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东北地区剪纸的特色及发展_冯思文

浅谈东北地区剪纸的特色及发展_冯思文

浅谈东北地区剪纸的特色及发展_冯思文
浅谈东北地区剪纸的特色及发展_冯思文

[摘要]剪纸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并且由于地域原因又各有特色,东北地区在这种特定

的地域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剪纸风格。本文通过对东北独特的文化特点、人文特点,浅析了在东北地域环境影响下的剪纸特色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东北剪纸 剪纸特色 剪纸发展 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088-02

冯思文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103)

浅谈东北地区剪纸的特色及发展

一、影响东北地区剪纸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民族心理对东北剪纸特色的影响

民族心理对东北剪纸特色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回观东北剪纸的作品,无不反映着东北人民的生活习俗、对神的信仰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等,这些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满族是东北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人多信奉萨满教,由于他们相信鬼神的存在,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有非常多的鬼、神的形象出现,比如求晴的“扫天婆”、求雨的“独女倒棒槌”,在辽宁的一些满族剪纸中,发现了“财神、龙母娘娘”。同时,东北人还认为他们最尊崇的始祖是喜鹊、乌鸦,这些都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除了对神明崇拜之外,东北人民对本民族英雄人物的崇拜也体现在他们的剪纸艺术之中,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要数努尔哈赤了,人们把努尔哈赤叱咤风云的面貌生动地展现在剪纸之中。以上这些都反映了民族心理对东北剪纸特色形成的重要作用。

(二)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对东北剪纸特色的影响

东北地域文化是一种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文化存在形态,东北的剪纸文化也深受其影响有着自身独特的形态。

与南方沿海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初级生产要素如土地、淡水等资源相对充分,这不但使农耕经济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也为东北人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生存条件,只要稍事劳作,便可自给自足、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状态形成了东北人民具有不拘小节、豪爽大方的性格特征,就是这样浑厚简朴的东北人民造就了东北剪纸的气势磅礴、刚劲有力的特色。

此外,东北人们的祖先一般都生活在白雪皑皑的山林之中,它们以狩猎为生,这里终日严寒,白雪就是在狩猎之时最好的掩护,所以有满族的“色尚白”一说;而红色则容易被野兽发现,所以他们喜白厌红,这与汉族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在东北生活的满族人民所信奉的天神之中,绝大部分是女神,这是满族母系氏族留下的遗迹,这些都体现在了他们的剪纸作品之中。所以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对于东北剪纸风格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二、东北剪纸的内容及特征

在以上的叙述中,我们总体了解了东北地区的民族心理、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这些因素对东北剪纸的内容和特征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一)东北剪纸的内容

东北剪纸主要表现了东北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习俗,而且起到装饰生活、美化环境的作用。从户外的灯笼杆、幌子、灯门上的挂签和门神、窗上的窗花、窗角花,到墙上的壁纸(东北称为窝纸),天棚上的边角、气孔和中心,屋内的箱

柜炕琴,从妇女的鞋尖、围裙、针线篓、枕头顶,到殡葬的寿材、纸人纸马、各种花蟠等,可以说这样的剪纸在东北随处可见。

东北剪纸的内容可以从四个角度分类:

(1)从装饰上分:贴于其他物品上来增加美感的剪纸,如窗花、壁纸。

(2)从民俗上分: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的剪纸,如门神。

(3)从稿模上分: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鞋样。

(4)从设计上分:能够增加美感,渲染艺术特色的剪纸,如点影或电视的片头。

(二)东北剪纸的特征

对于剪纸文化,我们通常会想起淳朴粗犷的陕北剪纸、富丽堂皇的岭南剪纸或秀丽缤纷的蔚县剪纸,提起东北剪纸的却少之又少。其实,在中国剪纸文化的大洪流中,东北的剪纸文化也和这些地区一样,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区特征和艺术特色。

在这片辽阔的黑土地上,孕育着粗犷豪放、不拘一格的东北人民。民间的剪纸艺术家们把他们的性格、生活融入到他们的剪纸之中。这些作品不像南方剪纸那样细腻妩媚,体现更多的是简约深厚、气势磅礴之感。东北剪纸的风格强调黑白块面对比下的虚实安排和线条变化中的节奏与韵律感。

三、东北剪纸的发展

中国剪纸简单说就是纸上的剪刻功夫,其实它脱胎于植物纤维纸出现之前的片状物镂刻,如商代“谧箔镂”、西周“桐剪”。随着纸的产生,剪纸文化也随之繁荣发展起来,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中国的剪纸逐渐走向成熟。在当代,随着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实施,让古老的中国剪纸文化走向现代化。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东北的剪纸艺术必定随之做出相应的改造,以赋予剪纸这个古老的文化以生命力。

(一)东北剪纸在形式上和功能上的转变

东北的剪纸作品一直是用于装饰的,传统的东北剪纸在功能上一直用于喜庆的节日、婚庆、寿宴等场合,而在媒介上主要是张贴在喜庆场所的墙上、床头、窗户等地方。然而随着东北剪纸的发展,在材料上也出现了新兴的剪纸材料,传统的东北剪纸的主要材料以红色彩纸为主,以纸质材料为基本材料,而新型的剪纸材料出现了塑料剪纸、布艺剪纸等多种材料。剪纸的功能上也并不单一出现在喜庆的节日,而更多地被用于房屋店面的装饰上、产品广告的宣传上,甚至商务产品的包装、装饰图案上。在国际时尚的舞台上剪纸作为特殊的中国元素,代表了中国的传统印象,出现在了时尚

冯思文,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转87页)

(上接88页)

土的产品强调全球化的特征。通过这种分析,一方面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其广告,另一方面也期待对中国的广告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1]Fairclough,Norma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 & Mass: Polity Press,1992.

[2]Lock G.Being international,local and Chinese: ads on the Hong Kong mass transit railway[J].Visual Communication,2003(2):195-214.

[3]Wu,D.Feng,J.& Chan,Ch.Glocalization and Hybridization of languages in Chinese Web Advertising[J].China Media Research,2007(2):1-8.

[4]Wu,D.Between Global and Local: Hybridized Appeals in China Web Auto Ads[J].Corporate Communication,2008(13):68-79.

[5]冯捷蕴.中国大陆的文化价值观:以2004年网络广告内容分析为例[J].现代传播,2004(5):72-88.

[6]李耀,何佳迅.品牌活化的全球化和本土化——对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比较[J].中国品牌,2007(3):89-91.

[7]马金玲.全球化的消费主义和本土化的营销策略:基于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广告话语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2012(2):131-134.

责任编辑:张丽

的服装上、艺术书籍的图书插图上等。中国剪纸已经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元素为世界所认识和熟悉。在我国的国际教育中,剪纸课程已经成为学生所学习的课程之一。

(二)东北剪纸文化在商业价值上的发展

传统的东北剪纸往往只是作为民间妇女的“女红”技艺,并没有多少进入商业流通领域,因而也就很少产生商业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一些民间剪纸作品也逐渐进入了商业流通之中,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又出现了新的设计、制作和销售体系,剪纸文化逐步走向了商业化。

(三)东北剪纸作品在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更加多样民间剪纸主要是以纸为材料,用剪刀剪出各种艺术形象,它继承了我国剪纸的镂空纹式,有一套独特的表现程式。这些表现民众生活的作品,绝大多数都并不追求写实,而是人们心中意象的表现。东北民间艺人大都延袭了这种传统的创作手法,他们的作品粗犷、淳朴、雄劲。其创作题材也往往是根据东北人民生活中的不同需要,以实用为主剪出各种各样的剪纸形式。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一些东北民间剪纸作者的素质还很低。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他们往往急功近利,缺少经典的作品。提升东北剪纸文化在中国剪纸文化中的地位与特色。并且进一步拓宽剪纸的应用领域,更好地为现代生活服务。同时我们要积极增进国际文化交往,提高剪纸在国际上的名望,让更多的人了解、熟悉剪纸,也让

更多的人了解在这片黑土地上孕育着独具特色的东北剪纸。

【参考文献】

[1]陈文彦.地域性非物质文化传承景观的多维可视化方法[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李旺.中国剪纸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朱艳辉.剪纸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2.

[4]申恒.延安木刻与陕北剪纸的图像化分析[D].西安美术学院,2013.

[5]刘艾莹.满族民间剪纸装饰纹样造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6]刘也.对岫岩满族自治县满族剪纸艺术的考察与研究[D].沈阳大学,2013.

[7]康向荣.闽东畲族剪纸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8]张珍.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与艺术设计[D].淮北师范大学,2010.

[9]徐妍.民间剪纸的民俗意蕴及传承保护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武聪

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和分类

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和分类 ?剪纸,又叫刻纸,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剪纸的历史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 ①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 弧形装饰物。 ? ②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 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在新疆高昌故城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两张团花剪纸,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剪纸作品,该剪纸材料为麻料纸,呈折叠状,供祭祀所用,其艺术表现已相当成熟。 ?北朝团花剪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剪纸作品。 ?西汉时,人们开始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前156—前87)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汉武帝思念不已,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为其招魂。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唐(公元618一907年)时期,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 ?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 ?①1963年一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人胜”剪纸。 ?②1973年西安出土的皮革帽子,图案是镂空花样。 ?④现藏于日本正仓院唐代的“人胜”刻金箔。 ?⑤1951年湖南省长沙出土的汉代金箔刻花图样。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与品种的丰富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还有灯彩、茶盏的装饰。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 ?。 ?蓝印花布工艺制作中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而得的;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也采用了剪纸的技法,有阴刻、阳刻之分。 ?宋代周密(1232—约1298)撰写的《志雅堂杂钞》中,记载了一位叫俞敬之的剪纸艺人,他是中国剪纸发展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艺人。 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走向成熟,并进入鼎盛时期。民间剪纸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16333演示教学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 展16333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中华文化不唯有经史子集,书画琴棋等高雅艺术,更有扎根乡土,醇厚朴实的民俗文化。剪纸艺术可谓民俗文化的代表,来源于生活也超越生活。它呈现一个民族的生命繁衍意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美学价值,哲学思考,以及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工业大发展,活态剪纸文化如涸辙之鲋处境危急。人们转而寻求新的价值观,不再崇尚原来的乡村文化。窗棂墙壁上的剪花几乎都变成明星的海报;农村妇女更热衷于购买服装,对剪纸刺绣的热情和需求渐渐淡化;众多民俗活动成为旅游业的商品,追逐市场,急功近利;老一辈剪纸艺术家陆续辞世,民间剪纸艺术后继乏人。民间剪纸艺术的生存状况实在堪忧。 剪纸是民间生活土壤上长出的一棵生命树,失之则将失去我们民族文化无价的珍宝。对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重兴剪纸文化。剪纸是一种传统的回归,更是一种美好心灵与精神世界的回归。都市化的生活渐渐扭曲了我们的价值观,马克思.舍勒如此描述人们的精神境况:“个人的精神生活变得异常贫乏,人的“意志能量”不再“向上”仰望,而是“向下”,向永远填不满的物欲之壑“猛扑过去”。”而回归传统能为我们的精神找到方向。很多剪纸大师一生

受尽磨难,却在翻飞的纸花中清晰地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他们一拿起剪子就进入一种与世隔绝的奇妙世界,“花”开人心动,心想“花”亦开,越剪越喜乐。剪纸大师库淑兰边剪边唱,心里充满阳光,她在剪纸中创造一种生命的感动,也把阳光和温暖传递给欣赏作品的读者。优秀的文化艺术需要不断传承下去,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了血脉。 当今社会民俗文化在衰弱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民俗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但很多民俗展示形式只是将民俗文化从其特定的背景中离析出来,仅仅关注艺术审美。而民间艺术的美是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民族情感血脉交融的,将民俗文化从它生长千年的沃土连根拔起必会使其枯萎,使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读和扭曲。所以重兴民俗艺术不能只是表面上的宣传,而需要从文化本体上开拓它的源泉。 我赞同将文化落脚于“自然-人-社会”的整体系统,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乔晓光提出民间剪纸艺术最好的传承方式“原生态传承、教育传承和当代生活形态好艺术形态传承”。一方面将剪纸艺术的整体文化展示给大众,提倡回归传统。提倡传统节日多应用剪纸装饰,多举办剪纸艺术展,校园开展剪纸、刺绣等民俗课程,激发

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谈到中国的民间艺术,用博大精深一言以蔽之绝不为过。无论是书法、绘画、陶瓷或是皮影戏等等无一不独具中国特色,而在民间手艺人精湛的技艺后面,也都是蕴含着深邃悠远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传统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中国民间剪纸集中而全面的体现了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造型规律、审美情趣,释放着特有的艺术魅力。剪纸艺术中的图形、色彩都是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进行感悟、升华而形成 的民间艺术语言,它是用在形式宣泄内在情感的某种艺术行为。 剪纸图形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它从劳动人民生活中来,并广泛运用到生活中去。丰富的图形有用意地组合,无不反映出民间劳动者多彩的情感生活。表达出他们对生命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剪纸艺术中总是主张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所以图形的组合运用总是要有积极向上的含义。无论是作者与观者都能从中体会出一种文化意蕴,这是人们在长期生存过程中所达成的思想共识。例如“春”字,基本用于春节之际,意在新春来临,又是崭新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这是个令人振奋愉悦的时节,因而,在选择剪纸的颜色时,多用红色或者绿色,表现这种喜庆或者春意盎然之意,而在设计春字的形状时,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设计的或圆润或棱角清晰。又例如在设计“喜”时,方案更是层出不穷。“喜”是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图案,而由于多用于结婚这类喜事,因而常常是双喜,预示着双喜临门,这包含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幸福的强烈期盼。除此之外,民间剪纸也充分顾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具有良好的室内装饰效果。形形色色的剪纸本着美善相兼的原则既体现了良好的实用性,又注意形式渲染的装饰效果,以美丽的图案体现直观的美和装饰效果。构成了中国民间剪纸丰富的视觉文化景观和深隧的民俗文化内涵。 因而如何做好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是十分重要的。在21世纪,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可能有三种生存方式。一种是整体的传承。除了少数自然生存的品种外,还要从文化生态学的高度人为地保护最优秀的品种和大师级人物,使之不失传。一种是传统的技艺和现代风格的结合,即用现代审美意识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再创造,使之与现代生活环境相适应,如现代陶艺,它在造型、釉色、彩绘和肌理方面的变化都与现代派以及现代派之后的艺术有千丝万楼的联系。一种是将风格从技艺中分离出来,使之与现代材料和工艺结合。只有风格的移植,没有技艺的传

民间剪纸论文定稿版

民间剪纸论文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平面元素浅析 内容摘要: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部分继承了人类神秘的原始思维,一方面在漫长、封闭的空间孕育。民间剪纸图形根植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民间剪纸从民族传统中走出来不是简单的重复移位和变异,而是从传统艺术中提取元素,以现代创造意识和表现技巧进行再创造,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剪纸图形既保留本土艺术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全新的视觉形象和视觉效果。? 关键词:剪纸艺术平面构成? 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艺术形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但是它不是简单意义上客观事物的重复和真实再现,而是民间艺人根据诸多方面对事物原形进行大胆想象,用艺术的手法提炼、加工、再创造的结果。中国民间剪纸这种意象造型的理念是现代平面设计所推崇的,平面构成又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种方式,它与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民间传统艺术的传达方式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平面构成元素。把剪纸与平面构成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深化对传统艺术的价值认识,有助于弘扬传统艺术;同时,平面构成也可以借鉴剪纸艺术,丰富扩展自己的传达方式。 中国民间剪纸造型,从民族传统中走出来,不是简单地重复移位和变异,而是从传统艺术中提取元素,以现代创造意识和表现技巧进行再创造,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剪纸图形具有全新的视觉形象和效果。 透过传统图形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图形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的冲击下不断地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所在。因此,要使中国的传统图形艺术

中国民间剪纸的起源与简史

中国民间剪纸的起源与简史 剪纸艺术起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顶礼膜拜。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把种种神秘现象都看作是天命鬼神的行为,予以祭祀、膜拜、占卜,祈求神灵的护佑和赐福,于是产生了原始的巫教仪式和原始的巫教文化。 从周代起,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宗教由巫教的天命鬼神观念逐渐转向礼教的宗法伦理观念。人们开始尊重礼制,凡事都要进行典礼仪式。这种礼仪活动进一步发展了巫仪活动,我国的民间剪纸就是伴随着种种礼仪活动应运而生。 剪纸是我国先贤运用智慧,广集才艺的产物。它是一种用纸剪出各种形象的民间艺术,形式小巧,体现淳厚朴实的民族风格和寓意深厚的内涵。剪纸艺术是存在于人民之中的古老艺术,是一种艺术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强烈的夸张性和丰富的装饰性,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的来历、习俗: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特点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特点

优美、粗犷有力、流畅生动、拙朴古雅等不同的特点。如张永寿创作的“百菊图”,许多地方都是运用刀法的技巧:刻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菊 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刻一种叫“鹭鸶羽”的菊花,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当同时刻制数量比较多的剪纸时,民间艺术家们在刀法的运用上,要切不要划,切出来的剪纸比划出来的剪纸要显得厚实。用刀时必须要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刚劲、均匀,否则,刀在手里就会失去灵活性。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刻出的剪纸才会准确。在刻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特别是在刀与刀们连接的地方,说下就下,说起就起,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剪纸造型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由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用剪流畅,自然通顺,变化多端,走剪或方或圆,或实或虚,阴去阳留,这些都需要艺人对纸性的把握,对剪的运作恰到好处,这样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三、线条与装饰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扬州著名剪纸老艺人张永寿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剪纸所用的材料,性娇柔,

易起皱,易断损,剪完后要“提得起,贴得上”,所以就形成了阳纹剪纸线线相连,阴纹剪纸线线相断的特点,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剪纸艺术的目的决定了它的装饰性。一幅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装饰味,应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衡大方,线条粗细相宜,色彩鲜明柔和。另外由于工具和材料的关系,剪纸作品中一些特有的技法如“月牙”,“锯齿纹”等也是必不可少的。高明的民间艺人很懂得这一特性。剪人物,很留意衣纹的花饰;剪黄牛,很留意牛毛的旋涡纹;剪一只小兔子,可以替·lO8·它加上一朵桃花;也可在鹿角间配一朵梅花等等。装饰的方法可谓千变万化。 四、写意与寓意剪纸的写形方式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模拟客观对象,而是凭印象中对表现对象的理解,强调动势情态的整体表现。所以剪纸造型趋于传情而不在写形,重于写意而不在写实。远近人物可以等大,人与鸟可以同高,一只眼可以装饰整张脸,甚至人物鸟兽都可以摆脱原本形态,而只抽象为一帧帧点、线、面的组合结构。现实的客观对象完全服从于艺人手中的剪刀和那一方小纸片。 民间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然而它们却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的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龙凤吉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和神圣。《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时如意、平安幸福。《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肥猪身上的装饰花纹,用一群小猪组成,象征“多子”。《老鼠嫁女》寓意人丁兴旺,多子多孙等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的能工巧手尽可以凭借她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的一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有人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

传统剪纸艺术的发展及作用

传统剪纸艺术的发展及作用 【摘要】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关键词】剪纸;作用 一、引言 中国剪纸的生产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假如从迄今发现为最早的剪纸实物《对马》、《对猴》(约做于公元460年—551年)算起,也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时间了。在漫长的岁月里,剪纸以其特殊的形态、性质和功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民俗活动形影不离,密不可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剪纸有喜花、寿花、礼花、鞋花、枕头花、刺绣花样和家具贴花、顶棚花;节日活动中有窗花、门笺和灯笼花;祭祀活动中有供花、纸钱和烛台花等等。即使是封建士大夫、达官贵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剪纸同样无处不在。如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记载:“立春日,士大夫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宋高承所撰《事物纪原》记载:“唐中宗景龙中(公元707—709年),立春日出剪彩花。又四年正月八日立春,令侍臣迎春,内出彩花,人赐一枚。”可以说,剪纸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从某种角度来讲,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艺术。难以想象,人们缺少剪纸,生活将会是何等的黯然无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以剪纸为代表的民间美术,作为渊源和基础,哺育、滋养了众多的艺术门类,为那些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的产生、成长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历代那些富于创造性的美术家,几乎莫不从中汲取养份来丰富他们的学识,而后在艺术上开拓出新境界、新天地。没有民间艺术,何来宫廷美术、文人画家? 尽管剪纸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作着特殊的奉献;尽管唐代有过一本叫《四大奇书》的书曾把“剪(剪纸)、刻(雕刻)、画(绘画)、写(书法)”列作四大家,并把剪纸尊为第一位,然而,由于宫廷画家和文人美术家的不屑为之,作者大多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剪纸虽然生命力旺盛,却只能象山野之花,年年岁岁,自生自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剪纸的发展及其现状 自1942年后,剪纸受到了古元、夏风、江丰等许多美术工作者的关注,他们对剪纸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改革,为我国剪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后,剪纸艺术才有了质与量的很大的飞跃。 到了今天,研究、创作剪纸活动日益活跃,这门古老的艺术呈现出一派生机。在国家名片—邮票、银幕以及广告海报、书籍装帧、插图、报刊、舞台美术、连环画、年历、书签、火花、明信片、贺卡和居室装潢、时装设计、印染、陶瓷等领域,在国际文化交往中,都可见到剪纸的身影。其应用范围之广泛,实用价值之大,怡情、娱乐功能之强,非其他艺术可比拟。尤其在国家一些重大节日,剪纸能手被请上高等学府的讲坛传授真经,剪纸展览亮相国家最高的艺术殿堂,剪纸书藉不断问世,各级研究、创作机构和网络传媒机构纷纷建立,各类剪纸艺术节层出不穷,电视台、电台在黄金时间频频介绍有关剪纸的新闻和专访,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剪纸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在这个貌似繁荣的景象背后,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另一个极不和谐的现象。 在国家举办的全国性美术结合大展或其他大型艺术展览活动中,剪纸尚无一席之地。二、三十年前,不少剪纸作者都是仰仗全国性美术大展成的名,《美术》月刊也常常大量发展剪纸作品和刊登介绍文章。而现在,《美术》月刊几乎见不到剪纸和有关文章的踪影,剪纸作者要想加入美术家协会更是难如上青天。上行下效,各类美术刊物、各级美术展览也都十分排斥剪纸。剪纸似乎已被美术界拒之门外,打入另册。据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1、历史偏见。作

最新 贵州民间剪纸的传承与发展-精品

张君红 (贵州省馆,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贵州民间剪纸以服饰刺绣底样与仪式等民俗活动运用作为其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贵州民间剪纸分布、特色和运用的梳理,阐释了其保存发展现状。对贵州民间剪纸的传承发展与运用,以及相应的对策与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民间剪纸;贵州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4-0136-03 DOI:10.15958/https://www.sodocs.net/doc/732388809.html,ki.jywhlt.2017.04.029 一、民间剪纸概述 剪纸,民间工艺之一种,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图纹的一种造型[1]。其也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载体可以是纸张、布、皮、树叶、革等片状材料。分类有单色剪纸、点彩剪纸、拼色剪纸、折叠剪纸、熏样剪纸、剪绘剪纸、铜衬剪纸、手撕纸与盲撕纸。其刻法有阳刻、阴刻、阴刻与阳刻的结合。 民间剪纸,又叫“刻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应用于民俗生活的剪纸样式,大体有窗花、门箋、墙花、顶棚花、灯花、喜花及种种绣花底样[2]。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呈现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生活理想、审美情趣和实践经验。 民间剪纸艺术善于把多种物象根据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并产生理想中的美好结果[3]。其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以意构象”“以象寓意”来造型,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其表现的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的怪诞的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有程式体系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思维和世界观。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发掘、保存和传播。 二、贵州民间剪纸 贵州民间剪纸是最为普及最受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主要有苗族剪纸、水族剪纸、彝族剪纸、侗族剪纸和布依族剪纸。 贵州苗族剪纸,俗称“剪花”“绣花纸”“花纸”,纹样主要有“蝴蝶妈妈”“云上天狗”“蛇身人面龙”“蚕龙”“牛角龙”等传统图案。这些充满了奇

剪纸的艺术特点

.剪纸的艺术特点: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画画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进行,感觉是人发展认识的前提,儿童的认知能力大多靠形象思维获得。因此,发展器官,促进智力发展是画画不可替代的优势。 1.培养丰富的情感。情感是学习的动力,画画有利儿童情感宣泄,使身心发展得到平衡。同时,美育又能陶冶情操,使儿童情感境界得到升华。艺术能使人充实和完美。 2.培养创造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的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画画通过创作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周密的思考与计划能力,独特与变通能力。 3.发展思维能力。儿童通过观察进行的视觉思维,是儿童早期的思维活动,他们通过创造视觉符号表现认识,发展智慧,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促进逻辑思维发展。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 舞蹈是在无限延伸的时空中的一种流动的造型艺术,她像一束艳丽的奇葩,对观众敞开着舞者的心扉, 表现着舞者的艺术品位和艺术功力。舞者创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前提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样式。这门即古老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繁衍不息,流传至今。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舞蹈的显特性是,它的表现和传播的媒质不是外屋,而是具有生命与感情的人本身。也就是说,舞蹈是以人体的姿态动作作为媒介传递感情的艺术。所以舞蹈是诸多艺术门类中表达人类感情最直接,最炽热,最激昂的一种。所谓“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唱歌是释放压力、缓解心情的有效方法,其实,经常唱歌还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放声歌唱不但可以增加面部肌肉运动,改善颈部、面部血液循环,还能增加人体的肺活量,减慢心肺功能衰退,被誉为“增氧健身法”。国外科学家曾将20名老歌手与不经常唱歌的同龄人进行对比,发现歌手的胸壁肌发达、心肺功能好,而且心率缓慢。研究证实,唱歌是呼吸肌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运动,好处不亚于跑步、游泳、划船等,许多职业歌手的寿命比普通人长10余年。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知识讲解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 展

精品资料 剪紙藝術の現狀和發展 中華文化不唯有經史子集,書畫琴棋等高雅藝術,更有紮根鄉土,醇厚樸實の民俗文化。剪紙藝術可謂民俗文化の代表,來源於生活也超越生活。它呈現一個民族の生命繁衍意識、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美學價值,哲學思考,以及一個民族の精神核心。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工業大發展,活態剪紙文化如涸轍之鮒處境危急。人們轉而尋求新の價值觀,不再崇尚原來の鄉村文化。窗櫺牆壁上の剪花幾乎都變成明星の海報;農村婦女更熱衷於購買服裝,對剪紙刺繡の熱情和需求漸漸淡化;眾多民俗活動成為旅遊業の商品,追逐市場,急功近利;老一輩剪紙藝術家陸續辭世,民間剪紙藝術後繼乏人。民間剪紙藝術の生存狀況實在堪憂。 剪紙是民間生活土壤上長出の一棵生命樹,失之則將失去我們民族文化無價の珍寶。對此我們非常有必要重興剪紙文化。剪紙是一種傳統の回歸,更是一種美好心靈與精神世界の回歸。都市化の生活漸漸扭曲了我們の價值觀,馬克思.舍勒如此描述人們の精神境況:“個人の精神生活變得異常貧乏,人の“意志能量”不再“向上”仰望,而是“向下”,向永遠填不滿の物欲之壑“猛撲過去”。”而回歸傳統能為我們の精神找到方向。很多剪紙大師一生受盡磨難,卻在翻飛の紙花中清晰地找到自己の精神歸宿。他們一拿起剪子就進入一種與世隔絕の奇妙世界,“花”開人心動,心想“花”亦開,越剪越喜樂。剪紙大師庫淑蘭邊剪邊唱,心裏充滿陽光,她在剪紙中創造一種生命の感動,也把陽光和溫暖傳遞給欣賞作品の讀者。優秀の文化藝術需要不斷傳承下去,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斷了血脈。 當今社會民俗文化在衰弱中受到越來越多の重視,很多民俗藝術登上了大雅之堂。但很多民俗展示形式只是將民俗文化從其特定の背景中離析出來,僅僅關注藝術審美。而民間藝術の美是與文化背景、風俗習慣、民族情感血脈交融の,將民俗文化從它生長千年の沃土連根拔起必會使其枯萎,使民眾對傳統文化產生誤讀和扭曲。所以重興民俗藝術不能只是表面上の宣傳,而需要從文化本體上開拓它の源泉。 我贊同將文化落腳於“自然-人-社會”の整體系統,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主任喬曉光提出民間剪紙藝術最好の傳承方式“原生態傳承、教育傳承和當代生活形態好藝術形態傳承”。一方面將剪紙藝術の整體文化展示給大眾,提倡回歸傳統。提倡傳統節日多應用剪紙裝飾,多舉辦剪紙藝術展,校園開展剪紙、刺繡等民俗課程,激發青少年對剪紙の興趣,培養新一代剪紙傳人。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創新,尋找新の創作題材,剪紙載體。在載體上可從紙質延展到金石木材雕刻,服飾,室內裝修。在題材上可以契合當今時事,在剪紙中表達對世界變化の感悟和思考,如喬曉光曾將中國剪紙用於舞美設計,重新詮釋易蔔生の經典劇《玩偶之家》,他還為文學作品《白鯨》創作剪紙,只要有生活就會有無窮の創作題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传承剪纸艺术

传承剪纸艺术,绽放在学生指尖的美丽摘要: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民族艺术中的奇葩,同时又是良好的教育资源,是中小学艺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剪纸,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剪纸艺术、传承、装饰、绽放等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剪纸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不能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记录和记住它们的时候,就让它悄然离去,要保存、传承和发扬光大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因此让剪纸走进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这一璀璨的文化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再现光芒。剪纸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手脑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那么怎样在剪纸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体现: 一、引导学生巧妙装饰常见物品 学生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经验和意象的积累,因此,我们一般选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创作剪纸。例如,进行装饰纸杯的活动,平时学生己接触到各种图案花纹的纸杯,具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教师与学生一起收集白色的、透明的、彩色的各种形状纸杯、,让学生运用剪纸的方法迸行装饰,同学们兴致很高,积极动手剪出了各式各样的图案、花纹,如:纸杯娃娃、纸杯小鸡、纸杯小兔、纸杯鱼、纸杯蝴蝶等等。还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对纸盘、笔筒、书皮、墙壁等进行个性化装饰。 二、在节日中展现剪纸的美 充分利用各个节日开展剪纸创造活动,学校的每一个节日会给学生带来许多欢乐,每一次准备活动,学生的各种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利用节日环境布置、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剪纸活动。如在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了《漂亮妈妈》剪纸创作,活动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妈妈,活动时教师提示学生剪出妈妈外形特征可运用夸张方法打扮妈妈;植树节让学生剪各种形状的树、树叶;六.一节,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有创意的表演服装、道具;国庆节剪贴国旗、剪窗花;每年一次的艺术节举办教师学生剪纸作品展览…通过展示作品学生的信心大增,激发了学习剪纸的热情。 三、回归自然,共享自然资源剪贴四季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纵贯古今,汪洋恣肆,灿烂辉煌,照耀在世界文明的天空。在民族文化的沃野上,中国民俗艺术宛如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含苞怒放,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坚韧不拔的艺术追求,在人类艺术史上谱写了雄奇壮美的篇章。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在各式各样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它不但没有凋谢飘零,反而更加艳丽芬芳,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它的奥秘和真谛。 民俗艺术是指在民间广为流传并相袭成俗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也就是在民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总称,其中包括民俗音乐、歌舞、戏曲、曲艺、杂技、绘画、剪纸、雕塑、建筑以及其他各种民间工艺美术等。 民俗艺术和民间艺术是两个含义十分近似的概念,有时甚至可以通用,但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民俗艺术是民间艺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艺术除了包括民俗活动中的各种艺术形式之外,还应该包括来自民间艺术家的单独而非共同的创作,并不在民间广为流传和不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作品和形式。民俗艺术和民族艺术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俗艺术必定是民族艺术,但民族艺术主要是针对其他民族而言的,所包含的内容自然要广泛得多。 在民俗美学的范畴中,衣食往行、婚丧嫁娶、信仰崇拜、节日习俗等文化现象均属于现实美,其美学的原始表达无不与其实用功利和象征性联系在一起,而民俗艺术则逐渐脱离了现实的世界,进入了纯粹的审美精神领域,其审美本质也日益显露和丰富。虽然民俗艺术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以此作为创作素材和表现对象,但它却是对现实生活提炼加工后的产物,比现实世界更具有审美价值。在艺术美的世界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得到了最充分、最集中、最完美的表现。 中国民俗艺术的本质特征,归根到底就在于它的审美性。如果我们从历史、文化与美学的角度,对中国民俗艺术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这种典型而鲜明的艺术特征:它不仅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民俗风情的壮丽画卷,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生命的强烈渴望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而且还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折射出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其表现形式粗犷而质朴,艺术风格活泼而清新,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柘荣剪纸的传承和发展

柘荣剪纸的传承和发展 概要:剪纸是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柘荣剪纸吸收了多种文化风格。这里的剪纸艺术融合了我国南北方文化,以粗细结合、阴阳交替的手法,形成了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刚柔并济、朴实优美、浪漫夸张的地方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柘荣剪纸作为当地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地方民俗文化,同时也体现了当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本文通过走访部分民间剪纸代表,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柘荣民间剪纸的挖掘、保护、整理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柘荣民间剪纸的现状 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参与者众多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作为劳动人民表现生命意识、抒发生存感受、寄托人生希望与追求的一种文化形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疆域广阔,民间剪纸艺术形成了不同流派,其中柘荣剪纸是南方剪纸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史上占

有重要位置。柘荣剪纸可以上溯至唐代,盛于清、民(国),它既保留了原始艺术淳朴、粗拙、刚健、浑厚的特征,又具有细腻、古雅、秀丽、柔美的艺术魅力,与陕北民间剪纸极为相似,与漳浦民间剪纸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千百年来,柘荣剪纸应柘荣民俗活动而传承不绝,以窗花、喜花、春花等形式,融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作品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古代的文化信息,对研究中国南方剪纸的传承风格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改革开放以后,作为自然经济产物的传统民间剪纸,受到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从事剪纸艺术的人越来越少,曾作为柘荣人骄傲的民间剪纸,曾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吁和积极倡导下和努力推动下,民间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又逐渐活跃起来。 目前全县共有从业人员1300多人。柘荣剪纸产品通过多年的发展,有精美镜框剪纸、精装册盒剪纸、书画挂轴剪纸、水晶镶剪纸、塑封简装剪纸、无镜框系列剪纸等6大类产品为主,剪纸挂历、台历、剪纸旅游纪念品等100多个品种,我县剪纸

美术学毕业论文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

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 【摘要】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关键词】剪纸;作用 一、引言 中国剪纸的生产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假如从迄今发现为最早的剪纸实物《对马》、《对猴》(约做于公元460年—551年)算起,也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时间了。在漫长的岁月里,剪纸以其特殊的形态、性质和功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民俗活动形影不离,密不可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剪纸有喜花、寿花、礼花、鞋花、枕头花、刺绣花样和家具贴花、顶棚花;节日活动中有窗花、门笺和灯笼花;祭祀活动中有供花、纸钱和烛台花等等。即使是封建士大夫、达官贵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剪纸同样无处不在。如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记载:“立春日,士大夫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宋高承所撰《事物纪原》记载:“唐中宗景龙中(公元707—709年),立春日出剪彩花。又四年正月八日立春,令侍臣迎春,内出彩花,人赐一枚。”可以说,剪纸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从某种角度来讲,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艺术。难以想象,人们缺少剪纸,生活将会是何等的黯然无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以剪纸为代表的民间美术,作为渊源和基础,哺育、滋养了众多的艺术门类,为那些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的产生、成长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历代那些富于创造性的美术家,几乎莫不从中汲取养份来丰富他们的学识,而后在艺术上开拓出新境界、新天地。没有民间艺术,何来宫廷美术、文人画家? 尽管剪纸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作着特殊的奉献;尽管唐代有

剪纸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绚烂多样的中华文化之林中的奇葩。民间剪纸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中国的民间剪纸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不单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艺术瑰宝。我国原生态的民间剪纸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的制作群体是以广大农村妇女为主体。在具有剪纸传统的村落社会,剪纸花样被作为“女红”的一个重要内容得到保存和传承。大凡女孩子到了七八岁时,家中的奶奶、母亲或姐姐就会向她传授剪纸的技艺。她们不受商品价值观念的制约,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她们心灵手巧,剪她们生活中熟悉的、吉庆的和喜爱的事物,剪她们心目中最向往、最美好的事物,她们“剪”下生花,创造了艺术美的天地! 民间剪纸是我国民俗文化的载体随着民俗活动不断发展,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民间剪纸艺术之所以具有强盛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它深深扎根在群众的沃土之中,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如果离开了群众这个基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根本谈不上还有什么生命力。其次,民间剪纸艺术生动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不管承认不承认,民间剪纸艺术始终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带着时代的烙印。其三,形式灵活、取材简便、易于掌握也是剪纸艺术具有经久不衰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其四,民间剪纸表现形式依附于民俗

生活,是伴随着古老的民俗活动而发展的,远古人类对生命和生殖图腾崇拜的遗存至今仍保留在民俗剪纸纹样中。但是如今,民间剪纸艺术也遭遇到了市场经济和文化多样性发展需求的深刻矛盾。文化生态恶化、文化渊源断裂、文化传承方式和传承内容简化、工艺技法趋向速成、创作意识受市场影响、优秀人才断层、艺术精品匮乏、绝活技艺濒临失传已久传承人队伍不尽合理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此外,民间艺人多为老年农村妇女人数少且年龄偏高,许多民间文化艺术传统技能濒临失传甚至绝迹。加之民间剪纸艺术大多是采用姥姥、奶奶、妈妈“近亲繁殖”式的口传心授进行传承的,致使传承人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从而最终导致民间剪纸艺术人才队伍的日渐式微。再加之受现代快餐文化和现代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对传统的民族文化或知之甚少、或不愿知之、或不屑知之也导致了本土传统的民族文化、民族艺术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丧失了大量的群众基础和受众群。所有这些都直接的影响了民间剪纸艺术在新时期的良性传承和发展。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文化遗产的地方来说无疑是在失血,如何遵循文化多样性原则抢救保护民间剪纸艺术,如何使这一流传悠久的民间艺术绽放出绚烂的的光华?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在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长河中,这个“生产者的艺术”,孕育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成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国民的心灵、精神乃至性格。对待民族文化遗产,我们党一贯的方针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剔除其糟粕,吸

中国剪纸由来

中国剪纸由来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 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 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剪纸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中华文化不唯有经史子集,书画琴棋等高雅艺术,更有扎根乡土,醇厚朴实的民俗文化。剪纸艺术可谓民俗文化的代表,来源于生活也超越生活。它呈现一个民族的生命繁衍意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美学价值,哲学思考,以及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工业大发展,活态剪纸文化如涸辙之鲋处境危急。人们转而寻求新的价值观,不再崇尚原来的乡村文化。窗棂墙壁上的剪花几乎都变成明星的海报;农村妇女更热衷于购买服装,对剪纸刺绣的热情和需求渐渐淡化;众多民俗活动成为旅游业的商品,追逐市场,急功近利;老一辈剪纸艺术家陆续辞世,民间剪纸艺术后继乏人。民间剪纸艺术的生存状况实在堪忧。 剪纸是民间生活土壤上长出的一棵生命树,失之则将失去我们民族文化无价的珍宝。对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重兴剪纸文化。剪纸是一种传统的回归,更是一种美好心灵与精神世界的回归。都市化的生活渐渐扭曲了我们的价值观,马克思.舍勒如此描述人们的精神境况:“个人的精神生活变得异常贫乏,人的“意志能量”不再“向上”仰望,而是“向下”,向永远填不满的物欲之壑“猛扑过去”。”而回归传统能为我们的精神找到方向。很多剪纸大师一生受尽磨难,却在翻飞的纸花中清晰地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他们一拿起剪子就进入一种与世隔绝的奇妙世界,“花”开人心动,心想“花”亦开,越剪越喜乐。剪纸大师库淑兰边剪边唱,心里充满阳光,她在剪纸中创造一种生命的感动,也把阳光和温暖传递给欣赏作品的读者。优秀的文化艺术需要不断传承下去,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了血脉。 当今社会民俗文化在衰弱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民俗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但很多民俗展示形式只是将民俗文化从其特定的背景中离析出来,仅仅关注艺术审美。而民间艺术的美是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民族情感血脉交融的,将民俗文化从它生长千年的沃土连根拔起必会使其枯萎,使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读和扭曲。所以重兴民俗艺术不能只是表面上的宣传,而需要从文化本体上开拓它的源泉。 我赞同将文化落脚于“自然-人-社会”的整体系统,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乔晓光提出民间剪纸艺术最好的传承方式“原生态传承、教育传承和当代生活形态好艺术形态传承”。一方面将剪纸艺术的整体文化展示给大众,提倡回归传统。提倡传统节日多应用剪纸装饰,多举办剪纸艺术展,校园开展剪纸、刺绣等民俗课程,激发青少年对剪纸的兴趣,培养新一代剪纸传人。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创新,寻找新的创作题材,剪纸载体。在载体上可从纸质延展到金石木材雕刻,服饰,室内装修。在题材上可以契合当今时事,在剪纸中表达对世界变化的感悟和思考,如乔晓光曾将中国剪纸用于舞美设计,重新诠释易卜生的经典剧《玩偶之家》,他还为文学作品《白鲸》创作剪纸,只要有生活就会有无穷的创作题材。 中华源远的文明创造不歇,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就不会停止。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担负起民俗文化复兴的使命,让剪纸文化生机盎然,大放光彩,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 2.乔晓光《活态的纸文明》 3.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民间剪纸艺术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民间剪纸艺术 一、艺术历史 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至迟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剪纸技艺已经相当精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采胜》诗写到:"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效果。到了宋朝,开始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宋代,剪纸开始普及;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 二、表现形式 剪纸的表现形式 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

三、剪纸作品 四、文化意义 民间剪纸是符合合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一种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家中有白事,窗户上不能贴得红红火火;娃娃不生病,老奶奶也不肯剪一串吊魂的小人人;用于摆衬礼品的,要看是办喜事、丧事还是做寿;一对老夫老妻的屋里如果贴上一对坐帐喜花,那肯定是年轻人的戏耍;久旱无雨,如果剪的不是求雨的“独女捣棒槌”,而是求晴的“扫天婆”,那不知要遭多少人的咒骂。我们了解到了着一层文化意义就不会弄错而被贻笑大方或漫骂。不仅如此,可以陶冶情操: 以陕北的巧手张林召和王兰畔为例,二人相距不过百里,年龄相近,风俗习惯基本一致。张林召幼年家中富庶,喜看戏听书,受过封建中产阶层礼教的训育。但一生多磨难,三次丧夫,四次嫁人,生过13个孩子全部夭折。因之,外部性格忧郁、孤僻、不善言谈,对人生多唯心思想。其创作是为了“能忘掉乱七八糟的事”,而很少受别人的干扰。可见内心的焦辣苦疼与其含而不露性格的矛盾。创作过程中急於通过情感的泄流,取得心理平衡。王兰畔,她觉得“人活着就要忙忙活活,这样才快活。”对人生和世界没有过高的奢望,而重视自身对社会的贡献,属于“知足者长乐”的类型。她的老伴李新安是把苹果引进陕北高原的有功之臣,但她从没想到应该得到什么报答。因之,其性格开朗活泼,直爽豁达,自信要强,任性好动,又往往不拘小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