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六单元第3课时: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第3课时: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第3课时: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第3课时: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第3课时: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用两位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正确列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感受解决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步骤;能大致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感受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分析、推理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里的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领悟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

体会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用前面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3.

大家知道乘车的时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出示例3情境图。

学生看图,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知道离

站时车上有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讨论结果: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或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列式。

小结:我们可以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也可以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大家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34+18—15或34—15+18.

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解答正确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查?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读题,小组交流想法,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并填空。

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线段图,可以先算出,一共运来多少袋水泥?再减去用去的。

学生列式计算。

订正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可以怎样解答?请同学板演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120—60是什么意思,再加80什么意思,还可以怎样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表格告诉我们什么?(丁丁的班级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会游泳的32人,会溜冰的29人。)

提问:不会游泳和不会溜冰的各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知道了增加就加,减少就减。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34+18—15 34—15+18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上第43-44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继续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学生以往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二下有过比如一共多少或剩下多少类型)不同的是,这里学生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都只含有两个已知条件。这对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来说,难度有所增加。在具体的编排上,教材除了继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外,主要强调了借助于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使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而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可以引导他们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体会数量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思路,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倡导策略的多样性。 同时画线段图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可以为第五单元的求相隔多少时间问题作一个小小的铺垫。 本节课中例题给出了“裤子28元”和“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两已知条件,并要求学生解答“买一套服装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教材先引导学生根据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画出表示上衣的价格的线段,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材还通过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在学生求出一套价格之后,教材又通过“试一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求上衣与

裤子价格差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体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9道题,大休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巩固在例题中初不掌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第二类是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类是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线段图分析问题方法的价值,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我的思考: 贲友林老师经常说上好一节课,我们首先要弄清三个问题:学生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如何去那里?如法炮制这节课,画好线段图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基础是对二年级的《倍的认识》。分析数量关系,讲述解题思路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应该去的地方,理清数量关系,清晰地表达出解题思路后,正确的列式就不成问题了。所以我准备采取一搭好脚手架、二引导比较完善表达、三巩固深化初步建模,通过以上三步走,在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解决一些变式问题,做到学一题懂一类,组建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看图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1)△△△△△△ ○○○○○○○○○

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doc

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难点: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教学资源:例题插图,投影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小兔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一天吃了7个,还剩下几个?2、小免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上午吃了2个,下午吃了5个,还剩下几个?小结:刚才的题目,都是求它吃了几个后还剩下几个,大家都反应很快,真是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这股热情来解决一些实际。二、互动探索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1、教师引导:图书馆里的书架上共有民间故事书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根据这些信息,你准备解决什么问题呢?怎么解决呢?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评析。教师引导:要解决“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该怎么办?你能想一个办法吗?想好后试着将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和你的同战术交流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185-36=149(本) 36+52=88(本)149-52=97(本) 185-88=97(本)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2、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重点突出每种解法先算出的表示什么。3、小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出上午借出36

本后还剩下多少本?也可以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再求还剩下多少本?这样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在解决有些像今天所碰到的这类问题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答。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中第1题出示情境放大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答时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回答后小结:买东西如果在一个柜组中购买的一般先算出所购物品一共需要用多少钱?这儿就是先算出一件上衣和 一条裤子共用多少钱,再算出应找回多少钱?2、完成“想想做做”中第2题。出示情境图。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个板演。集体评析。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解答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朋友做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做了黄花24 朵,紫花15朵,做的红花呢?那么做的红花跟黄花、紫花有什么关系?现在你能列式求出做了多少红花吗?独立解题。指名口答,解题时是怎样想的。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新的想法?五、综合运用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教学板书:(1)185-36=149(本)(2)36+52=88(本) 149-52=97(本) 185-88=97(本)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2019-06-01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 (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

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六、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李旭梅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第63-64页的例3和“想想做做”1-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能对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能较有条理的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会联系加、减法的含义正确列式解决问题,学会检验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初步了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在不同方法的解题思路中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倾听、表达、思考、检验的学习习惯,为后续的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材简析: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乘坐公交车”这一生活情境,根据条件解决“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解释每一步的含义:为什么用加法,为什么用减法,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同时关注学生出现的不同解题思路。让学生初步了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感受解决两步加减法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即“整理条件和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列式计算—检验”。在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

步骤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按规范的步骤解题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知道检验的方法并养成检验的学习习惯, 为以后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实际问题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第一次接触了解决实际问题,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求被减数、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也学会解答连续两问的加减法实际问题,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这节课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整理条件和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列式计算—检验”。能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鼓励让学生能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分析,正确解决两步计算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做过公交车吗?公交车到站后会有人上车,也会有人下车,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公交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理解题意:整理条件和问题 (1)出示主题图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2)根据学生回答把条件和问题摘录在黑板上,并向学生说明:我们把数学信息也叫解决这道问题的条件。 (3)问题中的“离站”是什么意思? 2.确定解题思路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自己想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画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推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要求:第一行画两个圆,第二行画第一行的3倍。 (学生动手画圆) 提问:第二行有多少个?两行一共有多少个?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出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题一: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问题二: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三、探索交流,学画线段图 1.谈话:我们把从图中了解的信息,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组合成了这样的实际问题: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提问:你能画线段图来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想怎样画呢?(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大家想出了许多画线段图的办法,那么就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试着在课本第43页上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1)如果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28元”怎么标在图上? (2) 对着上面的线段左端,在下面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条线段要画多长?为什么?“3倍”怎样标在图上? (3)在图上怎样表示要求的问题? 师生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 归纳: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知道这个线段图由上下两条线段构成。上面的线段表示一条裤子的价钱28元,下面线段的长度应是上面线段的3倍,表示一件上衣的价钱。这样两部分线段的和就表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借助直观线段图,组织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讨论,理清解题。 (1) 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 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不知道? (3) 解答这个实际问题,需要几步计算呢? (4)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

教学笔记第3课时数学思考(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1~102第3、4题,完成教科书P104“练习二十二” 中第9、10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等量代换、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等量代换和几何证明过程,进一 步提升逻辑推理的能力,体会逻辑思维是数学的一种重要思考方 式。 3.在教学活动中,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有条理地表 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等量代换、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用语言、符号或文字描述代换和证明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数学思考的第1、2题,感受到数学 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思考,简捷地解决问题。今天这 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4题,继续享受由数学思考带来的“思 维盛宴”。[板书课题:数学思考(3)] 二、自主探索,经历演绎推理的过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1第3题(1)。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用文字描述。 因为1个△等于3个□,可以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这样,第一个算式就转化成了4个□相加等于24,□就等于6,故△=6×3=18。 预设2:根据解方程的经验,用等式表达。 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得到□+□+□+□=24, □=24÷4=6,△=6×3=18。 师:大家听懂这种方法了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步? 【学情预设】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 师:这样的方法就叫做等量代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该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这一过程呢?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02第3题(2)。 师:想一想,你的结论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的结论呢? 【学情预设】两个等式中都有,只要从160里面把☆分别减去就可以知道○和◎是相等的。 师:把☆分别减去的依据是什么? 【学情预设】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你能直接用数学证明的方法表示吗? 学生写证明过程,教师强调每一步都要写清楚依据。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学生有能力独立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把代换的过程(思路)讲清楚,通过教师的提问理解关键步骤是该环节的教学重点。在解题过程的表述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逐步呈现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证明的方法,感受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根据条件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1)白兔有16只,黑兔比白兔多7只,()? (2),()?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弄清题意,画出线段图。 教师出示挂图。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请一生说)(齐读一下条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师: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教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师:裤子的价钱是多少?(28元)我们在线段上画一个大括号标上28元。 师:谁来说说这条线段代表什么意思?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自己先思考,同座位讨论一下。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师:谁来说说这幅线段图的意思,(指名说)(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师:这不是一条完整的题目,它还少什么?(问题) 1、“一件上衣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的问号在图上该怎样标?标在哪儿? (请人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线段图) 师:这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28×3 师:28是什么?(裤子的价钱) 3是什么?(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28×3求的是什么?(上衣的价钱) 师:我们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知道:用裤子的价钱乘以3得到上衣的价钱. 师:还有没有其他途径了?(从图上观察)

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课题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型新授第周第课时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场景,使学生从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教育要点: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教法选择:引导法、讲解法、发现法教、学具准备:情景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激情导入。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32+13 45 - 6 2 -716+23 54 - 7 49 -228 +43 64- 20 2、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数一数。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戏)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2、同学们,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2)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3)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4)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对说出(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2.解决问题提问: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1)独立思考谈话: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算的?(2)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充分地交流,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之中了解情况。(3)汇报:并说想法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1)22+13=35(人)(2)22-6=16(人)35-6=29(人) 16+13=29(人)(3)22+13-6=29(人)(4)22-6+13=29(人)让学生明确(1)、(3)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2)、(4)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4.比较(1)、(3)和(2)、(4)两种方法的联系。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5.谈话: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你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看懂了什么?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让几名学生说解问题的方法。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电脑专卖店原来有18台电脑,运来36台,卖出15台,还剩多少台?(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2、交流,自编题目,互相解答。四、小结: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2.谈话:请同学们做一名有心人,用本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作业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课后回顾及反馈:教案检查、批阅记录:阅者签字:年月日课题

高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说课稿

高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说课稿 我这课上的内容为高二英语课本上册第六单元life in the future 中的第三课时,所选取的内容包括:“读前”(Pre-reading),“阅读”(reading),“读后” (Post-Reading)三部分。 Pre-reading Discuss the questions below with your partner and then scan the text to find out in which paragraph you can find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1. How will people shop in the future? Paragraph______ 2. How will people travel in the future? Paragraph_______ 3. What will schools be like in the future? Paragraph________ 4. What will the future be like in general? Paragraph________ Reading Life In The Future What life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It is, however, possible to be use models to make forecasts about future developments. One way to catch a glimpse of the future is to examine some of the major trend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ransportation Current trends indicate that transportation is becoming cleaner, faster and sager. Public transportation is already well developed in most urban areas of China. New technology is being used to make sure that the cars, taxis, buses and trains we use do not pollute the air. A good example of how transportation is changing is the new maglev train, which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nergy-saving and travels at an amazing 430km/h. To ensure safety, the train is controlled by an advanced computer system. Scientists are also developing new fuels and engines that will let us travel without worrying about whether we are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 Business It will not be business as usual in the future. Many companies and consumers have already begun reforming the way they do business. E-commerce, or business done on the Interne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s people discover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shopping. The internet also makes it easier for companies to keep in touch with customers and companies in other countries. For people who do go out to shops, shopping is no longer just a necessity. It has become a form of entertainment. Instead of searching a crowded store for basic goods, such as food and clothes, people want to go to a pleasant mall and combing shopping with fun. The malls of the future will be like small cities where you can shop, eat, see a film and even dance. To pay for their purchases, people will use smart cards, which contain a tiny chip, instead of cash. Health and medicine People in the future will be able to enjoy a longer and healthier life and remain active even in old age. People now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具准备:作业纸,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画一画。 (1)在横线上画,的个数是的4倍。 说一说:你画了多少个圆?你是怎么想的? (2)在黑带子的后面继续画,画出的长度是黑带子的2倍。 说一说:你在画的时候,带子的长度是以谁的长度为标准来画的?那么在画带子前你要先做什么呢?(量一量前面带子的长度)量好后请学生标出量出的长度。然后独立画图。(投影学生作业)

算一算:那白带子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呢?你能列个算式算一算吗?根据计算的结果测量验证学生作业。 讲述:刚才,我们用画图的方法回忆了一些关于“倍”的知识,你觉得,这样的方法对你学习数学知识有帮助吗?有些什么好处呢?今天,我们就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 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 (1)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一件上衣多少钱? 元? (3)如果我们要想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画呢?能真的画件衣服吗?那样方便吗?该用什么来代表上衣和裤子的价格画起来才又方便又清楚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在课题的后面) 2.指导画线段图。 (1)根据图上告诉我们的信息,你觉得,要想知道上衣的价钱,我们应该先画出谁的价钱? (2)请学生拿出练习纸,带领学生操作,详细指导画图。边示范边讲述,在“裤子”两个字的后面,画一条线段。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纸上也画好。示范弧线的画法,再标上数字和单位名称。 (3)裤子的价钱画完了,接下来该画上衣的价钱了,上衣的价钱应该怎么画呢?谁能教教老师?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 继续示范画图,学生跟着画。指导3倍的表示方法。 (4)这个问题该怎么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在练习纸上计算,口头回答交流算式。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先阅读理解,找出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列出综合算式,鼓励学生大胆说、放手做,学以致用,体现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2教学反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感悟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思考。进行数学思考要有运用数学符号描述事物的能力、空间观念、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在学生不断地受到思维锻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怎样凸显数学思维优势,给予学生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呢? (一)精选素材,挖掘思维内涵 "主题图"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挖掘蕴含其中的教学因素,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发展。在教学时,老师以三年级准备集体舞活动这一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方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充分采撷这些信息,并重新加以选择构建、归纳、处理、抽象出具有典型性与应用性的连除应用题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迫切希望了解的,更是探究本课应用题的起点。这种内驱力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的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实践的学习过程。在冷静的思考与激烈的碰撞中,随着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学生的问题一一解决,知识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 (二)精心引导,凸显思维能力 1.有效预设,有的放矢 "凡事则预立。"虽然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非预设性的生成,但其实有很多是来自于精心的预设。虽然说课堂教学有些生成是无法预料的,但还是有章可循的。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只要课前工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是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的。只有把预设做得深入、具体、可操作,教师才能抓住随时生成的课堂资源,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教师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还创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相互争辩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研究和探索的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了发展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这样下来学生会说多了,条理层次也比刚刚清楚了。 2.适时点拨,有效引导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于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多了。。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错,然而由于有些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时练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练 设计人周婷 21 太阳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uán shuō yèmù cùn cǎo bùshēng wǎng luò gāng tiě fán zhí pòbùjídài xuán guà 二、辨析字形并组词。 传()射()抵()钢() 转()谢()低()刚() 湿()密()棉()形() 温()蜜()绵()型()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与加线的词意思相反的词。 1.有了太阳,万物才能生存;没有太阳,万物就要()。 2.地球上的光明是太阳送来的,没有太阳,将到处是();地球上的温暖也是太阳送来的,没有太阳,将到处是()。 四、想一想,连一连。 美丽的关系治疗探索 温暖的地球吸收疾病 密切的世界凝成热量 神秘的阳光继续水滴

21 太阳 第二课时 一、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然后再用所填的关联词造句。 1.()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可大得很,要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太阳( )离我们这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 )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烧的柴火,都和太阳有密切关系。就是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是不能产生的。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下变成的。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关联词。

(完整)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100道

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100道 1、商店原来有98筐桔子,卖出29筐后,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2、校园里有8排松树,每排7棵.37棵松树已经浇了水,还有多少棵没浇水? 3、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28筐,下午卖出29筐,还剩102筐.运来多少筐? 4、果园里有9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5、老师有9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6、食堂买来50棵白菜,第一次吃去12棵,第二次吃去15棵.还剩多少棵?(用两种方法解答) 7、一本《我们爱科学》有90页,小明看了4天看了36页,按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还要看几天? 8、同学们分8组给解放军叔叔写慰问信,每组写8封,后来又写了19封,一共写了多少封?

9、妈妈买来99米纱布,做蚊帐用去56米,做两床被子用去24米,还剩多少米? 10、果园里有果树98棵,其中苹果树29棵,梨树38棵,其余的是桃树,桃树有多少棵? 11、妈妈带了50元,买了4包饼干,每包12元,还剩多少元? 12、小华有一些邮票,送给同学28张后,把剩下的贴在集邮册上,每页贴8张,贴了7页,小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13、水果店运来58筐苹果,上午卖出14筐,下午卖出19筐.还剩多少筐? (用两种方法解答) 14、蛋糕每个4元,橙汁每瓶9元。买6个蛋糕和2瓶橙汁,一共要付多少元? 15、要折45架纸飞机,已经折了27架。剩下的3个同学折,平均每个同学折多少架? 16、铅笔盒38元圆珠笔3元修改液7元 (1)强强有50元钱。如果他想买1个文具盒,剩下的钱用来买圆珠笔。他最多可以买多少支圆珠笔?

《加减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

加减法两步计算应用题 1、红领巾小学三年级有男生257人,女生235人,已经体检身体的有387人,没有体检的有多少人? 2、红领巾小学买来皮球380个,足球70个,课外活动时借出去423个,现在学校还剩多少个球? 3、东方红小学的学生为希望工程共捐赠900本书,其中故事书326本,科技书475本,其余的是连环画。连环画有多少本? 4、红旗连锁店原有饼干632袋,卖出385袋,又运来200袋,这时店里有多少袋饼干? 5、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

6、一列火车的第10号车厢原有116人,到某站后,有58人下车,有45人上车。再开车时,这节车厢有多少人? 7、修一条945米的路,第一个月修了354米,第二个月修了276米,第三个月还要修多少米才能修完? 8、超市上午卖出大米153千克,下午比上午多卖出56袋,这一天工卖出大米多少袋? 9、明有42张油票,芳芳的邮票比明明多14张。他们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10、红星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乘四辆汽车去春游,前3辆车各坐68个

同学,第4辆车坐74 人,这次春游一共去了多少人?\ 11、张大伯家有8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用去3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12、新风村修一条路,平均每天修150米,修了4天,还剩80米没修。这条路长多少米? 13、同学们大扫除,打扫操场的有36人,是打扫教室的人数的3倍,打扫院子的有27人。参加大扫除的一共有多少人? 14、一本书有450页,小军每天看29页,看了8天,还剩几页? 连乘两步计算应用题

15、书法小组有6个同学,每人每天写24个大字,照这样计算,一星期,这个书法小组共写多少个大字? 16、一个网球约重60克,一个少年排球的重量是网球重量的4倍。9个少年排球重多少千克? 17、缝纫小组有8个工人,每人每天做4套衣服。6天可以做衣服多少套? 18、第一小队参加学校劳动,每人每次搬砖6块,9人4次可搬砖多少块? 比较问题应用题 19、一篇文章600字,小芳的爸爸平均每分钟能打67个,9分钟能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1节)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案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案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案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 教案过程: 一、复习。 6×4 8×5 9×7 7×5 6×8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案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工程。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略) (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教案反思:创设生活情境质疑,激发学生求知识欲,让自主参与探究求知,效好的完成教案。 第二课时: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教案内容:教科书p68——69,练习十五1、2、3题。 教案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案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案过程: 一、复习。 ① 6个十是多少?② 8个百是多少?② 40是几个十?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案。 ⑴、出示情境图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有谁想解决这

列方程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1页例1,“练一练”,并完成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运用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会用列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的问题比较简便,掌握分析相关实际问题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能正确列出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并能初步掌握根据同一问题找不同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答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解较复杂方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针对方程的特点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相关的较复杂的方程,并能自觉检验。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连续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2.解方程时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选用什么性质、运用的次序)。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答列方程并解方程。(课件出示题目)

合唱组有女生30人,是男生人数的3倍。合唱组有男生多少人? 解:设合唱组有男生x人。(下面由学生口答,同时课件出示相应内容,并追问:根据什么列方程?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解方程?怎样检验?)3x=30 x=30÷3 x=10 2.小结并揭示课题。有些实际问题适合用方程解答,列方程时要依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解方程时要运用等式的性质。今天,继续学习“方程”。 二、探索 1.例1。 (1)问题呈现。 谈话:西安是我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那里名胜古迹众多。 课件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提问:例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提问: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读出题中关键的句子,用课件呈现。 如果要用一幅线段图来表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的关系,可以怎样画?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画图的部分过程(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小雁塔的高度;追问:为什么要先画表示小雁塔高度的线段?再在下面画出小雁塔高度的2倍)。你能接着画下去吗?请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练习纸(已经画好与课件上同样的一部分图)上接着画。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图,并请学生说自己画图时思考的过程。 问:根据这句话,或者这幅图,你能找出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同桌互说。指名口答。教师板书(卡片、当场板书相结合)。 小雁塔的高度×2-22米=大雁塔的高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