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宇宙航行同步训练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宇宙航行同步训练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宇宙航行同步训练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宇宙航行同步训练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宇宙航行同步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计15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北京时间10月31日17时28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后,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飞向月球.在第三次近地点变轨时,它的最高速度可达()

A . 7.9km/s

B . 10km/s

C . 16.7km/s

D . 3×105km/s

【考点】

2. (2分) (2019高一下·葫芦岛期末) 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质量无关

B . 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11.2km/s

C . 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的物体的质量应该非常小

D . 第一宇宙速度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考点】

3. (2分) (2017高一下·应县期中) 假设地球的质量不变,而地球的半径增大到原来半径的2倍,那么从地球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应为原来的()

A . 倍

B . 倍

C . 倍

D . 2倍

【考点】

4. (2分) (2020高一下·咸阳月考) 关于三个宇宙速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绕行速度

B .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地面最小发射速度

C . 在地球发射绕月球运动的月球探测器,需要达到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

D . 飞船的地面发射速度达到第三宇宙速度,它会飞出太阳系以外

【考点】

5. (2分)已知地球半径为R ,质量为M ,自转角速度为w ,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万有引力常量为

G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为v ,则第一宇宙速度的值不可表示为

()

A .

B .

C .

D .

【考点】

6. (2分) (2017高一下·简阳期中) 宇宙飞船在半径为R1的轨道上运行,变轨后的半径为R2 , R1>R2 .宇宙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宇宙飞船的()

A . 线速度变小

B . 角速度变小

C . 周期变大

D . 向心加速度变大

【考点】

7. (2分)火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A . 0.2g

B . 0.4g

C . 2.5g

D . 5g

【考点】

8. (2分) (2017高一下·株洲期中) 如图所示,a是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是近地气象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设它们都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关于它们运行的速度V、周期T、向心加速度a、角速度ω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 va>vb>vc

B . Ta<Tb<Tc

C . aa<ac<ab

D . ωa=ωc>ωb

【考点】

9. (2分) (2018高一下·巧家期中) 某同学这样来计算第一宇宙速度:

,这一结果与正确的值相差很大,这是由于他在近似处理中错误地假设了()

A . 卫星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

B . 卫星的轨道是圆

C . 卫星的轨道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

D . 卫星的向心力等于它在地面上时所受的地球引力

【考点】

10. (2分) (2020高三上·宁波月考) 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20年9月20日宣布,我国首次执行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己在环绕地球轨道飞行60天,距离地球约1900万千米,飞行路程约1.6亿公里。“天问”一号后续需要经过多次变轨才能被火星捕获,并最终在火星着陆。如图所示,设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 ,“天问”一号在半径为R的近地圆形轨道I上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时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I,到达轨道的远地点B时,再次点火进入轨道半径为4R的圆形轨道Ⅲ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设“天问”一号质量保持

不变。则()

A . “天问”一号在轨道I、Ⅲ上运行的周期之比为8:1

B . “天问”一号在轨道Ⅲ的运行速率大于

C . “天问”一号在轨道I上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Ⅲ上的加速度

D . “天问”一号在轨道I上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Ⅲ上的机械能

【考点】

11. (2分)据报道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天文学观察发现绕

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的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半径的p倍,周期为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的q倍.已知地球半径为R,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行星的质量为()

A .

B .

C .

D .

【考点】

12. (2分) (2018高一下·新绛期中) 已知下面的哪组数据,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M地(引力常量G为已知)()

A .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及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1

B . 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T2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2

C .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的运行速度v3和运行周期T3

D .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v4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4

【考点】

13. (2分) (2017高三上·东营期中) 2014年10月24日,“嫦娥五号”探路兵发射升空,为计划于2017年左右发射的“嫦娥五号”探路,并在8天后以“跳跃式返回技术”成功返回地面.“跳跃式返回技术”指航天器在关闭发动机后进入大气层,依靠大气升力再次冲出大气层,降低速度后再进入大气层.如图所示,虚线为大气层的边界.已知地球半径R,地心到d点距离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嫦娥五号”在b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 . “嫦娥五号”在d点的加速度小于

C . “嫦娥五号”在a点速率大于在c点的速率

D . “嫦娥五号”在c点速率大于在e点的速率

【考点】

14. (2分) (2018高一下·太仆寺旗期末) 2018年2月,我国500m口径射电望远镜发现毫秒冲量

“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x10-3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

。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 .

B .

C .

D .

【考点】

15. (2分)(2017·银川模拟) 如图所示,A为置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地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卫星C的运行速度大于物体A的速度

B . 物体A和卫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C . 卫星B运动轨迹的半长轴与卫星C运动轨迹的半径相同

D . 卫星B在P点的加速度大小与卫星C在该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考点】

二、填空题(共计5题) (共5题;共13分)

16. (2分)(2016·杨浦模拟) A、B两个同样的人造卫星,用不同的火箭发射,它们都成功地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A的轨道半径是B的2倍,则A卫星运动的线速度是B卫星运动的线速度的________倍,A卫星运动的周

期是B卫星的________.

【考点】

17. (4分)要使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它发射的时候的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________,并且小于________;要使卫星脱离地球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从而在太阳系中飞行,须使它的发射速度等于或大于________;要使它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地方去,它的发射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________.(填速度的具体值)

【考点】

18. (3分) (2017高一下·桂林期中)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A、B的质量之比mA:mB=1:2,轨道半径之比rA:rB=1:3,某一时刻它们的连线通过地心,则此时它们的线速度之比vA:vB=________,向心加速度之比aA:

aB=________,向心力之比FA:FB=________.

【考点】

19. (2分)地球半径为R ,卫星A、B均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卫星A以第一宇宙速度环绕地球运动,卫星B的环绕半径为4R ,则卫星A与卫星B的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周期之比为________。

【考点】

20. (2分)两个靠得很近的天体,离其它天体非常遥远,它们以其连线上某一点O为圆心各自做匀速圆周运动,两者的距离保持不变,科学家把这样的两个天体称为“双星”,如图所示。已知双星的质量为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为,引力常量为G,双星中质量为的天体运行轨道半径 =________,运行的周期

=________。

【考点】

三、计算题(共计5题) (共5题;共65分)

21. (15分) (2019高一下·北京期中)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首次自动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顺利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中国航天空间站预计2022年建成。建成后的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质量为M,空间站的质量为m0 ,轨道半径为r0 ,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1)求空间站线速度v0的大小;

(2)宇航员相对太空舱静止站立,应用物理规律推导说明宇航员对太空舱的压力大小等于零;

(3)规定距地球无穷远处引力势能为零,质量为m的物体与地心距离为r时引力势能为Ep=- 。由于太空中宇宙尘埃的阻力以及地磁场的电磁阻尼作用,长时间在轨无动力运行的空间站轨道半径慢慢减小到r1(仍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为了修正轨道使轨道半径恢复到r0 ,需要短时间开动发动机对空间站做功,求发动机至少做多少功。

【考点】

22. (15分)(2019·朝阳模拟) 做功与路径无关的力场叫做势场,在这类场中可以引入“势”和“势能”的概念,场力做功可以量度势能的变化。例如静电场和引力场。

(1)如图所示,真空中静止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A、B为同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A、B两点与点电荷+Q

间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则在距离点电荷+Q为r的某点电势(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a.现将电荷量为+q的检验电荷放置在A点,求该检验电荷在A点时的电势能EpA;

b.现将电荷量为+q的检验电荷,由A点移至B点,求在此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W。

(2)质量为M的天体周围存在引力场。已知该天体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

a.请类比点电荷,取无穷远处的引力势为零,写出在距离该天体中心为r()处的引力势的表达式;

b.天体表面上的物体摆脱该天体万有引力的束缚,飞向宇宙空间所需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又叫逃逸速度。求该天体的第二宇宙速度v。

(3) 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面世。黑洞的质量非常大,半径又非常小,以致于任何物质和辐射进入其中都不能逃逸,甚至光也不能逃逸。已知黑洞的质量为M0 ,引力常量为G,真空中的光速为c,求黑洞可能的最大半径rm。

【考点】

23. (15分) (2015高一下·广州期中) 卡文迪许在实验室中测得引力常量为G=6.7×10﹣11N m2/kg2 .他把这个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质量”.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 .(1)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以上数据估算地球的质量M(此问的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题干中给出数据,推算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1;

(3)已知太阳系的某颗小行星半径为32km,将该小行星和地球都看做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且两星球的密度相同,试计算该小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2 .

【考点】

24. (10分)我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已经启动,科学家对月球的探索会越来越深入。

(1)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 ,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试求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

(2)若宇航员随登月飞船登陆月球后,在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某处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为x。已知月球半径为R月,引力常量为G ,试求出月球的质量M月。

【考点】

25. (10分)(2016·吉林模拟) 宇宙中存在一些质量相等且离其他恒星较远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设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四颗星稳定地分布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已知这四颗星均围绕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常量为G,试求:

(1)若实验观测得到星体的半径为R,求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求星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考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计15题) (共15题;共3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

考点:

解析:

二、填空题(共计5题) (共5题;共13分)答案:16-1、

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宇宙航行同步练习(2)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宇宙航行 同步练习 1.可以发射这样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其圆轨道 ( ) A .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同心圆 B .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度线所决定的圆是共面同心圆 C .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静止的 D .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但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运动的 2.同步通信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犹如悬在高空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各国的同步通信卫星都在同一圆周上运行 B. 同步通信卫星的速率是唯一的 C. 同步通信卫星处于平衡状态 D. 同步通信卫星加速度大小是唯一的 3. 对于人造地球卫星,可以判断 ( ) A .根据gR v =,环绕速度随R 的增大而增大 B .根据 r v = ω,当R 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卫星的角速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 .根据 2R GMm F =,当R 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卫星需要的向心力减小为原来的41 D .根据 R mv F 2 =,当R 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卫星需要的向心力减小为原来的21 4.地球上有两位相距非常远的观察者,都发现自己的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相对自己静止不动,则这两位观察者的位置以及两颗人造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能是( ) A .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B .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C .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D .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5.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是火卫一和火卫二,他们的轨道近似为圆。已知火卫一的周期为7小时39分,火卫二的周期为30小时18分,则两颗卫星相比( ) A .火卫一距火星表面较近 B .火卫二的角速度较大 C .火卫一的运动速度较大 D .火卫二的加向心速度较大 6.关于人造卫星,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 ) A .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速率是7.9 km/s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拔高训练题 (14)

必修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拔高训练题 (14)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1.如图甲所示,河外星系中两黑洞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 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研究方便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示意图,黑洞A和黑洞B均可看成匀质球体,天文学家测得OA>OB,且黑洞A的半径大于黑洞B的半径.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黑洞质量之间的关系为M1>M2 B. 黑洞A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于黑洞B的第一宇宙速度 C. 若两黑洞间距离不变,设法将黑洞A上的一部分物质移到黑洞B上,则它们间的万有引力将 变大 D. 人类要将宇航器发射到距离黑洞A或黑洞B较近的区域进行探索,发射速度一定大于 16.7km/s 2.随着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上人们登陆其它星球成为可能.假设未来的某一天,宇航员登 上某一星球后,测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k倍,而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差不多,则该星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 A. 1 倍 B. k倍 C. k2倍 D. k3倍 k 3.我国月球探测活动的第一步“绕月”工程和第二步“落月”工程已按计划 顺利完成。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船沿距月球 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上的A点时点火变轨进入椭圆 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时再次点火进入月球近月轨道Ⅲ绕月球做圆 周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飞船在轨道Ⅰ上的运行速率v=√g0R 2 B. 飞船在A点处点火变轨时,动能增大

C. 飞船沿椭圆轨道Ⅱ从A到B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大 D. 飞船在近月轨道Ⅲ绕月球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T=π√R g0 4.我国高分系列卫星的高分辨对地观察能力不断提高.2018年5月9日发射的“高分五号”轨道 高度约为705km,之前已运行的“高分四号”轨道高度约为36000km,它们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与“高分四号”相比,下列物理量中“高分五号”较小的是() A. 线速度 B. 向心加速度 C. 周期 D. 角速度 5.北京时间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完成各项空间实验室阶段 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并进入地球大气层烧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在受控坠落前,“天宫二号”在离地面393km的圆轨道上飞行。地球可视为均匀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轨运行时,“天宫二号”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 在脱离圆轨道时,“天宫二号”上的小火箭发动机朝运行的后方喷火 C. “天宫二号”离轨后在进入大气层前,其动能不断减小 D. 若测得“天宫二号”在近地轨道环绕地球的运行周期,则可求出地球的密度 6.如图所示,拉格朗日点L1位于地球和月球连线上,处在该点的物体在地球和月球引力的共同作 用下,可与月球一起以相同的周期绕地球运动。据此,科学家设想在拉格朗日点L1建立空间站,使其与月球同周期绕地球运动。a1、a2分别表示该空间站与月球向心加速度的大小,ω1、ω2为空间站与月球的公转角速度;a3、ω3为地球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其公转的角速度;a4、ω4为地球的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与公转角速度。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ω2=ω1>ω3=ω4 B. ω2=ω1>ω4>ω3 C. a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经济学试题样卷2

《工程经济学》试卷 2 一、单选题( 1 分 / 题,共 10 分) 1. 某工程施工后可能面临三种天气情况(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天气一直好的可能性为40 % ,在这种状态下施工的损益值为 50 万元;天气时好时坏的可能性为 40 % ,损益值为 15 万元;天气一直差的情况下,损益值为 -20 万元。则该项目的损益期望值为()万元。 A.1 B. 11.67 C .22 D.50 2. 如果银行利率为 10 % ,为在 5 年后获得 10,000 元,现在应该存入银行多少资金?()。 A.5,674 元 B.6,209 元 C.16,110 元 D.5,645 元 3. 当方案的投资发生在期初,且各年的净收益均等时,投资回收期与投资收益率()。 A. 相等 B. 互为倒数 C. 无关 D. 成正比 4. 某设备的原始价值为 50 万元,每年低劣化增加值为 4 万元,则设备的最优使用年限(经济寿命)为()。 A.4 年 B.5 年 C.6 年 D.7 年 5. 项目的销售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销售税金及附加与()的差额。 A. 总成本费用 B. 经营成本 C. 经营成本 + 所得税 D. 折旧 + 摊销 6. 在下列成本费用中,属于直接费用的是()。 A. 运输费 B. 劳动保护费 C. 技术转让费 D. 原材料费用 7. 根据差额内部收益率比选方案的准则,若,则()。 A. 投资大的方案较优 B. 投资大的方案可行 C. 投资小的方案较优 D. 投资小的方案可行 8. 敏感性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 A. 确定性分析方法 B.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C. 静态分析方法 D. 动态分析方法 9. ( ) 等于年净收益与项目总投资的比值。 A. 投资利润率 B. 投资利税率 C. 资本金利润率 D. 投资收益率 10. 价值工程中要努力降低的成本是()。 A. 购置成本 B. 使用成本 C. 寿命周期成本 D. 生产成本 二、多选题( 2 分 / 题,共 10 分) 1. 下列项目中,属于自有资金投资的有()。 A. 固定投资中的自有资金 B. 流动资金投资中的自有资金 C. 经营成本 D. 固定投资本金偿还 E. 流动资金利息支付 2. 若动态投资回收期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表明()。 A. 项目净现值大于零 B. 项目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 C. 静态投资回收期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 D. 项目可行 E. 项目净现值率大于零 3. 关于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一年计息一次,则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 B. 如果一年计息多次,则名义利率大于实际利率 C. 如果一年计息多次,则名义利率小于实际利率 D. 如果计息次数无穷多,则实际利率也无穷大 E. 实际利率的大小取决于计息次数 4. 影响盈亏平衡点产量的因素有()。 A. 设计生产能力 B. 固定成本 C. 产品价格 D.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E. 经营成本 5. 投资项目经济效果评价的原则有()。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3)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视频导入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星球。(播放视频) 2、揭示课题大家知道这美丽的星球名字叫什么吗(对,地球)(板书:地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3、谈感受我们刚才看了视频,请你根据刚才的视频谈谈地球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生1 :地球是动物的美丽家园。 生2 :地球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 生3 :地球是的一切都是和谐、美丽的。 生4 :地球上的动物非常可爱。 生5 :地球是伟大的,它养育了许多动物。 4、面对这美丽的地球,同学们发出这么多的感叹,那么飞上太空的宇航员,面对美丽的地球,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4、同学们想一想,宇航员为什么会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5、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三、探究地球的可爱 1、我们首先交流一下地球的可爱之处,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地球的可爱生1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纱衣是很美丽的,我从纱衣这个词体会到地球是很美丽的,生 2 :我从晶莹这个词看出地球十分漂亮,像珠宝店的水晶球一样。 生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我从摇篮这个词看到了地球的温暖。 2、大家找的都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自然段美美地齐读一遍。 3、除了第一自然段,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 生: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我从无私可以看出地球是可爱的。 四、学习地球的渺小 1、师:地球这么美丽、这么无私、这么慷慨,那地球有多大呢生: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2、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所在的第二自然段,一起来读一读。出示: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3、这三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把什么跟什么作比较(把茫茫宇宙和地球)我们来看一下地球在宇宙中有多大(出示四幅图)这里有四句话,地球跟星星相比,地球大不大(大)地球跟土星、木星比,地球小,地球跟太阳相

部编版初中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一、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炽热(chì)抖动(dǒu )轮廓(lún kuò)俯瞰(fǔ kàn) 确凿(què záo)遨游(áo yóu)瞬间(shùn jiān)呼啸(hū xiào) 2、解释词语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 一目了然(yī mù liǎo rán):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屏息凝神(bǐng xī níng shén):聚精会神,屏住呼吸。 3、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4、文本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5、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点拨: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6、初读课文,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谈谈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示例: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

航空航天热防护材料-事故原因及材料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开课资料)

航空航天热防护材料-事故原因及材料分析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是造成整起事故的祸首。“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委员会去年公布的调查报告称,外部燃料箱表面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击中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名为“增强碳碳”(即增强碳-碳隔热板)的材料。当航天飞机返回时,经过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使温度高达摄氏1400度的空气在冲入左机翼后融化了内部结构,致使机翼和机体融化,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事故发生后,由于无法迅速找回事发时的泡沫材料和燃料箱进行检验,宇航局和事故调查委员会一直没对事故原因作出最终定论。目前,“哥伦比亚”号外部燃料箱约50万块碎片已被找到并重新拼在一起。宇航局负责“哥伦比亚”号外部燃料箱工程的首席工程师尼尔·奥特说,宇航局经多次试验确定,泡沫材料安装过程有缺陷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美国航天史上曾发生过3起巨大灾难。第一起是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号飞船升空时爆炸,3名宇航员遇难;第二起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1986年1月28日升空时爆炸,包括1名女教师在内的宇航员全部遇难;第三起是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完成16天的太空研究任务后,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空难发生后,由美国宇航局(NASA) 支持组成了由材料和工艺工程师及科学家组成的调查组[1]。调查组对飞机残骸进行了原位重组、残骸材料的冶金分析以及模拟试验,分析了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爆炸,震惊了世人,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材料的关注,从材料分析揭开了“哥伦比亚”空难之谜。 1“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残骸材料的冶金分析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升空,是美国资格最老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机舱长18m,舱内能装运36t重的货物,外形像一架大三角翼飞机; 机尾装有3个主发动机和1个巨大的推进剂外贮箱,里面装有几百t重的液氧、液氢燃料,它 附在机身腹部,供给航天飞机燃料进入太空轨道;外贮箱两边各有1枚巨型固体燃料助推火箭。整个组合装置重约2000t。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在完成为期16天的科学实验任务后,在返航途中解体,7名宇航员丧生。灾难发生后,为了查清原因,首先由NASA支持组成了调查组,目的是对从得克萨斯州 和路易斯安纳州收集来的8.4万片大约38%飞机残骸重新按原位组装(如图l所示),提供实际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和再现的模拟试验来证实事故产生的原因[l]。调查组根据以下的检查分析结果以期作出判断:残骸的清洗和评估、热分析,以寻找航天飞机爆炸的起源;对各种材料的冶金分析,如Inconel、Al合金、不锈钢、C,C复合材料的X一射线和断口分析;机翼上的传感器和录音机的结果。在检查残骸时发现,连接上下翼展面板的钢紧固件表现出沿晶断裂的脆性断口,如图2所示。图3为中间体面板舷内上端的弹坑小半球冲蚀花样,表明该处发生很高的局部过热和大量的沉积物。在机翼前缘3个部分,重点研究了子系统面板隔热瓦、碳/碳复合材料(RCC)面板和机翼构件。在这个区域主要分析左机翼前的8号和9号面板附近沉积物成分和观察X射线显示的花样。分析结果指出,高 温离子流是从RCC面板内侧缝隙穿过上下面板进入,如图4所示。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 评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仅仅用了五六百字就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文流感受,让学生质疑问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把课文读熟读懂,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教学重点之二是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写。这篇文章不太好懂,但骆正位老师对课文钻研透彻,设计精巧,使得课堂生活活泼而又扎实有效。 【教学实录】 一、听写生词 二、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师:现在,我们齐读课题。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它还不是一句完整的话。 生: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她加了一个“科学发达”,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的是不是和她一样? 生:是的。 师: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对吧? 生:对。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三、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生动地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咱们在全班交流一下,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在哪儿发现的? 生:我是从第四自然段读出来的。“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小航天科学家(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小航天科学家(三篇)目录: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小航天科学家一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是小小的杂技演员二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调料三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小航天科学家一 活动名称:小小航天科学家 目标: 1、进一步了解火箭的基本构造,并尝试用多种材料自制火箭。 2、发展幼儿的动手及想象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航空知识的兴趣。 准备: 1、孩子对火箭的兴趣及初步的了解。 2、范例,幼儿收集的各种瓶子,色纸、铅画纸、蜡笔、即时贴、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重点:能积极尝试自制火箭。 难点:火箭头的制作和各部分的粘贴。 过程: 一、引入主题 1、出示“神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2、航天科学家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航天科学家,自己动手来做一个火箭。 二、观察讨论 1、说说火箭的主要结构。 2、重点介绍火箭头的制作方法。 三、探索操作 1、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 2、指导幼儿进行粘贴组合,制作火箭头。

3、对有创意的幼儿及时表扬,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四、展现交流 1、幼儿展示自制火箭,共同参观并请个别幼儿介绍。 2、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航空知识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是小小的杂技演 员二 活动内容:我是小小杂技演员 活动目的: 1、对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能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2、能在游戏中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铅笔,一个酸奶瓶。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为在纸板重心处点上各色小点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规则图形的纸板;另一套为剪成鱼、树、鸟、蘑菇、云等不规则图形的纸板,纸板上不画点。 2、棍子、酸奶瓶、塑料小碗、小碟子等 3、有关《顶碗》或《顶缸》的杂技表演节目碟片 活动指导: 1、播放多媒体碟片《顶碗》,欣赏杂技表演,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能平稳地顶起这些东西。由此引发幼儿对尝试的欲望 2、鼓励幼儿大胆地玩纸板,想办法顶起纸板。引导幼儿尝试在规则纸板和不规则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通过不断的尝试,思考交流能顶起纸板的点。 3、玩一玩,比一比:用提供的细木棍、铅笔、和酸奶瓶来顶纸板,比一比哪种东西更容易将纸板顶起。思一思,议一议,这是为什么?教师间接地丰富幼儿有关的重心和平衡的知识。

高中物理(新人教必修二)65《宇宙航行》知识点训练

训练5宇宙航行 [基础题] 1.在现实生活中,下列关于绕地球运行的卫星的运动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等于7.9 km/s B.一定小于7.9 km/s C.大于或等于7.9 km/s,而小于11.2 km/s D.只需大于7.9 km/s 2.假设地球的质量不变,而地球的半径增大到原来半径的2倍,那么从地球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应为原来的() A. 2 倍B.1/ 2 倍C.1/2倍D.2倍 3.下列关于通讯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避免通讯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B.通讯卫星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某处,所有通讯卫星的周期都是24 h C.不同国家发射通讯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不同通讯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小是相同的,加速度的大小也是相同的 4.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 A.轨道半径变小 B.向心加速度变小 C.线速度变小 D.角速度变小 5.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是火卫一和火卫二,它们的轨道近似为圆.已知火卫一的周期为7小时39分,火卫二的周期为30小时18分,则两颗卫星相比() A.火卫一距离火星表面较近 B.火卫二的角速度较大 C.火卫一的运动速度较大 D.火卫二的向心加速度较大 6. 如图1所示,卫星A、B、C在相隔不远的不同轨道上,以地心为中心 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同,若某时刻三颗卫星恰好在同一直 线上,则当卫星B经过一个周期时,下列关于三颗卫星的位置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 () A.三颗卫星的位置仍然在同一条直线上 B.卫星A位置超前于B,卫星C位置滞后于B C.卫星A位置滞后于B,卫星C位置超前于B D.由于缺少条件,无法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 7.关于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B.赤道上的物体和同步卫星的周期、线速度、角速度都相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宇宙航行每课一练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5宇宙航行 1.下列关于绕地球运行的卫星的运动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等于7.9 km/s B.一定小于7.9 km/s C.大于或等于7.9 km/s,而小于11.2 km/s D.只需大于7.9 km/s 解析实际上,卫星在绕地球运行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此可得v= GM ,所以轨道半径r越大,卫星的环绕速度越小,实际的卫星轨道半径 r 大于地球半径R,所以环绕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即v<7.9 km/s.而C 选项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范围. 答案 B 2.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中物体的超重、失重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发射过程中向上加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B.在降落过程中向下减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C.进入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产生失重现象 D.失重是由于地球对卫星内物体的作用力减小而引起的 解析超重、失重是从重力和弹力的大小关系而定义的,当向上加速时超重,向下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上)也超重,故A、B正确;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或重力)完全提供向心力,使卫星及卫星内的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ABC 3.关于我国发射的“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其质量加倍,则轨道半径也要加倍 B .它在北京上空运行,故可用于我国的电视广播 C .它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 D .它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解析 由G Mm r 2=m v 2r 得r =GM v 2,可知轨道半径与卫星质量无关,A 错.同步 卫星的轨道平面必须与赤道平面重合,即在赤道上空运行,不能在北京上空运行,B 错.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在最低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而同步卫星在高轨道上运行,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 错.所谓“同步”就是卫星保持与地面赤道上某一点相对静止,所以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D 对. 答案 D 4.一同学通过电视直播得知“神舟九号”在圆轨道上运转一圈的时间小于24小时,由此他将其与同步卫星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神舟九号”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B .“神舟九号”在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小于同步卫星的速率 C .“神舟九号”在圆轨道上运行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D .“神舟九号”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离地的高度小于同步卫星离地的高度 解析 根据G Mm r 2=mr 4π2 T 2,r =3GMT 24π2 ,可见周期越小,其轨道半径越小,运转的向心加速度a =GM r 2越大,A 错、D 对.由v = GM r 知,B 错.由ω =2πT 知,C 错. 答案 D 5.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k 倍,则 ( ).

大学生学习航天精神心得体会【精选】

大学生学习航天精神心得体会 大学生学习航天精神心得体会 航天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廉洁报国。 中国的太空部门,是目前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最重大战略意义的行业之一;中国太空事业的建设者们,以他们的奉献、创新和辉煌的成就,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采。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国内各行业中投入和产出比率最高的行业之一,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头等的战略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航天部门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中国革命的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最终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国航天工业志存高远,奋发图强和廉洁报国的行业风貌,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应该像过去的大庆精神一样,成为中国现代的进程中所有行业的楷模。 中国航天事业所创造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不竭的物质和精神宝藏。 当代大学生学习航天精神 1、学习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 由于美国和欧洲颁布的禁令,我国很难从国外获得关键的航天技术,中国也没有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活动。航天事业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职业,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其风险之大可想而知。但在风险面前,中国航天员表现出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是顽强拼搏的斗志。航天员这次出舱面临着失压、缺氧、辐射和巨大温差等诸多困难。他们用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榜样。 2、学习航天人极其严谨的科学精神 神舟七号飞船零配件产地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并以百分之百的发射率和零失败率,创造了航天发射史上的辉煌。各参研参试部门和单位为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准备工作。从每一颗螺丝钉,每一个焊接缝,到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宇航员细致的检查安全系带的动作,认真地阅读飞行手册等,这一切都是高质量、高标准、一丝不苟的,是来不得一丝疏忽大意的。这种不允许失败、不准有丝毫瑕疵的严谨工作作风,保证了“神七”的完美成功,也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 3、学习航天人志存高远、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与航天》高三复习教学设计 ( 一) 设计思想 本讲主要内容就是《万有引力》部分一轮复习。通过教学,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和模型,使学生在面对高考试题时能高效入题,高效做题,高效得分。促进学生熟练掌握, 并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就是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激发学 生对航空、航天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 二 )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与航天》在高考试题中是一个必出的内容。几乎每年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 现。 本专题的知识是以所学物理规律解决“天地”问题的典范。所以深刻理解万有引力定 律及应用的条件、范围和思路,是这个单元教学的中心。 在万有引力的应用上,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在地表面附近的应用, G Mm =mg, R 2 和 G Mm =Fn+mg (矢量相加),前者是在不考虑自转影响时用(因为在地面上的物 R 2 体随,后者是在考虑地球自转影响时用。二是在天上的应用(以圆周运动为主),依据 是 G Mm =F n。三是卫星的发射与变轨的问题。 r 2 ( 三) 学情分析 经过高二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时间较 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所遗忘,更重要的是规律的生疏和方法经验的缺失、遗忘,致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又成陌路。所以在一轮复习时,回顾知识,用一些做过的问题作为引子,唤醒学生记忆,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经验、方法、模型的小结(针对考试),可更有效地提升做题的效率。 ( 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复习回顾《万有引力》。

(2))小结回顾归纳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典型模型,指出各类问题解决的 方法思路。提高学生做题的技巧和能力。 (3))通过适量练习,小结方法经验,指出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高解题技巧和估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2))掌握计算天体质量与密度方法。 (3))掌握天体运动规律与宇宙速度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航空与航天,是多少优秀中华儿女的梦想,通过学习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促使学生热爱航空航天事业,激发学生的深厚兴趣,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2))通过本单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唯 物史观和探索宇宙兴趣和爱好。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教 学难点: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应用 (六)教学方法 1、小结归纳、难点透析; 2、例题归类、方法点拨; 3、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七)教学手段 1、多媒体呈现主要内容和主要过程; 2、板书内容要点和演练过程。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基本知识 【知识储备】 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第三定律:. 2 、有两个质量均匀分布的小球,质量分别为M 和m,半径为r,两球间距离也为 r,则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3、向心力计算公式F = F = F= 。

宇宙航行评课

宇宙航行观课 阳谷一中魏军 本堂课为高一物理必修2中6.5宇宙航行,宇宙航行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另外,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堂教学以视频“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导入。“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奔月梦想,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其发射、绕地飞行、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绕月飞行每一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正好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相吻合。于是,以“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过程为主要线索,设计本节课,可以使同学们的思想延伸到浩瀚的宇宙空间,顺利导出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表现在:1、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视听效果,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理科教学中应该渗透人文教育的精神,优化了课堂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2、教学中通过“动画课堂”所提供的“卫星发射”、“宇宙速度”、“不同轨道卫星”的动画模拟,将遥不可及的卫星生动活泼地展现在课堂上,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3、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及课后教学调查,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得到了很好的整合,教学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但是通过观课,我发现以下两点稍显不足:1、对于"分组探究”落实还不够到位,沒有合作交流,只是进行了分组合作,但是对于合作的效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反馈分析;2、关于宇宙占用时间略偏多了点,占用了课堂练习时间,没有进行练习的反馈,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挤出点再进行一两个课堂练习就更好。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广泛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顺其自然的进入角色,融入学习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探索研究,体验与科学家牛顿原始研究人造卫星发射原理相似的“再发现”过程,引起情感共鸣,积极主动学习。师生在协作,会话交流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结束课程,是一堂成功的示范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全套精选教案(优质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演讲与口才笔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演讲与口才笔记 篇一:演讲与口才》大学公开课笔记 《演讲与口才》大学公开课笔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教授 导语: 成功= 15%专业技能+ 85%人际关系——戴尔·卡耐基(附: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能力高低而在于他融入社会 的速度和程度) 人际关系= 善良(真诚)+ 沟通 沟通= 听+ 说(成败是说出来的,机遇是听出来的)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干什么吆喝什么” 说-口才,“口才”是用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话不在多,达意则灵” ------------------------------------ 第一讲,口才概述: 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1.成功与口才 德,是口才的灵魂;才,是口才的核心;学,是口才的基础;识,是口才的方向; 胆,是口才的条件;情,是口才的保证;体,是口才的前提。能说话+会说话=说好话。 2.口才的类型及构成要素 ★口才类型:应用上——日常谈话、竞选演讲、调查访谈等; 形式上——朗诵、解说、演讲、辩论、主持等;★口才的构成要素:(1)口语表达能力:口才的基础,口 才的主要内容。 (2)听话的能力:会听话的耳朵。“机

遇是听出来的” (3)体态表达语言:人的情感表达由三部分构成:7%语气词+38%声调+55%体态。行为语言要坚持三原则:①准确性原则;②适度原则;③自然原则。 (4)心理素质:对自己情绪情感的控 制和对听众心理的把握。 (5)认知思维:观察力、记忆力、想 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人际交往意识:交往要以对方为 中心。 (7)人格魅力:学会做人,以理服人, 以德服人。 (8)知识面、阅历和智慧:话题就会多?? 多看,多听,多问,多写,多记,多思,多学,多练 附:口才构成的三要素(四要素):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宇宙航行——地球同步卫星教案

必修二 6.5宇宙航行 ——地球同步卫星教案 一、教案背景 本节前已经讲过卫星的发射,环绕的有关知识,对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速率、周期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高中阶段主要研究的有极地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其中地球同步卫星用于通讯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用途,并且其轨道、运动有着其自己的特点。因此设立了本教案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同步卫星的特点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课题 地球同步卫星 三、教材分析 本节为第六章第五节中的一个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知道卫星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是万有引力所充当的。并且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一课中,对天体的运动规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四、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一些实际应用。 2、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特点。 3、地球同步卫星和其他卫星的运动的共同点:万有引力作为行星、卫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4、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地球同步卫星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事件的之间相似性采取类比方法分析新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意义和作用。使学生对航天知识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特点和运行规律。 难点: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位置的确定。 六、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并自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并结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通过分析找到地球表面物体万有引力与两个分力——重力和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与同步卫星若在北半球受到的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进行对比与比较。得到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位置的结论,并由万有引力定律及同步卫星周期,从而推导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高度等。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地球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卫星,有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等等。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卫星它总是相对于地球的一个固定位置保持相对静止,这种卫星就是地球同步卫星。 播放同步卫星视频:https://www.sodocs.net/doc/737938575.html,/flash/html/4/2012/0217/3512.html 同步卫星1_在线视频观看 (二)新课教学 1、简单介绍地球同步卫星 卫星环绕地球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面静止,因此从地球上看它总在某地的正上方,因此叫做地球同步卫星。 学生活动:根据地球同步卫星的定义讨论、归纳、总结其特点: (教师引导并总结) ●与地球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T=24h。 ●相对于地球的某地保持相对静止。

宇宙航行教学反思

宇宙航行教学反思 延吉市第三高级中学教师:付丽丽 设计意图:本节属于航天部分的重要知识,介绍万有引力的实践性成就,要求 学生知道万有引力理论使人类实现“飞天梦想”; 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1.了解 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3.理解卫星的环绕速度和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建立起关于各种卫星的运行状况的正确图景;4.感受人类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感 教师在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科学探索、推理能力;2.通过对卫星绕行星运动的研究,养成用万有引力是天体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基本方法研究问题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3.通过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比较多媒体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和推导及合理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重点是1.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思路与方法;2.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难点是1.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 发射的最小速度,是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2.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周期的比较。核心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在圆周运动条件下的综合应用。 达成情况:教学内容基本完成,但是对于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区别可能还不 是很到位。 经验: 1.本次出课我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原来讲公开课设计好的内容就一定要按部就班的讲完,是教师和学生的表演,虽然讲完之后学生也学会了我想要教给他们的内容,但是整个课的主角却是两个,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教师应该把主角的位子让出来,让学生充分的展示、发挥,教师只要适当的讲解、引导,给孩子们指出方向就行,让孩子们出现问题、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如果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