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

4.3 标准比浊管

用硫酸钡比浊管(0.5麦氏比浊标准),标定接种菌液浓度。比浊管制备方法

如下:(1)0.048mol/L BaCl

2,(1.175% w/v BaCl

2

·2H

2

O)0.5ml,加到99.5ml

的0.18 mol/L(0.36N)H

2SO

4

(1%v/v)溶液中,制成比浊管;(2)用光径为1cm

的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吸收来标定比浊管。0.5麦氏标准比浊管在625nm波长的吸收光度应为0.08-0.1;(3)选管径与制备菌液试管相同的螺口试管,每管分装4-6ml;(4)将试管帽拧紧,放室温暗处保存;(5)用前,将比浊管在旋转振荡器上混匀。如出现大颗粒,应更换;(6)每个月更换比浊管或复检比浊管的浊度。

5 操作步骤

5.1 制备接种菌液

5.1.1 增菌法步骤如下:(1)选琼脂平板上形态相同的菌落至少4-5个,用接种环挑其顶部,移至4-5ml肉汤或大豆酪蛋白消化液中;(2)置35℃培养至菌液浓度达到或超过比浊管浓度(一般需2-6小时),浓度约1-2×108CFU/ml;(3)用生理盐水或肉汤校正菌液浓度,与比浊管相同。可用光电比浊。目测比浊须在适当光照下以黑色线条为反衬。

5.1.2 直接菌悬液法步骤如下:(1)做常规药敏试验,可直接用过夜培养的菌落(必须用无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如普通琼脂培养基)在盐水或肉汤中制备接种菌液。菌液浓度调至0.5麦氏管;(2)此法适用于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不好的细菌如嗜血杆菌、淋病奈瑟氏菌和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的甲氧苯青霉素或苯唑青霉素的耐药试验;(3)当用此法做复方磺胺药的试验时,从平板上直接挑菌落时会携带相当量的拮抗剂,造成敏感菌株的抑菌环内出现轻微的生长菌膜。

5.2 接种平板步骤如下:(1)校正的菌液须在15分钟内使用。用一无菌棉试子蘸取菌液并在上端管壁旋转挤压几次,去掉过多的菌液;(2)用试子涂布整个琼脂平板表面,反复涂布几次,每次将平皿旋转60度,保证涂布均匀。(3)将平皿盖打开3-5分钟,使培养基表面的水份吸收掉。然后贴药敏纸片;(4)注意:避免用过浓的菌液,禁用未经稀释菌或其他不标准菌液接种平板。

5.3 贴纸片(1)接种平板后,贴上药敏纸片。用镊子或针尖压一下纸片使其与培养基表面贴牢。纸片要贴得均匀,纸片与纸片中心距离不得小于24mm。原则上,直径150mm得平板贴12张纸片,直径100mm平板贴5张纸片。纸片贴后不应再移动,因为有些药物会立即扩散;(2)贴上纸片15分钟内,须把平板倒放在35℃恒温箱中。因为抑菌环解释标准是在普通环境中标定的,所以除嗜血杆菌和淋病

奈瑟氏菌外,平板不可放在高CO

2的环境中。CO

2

与某些因素作用可使抑菌环增大。

5.4 读取结果(1)经16-18小时培养后,观察结果。菌液浓度适合且涂得好,抑菌环规则,细菌呈融合生长。如果出现单个菌落,说明接种量小,需重做试验,测量抑菌环直径须包含纸片直径:手持平皿从背面目测检查每块平板,借反射光(黑色无放光背景),用卡尺、普通尺或特制的模板量取抑菌环直径,单位为毫米。培养基中如果加了血液,须打开平皿盖,借反射光,从正面量抑菌环。如果是葡萄球菌或肠球菌,须培养24小时后,经投射光检查苯唑青霉素和万古霉素的抑菌环内有无耐药菌株的生长。抑菌环内有任何生长的表现都表明是耐药菌株。(2)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的区域为抑菌环边缘,有很难辨认的细小菌落不

算。如抑菌环内有大量细菌生长,须再移植出来,重新鉴定,重新做药敏试验。变形菌在某些抗菌药物纸片周围可弥漫生长到抑菌的区域内,当抑菌环边缘清楚,弥漫生长不算。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药的拮抗剂会支持细菌生长,因而测这类药时可忽略轻微生长(80%以上受抑制),以浓密生长的区域作为抑菌环的界限。用加血的培养基测链球菌,测量抑菌环时不包括溶血环。(3)参照表2的标准对抑菌环的大小作出解释,以敏感、中介或耐药的形式解释结果。

6 娇嫩细菌

Mueller-Hinton培养基只适用于快速生长的细菌,一般不适于测定娇嫩细菌。娇嫩细菌的药敏试验如果要用纸片法做,培养基、质量控制方法、解释标准都须做修改以适合每种细菌。以下介绍的纸片方法用于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氏菌和肺炎链球菌等娇嫩细菌,结果是准确的。其他细菌须用稀释法测定。厌氧菌不能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

结果解释

8.1 抑菌环解释标准抑菌环解释标准见表2、2A、2B和2C。表中所列的敏感类别首先是经过将抑菌环直径与肉汤或平板稀释法测定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比较,并且根据已知敏感和抗菌株的抑菌环或MIC的群体分布得出的。然后再结合MIC与抑菌环直径的相关分布,结合药物常用剂量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关系进行分析。最终还要结合临床的治疗效果对体外试验和药理的数据做综合评价。

8.2 敏感度分级

8.2.1 敏感表示被测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可以用该抗菌药物的常用剂量治疗有效。禁忌症除外。

8.2.2 中介指MIC接近药物的血液浓度或组织液浓度疗效低于敏感菌。还表示被测菌株可以通过提高剂量(如β-内酰胺类药物)被抑制,或在药物生理性浓集的部位(如尿液)被抑制。另外,中介还表示“缓冲域”,以防止由微小的技术因素失控,所导致较大的错误解释(如某菌种极少对某药物敏感或抑菌环完全不会在此测定范围内,或培养基的差异影响了药物,或药物的中毒界限很窄)。

8.2.3 耐药被测菌定为耐药是指该菌不能被抗菌药物的常用剂量在组织液内或血液中所达到的浓度所抑制,或属于具有特定耐药机理(如β-内酰胺酶),所以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8.3 与敏感度相关的MIC分界点抑菌环直径与用标准方法(一般指肉汤稀释法)测得的MIC呈负相关。表2,2A,2B和2C列出与抑菌环敏感度分界点相关的MIC分界点。这些与抑菌环直径相对应的MIC分界点是根据抑菌环和MIC相关性的研究,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和临床疗效的分析,并且与NCCLS M7标准(Methods for Diluti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ity Tests for Bacteria that Grow Aerobically)所定的MIC分界点相似得出的。然而,由于方法学上和原始数据方面的差异,会存在偶然的细小差别。

9 质量控制方法

9.1 目的质控的目的是监测以下几个方面:(1)药敏试验操作的精确度与准确度。(2)试验中试剂的情况。(3)操作者的工作情况。使用遗传上稳定的参考菌株即可达到上述目的。

9.2 质控菌株为了控制药敏试验的精确度和准确度,须从可靠来源获得指控菌株。质控菌株如下:(1)大肠埃希氏菌 ATCC 25922 ,(2)大肠埃希氏菌 ATCC 35218,(3)绿脓假单胞菌 ATCC 27853,(4)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3,(5)粪肠球菌 ATCC 29212,(6)流感嗜血杆菌 ATCC 49247(用于表3A的HTM),(7)流感嗜血杆菌 ATCC 49766(用于表3A的HTM),

(8)淋病奈瑟氏菌ATCC 49226(用于表3B的GC琼脂),(9)肺炎链球菌 ATCC 49619(用于表3C的羊血M-H琼脂)。

大肠埃希氏菌 ATCC 35218仅用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质控。粪肠球菌ATCC 29212(或ATCC 33186)用于测试培养基中磺胺抑制剂的水平。粪肠球菌ATCC 29212还用于高浓度庆大霉素纸片的质控。

质控菌株测试和保存方法如下:

(1)须用与临床分离菌所用相同的抗生素测试质控菌株。

(2)日常用的质控菌株在大豆酪蛋白消化液琼脂(M-H琼脂)上(普通菌株)或强化的巧克力琼脂上(娇嫩细菌)4-8℃保存,每周传代一次,如具备有长期保存的条件最好长期保存。用适当的保护剂,如50%小牛血清肉汤或脱纤维羊血,在-20℃以下保存。以上方法都不会改变细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

(3)日常使用的质控菌株应至少一个月更换一次,由冻干保存菌种移种或购买新菌种。

(4)测定时,先将菌种接种肉汤,孵育4-18小时,然后划种平板,得到单个菌落。

(5)按推荐的方法,挑取菌落,制备接种菌液。

(6)用这种质控菌株测出的抑菌环平均值如未出现明显差异,该菌株就可以继续用来监测准确度和精确度。如平均直径有明显改变,且该差异不可能是由方法学造成的,表示质控菌株污染或敏感性发生变异,此时应更换新菌株。

9.3 抑菌环质量控制界限

表3,3A,3B和3C列出了一个质控结果允许出现的最大和最小抑菌环直径。一般情况下,每20个测定结果只允许有一个失控(即,超出列表中所列的准确度控制范围)。20个连续测定中任何多于一个以上的失控结果都必须对操作进行修正(如,一旦出现第二个失控结果,马上修正)。另外,如果一个质控结果超过质量控制界限范围中间值上下四个标准差范围时也必须进行修正。修正后,继续观察连续20次测定的结果。

注意:本节指的是失控情况下如何处理,务必不要与在实验条件稳定时所进行的一周一次的质量控制项混淆(见9.43节)。

9.4 质控测定的次数

每批新的M-H琼脂或新的抗菌药物纸片必须用质控菌株检测。质控菌株每天与常规工作一起测定,来检测整个操作过程。只有在实验结果合乎要求后,才能减少检测次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判断实验是否符合要求。(1)同常规标本一起连续测定质控菌株30天。(2)每种药物对每种细菌,30个抑菌环中(如一个药物对一种细菌的连续30天测定结果),超出表3所给的范围的应不多于3个。

注意:本过程是为了建立稳定的制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方法,以达到最终可以进行每周监测一次的目的,务必不要与9.3节中有关失控进行修正的措施相混淆。

达到以上要求,以后每周至少应测一次。如果试剂有变动,须连续监测。每周监测一次时,如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结果,应立即改为每日监测,寻找原因以便解决。按下法查找原因:(1)连续5天测定质控菌株。(2)每种药物对每种细菌,所测的这5个抑菌环不得超出表3的准确度范围。每种药物对每种细菌,连续测定的这5个抑菌环的范围不应超出表3,3A,3B 和3C的精确度范围。

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只要有一个抑菌环直径超出准确度范围或抑菌环范围大于精确度所允许的范围),必须连续进行每日监测。只有在以后连续测定了30次质控菌株且结果合格

后才可以改为每周监测。

9.5 产生误差常见的原因只要有一次质控结果超出表3,3A,3B和3C的允许范围,应从以下诸方面查找原因。(1)记录质控结果有无笔误;(2)测量抑菌环时是否读错;(3)质控菌株污染或有其他改变;(4)接种菌液过浓或过淡;(5)比浊管没有混匀;(6)孵育温度或孵育环境不对;(7)M-H琼脂有批间差——每批培养基用前应鉴定;(8)药敏纸片在保存和使用中是否失效。

一旦发现结果失控,先再仔细检查一下平板,往往很容易解决。如果找不出明显的操作失误,就必须连续5天,每天测定质控菌株。当这连续5个结果均在允许的准确度范围且所有值都不大于允许的精确度最大范围,则可改行每周监测。但只要有一个抑菌环超出准确度范围或精密度允许范围,就必须做每日监测。直到当按9.4节方法另做了30次质控并达到要求后,才可以恢复每周监测。

10 方法的局限性

10.1 对各类细菌的适用性本文介绍纸片方法是由快速生长的致病菌标定的,菌株包括肠杆菌科、葡萄球菌、肠球菌、绿脓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经适当改动可用来测定嗜血杆菌、淋病奈瑟氏菌和链球菌。对那些未在表中列出的细菌,如使用的培养基不同、孵育环境不同或生长率不同等,尚没有重复性好的标准方法。这类细菌的实验结果不易解释,不应用纸片法测定。

10.2 易引起误导的结果当用某些抗生素测试某特定细菌时,可能出现严重的误导,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但不限于这几种):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测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了苯唑西林、甲氧西林和乙氧西林)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除了高水平耐药试验)、林可霉素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测肠球菌;头孢菌素测李斯特菌。

10.3 出现抗药性长期使用某些抗生素治疗,可出现抗药性。所以,开始敏感的菌株可能在开始治疗3到4天内便耐药。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和沙雷氏菌对三代头孢菌素,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有抗生素,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常出现这种情况。

10.4 质量保证措施须用本标准介绍的质量保证方法监测各种试验参数。质控结果合格并不能保证每个病人的结果都准确。当病人分离菌株有非典型或不一致结果时,应重复试验和重鉴定,以确保结果准确。每个实验室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确认非典型药敏实验结果准确性。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临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包括常规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和报告、药敏试验方法、各种属细菌药敏试验、常见菌特殊耐药表型检测、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商品化药敏试验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各级临床实验室。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检测微生物(本文件特指细菌)对抗微生物药物(本文件特指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简称药敏试验。 2.2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在琼脂或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检测试验中能抑制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2.3 折点Breakpoint 能预测临床治疗效果,用以判断敏感、中介、剂量依赖型敏感、耐药、非敏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者抑菌圈直径(mm)的数值。 2.3.1 敏感Susceptible;S 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敏感范围时,使用推荐剂量进行治疗,该药在感染部位通常达到的浓度可抑制被测菌的生长,临床治疗可能有效。 2.3.2 中介Intermediate;I 当菌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中介时,该数值接近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达到的浓度,从而治疗反应率低于敏感菌群。该分类意味着采用高于常规剂量治疗时或在药物生理浓集的部位,临床治疗可能

有效。该分类同样可作为“缓冲域”,以防止由微小、不可控的技术因素导致的重大偏差,尤其是毒性范围较窄的药物。 2.3.3 剂量依赖型敏感Susceptible-dose dependent;SDD 细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赖于抗菌药物的剂量。当某种药物对菌株的MIC或抑菌圈直径在SDD 范围时,临床可通过提高剂量和(或)增加给药频率等修正给药方案以达到临床疗效。 2.3.4 耐药Resistant;R 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该分类范围时,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该药在感染部位所达到的药物浓度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或)被测菌株获得特殊耐药机制,且治疗性研究显示该药临床疗效不确切。 2.3.5 非敏感Nonsusceptible;NS 对于那些因未现或罕现耐药,而仅具有敏感折点的抗菌药物,当该药对某分离株的MIC值高于或抑菌圈直径低于敏感折点时,此分类为非敏感。 2.4 流行病学界值Epidemiological cutoff value;ECV 将微生物群体区分为有或无获得性耐药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是群体敏感性的上限。根据ECV,可将菌株分为野生型和非野生型。 2.4.1 野生型 Wild-type;WT 根据ECV值,将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评估中未获得耐药机制或无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定义为野生型。 2.4.2 非野生型Non-wild-type;NWT 根据ECV值,将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评估中获得了耐药机制或存在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定义为非野生型。 2.5 效价Potency 抗菌药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通过同类标准物质测定得出。单位mg/g、IU/g或用百分比表示。

试验药物留样标准操作规程

修订历史 REVISION HISTORY 航天中心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Medical Institution Conducting Clinical Trials For Human Used Drug, Aerospace Center Hospital

一、目的 规范试验用药的留样,保证留样样品的真实性与试验用药的可溯源;保证留样的抽样方法、留样量、保存方法符合按质量标准全检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 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类试验用药,其他类试验参照此SOP执行。 留样样品包括试验药品(制剂)、参比制剂或对照药品(含安慰剂)。 三、涉及的人员和岗位 机构办公室、机构试验用药管理员,Ⅰ期、各临床专业组及其试验用药管理员。 四、标准操作规程 1 专业组、机构办公室与申办者和/或CRO确定项目委托协议时,明确下述内容。 1.1 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类试验的试验用药必需留样,其他类试验尽可能留样。留样操作遵从本文件的规定。 1.2 申办者对试验用药的包装方式需便于试验用药的随机抽取和留样样品的保存。 盲法试验的包装条件:申办者需以单位剂量进行包装、在每个包装上标有随机编码;以药品组的形式向我机构提供,各组完全一致且每组编有随机编码,每组样品均足够临床试验使用,组数应满足试验使用和留样“5倍量”的要求。 1.3 试验用药的供应量需满足试验使用和留样量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规定。应注意遵从“按批留样”的规范要求,即与申办者按批核算供应量。 2 试验用药留样的基本规范从申办者提供的全部试验用药中随机抽取进行临床试验试验的药品和用于留样的样品,确保留样样品由申办者提供的进行试验用的同批产品中获得。 3 试验用药的试验使用与留样程序 试验用药递送至我机构,经验收、入库保存在机构试验药房。试验启动时,随机抽取试验用药品、一次性或分次对专业组发放。使用完成后,随机抽取留样样品或全部作为留样样品,使用剩余的试验用药需并入留样样品。试验用药使用后的包装一并留样保存。

(完整版)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 程序: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标题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共7页第1页 制定人颁发部门GMP办公室编号: SOP--F—004 分发部门质量验证小组、质量保证部新订√替代 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年月日

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 共7页第2页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2.2.1安装确认 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 (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的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名称,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号及安装地点; (2)收集汇编和翻译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 (3)检查并记录所验收的仪器是否符合厂方规定的规格标准: (4)检查并确保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和备件清单: (5)检查安装是否恰当,气、电及管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制定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和维修保养制度,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7)制定清洗规程;. (8)明确仪器设备技术资抖(图纸,手册,备件清单、各种指南及该机器设备有关的其它文件)的专管人员及存放地点。 除上面提到的内容外,在安装确认方案中对仪器的性能用途应有一概述并记录维修服务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号、银行帐号等,以利于日后的维修保养活动,这对大型精密仪器尤为重要。对于仪器来说,安装确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功能试验。这项工作在安装结

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 程序: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

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2.2.1安装确认 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 (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的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名称,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号及安装地点; (2)收集汇编和翻译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 (3)检查并记录所验收的仪器是否符合厂方规定的规格标准: (4)检查并确保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和备件清单: (5)检查安装是否恰当,气、电及管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制定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和维修保养制度,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7)制定清洗规程;. (8)明确仪器设备技术资抖(图纸,手册,备件清单、各种指南及该机器设备有关的其它文件)的专管人员及存放地点。 除上面提到的内容外,在安装确认方案中对仪器的性能用途应有一概述并记录维修服务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号、银行帐号等,以利于日后的维修保养活动,这对大型精密仪器尤为重要。对于仪器来说,安装确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功能试验。这项工作在安装结束,检查合格后即可着手进行。仪器功能试验足在不使用样品的前提下,确认仪器达到设计要求,也可认为是空载试验。例如气相色谱仪的程序升温设定后能否按设定程序执行,溶出仪转速能否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吸收度与透光率的转换是否符合要求。高效液相色谱仪高压泵过压保护是否起作用等,这是检查仪器安装后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对普通仪器进行的功能试验比较简单,有的除仪器校正外,没有其它特殊的功能试验要做,如酸度计,电导仪,折光仪等。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应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试验。 2.2.2校正 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

第十一讲药物过敏试验法

第十一章药物过敏试验法 临床上使用某些药物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为了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某些药物前,除须详细询问过敏史外,还须做过敏试验,护士应正确掌握试验液配制和试验方法,认真观察,正确判断试验结果,同时要熟练掌握过敏反应的急救处理。 第一节青霉素过敏试验 青霉素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但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人群中有5%-6%对青霉素过敏,而且任何年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各种青霉素前都应先做过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用药。 一、过敏反应的机理 过敏反应系抗原与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后引起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紊乱。青霉素属于药物的半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和青霉稀酸与组织蛋白结合成全抗原――青霉噻唑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由于IgE与组织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和力,故形成的抗体固定在某些组织的肥大细胞上和血液中的白细胞表面,使机体呈致敏状态,当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再次接受类似抗原刺激后,即与特异性抗体(IgE)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细胞破裂,释放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多。由于血管活性物质作用的部位不同及个体差异,故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休克 一般在作青霉素皮内试验或注射药物后数秒或数分钟内闪电式发生,也有的于半小时后出现,极少数病人发生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缺氧和窒息,病人主观感觉胸闷,喉头堵塞伴濒危感,客观表现气急、紫绀、口吐白沫。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组织缺氧,病人表现烦躁不安、头晕、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实验室常见仪器使用标准及操作规程SICOLAB

超净工作台 标准: A.根据环境的洁净程度,可定期(一般2~3个月)将粗滤布拆下清洗予以更换; B.定期(一般为一周)对超净工作台环境进行灭菌,同时,经常用纱布沾上酒精或丙酮有机溶剂将紫外杀菌灯外表面揩擦干净,保持表面清洁,否则会影响杀菌效果; C.当加大风机电压不能使操作风速达到0.32m/s时,必须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D.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时可打开顶盖,更换时应注意过滤器上的箭头标志,箭头指向即为层气流流向; E.更换高效空气过滤气后,应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查四周边框密封是否良好,调节风机电压,使操作平均风速保持在0.32~0.48m/s范围内,再有用Y09-4型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查洁净度。操作规程: A.使用工作台时,应提前1小时开机,同时开启紫外灭菌灯,处理操作区内表面积累的微生物,三十分钟后关闭杀菌灯; B.新安装的或长期未使用的工作台,使用前必须对工作台和周围环境先用超净真空吸尘器或用不产生纤维的工具进行清洁工作台,再采用药物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C.操作区内不允许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以保持操作区的洁净气流流型不受干扰; D.操作区内应尽量避免作明显扰乱气流流型的动作; E.操作区内的使用温度不得大于60℃。 冰箱 使用标准: A.在冰箱接入电源之前,请仔细核对冰箱的电压范围和电源电压是否相等; B.冰箱必须有干燥的接地,如果电气线路没有接地,那么必须请电工将冰箱单独接地; C.不可将汽油、酒精、胶粘剂等易燃、易爆品放入冰箱内,以免引起爆炸; D.冰箱不能在有可燃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如发现可燃气体泄漏,千万不可拔去电源插头,关闭温控器或灯开关,否则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E.切勿用水喷洒冰箱顶部,以免使电气零件受损,发生危险; F.清洁保养及搬动冰箱时必须切断电源,并小心操作,不让电气元件受损; G.冰箱应放置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如放置不平,可调节箱底平脚; H.冰箱应放置在通风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 I.冰箱在一般使用时,会结霜,当结霜特别严重时,可关机或关掉电源进行人工化霜,必要时可打开柜门加速霜层融化; J.当冰箱搁置不用时或长时间使用箱内出现异味时,必须进行清理; K.不可用酸、化学稀释剂,汽油、苯之类物品清洗冰箱任何部件; L.箱内不要放熟的食品,热的仪器必须冷却至室温后,再放入箱内; 操作规程: A.首次通电或长时间不用重新通电时,由于箱内外温度接近,为迅速进入冷藏状态,可把温度调至最冷处,待冰箱连续运行2~3小时,箱温降低后,再将温度调至适当位置; B.在使用中,不要经常调动温度控制器; 电子天平 操作规程: A.将电子天平置于稳固、平整的台面上; B.插上电源,打开开关;

实验11-抗生素的抑菌试验

实验十一抗生素的抑菌试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纸片法测定抗生素抗菌作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抗生素的抗菌谱 二实验原理 抗生素是某些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到对数期前后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在低浓度下可其它微生物生长具抑制作用或杀死作用的物质。抗生素对敏感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分为抑制细胞壁的形成、破坏细胞膜的功能、干扰蛋白质合成及阻碍核酸的合成。 由于不同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不一样,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就有一定的范围,这种作用范围成为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对象广的抗生素称为广谱抗生素,作用对象少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而且当某种抗生素长时间用于敏感微生物生长后,即使同一种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也常发生改变,甚至出现耐药菌株,亦即产生抗性菌株,则抗生素将失去对抗性菌株生长的抵制,只以采用新的抗生素才可能控制抗性菌株的生长与繁殖,因而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是保健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新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应通过拮抗菌发酵,然后以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而获得产新抗生素的菌株。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常以管碟法与纸法进行检测,根据透明抑菌圈的有无与大小作为依据。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2、培养基MH(Mueller-Hintion)琼脂。 3、试剂青霉素、链霉素。 四方法步骤 1、无菌滤纸片以孔径6mm打孔器将滤纸打为圆形纸片,放入培养皿内,121℃蒸汽湿热灭菌,100℃烘干2h。 2、抗生素溶液制备将取适量青霉素、链霉素,以无菌水溶解。 3、指示菌悬浮液的制备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斜面菌种分别以无菌水洗下菌苔细胞,到入无菌三角瓶内,制备适宜浓度的细胞悬浮液。 4、混菌平板制备取批示菌细胞悬浮液1mL加入无菌培养皿内,再加入温度为43~45℃的PDA培养基或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20mL,立即振荡使细胞与培养基混合均匀,静置冷凝。 5、平板加抗生素溶液将滤纸片在抗生素溶液中充分浸泡2min以上,然后将纸片放于混菌平板上,每皿呈三角形放3点,每点贴放纸片2张。 6、培养与观察将平板放于33℃左右的温度培养,每24h测量一次透明抑菌圈直径,共测量3次。

PCR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

PCR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第1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5年*月*日 质管部

PCR实验室公正性声明 1、坚持公正立场认真对待每一例检测,不受任何对检测工作质量有不良影响得、来自实验室 内部或外部得不正当得商业、财务与其她方面得压力与影响。避免卷入任何可能会降低技术能力、公正性、判断或运作诚实性得信任得活动。 2、严格遵循实验室认可依据得国际标准,严格按标准得管理要素与技术要素得要求建立自我 完善得管理体系与控制检测全过程各环节得机制,所有与检测有关得人员熟悉与之相关得质量文件,并在工作中执行这些政策与程序,真正把标准作为科学管理检测实验室得先进管理模式,尽可能把差错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检测结果与技术判断正确有效。 3、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质量第一”得服务宗旨,严格保护客户得机密与所有权,热忱提供优 质服务,努力实现让上级放心、客户满意得服务标准。 4、主动开展实验室得比对实验与其她有效地检测质量监控方案,并通过日常检测得监督机制,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其充分性与有效性。 修订页

目录 前言 (1) 质量方针 (2) 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 (3) 一、工作制度?4 PCR实验室得设置及管理规程 (4) PCR实验室内务管理规程.................................................................................................................................... 5PCR实验室人员得配置及管理规程?6 PCR实验室管理规程 (8) PCR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11 12 PCR实验室废弃物得处理管理规程? PCR实验室清洁消毒管理规程? 13 PCR实验室仪器设备得管理规程 (14) 试剂管理规程 (15) 16 清洁剂、消毒剂管理规程? 异常情况应急处理管理规程?17 采购管理规程 (20) 23 仓库管理制度? 26 临床标本得管理规程? PCR实验室记录管理规程 (27) 检验报告单发放、保密管理规程?28 PCR实验室岗位责任制 ....................................................................................................................................... 29二、操作指导书.................................................................................................................................................... 30PCR实验室得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30 31 冰箱、冷藏柜得使用操作程序? 冰箱、冷藏柜得维护保养操作程序 (32) 34 洁净工作台使用操作规程? 洁净工作台维护、清洁操作规程........................................................................................................................ 35 ABI 7500实时跟踪荧光PCR仪使用操作规程? 37 38 ABI7500实时跟踪荧光PCR仪维护保养操作规程? 高速冷冻离心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39) 40 高速冷冻离心机维护保养操作规程? 41 生物安全柜使用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柜得维护保养操作规程 (42) 加样器得使用操作规程 (43) 加样器得维护保养操作规程 (44) 干式恒温箱得使用操作规程 (45) 干式恒温箱得维护保养操作规程 (46) 47 紫外灯得使用操作规程?

药物过敏试验法

1.基本知识 1 2.技术14-1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1 3.技术14-2链霉素过敏试验法 技术14-3破伤风过敏试验法 1 4.技术14-4细胞色素C 过敏试验法 技术14-5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技术14-5碘过敏试验法 1 5.本章小结 基本知识 一、常见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休克(allergic shock) 对机体威胁最大的反应 发生率约为5-10/万 发生于用药数秒或数分钟内,或半小时后,但大多发生在注射后30min内 主要表现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甚至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 (二)血清病型反应 一般于用药后7~14天发生, 临床表现和血清病型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瘙痒、荨麻疹、全身淋巴肿大、腹痛等。 (三)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1.皮肤反应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 2.呼吸道反应哮喘或促使原有的哮喘发作。 3.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三、过敏性休克的急救 (一)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保暖。 (二)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min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三)吸氧及对症处理立即氧气吸入2~4L/min。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致窒息时,应尽快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立即根据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推注,或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如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五)扩充血容量,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静脉滴注。 (六)若发生心脏停搏,立即行心肺(气管内插管)复苏抢救。 (七)密切观察病情包括呼吸、脉博、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病人未脱离危险以前,不能搬运就诊。

动物实验标准操作规程

动物实验标准操作规程 一、人流线路工作人员进入第一更衣室→脱去个人外衣(饰品)放入衣柜→脱去蓝色拖鞋后(→淋浴室)进入第二更衣室→穿上红色拖鞋→手消毒(0.1%新洁尔灭)→按操作规范穿上无菌连体衣,戴上一次性无菌口罩、手套→进入缓冲间→风淋→进入清洁走廊→进入洁净区域工作→进入饲养室或检疫室→所有工作结束后→进入污物走廊、脱掉红色拖鞋→进入缓冲间→穿上蓝色拖鞋,进入洗刷、消毒区域,取掉手套、口罩、连体衣,分别放入指定的回收桶中→进入第一更衣室,穿上个人衣(饰)→出屏障系统。 二、物流线路物品→高压蒸汽灭菌器或传递窗或渡槽→消毒传递间→清洁准备室→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物经包装处理→(后室缓冲间)→次清洁走廊→气闸(缓冲间)→清洗消毒室→外部区域。 三、动物流线路外来SPF级实验动物→传递窗→消毒传递间→清洁准备室→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生产繁殖或实验处理后→(后室缓冲间)→次清洁走廊→气闸(缓冲间)→清洗消毒室→外部区域。 四、空气(压力)流程新风口→空气初效过滤器→空气中效过滤器→空气高效过滤器→屏障系统内各区域并产生压力梯度: ①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后室缓冲间)→次清洁走廊→气闸(缓冲间)→室外。②(进入屏障系统内)气闸(缓冲间)→第2更衣室→淋浴室→第1更衣室→室外。③(离开屏障系统内)气闸(缓冲间)→清洗准备间

(消毒室)→外部区域。④消毒传递间→传递窗→清洗消毒室→外部区域。 五、注意事项为了防止空气倒流,必须调节并保持4.4中各区域间的压力梯度,同时,必须时刻保证2更衣室、消毒传递间、气闸(缓冲间)至少20Pa的正压。 六、质量记录动物/物品传递管理记录表、动物饲养环境参数与异常情况记录表。

AYL-S7-352 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编写者:沈继录审核者:批准人: 生效日期:2012.1.1 文件发放范围:微生物组 文件年度审核 审核者:审核者:审核者:审核者: 日期:日期:日期:日期: 1. 目的 规范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药敏结果准确。 2.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会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待检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产生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检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3.试剂 M-H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药敏纸片、无菌棉签、35℃孵育箱、标准比浊管或比浊仪。 4.质控 4.1 常用细菌药敏质控标准菌株参见CLSI规定。 4.2 质控菌株每日随临床标本一起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质控菌株的抑菌环。质控菌株的抑菌环在允许范围之内,说明结果可信。 4.3 质控的频率由于纸片法药敏试验是很稳定的,在不失控的时候,可以每周作1~2次质控菌株的测定。如果发现有失控的情况,就必须每日作1次,寻找失控的原因并予以纠正。如果连续30日失控<3次的,可以恢复每周1次。 5.操作步骤 5.1 挑取4~5个纯培养菌落,接种于3~5mlM-H肉汤(0.5麦氏单位)中,经35℃培养6~8 h。 5.2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菌液浊度,使其与标准比浊管的浓度相同。 5.3 用无菌棉拭蘸取校正过的菌液,在试管壁上挤压几次,压去多余的菌液,涂布整个M-H平板表面,再重复两次,每次旋转平板60°,使整个平板涂布均匀,最后用

实验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预防与控制院感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防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2、适用范围:检验部门工作人员。 3、定义:无 4、管理要求: 4.1进入规定 4.1.1在实验室入口处应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注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电话。 4.1.2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应进入实验室。 4.1.3. 实验室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4.1.4. 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个人衣物不应带入实验室。 4.2.个人防护 4.2.1.工作服 4.2.1.1. 在实验室工作时,应穿着工作服。 4.2.1.2. 不应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4.2.1.3. 实验室工作服不应与日常服装放在一起。 4.2.2.手套 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用过的一次性手套应丢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内。 4.2.3.洗手 脱手套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应洗手。 4.2.4.其他防护 4.2.4.1. 当有可能受到喷溅物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伤害时,应戴合适的护目镜。 4.2.4.2. 不应再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4.2.4.3. 不应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接触镜(隐形眼镜)。 4.2.4.4. 不应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储存食品和饮料。 4.3.实验室工作区 4.3.1.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4.3.2.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消毒工作台面和生物安全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4.3.3. 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应废弃于医疗废物容器内,不得与普通垃圾混放。需要清洁再利用的材料,应先压力蒸汽灭菌处理。 4.3.4. 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应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 参考文献:[1] WHO.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3版.2004. 5、标准无 6、流程(无) 7、表单(无) 8、相关文件 8.1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S].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2012].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微生物学检验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证据。因此微生物学检验报告是临床和实验室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发展较为薄弱,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同时,临床与实验室的沟通存在一定不足,密切协作非常必要。基于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加强临床与实验室合作,发挥检验医师作用,特制订本共识,以期指导相关报告的规范化,减少错误,增加专业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为临床医学诊、治、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本共识限于常见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报告。 一、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一)意义 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检测细菌对于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新药研究、监测耐药变迁、发现耐药机制等提供客观证据[1]。对于经验治疗,依据一方面来自医生自身的经验,一方面是实验室长期不断提供的数据积累。临床需要考虑不同感染的病原谱和常见病原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对于靶向治疗,特定分离株的具体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用于判断经验治疗选药合理性、经验治疗效果分析、调整治疗选药依据等。 (二)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2]。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3,4]。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5]: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 L S 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二、具体的专业要求 (一)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

第十二章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第十二章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一、单项选择题 1.药物的半衰期是 A.药物从血浆中完全消失所用时间的一半 B.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C.药物作用强度减弱一半所需的时间 D.50%药物生物转化所需的时间 E.50%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所需的时间 2.服用铁剂时,多食哪种食物可增加铁的吸收 A.含电解质的流质食物B.高蛋白质食物C.含纤维素多的食物D .酸性食物E.米面食物 3.易氧化和遇光变质,需装在密盖瓶中保存的药物是 A.巴比妥B.氨茶碱 C.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D.糖衣片E.地西泮(安定) 4.抢救青霉素过敏休克病人时,首选的药物为 A.盐酸异丙嗪B.去肾上腺素C.盐酸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E.盐酸去甲’肾上腺素 5.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下列哪种方法是正确的 A.分2次量,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B.分3次量,平均每隔20rain注射1次 C.分4次量,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D.分3次量,注射量由少到多,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E.分4次量,注射量由少到多,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6.药效发挥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给药B.静脉注射C.吸入给药 D.皮下注射E.皮肤给药 7.应放置于冰箱冷藏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B.胎盘球蛋白C.氨茶碱 D.地西泮E.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8.宜饭前服用的药物是 A.维生素E B.胃蛋白酶合剂C.止咳合剂 D.庆大霉素E.先锋霉素 9.护士在给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服用地高辛时,应重点观察 A.胃肠道反应B.是否成瘾C.心率、心律 D.体温E.血压 10.内服药在瓶上应贴有哪种颜色标签 A.蓝色B.红色C.黑色D.绿色 E.黄色 11.连续使用超声波雾化吸入治疗时,雾化器水槽内的水温不宜超过A.30℃B.40℃C.50℃D.60℃E.70℃ 12.在肌内注射时,如需两种药物混合注射,应首先注意的是 A.药物有无配伍禁忌B.药物的有效期C.安瓿有无裂痕D.药物的刺激性E.药物的粘稠度 13.2岁以下的婴儿肌内注射时,最好不选用

实验仪器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仪器标准操作 规程

微波炉标准操作规程 1. 操作程序: 1.1插上电源,打开柜门,放进需要加热的物品,关上柜门。 1.2选择火力,融化培养基一般用中高火即可。 1.3选择时间:融化培养基须注意边加热边拿出观察培养基融化情况,防止培养基爆沸。其它物品加热时间视情况调整时间。1.4加热完毕,将定时器调至0位置,小心拿出加热物品,关闭柜门。 2.微波炉操作注意事项: 2.1 微波炉上不得堆放杂物,微波炉周边不应放置其它电子产品。 2.2炉内未放入加工原料时,不要通电工作,不可使微波炉空载运行,否则会损坏磁控管。 2.3 凡金属的餐具,竹器,塑料,漆器等不耐热的器皿,有凹凸状的玻璃制品,均不可放入炉内使用。瓷制碗碟不能镶嵌有金属边的容器,不能放入炉内。 2.4袋密封包装及金属罐的食品不能直接放入炉内,以免爆炸伤人。 2.5 一定要关好炉门,确保连锁开关和安全开关的闭合。 2.6炉子关掉后,不宜立即取出加热物品,因为此时炉内尚有余热,物品还可继续加工,应过1分钟后再取出物品。

2.7定期检查炉门四周和门锁,如有损坏,密闭不严,应停止使用。以防微波泄漏,不一把脸贴近微波炉观察窗,防止眼睛因微波辐射而损伤,也不宜长时间受到微波照射,以防止引起头晕,目眩,乏力,消瘦,脱发等症状,使人体损伤。 2.8如设备发生问题,第一时间告知主管,设备停止使用,报维修部维修。 2.9光波烹调为烧烤专用,一般情况下不使用光波烹调和组合烹调按钮。 WD-A型电子连锁传递窗标准操作规程 1 .操作程序: 1 .1电子连锁传递窗任何状态下只能打开一扇门,以达到两边空气的严格隔离。 1 .2接通传递窗电源红色电源指示灯亮,操作人员可经过两个按键操作菌灯或开门。 1 .3按开门键(红色钮),一侧门开,货物进入传递窗内,关窗门(据需要开启灭菌灯)。 1.4另一侧门按红色键,取出物品,关闭窗门(若灭菌完需先关闭紫外灯)。 1 .4停电应急开启:传递窗两侧都设有小孔,停电时只要在小孔内插入细铁丝往中间拨动即可开锁。 2维护和保养与清洁 2.1每次使用完毕均需要进行紫外照射舱体。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 4.3标准比浊管 用硫酸钡比浊管(0、5麦氏比浊标准),标定接种菌液浓度。比浊管制备方 法如下:(1)0、048mol/L BaCl 2,(1、175% w/v BaCl 2 ·2H 2 O)0、5ml, 加到99、5ml的0、18 mol/L(0.36N)H 2SO 4 (1%v/v)溶液中,制成比浊管;(2) 用光径为1cm的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吸收来标定比浊管。0、5麦氏标准比浊管在625nm波长的吸收光度应为0、08-0、1;(3)选管径与制备菌液试管相同的螺口试管,每管分装4-6ml;(4)将试管帽拧紧,放室温暗处保存;(5)用前,将比浊管在旋转振荡器上混匀。如出现大颗粒,应更换;(6)每个月更换比浊管或复检比浊管的浊度。 5操作步骤 5、1 制备接种菌液 5、1、1增菌法步骤如下:(1)选琼脂平板上形态相同的菌落至少4-5个,用接种环挑其顶部,移至4-5ml肉汤或大豆酪蛋白消化液中;(2)置35℃培养至菌液浓度达到或超过比浊管浓度(一般需2-6小时),浓度约1-2×108CFU/ml;(3)用生理盐水或肉汤校正菌液浓度,与比浊管相同。可用光电比浊。目测比浊须在适当光照下以黑色线条为反衬。 5、1、2 直接菌悬液法步骤如下:(1)做常规药敏试验,可直接用过夜培养的菌落(必须用无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如普通琼脂培养基)在盐水或肉汤中制备接种菌液。菌液浓度调至0、5麦氏管;(2)此法适用于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不好的细菌如嗜血杆菌、淋病奈瑟氏菌与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的甲氧苯青霉素或苯唑青霉素的耐药试验;(3)当用此法做复方磺胺药的试验时,从平板上直接挑菌落时会携带相当量的拮抗剂,造成敏感菌株的抑菌环内出现轻微的生长菌膜。 5.2 接种平板步骤如下:(1)校正的菌液须在15分钟内使用。用一无菌棉试子蘸取菌液并在上端管壁旋转挤压几次,去掉过多的菌液;(2)用试子涂布整个琼脂平板表面,反复涂布几次,每次将平皿旋转60度,保证涂布均匀。(3)将平皿盖打开3-5分钟,使培养基表面的水份吸收掉。然后贴药敏纸片;(4)注意:避免用过浓的菌液,禁用未经稀释菌或其她不标准菌液接种平板。 5、3贴纸片 (1)接种平板后,贴上药敏纸片。用镊子或针尖压一下纸片使其与培养基表面贴牢。纸片要贴得均匀,纸片与纸片中心距离不得小于24mm。原则上,直径150mm得平板贴12张纸片,直径100mm平板贴5张纸片。纸片贴后不应再移动,因为有些药物会立即扩散;(2)贴上纸片15分钟内,须把平板倒放在35℃恒温箱中。因为抑菌环解释标准就是在普通环境中标定的,所以除嗜血杆菌与淋病 奈瑟氏菌外,平板不可放在高CO 2的环境中。CO 2 与某些因素作用可使抑菌环增 大。 5、4 读取结果 (1)经16-18小时培养后,观察结果。菌液浓度适合且涂得好,抑菌环规则,细菌呈融合生长。如果出现单个菌落,说明接种量小,需重做试验,测量抑菌环直径须包含纸片直径:手持平皿从背面目测检查每块平板,借反射光(黑色无放光背景),用卡尺、普通尺或特制的模板量取抑菌环直径,单位为毫米。培养基中如果加了血液,须打开平皿盖,借反射光,从正面量抑菌环。如果就是葡萄球菌或肠球菌,须培养24小时后,经投射光检查苯唑青霉素与万古霉素的抑菌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⑴青霉素G钠(钾) ①皮试溶液得配制 a.用山1注射器取每毫升含20万u得青霉素溶液0. 1ml,加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至山1,摇匀即成(含青霉素2万U)。 b.取上液0. 1ml &上法稀释至1ml (含青霉素2000u)。 c.取每毫升含青霉素2000U得溶液0. 5ml按上法稀释至2ml,摇匀即成(含青霉素500u) o ②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皮内试验) a.用75%酒精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6. 6cm处皮肤。 b.抽取皮试液0. 1ml (合青霉素50u),作皮内注射成一皮丘(小儿注射 0. 02—0. 03ml) o c.等20min后,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丁? 1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前臂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③注意事项 a.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m in 内开始。先就是皮肤蜃痒、四肢麻木,气急、胸闷、发给、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应做好抢救准备,如盐酸签上腺素肌注;氢化可得松静滴;及10%葡萄糖酸钙液与高渗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以及使用中枢兴奋药与抗过敏药。 b.试验用药含量要准,配制后在冰箱中保存不应超过24h,注射器应用lml

刻度者。 C.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或停药3天以上,最好重新作皮内试验。(2)头胞菌素(先锋霉 素) ①皮试溶液得配制 取头抱菌素0. 5g加生理盐水5ml溶解,然后抽取0. lml稀释至5ml 后,再抽取0. 15ml稀释至5ml即成(每毫升含头抱菌素60ug)。 ②应试方法及结果观察 每次取应试液0.1ml做皮内试验,具体操作及结果观察均同青霉素 试验。 注:也有得医疗单位采用每毫升含0、25、0、3、0、5mg 浓度得头泡菌素为皮试液。每次抽取0. 05-0. lml作皮试。 (3)链霉素 ①皮试溶液得配制 a.取链霉素lg(100万u)加生理盐水3. sml溶液后即成4ml (每毫升含25万u)。 b.取a液0. l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lml (每毫升含2. 5万U)。 c.取b液0. l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lml (每毫升含2500U)。 d.取c液0. Z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lml (每毫升含500u)即得。 ②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 取度试液0.1ml做皮内试验,观察15-20min.具体皮试方法及结果 观察均同青霉素试验。 ③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