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分析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分析

刘文翠罗瑾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自1992年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文章通过双边贸易流量和商品贸易结构分析了中乌两国贸易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发现经济规模、

政治互信是影响两国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中国对乌国的贸易潜力还有待开发,为此提出应加强实质性合作、优化商品贸易结构、深化政治互信和民间交流等建议。

[关键词]中乌贸易;贸易流量结构;发展潜力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双边贸易流量

与潜力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1XCJ001)。

[作者简介]刘文翠(196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罗瑾(1973-)女,湖南长沙人,新疆财经大学中亚经贸研究院博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金融。

一、引言

乌兹别克斯坦处于欧亚交通要塞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同时也是中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地方之一。乌兹别克斯坦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到达大宛,就是今天的费尔干纳盆地一带。乌兹别克人经商的传统根深蒂固,享有“丝绸之路上犹太人”的美誉[1]。公元14-15世纪就有乌兹别克人沿着丝绸之路去中原经商,两国的经贸往来历史悠久。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棉花、黄金、石油、天然气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有色金属储量位居世界前10位,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约3.5万亿美元[1]。

乌兹别克斯坦工业水平在中亚国家中位居前列,有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从

1992年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至今,两国经贸合作不断加强。随着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乌双边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商品需求结构呈现多元化态势。特别是近几年两国政治互信不断深化,高层互访密切深入,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展开。

关于中乌经贸合作的文章有一定数量,但侧重点不同。须同凯(2006)指出中乌投资和技术合作成为经贸合作的新亮点,主张提升中乌双边经贸合作的水平和质量。周丽华(2012)认为中乌双边贸易潜力大,应积极规避各种风险。赵青松(2014)把中乌经贸往来划分为两个时期,四个发展阶段,概括了不同阶段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的现状和特点。燕学军

(2012)对1992-2010年中65

乌经贸合作特点和变化的原因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中乌双边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本文从双边贸易流量和商品贸易结构两方面来论述中乌两国贸易发展状况,分析中乌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于丰富中乌双边贸易发展资料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二、中乌贸易概况分析(一)中乌双边贸易总量分析

中乌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大致经历了缓慢增长、波折发展和平稳增长和快速发展等几个阶段,贸易规模呈现总体扩大趋势(见表1)。

1.缓慢增长阶段:1992-1996年。中乌双边贸易规模较小,增长缓慢。1992年中乌两国的贸易额是0.525亿美元,1993年仅增长了3.1%,1994比1993同期增长127%,1995年因乌国对国内贸易进行整顿两国贸易额又出现了回落[2],和1994

表1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1992-2014贸易情况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UNcomtrade 数据库。

66

年相比下降了4.1%。1996年中乌双边的贸易额达到1.896亿。

总体来说,中乌两国的贸易规模偏小,以1996年为例,中乌两国的贸易量占乌国外贸总额的比例只有2%。

1992年和1993年中方贸易顺差,1994-1996年乌方贸易顺差。

2.波折发展阶段:1997-2001年。中乌两国贸易经历了起伏回落。1997年两国贸易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总额达到2.029亿,受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只有0.89亿,和同期相比下降了56%,1999年继续以54%速度下滑,双边贸易额达到谷底,只有0.43亿。除1997年中方逆差外,其余年份中方都是顺差。

3.平稳增长阶段:2002-2007年。2002年中乌双边贸易合作经历了10年的发展,双边进出口总量突破了1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377亿。随着2005年中乌两国签订《中乌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

,两国贸易额2006年达到9.72亿,是2002年的7.4倍,2007年达到了11.28亿[3]。2002年和2007年中方顺差,2003-2006年乌方顺差。

4.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2008年中乌双边贸易额是16.06亿,2009年中乌贸易受到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增幅只有18%。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中乌经贸合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2014年8月,卡里莫夫总

统访华期间,中乌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宣言》

[4]

,为全面深化两国在不同领域的合作共赢奠定了基础。2014中乌双边的贸易额达到了42.76亿。除2010年中方有少量逆差外,其余年份中方均顺差。

(二)中乌双边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本文中涉及的中乌双边贸易商品数据主要来源于联合国商品数据库,采用了该数据库HS 商品分类标准。

1992-1996年中乌贸易合作初始,中国从乌国进口的商品主要以原料性商品为主,如棉花、肥料、有色金属、羊毛及植物材料等。中国对乌国的出口产品也主要以家电和生活用品为主,如电视、

冰箱、茶、服装、谷物等,见表2、表3。从1993年开始,中乌双边贸易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中国从乌国进口商品中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排名第三,占当年中乌贸易的7.2%,原料性商品所占份额有所下降。中国对乌国出口的商品中,机械设备的出口增长较快,以1994年为例,机械设备及配件占16%,比1993年的12%提高了4个百分点。

1997-2001年中乌两国双边贸易结构变化不大,商品种类有所增加。中国出口乌国的商品约有200多种。以2001年为例,

出口排名前十的商品

资料来源:根据UNcomtrade 数据库整理得出。

表2

中乌双边贸易排名前十的出口商品

67

占总出口的比重达到85.6%:其中电机电器22%,机器22%,茶叶17%,贵金属6.3%,杂项化学品5.7%,杂项食品4.4%,有机化学品2.5%,塑料制品2.1%。光学制品1.9%,橡胶及制成品1.7%,而进口乌国的商品约有30-40种,主要以棉花、编织用植物材料、

蚕丝、肥料等原材料为主。2002-2007年随着中国国内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和乌国消费升级,中乌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中国对乌国的出口产品变化较大。茶叶、谷物等传统农产品和服装鞋靴等低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在逐渐下降,机电、车辆、运输设备及精密仪器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在出口商品中名列前茅。中国从乌国进口的商品结构变化不大,还是传统的棉花、天然气、肥料等排列前几位,其中棉花占整个进口商品的比重在80%左右。

2008-2014年,中乌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不大,中国对乌国的出口商品中,机械、机电产品位居榜首,车辆及零部件的出口增幅较大,从2008年的0.15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93亿美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进口产品结构变化不大,依然以石油天然气、棉花、贵金属为主。

通过上述对中乌两国建交后商品总量和结构的描述发现:中乌两国贸易总量不断扩大,双

边贸易非均衡发展,大多数年份中国对乌国是贸易顺差。在结构上,2002年前中国出口乌国的产品主要以服装、

鞋靴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和机械家电等一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2002年以后,中国出口乌国的商品结构得到改善,机电产品、运输设备、

精密仪器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主要出口商品。中国从乌国进口的商品结构没有较大的改观,仍然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等燃料能源产品,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产品以及棉花、肥料、植物材料等农产品。

三、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

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影响中乌两国贸易发展的因素,以及更好地预测双边贸易发展前景,引入引力模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得出影响双边贸易发展的因素与关系程度。

(一)贸易引力模型

贸易引力模型可以总结为:两国间的贸易流量与两国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成反比[5],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是:

式中,X ij 表示国家i (出口国)与国家j (进口国)的双边贸易流量,A 是常数项,Y i 表示国家i 的经济规模,Y j 表示国家j 经济规模,D ij 表示国家i j 与国家j

之间的距离,在公式两边同时取对

表3

中乌双边贸易排名前十的进口商品

资料来源:根据UNcomtrade 数据库整理得出。

68

数成为线性形式[5]。

公式中的a 0,a 1和a 2为回归系数,u ij 为随机误差项,其余变量的含义与上式相同。

一般在使用引力模型对双边的贸易量进行预测,都要合理引入和修正解释变量以适合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如人口、关税、汇率等内生变量,是否有共同边界、是否使用共同语言等虚拟变量。

(二)中乌双边引力模型的构建

本文依据传统引力模型对1992-2014年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双边贸易流量的数据进行回归预测,相关变量的解释说明见表4。

(三)单位根检验

ADF 检验是通过检验以下变量序列的三个

典型方程的r=1是否成立,判断序列是否平稳。

模型1:模型2:模型3:

如果样本得出的T>ADF (临界值),就接受原假设,表明序列是不平稳的。T<ADF (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则序列是平稳的,拒绝原假设。本文的所有检验结果都是应用EVIEWS6.0得出,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见表5。

如表5所示,LNTRA 、LNPCYC 、LNPCYU 、LNVISIT 的一阶差分平稳,中乌双边贸易总额、中国人均GDP 、乌国人均GDP 、两国双边政治高层交流的次数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属于I

(1)序列。

(四)实证结果

利用Eviews 软件,根据线性回归分线方法,

5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

**分别表示在1%和10%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有单位根的原假设。

表4

变量的说明、理论分析与数据来源

69

表6

实证结果

构建中乌双边贸易引力模型。回归统计分析(见表6)得出,LNTRA 、LNPCYC 、LNPCYU 、LNVISIT 的方程关系式:

LNTRA =1.462*LNPCYC +0.272*LNPCYU -0.097*LNVISIT +7.298

上式回归结果显示:自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调整后的拟合优度达到0.85,说明拟合效果较好。

中乌两国人均GDP 对双边贸易流量影响为正,中国的人均GDP 每提高1%将带动双边贸易增长1.46%而乌国人均GDP 每提高1%将带动双边贸易增长0.272%,这说明中国经济总量弹性要大于乌国经济总量弹性。两国高层政治交往次数代表政治互信,和理论预期不一致,按照传统的经济学解释,高层交往增多应该促进两国贸易往来,该变量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中乌建交后一直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中乌两国贸易规模比重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微不足道,2014年不到0.1%,这也从某方面验证了中乌政治关系的快速发展和两国贸易增长不同步,双方签订的

合同落实有一定的难度。

(五)中乌两国贸易潜力的估算

引力模型的主要运用是将实际双边贸易流量除以引力模型模拟贸易流量来预测双边贸易潜力,若实际值高于模拟值,称之为“过度贸易”,若实际值低于模拟值,称之为“贸易不足”。

本文主要采用2004-2014年数据来计算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双边贸易潜力,结果见表7。中乌两国双边贸易实际值与模拟值的比率从2004-2014年10年间在0.8-1.0之间波动。

根据刘青峰等(2002)对贸易潜力的分类标准:若实际贸易额与模拟贸易额的比值在0.8-1.2之间,则属于“潜力开拓型”,说明双边贸易仍然具有较大的扩大范围。实证得出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贸易形态整体上属于“潜力开拓型“,双边贸易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开拓双方市场。就目前而言,中乌两国应继续深化在资源领域的合作,如铀业资源合作、油气开发、棉花和钾肥项目,以资金和技术合作带动产品的出口。

表7

2004-2014

年中乌双边贸易潜力估算

资料来源:根据Eviews 计算结果整理。

70

拓宽非资源领域的合作,如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基础设施、汽车、高铁、航空、通讯等领域[6]。合作方式可以选择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实现双边贸易便利化,亦可以考虑在充分了解乌国引资政策的前提下,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到乌国进行投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可采取抱团方式“走出去”。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随着中乌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乌双边贸易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乌国而言,中国已经升级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双边经贸关系更加密切,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一是由于两国的资源禀赋不同,初级产品仍为双边贸易的主导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比重不高,二是中国出口乌国的商品结构有所改善,而中国从乌进口的商品结构变化不大,进口规模增加。三是中乌双边贸易总额与中国人均GDP、乌国人均GDP、两国双边政治高层交流的次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贸易引力模型进一步检验了中乌双边贸易总额主要受到中国人均GDP、乌国人均GDP的影响,双边政治交往次数对双边贸易额增加的影响不明显。四是中乌两国高层互信程度的增强并没有带来双边贸易的同步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双方政府签订的经贸合作文件停留在制度层面的较多,真正落地有一定的难度。五是通过中乌两国贸易潜力的估算,得出中乌双边贸易属于“潜力开拓型”贸易形态,说明两国的双边贸易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掘。鉴于此,可通过拓展新领域,如非资源和高新技术领域,促进双边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提升中乌双边贸易合作深度。

(二)政策建议

1.两国应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积极完善该组织的运行机制,制定长期可操作性的经贸合作纲要,加强经贸领域的实质性合作,通过直接投资、合作开发、技术转让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

升两国贸易合作水平。另外,因国内企业对乌国投资环境和乌国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应加强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和指导企业如何合理规避风险。

2.积极调整双边贸易结构,培育新兴贸易竞争优势。中乌传统的贸易结构不利于双边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乌经贸合作应该向多元化、纵深化方向发展。在航空、汽车高铁、通讯等技术领域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培育贸易新增长点,开拓双边贸易潜力。

3.由于中乌两国资源禀赋不同所导致的双边贸易非均衡发展,贸易结构呈现出以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和乌国原材料进口为主的格局,这容易引起乌国国内“被中国化”的担忧,鉴于此应进一步深化双方的政治互信和民间文化教育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一带一路”政策,民心相通才是夯实中乌经贸合作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涛.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古丝路上的驿站之国[J].中国投资,2015,(4):50-54.

[2]燕学军.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

[3]中乌合作步入全面拓展新阶段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网[EB/OL].http://www.SCO-EC.GOV.CN,2007-11-08.[4]李自国,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地缘“危机”之下共同发展[N].东方早报,2015-8-31.

[5]张英.基于引力模型的中俄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研究[J].国际经贸探,2012,(6):25-35.

[6]邓羽佳,秦放鸣.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效应及潜力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5,(12):55-65.

(责任编辑:车碧云)

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