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联重科并购CIFA

中联重科并购CIFA

中联重科并购CIFA
中联重科并购CIFA

中联重科并购CIFA1的分析

------兼论机械行业的海外扩张之路

摘要:目前世界并购再度风生水起,演绎着第六次全球并购浪潮,这一轮并购浪潮保持着接近30%的增长率。如此庞大的并购浪潮中不乏也有黄皮肤的弄潮儿,特别是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下,从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更加展示出大国、强国的气质,在危难中伸出援助之手。本文主要就中联中科并购意大利CIFA(Compagnia Italiana Forme Acciaio)的案例展开分析,同时还论述机械行业的海外扩张模式的选择。

关键字:海外并购协同效益中联重科

一并购动因理论

早期的并购理论认为,跨国并购只是国内并购的一种延伸,是资

1 CIFA创建于1928年,早期生产收音机天线类的小产品,1947年开始着重向混凝土大坝建设提供模具,之后着力在混凝土施工方向发展,生产了意大利第一台车载式混凝土搅拌机,1958年建起了意大利第一座商品(预拌)混凝土拌合站,1965年生产了第一台混凝土输送泵车。被并购前,CIFA在全球有近60个独立经销商,7个生产工厂,是意大利第一,欧洲第二的混凝土设备供应商,更是世界上混凝土设备瓶中最齐全的公司,目标是提供混凝土社工的全套设备(从搅拌到布料,从泵送到浇铸)。

本输出和国际市场分工扩展的形式。作为资本输出的手段和工具,它的本质仍然是发达国家对于落后国家的经济投资和市场占领,企业用收购和兼并东道国当地企业的形式代替创建新企业的“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可以更快地进入当地市场,而且还可以借此打压投资所在国的企业。由此判断,落后国家接受企业跨国兼并和收购是被迫的,跨国并购可能带来东道国带来损害。主要的理论代表者有:(1)海默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2)维农在1966年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3)邓宁在1977年提出的折衷理论。

这些理论主要应用市场竞争优势理论、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部化理论等对跨国并购现象进行了解释,其强调的是资本输出国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跨国并购可以获得在资本输入国的扩张和延续,从而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和垄断势力。对于资本输入国和被并购企业而言,除了被控制和分割占领外,似乎并无其他的效果。从经济结果看,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出自于资本输出国及其跨国公司对于市场和利润的追求,而资本输入国的市场被迫开放,所接受的投资没有利益,这是以往剥削的延续。

随着跨国并购的展开,众多学者开始意识到,并购实务的操作和带来的效应远远超过了理论的简单推断。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假设并且实证检验了这些结论的正确性。

第一,跨国并购可以提升效率并增加社会福利。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可以增加社会福利并且使交易的参加者提高各自的效率,主要包括管理协同理论、经营协同理论、财务协同理论以及价值低估理论。这

些理论也时常出现在教科书里。

第二,跨国并购可以实现企业市场势力的扩张。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等形式来减少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数量,帮助企业实现对供应链以及销售渠道的控制,巩固市场占有率等等,进而增强企业对市场环境的控制能力和长期的盈利能力。

第三,跨国并购是技术进步和溢出的重要推手。玛库森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优势企业在东道国的投资和占领市场一方面会快速实现其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技术溢出”。这也是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理念的理论原型。

二我国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1)对资源的需求。我国跨国并购的产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的领域,例如中铝并购澳大利亚力拓,还有一些集中在非洲、拉美洲等自认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还是建立在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增长阶段,出于国家安全的战略角度出发,对不可再生的资源的消耗慢慢转向国外的购买或者直接开发上。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时刻,大众商品的价格大幅下降,而且国外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经营的压力和债务的压力,因此纷纷希望得到国外的资金投入。例如2009年4月,五矿发展在征得澳大利亚政府的认可的前提下,以12.06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的大部分资产。

(2)对技术和品牌的需求。通过并购获得技术和品牌,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发展之路。危机下的国外一些企业资产严重贬值,资金周转困难,经营不善,为了摆脱困境纷纷以较低的价格出让。同时,作为

政府也希望能有资金进入“救市”,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放宽了长期限制资本运营和私人投资的规定,这些都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契机,通过参股或控股学习海外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经验。

(3)对市场的需求。并购可以避免贸易摩擦和关税壁垒。国外企业由于危机,资产大幅缩水,但是从长期看,未来的收入现金流能够覆盖现在的并购成本,同时,并购符合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这样的并购就是可行的。我国的企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有实力通过并购快速抢占市场的能力。2008年9月,湖南中联重科就以2.71亿美元收购意大利CIFA的100%股权,一跃成为混凝土机械行业的龙头。

三案例分析

2008年9月28日,中联重科联合投资机构弘毅投资、高盛、曼达林基金(Mandarin Capital Partners)与意大利 CIFA 公司正式签署整体收购交割协议,以 2.71 亿欧元的现金收购方式,完成对CIFA 的全额收购。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欧洲缔造的第二大收购交易,仅次于 2006 年 1 月蓝星集团以 4 亿欧元收购法国安迪苏集团。至此,中联重工这头“温和的狮子”终于完成了它生猛的一吼。

早在2001年,中联重科就踏上了并购之路,一路走来,共耗资共计4亿元,陆续收购了英国保路捷、湖南机床厂、中标实业的环卫机械、浦沅集团的汽车起重机、陕西新黄工的土方机械、湖南车桥厂……尤其是 2003 年公司通过收购浦沅集团,收入由 2003 年的11.73 亿元跳跃到 2004 年的 33.80 亿元,同比增长 188.11%。由此可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