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研究进展

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研究进展

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研究进展
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研究进展

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研究进展

李宏杨1,刘国民1,刘飞2,张凤琴2,李小龙2

(1. 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2.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湖

南株洲412007)

摘要: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在植物体中,且大多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前景十分诱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五环三萜结构与活性的研究取得了大量进展,新的同类化合物不断的被发现。就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结构与分类、在植物中的分布情况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熊果酸;五环三萜;抗肿瘤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大多以游离形式或者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熊果酸(ursolic acid) 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属于oc 一香树脂烷(r,-amyrin) 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1990 年,日本将熊果酸列为最有希望的癌化学预防药物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具有抗肿瘤、抗HIV、抗糖尿病、抗菌、抗病毒、增强

免疫功能和降血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药理学作用、以及新五环三萜结构的发现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亦展示了五环三萜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五环三萜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1 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结构与分类

目前已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多数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五环三萜类成分在药用植物中较为常见,主要的结构类型有乌苏烷型、齐墩果烷型、羽扇豆烷型和木栓烷型等,见图1。

乌苏烷(Ill'Sane) 型又称一香树脂烷(r,-amyrane) 型,如熊果酸、积雪草酸、蔷薇酸引、坡模酸I 、2 一羟基乌苏酸:齐墩果烷(oleanane) 型又称( 口一香树脂烷(B-amyrane) 型,如齐墩果酸、甘草酸、甘草次酸、丝石竹皂苷元引、蒲公英萜醇、刺囊酸等;羽扇豆烷(1upane)型如白桦脂醇、白桦脂酸n”羽扇豆醇、乙酸羽扇豆醇酯ml等;木栓烷(friedeiane) 型如木栓酮㈣、雷公藤红素、demethylzeylasteral 、salaspermic acid 、2,3 —

dihydroxy-friedel-6 ,9(1 1) 一en 一29-oic acid 等。

2 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在植物中的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在自然界已有34科108种植物中能分离得到熊果酸,主要分布在女贞子、山楂、珍珠菜、夏枯草、车前草、甘草、连翘和苦丁茶等药用植物中。齐墩果酸是一种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约60 科190种植物中,如:青叶胆全草、白花蛇舌草、女贞果实等,以游离形式或与糖结合成苷存在。就冬青科苦丁茶而言,目前发现含量

最丰富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主要存在于苦丁茶冬青、大叶冬青的枸骨嫩芽和功能叶之中。除此之外,冬青科苦丁茶中尚含有若干种含量较低的其它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人们在大叶冬青中分离鉴定了 1 3 种新型三萜皂苷和7 种三萜苷元;在苦丁茶冬青

中分离鉴定了21 种新型三萜皂苷和 1 8 种三萜苷元。所有25 种三萜苷元均属于五环三萜,其中齐墩果烷酸和斯阿树脂酸属于齐墩果烷型,冬青苦丁醇C为羽扇豆烷型,其余22种均

为乌苏烷型。在苦丁茶冬青的三萜苷元中,包括7种苦丁内酯A—G,冬青苦丁醇A为另一

种结构的内酯,而在大叶冬青中尚未见报导上述内酯结构。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在冬青属药用植物中发现了大约130 种三萜皂苷化合物,为开发利用这类植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珍珠菜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且大多为我国特有种。从珍珠菜属植物中发现的三萜皂苷的苷元均为齐墩果烷型,根据苷元结构,可将皂苷分为13 ,28- 环氧一齐墩果烷

型(I型)和12-烯一齐墩果烷型(n型),其中游离的五环三萜包括矮桃(Lysimachia clethroides) 中的羽扇豆醇(1upeo1) 、黄连花(Lysimachia clethroides) 中的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和一香树脂醇(B-amyrin) 。

甘草是重要的传统中草药,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类化学成分具有含量高、生理活性强的特点。由于具有强的生理活性和高的药用价值,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类化学成分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有。迄今为止,研究发现,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存在于所有甘草属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7

种结构类型,61 种三萜类化合物,如甘草皂甙、甘草酸、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等。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楂(Crataegu pinnatifida Bge .) 或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

Bge. val' . major N. E. Br.)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作用。山楂含槲皮素、芦丁、金丝桃苷等黄酮类及熊果酸、山楂酸、齐墩果酸等三萜类有效成分,山楂中熊果酸含量相对较高,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引。

3 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药理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含五环三萜母核的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的生物活性,尤其在抗肿瘤、抗炎、抗菌、抗HIV 和护肝等方面显现出令人关注的药理特性,已被大量进行动物试验和临床预试研究,并且在* 、肝炎和生产化妆品等方面开发了许多药用产品,其中,研究应用较多的是熊果酸和齐墩果酸。

3. 1 抗肿瘤活性

五环三萜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非常广泛,在抗肿瘤药物的筛选中也获得了不少有活性的化合物,

而且这些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呈现多部位、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既能使药物长时间持续发挥效力,又能使患者带瘤生存时间延长,使其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抗肿瘤药物。

研究表明,熊果酸对小鼠Sm肿瘤具有明显抑制生长作用,能抑制白血病细胞HL一60t I、

抑制并杀伤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1和人舌鳞癌细胞株TSCCa细胞增殖,其作用机理是抗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熊果酸对KB肿瘤细胞、人结肠癌细胞HCT- &乳腺癌细

胞MCF-7和CCR—CEM同样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雷公藤红素对人纤维肉瘤细胞株HT-10 8、肺癌细胞株LU-1、结肠癌细胞株COL-2等具有细

胞毒活性口;丝石竹皂苷元具有抗癌活性,经体外抗癌活性试验,对L1210、CCER--CEM、

LS174T这3种癌细胞的IC50均为5 I~g /ml吲;蒲公英萜醇具有抗溃疡活性,可以作为癌症的化学预防剂;刺囊酸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表现出细胞毒活性; 2 OL 一羟基乌苏酸对人

的各种肿瘤细胞(如KB A549 HCT-8、P388)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3.2 抗炎、抗菌作用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大多数五环三萜皂苷具有抗炎作用,并已应用于临床。白桦脂酸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酶A2(PLA2) 的活性,从而抑制炎症进展124。H. Ismaili 等的研究表明,从唇形科百里香属植物(Thymus broussonetii 和Thymus willdenowii) 枝叶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具有抗炎活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木栓酮具有抗炎作用,腹腔注射30 mg^ kg,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水肿的抑制率为

1 7. 0%,其还有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蔷薇科悬钩子属乌泡子(Rubus parkeri Hance),

其根提取的蔷薇酸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Ml。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的根皮中得到的五环三萜化合物Demethylzeylasteral 具有抗菌和免

疫抑制等多种作用, 1 000 g /ml 浓度时对107G 有抗菌活性n 。

3.3 护肝作用

五环三萜类部分化合物具有保肝活性, 其中齐墩果烷、甘草酸等已作为保肝药物在临床分别应用于急性黄胆型肝炎和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便已开始了对齐墩果烷保肝作用的研究, 发现经齐墩果烷治疗后的四氯化碳中毒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下降。80 年代人们又通过组织病理学的检查进一步证实了齐墩果烷的保肝作用。目前, 五环三萜皂苷化合物如熊果酸、齐墩果酸护肝效应的作用具体机制还不甚明确, 但其作用机

制可能主要与其抗氧化、抗炎效应以及对药物代谢酶的作用有关。

3.4 抗HIV 作用

当前有关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人类所面临的巨大难题,随着中药的现代化,中医药*已取得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五环三萜的抗HIV 研究在近几十年已有很大进展, 大量的研究发现其在抗HIV 的治疗上已经可以和目前市面上有效的抗HIV 主导药物药效相媲美,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抗HIV 药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熊果酸对HIV-1蛋白酶活性有强的抑制作用。对桦木酸进行结构改造,将C3位羟基改造成酯,提高了抑制HIv 一 1 的活性。从雷公藤根皮中得到的五环三萜化合物Salaspermic acid 具有抗HIV的活性H'2 。

3.5 其它药理活性

T. J. Raphael 等口伽报道甘草酸、熊果酸、齐墩果酸等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能提高白细胞总数和骨髓细胞数量, 并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谭仁祥等研究证实了熊果酸的抗抑郁作用, 并将含有熊果酸的紫苏提取物作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以熊果酸为主要成分的女贞叶提取物制成的胶囊药剂主要用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症所致的原发性高脂血症, 是我国批准的二类新药。作为化妆品,熊果酸性质稳定,颜色和气味不随时间改变,而且有很好的触摸感, 因此在美容护肤品中有广泛的应用。另外熊果酸作为药引子于常用的局部用药剂型(如:软

膏剂、悬浮剂、凝胶剂、溶液剂、贴剂、喷雾剂) 中对抗病毒药阿昔洛韦可产生极佳的促进吸收效果。雷公藤提取物2, 3. Dihydroxy —friede1 . 6, 9(1 1) 一en. 29 一oic acid 能用于治疗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桦木科桦木属植物白桦(B e t u Z a platyphylla

Suk.)树皮中含有的白桦脂酸具镇咳祛痰作用。羽扇豆醇具有降血压活性,给予大鼠静脉注

射5 mg / kg、15 mg/ kg,大鼠的平均动脉血压分别降44%、52 %,而乙酸羽扇豆醇酯具

有更加明显的作用…。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资源丰富。多年来, 关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量研究表明, 含五环三萜母核的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的生物活性, 尤其在抗炎、护肝、抗肿瘤以及机体免疫调节等方面已经显现出令人关注的药理特性。尤其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紫外与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质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手段, 不少学者整理了大量数据, 总结出一些

规律,对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由于五环三萜生产工艺复杂、药理学作用机制不够明确、体内生物利用度低, 使其在临床上运用还不够广泛, 因此有必要

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特别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之间关系的研究。随着化学研究的进展, 对单体成分生理活性的研究也趋于广泛和深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将成为各种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沙上禾生物,优质产品--- 熊果酸,欢迎您定购!

熊果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熊果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熊果酸;含量测定方法 熊果酸(ursolie acid,UA)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属于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熊果、白花蛇舌草、女贞子、乌梅等天然植物和草药中,具有抗炎、护肝、降血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1~4]。目前许多中药材及其制剂常选用熊果酸的含量作为其质量控制指标。本文对熊果酸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分光光度法 李国章等[5]建立了湘产3种苦丁茶中熊果酸含量测定的分光光度法,具体操作是取苦丁茶经索氏提取器提取后,加入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在波长548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熊果酸在4~2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96%。罗启剑等[6]采用同样方法测定了连钱草中熊果酸含量,结果熊果酸在0~18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0.64%。 2 薄层扫描法

白洁等[7]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夏枯草中熊果酸的含量,具体操作为取夏枯草药材粗粉经95%乙醇超声提取两次,滤液用70℃水浴蒸干,残渣用石油醚浸泡两次,挥干溶剂,用95%乙醇溶解后测定。采用硅胶G板,以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为展开剂,用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选用λS=540 nm,λR=700 nm进行双波长反射式锯齿扫描,结果熊果酸在0.314~1.57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3%。张军等[8]建立了狼疮静颗粒中熊果酸的薄层扫描法测定方法,具体操作为取狼疮静颗粒用乙醚萃取3次,合并乙醚萃取液水浴蒸干乙醚,残留物加无水乙醇-氯仿(3∶2)混合液溶解后测定,以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甲酸(20∶5∶8)为展开剂,用10%的硫酸乙醇液显色,以λS=520 nm,λR=700 nm进行双波长薄层扫描,结果熊果酸在0.498~3.08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7.91%。 3 高效液相色谱法 3.1 HPLC-UV法戚志华等[9]采用HPLC法测定了陕西女贞子中熊果酸的含量,其方法为取女贞子粉末经超声提取后采用HPLC法,选用Lichrospher 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磷酸-三乙胺(50∶30∶20∶0.02∶0.04),流速1 ml·min-1,测定波长为205 nm,结果熊果酸在20.48~102.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0.6%。梁洁等[10]采用HPLC法测定了广西产美味猕猴桃根中熊果酸的含量,具体操作为取

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 多数三萜类(triterpenes)化合物是一类基本母核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其结构根据异戊二烯定则可视为六个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而成,也是一类重要的中药化学成分。 三萜皂苷的苷元又称皂苷元(sapogenins),常见的皂苷元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组成三萜皂苷的糖常见的有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和D-半乳糖醛酸,这些糖多以低聚糖的形式与苷元成苷,且多数为吡喃型糖苷,但也有呋喃型糖苷。 三萜皂苷多为醇苷,但也有酯苷,后者又称酯皂苷(ester saponins),有的皂苷分子中既有醇苷键,又有酯苷键。另外根据皂苷分子中糖链的多少,可分为单糖链皂苷(monodesmosidic saponins)、双糖链皂苷(bisdesmosidic saponins)、叁糖链皂苷(tridesmosidic saponins),有的糖链甚至以环状结构存在。当原生苷由于水解或酶解,部分糖被降解时,所生成的苷叫次皂苷或原皂苷元(prosapogenins)。 生理活性: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通过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抗生育等活性。如乌苏酸为夏枯草等植物的抗癌活性成分,雪胆甲素是山苦瓜的抗癌活性成分。 据三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体(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结构和性质,可分为三萜皂苷及其苷元和其他三萜类(包括树脂、苦味素、三萜生物碱及三萜醇等)两大类。但一般则根据三萜类化合物碳环的有无和多少进行分类。目前已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多数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少数为链状、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近几十年来还发现了许多由于氧化、环裂解、甲基转位、重排及降解等而产生的结构复杂的高度氧化的新骨架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三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本文对其近十几年来的药理研究做了简单的综述。就溶血、抗癌、解热、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等方面做了综述。 【关键词】三萜化合物;药理研究;进展 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多以游离状态或成苷或成酯的形式存在于中草药中,几乎都不溶或难溶于水。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三帖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备受人们的重视,成为中药化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多年来,关于三帖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对该类化合物自1994年以来的活性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该类化合物做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通过对三帖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等活性。 1溶血作用 研究证明,甘草中的三萜可使输血用的血制品中的病毒失活,甘草次酸可100%地抑制疱疹性口腔炎病毒。傅乃武等人对甘草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得出其对抗H2O2的溶血作用明显,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HPD光溶血无明显对抗作用[1]。 2抗肿瘤作用 Toth等从赤芝菌丝体中提取了6个具细胞毒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小鼠肝肉瘤(HTC)细胞的增殖(Toth et al.,1983)。李薇[2]研究表明0.80 g/kg 和1.20 g/kg的白桦三萜类物质(TBP)对小鼠黑色素瘤B16、肉瘤S180、Lewis 肺癌和艾氏腹水癌等瘤株的抑瘤率均达30%以上。有研究[2]表明三萜类物质体内抗肿瘤机制之一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3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Rajic A[3]等从菊花中分离得到27种具有抗炎作用的三萜类化合物。体外实验表明对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均具有潜在抑制作用,作者认为三萜类化合物C-3羟基脂肪酸化是抑制蛋白酶的必需基团。实验及临床提示雷公藤三帖化合物对免疫效应期有直接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浸润渗出、抑制或对抗各类炎症介质以及有抗凝抗血栓等减少组织损伤作用。五色梅根三萜类物质对醋酸致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二甲苯所致炎性水肿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

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研究进展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23 No.5Sep.2009 第23卷 第5期2009年9月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研究进展 李宏杨1,刘国民1,刘 飞2,张凤琴2,李小龙2 (1. 海南大学 农学院,海南海口570228;2.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在植物体中,且大多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前景 十分诱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五环三萜结构与活性的研究取得了大量进展,新的同类化合物不断的被发现。就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结构与分类、在植物中的分布情况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熊果酸;五环三萜;抗肿瘤 中图分类号:Q5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833(2009)05-0018-04 Research of Ursolic Acid and Similar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Li Hongyang 1,Liu Guomin 1,Liu Fei 2,Zhang Fengqing 2,Li Xiaolong 2 (1. School of Agricultur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China ; 2. School of Packaging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China ) Abstract :Various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widely distributing in plants, have excellent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uch compound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s. The research of the 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Ursolic Acid and similar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are summarized. Keywords :ursolic Acid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antitumor 收稿日期:2009-08-1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7BAD76B05-02)作者简介:李宏杨(1983-),男,河南信阳人,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E-mail :hyang896@https://www.sodocs.net/doc/7313862699.html, ;刘国民(1955-),男,湖南祁东人,海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E-mail :kudingcha_no1@https://www.sodocs.net/doc/7313862699.html,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大多以游离形式或者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熊果酸(ursolic acid )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属于α-香树脂烷(α-amyrin )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1990年,日本将熊果酸列为最有希望的癌化学预防药物之一[1]。大量研究表明,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具有抗肿瘤、抗HIV 、抗糖尿病、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和降血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药理学作用、以及新五环三萜结构的发现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亦展示了五环三萜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五环三萜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1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结构 目前已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多数为四环三萜和五 环三萜。五环三萜类成分在药用植物中较为常见,主要的结构类型有乌苏烷型、齐墩果烷型、羽扇豆烷型和木栓烷型等[2],见图1。 乌苏烷(ursane )型又称α-香树脂烷(α-amyrane )型,如熊果酸、积雪草酸[3]、蔷薇酸[4]、坡模酸[5]、2α-羟基乌苏酸[6];齐墩果烷(oleanane )型又称(β-香树脂烷(β-amyrane )型,如齐墩果酸、甘草酸、甘 草次酸[7]、丝石竹皂苷元[8]、蒲公英萜醇[9]、刺囊酸[10]等;羽扇豆烷(lupane )型如白桦脂醇、白桦脂酸[11]、 与分类

熊果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Studies in Synthetic Chemistry 合成化学研究, 2016, 4(3), 19-27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7313862699.html,/journal/ssc https://www.sodocs.net/doc/7313862699.html,/10.12677/ssc.2016.43003 文章引用: 孟艳秋, 杨丽娜, 潘洪双, 于婷婷, 张伟晨, 宁梓廷. 熊果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合成化学研究, 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tumor Action Mechanism of Ursolic Acid Yanqiu Meng, Lina Yang, Hongshuang Pan, Tingting Yu, Weichen Zhang, Ziting Ni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Liaoning Received: Oct. 1st , 2016; accepted: Oct. 16th , 2016; published: Oct. 21st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sodocs.net/doc/731386269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Ursolic Acid is a type of pentacyclic triterpene compounds with many kinds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especially its antitumor activity. The antitumor mechanism of ursolic acid is multiface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tumor mechanism of ursolic acid has been reviewed and forecasted. Keywords Ursolic Acid, Antitumor, Action Mechanism 熊果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孟艳秋,杨丽娜,潘洪双,于婷婷,张伟晨,宁梓廷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 沈阳 收稿日期:2016年10月1日;录用日期:2016年10月16日;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1日 摘 要 熊果酸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其抗肿瘤活性尤为显著。熊果酸的抗肿瘤机制是多方面的。本文对熊果酸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进行展望。 Open Access

熊果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熊果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相对分子量456 科植物毛子草的地上部分熊果酸具有广泛的 之 对致癌、促癌物有抵抗作用 多研究认为,熊果酸能通过化学预防、抗突变、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毒等作用来抑制 到预防恶性肿瘤的目的。癌的发生、发展一般要经历始发突变、促癌和演变三阶段,干扰三个阶段即可达到延缓或阻止

显增加,部分细胞在

熊果酸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具有化学预防,保肝、抗肝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熊果酸药用开发景已被众多研究机构所重视,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多用途新药。 【参考文献】 1 李开泉,陈武,熊筱娟,等.乌索酸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中成药,2002, 2 4(9):709-711. 2 Muto Y,Ninomiya M,Fujiki H.Pres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cancer chemopre vention in Japan.Jpn J Clin Oncol,1990,20(3):219-221. 3 黄镜,孙燕.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中国新药杂志,1997,6(2):101-104. 4 Niikawa M,Hayashi H,Sato T,et al.Isolation of substances from glossy prive t(Ligustrum lucidum Ait)inhibiting the mutagenicity of benzo(α)preene in bacteri a.Mutat Res,1993,319(1):1-4. 5 Young HS,Chung HY,Lee CK,et al.Ursolic acid inhibits aflatoxin B1-induced mutagenicity in a Salmonella assay system.Biol Pharm Bull,1994,17(7):990-99 3. 6 Huang MT,Ho CT,Wang ZY,et al.Inhibition of skin tumorigenesis by rosema ry and its constituents carnosol and ursolic acid.Cancer Res,1994,54(3):701-70 5. 7 Ohigashi H,Takamura H,Koshimizu K,et al.Search for possible an-titumor p romoters by inhibition of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induced Epstein-Barr v irus activation;ursolic acid and oleannolic acid from an anti-inflammatory Chinese m edicnal plant,Glechoma hederaceae L.Cancer Lett,1986,30(2):143-148. 8 Ames BN.Dietary carcinogens and anticarcinogens.Science,1983,221:1256-12 58. 9 Balanehru S,Nagarajan B.Protective effect of oleanolic acid and urso-lic acid against lipid peroxidation.Biochem Int,1991,24(5):981-984.

熊果酸的功效与作用

熊果酸是由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而来,具特殊的气味,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那么熊果酸具体有哪些的作用与功效呢?下边不妨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一、熊果酸的作用及功效 据临床医学表示,熊果酸中有的有益分子,非常显著而迅速的可以降低谷丙转氨酶、血清转氨酶等,对于消退小儿黄疽以及增进食欲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而对于抗纤维化和恢复肝功能症状,效果也非常的明显,而且还特别的稳定。熊果酸还具备有非常明显的抗氧化功效,这也使得它成为医药及化妆品方面的常备原料,例如医药方面对于肝部的治疗非常有益,能够保护并稳定稳定肝细胞膜、细胞器,从而使输出、运输等功能相继慢慢的恢复,在化妆品方面,由于熊果酸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能使肌肤具有抵抗力,与此同时还有效淡化皱纹、修肌肤等皮肤难题。且熊果酸其实还是一味天然的保湿剂,大病可以调理,小病可以医治,又给人们带来不少的惊喜。

二、含量测定标准 1、色谱条件: 硅胶G薄层板;环己烷-氯仿-乙酸乙酯(20:5:8)为展开剂,上行展开;展距12~18cm;5%硫酸乙醇溶液,110℃加热5min显色。 2、样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栀子粉碎样品20g (炒栀子按得率折合后称取),置索氏提取器内,加乙醚300ml回流提取至无色,回收溶剂至干,残留物加石油醚浸泡2次,每次15ml,约浸泡2min,倾去石油醚,用无水乙醇-乙醚(2:3)混合液微热使溶解并定容于5ml量瓶中,作为样品溶液。 3、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熊果酸对照品适量,加无水乙醇:乙醇(3:2)的混合溶液制成每毫升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4、测定: 准确吸取样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2μl,点于同一薄层板上。按上述色谱条件展开,显色。照薄层扫描法扫描,λS=520nm,λR=700nm;双波长反射法锯齿

熊果酸

打开的谱图文件:D:\10\熊果酸标准品3(00001).hw ───────────────────────────序号 保留时间 名称 峰面积% 峰面积 ─────────────────────────── 1 0.20 2 0.00464 3 118 2 0.23 3 0.001742 44 3 0.278 0.002292 58 4 0.444 0.009194 233 5 0.652 0.006404 163 6 0.922 0.006128 156 7 1.150 0.005266 134 8 1.199 0.002263 57 9 1.236 0.002975 76 10 1.453 0.009436 240 11 1.652 0.0075 190 12 1.803 0.001693 43 13 2.070 1.414 35901 14 2.659 0.09665 2454 15 2.777 0.1092 2773 16 3.084 1.454 36908 17 3.726 1.346 34185 18 4.277 0.2177 5529 19 4.675 0.4557 11571 20 4.886 0.322 8176 21 5.498 93.84 2382895 22 7.284 0.02985 758 23 7.588 0.006965 177 24 7.853 0.003855 98 25 8.058 0.01011 257 26 8.294 0.0007985 20 27 8.404 0.002138 54 28 8.594 0.00232 59 29 8.920 0.006411 163 30 9.097 0.003013 77 31 9.357 0.005584 142

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研究进展

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研究进展 李宏杨1,刘国民1,刘飞2,张凤琴2,李小龙2 (1. 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2.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湖 南株洲412007) 摘要: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在植物体中,且大多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前景十分诱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五环三萜结构与活性的研究取得了大量进展,新的同类化合物不断的被发现。就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结构与分类、在植物中的分布情况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熊果酸;五环三萜;抗肿瘤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大多以游离形式或者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熊果酸(ursolic acid) 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属于oc 一香树脂烷(r,-amyrin) 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1990 年,日本将熊果酸列为最有希望的癌化学预防药物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具有抗肿瘤、抗HIV、抗糖尿病、抗菌、抗病毒、增强 免疫功能和降血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药理学作用、以及新五环三萜结构的发现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亦展示了五环三萜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五环三萜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1 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的结构与分类 目前已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多数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五环三萜类成分在药用植物中较为常见,主要的结构类型有乌苏烷型、齐墩果烷型、羽扇豆烷型和木栓烷型等,见图1。 乌苏烷(Ill'Sane) 型又称一香树脂烷(r,-amyrane) 型,如熊果酸、积雪草酸、蔷薇酸引、坡模酸I 、2 一羟基乌苏酸:齐墩果烷(oleanane) 型又称( 口一香树脂烷(B-amyrane) 型,如齐墩果酸、甘草酸、甘草次酸、丝石竹皂苷元引、蒲公英萜醇、刺囊酸等;羽扇豆烷(1upane)型如白桦脂醇、白桦脂酸n”羽扇豆醇、乙酸羽扇豆醇酯ml等;木栓烷(friedeiane) 型如木栓酮㈣、雷公藤红素、demethylzeylasteral 、salaspermic acid 、2,3 — dihydroxy-friedel-6 ,9(1 1) 一en 一29-oic acid 等。 2 熊果酸及五环三萜同类物在植物中的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在自然界已有34科108种植物中能分离得到熊果酸,主要分布在女贞子、山楂、珍珠菜、夏枯草、车前草、甘草、连翘和苦丁茶等药用植物中。齐墩果酸是一种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约60 科190种植物中,如:青叶胆全草、白花蛇舌草、女贞果实等,以游离形式或与糖结合成苷存在。就冬青科苦丁茶而言,目前发现含量 最丰富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主要存在于苦丁茶冬青、大叶冬青的枸骨嫩芽和功能叶之中。除此之外,冬青科苦丁茶中尚含有若干种含量较低的其它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人们在大叶冬青中分离鉴定了 1 3 种新型三萜皂苷和7 种三萜苷元;在苦丁茶冬青

不同品种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比较研究_邢增涛

不同品种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比较研究 邢增涛1 郁琼花2 张劲松1 潘迎捷1 (1 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 2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200233) 摘要 本研究利用HPLC对同一灵芝菌种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品种灵芝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和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液体发酵7天左右的灵芝菌丝体中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极低,而不同生长阶段的灵芝子实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的变化较小,孢子粉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较子实体中低。不同品种的灵芝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黑芝中几乎不含三萜类化合物。 关键词 灵芝 HP LC 三萜类化合物 菌丝体 子实体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也是现代灵芝化学和灵芝药理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已经从灵芝中分离纯化出100多个三萜类化合物。另外,在真菌和高等植物的许多次生代谢产物中,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及多酚类化合物等均被用作形态上比较接近的真菌或高等植物鉴别和分类的特征性化合物。国外学者对灵芝做过类似的研究。本文利用HPLC对同一菌种发酵菌丝体、不同生长阶段的灵芝子实体、孢子粉,以及在我国商业化栽培的几种灵芝子实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为更合理地开发利用灵芝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以及分类和鉴定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灵芝发酵菌丝体、芝蕾期子实体、成熟期子实体、老化期子实体、孢子粉,菌种均为Ganoder ma lucidum0819,由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药用真菌研究室选育。不同品种的灵芝子实体由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育种室王南博士提供。 HPLC:Waters2690;检测器,Waters2487;色谱柱,Nova-Pak-C18,3 9mm 150mm(Waters)。 95%乙醇(分析纯),甲醇(光谱纯),冰醋酸(分析纯),乙腈(光谱纯),实验用水为重蒸馏水。 2 方法 2 1 供试样品的处理 分别准确称取经粉碎的灵芝样品各1克,加入适量95%的乙醇,超声提取1h,过滤,收集滤液。重复提取3次。合并滤液,于40 左右,减压除去乙醇。用适量甲醇将样品溶出,定容至25ml,供测定。 2 2 HPLC分析条件 流动相:乙腈-2%乙酸(1 4)为A液;乙腈-2%乙酸(1 2)为B液。色谱柱的处理:预先用100%的A洗脱液冲洗色谱柱,设定检测温度为37 ,流速为0 5ml/min。梯度洗脱程序:0 5min,100%A;5 10m in,80%A;10 20min,70%A;20 30min,5%A;30 40min,40%A; 40 50min,20%A;50 100min100%B 1 。进样量为20 l。 3 结果 结果见图1,其中1为液体发酵7天的灵芝菌丝体,2为芝蕾期子实体、3为成熟期子实体、4为老化期子实体、5为孢子粉。图2为不同品种灵芝在同一培养基进行培养,并同一时期采收的老化期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H PLC图谱,其中A为松杉灵芝、B为紫芝、C为灵芝0770、D为南韩灵芝、E为日本灵芝、F为灵芝0819、G为黑芝、H为江西黑芝。 4 讨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液体发酵7天左右的灵芝菌丝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和种类几乎无法辨认。据Sheau-Farn Yeh 2 、Rongsuey Chyr 3 等人的研究报道, 液体发酵灵芝时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至 图1 不同生长阶段灵芝产品中三萜 类化合物的HP LC图谱 575 中药材第27卷第8期2004年8月

熊果酸的生物活性及其研究热点

2010年第卷第期 137[收稿日期]2010-05-14 [作者简介]刘柯彤(1988-),陕西榆林人,陕西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8级本科生。摘要:综述了近年来熊果酸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其研究热点,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熊果酸;生物活性;研究热点 中图分类号:O62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7-7871.2010.07.002 熊果酸的生物活性及其研究热点 刘柯彤,陶亮亮,马雄,刘军海 (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0前言熊果酸(Ursolic Acid ,UA ),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属α-香树脂醇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纯净的熊果酸为白色针状晶体,熔点为285~287℃,易溶于二氧六环吡啶,可溶于甲醇、乙醇,微溶于丙酮、苯、氯仿和乙醚。在自然界中熊果酸主要分布在女贞子、山楂、夏枯草、车前草和苦丁茶等多种植物中[1,2]。近年来,有关熊果酸的提取已经成为天然产物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对熊果酸生物活性研究的深入,其在医药、食品、保健和化妆品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熊果酸的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熊果酸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1熊果酸的生物活性熊果酸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尤其在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毒、保肝和美容护肤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值得重视。1.1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熊果酸具有抗致癌、抗促癌、诱导F9畸胎瘤细胞分化和抗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其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作用:熊果酸能抗突变、抑制癌变的启动、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具有肿瘤逆转作用及抗侵袭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从而抑制癌变的形成;并且对多种肿瘤细胞体内、外均有抑制作用,并可 以减少放疗、化疗之后对造血系统的损害[3]。熊果酸对结肠癌、黑色素瘤和胃癌等多种细胞系具有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及癌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4]。于丽波等研究发现熊果酸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与调节Bcl-2和Bax 的蛋白表达有关[5]。刘琼等研究表明, 熊果酸具有抑制恶性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ERK1、C -Jun 、C -Myc 、CyclinD1表达有关[6]。 1.2抗氧化作用 氧化作用是造成人类衰老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防止人体内不良胆固醇(LDL )的氧化,保持血管的年轻化方面,熊果酸扮演着重要角色。 熊果酸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功能,因而被广泛 地用作医药和化妆品原料。抗氧化作用对人体抗 衰老和皮肤祛斑、祛色素、美容都有积极作用。 对于熊果酸的抗氧化作用有人曾作过研究,如卢静等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Feton 体系法测定熊果酸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 探究熊果酸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熊果酸对超 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对超氧 阴离子的最高清除率可达88.42%,但是清除作用弱于同浓度下的VC 。熊果酸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高可达86.35%,并且强于同浓度下的甘露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性[7]。王建梅等研究发现,熊果酸有保护糖尿病大鼠血管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 Surveys &Reviews 综述与述评 11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

1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1 传统的三萜类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一般根据其溶解性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分离,如:将药材用乙醇浸提3次,提取液浓缩得到的浸膏溶于适量水中,然后用氯仿萃取3次,合并氯仿层,减压浓缩到原体积的1/3,用饱和NaHCO3溶液碱化,取氯仿层部分浓缩,得到棕色浸膏将所得浸膏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等。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易造成医药污染,且提取的选择不高,使制得药物剂型单一,多为汤剂或者丸、散等剂型,服用量大且携带不便,不利于中药的现代化。 1.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由于SFE在萃取过程中几乎不用有机溶剂,萃取物中无有机溶剂残留,对环境无污染,且提取效率高,节约能耗等特点,在中药化学成分的萃取分离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崔星明等[3]采用SFE得到的芦笋提取物,用甲醇溶解,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得到了56个组分。发现有保留时间和熊果酸基本一致的峰,其质谱分子离子峰和特征碎片峰都与熊果酸的一致。雒廷亮等[4]采用SFE对山茱萸中熊果酸提取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熊果酸提取率基本相同的前提下,SFE不仅可以实现清洁生产,而且易于实现工业化。 1.3 半仿生提取 该法模拟口服给药,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了一种新的提取工艺,即将药材先用一定pH值的酸水提取,继以一定pH 值的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滤过、浓缩、制成制剂,据报道此种方法经济实用,可保证疗效[5]。龚慕辛等[6]通过比较水、不同浓度的乙醇、半仿生法及碱水提取对齐墩果酸提出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半仿生提取齐墩果酸,提出量远高于一般水提。以pH=12的碱液提取女贞子可以使齐墩果酸提出量大于75%乙醇的提出量,并且齐墩果酸不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吸收利用率将提高,提取成本也大大降低。 1.4 超声循环技术 黄书铭等[7]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时,在常规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超声循环的处理步骤,通过实验对比,超声循环提取所需各种溶剂用量减少,提取时间缩短,目的产物提取率提高了40%。 1.5 化学衍生法 化学衍生法chemical derivatizationmethod是色谱分析中用未处理样品的一种方法。衍生化的目的是使那些本不能直接进样分析的物质经过衍生化反应后转变为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色谱分析的物质。仲兆金等[8]用重氮烷和卤代烃的化学衍生法使结构相近、难以分离的三萜酸酯化,不改变三萜骨架结构,利用其酯化物容易分离的特点,分离后再部分水解,分得茯苓三萜,确定其结构。 2 中药三萜类化合物的测定 中药总三萜类成分的的测定一般采用分光光度法。该方法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作为中药质量评估的一种检测手段。如茯苓中总三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9],灵芝样品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10],马桑叶中总三萜酸的含量测定[11]等。 3 中药三萜类单体成分的分析测定 目前用于中药三萜类单体成分的分析测定方法有光谱学、生物学及色谱学方法等,尤以色谱法应用最广泛。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法,以及它们与质谱联用技术等。其中薄层色谱法经济、简单、分离能力强,相当一部分三萜类化合物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定量,但其重现性、选择性较差,直到高效薄层色谱法的出现才得以改善[12]。气相色谱法在三萜类化合物的分析中占有一定比例[13 14]。由于该方法要求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许多挥发性较弱的三萜类化合物需要进行衍生化处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方法的应用。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三萜类化合物分析的最常见方法。另外,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

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皂苷结构中多具有羧基,所以又常被称为()皂苷。 不符合齐墩果烷结构特点的是 A. 属于三萜 B. C23、C24连接在C4位上 C. C29、C30连接在C20上 D. A、B、C、D、E环都是六元环 E. C29、C30分别连接在C19、C20上 E 皂苷多具有下列哪些性质 A. 吸湿性 B. 发泡性 C. 无明显熔点 D. 溶血性 E. 味苦而辛辣及刺激性 ABCDE 不符合皂苷通性的是 A. 大多为白色结晶 B. 味苦而辛辣 C. 对粘膜有刺激性 D. 振摇后能产生泡沫 E. 大多数有溶血作用 A 下列成分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并不因加热而消失的是 A. 蛋白质 B. 黄酮苷 C. 蒽醌苷 D. 皂苷 E. 生物碱 D 某中药水提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后,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则该提取液中可能含有:A.皂苷 B.蛋白质 C.单宁 D.多糖 A 皂苷在哪些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A. 热水 B. 含水稀醇 C. 热乙醇 D. 乙醚 E. 苯 ABC 可以用于皂苷元显色反应的试剂是 A. 醋酐-浓硫酸 B. 冰醋酸-乙酰氯 C. 苦味酸钠 D. 三氯醋酸 E. 五氯化锑 ABDE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所使用的试剂是 A. 氯仿-浓硫酸 B. 冰醋酸-乙酰氯 C. 五氯化锑 D. 三氯醋酸 E. 醋酐-浓硫酸 E 有关皂苷的氯仿-浓硫酸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 应加热至80℃,数分钟后出现正确现象 B. 氯仿层呈红色或篮色,硫酸层呈绿色荧光 C. 振摇后,界面出现紫色环 D. 氯仿层呈绿色荧光,硫酸层呈红色或篮色 E. 此反应可用于纸色谱显色 D 某天然化合药物的乙醇提取物以水溶解后,用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液经处理得一固体成分,该成分能产生泡沫反应,并有溶血作用,此成分对呈阴性反应。 A Liebermann反应 B Salkowiski反应 C Baljet反应 D Molish反应 C 鉴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方法有 A. 三氯醋酸反应 B. SbCl5反应 C. 发泡试验 D. 与胆甾醇反应 E.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ACE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灵芝(Ganoderma)为层菌纲目灵芝菌科,灵芝属真菌的总称。习惯所称灵芝是灵芝属中赤芝[ Ganoderma lucidum (Lwyss.ex Fr) Karst ]的子实体部分,其主要成分之一是三萜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有较高的脂溶性,分子量一般为400-600,化学结构复杂由于化学结构的多样性,使三萜类化合物有较广泛的药理活性。 【关键词】:三萜类;素芝;药理作用 对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有利于灵芝有效成分的寻找和进一步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现对近年有关灵芝三萜类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综述如下:(一)灵芝属三萜类新化合物 对灵芝脂溶性成分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高潮,1982年Kubota等首次分离到灵芝酸A和灵芝酸B。1988年从灵芝属中先后又分离到19个三萜类新化合物,用波谱技术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 (二)药理作用 1 保肝作用 王明宇等从赤芝子实体中得到粗组分GT,进一步经硅胶柱色谱得5个组分(GT-GT),JI 经HPLC检测证实该GT和GT2主要含灵芝酸A和赤芝酸A,实验表明GT和GT2对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苷和卡介苗,脂多糖所致的3种肝损伤模型小鼠有较好的保肝作用,可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的血清ALT和肝脏TG含量,并不同程度减轻动物肝损伤。 2 抗肿瘤作用 作者从赤芝菌丝体中提取得到6个有细胞毒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灵芝酸U V W X Y 和Z。体外实验能明显抑制小鼠肝肉瘤细胞的增殖。Lin等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到2个三萜类化合物灵芝酸A和双氢灵芝醛A,体外实验表明两者有较强的抑瘤活性,对人肝肉瘤细胞和KB细胞ED50 值均在1-11μg/ml。以灵芝醛A作用最强。 3 抗HIV-1`及HIV-1蛋白酶活性 Min等从赤芝孢子粉中分离得到灵芝酸β,灵芝酸B,多糖,和灵芝酸A.体外试验表明对HIV-1蛋白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是20.50.90.70和70μmol.L-1,此外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1亦有中度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140-430μmol/L-1 。作者认为羊毛甾烷型母核C-23或C-24或C-25位上的羟基是其抗HIV-1蛋白酶活性的必需基团。Sahar 等用生物活性追踪法从赤芝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3种化合物。在抗HIV-1活性的初筛实验中,化合物灵芝粉F和灵芝多糖可抑制由HIV-1诱导的MI-4细胞的细胞毒效应。两者IC50均为7.8μg/ml。而且次浓度仅为其细胞毒浓度的50%。抗HIV-1蛋白酶实验采用受试物与重组HIV-1-PR及其合成底物。根据峰面积计算值,结果发现灵芝酸B和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对HIV-1的实验中,13个化合物在浓度低于0.25mol/L-1时,均无抑制活性。尽管实验对所试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未能得到明确的结论,但作者认为有双键架构的羊毛甾烷型三萜化合物与抗HIV-1活性密切相关,而甾醇类化合物(compound 10-12)则无此活性。 4 抑制组胺释放 Kohda等报道灵芝酸C和灵芝酸D在体外对Con A诱导的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案有抑制作用,药物浓度在0.4μg/ml时抑制率分别是30%和15%。 5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Morigiwa报道用Friedlang和Silvertein方法测定10个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在体外对ACE 酶的作用,发现灵芝酸F对ACE有抑制作用,其IC50为4.7*10-6mol.L-1,其他9个化合物

熊果酸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坤福郑云法刘成左张春牛 【关键词】熊果酸;,,,检测方法;,,,提取方法;,,,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熊果酸是广泛存在于白花蛇舌草、女贞子、乌梅、夏枯草等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有研究表明熊果酸具有镇静、抗炎、抗菌、抗糖尿病、降血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早在1996年,日本学者神藏美枝子等人从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越桔叶中提取了具有较高熊果酸浓度的熊果酸产品,产品中除含有25%的熊果酸外,尚含有大量的熊果酸衍生物、熊果苷和其它三萜类化合物等,具有多种活性成分,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稳定肝功能等。现在人们对其研究越来越多,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 1 提取方法 对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是其研究起点,没有较好的提取工艺,就更谈不上对其进一步研究。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些科研工作者[1~5],通过正交实验确定85%~95%的乙醇提取熊果酸效果最佳。崔星明等[6]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的芦笋提取物,用甲醇溶解,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得到了56个组分。发现有保留时间和熊果酸基本一致的峰。其质谱分子离子峰和特征碎片峰都与熊果酸的一致,确定该化合物为熊果酸。 2 检测方法 在检测方法方面,有不少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熊慧敏[7]全面地论证了薄层层析-双波长扫描法测定大山楂咀嚼片中熊果酸含量的检测限的线性范围可行性,并考查了此方法的测定熊果酸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从而证明薄层层析-双波长扫描法测定熊果酸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均都达有关规定的要求,本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可靠,可作为检验产品质量的一个快速而实用的定量方法。朱玉琴等[8]在采用薄层扫描检测保驾胶囊中熊果酸的含量时首次对显色剂进行了改进,并验证了醋酸-浓硫酸 (9∶1)比10%硫酸乙醇显色要好,检测限低等优点。与此同时,杨云等[9]在采用薄层层析检测牙周康泰胶囊熊果酸的含量验证了10%磷钼酸乙醇液比10%硫酸乙醇显色要好。 罗启剑等[10]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连钱草中熊果酸含量。郭艳玲等[11]和陈志强[12]采用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了补肾颗粒和消食贴中熊果酸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周静等[13]探求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取女贞子氯仿提取液自然挥发干,甲醇溶解经甲酯化后,进样分析。色谱条件:hp-1毛细管柱(25 cm×0.32 mm,0.52 μm),柱温280℃,氮气为载气,氢火焰检测器。分析结果表明熊果酸的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9.8%±2.1%。所建立的气相色谱法可以作为女贞子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 施慧君等[14]采用hplc法测定知柏地黄冲剂中熊果酸的含量。选用ods-c: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99∶1),磷酸调ph 2.5,检测波长:206 nm,流速:1.2 ml/min,柱温25℃的条件下,熊果酸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 平均回收率达98.7%(rsd=0.66%)。罗晓清等[15]采用rp-hplc法测定石精叶中熊果酸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ods柱,用甲醇(1%),醋酸水溶液(88∶1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平均收率分别为98.5%、97.6%(n=3)。rsd分别为1.62%,1.89%(n=3)。方法准确、灵教、快速,可作为石抽叶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之一。 杨书良等[1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影响熊果酸测定的各个方面(例如:粒度、煎煮次数、溶媒量、提取时间等)进行测定和和正交分析,从而论证了它比薄层层析法更精确、更可靠、灵敏度更高,重现性更好。鞠建华等[17],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熊果酸含量,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调节流动相的比例和加入改性剂乙酸胺,验证了此改进方法可以使熊果酸和它的同分异构体齐墩果酸达到基线分离,并使基线平稳、峰型和分离效果较佳。鄢立新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