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范文

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范文

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范文
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范文

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湖北省天子湖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现状及前景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总体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功能分区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片区重点项目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旅游容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旅游产品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专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开发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投资概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效益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规划总论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正确指导天子湖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合理地规范天子湖旅游区的开发行为,确保天子湖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背景

保康东依古城襄樊,南接宜昌三峡,西连林海神农架,北交道教圣地武当山。地处鄂西北山区,秦巴山系末端的荆山主脉由南向东横贯全境。位于古隆中—神农架—武当山—大三峡黄金旅游线上,属于荆山生态旅游圈的核心部分。保康全境皆山水相依,自然景观美不胜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河库区范围,包括大畈村、七里扁村、天子坪村、台口村和张家坊村等5个村,面积约20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共十年,分为一期、二期、三期,一期为-;二期为-;三期为-。

第五条规划依据

(一)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1775-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7.《湖北省水库管理办法》

8.《湖北省旅游条例》

9.《襄樊市旅游管理办法》

(二)相关规划、文件

1.《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

2.《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3.《襄樊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

4.《襄樊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5.《保康县寺坪镇总体规划(修编)》

6.《保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三)参考文献、资料

1.《保康县志》 1991

2.-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3.-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4.-保康县旅游局统计资料

5.《带你游保康》

6.《保康民间故事传说集》 1986

第六条规划原则

(一)生态保护原则

(二)市场导向原则

(三)人文关怀原则

(四)特色创新原则

(五)产业联动原则

(六)可操作性原则

(七)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二章现状及前景分析

第七条资源现状分析

(一)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从调查统计的情况来看,南河库区的旅游资源主类丰富,国家标准中的8个主类旅游资源就拥有6个,占75%;拥有11个亚类和15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旅游资源亚类和基本类型的35.48%和9.68%。

(二)旅游资源定性分析

1.罕见的峡谷型库区

2.河道逶迤,景色优美

3.植被苍郁

4.山花烂漫

5.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风光

6.沟谷纵横交错

小结:南河库区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可组合性强,但资源等级并不高,资源垄断性弱。从资源类型的丰富度和可组合性角度看,南河库区拥有自身的优势,资源的良好组合优势将为南河库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坚实保障。

(三)旅游资源开发综合条件评价

从历史文化价值、景区用地及可扩展空间、市场客源条件、地理位置等方面综合评价,南河库区的开发潜力较大。

第八条旅游发展现状

(一)国内旅游发展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旅游业年均以超过10%的速度在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据5月中旬世界旅游组织所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4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业正由亚洲旅游资源大国走向世界旅游大国。

国内旅游达13.9亿人次,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6200亿元,增长17%;旅游总收入8850亿元人民币,增长15%,保持了世界上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的地

位。截至当前,中国城乡居民平均出游率(国内旅游人次与全国总人口比率)达90%以上,这标志中国旅游业已经迈入了大众化消费时代。

(二)湖北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湖北省八次党代会和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突破性发展旅游业。这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旅游经济促进湖北整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旅游产业被确立为湖北省的支柱产业。据统计,湖北省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1.4%和14.3%,这两项增长指标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三)襄樊市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襄樊市是鄂、豫、川、陕毗邻地区唯一的大城市,是湖北省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在地理区位、旅游资源、客源市场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发展条件。在这些条件下,襄樊市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五一”、“十一”黄金周,襄樊市共接待游客110.4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和47.4%。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34.5%。

(四)保康县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发展现状

近年来,保康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真抓实干,旅游产业规模日渐扩大。据统计,1-9月保康旅游共接待游客25.6万人次,同比增长15.6%;实现旅游总收入8375万元,同比增长16.3%。

2.存在的问题

(1)旅游形象不突出;

(2)以资源为导向的浅层次开发;

(3)旅游投入有限,基础设施薄弱;

(4)市场占有率低,辐射面小。

(五)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1.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从空间特征上看,中国的乡村休闲旅游存在城郊型、景郊型、村寨型三大类型。村寨型主要是依托特色村寨及其群落的乡村来开展旅游。随着国际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国内旅游者开始“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置身于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秀丽山水间的村寨结合了传统的文化旅游活动与村寨田园风光,具有率先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胜地的优势。南河库区的旅游开发就属于村寨型。

据调查,中国已有至少1万个村、约300万人口经过发展乡村旅游致了富。这说明中国的乡村旅游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可是当前中国乡村旅游开发粗放,且方向不明确,仍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

2.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中国乡村旅游正在朝着“大旅游”的方向发展。第一,大文化,乡村“大旅游”将是一种文化含量大的旅游。第二,大市场,乡村“大旅游”将是一种客源市场大的旅游。第三,大空间,乡村“大旅游”将是一种地理空间大的旅游。

第九条周边旅游供给分析

当前南河库区的周边旅游区(点),主要是以自然资源、文物古迹为依托而开发的观光型产品,休闲型、度假型产品相对稀缺,虽然也开发了部分休闲旅游产品,但大多停留在浅层次开发的层面,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也给本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十条市场需求分析

同时随着旅游大众化和消费层次多样化的出现,以及个性旅游的不断凸现、现代文化的悄然崛起、被动旅游开始向主动旅游转变,当前的旅游市场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

(一)休闲旅游日益受到青睐

(二)乡村旅游逐渐受到推崇

(三)自助游日益火爆,自驾车游成为时尚

(四)生态旅游倍受欢迎

第十一条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政府重视

2.交通区位良好

3.旅游后发优势

(二)劣势(Weakness)

1.旅游资源等级不高

2.地方经济薄弱

3.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4.地区知名度不高

(三)机遇(Opportunity)

1.“中部崛起”的政策良机

2.湖北旅游蓬勃发展

3.旅游产业升级

4.交通网络日臻完善

(四)威胁(Threat)

1.周边旅游区的同质竞争

2.旅游形象遮蔽

小结: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南河库区项目在资源可组合性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具有绝对优势,更不具有垄断性。为此就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相对优势,紧紧抓住当前中国旅游正由“观光”向“休闲”阶段转变的历史机遇,抓住当前湖北旅游大发展的市场机遇,抓住当前国民对原生态、高品位休闲旅游产品的心理诉求,经过对项目进行精心包装,走差异化、规模化、品牌化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三章总体定位

第十二条项目名称建议

天子湖生态休闲旅游区

南河库区给人的直接印象就是由河道拦坝蓄水而成的一个水库,显然,这与旅游的关联不是很大,从南河库区这个名字也不能反映出更深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建议南河库区更名为天子湖,该旅游区就称为“天子湖生态休闲旅游区”。

之因此更名为天子湖,还有以下几点考虑:一则南河库区里头本有一个村落叫天子坪村,其命名有可能跟神农有某种渊源,我们放大其内涵,使南河库区延承当地文脉;另外,南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与神农文化一脉相承,而神农氏本就是“三皇五帝”之一,尊为天子,南河库区改称为天子湖也正是要借打神农的牌,凸显南河源自神农架这一文脉;再者,库区为人工湖,取名天子湖更与库区的特征吻合。

第十三条目标市场定位

(一)按区域划分

1.基础客源市场

以襄樊、十堰、随州、宜昌、武汉等湖北省内以及豫南的近程城市客源市场。

2.重点客源市场

以河南、陕西为主的邻近省份客源市场。

3.机会客源市场

分流宜昌三峡、神农架、武当山的部分客源。

(二)按出游方式划分

1.自驾车游市场

随着交通的日益改进和家庭汽车的逐渐普及,以自驾车为代表的自助游客数量大幅增加,她们对乡村旅游情有独衷。

2.旅行社团队市场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跟团旅游在国内仍将占很大的比重,旅行社仍是旅游区最直接、最重要的客源供应商。

3.团体旅游市场

团体旅游市场主要包括会议展览、商务考察、奖励旅游、培训研修、政务旅行等市场。

第十四条旅游产品定位

顺应自助游和休闲度假游的旅游发展趋势,努力打造大众生态观光游、乡村休闲旅游、团队拓展培训旅游,把天子湖建设成为荆山生态旅游圈的重要旅游区和“一江两山”国际旅游通道上的重要接待服务平台。

第十五条旅游总体定位

神龙奇湖,欢乐海洋

此定位突出了天子湖的形状似飞龙在天,也与“神农”谐音,借势而为;奇,奇特,彰显与其它湖泊的不同,突出差异性;欢乐是指旅游者内心觉得愉悦,是旅游过程之中和旅游后的

一种感觉,体现生态休闲旅游的主旨,强调旅游者的参与性。海洋与湖相呼应,寓指天子湖生态休闲旅游区四处洋溢着欢乐的氛围。

第十六条旅游宣传理念

理念一:梦境山水,天子之湖

——湖北?保康?天子湖

理念二:天子湖畔,水上画廊

——湖北?保康?天子湖

理念三:幽幽天子湖,漫漫乡村游

——湖北?保康?天子湖

第四章功能分区规划

第十七条分区原则

(一)主题鲜明原则

(二)功能突出原则

(三)资源依托原则

(四)片区联动原则

(五)点线面结合原则

第十八条总体布局

根据旅游区不同区域的特点,结合整个旅游区的定位,天子湖将形成“一轴七片”的总体格局。

一轴:以南河为核心的水域生态观光轴

七片,指七个功能片区,分别是:

大畈村移民乐园示范区

箱子沟旅游接待服务区

蓝湾半岛乡村度假区

乌龟包乡村休闲旅游区

峡谷水上休闲旅游区

云泉峪拓展休闲旅游区

皮家坡预留发展区

第五章片区重点项目设置

第十九条大畈村移民乐园示范区

(一)区位及现状

大畈村片区位于寺坪镇西北6公里的南河库区大坝的南侧,全村共有204户、825人,是为了配合寺坪肖湾电站建设而建设的移民新村。该村庄规划统一、布局整齐,坐落在山顶上,四周为典型的丘陵地貌,村后是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村前能一览大坝风光。

(二)规划思路

大畈村是天子湖游览的主要入口,现在已建成了一个移民新村,在这个基础上,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大畈村良好的区位条件,借助四周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湖区山色等景观,拟将大畈村规划成为移民新村示范区,主要具有交通换乘、购物、饮食、新农村参观等功能。

(三)项目设置

1.新农村牌坊

牌坊规划在大畈村通向景区里的公路旁边,其作用在于,纪念移民之事和新农村建设,同时在大畈村与景区之间作一个区隔,提醒旅游者就快要进入核心景区了,令她们产生一种期待感,另外,在交通换乘的时候,游客也能够以此为背景拍照留念,减少单调枯燥之感。

2.阶梯式生态停车场

阶梯式生态停车场规划位于大畈村与湖区之间的山坡上,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的好处在于,一是能够节省成

本,不用大动土木;二来不用砍伐过多的林木,对生态环境破坏小;三则是停车场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旅游者感觉良好。

3.交通换乘点

交通换乘点与生态停车场邻近,在大畈村的新农村牌坊之后。交通换乘点将向旅游者提供环保电瓶车、山地自行车、马匹等多种交通工具,旅游者能够在这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以自己喜爱的游览方式进入旅游区游览,增强旅游者的“自助游”乐趣。从而避免由于游线过长所带来的负面感受。

4.新农村示范区

在大畈村现在基础上,对村里的道路交通进行修整,栽种一些保康当地有特色的植物,比如板栗树等,营造一个环境良好的村落,村民能够开展购物、餐饮等活动,还能够开发若干乡村客栈,作为旅游者的住宿场所。旅游者能够在此参观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也能够进入农民家里与主人唠家常,开展社区居民与旅游者的互动。

第二十条箱子沟旅游接待服务区

(一)区位及现状

箱子沟位于七里扁村东侧,因山沟尽头有一土坡貌似箱子而得名,山沟全长约为 1.5公里。山沟内有潺潺流水常年不断,四周分布着数量众多的野生腊梅,是保康县野生腊梅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之一。七里扁村是箱子沟区域很有特色的一个村落,民风

淳朴,部分建筑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七里扁村临近南河,适宜多种游览方式的开展。

(二)规划思路

箱子沟野生腊梅是其卖点之一,同时,具有本土特色的七里扁村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要素之一。规划紧扣箱子沟的自然景观特点,利用七里扁村的接待条件,将箱子沟建成为天子湖的旅游接待服务区,成为大众游客的集散中心。旅游者从大畈村换乘交通后,在箱子沟下车开始选择游览方式旅游观光。箱子沟提供住宿、餐饮等功能。除此之外,还利用箱子沟腊梅集中的特点,开展野花观光、休闲旅游。

(三)项目设置

1.景区大门

旅游区大门设置在七里扁村的入口处。旅游区大门除了是一种具有较强观赏性的景观外,同时也是旅游区的第一形象载体,为了凸现旅游区的生态休闲特色,旅游区大门采用“立体花坛”形式。

2.渔人码头

作为游客的集散中心,为了开展水路旅游,规划在七里扁村沿南河岸边搭建一个渔人码头,旅游者在此开始天子湖水上观光休闲之旅。由于南河库区主要功能为蓄水发电,考虑到湖区水位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低变化等情况,建议亲水码头采用可自由浮动、自由组合的多功能综合游船码头。

3.植物迷宫

在箱子沟腊梅自然分布的基础上,规划在箱子沟尽头栽种腊梅、板栗、牡丹等不同季节的植物,营造出一个大型的植物迷宫,以免单一物种因季节性落叶而导致失去迷宫的意义。旅游者能够自由进入迷宫闯关,在闯关的过程中参与“老马识途奖”等活动,以在规定时间内最先走出者为胜,强调旅游者的参与性。

4.《黑暗传》碑林

《黑暗传》是中国远古的汉民族的首部神话史诗,流传的方式主要依靠手抄本和口头唱词(诗),当前主要流传在房县、保康、兴山等地。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黑暗传》,更好保护这一历史瑰宝,规划在植物迷宫及四周的山坡上,经过石刻等形式向旅游者展示这一厚重的民间文化。

5.休憩茶社

规划在箱子地貌附近的山坡上,依山就势修建一座吊脚楼风格的休憩茶社,旅游者能够在这里休憩品茶,减除疲劳。同时休憩茶社又是箱子沟的一个制高点,旅游者还能够在这里观赏遍山野花尽染的风景,而且能够与植物迷宫中“疯转”的旅游者互动,经过呼喊等方式指引迷宫中的朋友。

6.溯溪

溯溪是一种新兴的户外旅游项目,旅游者沿着溪流去探寻那未知的世界,并享受探寻的乐趣。经过铺设鹅卵石等方式修整山

沟内的道路,营造出一种充满野趣的旅游氛围。规划在箱子沟岸边设置小码头,旅游者可划船在此停靠,沿着沟内的小溪流直达山沟的尽头。

7.活态博物馆

规划拟在茶社内设置专门的《黑暗传》唱词(诗)表演场所,经过民间艺人进行专场表演,并将在民间收集《黑暗传》的各种手抄本在这里展出,成立《黑暗传》活态的博物馆。

8.水产饮食街

在七里扁村依托现有民居建筑,规划一条水产饮食街,塑造“香辣鱼脬”或“啤酒鱼火锅”、“蒜香钱鱼”的品牌,让人提起保康就想到天子湖的饮食品牌,成为旅游者必点的一道菜。这样一来有两个效果,一是将天子湖的水产品牌了打出去,饮食又成了一种旅游吸引要素;二是发展了这里的饮食业,解决了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

同时发展乡村柴火饭、农家特色菜之类的菜馆,形成别具特色的饮食一条街。

9.乡村客栈

乡村客栈是旅游者的主要住宿场所,在七里扁村现有民居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筑风格与当地风格融合。根据装修档次以及接待规模分为不同类别的客栈,一部分是针对散客(包括自助游、自驾游客),规模较大的是针对团队游客。

10.捕鱼节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籍2013年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之机,拟兴建中国园林博物馆,在全面弘扬优秀的中国园林文化的同时,增强北京市的文化软实力。 园博会选址于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西至鹰山公园西墙,东至永定河新右堤,介于规划梅市路口和射击场路之间),总用地267公顷。区域属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城市段,属于16个重点功能区中永定河濒水休闲区。依托永定河道,与卢沟古桥遥相呼应,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地形多变,山水相依,颇具特色。为北京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支撑。 园林博物馆选址位于园博园主轴西端,作为本届展会亮点之一,规划将其作为独立分区,园博会闭幕后单独运营。 二、上层规划解读 园博园总体规划布局结构为“一轴、两点、三带、五园”,其中,“一轴”为贯穿园区东西的园博轴,它是全园主要的交通干线和公共休息缓冲区。园博轴以鹰山永定塔为起点,串联园林博物馆、各园林展区、主展馆,以功能性湿地区为终点。两点为园林博物馆和锦绣谷,分别位于园博园东西两端,这2个区将是本届园博会的最大亮点。 园博馆西为规划五园中的森林改造及专类树木园区(即现鹰山森林公园),东为传统展园,北为滨河展园,利用永定河河床作为天然背景,布置展示永定河文化及水文化相关的展陈区域。 园博园选址中心区域的锦绣谷,面积约10公顷,原为建筑垃圾填埋场,号称“永定河大沙坑”,落差高达30米。利用这个大沙坑打造下沉式花木景区锦绣谷,及落差近30米的瀑布跌水景观,化腐朽为神奇。 三、目标定位 博物洽闻,通古达今 建设成为“经典园林、世界水平、中国特色、首都气派”的国家级博物馆,成为践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理念的绿色精品;成为全面展示中华民优秀文化和园林艺术的一本教科书;成为体现盛世兴园、社会和谐的有力象征。 四、基地解读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郑州市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 组织编制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项目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城规编第(081001) [深圳市]深规勘设许字第号 设计编号:2007 B20 编制时间:2008年7月 出图专用章: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副院长: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明昌高级工程师 总规划师: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主管: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徐建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规划室主任:王泽坚高级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项目负责人:周俊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工 葛永军城市规划师、博士 项目组成人员:龚志渊城市规划师 陈皓城市规划师 曹东川城市规划师 覃原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邴启亮给水排水工程师 赵莹电力通信工程师 唐明健燃气供热工程师 谭敏敏环保环卫工程师 张涛综合防灾工程师

目录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2008-2035)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加强郑州航空港组团的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郑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 定》、《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及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有关法规 和规范,制定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郑州航空港组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是下一层次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的编制依据。凡在本规划区范围 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第3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面以京广铁路为界,东、南、北三面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走廊为界,包括新郑市孟庄、薛店、龙王,中牟县张庄、三官庙、九龙六个乡镇的 部分土地,总面积为138平方公里。 第4条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保持一致,本规划期限为:2008-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远期规划期限 为2021-2035年。 第5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6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的有关规定。 第7条本规划经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郑州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 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 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二0 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专项规划 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 附图: 1.区位关系图 2.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总图 4.规划结构图 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 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 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

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 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缺) 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 11.善应庵规划详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o34ˊ,北纬29o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 0.44平方公里。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 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 ◆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 ◆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 三、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1993.12 建设部发布 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996.7 省人大常委会

青海化隆群科新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概念规划

青海化隆群科新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概念规划 建设目标: 1、黄河上游明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青海最具魅力、最具有特色地域文化、最佳人居环境、最有休闲品味的生态型田园新城。 建设原则: 1、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为指向,建设城市生态园林。 2、遵守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中绿地系统规划框架。 3、坚持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绿地系统建设各项原则。 4、生态优先原则:在尊重、保护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5、以人为本原则:以市民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设计依据: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 《化隆县志》

《青海植物志》 《建筑图集-03j012-2 环境景观-绿化种植设计》 现有规划分析: 通过对《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比照分析,得出群科新区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的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1、《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 理编制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 格执行。形成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与区域生态 系统相协调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现阶段群科新 区总体规划中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相对粗放,分类不够 明确,缺乏可执行性,需要进一步详化。 2、《青海省海东区化隆县群科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5)》 中“规划至2025年,中心城区绿化用地面积156.83公顷, 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23.57%,人均26.14平方米。其中, 公共绿地44.88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6.75%,人均 7.18平方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建成区绿 化覆盖率(50万以下人口城市)≥43%,建成区人均公共 绿地(50万以下人口城市)≥11.5㎡,建成区绿地率≥ 37%。”规划在城市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率指标都存在一 定差距。需要增加城市总体绿地面积,同时增加公共绿地

贺州市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案例分析.doc

文献综述 1前言 高铁新区的研究是城市对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通又往往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 ,这种引导城市发展的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 ,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方式中 ,铁路客运方式以其运最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城市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其通达性虽高于航空客运方式 ,但仍旧较低 ,宾客流多需要其他

通达性高的客运方式进行集散 ,所以铁路客运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亦多为主导交通方式。而近年来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方面的“自利性” ,地方政府的调控的偏差 ,产生了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建设与发展的轻视性和盲目性并存的思想。此外 ,我国还未有建成的高铁新城案例 ,有关高铁新城基本处子规划和理论研究阶段。 2相关理论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高铁建设将在2010—2014年进入全面收获时期 ,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 ,旨在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 ,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为高铁通道上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 ,高铁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放大效应 ,加速放大城市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高铁的建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 ,它将城市自身竞争力优劣势放大 ,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聚作用稳固城市现在的等级地位 ,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时间距离的缩短促进新的城市网络形成。这两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区域内的各个城市 ,带来城市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 ,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关联地区将显得更加交迭。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 ,成为沿线城市在自身竞争力优劣势均被放大的前景下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 (2)扩张效应 ,延伸城市功能的辐射范围 高铁建设的一个明显的功能就是提供更高的可达性和连接程度 ,形成地理学理论中所谓“时空转换”。一方面同样距离用更少的时间;另一方面 ,相同的时间到达更大的范围或者更远的点。由此一来 ,高铁的建设 ,将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 力 ,带动其一小时经济圈之内新城节点的发展 ,总体上提高沿线城镇群的经济规模和竞争力。 (3)第三产业效应 ,促进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青龙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性质 (4)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5) 第四章规划目标及发展规模 (6) 第五章规划分区、结构、布局 (10)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12) 第七章核心景区规划 (26) 第八章绿化培育规划 (27) 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 (29) 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 (33) 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 (34)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36) 第十三章社会经济规划 (42) 第十四章防灾减灾规划 (48) 第十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54)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55)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策略 (58) 第十八章附则 (5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保护青龙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资源和全面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指导合理利用与科学建设、依法管理风景区,特制定《青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成果中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必须同时使用,在本规划范围内及有关区域的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适用于风景区内的各类用地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文本涉及的指标和数据是结合风景区的性质和特色而制定,未涉及到的指标和数据均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法规、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严格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保护山岳地貌和森林生态环境, 加强植被培育; 2、严格保护自然水系,加强水土保持; 3、建立和完善山岳森林生态群落结构,适度调整林相;营造森林生 态群落景观; 4、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重点展示山水、森林群落自然景观和古 寨遗址;

寮步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在东莞市提出经济社会双转型发展战略、主城区实施“四位一体”空间发展战略、以及建设“中央商圈、中央生态休闲区”方案启动的背景下,寮步镇融入东莞主城区已经进入实质阶段。多个市级项目落户或选址于寮步镇,大大提升和丰富了原有的城镇职能和空间。另外,随着珠三角城际轨道的不断升级,以及松山湖大道两侧城市建设的推进,寮步镇作为新的城镇门户已初具雏形,旅游开发时机成熟。 在此背景下,寮步镇政府适时调整了发展思路,围绕打造“文化休闲新区”和“现代绿色新香市”的目标,提出“一城三区五提升”的工作思路,并委托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和广东新空间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联合编制《寮步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 寮步镇制造业发达,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周边珠三角城市群密集,潜在客源市场巨大,但传统旅游本底资源欠丰富,新兴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旅游目的地形象尚未树立,旅游核心竞争力亟待挖掘。为此,本规划拟解决的核心问题包括: 1、如何发展传统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产业,如何在“世界工厂”中建设休闲旅游业?明确旅游在寮步城市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并带动城市和谐发展。 2、寮步要建设“现代绿色新香市”,如何挖掘和提升城市文化元素,利用旅游业载体将文化转化为旅游休闲产品,为建设“现代新香市”添彩? 3、寮步镇旅游在东莞乃至珠三角中的地位及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以什么方法在珠三角其他区域中胜出?包括发展战略、产品体系、支撑体系、营销策划、资源保护等等。 规划组在实地考察和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和东莞市建设“中央生态休闲区”的目标,规划认为: 一、寮步镇旅游发展定位为“东莞文化休闲新区”和“文化休闲产业新城”,实施“以第三产业为龙头,使旅游业成为带动全镇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产业”的旅游发展总体战略; 二、充分挖掘寮步“香市文化”,积极展示寮步现代文化,以“香市”为基础,突出以篮球特色的体育文化、以汽车商贸为特色现代工业文化,打造珠三角“特色休闲香都”形象,整合香市文化旅游产品,形成香市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广东省内“文化休闲产业新城”,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产业生产力; 三、寮步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以“香市文化”、“篮球文化”、“80公里生态绿堤”为核心的现代休闲资源带来的文化产业集群效应,以传统香市文化为背景、以篮球场馆和体育公园树立的旅游新地标、以汽车主题乐园和汽车主题公园带动的产业旅游热点的新型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在此基础上构建由生态休闲旅游、文化休闲旅游、商务休闲旅游和体育休闲旅游组成的旅游产品体系。 寮步镇的发展是东莞市乃至广东珠三角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谋划好寮步镇未来转型发展的思路,不仅有利于推动寮步镇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而且对东莞和珠三角的产业转型发展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规划以“旅游带动环境改造和城市转型”为指导思想,在目标实现方案设计中强调“以第三产业为龙头,使旅游业成为带动全镇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产业”的战略。在此基础上,规划组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不断优化全镇旅游发展方案,最终形成此规划文本。 本规划的编制年限为: 近期:2011-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规划的编制依据: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1-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东莞市寮步镇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 《寮步镇新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 《佛灵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 《东莞市寮步镇第三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寮步镇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暂行办法》(2009,1) 《寮步镇关于建设生态休闲新区的实施意见》 《寮步镇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实施方案》[寮府办〔2010〕95号] 《寮步镇促进莞香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寮府〔2010〕11号] 《寮步镇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寮府办〔2010〕94号] 《寮步镇关于建设生态休闲新区的工作方案》寮府办〔2009〕72号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文本

1 个附件 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 146 号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济宁市已批复的其他相关规划而制定。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宁市南部城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起京杭大运河,东至兖矿二号井、三号井塌陷范围,南起南四湖北岸,北跨日菏铁路与主城区相连,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行政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一致。近期为2008-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五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该组团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二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济宁市人民政府及其授权部门。本规划已经济宁市规划主管部门审议通过,由济宁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七条本规划确定的本区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第八条规划原则 在生态与文化的指导思想下,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坚持旅游与城市协同发展,生态优先,文化突出和可实施性的原则。 (1)整体协调的原则 规划编制应与在编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相协调,在整体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进行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的编制。 (2)突出地域特色原则 突出特色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之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规划要突出当地区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北方水乡。 (3)旅游与城市协同原则 旅游功能应该与城市整体功能及其它功能协同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给旅游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3)生态优先的原则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二OO七年七月 项目名称: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承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0 2 1 0 8 2 院长:樊晟 MBA、高工、注册规划师总工程师:毛刚博士、高工、注册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

编制完成时间:2007年8月 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刘先杰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主审总工:黄东仆副总风景师、所长、高级规划师 工程负责人:罗晖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参加编制人员:钱洋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 王亚飞园林规划师 王荔晓工程师 黄鹤景观设计师 罗朝宽景观设计师 协编单位: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参加编制人员:杨勇眉山市政府副市长 钟建国眉山市政府副秘书长 邹汝林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主任 李学文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 张乐勤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

刘德怀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总工程师 陈瑞林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唐学刚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局长陈世良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副局长杨丽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工程师

前言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于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二十余年来,风景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在眉山市融入大成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对黑龙滩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协调风景区与成都市、眉山市和黑龙滩镇的关系,满足新形势下风景区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必须编制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07年1月,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面向全国进行风景区总体规划商务招标,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取得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权,依据我院与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签订的规划委托合同,规划组于2007年1月15日开始工作,2007年3月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纲要;2007年4月2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初步方案,按照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下发的规划纪要,修改完成了规划初步方案;7月10日,由眉山市政府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召开了方案咨询会,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我院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深化,经院总工办两次审查,形成评审方案,于7月30日通过四川省建设厅组织的评审,现按照四川省建设厅《议事纪要》第8期要求,修改完成正式成果,如下: 一、规划文件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附件一:《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附件二:《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附件三:《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二、规划图纸 (1)四川省域、成都市域区位关系图 (2)眉山市域、仁寿县域区位关系图 (3)镇域综合现状图1∶20000 (4)镇域统筹结构规划图1∶20000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休闲体育公园规划设计案例说明

休闲体育公园的出现,是城市居民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的必然趋势。而体育公园规划设计需充分把握其属性,创造出适应时代特点的园林公园。 体育公园的类型很多,有从事某一项(如网球、游泳)运动的;有供某一年龄组(如少年儿童、青年)使用的体育公园;或按功能作用不同而分的(如训练、体育表演、体育医疗等);也有多功能的综合体育公园,既可进行各种不同的体育锻炼,又可供游人进行积极休息。总之,体育公园规划设计的基点是需要绿化",其关键是"运动"。 目前,体育休闲公园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了推广。这类公园的布局形式很多,其布局基础就是创造出美丽的风景,并将体育活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例如英国的可片-希尔公园,它是英国的第一座体育公园。园内考虑了游泳池、网球场、有小船、湖泊、码头和其他设施。在英国,草地和铺设了地被植物的林中空地多用作体育运动场,从而使这些场地真正具有公园特色。 瑞典的格夫列市的体育公园中,设计师在林中流出大片空地供游人休息及自由玩耍。公园东部夏季使用率很高,这里有游泳池和水上娱乐项目。西部主要供人们冬季从事体育锻炼,在30米的小山岗上建造了具有不同坡度和地形的山坡,这对于乘雪橇或滑雪板的青少年很适合。 这些都是国外体育休闲公园中较为成功的范例。目前国内不少城市,如北京、西安、深圳等也在兴建体育公园。 上海市闵行区环城体育公园是上海市正在兴建的第一个体育休闲公园,公园设计方案是经过5家国内外景观设计单位的国际竞标来实施方案的。是集丰富的自然景观、体育活动和生态健身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公园的设计突出体育公园的特色,将运动休闲融于独特的环境景观之中。公园的设计明确划分了三大功能分区,即体育活动区、自然休闲区和生态健身区。自然休闲区是公园的主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开阔的草坪、宽广的湖面、河流,四周密林环抱,景色宜人,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去处。而在绿地上面则开设了生态健身区和体育场馆等体育活动场所,其中,生态健身区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健身的生态环境。该体育活动区建成后将成为闵行区的一个集散方便、个性突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体育活动区。在自然景观的营造方面,通过棕榈植物园、湿地植物园与色叶植物园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富有勃勃生机的植物景观,其设计表达了设计与自然相融的理念。公园空间环境的创造,将现代都市人的关注生命、享受生活的需求始终置于首位,力求体现生态化和人性化。 休闲体育公园规划设计案例参考: 安徽合肥名流体育公园总体规划 导读:安徽合肥名流体育公园总体规划:以康体休闲运动为特色,引领区域时尚运动新风尚,开拓山地生态景观地产模式。 规划面积:369.3公顷 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 规划特色:以康体休闲运动为特色,引领区域时尚运动新风尚,开拓山地生态景观地产模式。 更多文章请浏览:https://www.sodocs.net/doc/7f3164461.html,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经济 2030年GDP达2700亿 《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 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 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规划范围为兰州新区全域,兰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规划研究、产业布局和城乡统筹。 2011~2015年(近期),该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 设施相对完善,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GDP达到5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中期),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 达到1000亿元左右。 2021~2030年(远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兰白核心经济区的 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 人口 2030年新区人口达百万 按照兰州新区的人口与用地规模,2015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202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 平方公里。203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 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到2030年,在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总共控制240平方公里的用地。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将形成十大主导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 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 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布局 两带一轴打造功能型城市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2016年修编版)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6年修编版) 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

目录 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2) 第二章保护规划 (4) 第三章游赏规划 (9) 第四章设施规划 (12) 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17) 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 (18) 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 (20) 附表 (21) 附表1-1 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分级评价 (21) 附表2-1 文物保护单位 (23) 附表3-1 风景区游客容量 (24) 规划图纸 图0-1 区位关系图 图0-2 综合现状图 图0-3 规划总图 图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包括1-1、1-2两幅分图) 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 图3-1 游赏规划图 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4-2 游览设施规划图 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 图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 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加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和管理,有效指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面积与范围 风景区总面积为153.12km2,地理座标为东经103°25'45″——103°38'15″,北纬30°52'29″——31°01'48″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 核心景区面积81.58km2;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3.28%。 结合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8个城景交叉的管理地块,管理要求见表1-1。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以水利文化、宗教文化为底蕴,以卓越的古代水利工程、道教宫观、峡谷溪涧、生态山林为突出景观特征,具有游赏休闲、科教文化、生态涵养及大熊猫保护等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二)风景资源特征 智慧绝伦的水利工程,享誉海内的道教文化,悠久丰富的佛教文化,厚重丰富的历史遗胜,幽远变幻的山峰峡谷,幽深清秀的河溪潭瀑,幽静原始的生态山林。 (三)风景资源类型与评价 共178个景点,分属2大类、8中类、39小类;其中人文景点123个,自然景点55个。特级景点8个,一级景点32个,二级景点48个,三级景点56个,四级景点34个。 14处景群。其中人文类景群9处,自然类景群5处;特级景群3处,一级景群8处,二级景群3处。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近期2016~2020年。

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 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 专业资料 1前言 高铁新区的研究是城市对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通又往往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这种引导城市发展的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方式中,铁路客运方式以其运最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城市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其通达性虽高于航空客运方式,但仍旧较低,宾客流多需要其他通达性高的客运方式进行集散,所以铁路客运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亦多为主导交通方式。而近年来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方面的“自利性”, 地方政府的调控的偏差,产生了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建设与发专业资料 展的轻视性和盲目性并存的思想。此外,我国还未有建成的高铁新城案例,有关高铁新城基本处子规划和理论研究阶段。 2相关理论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高铁建设将在2010—2014年进入全面收获时期,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旨在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为高铁通道上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高铁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放大效应,加速放大城市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高铁的建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它将城市自身竞争力优劣势放大,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聚作用稳固城市现在的等级地位,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时间距离的缩短促进新的城市网络形成。这两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区域内的各个城市,带来城市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关联地区将显得更加交迭。因此,如何趋利避害,成为沿线城市在自身竞争力优劣势均被放大的前景下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05 更新时间:2010年05月20日 项目名称: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委托客户:襄樊市旅游局 项目背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江汉平原与盆地交接处。这里是经济大三角(、襄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二大城市,自古有“七省通衢”、“中原门户”、“天下腰膂”等称谓,具有得“中”独厚、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正如它2004年被评为CCTV中国魅力城市之一的评语所言——“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会聚之地,今天已成为陆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聚集山水精华——襄樊”。 襄阳古城旅游区集襄樊历史文化之大成,沉淀了2800年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粹。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襄阳古城深厚的历史资源,发展襄樊旅游经济,推动鄂西北旅游文化品牌的整体发展,2008年12月,市旅游局组织了《省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招标工作,经过认真审核和评定,决定委托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编制《省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 规划理念: “跳出古城看襄阳” 在此前提下,我们关注: 以“襄阳古城”的文化品牌提升襄樊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价值,树立“襄阳古城”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形象和地位。

规划原则: 城旅一体的原则:“旅游开发与城市更新”相协调 民旅共生的原则:“以人为本与塑造品牌”相统一 弹性规划的原则:“前瞻理念与弹性规划”相结合 规划目标: 通过挖掘襄樊地域文化,提升襄樊古城品牌形象,依托旅游大项目策划及招商,推动城市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打造一座既延续传统又创造历史的“大襄阳古城”。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度假休闲、游憩娱乐等多种旅游形式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的古城旅游目的地和“5A”级景区,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襄樊市乃至省旅游的新亮点,旅游业将成为襄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研究方法: 秉承“跳出古城看襄阳”的规划理念,将襄阳古城放在全国、省、襄樊市三个层级区域进行横向对比,明确其作为国际性古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战略意义。为实现目标,襄阳古城旅游开发需要两大抓手:即实现古城空间完整度和文化吸引力的突破。具体而言,一手抓软环境建设,以塑造个性化的古城文化形象;一手抓硬环境建设,以实现古城风貌的恢复和推动城市新区建设。这也是本次规划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背景分析 一、规划区范围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港顶部的黄墩港水域及其周边岸线陆地和海岛区,规划范围包括两片海岸陆地、一个群岛以及一片海湾水面,规划区总面积约52.6km2。 二、自然与区位条件 (一)地理区位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港顶端的黄墩港和强蛟群岛水域,地理坐标位于东径121°19′,北纬29°27′。在行政区划上,宁海湾旅游度假区涵盖了宁海县临港经济开发区和大佳何镇部分地区的陆地。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地块包括强蛟半岛东部海滨、强蛟群岛、大佳何镇西北海滨以及象山港西部水面。 (二)交通条件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地处全球第六城市群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区位和便捷的海陆空交通条件。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交通便利。度假区南面通过临海一级公路与县城相连,距离为27.8km;北面通过高速公路直通宁波,相距约58km;西面与西店镇毗邻,东北与奉化市桐照和凤凰山隔海(象山港)相望。通过水上航线,旅游区还可以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各大城市与港口紧密相连。(三)气候水文 宁海县属中纬度亚热带过渡地带,为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总特征是夏、冬两季长,春、秋两季短,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分明。旅游区年平均最高气温20.8℃。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的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在1450mm左右。春、秋、冬一般属稳定性降水,分布较为平均;夏季主要为台风雨和雷阵雨,分布很不均匀。 港内潮流流速较大,一潮进入港口测站断面潮量12亿m3;涨潮流历时普遍长于落潮流,涨、落数值分别为6小时和5小时;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落潮流最大流速1.83m/s,平均流速0.98m/s。 三、社会经济环境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是指在长江入海而形成的扇形冲积平原上,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和江苏的苏州、无锡、镇江、南京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经济扩散的中心,产业布局的重心。 从总体上来看,宁波处于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层第一圈层,宁海又将成为宁波市南部的副中心。因此,本旅游区所在的宁海县相对于长三角区位优势非常突出。 宁波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158.0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突破3000美元,财政收入288.3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8元。目前,宁波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是浙江省经济中心。 四、旅游发展背景 未受污染的沙滩、海水和充足的阳光、温暖的海洋气候是开发滨海旅游最重要的条件。滨海度假起源于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然后逐步扩展到欧美和亚太地区,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上传统的三大度假形式之一。 随着游客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大多数游客的旅游需求正在由观光向休闲度假市场转移,旅游方式已从大众化转向了个性化和多样化。 宁波旅游发展格局: 1、宁波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宁波集聚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发展总体构架已经形成。 2、宁波作为浙江的第二旅游中心,已经率先完成旅游强市的发展布局。 3、宁波的目标是建成全国重要滨海旅游地和国际性港口旅游强市。 宁海旅游发展格局: 根据《宁海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宁海县要通过“做亮宁海真山真水、培育生态休闲天地、打造黄金度假海湾”的战略路径,逐步形成“一带、两区、多点”的格局:“一带”:中部旅游带,即宁海湾(强蛟岛群与半岛/海湾/大佳何海滨)——中心城区——连福山——梁皇山——前童古镇——浙东大峡谷旅游带;“两区”:温泉旅游区(包括温泉和雁苍山、龙宫峡谷)和茶山旅游区(茶山旅游区和许家山村);“多点”:野鹤湫、胡陈港、伍山石窟等旅游区(点)。

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名称: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规划由来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位于陕西、甘肃两省接壤的宝鸡市陇县西南部,地处关山山脉的南端,该山脉又称陇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和天然屏障,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具有欧陆风情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1′57″~106°36′30″,北纬34°41′40″~34°45′33″。 本区块内有森林、草地、山峦、丘陵、河谷、川地交织多变,天象和气候自然资源景观独特,春秋相连。这里的地貌与中欧阿尔卑斯山相似,幽涧水泽兼具,草原森林相间,地势广阔,水肥草美,牧马成群,景色秀丽。经过几年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可满足国内外游客日益增长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求,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此次对关山草原旅游区进行的新一轮规划得到了陕西旅游集团在整体开发、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支持,为关山草原旅游区的开发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关山的开发提出新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让关山这个绿色瑰宝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为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周边区块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条件,实现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旅游集团于2006年9月正式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陕西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景区概况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位于陕西、甘肃两省接壤的宝鸡市陇县西南部,地处关山山脉的南端,该山脉又称陇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和天然屏障,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具有欧陆风情的省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地理坐标为东106°31′57″~106°36′30″,北纬34°41′40″~34°45′33″。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 2014年05月21日 一、发展基础 大冶湖生态新区总体规划范围主要是大冶湖周边区域,跨越黄石、大冶、阳新,东到长江岸边,西抵武九铁路,南临父子山,北至黄荆山,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 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黄石正处于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市转型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困境。经济总量不高、城市腹地偏小、中心城区较弱等均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百舸争流的中部崛起时期,黄石期待跨越转型。为此,黄石也在努力探寻转型发展之路。2013年,大冶湖生态新区的提出,为黄石城市发展指出了一条生态转型之路。 大冶湖地区具备了优良的发展基础条件。 一是城镇基础,大冶湖地区地处黄石、大冶、阳新交汇之地,是黄石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和同城化政策平台的焦点地区,也是拓展黄石城市腹地的重要地区; 二是生态资源,大冶湖是鄂、赣、皖交界地区的重要湿地,自然环境优美; 三是产业基础,该区域是长江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棋盘洲港区的建设将该区域与长江黄金水道紧密联系; 四是交通条件,该区域地处鄂东交通枢纽位置,向东对接长三角、向南对接珠三角、向西与武汉均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大冶湖生态新区作为承载黄石未来之梦的重要地区,将充分展示黄石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这条发展之路是一条将现有城市与未来城市融为一体的路径;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路径;为转型城市提供一条可资借鉴榜样的路径。 大冶湖生态新区将立足于现有条件——自然湖泊的优质景观,城市雄厚的工业基础,毗邻长江黄金水道等,在未来的30年内,塑造一个绿色、睿智、繁荣的地区。 规划理念 1、国际视野,全球样本 为进一步明确环大冶湖地区的功能定位,谋划功能布局,部署建设实施。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于2013年5月初专门成立了大冶湖生态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征集工作办公室。为凸显本次规划的高标准与国际视野,黄石市面向全球优秀设计单位发出邀请,本次竞赛应标的五家单位,来自加拿大、英国、美国、荷兰等地,项目实践经验覆盖全球各地。他们将发达国家先进的生态理念、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