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必考题——麦克卢汉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必考题——麦克卢汉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必考题——麦克卢汉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必考题——麦克卢汉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博必考题——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的简介麦克卢汉于1911年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的一个偏僻小镇,早年在曼托巴大学求学,后来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多所大学执教。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他是20世纪名副其实的传播学大师,是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我们现在常把“地球村”这个说法挂在嘴边,但出处未必知晓,“始作俑者”就是麦克卢汉。他关于“地球村”、“重新部落化”、“意识延伸”的论述,无人能出其右。他对电子时代和赛博空间的预言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点麦克卢汉的“三论”一.媒介即讯息(the Media is the Message)二.“媒介是人的延伸”三.地球村(Global Village)四.冷媒介与热媒介(Cool Media/Hot Media)五.媒介的时空关系(the Space-Time of Media)六.内爆(Implosion)媒介即讯息(the Media is the Message)这是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1964年)一书中提出的影响广泛的媒介观。他认为:“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麦克卢汉的思想常常被看作是“媒介决定论”或“技术决定论”。“媒介即讯息”并非是字面上的含混意思,而是说我们过去认为是讯息(内容)的传播产生了“效果”——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但实际上是媒介形式本身在产生“效果”或影响,媒介形式的变革导致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行为发生变革,乃至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革。每一种新的媒介都会改变我们过去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加速并扩大人们的功能”,即新的媒介导致我们在感知、思考与行为上引入了新的“尺度”、新的“速度”和新的“模式”。比如,原始人以5种感官媒介(嗅、触、听、视、味)整合与均衡地直接感知世界,他们以此种感知“尺度”进行思维和行动。

但不同的科技媒介使我们各种感官开始不均衡地发挥功能,由此导致我们思维、行为的“尺度、速度、模式”等经验特征的变革,社会结构也因此而发生变革。印刷媒介扩大了人的感知时空特别是空间,但印刷媒介着重强化了视觉感官,它影响了我们的思考,使思想变成线性的、连续的、规则的、序列的和逻辑的,并使思考与感情分离。在人类行为上,印刷媒介隐含了个体化的接受模式,促成了个人价值观念,使人际关系疏离,划分了私人与公共领域以及各种知识学科,并导致等级和专业性的精英文化产生。在社会层面上,印刷媒介使人的感知空间扩展,导致大的民族文化圈连接,由此民族国家产生。电视媒介又不同,它重新强调几种感官的整合功能:视觉、听觉和触觉,恢复印刷媒介所毁坏的感官比例平衡,它所产生的思维是非线性的、非连续的、重叠或并列的、直觉性的,是类比思维而非因果逻辑思维。电子媒介使社会各种分化的领域在全球层面上从纵向和横向上“内爆”而重新汇聚与混合,同时可能将我们从单个的民族国家变成一个地球村,人类将“重新部落化”。电子媒介由此又重构了人们思维与行为的“尺度、速度、模式”,也重构了时间和空间。理解“媒介即信息”这一命题还需要我们从过去对“媒介”和“讯息”的二元分离认识中解脱出来。在麦氏看来,媒介并非只是一种装载体,内容也不是被装载物,二者常常是不同形态的媒介本身的聚合。麦克卢汉解释说,“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外一种媒介”,比如,“文字的内容是言语,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一样。”所以,像“电台”这样的媒介其影响与其节目安排毫不相关,“广播使信息传播加快,信息加速同时又加快了其他的媒介”。内容“是什么”没有关系,它以改变了的传播形态重新出现才是重要的,那就是我们的感知方式更快、更广、更多样了,“因为设计或模式扩大并加速了现有的运作过程”。麦克卢汉的思想主要源自他的导师英尼斯的“媒介决定论”,英尼斯将媒介看成是人的思维的延伸,他认为,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发生的事件及事件的重要性是由媒介决定的。与

传播的信息相比,传播媒介对各种社会组织形式具有更广泛的影响。他以“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的概念来阐释其思想:前者(如羊皮纸、黏土板、石刻等)由于能与具体的场所与物质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持久或永恒的,易于在文化传承上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粘合为一体,利于维护传统集权宗教形式,形成稳定的社会;而后者(如印刷媒介)因为更加容易携带和轻易地在任何地方置放,因此更能产生跨越空间的联系和扩张,由此促进世俗制度和政治权威朝非集权化方向发展。他断言:“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传播观可以说是扩张了英尼斯的思想,他将每一种媒介都看作是人的某一官能的延伸,并对各种媒介进行了详尽的阐发。麦克卢汉超前的传播观一出现便引起震惊与争论,其大量新词汇和标新立异的观点,使许多人难以理解。崇拜者宣告他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诋毁者将其思想贬为稀奇古怪加大杂烩的“科学神秘主义”的一知半解,较认真的批评家指责他对全球的各种资本主义关系置若罔闻。1980年他去世后,他的思想似乎也跟着去世。十多年后,全球卫星电视、因特网等重新站出来支持了他,人们似乎也重新发现了麦克卢汉。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已故总裁史蒂文·罗斯认为,麦克卢汉的预言正在真正实现(1990);CNN总裁特德·特纳宣称他的公司是麦克卢汉多年前预言的“地球村”的“公告传报员”(1993)。研究者说1991年的海湾战争成了电视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因为“卫星电信技术用电子瓦解了时空,所以这场战争整个世界……都参与了”(昂,1991)。“如果麦克卢汉能活着亲眼看到视频电视和电子高速公路的问世,他对这一切会说什么呢?”(斯蒂文、约翰,1996)。麦克卢汉的一些观念现在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并被引申来考察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媒介或文化帝国主义,媒介对跨文化冲突的影响,全球“电子媒介虚拟时空”和“虚拟社会群体”的共同体验,全球人类关系的规模、模式、习惯的深刻结构性变化,电子文化空间对全球文化地理边界的重构等等。

“媒介是人的延伸”这是麦氏理解媒介根本的出发点,也是他超出所有理论家的独到之处。在麦氏的思想视野中,媒介不是冷冰冰的外在化的存在,媒介就是人的身体、精神的延伸。媒介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重建了人的感觉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麦氏对媒介的理解大胆又独特,他把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手写稿、电话、电视、口语被他划分为冷媒介,因为清晰度低;而拼音文字、印刷品、广播、电影等等则被看成是热媒介,因为清晰度高。显然,这里的“清晰度”并不是指图像的可视感觉,而是指这种媒介传载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把握的较多的含义。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觉,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也就是使媒介处于充满数据的状态。麦氏的这种划分有他个人偏好,也有他所处的时代局限。例如,把电视划为冷媒介就有待商榷,他那个时代电视还不是十分普及,电视技术也远不如现在先进。在今天看来,电视就未必可以说是冷媒介。最可惜的是麦氏这本书未能论述到电脑和互联网,他所处的时代电脑和互联网都还未出现。现在看来,电脑和互联网作为媒介,对当代人类生活的改变显然是前所未有的,这需要新时代的麦克卢汉加以阐释。地球村(Global Village)“地球村”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他《关于理解新媒介的报告》的打字稿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后来在《古登堡星汉璀璨》一书中,他把这个概念作为其中一章的标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他说:“新型电子条件下的相互依存性,把世界重新塑造成为一个地球村的形象。”后来,麦克卢汉以“地球村”作为标题与人合作出版了《地球村的战争与和平》(1968)和《地球村》(1989)两本著作。在麦克卢汉看来,“地球村”包括以下涵义:1.瞬息之间,电子媒介就可以使信息传播到万里之外的地方。借助于电子传媒,地球上的重大事件可以同步/即时传播,空间距离和时间差异不复存在,整个地球在时空范围内已缩小为一个很小的地方,人们具有了获得公共信息的相等机会。2.电子媒介的同步化性质,使人类社会结成了一个具有密切的相互关系、无法静居独处的、紧密联结的小社区。新媒介使大区域变成了可以互动的小社区,信息的暴露也更为充分和全面。3.人

类从远古至今经历了一个“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过程。在游徙不定、采猎为生的远古时代,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是整体的、直观的把握,人具有全面的、多样发展的技艺,那时的人是整体的人,是部落人。由于劳动分工的出现和拼音文字的发明,人使自己成为被分裂切割的、残缺不全的非部落人。机械印刷术和工业化则把人推向了非部落化的极端。电子时代来临后,人不能只专精一门,人的感知系统不再只偏重视觉,人们不再是分裂切割、残缺不全的人。电子传媒,尤其是电视,使人们重新体验了部落文化中村庄式的接触交往,使人们恢复了脱离部落文化以来长期失落的“总体感觉”和“感官平衡”,人类在高级阶段又重归部落文化。美国传播学家保罗·莱文森说:“因特网把地球村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比喻。”他将地球村一分为二:传统的地球村和赛博空间的地球村。然后又把传统的地球村一分为二:广播地球村和电视地球村。他用了三个比方来区别这三种不同的地球村:广播地球村是儿童的村落,电视地球村是窥视者的村落,赛博空间地球村是参与者的村落。广播地球村是单向传播,传者和受众是不平等的亲子关系;电视地球村是窥视者的村落,莱文森以肯尼迪的葬礼和克林顿的性丑闻为例来说明他的观点。除此之外,他还讨论了网上地球村的政治和商务,人们可以在网上直选,参与国家大事。“因特网上的地球村本身就是一种治国机制。”他认为,网上地球村的商务和政治一样,不存在技术问题,是否实行直接选举和电子商务,那是人们的态度问题。“地球村”可以说是20世纪最著名的概念之一,是一个极富启示性和前瞻性的概念。它形象地表述了因传播媒介的高度发达而给人类交往和传播带来的巨大变化。麦克卢汉把媒介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考察,探讨传播媒介对文化、政治、经济的影响,具有深广的历史视野和整体把握观,但往往过于看重媒介技术而导致了技术决定论。冷媒介与热媒介(Cool Media/Hot Media)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冷热二分法是他最有名、最受争议的概念之一。但这个概念为人们理解不同媒介的性质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新的工具。麦克卢汉首次充分展开论述这个冷热二分法,并且把它们用于分析传播媒介是在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中。麦克卢汉划分“冷媒介”和“热媒介”的依据是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及与此成反比的受众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低清晰度的媒介(如手稿、电话、电视、口语等)叫“冷媒介”,因为它们的清晰度低,要求人们深刻参与,深度卷入,它们为受众填补其中缺失的、模糊的信息提供了机会,调动了人们创造的能动性;反之,高清晰度的媒介(如拼音文字、印刷品、广播、电影等)叫“热媒介”,它们给受众提供了充分而且清晰的信息,并不留下那么多的空白让接收者去填补或完成,因此要求参与程度低。总之,冷媒介邀请人深度参与,因此它“兼收并蓄”;热媒介剥夺人深度参与的机会,因此它“排斥异己”。媒介的清晰度高,参与度就低;媒介的清晰度低,参与度就高。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存在。麦克卢汉认为,与广播及大多数印刷词语相比,具有声像的电视是“冷”的、未完成的。媒介之所谓“冷”,就是说它邀请人们去补充细节,并不是取决于它启用的感官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它使用感官的强度。冷和热不只是一种媒介和其他媒介在相对尺度上的比较,是人们使用媒介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属性具有持久性,无论环境中存在的其他媒介是什么。但并不能说媒介具有什么永恒不变的形而上的冷热属性,在人的使用和发明的压力之下,媒介总是处在演化之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录像机等设备的产生,使电视的温度在不断地上升,但它的表现力还是不完全的,升温的情况不足以改变它的冷包装。麦克卢汉还将冷热的外延拓宽,认为冷媒介和热媒介调节着文化环境的温度,它们给文化环境提供信息,又反过来从文化环境中吸取能量。一种或一群媒介可以把文化炒热,热文化常常刺激冷媒介的兴起,反之亦然。麦克卢汉还用“冷热”来分析美国政治力量的消长,他认为在美国的总统竞选中,候选人根据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利用各种媒介的冷热特性,扬长避短,争取将最好的一面呈现给选民。麦克卢汉给冷热媒介所下的定义能够为人普遍接受,但是他关于具体的冷热媒介特性

伸,重新回归了整体和平衡感知世界的功能:“我们今日的加速度并非缓慢的从中心向边缘的外向爆炸,而是瞬间发生的内向爆炸,是空间和各种功能的融合。我们专门化的、分割肢解的中心——边缘结构的文明,突然又将其机械化的碎块重新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一重组又是瞬间完成的。这是一个环球村的新世界。”电子媒介的高速度导致我们认识时空具有同步性,同步导致整体性——它瓦解了片段性、序列性、连续性、分割性。因此,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这个地球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一切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都结合起来,以电的速度产生内爆”,“一旦序列让位于同步,人就进入了外形和结构的世界……对专门片段的注意转移到了对整体场的注意”。“今天的电子时代,资料分类让位于模式识别……不是一个分割肢解的世界,而是一个整合模式的世界”,新闻、文学、政治和电影的分界模糊不清,艺术融合为传媒的形式,新闻是娱乐,娱乐也是新闻,而网络电视已经在播映人间万象舞台上的连续节目。过去一切分离了的东西及功能都在电子媒介的作用下重新聚合起来,既是形式上的聚合,更是内在功能的聚合——内向爆炸。内爆其实与我们通常熟悉的“整合、聚合、融合、交叉”等概念相关,但麦克卢汉反复论及“内爆”这个概念是试图强调由聚合而产生的强大的内在功能和效应,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结合。麦克卢汉是借用了氢弹爆炸的“聚变反应”来表达他的“内爆”观念,并与原子弹爆炸的“裂变反应”(外向爆炸)相对,他认为:“读写文化使部落和家族单位发生爆炸时,像原子裂变一样要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读书识字的人突然被电磁场攫住时,电力聚变(或内爆)就产生社会能量和心理能量。业已熟悉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人发生聚变,和正在走向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人发生裂变,这两种过程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别犹如原子弹和氢弹的差别。氢弹爆炸更猛烈,其威力远远超过原子弹。而且,电力聚变的产品是极为繁杂的,而裂变的产品却非常简单。”联系“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个人们更熟悉的命题来理解麦克卢汉的“内爆”概念可能有助于弄清他的思路。如果说印刷术将原本整体的世界分割为各种专门化的、片段性的“部分”,那么“电力”则重新将这些“部分”聚合起来。“电力媒介介入的速度造成了个人知觉和公众知觉结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电力媒介迅速而经常地造成一个相互作用的事件的整体场,所有的人都必须参与其间。现在,公众作用的世界具有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无所不包的范围。”麦克卢汉还用“中枢神经系统”隐喻内爆效应,认为内爆是一种功能的“有机”的系统整体效应:“过去的一切技能(除语言外),事实上都使人的某一部分肢体延伸,而电力却可以说使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包括大脑)实现外化。中枢神经系统是不受切割的统一场”,而电力媒介传播的高速度及时空同步性“具有有机体的性质……也是我们的神经系统的特性”。“我们用新媒介和新技术使自己放大和延伸。这些新媒介新技术构成了社会机体的集体大手术……被改变的是整个的机体。”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一书提出的“媒体场”的概念与“内爆”很近似,他认为电视形成的“媒体场”正在和“文化场”、“政治场”等各种“场”相结合,形成一种无所不能的力量。而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一书中认为,在当代电子媒介环境中,“内爆”广泛存在,电子媒介文化使信息、体育、娱乐、名人、商业、公共领域、私人空间等混合一体,形成“内爆”过程,它使美国的总统选举“内爆”成一场“政治秀”和“政治肥皂剧”,也使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成为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在互联网日益普及和传播全球化的时代,有关“内爆”的话题可能会产生更新的研讨成果。相关链接:地球村(Global Village)全球化(Globalization),媒介即讯息(the Media is the Message)。参考阅读:[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美]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数字麦克卢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张咏华:《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麦克卢汉的著作 1.《谷登堡星汉璀璨:印刷人的诞生》/,多伦多大学出版社,

1962年,经常重印2.《媒介法则:新科学》/与埃里克·麦克卢汉合作,多伦多大学出版社,1988年 3.《地球村的战争与和平》/,与昆廷·费奥尔合作,纽约出版社:矮脚鸡丛书,1967年,纽约点金石丛书,1989年 4.《媒介即是讯息:效果一览》/,与昆田·费奥拉合著,杰罗姆·安琪儿出版社,1967年,纽约矮脚鸡丛书,1989年纽约点石书局重印。

5.《理解媒介:人的延伸》/,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麻省剑桥和英国伦敦,1994

6.《麦克卢汉:其人及讯息》/与他人合作,乔治·桑德逊和弗兰克,麦克唐纳德编辑,约翰卡基作序,富尔克伦出版社,科罗拉多州,哥尔登市,1989年绝版书 1.《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纽约先锋出版社,1951年 2.《传播学探索》/,埃德蒙·卡彭特、麦克卢汉合编,波士顿灯塔出版社,1960年 3.《文学之声第一卷/,加拿大霍尔特·莱因哈特.温斯顿出版社,多伦多和蒙特里尔两地印行,1964年 4.《文学之声第二卷/,加拿大霍尔特·莱因哈特.温斯顿出版社,多伦多和蒙特里尔两地印行,1965年 5.《言语·声象·视象探微》/纽约新视角出版社,1967年 6.《麦克卢汉:亦冷亦热》/,杰拉德·斯特恩编,纽约西格钠出版社,新美利坚丛书,1967年

7.《通过消失点:诗画中的空间》/,与哈里·帕克合著,纽约哈泼出版社,1967年

8.《内部景观:麦克卢汉论文学批评》/尤金·麦克拉马拉编辑并作序,纽约麦格罗-希尔出版社,1969年

9.《逆风》/(哈里帕克策划),多伦多麦克勒兰·斯图尔特出版社,1969年10.《声音·面具·角色》/(文学之声第一卷纸皮书),霍尔特·莱因哈特·温斯顿出版社,多伦多和蒙特里尔两地印行,1969年评析: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自有其魅力,那么,究竟是什么使这位“传播学怪杰”及其媒介理论后来在学术界受到诸多非议、批评,跌入低谷的呢?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沃塞的“时下流行的对麦克卢汉的看法”一文指出,麦克卢汉在生前因其缺乏学术严谨性、连贯性及其空前出名而受到学术界的蔑视。缺乏学术严谨性和连贯性,则可说确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缺陷之一。麦克卢汉著述的写作,带有一些按学术严谨性来衡量属于缺陷的特点:在其藐视实证研究的结果、轻视逻辑推理的思想指导下,麦氏的著述文体散漫,以书籍写作而模仿电视“马赛克”的表述方式。他对媒介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之考察和论述,虽然深刻,但却失之于缺乏严格按照逻辑进行的推敲,结构松散,不讲究严谨的论证。就连对他非常推崇的美国传播学者梅罗威兹(Joshua Meyrowitz)也指出,麦克卢汉虽然对各种媒介的作用作出了概括性的断言,但是这些断言却没有形成清晰的、连续结构的论证和论据。他虽然旁征博引,但引用的往往是文学作品或传媒作品,却忽视史料的引用,更不必谈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引用。因此,麦克卢汉的论著,颇有点像文学批评,有些部分甚至带有神话评论色彩。如在《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一书中,麦氏引用希腊神话中的那喀索斯神话来说明新的媒介导致的“麻木”和“麻醉”状态,书中的这一部分就带有神话评论色彩。麦克卢汉原是文学批评家,他使用的语言带有文学色彩很自然,而且可说不无优势,例如,这可能使其论述“富有诗意”而能打动许多人的心灵。但这不能取代严密的逻辑性、结构的连贯性等所能带来的说服力。即便是麦氏理论所显示的一些观点的深刻性,也无法取代学术论著的严谨性要求;思想家和学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等号;麦克卢汉洞察深刻的思想可以使他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思想家,但若以学者的标准来衡量,缺乏严谨性却是一大缺陷。

2018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学硕版)

川大学初试真题 学硕:636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书脊 2.传播流 3.空符号 4.DAGMAR 5.威尼斯手抄小报 6.涵化理论 7.知识劳工 8.后真相 二、简答题 (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与媒介经济、网络与新媒体、符号学专业做) 1.试从受众角度分析弹幕的传播效果 2.简述新闻、舆论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

3.简述罗兰·巴尔特(国籍,提出的主要概念) 二、简答题 (编辑出版学专业做) 1.论述民国时期的编辑出版概况 2.简述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与影响 3.请从《三国演义》《红楼梦》《诗经》《楚辞》《泰戈尔诗选》《傲慢与偏见》《理想国》《老猫学出版》《媒介:人的延伸》等书籍中选出一本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内容简介 三、论述题 1.请举出本世纪以来有关信息传播的重要事件,并说明技术发展对于传播的影响 2.请说明传播学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分别选一个进行阐述 3.不用符号能说明任何意义吗?请举例说明 四、操作题 请根据你的学术积累和个人兴趣,做一份学年论文的研究设计 学硕:916新闻传播业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新闻专业主义 2.集体记忆 3.元传播 4.蜻蜓FM 5.智能书店 6.延时摄影 7.DeepMind 8.全民阅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互动广告增加了广告投放的精准性,但也带来了扰民的问题,你怎么看? 2.数据可视化是什么?列举五种常见的可视化工具 3.简述媒介帝国主义在世界电视传播领域的表现特征 4.简述IP版权保护与网络文化产业运营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编码可以反映文化态度,你认为中国是弱编码还是强编码?为什么?

“政治学原理(含政治学基础)” 章节题库(第10~12章)【圣才出品】

“政治学原理(含政治学基础)”章节题库 第十章政治行为 一、概念题 1.政治参与(辽宁大学2016年研;武汉大学2013、2007年研) 答: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 政治参与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①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②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③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④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政治统治(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研) 答:政治统治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既有权力制约关系,进而有效实现其利益和要求。在这其中,维护政治权力主体的地位,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在利益关系和政治生活中的主导性,是政治统治行为发生的基本出发点。而维护权力制约关系,使得政治权力能够正常发挥作用,有效贯彻权力意志,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在利益关系和政治生活中的支配性,是政治统治行为发生的重要动因。

3.政治管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研;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 答:政治管理是指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政治管理行为的主体是由国家权力主体及其延伸而构成的政权体系:政治管理行为的目的是保障政治统治并保证社会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政治管理行为的方向与方式是自上而下地、自觉地进行约束或协调,政治管理行为的客体是国家内部的全体社会成员,政治管理行为的作用机制是呈现出一种金字塔式的伞状放射,居于塔端的管理者人数不多,塔座的被管理者为社会多数成员。 政治管理既具有阶级性,又具有社会性。此外,政治管理还具有权威性、具体性、广泛性、单向性和程序性。 ①政治管理的阶级性主要体现在政治管理的主体、最终目的以及政治管理的规则和准则都具有阶级性;政治管理的社会性体现在政治管理是有利于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协调和控制; ②政治管理是政府运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等进行管理,它具有很大的权威性; ③政治管理作为一种对社会政治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常常体现在具体管理活动中,因此,它具有具体性; ④政治管理对象和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政治管理的广泛性;政治管理活动的方式是自上而下地进行协调和控制,因此其具有单向性; ⑤政治管理活动是按照确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的,因此其具有程序性。 4.基层群众自治 答:基层群众自治是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民主形式在内的广泛的基层群众性的民主自治制度。这些民主制度都是我国的根本或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中国特色;它

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报告题目: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课程名称: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新闻学 年级: 12级 学号: 1205010317 学生姓名:惠才贤 指导教师:聂萌 2015 年 06 月12日

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摘要: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一书,其中最富影响力章是《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在引起学界强烈兴趣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主流传播学界和文化学派的批判。当世界进入2O世纪后半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数字化生存的日益可能,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麦克卢汉,力图从麦克卢汉痴人说梦般的表达中寻找能解释这个时代媒介影响力的答案。让我们再次翻开书本,来认真解读一下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观点的实质。 关键词:媒介讯息实质 一、“媒介即讯息”的含义 “媒介即讯息”是什么意思呢?文章开篇之后说到:“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也就是说,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其实就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务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1】不仅从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麦克卢汉还从他人的医学理论著作、经济学家的学说、电影、绘画和戏剧艺术,甚至从军事历史中获得大量的旁证,以阐述“媒介即讯息”这一思想的普适性。 这一观点乍一听上去给人以一头雾水的感觉:媒介是传播过程赖以实现,使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发生关系的中介,讯息是通过媒介传递的内容,媒介怎么就会是讯息呢?其实,麦克卢汉是从功能和影响这两个角度,对“内容”这一概念做了解释。麦克卢汉将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作为了媒介的内容。关于从媒介技术的功能的角度理解“内容”,麦克卢汉提出任何媒介的内容总是另外一种媒介:“言语是文字的内容,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一样,而印刷则是电报的内容。如果有人问‘言语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就有必要回答说‘它是思想的实际过程,这本身是非语言的。’”【2】他还将媒介的效力归因于一种媒介总是被赋予另一种内容被作为其“内容”。应当承认,媒介作为承载、传递社会信息的工具,一旦进入信息流程,便会以其自身的特征与活力,对社会产生有力的影响。 由于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之一,因此传播方式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例如, 当印刷传媒在社会传播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时, 人们自然而然会重视书面语言符号的使用技巧, 重视文章的逻辑、修辞等。一旦电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传播媒介, 人们对书面语言符号使用技巧等的重视程度就有所减弱, 而开始转而强调声

高考志愿填报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解读

高考志愿填报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解读文学类专业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三大类。 中国语言文学类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本专业需结合写作技能的训练及相关文化现象的研讨。 就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布来看,大致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大类,它们在培养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但专业课程上是相近的,主要有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史等等。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更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教学能力训练。 总体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平稳,不那么热门,但就业面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还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 汉语言 “汉语言”比“汉语言文学”少了“文学”二字,说明其研究重点不在“文学”,而在“语言”,其学习特点不是“浪漫”,而是“严谨”。 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

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方面实际工作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发展史、实验语音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汉语方言学、语言调查、语言逻辑等等,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汉语言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只差两个字,但其主要课程研究方向是不一样的。汉语言所学习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都是研究语言文字规律的,而汉语言文学,它更多的是研究文学现象及文学作品。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汉语国际教育 本专业培养既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跨文化交际理论,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及较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用双语进行交流、教学,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的人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等知识。 汉语国际教育虽然设在中文系,但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通常需要达到专业水平,学生不仅要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还应当对国外的历史、文学和文化有着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拥有传授中国语言的资本。 学生毕业就业 1、可以报考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经继续深造可在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2、经国家汉办的考试和选拔可以志愿者和汉语教师的身份去国外比如孔子学院等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

四川大学模式识别期末考试内容

一.计算题 1、 在图像识别中,假定有灌木和坦克2种类型,它们的先验概率分别是0.7和0.3,损失函数如下表所示。其中,类型w 1和w 2分别表示灌木和坦克,判决a 1=w 1,a 2=w 2。现在做了2次实验,获得2个样本的类概率密度如下: 5.02.0)|(1=ωx P 3.06 .0)|(2=ωx P (1)试用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准则判决2个样本各属于哪一类?坦克、灌木。 (2)试用最小风险决策规则判决2个样本各属于哪一类?灌木、灌木。 答:(1)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准则 ,决策为坦克 第一个样本: 2121221 111)|()|(5625.04375.01)|(1)|(4375 .032 14 3.0*6.07.0*2.07.0*2.0) ()|()()|()|(ωωωωωωωωωω∈?>=-=-===+==∑=x x P x P x P x P P x p P x p x P j j j ,决策为灌木 第二个样本: 1121221 111)|()|(44 9205.0795.01)|(1)|(795 .044 35 3.0*3.07.0*5.07.0*5.0) ()|()()|()|(ωωωωωωωωωω∈?<==-≈-=≈=+==∑=x x P x P x P x P P x p P x p x P j j j (2)最小风险决策规则 ,决策为灌木 第一个样本 1212221212 1222121112 11122211211)|()|(3175.25625.0*0.14375.0*4) |()|()|()|(35375.15625.0*24375.0*5.0) |()|()|()|(0 .1425.0ωωλωλωλωλωλωλλλλλ∈?<=+=+===+=+======∑∑==x x a R x a R x P x P x P x a R x P x P x P x a R j j j j j j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是讯息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 0903广告学吴佳蕾学号:220904025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西方传播学巨匠,他1964年的著作《理解媒介》震惊了西方乃至世界,这位加拿大学者称为了传播学史上的最重要的先知和圣人。他在书中强调“媒介即是信息”,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他用独特的见解区分了“冷媒介和热媒介”。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这一概念在当时社会坏境下无疑是非常新奇的,实际上当麦克卢汉提出这些问题时,人们觉得他所著的不像学术论文,更像科幻小说……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作为一种形式出现后,它不是静态的、空洞的、消极的,而是通过对信息。知识。内容的反作用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它甚至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因此,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媒介这种形式本身要比它所传达的信息更加重要。 在当代社会,媒介已经如同长在人们身上的血肉一样不可分割。网络、电视、电影、手机、电话、音乐、报纸、周刊、消费品等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媒介大片覆盖了我们的生活,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覆盖面之广,它和政治、经济、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在这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中,不正是一一验证了麦克卢汉的语言吗?当一个人陷在媒介纠葛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人们疑惑,恐惧着自己的不能掌控。光纤、数字化、无线电……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虚拟的时空,真实

已不再受到限制,虚拟社会的生存游戏将记录下每一个人的存在。大众媒介的普及无疑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大的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媒介成为了社会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麦克卢汉的这一预言符合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麦克卢汉毕竟不是一位辩证唯物论着,他没有看到人的能动性的作用,人这一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无法磨灭的。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同时,认识到人对媒介的控制和利用。

川大《市政管理(1)》16秋在线作业1

奥鹏17春川大《市政管理(1)》16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20 道,共40 分。) 1. 城市管理要转变“全能政府”理念,推进()的制度建设。 A. 公私合作 B. 有限政府 C. 多中心治理 D. 企业化政府 标准解: 2.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A. 城市群 B. 大都市化 C. 城市带 D. 都市圈 标准解: 3.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成体制. A. 2:8 B. 1:9 C. 4:6 D. 3:7 标准解: 4. ()是指排他性控制和独占某种经济资源、产品、技术或市场。 A. 自然垄断 B. 垄断 C. 强制性垄断 D. 经营性垄断 标准解: 5. ()是一种在消费商具有竞争性,但无法有效地做到排他的产品。 A. 纯公共产品 B. 俱乐部产品 C. 公共服务 D. 公共资源 标准解: 6. ()是指政府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 A. 经济性支出 B. 社会性支出 C. 购买性支出 D. 转移性支出

标准解: 7. 英国城市议会的行政委员主要有法定委员会和()两类。 A. 临时委员会 B. 固定委员会 C. 兼职委员会 D. 常设委员会 标准解: 8. ()是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 A. 教育事业 B. 科学技术研究 C. 文化建设 D. 卫生事业建设 标准解: 9. 美国的大城市普遍采用(),市长和立法机构的议员均为全职并有薪金。 A. 市委员会制 B. 市长制 C. 议会经理制 D. 弱市长制 标准解: 10. 市委员会制是由()掌握所有的立法和行政权力。 A. 全体委员 B. 委员长 C. 少数委员 D. 市长 标准解: 11. 城市社区建设的近期目标是: A. 建立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B. 构建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 C. 政府主导型社区治理模式 D. 居民委员会主导型治理模式 标准解: 12. ()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宗旨,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群众性政治团体。 A. 居民委员会 B. 非营利性组织 C. 市民参政 D. 人民团体 标准解: 13. ()以治理理论为依托,主张城市管理是多元治理主体共同治理的过程。 A. 市政学 B. 市政管理学 C. 城市管理学 D. 城市市政学 标准解: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政治体系[广西民大2017年研;华东理工2013年研;武汉大学2011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 答: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社会政治组织,它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②政治制度,它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 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社会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国家及其政治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政治社团及其运行规则。 2.政治协调[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政治协调是政治指挥的一种方式。政治指挥是政治权力按照特定政治规划和目标,凭借政治组织,支配和协调社会成员以实现政治决策的行为。政治协调是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不同形式的协调,以达到合作协力的目的。政治协调一般包括权威性协调和沟通性协调等等。 3.政治文化[中国社科院大学2019年研;广西民大2018年研;青岛大学2017年研;湘潭大学2016年研;浙江师大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中传2014、2012年研;对外经贸2013年研;东财2012年研;河北大学2012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武汉大学2011年研;华侨大学2011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

年研;四川大学2010年研] 答: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4.福利国家[北大2019年研;南京大学2019年研;青岛大学2014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福利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福利国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现代形态,是资本维持雇佣劳动关系和政治秩序的一种方式;福利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维护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保证其在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一种统治方式,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 5.国家结构形式[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 国家结构是国家形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决定了调整和处理国家整体写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划分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国家结构形式一般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四川大学各专业全国排名

四川大学各专业全国排名 (摘自中国统计出版社) 一、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在全国大学研究生院(部)中的位置;;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在全国410所大学研究生院(部)中位居第14名,A级;其中自然科学第15名,A级/345;社会科学第14名,A级/328。;; 二、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情况;; (一)自然科学;;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居全国大学研究生院(部)第15名,A/345。在自然科学的4个学科门中,理学第14名,A/232;工学第29名,B /267;农学D/65;医学第7名,A/109。;; 1、理学:第14名A/232。4个一级学科30个二级学科。;; (1)数学:第7名A /147。5个二级学科。;; 基础数学☆:第6名A /96;计算数学△:B/48;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39;应用数学☆:第5名A /114;运筹学与控制论△:第6名A/51。;; (2)物理学:第12名A/113。8个二级学科。;; 理论物理△:B/76;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B/28;原子与分子物理☆:第3名A /29;等离子体物理△:第8名A/25;凝聚态物理△:C /63;声学△:B /27;光学△:第3名A /54;无线电物理△:B/25。;; (3)化学:B /102。5个二级学科。;; 无机化学△:B /50;分析化学△:B/60;有机化学△:第8名A/61;物理化学△:B /68;高分子化学与物理△:C /44。;; (4)生物学:第15名A/149。12个二级学科。;; 植物学☆:第13名A/75;动物学△:B /58;生理学△:B /66;水生生物学〇:第12名A/38;微生物学△:B /60;神经生物学〇:第11名A/39;遗传学△:第8名A/54;发育生物学〇:B /38;细胞生物学△:B /4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 /98;生物物理学〇:B /43;生态学〇:B/56。;; 2、工学:第29名B /267。20个一级学科43个二级学科。;; (1)力学:C /87。2个二级学科。;; 固体力学△:B /56;流体力学 /29。;; (2)机械工程:B/149。3个二级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B /82;机械电子工程:C /85;机械设计及理论△:C /116。;; (3)光学工程△:C /43。1个二级学科。;; (4)仪器科学与技术:C/54。1个二级学科。;;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B/49。;; (5)材料科学与工程:B /127。3个二级学科。;; 材料物理与化学△:B/64;材料学☆:第6名A /105;材料加工工程△:B/80。;; (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C/73。1个二级学科。;; 化工过程机械△:第6名A/33。;; (7)电气工程:C /70。3个二级学科。;; 电机与电器:C /27;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B/3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B/48。;; (8)电子科学与技术:C/80。2个二级学科。;; 电路与系统:B/5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43。;; (9)信息与通信工程:B/93。2个二级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B /74;信号与信息处理:C /58。;; (10)控制科学与工程:C/125。3个二级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C/100;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B /65;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B/38。;;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 /164。3个二级学科。;; 计算机系统结构:B /7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B/85;计算机应用技术△:B /150。;; (12)土木工程:C /92。2个二级学科。;; 岩土工程△:B /51;结构工程:C/70。;; (13)水利工程:B /43。5个二级学科。;; 水文学及水资源△:B /2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第3名A/14;水工结构工程△:B/18;水利水电工程△:B/21;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B/13。;; (14)化学工程与技术:B /118。5个二级学科。;; 化学工程△:C /35;化学工艺△:B /49;生物化工△:B/28;应用化学△:B /101;工业催化△:C /22。;;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内容 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 2、评价 1)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2)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二)媒介即讯息?? 1、内容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后果。 2、评价 意义: 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缺陷: 1)把媒介技术看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极端性 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制度对它的制约——片面性,因为媒介是人创造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也反过来规定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1、含义 1)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就是"热的",如照片、广播、电影等。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 2)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电话等。 2、评价 麦克卢汉主张将媒介这样划分,是为说明正确运用它的重要,给人以启示。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对媒介的研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但是这种分类的确有些牵强而且似是而非。 (四)地球村 1、内容: 在自然社会,口语是主要以传播媒介,人的交往受距离的限制,文学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眼睛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疏远。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上大大缩短,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村庄的一部分。 2、影响 地球村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影响,人与人,社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的相互依赖性

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

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2015年,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计划招收50人。总体来说,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四川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跨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难度,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辅导,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 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四川大学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四川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四川大学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四川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与学费介绍

政治学理论排名

030201 政治学理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学理论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学理论 南开大学--哲学系-- 政治学理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系-- 政治学理论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 政治学理论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政治学理论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政治学理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政治学理论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政治学理论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政治学理论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政治学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政治学理论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政治学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政治学理论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政治学理论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政治学理论同济大学--法政学院-- 政治学理论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 政治学理论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 政治学理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政治学理论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政治学理论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 政治

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麦克卢汉的三大经典观点 关于媒介手段或技术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考察。在这个领域,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是很有影响力的。麦克卢汉生前先后出版了《机械的新娘》(1951)、《古登堡群英》(1962)、《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以及《媒介即讯息》(1969)等著作,逝世后于1980年又出版了与他人合著的《地球村》一书。在这些著作中,他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学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针对“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麦克卢汉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而且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在内。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用一张图表来表示就是: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与社会形态的观点 其次,“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在他的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史前人的听觉文化使得部落人的感觉能力大体上平衡,他们的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浑然一体的。而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则是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这种感觉领域的分离,使人类对事物形成了抽象的、深层的认识,但与此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不过,现代电子媒介不仅扩张了人类的视觉和听觉,而且由于强烈的现场感和接触感而扩张了人类的触觉,因此,现代人正在找回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重新回到一种感觉平衡状态。 第三,“热媒介”与“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考生姓名拟录取专业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备注 车宇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0.00370172.00 黄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8.39361169.14调剂录取 于淼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7.50384156.40 范圆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7.00375158.00 肖佳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6.65388151.40 张志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5.90363158.40 孙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4.80368152.00 邓睿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4.15367149.80 雷锶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3.75371146.60 马利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2.30367142.40 杜玉钊编辑出版学75.67371154.29调剂录取 姚乐乐编辑出版学75.20352160.00调剂录取 张雪峰编辑出版学75.07351159.86调剂录取 张永出版83.10405170.40 张双双出版82.30402168.40 张宇轩出版81.75390171.00 李苏雨出版81.20392168.00 王瑶出版81.15384171.00 张旭出版81.00394166.40 王曼琳出版80.10381168.00 李彤出版79.70391162.40 梁诗涵出版78.55380162.20 秦明天出版78.50383160.80 朱丹传播学80.28376170.71 付一梅传播学78.23378161.71 陈娅传播学76.95362163.00 朱世雄传播学76.59368159.14 白心如传播学76.42376155.29

基于神经网络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的说话人识别

文章编号:167121742(2008)0420384205 基于神经网络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的说话人识别 张余生, 夏秀渝, 杨 莎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首先从语音信号中提取出特征参数: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 PCC )和用小波包提取的小波特征参数 (WPC );语音特征分类模型则选择多层前馈式神经网络(MBP 网络),并将奇异值分解运用到扩展卡尔曼滤波(EKF )算法中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小波特征参数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同时采用改进后的 扩展卡尔曼滤波(EKF )算法使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更稳定、更准确的分类性能。 关 键 词: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 PCC );小波特征参数;多层前馈式神经网络;扩展卡尔曼滤波(EKF )算法中图分类号:TP202.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8203203;修订日期:2008203231 1 引言 说话人识别,又称声纹识别,是利用说话人的语音特征对说话人身份进行辨认或确认。根据识别方式,说话人识别分为与文本有关和与文本无关两种方式[1]。前者要求在识别时,说话人提供与训练语音相同的关键词串或者语句,而后者则没有这样的要求,说话人说话内容是任意的。文中讨论的是与文本无关的说话人身份确认。说话人识别由两个过程组成:特征提取部分,从语音信号中提取出所需的特征参数;识别部分,把提取的特征 输入到模式分类器并作出最终判决。用于说话人识别的特征参数有:线性预测系数(L PC )、L PC 倒谱系数、美尔倒谱系数(MFCC )等等。识别部分的模式匹配方法有矢量量化(VQ )、高斯混合模型(GMM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ANN )以及这些方法的组合技术等。 文中提出了采用从语音中提取出的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 PCC ),小波特征参数作为说话人识别的特征参数;分类器设计中,选用了多层前馈式神经网络(MBP )。在人工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选取时,提出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取代在处理非线性对象时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值的BP 算法。同时在卡尔曼滤波计算中,将数值鲁棒性较好的奇异值分解方法应用于卡尔曼滤波的递推公式中,提高了滤波精度和数值稳定性,并且也减少迭代计算量。 2 语音特征参数提取 2.1 语音信号的预处理 语音信号是准平稳的时变信号,即只有在一个短时段中(20ms )才是平稳的,所以绝大部分的说话人识别系统都是建立在短时分析的基础上,把一定长度的语音分为许多帧来分析。首先对语音信号进行预加重处理,端点检测,然后用汉明窗进行分帧,最后计算语音特征参数。2.2 线性预测倒谱系数的提取 语音特征参数种类很多,从语音频谱直接导出的参数有:混合参数,M EL 频率倒谱系数和线性预测参数及其派生参数等。其中,L PC 系数和差值倒谱系数计算量小,有较好的识别效果,所以文中将采用线性预测倒谱系数。 线性预测分析的基本思想是:用过去的p 个样点值预测现在或未来的样点值: ^s (n )=∑p k =1a k s (n -k ) (1) 第23卷第4期2008年8月 成 都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CHEN G DU UNIV 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 GY Vol.23No.4 Aug.2008

麦克卢汉与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与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概念: 1.媒介即讯息:《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之一。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他的这个观点,与英尼斯关于传播和文化史的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英尼斯的观点是:对边远地区原材料的开发利用以及帝国权力的扩张,都与有效的传播系统分不开。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看来,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也借用了英尼斯的媒介理论。英尼斯认为,文明的兴起、衰落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媒介息息相关;一切文明都是靠对空间领域和时间跨度的控制而存在的,与之相关的是,任何传播媒介不是具有长久保存的倾向性,便于对时间跨度的控制,便是具有远距离运送的倾向性,便于对空间领域的控制,二者必居其一,他把前者称为“偏倚时间的”媒介,把后者称为“偏倚空间的”媒介。麦克卢汉借用英尼斯关于媒介偏倚性的观点中的某些成分,又大加发挥,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论点。他提出“感觉的平衡”概念,提出:对于不同传播技术的使用会影响人类感觉的组织,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媒介的影响改变人类的感觉生活,进而和社会的发展有关。他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他提出,新的电子媒介延伸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整个世界成了地球村。 3.冷媒介与热媒介: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划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 问答: 1.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并对其进行分析麦克卢汉的研究是以将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探讨而著称的。一、“媒介即讯息”:《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之一。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二、“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看来,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他借用了英尼斯关于媒介偏倚性的观点中的某些成分,又大加发挥,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论点。他提出“感觉的平衡”概念,提出:对于不同传播技术的使用会影响人类感觉的组织,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媒介的影响改变人类的感觉生活,进而和社会的发展有关。他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他提出,新的电子媒介延伸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整个世界成了地球村。三、“冷媒介”与“热媒介”之分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划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理论启示我们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探索其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影响。但他们的理论都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把媒介描绘成导致社会发展

评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和媒介概念

评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和媒介概念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透过麦克卢汉对媒介的理解,通过比较麦克卢汉本人与传统学者对媒介的认识态度,及麦克卢汉在此基础上作出的论证手段,探讨出其关于媒介理解的效果之所在,为以后的学者在做学问时提供借鉴。本文在某些论证方面也做了大胆的尝试。比如挖掘出麦克卢汉与库利思想的切合点,并大胆的引用了西方哲学家的一些思想,这有可能违背了辨证法的观点,然而为使本文衷于我们最初的写作目的,衷于麦克卢汉本人写作的社会环境和背景,我们仍决定大胆试吃这只螃蟹。 关键词:麦克卢汉媒介延伸 作者简介:雷芳,韦盈盈贵州民族学院经管学院02级工管班邮编:550025 指导老师:喻野平教授 当代学者在做学问的时候会立志创新,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突破传统的思维,但在传播学界有这样一个巨匠,他不费吹灰之力就颠覆了一个又一个在人民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他是谁?是谁给他灵感和勇气?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我们走进了这个传奇式的人物——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仿佛一个被施了魔咒的教书匠,他一下被赋予了非凡的力量,请允许我暂且这么说,这一切听来都那么蹊跷,但是事实却是如此,麦克卢汉的许多观念都是信手拈来,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也没有准确的论证,仿佛这些观点是谁透露给他的,他只需要将他们写出来,等着时间去验证,麦克卢汉是成功的。因为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赢得了“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浦洛夫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①这是一种明达的舆论共识,同时他也用实际告诉学者,在做学问的时候,同样“惟有偏执者才能成功”②。 考察麦克卢汉在传播界的地位 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如下图所示: 传播学的发展早期主要分成两个学术思想源流:一是欧洲源流,二是美国源流1, 20实际20年代以前早期的学术思想源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