应用多的特点,在部分课程教学上我们借鉴LPC(Lecture、Presentation和Comments的缩写)讲授(L)、团队学生讨论(P)、教师点评(C)三者结合的教学方式。探索出TQC(Task、Question和Comments的缩写)任务(T)、问题(Q)和评价(C)的新教案改革。任务包括了两个大部分,第一老师的任务,梳理讲解课程中最重要知识基本点,给出主要章节的专题模块。第二学生的任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老师拟定的专题模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然后搜寻资料、总结最新、最重要的内容以老师的角色讲解分享给大家。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教材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02)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修订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见课程设置表)实践教学(6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五、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

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二)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修满规定的学分,在指导小组的集体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通过开题后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方可参加硕士论文答辩。 (三)论文实行预答辩制度,原则上在正式答辩前两个月进行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后,方可进入评审程序。硕士学位论文须聘请2名相关专业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家进行评阅,其中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在评阅中,如果有1名评阅人不同意答辩,原则上不能答辩。申请人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针对评阅人所提出问题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修改期不得超过1年,修改后的论文重新送审,送审通过后方能申请答辩。如申请人对不同意答辩的评阅结果不服,可填写申诉意见书,经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该评阅人的意见确有问题并同意重送,申请人可申请再匿名送审1份论文(因重新送审而致使不能按时参加答辩的,其答辩事宜将顺延至下次学位申请期间进行)。再送审后如仍不通过,则不能答辩,此次学位申请无效,论文必须修改,修改期不得超过1年,修改后的论文重新匿名送审,通过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答辩阶段。 如有2名评阅人不同意答辩,则不能答辩,此次学位申请无效,论文必须修改,修改期不得超过1年,修改后的论文顺延至下一次学位申请期间重新进行相应送审,通过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答辩阶段。 (四)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至5名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校外3名),申请者本人的指导教师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须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定。 (五)答辩委员会举行内部会议,参阅论文评阅人的学术评语,评议论文质量、答辩情况,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进行表决,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2/3以上(含2/3)同意方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提纲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 变革

精品资料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

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把好集中实践环节质量关 ―――沈阳电大分校、教学点05春毕业实践环节顺利完成 毕业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毕业实践环节,把好质量关,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重要课题。本学期我们本着探索、提升、创新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基层分校和教学点毕业实践环节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了分校、教学点集中实践环节顺利、有序、保质、保量地完成。 一、加强集中实践环节管理制度的建设 由于此次基层教学单位共有3000多名学生参加毕业集中实践环节,为了保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我们先后下发了《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分校、教学点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教育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要求》、《关于聘任沈阳电大基层分校、教学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细节,提出了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 二、加强集中实践环节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们从指导教师的聘任工作入手,下发了《关于聘任沈阳电大基层分校、教学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通知》,面向校内外公开聘任,严格执行指导教师审批程序,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认真审查,加强了对指导教师的系统培训,先后召开2次专业培训会,请校内专业负责人进行指导培训,严把教师资格的关口,努力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指导水平高、实践过得硬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毕业论文的阶段性指导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各专业毕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开题报告这一重要环节的教学工作。我们采取了把市内教学点的学员统一召集到校内,聘请校内开放学院的相关教师统一做了开题报告,而对地处郊县的各分校,我们则由教务处带领相关教师专门去给学员做了开题报告。以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这一集中实践环节有个良好的开端。为了加强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管理,通过下达教师任务书、签署教师责任状、填写指导过程记录等环节来增加对指导教师的约束,同时,在指导工作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填写《沈阳电大指导教师考核表》,在表中有教师对学员的综合评价分析和分校(教学点)对指导教师工作的评价。这些工作的考核结果,将对指导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影响。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方案【模板】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一、总体思路 1.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进行全面设计; 2. 在帮助学生打基础的同时,着重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 3. 实行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类型学生的需求; 4.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5. 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营造学习氛围; 6. 实行研究生院、外国语学院、各研究生培养学部(院)的沟通和合作。 二、课程设置 研究生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和功能英语两种课程类别,总学时数为108学时,计6学分。各模块的开课名称、开课时间及周学时数如下表所示。 学生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和专业需要选修相应的课程模块,具体方

法如下: 英语课采用小班教学,班级数和上课人数都有一定限制。入学成绩在50分以下的研究生,必须修读《核心英语1》和《核心英语2》;入学成绩在50分以上(包含50分)的研究生,可在第二学期选修一到两门功能英语。建议学生在第一学年修读公共英语课,因为英语学习需要保证一定量的练习时间,所以也不宜在一学期修完。如果第一学年因故不能修完规定学分,可以在第二学年修读。 三、教学改革配套措施 1. 根据研究生的年龄、智力、学习能力等特点,强调自主、探索、实践、尝试的方法;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进度等;培养学生自己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 根据研究生外语学习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参与学术活动所需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同时丰富相关的文化、学术要求等知识; 3. 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灵活性; 4.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营造外语学习的良好环境; 5. 要将外语学习放在实际的环境中,提倡实战演练的教学方法,边学习边尝试。积极开拓现实生活中应用英语的机会。 四、学业成绩评定原则 1. 采用学分制,学生在读期间必须修满规定学分; 2. 学生按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大纲另行公布)修完相应的课程,并考

对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对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4-06-12T14:15:07.39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4月供稿作者:范丹丹 [导读] 传统的中职机电一体化的考试形式是在学期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但是卷面涵盖的知识面少,而且都是一些只要看看书就能会的题型。 范丹丹 〔摘要〕随着国家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中职机电一体化受到广泛的关注,教师要分析机电一体化模式下存在的问题,确保机电一体化能够跟工厂需求配合,进而促进我国一体化的进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机电一体化是介于机械与电子自动化两个学科间的一门技术,它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机械设计理论技术自动化电子控制计算接口等,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教程都是比较传统的,传统的教学体系能够促进学生理解技术内涵,掌握实际技术,但是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无法掌握生产线上的技术需要,没有一定的操作性,所以针对于中职机电一体化还有许多需要探讨需要改进。 1 传统教学体系的局限性传统教学体系是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知识也是过于陈旧的,这几年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引进,而教学课时却相对进行了缩减,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难题。传统教学体系中,教师把一些抽象理论在课堂完成,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或者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都是过于理论的东西,例如:电工电子课程,学生对电气元件的了解仅限于结构原理图,无法接触实物,对元件机械机构及工作原理似懂非懂,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掌握的知识不够牢靠。这样在后续的专业基础实习—电工电子技能实训中,学生会缺乏理论基础,在专业课程学习时,缺乏实践基础的现象更明显,学生只能在实验中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没有办法感觉到实践之后发自内心的成就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传统教学模式在现今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局限性变得越来越突出。所以对于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我们应该研究些新奇的观点,更多的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 2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对于我国现有的这种教育模式,或者是专业教学现状及传统模式特点:首先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教学的根本模式出发探索新的改进措施,努力完善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1 完善教学硬件设备。在机电一体化课程当中,硬件设施是尤为关键的,只有完善的教学硬件设备,教师才能根据硬件设施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设备能为教学所用,硬件设施是硬条件,没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就没有办法开展更好的教学。并且硬件设施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实践的数量,增加学生的兴趣,也能提升学校的信誉。 2.2 形成一定的教学体系。教学中教师要制定一系列的教学体系,最好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体系,这样学生对知识会产生一定的兴趣,本身的教学是比较枯燥的,但是如果有了兴趣就不同了。 在教学体系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一定要涵盖学生以后从事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即使不能深入讲解具体原理,也应多增设教学内容,拓展教学体系,从而让学生学习的更加全面。 2.3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其实用性和普遍性。中职机电一体化在授课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其实用性,因为中职一体化的学生将来是要走向工厂一线操作的,所以实践课程尤为重要,课程一定能帮助学生快速熟悉今后从事的工作,符合当前工厂实际制造的基本要求。 2.4 提高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水平。中职机电一体化是比较注重实践的,所以应该聘请更多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聘请不仅有丰富经验的而且有理论知识的工厂老员工,这样会给学生们增加实例的培训,增加学生的见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或者能够聘请大学优秀教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2.5 对机电一体化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传统的中职机电一体化的考试形式是在学期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但是卷面涵盖的知识面少,而且都是一些只要看看书就能会的题型。对于考试我们可以进行随堂测试,然后把随堂课的成绩计入总成绩,除了随堂考试外还要增设实践或者实验考试,这样都会增加对机电一体化知识的掌握能力,这样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就会更好的听讲,而且做到认真的预习复习。 3 在改革机电一体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1 科学设置课程。根据学生的能力来确定课程标准,文化知识够用即可,专业知识要面广而且要精简,针对性一定要强,比如英语,学生只需掌握日常所需要的内容就可以了,不必深加研究,因为学生学不好,也用不上,如果过于侧重,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负担,而且会占一部分课时。 3.2 对教学中的理论课进行压缩。实践是中职机电一体化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提高对实践知识的总结及教授。相对来说一定要压缩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是贯穿于理论教学中的,所以一些理论课可以在实践中来讲述,学生反而能够很好的运用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听的也不至于特别枯燥,乏味。 3.3 建设适合本地的教材。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不同的工厂文化,不同的技术需要,所以针对每个地区的情况来制定适合本地的教材。这样学生在学习之后才能更大程度的学有所用,能够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地区企业的生产实际,也增加了学生在本地工作的机会,减少了人才的流失情况。 中职机电一体化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日后的工作当中去,为了让学生们学有所用,中职机电一体化需要进行改革,不仅硬件设施要配备完善,而且在师资、课程、课本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整体的改革,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在这样的改革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日后的工作了解的更多,而且会对自己的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兴趣。对学生日后投身于机电一体化事业进行了铺垫,进而推进我国工业发展。 参考文献1 蔡红琴.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 机械管理开发,2011(02):172~1732 俞海兵.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成才之路,2012(34):17作者单位:新疆兵团工贸学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