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的确立是以培养目标为起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本着食品专业高职高专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整合设计的原则,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考虑教学活动与行业活动规律的结合,以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工艺、规范的管理和质量标准为内容,以校内、外规模企业为主要教学场地,优化组合、调整结构、突出重点,科学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初步建立起了由“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式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专项技能培养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两条主线,并与职业认证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见下图。

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技术核心课 程专业模

方向Ⅰ

专业模

块方向

专业模块

方向Ⅲ

顶岗实训

专业技术平台课 程食品分析、食品化学、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微生

物基础与应用、食品营养、食品安全与质量管

理、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

课程设计、课内

实验、

专业实习、综合

实训等

公共课程英语、计算机听力、上机训练

基础科学实验

人文科学、军事、体育社会调查、体

育、军事训练等

一、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的建立,既要为学生打下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又要考虑学生个人在专业上的发展。食品专业的行业涉及面广、分工复杂、体系庞大,而专业知识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多而广,这对课程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往各学校的食品专业均根据当地的区域经济状况设立专业

方向,自行设定理论教学内容,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食品工业原来的行业分布已经打乱,并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形成了新的、发展变化较快的格局。新形势要求我们制定出基础课程相对稳定、专业课程能够适应变化的新的 理论教学体系。

技术平台+教学模块 

a) 根据食品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突破学科间束

缚,对课程进

行整合、重组、删减、增设,构建了对食品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均适用的专业技术平台课程。通过专业技术平台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具有合理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既可为后期学习专业技术核心课程打下基础,获得较宽的专业基本知识,又可在进入某一特定职业后仍具有灵活的转岗能力。这不仅满足科技发展和职业领域变化的需要,还可满足个人职业生涯不断发展的需要。

专业技术核心课程

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含选修课)

公共课程

专业方向教学模块一

专业方向教学模块二

专业方向教学模块三

……

理论教学体系结构图

对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加以调整,设计出若干专业方向教学模块课程,以适应食品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对毕业生专业方向需求的变化。随着职业岗位的变化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专业方向模块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或增设,使其具有灵活性

二、实践教学体系

在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安排理论与实践多重循环,实现了课内

试验、课程实训、综合训练、分层次实习多种实践形式并存,并与职业技能培训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专项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形成两条主线,最终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见下图:

专业认识实习

生 产 实 习

顶 岗 实 习

专项技能的培养

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内实验

课程实训

综合训练

职业技能培训

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三、整合、重组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体系形成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我们重新评定了每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要求,进而调整课程内容,使之符合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及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同时制定了新的课程教学大纲。

在改革中,我们通过对13门专业主干课程进行认真分析,最后整合为8门课程作为食品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并将原来同时开设的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进行重新组合,按人才培养目标和改革的要求,增减了课程内容,形成若干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每组课程构成一个专业方向。

1.专业技术平台课程的整合

(1)工程机械基础:

机械制图

课程训练(一周)

工程力学

工程机械基础

工程机械基础实训三周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一周)

金属工艺学

金工实习(两周)

该课程是由工程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和机械设计基础四门课程重新整合而成,开设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食品机械、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程设计等课程服务。整合时制图部分重在识图、工程力学部分强调为学生建立基本概念 、金属工艺学主要让学生了解有关金属材料及金属加工的常识、重点学习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

(2)化学分析基础和食品化学

化学分析基础和食品化学两门课程是由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整合而来,整合的目的是将以上课程中食品专业需要的食品化学、生物化学知识和营养成分分析、卫生检测多需要的分析基础两条线穿起来,为专业技术课程服务。

食品化学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

化学分

析基础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分析化学和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基本方法,食品的理化检验方法,包括食品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分析检验方法及食品新鲜度、掺假食品等的检验。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分析化学和食品分析的基本操作与技能。

食品化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食品及其原料的组成、性质、结构、功能以及食品成分在加工、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分布、结构、性质和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在食品加工中和储藏中的变化;掌握主要成分在食品加工中的功能特性;了解食品中酶的种类、含量及分布、结构及性质;掌握内源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其在食品加工和储藏中控制和利用酶改进食品品质的途径;掌握食品的配方、加工和储藏的原理中的食品化学知识,达到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的目的。

(3)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加工技术基础

原来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是从《化工原理》演化而来,主要讲述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单元操作原理,其理论性较强,内容庞大,专科层次的学生难于消化理解,而且与后续的食品工艺类课程衔接不好,多有重复之处。

原《食品保藏工艺与设备》课是《食品工艺学》的总论部分,讲述食品保藏学的原理,而随着食品科技的进步,其保藏理论和保藏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延伸到了食品加工操作中,成为了加工技术的基础,故我们将《食品保藏工艺与设备》课与原《食品工程原理》重组整合,成为新的《食品工程原理》课和《食品加工技术基础》课

食品工程原理(105学时)

食品保藏工艺与设备

食品工程原理(34学时)

食品加工技术基础

食品工程原理:内容包括流体的流动、流体的输送、传热、气体压缩、真空技术、制冷技术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上述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其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为后续的食品技术原理及食品加工工艺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食品加工技术基础:本课程包括食品的粉碎及分级技术、食品的过滤和压榨技术、食品的蒸发及浓缩技术、食品干燥技术、食品冷冻技术、食品热加工技术、食品分离技术、食品辐射保藏技术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4)食品微生物基础与应用

在原《食品微生物学》的基础之上,设立《食品微生物基础与应用》课,选择《食品微生物学》的必要内容讲述,并将其延伸至食品工业的应用中。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包括食品生产中常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营养需求特点及培养基的配制、生长规律及其生长控制、代谢及其调解、遗传与育种、生产原料的选择与处理、生产工艺流程与生产工艺的确定、发酵过程控制与菌种选育等。

(5)食品营养与检测和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

近几年,食品工业飞速发展,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食品质量质量

意识越来越强,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这对专业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强化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对《食品分析》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食品营养及检测》和《食品安全及卫生检测》课程,并加强了实验和实训环节,

食品营养及检测

食品安全及卫生检测

食品检测实训

食品营养与卫生

食品分析

食品营养与检测:本课程包括能量与食物营养检测、营养失衡、营养调查及检测、食品营养强化、未来食品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食品营养的相关知识及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基本方法。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本课程主要是介绍食品安全卫生、食品卫生检测的有关知识和技术以及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卫生监督、国家食品卫生法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从原料生产到消费整条链中的各种危害及其传播规律、致病机理、防治原理,并掌握食品卫生检测技术。

2.专业技术核心课程的整合

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强调技术的应用性,我们放弃了过去泛泛而论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职业分析结果表明:食品专业的岗位群差别较大,而行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是熟悉本岗位群的专业技术知识,到岗后“上手快”。根据这一结果,并考虑各项目组成员校主干学科和技术领域的不同,高职高专食品专业可划分多个专业方向,而大多专业方向是针对岗位群来培养的。通常一个专业中设有多个专业方向-----“模块”式结构。模块是根据专业的专门化方向而设定,由体现食品专业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的,各模块的课程学时数基本相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求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较好地解决了宽口径食品专业的针对性问题。并且随着职业岗位的变化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专业方向模块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或增设,使其具有灵活性。

以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 焙烤与方便食品专业方向模块

焙烤食品生产工艺技术: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焙烤食品所使用的原料,掌握面包、饼干、糕点的生产工艺技术理论。为焙烤食品工艺实训提供理论指导,为学生今后从事焙烤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打下理论基础。

粮油方便食品生产工艺技术: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粮油方便食品所使用的原料,掌握挂面、方便面、大豆制品、方便米制品、玉米方便食品的生产工艺技术。为粮油方便食品工艺实训提供理论指导,为学生今后从事粮油方便食品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打下理论基础。

焙烤及方便食品行业经营与管理:本课程主要学习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与方法;焙烤及方便食品企业管理的内容及特点;焙烤及方便食品的成本核算方法;焙烤及方便食品的营销技术,培养学生控制焙烤及方便食品质量能力和营销能力,并建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

▼▼ 饮料与发酵专业方向模块:

软饮料生产工艺技术:本课程主要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的生产工艺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

酒精饮料生产工艺技术:本课程主要介绍固体物料输送机械与设备;预处理机械;粉碎、搅拌、混合、调和机械与设备;挤压与成型机械设备;热加工机械;包装机械等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以上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计算及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酿造调味品生产工艺技术:本课程主要介绍固体物料输送机械与设备;预处理机械;粉碎、搅拌、混合、调和机械与设备;挤压与成型机械设备;热加工机械;包装机械等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以上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计算及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 乳、肉及其制品加工专业方向模块:

乳及乳制品生产工艺技术: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食品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之一,是运用现代最新技术,对乳制品的加工科学理论和加工工艺、操作要点及质量控制进行研究的一门实用性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乳制品原辅料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储存方法;掌握乳制品的加工工工艺、操作要点、产品标准及质量控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乳制品生产的能力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肉及肉制品生产工艺技术: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食品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之一,是运用现代最新技术,对肉制品的加工科学理论和加工工艺、操作要点及质量控制进行研究的一门实用性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肉制品原辅料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储存方法;掌握肉制品的加工工艺、操作要点、产品标准及质量控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生产肉制品的能力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蛋及蛋制品生产工艺技术:蛋制品生产工艺技术主要学习蛋制品加工的基础知识及蛋制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主要蛋制品加工的方法及质量控制。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化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化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化第三轮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课程建设,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富有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根据《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三轮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案》和2011年度学院教学工作要点,在广泛调查研究、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学院项目化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与安徽省市属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实现一流的省级示范院校建设为目标,以更新教学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为先导,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为单位,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不断提高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化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项目化课程建设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化课程设计是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现实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若干个项目模块组成课程,进而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因此项目化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项目化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及项目实战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及 项目实战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及项目实战1、机器学习课程大纲 第一课:Python基础与科学计算库numpy 1.Python语言基础

2.Python数据结构(列表,字典,元组) 3.科学计算库Numpy基础 4.Numpy数组操作 5.Numpy矩阵基本操作 6.Numpy矩阵初始化与创建 7.Numpy排序与索引 第二课:数据分析处理库与数据可视化库 1.Pandas数据读取与现实 2.Pandas样本数值计算与排序 3.Pandas数据预处理与透视表 4.Pandas自定义函数 5.Pandas核心数据结构Series详解 6.Pandas数据索引 7. Matplotlib绘制第一个折线图

8. Matplotlib条形图,直方图,四分图绘制 9. Matplotlib数据可视化分析 第三课:回归算法 1.机器学习要解决的任务 2.有监督与无监督问题 3.线性回归算法原理推导 4.实现简易回归算法 5.逻辑回归算法原题 6.实战梯度下降算法 第四课:案例实战信用卡欺诈检测 1.数据与算法简介 2.样本不平衡问题解决思路 3.下采样解决方案 4.正则化参数选择

5.逻辑回归建模 6.过采样与SMOTE算法 第五课:决策树与随机森林 1.熵原理,信息增益 2.决策树构造原理推导 3.ID3,C 4.5算法 4.决策树剪枝策略 5.随机森林算法原理 6.基于随机森林的特征重要性选择 第六课:Kaggle机器学习案例实战 1.泰坦尼克船员获救预测 2.使用pandas库进行数据读取与缺失值预处理 3.使用scikit-learn库对比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 4.GBDT构造原理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

二O—四年四月五日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一、课程体系建构 (一)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通过对行业和本区域典型电子企业的调研,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任职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职业能力,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岗位一工作任务一职业能力一典型工作任务一课程体系” 一一对应、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表

◎询南牡业弟乱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过程 调研典型企业,确定工作岗位群: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济南高新区等区域内企业的调查分析,电子类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电子产品装配、电子工艺操作、电子生产管理等为主的电子产品制造岗位群,以生产质检、产品维修为主的产品检测维护岗位群和以小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与售后服务 为主的产品开发与客户服务岗位群。 课程体系的建构:结合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按照“工学交替、产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具体、可操作的项目化课程,构建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计 (一)微控制器应用系统开发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能力为本,工学结合,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本 课程的设计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兼顾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中的每个项目均由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项目内容的选择以实际应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应用电子专业的发展需要,参照电子产品装接工、维修电工、微控制器设计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成七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以典型设备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员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引出相

《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项目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课程体系中处于职业能力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有《经济学》、《经济数学(1)》、《统计学》、《管理理论与实务》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使学生能够具有先进的项目管理思维与理念,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术方法,把握项目管理的工具、过程和技巧,了解国内外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项目管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悉项目管理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 国际项目管理所必需的相关商务知识; ●具备项目策划与评估技术、项目融资方式与策略、项目建设总体组织、项目采 购与合同、项目设计与建设的管理、项目团队建设与激励等方面坚实的理论基 础和较宽广的知识面; ●熟悉项目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过程、现状和趋势。 2.能力目标 ●利用项目工具进行项目工作分解的能力; ●熟练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管理的能力; ●运用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的观点和理论解释项目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沟通手段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与项目相关人相关 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的职业道德。 ●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律能力; ●具有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形成利用项目管理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树立企业管理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认真、 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参考学时 36学时。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项目化课程 体系的探索 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探究 [摘要] 本文依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形,分析了现在中职学生学习的现状。以相关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项目化课程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程四个模块。通过对这一新课程体系的探究与实践,逐步实现课程体系模块化、专业课程项目化。新的课程体系突破了学科性专业知识的纵向完整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相应的课程教材,采纳行为导向法作为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本文对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有的毕业生甚至连最差不多的专业技能都没有把握。造成这一结果的缘故较多。单就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来看,一是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仍旧采纳以学科体系的方式来设计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学生们对传统的以理论和知识为主的课程传授不感爱好引发厌学;二是在这种课程体系下,课程的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工作实际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实践脱节;三是这种课程体系下的专业课程教材不能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功能,造成教师埋怨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两难局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进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职学校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的一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职业学校要着力解决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摆脱目前普遍存在的既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的逆境。探究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重组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是一个值得下功夫探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仅就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究,望能引起同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项目化课程的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职业教育模块化、项目化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分别是联系论、结构论和结果论。 联系论认为: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才能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力。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今年,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批新的课程——自2006年起实施的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实施10年后开始“大换血”。18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重新规划,一些不符合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将进行调整。据悉,整个调整过程将持续3至5年。 新方案打破学科壁垒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共分六大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此次调整后,核心课程增加了新的模块——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这七大模块共分50多个基本课程单元,而且不再按照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大科目进行分类。 复旦大学将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每个课程单元成立教学团队,不同院系、学科和专业的优秀教师共同规划同一个单元的课程,共同研讨教学读本。 比如,原本文史经典中的子学,不再像过去那样,各个院系的老师各开各的课,而是在“诸子经典”这一基本课程单元中,由来自中文系、

历史系、哲学系等不同院系的老师们共同组成“教研室”,对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学读本等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讨,重新整合。 10年探索试点,通识教育目标进一步深化 在中国的大学中,通识教育课程出现时间才10年左右,许多大学对究竟什么是通识课程的认识,是在教学中逐步统一的。 复旦大学是最早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高校,在2006年推出前,全校曾经就此进行过讨论,即这一课程设计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的共识是——大学必须培养“全面的人”。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心智最开放的时期,而高中的文理分科使得学生的知识越来越割裂。因此,在通识教育最初实施时,六个模块的设计意味着学生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宽度。 但现代知识体系中,学生要真正掌握足够宽度的知识,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加之目前国内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结果导致课程短缺而不得不因人设课。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四月五日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一、课程体系建构 (一)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通过对行业和本区域典型电子企业的调研,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任职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职业能力,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一一对应、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表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过程 调研典型企业,确定工作岗位群: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济南高新区等区域内企业的调查分析,电子类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电子产品装配、电子工艺操作、电子生产管理等为主的电子产品制造岗位群,以生产质检、产品维修为主的产品检测维护岗位群和以小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与售后服务

为主的产品开发与客户服务岗位群。 课程体系的建构:结合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学交替、产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具体、可操作的项目化课程,构建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计 (一)微控制器应用系统开发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能力为本,工学结合,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本课程的设计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兼顾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中的每个项目均由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项目内容的选择以实际应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应用电子专业的发展需要,参照电子产品装接工、维修电工、微控制器设计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成七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以典型设备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员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选取与整合

课程项目化_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路海萍 摘要: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课程项目化的设计要符合三个原则:实践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思考性原则。同时,要注意选取项目的内容、组织项目的顺序,以及解决好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课程项目化;工作体系;知识表征方式 作者介绍:路海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和教育心理研究(江西南 昌 330013)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 不协调造成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规律不同于学术人才培养规律。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其中,课程项目化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课程项目化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现实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进而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项目化的体系结构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 长期主导高职教育的学科课程模式,其基础体系是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结构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所建立的学科门类 和学科内部知识的组合关系。显然,学科结构与学术教育的功能相联系,因此,学科课程的功能定位必然是培养学术型专门人才,学科课程模式主导的局面必须改变。课程项目化模式的基础体系是工作体系,所谓工作体系是指围绕职业工作目标的达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其特点和属性,尤其是工作任务的内容和顺序的相关性所组成的工作任务体系。该体系的基本逻辑关系是基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 务的相关性。在工作体系中,工作知识依附于工作体系而存在,工作知识是在以建设、改造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它们的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依附于工作实践过程而存在;而学科知识是在以认识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尽管随着理论技术的发展,学科知识在工作体系中获得了越来越

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设计.doc

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体 系设计 随着世界药学教育发展和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作为医学和药学有机结合的一门学科,临床药学近年来备受关注,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中坚力量。临床药学工作以“病人至上”为基本理念,以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为基础理论知识,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研究内容,通过药师深人临床、参与临床,探讨药物应用规律,保证病人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达到药物使用安全、有效和经济的目的。基于此,临床药学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适应医院药学的发展及其工作模式转变的必然阶段。作为这一工作的执行者,临床药师应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这也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重塑职业形象、提升专业价值的大好时机。 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规定三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虽然从人数上对临床药师的数量进行了硬性规定,但目前形势并不尽如人意,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国家对医疗机构临床药师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临床药师提高学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愿望比较强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目前专业人才紧缺的短板。 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按学科分类设立,主要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研究,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不同于学术型

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则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对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让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三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实践培训,毕业后能够基本胜任临床药师的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 1.1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临床药学的本科教育发展比较滞后,起步较晚。截至2014年,仅有39所院校具有开办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资格,招生数量较少,且大多数学制仅五年,临床药学知识的质量和结构亟待完善;药学本科在我国高校已有多年的办学历史,招生数额较大,作为最主流的药学类本科教育专业,其毕业生是目前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生源,生源质量总体欠佳。 1.2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背景 药学类本科专业招生单位有医药院校,也有综合性大学甚至农学院等,从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大多数院校化学类、药学类课程和机能学课程群均有开设,但质量参差不齐。药学专业开设在医科院校的,化学类和药学类课程较为薄弱,但机能学课程群的开设可能较为齐全;而开设在综合性大学或药科大学的,则可能更倾向于药物研发相关的课程,对机能学课程群则重视不够。总体感觉是我国大多数药学生接受的是药学通识教育,课程很多很全面,但深度和精度严重不足,就业导向不明;在课程设置上更侧重化学和药学类知识,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

课程体系开发方案

课程体系开发方案 按着学生职业生涯的实际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以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依据制订课程标准,将国家职业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引入课程内容,并与企业的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合作研讨,通过机电产品的生产、装配、维修任务来剖析重组教学内容,根据机电产品生产、安装、维修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本专业的学习领域,据此构建以典型机电产品生产、安装、调试、维修等过程为载体的基于岗位职业能力“项目+任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方法不断探索,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原则,确保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A、建设目标 通过两年的建设,开发出以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本着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注重素质的思想,构建“项目+任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与企业深度合作,将现有教科书内容重构和整合,以“做”为基本出发点,动态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共同开发实用性核心课程与校本教材,创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校企共建《电工技能与训练》、《机修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切削加工工艺与技能训练》3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将《机修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按着省级精品课

程标准建设,《电工技能与训练》、《切削加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B、建设成果 一是建成了由专业带头人、现场专家、课程专家,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团队。 二是以现有专业培养计划为基础,通过对机电企业调研、与企业工程人员座谈、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形式,建成了机电技术人才的岗位群与岗位技能要求,对学生就可按着此要求培养。 三是按岗位群的要求将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专业建设团队和课程建设团队对工作项目进行了任务分析,组合出了应掌握的职业能力模块,依据职业能力模块,最终构建了模块化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见下表)。 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课程重构及学习领域归纳

构建培训课程体系

构建培训课程体系 一、 建立培训课程体系目的 按照电控人才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高端引领、整 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方针,构建人才发展体系,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以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 打造和谐高效具有战斗力的国际化和职业化团队。为“十三五”时期 完成“启航工程”,落实好八个子工程,通过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提 升三支队伍的关键性能力和素质。 使公司早日成为在细分市场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 IDM 集成电路供应商。 二、 培训课程体系 集团培训课程体系是基于胜任力模型设计的,以能力发展为核 心,将组织愿景、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有效地转化为每 位员工的言行习惯。 (一) 集团胜任力模型 序号 纬度 胜任特征 战略思维 1 战略认知 综合分析能力 决策能力 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掌握应用能力 2 解决问题能力(制度流程执行) 专业、专注 创新能力 3 团队协作 沟通能力(和谐、高效) 4 素质养成 责任心 职业化 成就动机 5 工作视野 专业英语、自我发展能力 国际化

(二)培训课程体系框架图 (三)课程体系设计步骤 1、以企业战略为导向,根据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及相应职位所需要的素质要求,将所有岗位 划分为三个职位族,根据企业对员工的价值判断,将职位族划分为七个职位层级。 2、根据职位族的划分结果,将职位类型与职位层级进行组合,构 成培训课程体系框架。 3、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要求,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解析和提炼胜任每个岗位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4、从必备知识、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把各岗 位所需要的每个能力要素逐一分解为若干的行为要点(行为表现)。 不同层级人员在能力要素的要求上存在差异,根据不同层级人 员岗位要求和工作重点的差异,逐一划分各层级人员应具备哪些相应 的行为要点,使得不同层级人员的能力呈现连续性和递进性。 5、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实现能力要求与课程的

初中三年级语文全年课程体系

初中三年级 一、初中三年级语文 初三语文暑期预学课程及教学大纲 讲次大纲具体内容中考考点 (参考2013北京中考语文卷)第1讲记叙文阅读:记叙文常识概括记叙文常识,基本题型解读中考五现代文阅读15至16题第2讲记叙文阅读:分析题分析题得分点及答题模式中考五现代文阅读17题 第3讲说明文阅读:基础题说明方法、顺序、语言题等中考五现代文阅读18题 第4讲说明文阅读:材料题材料题出题模式及答题技巧中考五现代文阅读19题 第5讲议论文阅读:基础题议论文三要素及相关题型中考五现代文阅读20至21题第6讲议论文阅读:分析题论证过程分析、论点分析等中考五现代文阅读22题 第7讲古诗词赏析古诗词背诵及题型解读中考二语文积累7题 第8讲综合性学习表格、扇形图、柱形图信息结论中考三综合性学习9至11题第9讲文言文精讲实词、翻译、问答题中考四文言文阅读12至14题第10讲作文:审题立意常考作文题审题立意方法中考六作文 第11讲作文:素材与结构精选素材、确立巧妙的文章结构中考第六大题作文 第12讲作文:考场快速作文快速锁定立意美化作文的技巧中考第六大题作文 第13讲名著导读:四大名著四大名著重点知识中考二语文积累8题 第14讲模拟考试巩固测验中考试卷

初三语文秋季同步提高课程及教学大纲 讲次大纲具体内容中考考点 (参考2013北京中考语文卷)第1讲记叙文阅读:情节情感概括情节,分析情感情绪变化中考五现代文阅读15题 第2讲记叙文阅读:分析题分析题得分点及答题模式中考五现代文阅读17题 第3讲小说阅读:人物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人物形象中考五现代文阅读17题 第4讲小说阅读:情节与环境表格题、环境描写作用题中考五现代文阅读15至16题第5讲议论文阅读:基础题议论文三要素及相关题型中考五现代文阅读20至21题第6讲议论文阅读:分析题论证过程分析、论点分析等中考五现代文阅读22题 第7讲古诗词赏析古诗词背诵及题型解读中考二语文积累7题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及核心课程体系

34 2012年第35期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进行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调整时设立的一个本科专业。该专业涵盖了原来的铸造、锻造、焊接等材料加工类老专业的工艺及设备内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虽然就业前景广阔,但面临的就业竞争也日益激 烈。[1]据统计2010年全国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共792所,其中学院 430多所、大学350多所,绝大部分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均设立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同时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已经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不同层次的供给体系。[2] 地方高校在客观条件上,如科研水平、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以及新生入学水平等方面弱于重点大学,如何能在众多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专业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峡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专业定位及特色凝练三峡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前身为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起源于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的金属结构与焊接专业。该本科专业创立于1989年,为原电力部品牌专业,具有较强的水电特色,在过去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得到了水电行业和社 会的一定认可,其学生就业率在全校工科专业一直名列前茅。[3]据 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水电金属结构设计、制造行业中约50%的专家级工程师为我校该专业的毕业生。同时,我校地处世界水电之都湖北省宜昌市,周边有众多大型水电站及金属结构制造和施工企业,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重要的金属结构工程问题。这些不仅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难得的实习和实践的场所,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另外,我国水利电力行业在目前乃至今后20年内都处于大发展时期,其金属结构工程量之大和技术要求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需要大量金属结构焊接、金属结构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其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电力主辅分离改革,降低了地方高校学生进入电力设计研究院的门槛,为我校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教师们长期从事金属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对铁搭、杆塔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同时我校在前期开设输电线路专业的基础上也培养了大批懂杆塔结构设计、制造与安装的师资队伍。目前,全国仅有包含我校在内的四所本科院校的输电线路专业涉及到杆塔结构设计方面,其他三所高校分别为东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京工程学院。 因此,根据专业历史传承、独特的区域优势,结合行业发展特点,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定位于服务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以大型水工金属结构设计制造与安装、杆塔结构设计与制造为特色。 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核心课程体系的研究 按照教育部有关四年制工科大学生总教学时数及实践性环节安排的指导原则,结合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内在联系和教育教学规律,建立“两平台、三模块、一拓展”的课程体系框架,以适应专业方向和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如图1。其中“两平台”分别为实践教学平台和理论教学平台;“三模块”分别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一拓展”为素质拓展项目,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不仅能够为开展专业教学提供依据, 培养合格人才,而且能更好地为形成专业特色提供扎实基础。[4] 因 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课程体系中需重点解决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以专业课程体系为切入点,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专业特色。本文重点构建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1.厚基础、宽口径,构建专业基础模块? 材料成型专业是一门多交叉学科形成的领域,含有材料学、材 料成型科学、制造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4]因此,专业基础课程的 构建一方面需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另一方面需结合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方向。 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特色是大型水工金属结构设计制造与安装、杆塔结构设计与制造。在金属结构设计与杆塔结构设计中需要较强的机械基础、力学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因而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专业基础核心模块。在专业基础核心模块中加大机械、力学和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设置。机械方面的核心课程为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基础;力学方面的核心课程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核心课程为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及软件实训。在专业基础模块设置中围绕“材料基础”、“机械基础”、“力学基础”、“计算机应用”为核心整合课程,不仅有利于真正夯实专业技术基础,从而也体现专业特色。同时,为达到“加强基础、注意衔接、避免重复”的效果,对材料类课程进行了适当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及核心课程体系研究 余海洲?刘文俊?赵光伟?孙小华 摘要:根据专业历史传承、独特的区域优势,结合行业发展特点,探讨了地方高校三峡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专业定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突出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体系,培养有别于国内其他高校同类学科专业、在水利电力行业具有特长的人才。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核心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余海洲(1978-),男,湖北荆门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讲师;刘文俊(1971-),男,黑龙江绥化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湖北?宜昌?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20120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34-02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2.35.017 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理论教学平台专业基础模块素质拓展项目 专业方向模块 实践教学平台公共基础模块图1?课程体系框架 网络出版时间:2012-12-06 12:41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sodocs.net/doc/7310246159.html,/kcms/detail/11.3776.G4.20121206.1241.099.html

基于CDIO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CDIO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 本文介绍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CDIO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根据培养目标,开发了3个层次的项目,一级项目为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项目;二级项目为包含一组相关核心课程、能力要求的项目;三级项目为单门课程内为增强该门课程能力与理解而设的项目。整个课程体系以一级项目“风能推料机的设计与制造”为主线,4个二级项目为支撑,9个三级项目为基础,将课程教育同专业认识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标签:CDIO 课程体系项目设计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 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它是一种以项目为引导的工程教育模式。 1 CDIO的项目划分 根据CDIO以项目为引导的工程教育模式,把CDIO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划分为三级。一级为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项目。每个专业至少有一个一级项目,学生分成团队5-8个人,从方案设计、结构设计、零部件制造、装配调试到运行,经历CDIO的整个过程。 二级项目是基于课程群的,每个课程群都有一个项目,这些项目相当于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把相关联的课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到有机和关联的知识群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 三级项目是课程项目,每个教师都要知道自己的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包括在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中的贡献,每门课程中应有20%~30% 时间用于互动、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取概念和有规律性的知识。 整个课程体系以一级项目为主线,以二级项目为支撑,三级项目与核心课程为基础,将核心课程的教育同专业和系统的整体认识统一起来,并结合学生的自我更新能力,人际和团体交流能力以及大系统的掌握,运行和调控能力一起进行系统的培养。 2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CDIO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 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借鉴了CDIO的以项目为引导的培养理念,根据

5大课程体系

业界公认的中国最专业的企业财务管理培训课程 大成方略纳税人俱乐部五大核心课程体系 1、公司金融管理 2、企业财务内控 3、用工具节税 4、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 5、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公司金融管理: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注册企业理财师资质考试指定培训课程北京大学2011年对外培训核心课程 企业财务内控:业界公认:2010年最佳财务管理培训课程 用工具节税: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注册财税管理师资质考试指定培训课程。系统学完本课程后,企业可依法降低税负10%~30%。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第一家推出从立项到清算的全过程财务管控培训课程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大成方略纳税人俱乐部的传统王牌课程,每年培训8万多人次。 一、公司金融管理课程 在CPI上涨不止、银根不断紧缩的2011年,大成方略纳税人俱乐部推出了当今企业最需要的公司金融管理七门实用课程。 本课程面向总裁、财务总监的培训,已成为北京大学对外培训的一个核心课程。 课程教材经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审定,指定为注册企业理财师资质考试的唯一教材。 1.一把手的财务风格与财务管理模式 2.企业融资运作 3.金融工具在企业经营中的价值创造 4.资本运营的财技 5.股票期货期权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6.利用银行资源降低企业成本 7.金融方式在企业六大业务循环中的运用 凡学完以上七门课程的学员,可参加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注册企业理财师资质考试。 二、企业财务内控课程 业界公认:2010年最佳财务培训课程。 当今企业实施财务内控最具实效的培训课程。 1.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立 2.有效降低成本的财务策略与方法 3.财务分析与资产有效利用 4.现金流管理:风险控制与价值创造 5.新全面预算管理实务与操作 6.企业财务检查技术 7.纳税控制策略与方法 三、用工具节税课程 用工具节税,是企业降低税负最有效的方法。 每一个系统学完用工具节税课程的企业,都可依法降低税负10%~30%。 课程教材是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注册财税管理师考试指定的唯一教材。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与项目实战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与项 目实战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及项目实战 1、机器学习课程大纲 第一课:Python基础与科学计算库numpy 语言基础

数据结构(列表,字典,元组) 3.科学计算库Numpy基础 数组操作 矩阵基本操作 矩阵初始化与创建 排序与索引 第二课:数据分析处理库与数据可视化库数据读取与现实 样本数值计算与排序 数据预处理与透视表 自定义函数 核心数据结构Series详解 数据索引 7. Matplotlib绘制第一个折线图 8. Matplotlib条形图,直方图,四分图绘制

9. Matplotlib数据可视化分析 第三课:回归算法 1.机器学习要解决的任务 2.有监督与无监督问题 3.线性回归算法原理推导 4.实现简易回归算法 5.逻辑回归算法原题 6.实战梯度下降算法 第四课:案例实战信用卡欺诈检测 1.数据与算法简介 2.样本不平衡问题解决思路 3.下采样解决方案 4.正则化参数选择 5.逻辑回归建模 6.过采样与SMOTE算法

第五课:决策树与随机森林 1.熵原理,信息增益 2.决策树构造原理推导 ,算法 4.决策树剪枝策略 5.随机森林算法原理 6.基于随机森林的特征重要性选择 第六课:Kaggle机器学习案例实战 1.泰坦尼克船员获救预测 2.使用pandas库进行数据读取与缺失值预处理 3.使用scikit-learn库对比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构造原理 5.特征的选择与重要性衡量指标 6.机器学习中的级联模型 7.使用级联模型再战泰坦尼克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学校的资源与优势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复旦附中)创办于1950年,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复旦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劳动中学(1957年)、复旦大学预科(1958年)等阶段,1962年定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在上海市教委和复旦大学的双重领导下,建校60年来始终秉承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素以“教风民主严谨、学风踏实自主、学生基础厚实”闻名。学校长期坚持推行素质教育,在综合性大学的学术文化熏陶滋养下,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规律,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迈向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复旦附中继续确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筑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的目标。 (二)学生现状 在上海的各高中学校同龄学生中,复旦附中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愿望以及发展潜力等诸方面都应该是最优秀的;从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竞赛成绩,被海内外名校录取的人数和比例,以及自主管理、规划未来的能力和意识上,都说明我们有进一步创设校本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的学生基础。 但与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作纵向横向的比较,也会发现目前学生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思想上存在是非观念模糊、责任感缺失,素养上存在缺乏尊重、不善沟通与聆听、意志力薄弱,学习上存在有厌学、盲目或纯功利地学等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通病。 (三)教师队伍现状 复旦附中拥有一批敬业爱生、专业博学、教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师。在123名现职教师中,高级教师50余位,先后有13名教师获上海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一批有影响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千篇,主编或参编专著、教参数百册,市级科研课题十多项。 教师队伍的特点是责任性强,知识面广,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论,善于启发学生,是复旦附中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主要不足之处是:相当一段时期以来,专业意识与职业精神局限于“升学教育”模式;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不强,课程执行力还跟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科研弱于教研;缺乏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培养观念新、师德好、业务强的骨干教师队伍的平台。 二、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复旦附中的课程改革目标是建立并完善能满足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创新人才培育所需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机制。 要坚定地贯彻以德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宗旨,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氛围。除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学任务,还要建立符合既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及若干相应的课程板块,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现代知识结构和技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课程建设要体现复旦附中的特点,与大学课程相关联,突出体现高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过度衔接期的培养需要,有利于学生将来顺利进入大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注教师的职业素养、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的提升,将学校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教师的专

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主要以培养面向具备从事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为主,然而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却往往出现脱节现象,为适应社会对安全人才的需要,迫切需要对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一、指导思想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在考虑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积极为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定位的基础上,要本着课程设置以煤炭行业为特色,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行业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为导向,以企业和毕业生调查反馈的意见为修正的指导思想进行改革。 二、课程体系设置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应以完整合理的课程群为基础,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安全工程师能力培养四个课程群。经企业和行业专家指导和深入企业调查,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为安全工程导论、煤矿地质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安全经济学、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安全工程CAD,强化专业基础科学技术理论知识的培养;专业课程为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安全法学、职业危害与防治、通风学、燃烧与爆炸学、安全检测与监控,强调安全工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建立及基本技能的培养;专业方向课核心课程以矿山安全方向为主。矿山安全方向核心课程为采矿学、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矿井火灾水灾防治技术、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技术、矿山粉尘防治技术、机械与电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强调矿山行业安全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注重安全工程师能力的培养

和知识的拓展,如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安全法律法规、公共安全 与应急管理、职业危害与防护侧重安全工程技术及应用能力培养;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较宽的知识面,故还需开设机械与 电气安全、安全新技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化工安全技术、采矿 新技术等突出各具体行业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课程。这些与前 面的课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可加深学生对安全理念的理解,促 进其对安全技能的掌握。此外,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上,也要考虑 服务培养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目标,尽量消除学校统一公共选修课 与专业发展关联不紧密的弊端。可开设的课程如:安全心理学、安 全行为学、安全监察、应急管理与救援、安全评价技术、企业安全 文化等。 三、核心课程体系中课程建设的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紧密追踪最新 科学技术和法规规范,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更新,力争使教学内容 适应当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如煤矿安全管理学课程引入“手 指口述”管理方法、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等现代煤矿管理新理 念新方法,使学生可以在掌握了基本理论后对最新的进展有足够了解。安全法律法规课程通过实时跟进最新法律法规进展动态,如 《煤矿安全规程》于20XX年进行了修订、《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办法》《煤矿防治水细则》修订后于20XX年进行了重新印发,将这些修订 后的内容和教材中的内容有出入的部分进行及时标注和更新,确保 学生所学知识与当下国家法律法规一致。此外,矿井瓦斯防治课程 中及时引入瓦斯抽采、煤与瓦斯共采等新理念和新技术;矿井水灾 火灾课程中引入三相泡沫灭火技术、束管正压输气监测系统等内容;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课程中及时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