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二历史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学案

高二历史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学案

高二历史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学案
高二历史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学案

高二历史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学案

【学习目标】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牛顿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纪以来,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 【重点难点】

重点 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 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学法指导】

1.分析16世纪中期以后科学发展的背景,了解伽利略和牛顿在物理学发展上的贡献,进一步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用探究的方法得出“经典力学逐步发展的理论层次和重要内容”。

2.通过对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三大理论的学习,归纳它们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主干梳理】 一、经典力学

1.条件: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伽利略?????

(1)成就: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

(2)地位: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

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

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牛顿?????

(1)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成就: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

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3)应用: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等。

[概念阐释] “日心说”

“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动,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它客观地揭示了地球、行星和太阳的关系,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也开始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二、相对论和量子论

1.相对论的创立???????

背景:19世纪,经典力学面临挑战。

创立:20世纪初的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 相对论,包括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

意义?????

①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

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②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 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 新的高度。

[易错提醒]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

【深化探究】

主题一 牛顿经典力学与相对论的关系

(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但这些定律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即物体在低速运动情况下。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提出时空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运动而变化,物体的质量也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提出了质能转化原理,这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对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相对论没有否定牛顿力学,而是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讲史料

史料所谓科学革命一般说来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迄今为止,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分别以亚里士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导读据史料首先应明确两次“真正的科学革命”指:第一次是17世纪的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第二次是20世纪初的相对论和量子论。

练史料

史料(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答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日全食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的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

【读背知识点】

1.16世纪末17世纪初,伽利略的研究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17世纪,牛顿的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发展了牛顿力学。3.相对论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并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了物理学的新发展。4.量子力学的创立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5.量子论与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巩固训练】

1.历史学家们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这里的“科学革命的胜利”指的是()

A.太阳中心说的提出B.相对论的提出

C.进化论的提出D.经典力学的形成

2.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影响他们的主要应该是()

A.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伽利略的实证主义

3.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在于() A.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让人类发现了更遥远的天体

C.使人类深刻了解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提供了新的宇宙起源的解释

4.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在诗作《致人杰》中写道:“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使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现在已知骇人的彗星走过的弯曲路径;扫帚星的天象不再令人惊奇。……我们看到,数学驱散云雾……”据此判断这篇诗作是歌颂()

A.伽利略B.牛顿

C.爱因斯坦D.达尔文

5.“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这一理论的提出()

A.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D.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6.“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D.相对论与量子论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材料解析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经典力学 1.伽利略对物理学的贡献 〔材料一〕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一个运动的物体假如有了某种速度以后,只要没有增加或减小速度的外部原因,便会始终保持这种速度──这个条件只有在水平的平面上才有可能,因为假如在沿斜面运动的状况里,朝下运动则已经有了减速的起因。由此可知,只有水平的平面上的运动才是不变的,运动既不会减小或减弱,更不会消灭。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材料二〕加速度概念的确定: 正如匀速运动被解释为相等时间中保持相等的速度,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设想在一段相等的时间中,速度的增加并不会复杂,这样我们可以认为速度是平衡的、连续的变化着,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中,速度的增加总是确定的。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解读】《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是伽利略关于自然运动科学和材料强度科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伽利略对于力学的研究,在他的科学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所建立的摆的定律、惯性定律、落体运动定律,以及对抛体运动的研究和他提出的相对性原理,奠定了动力学的重要基础。以后经牛顿的发展完善,建立了现代经典力学的系统理论。 2.伽利略捍卫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

〔材料〕萨:如果世界的中心确是所有天层以及星体(即行星)环绕运行的中心点,那就完全可以肯定,处于宇宙中心的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因此,作为第一个普遍概念而言,中心的地点就是太阳的地点,而地球离开中心的距离就是它离开太阳的距离。 辛:你是怎样引申出行星环绕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呢? 萨:这是根据最明显,因而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许多观察而引申出来的。在这些把地球从中心排除出去,而把太阳放在中心的观察中,一个最确实可靠的观察是,我们发现所有的行星在某一个时候靠近地球,而在另一个时候又距地球较远。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 【解读】《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一书,是伽利略天文学研究成果总集。在天文学方面,伽利略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他的宇宙观的核心是维护和坚持、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他的日心说观点是完全建立在对天文的长期观测所获得的大量新发现的可靠事实基础之上的。 3.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 〔材料一〕哲学被写在宇宙这本大书中,正一页一页的为我们展开。但我们只有先学懂它的语言,认识组成语言的字母,才能读懂这本书。这本书是用数学的语言写成的,它的字母就是三角形、圆和其他几何图形,没有这些字母,人类就不能懂得书里的任何一个单词:没有这些字母,人类只能迷失在黑暗的迷宫中。 ──《伽利略的发现与见解》转引自S.德雷克著唐云江译《伽利略》 〔材料二〕抛射体45度时射程最远 仅用数学便得到如此严格的证明,这使我心中充满又惊又喜的感觉。……大炮和破击炮轰击时,最大射程(即炮弹发射的最远距离),是在仰角45度时获得的……但是要理解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这比从别人那里得到证据甚至反复实验得到的证据重要的多……通过探索原因而达到对某一效应的理解会使人顿开茅塞,从而使理解和确证其他事实无须再借助实验,目前的例子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近代物理学.doc

【2018 年高考考点定位】 作为选择题和填空题,本考点的涉及面广,选项可能涉及近代物理学史,波尔模型,光电效应和原子核结构,而 填空题可能涉及衰变、核反应方程的书写、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和最大初动能等,既是备考的重点也是命题的热门选 项。 【考点 pk 】名师考点透析 考点一、波粒二象性 【名师点睛】 1.量子论: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 “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h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 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3 1905 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即:h . 其中是电磁波的频率,h 为普朗克恒量:h= × 10 - 34 J s 2.黑体和黑体辐射:○1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 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2 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 增加;○3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3.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发射出来的电子就叫光电子,① 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 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③大 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 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④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 射一般不超过10-9秒。波动说认为:光的能量即光的强度是由光波的振 幅决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所以波动说对解释上述实验规律中的①②④条都遇到困难 考点二、原子结构 1.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 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揭示出原 子也有复杂的结构。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 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 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实验结构图如下,实验现象: a. 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 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 有 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几乎达到180°,即被反向弹回。结论 否定了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提出核式结构模型即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 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 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波尔的原子机构模型:○1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两方面) a 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是加速 运动,按照经典理论,加速运动的电荷,要不断地向周围发射电磁波,电子的能量就要不断减少,最后电子要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Word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 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学法提示: 1、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机 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 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正确的读课文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骗()饿()绳()

蝙()蛾()蝇() 2、通过预习,我要 4、我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二)、学习探究 1、读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①通过默读四、五、六自然段,我能填写下表。 ②读七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我能说一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2、我要做好准备在小组中交流或表演。 3、这篇课文真有意思,我能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 “响尾蛇”导弹 响尾蛇是一种蛇的名字。然而,导弹怎么会和响尾蛇连在一起了呢? 这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个很特殊的本领: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小动物;用布蒙上它的双眼,响尾蛇照样能捕到食物。原来,在响尾蛇两只眼睛的前下方,各有一个漏斗状的小窝。这个小窝是一个极强的“热感受器”,科学家称它为“热眼”。这种“热眼”能看见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热的,看不见的光线,很多

近代物理学教学大纲(1)

《近代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0年制定年修订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开课单位:物理系基础物理教研室 开课对象:物理学本科三年级 课时:60学时 选定教材:《普通物理学(第五分册近代物理学基础第二版)》,梁绍荣,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4年 参考书: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近代物理》(上册),郑广垣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979年 《量子物理学(上册),[美] R .埃斯伯格、R .瑞斯尼克著,1987年 《近代物理基础及其应用》,P. A. Tipler著,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年《近代原子物理学》(上、下),[法] B. 凯格纳克J.裴贝 E.裴罗拉著,科学出版社,1982年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物理系本科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学生在修读完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等普通物理课程后修读本课程。本课程从实验事实出发,以阐述原子结构为中心,联系物理学发展史和科研前沿,讨论原子和原子核这一物质结构层次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的核式模型、玻尔氢原子理论、电子自旋、多电子原子、磁场中的原子、X射线及原子核物理。教学重点放在对有关概

念和规律的物理分析和阐述上,严格的理论处理留待量子力学等后继课程去完 成。 教学目的:1. 明确近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掌握狭义相对论、原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和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及相关的实验手 段。 2.使学员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 培养学员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时分配: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狭义相对论时空观10学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光行差现象和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2. 掌握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理解相对论的时空观. 3. 掌握洛伦兹变换. 4. 掌握速度合成公式. 5. 掌握质速关系和质能关系式,理解极限速度, 了解动能、动量和能量和动量之间的关系式. 教学内容 1.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 2.爱因斯坦理论 3.洛伦兹变换 4.速度合成公式 5.“观测”与“观看” 6.相对论力学简介 第二章量子物理学基础16学时 教学要求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学法提示:、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1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 2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3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通过正确的读课文 1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i) (māǐn ruì)i zhu) (bǔō) (fēé) (wén zi) (bì k n f(biāú (líng dāng)(cāng yíng)(zhàng ài) (jiē kāi)(yíngguāng píng)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1 / 4 骗()饿()绳() 蝙()蛾()蝇() 。我要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我要批注24、我 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学案设计

第11课古代日本 学习目标 1.知道6世纪前日本的社会概况。 2.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3.了解幕府统治的建立、发展过程,知道武士道。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2.从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3.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以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 4.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国家。 5.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关系和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6.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称号,设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7.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一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 1.结合史料,说说1-2世纪日本岛的基本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2.阅读教材P52内容,列举大和国统治的关键词。 活动二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影响,认识到只有主动开放,善于吸收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至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 1.回忆中国古代史,中日之间频繁交流于什么时期?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历史故事?双方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11课 台阶(无答案)

11.台阶 编写者:章顺兰责任编辑:余佑鹏 【学习目标】 1、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从细节描写中,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 3、联系实际,感悟生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了一批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2、知识窗 古代台阶的等级制:在我国古代,建筑台阶的高低,是随地基的高度决定的,地基的高度决定台阶的踏跺的级数,即“阶级”。后来衍生为表明主人身份的象征。 【自主学习】 1、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涎.水()揩.()硌人 ..()() ..()尴尬 黏.性()凼.()撬.开()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尴尬:筹划: 若有所失: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4、快速浏览课文,本文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5、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导航]根据台阶在文中的喻意来作答。 6、父亲为了台阶做了哪些准备? 【合作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二、文本理解 1、“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2、请大家找出最能让你感动的刻画父亲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导航]请大家依据说片断位置、读课文内容、扣字词分析、探内心世界的步骤谈谈你对文中细节刻画的认识。 3、描写父亲在新屋建成放鞭炮时的神情、动作有什么作用? [导航]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反映人物的心理,表现其思想感情,刻画人物的性格。 三、综合探究 4、这篇小说题为“台阶”,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到老屋的三级青石板? 5、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文中父亲的认识,用“父亲是一个___ ___的人”的句式概括。 【拓展提升】 一、文本拓展 与父亲抬担子 ①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 。”父亲说:"小孩 ... 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②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记住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能说出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诞生的原因和条件。 3.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科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一:时代与科学——近代物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在中世纪的黑暗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那么我们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力。” ——恩格斯材料二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学者们更多的是从理性和事实出发来研究问题,更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科学方法,这为近代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如在天文学方面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科学成就都是对行星与落体运动规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打破宗教的束缚,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他们的实践又为牛顿建立近代物理学——经典力学准备了条件。 ——《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革命》材料三 1624年英国《垄断案》诞生……法案规定,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者是财政署普通法庭起诉。如果在诉讼中获得成功,胜诉方可获得他所受损失的3倍的赔偿,并得到两倍诉讼费用的补偿。 ——《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近代物理学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思考探究二:科学与时代——牛顿经典力学的时代价值 材料一“1687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综合了开普勒对行星运动、伽利略对惯性、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地心引力,及荷兰惠更斯对离心力的研究,他确立了单一地心引力的存在,并给了地心引力明确的数学表示,由此超越了所有上述科学家的研究。” ——《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材料二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案例

《古代日本》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这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这是一个由留守儿童和普通农家子弟组成的班级。这是一名有八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刚刚接手的学生。 今年我带的是初三历史,面对最新的历史课本,我和学生都对它十分好奇。我的好奇感是由于这是最新编排的部编版历史课本,它充分展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在当今社会,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作用越来越突显,我们历史老师要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社会和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好奇感是即将进入一个个距离他们遥远的,陌生的国度,那些璀璨的世界文明一一展现在他们面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将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冲击感。 案例描述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1古代日本 出示教学目标 1、知道大和的兴起和大和统一日本的史实。 2、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内容,认识大化改新的历史影响。 3、了解日本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形成,认识武士集团控制中央政权是幕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

出示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武士集团教学难点: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 出示教学过程: 一、介绍日本

老师:根据课本,指出日本何时出现国家,何时何国统一? 学生:根据文献记载,日本在1——2世纪,出现了100多个小国。在5世纪,本州中部的大和统一了日本。 老师:统一后的大和是如何管理的? 学生: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实行“部民制度”:部民是贵族私有领地的私有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如从事农业生产的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海部等,地位近似奴隶。 二、大化改新 老师:过渡:7世纪以来建立在部民基础上的大和国面临着需要进行一场深刻变革的非常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个别家族脱离部民组织独立生产的趋势日益强烈,这种现象使政府和贵族失去了对部民的控制,不仅减少了财政收入而且动摇了部民制度,动摇了大和国赖以生存的基础,统治阶级在国内的争夺加剧,他们“各置己民,恣情驱使”,疯狂兼并土地“或者兼并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而此时的邻国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强烈的影响。日本派遣大量的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等大量学习、吸收中国文化,一场改变日本命运的改革开始酝酿。 1、宫廷政变,改革派掌握政权 645年6月12日,在中臣镰足和留学生的协助下,中大兄发动宫廷政变,一举消灭已苏我入鹿为首的苏我氏势力,夺取了中央政权。14日,孝德天皇即位,建年号为“大化”。大化2年(646年)天皇颁布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近代物理学概述

近代物理学概述 目前物理学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典物理学,一类是量子物理学,也就是现在我所要论述的近代物理学。经典物理学主要以牛顿力学为中心,阐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可以这么说,牛顿支撑起了整个经典物理学。而近代物理学是与量子论学为中心的,它揭示了牛顿力学的局限性(只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在微观高速的世界里,已诞生了以量子论为基础的量子物理学。 近代物理学主要是量子论,而量子论的发展又是从光开始的。对光的研究,在我国古代就已有记载,那些主要是几何光学的内容。而近代物理学则更多的是研究物理光学,即研究关的本质问题。对于光的本质问题,近代早期有两种学说,一是以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牛顿认为光是一种粒子,理由是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即光是由一些个小粒子组成的,当这些小粒子射到介质上时会发生反弹,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反射现象。而折射现象则是由于组成光的这些粒子射到介质上后,因受到不同方向上的力的作用,从面而改变了其运动轨迹,这就是牛顿的微粒说。另一种说法则是惠更斯的波动说。当时惠更斯提出光是一种波,但他无法证明他的结论。当时,整个物理学界就掀起了一股研究光的本质的热潮,并产生了这两种学说,因为当时牛顿在物理学界中的威望,微粒说一直占上风。 在扬氏双缝干涉实验出现以后,牛顿的微粒说就慢慢地站不住脚了,波动说正式上台。光的干涉现象已足以证明光是一种波。

后来数学家泊松为了推翻惠更斯的波动说,在实验室用数学方法做了精确的计算与研究。但却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亮斑,于是他认为 之际,科学家们便怀疑这个亮斑正是由于光的衍射产生的,于是又做了许多精确的实验,终于证明些亮斑确实为光的衍射所产生。本来想要推翻波动说的泊松,却无意中再次证明了光是一种波。后来为了记念这件有趣的事,这个亮斑被人们称为泊松亮斑。 有了干涉和衍射现象,波动说已完全确立。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光是一种波,而且是一种电磁波,并列出了电磁波谱,有了电磁波谙,电磁泊家族又变得更为完善了。 就在波动说已稳定确立并被普遍接受的时候,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当光打到某金属上的时候,如果光的濒率达到了该金属的固有频率,就会打出光电子。而且打出光电子的速率是相当快的。几乎是瞬时的,大约为109 s,但如果光的频率没有达到该金属的固有频率,不管怎样加强光的强度或是光照时间,都不会打出光电子,这与光是一种波就出现了矛盾,光电效应的出现又再一次地动摇了波动说。 在此之前,普朗克对电磁波进行了精确的研究和计算,他发现,只有把电磁波看成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都是一份能量,他把这样一份一份的能量叫作能量子,简称量子,量子的概念于是由此而生。对于光电效应,爱因斯坦也作出了相似的解释。他认为,光的发射也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第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导学案word版-第7单元-第11课时 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七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1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96页例13和练习十九第5、6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96页例13和练习十九第5、6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1、引入课题:自己去买过东西吗?说一说,你买过什么东西?你当时带了多少钱?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些商品,你能不能根据你自己的生活经验猜出这些东西的价格? 水杯(10元)童话书(18元)篮球(42元) (1)学生猜测水杯价格。 A、学生第一次猜测水杯价格。(乱猜) B、如果学生猜不到,就提示学生价格接近多少元。透露一点,接近10元。 C、学生第二次猜测水杯价格:11元、12元、13元、14元……

近代物理学发展进程简介

近代物理学发展进程简介 《20世纪物理学革命》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诺贝尔奖百年鉴》丛书中的一本。该书给我们描述了物理学的革命历程。其中,20世纪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最富有成就的世纪,物理学在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上飞速发展,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20世纪之前,物理学家对于物质结构的认识还只是观念性的。20世纪前夕的1897年,人类才发现了第一种基本粒子——电子。在那以后,物理学家才真正开始了探索微观物质世界的进程。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量子论就此诞生。其后,爱因斯坦用光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1913年,玻尔提出了原子光谱理论,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原子模型。在20世纪20年代,矩阵力学、薛定谔方程、泡利不相容原理、海森伯不确定原理和狄拉克电子方程相继提出,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这是20世纪物理学史上一场名副其实的革命。 与量子革命几乎同时,爱因斯坦发动了20世纪物理学的另一场革命。1905年,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把自牛顿以来一直根深蒂固的绝对时空观从物理学中驱逐出去了。1915年,他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从而建立起引力的科学理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一起,成为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石。40年代,量子电动力学诞生,它利用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电磁力进行了极为深入的阐述。50年代,发现了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现象。60年代,夸克模型成功建立。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电弱统一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相继提出,标准模型正式形成。标准模型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堪称20世纪物理学的又一场革命。 然而,标准模型并不意味着人类探索自然的脚步就此停止。一方面,将引力与电磁力、弱力和强力统一到一个完整的大统一理论一直是物理学家无法割舍的梦想;另一方面,实验和观测所提供的数据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弦论的蓬勃发展,也许同样将是一场给物理学带来巨大影响的革命。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模式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出示材料、播放视频、列表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教学难点: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杰米扬·别德内依 师:这里的“野兽”与“暴徒”,分别代表了哪些势力? 生:“野兽”是指国外的武装干涉,“暴徒”是指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师:在三年内战中,苏俄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生:不怕牺牲与英勇献身的精神。 师:三年内战结束后,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需要继续下去?请看列宁的态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材料展示: 农民: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列宁: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设问:农民口中的“我们”指的是谁?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们”指的是农民。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认识到政府必须调整政策,于是,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引发农民骚乱。 2.阅读教材和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材料一: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1921年,他到苏俄访问,他看到了苏俄的饥荒,也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宝藏。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苏俄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特地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材料二:1921年,苏俄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农民可以自由处理。 (1)材料一中美国人哈默在苏俄开采石棉的计划能否得到实现?为什么? 提示:在列宁执政时期,哈默开采石棉的计划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当时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按政策规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准确的解释是什么? 提示: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 (3)结合上述及所学,请大家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想一想: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新经济政策有什么特征? 提示: 归纳总结:新经济政策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5.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一、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2、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变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人治。 二、读准字音。 帙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知识系统解析: 1. 通假字:孰:通“熟”,仔细。例:孰视之。 2. 实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确实)④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⑤时时而间进(间:间或,断断续续地)⑥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⑦期年之后(期:满一年)⑧能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微言讽刺)(注:讽:微言劝谏) 3. 虚词: “于” ①欲有求于我也(于:介词,对)②皆以美于徐公(于:介词,比)

高中历史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学设计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理解它们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补充相关材料,分析16世纪中期以后科学发展的背景,了解伽利略和牛顿在物理学发展上的贡献,进一步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用探究的方法得出“经典力学逐步发展的理论层次和重要内容”。 B依据教材56页“学思之窗”的内容,分析相对论的重要内容,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 C通过对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三大理论的学习,归纳它们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得出“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结论。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典力学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了解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难点:认清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其作用或意义的理解。(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A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B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C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需要; D在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领域。 【讲授新课】 一、经典力学 1、产生的背景 A14世纪以后,伴随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产生了迫切的需要。 B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研究。 C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有天然运动和受迫运动。他认为物体的受迫运动是推动者加于被推动者的,推动者一旦停止推动,运动就会立即停止。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

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三、课堂总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3 板书设计 1.5世纪初,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3.武士集团的形成和武士道 4.幕府统治的建立 4 教学反思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

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近代物理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近代物理实验是继普通物理实验和无线电电子学实验后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近代物理实验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了解实验物理在物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作用,学习近代物理中的一些常用方法、技术、仪器和知识,进一步培养正确的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独立工作能力。 1.学习如何用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学习近代物理某些主要领域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掌握有关的仪器的性能和使用。 3.通过实验加深对近代物理的基本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解。 4.巩固和加强有关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方面的训练。 5.培养实事求是,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实验素养。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教学中提倡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教学过程分为预习、操作和撰写实验报告三个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是以平时成绩为主,期终采取笔试或口试或操作考核,最后综合评定成绩,按百分制给成绩。 二、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一学年。其中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各8个实验,共要求学生完成16个实验。

三、实验题目及其目的和实验内容 原子、分子与量子物理:钠原子的发射光谱,CCl4分子振动拉曼散射光谱,黑体辐射,塞曼效应; 核物理与相对论:核磁共振,NaI(TI)闭烁谱仪和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相对论效应; 真空物理与致装冷技术:高真空的获得与测量,真空镀膜及铜膜的霍尔效应和电阻率的测量,汽液两相致冷机; 微波与光学:反射速调管工作特性,Properties of Klystrons and wave-guides 速调管和波导管特性,Optical Properties of microwaves微波的光特性,光拍法测量光速; 固体物理: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电子衍射,用椭圆偏振仪测定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铁磁共振,热电子发射规律研究,红外分光计应用,紫外分光计应用,,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microwaves微波介质介电常数测量,光磁共振,穆斯堡尔谱仪,扫描隧道显微镜; 先进测量技术:锁相放大器应用-PN结电容的测量,工业CT,计算机自动测量,Virtual Instruments虚拟仪器,光纤光栅传感实验。 一、原子、分子与量子物理 实验一、钠原子的发射光谱 实验目的: 对钠原子光谱的观察与拍摄,分析测量计算其谱线的波长、量子亏损及光谱线的固定项,绘制能级图。 实验内容: 1、钠原子光谱的拍摄; 2、辨认和测量钠原子光谱; 3、数据处理 实验二、CCl4分子振动拉曼散射光谱 实验目的: 通过对一些典型分子的常规喇曼谱进行测量,达到对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实验内容: (1)基本实验:记录CCl4 分子的振动喇曼谱;(2)选做实验:测CCl4 分子的偏振喇曼谱并求其退偏比;识别某些化学样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