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点亮思维火花,提升核心素养

点亮思维火花,提升核心素养

点亮思维火花,提升核心素养
点亮思维火花,提升核心素养

点亮思维火花,提升核心素养

————————————————————————————————作者:————————————————————————————————日期:

点亮思维火花,提升核心素养

------融合命题、改题、讲题的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精彩,教学因学生的展示而提高。本文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指引,以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以教学课例为基础,阐述本人开展“学展评”模式的融合命题、改题、讲题的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到课例展示,阐述具体做法,展示活动成效,总结改正措施,用于指导教学。

【关键词】命题改题讲题学展评核心素养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把篓子装满,而在于把灯点亮。点亮学生学习兴趣之灯;点亮学生自主探究之灯;点亮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之灯;点亮学生创新实践之灯;点亮学生学科素养之灯;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学科核心素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明确指出: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本人反思平时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提出融合命题、改题、讲题的“学展评”模式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意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带着问题去思考、活动、学习,突出创新精神、实践意识的培养,注重方法、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过程来内化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提高高考要求的考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学展评”模式的“三题一心”课堂教学设计

一、“三题一心”:通过“学展评”各环节,融合命题、改题、讲题进行课堂教学,体现核心素养,形成能力。

二、课型:

1.“好题,我来讲”

2.“好题,我来改”

3.“好题,我来命”

三、课堂设计:

1:自主探究: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级人数,分为8个学习小组,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按照考试大纲,结合考试题型,分出知识点或题型,进行每个小组任务分工,每个小组只负责一个知识版块的自主探究与讨论,组内的每个组员对本组同一个知识版块进行个人设计与好题精选,经小组讨论后,最后确定本组的一个人展示一个好题。实行“小组长负责,组员人人参与”,对课题进行学习讨论,精选展示内容,讨论好题解题思路,总结好题涉及的物理知识,提炼好题考查的能力要求,形成组内统一讨论成果。并选出小组代表,以便课堂展示。

2:课堂展示:根据课堂教学要求,按照老师课堂教学流程,学习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组员也可以补充)。

展示要求:

①.“好题,我来讲”课:小组展示解题思路,讲解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方法,归纳解题注意事项。

②.“好题,我来改”课:小组展示原题和改编后的题目,阐述改编的意图,讲解解题方法,归纳题型。

③.“好题,我来命”课:小组展示自己命制的好题,阐述命题的出发点和目的,讲解解题方法。

3.以评促学: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适时给予点评和肯定,适时给予简明扼要的归纳,并通过适当的板书,形成课堂知识结构。促进学习小组进一步完成展示内容,鼓励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以评促学,使得学展评有机的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发展性。

四、建立好题题库:小组长收集所有组员的好题和讨论成果,建立好题题库,收集保存,作为重要学习资料。

“学展评”模式的“三题一心”教学课例一

课型:好题,我来讲

课题:选修3--2第二章复习《交变电流》

时间:第五周xx月xx日第五节班级:xx

高二(xx)班物理学习小组及讲题分工安排:

组别组员知识版块及题型xx组

(第一组)

正弦交变电流的计算

xx组

(霸才有组)变压器规律应用交变电流图像问题

xx组

(爆破组)

最大值、有效值计算

xx组

(超导组)

远距离输电计算

xx组

(打豆豆组)

变压器电路变化的判断

xx组

(纸电未来组)

电感与电容的作用

xx组

(机智如我组)

变压器中比值问题

资料整理:xxx

课堂展示主讲人风采

课例一展示成效:

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每位学生的参与,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复习课展示,知识得以梳理,思维得以培养,能力得以提高,思维的火花在展示中闪亮,目标的达成在展示中落实;

3.小组合作是学习的途径,课堂展示是锻炼的平台,点评是提升的关键。

课例一展示活动要求:

1.可以提前指导学生讲题,做到精炼与熟练;

2.学生讲题时注意知识与题目的结合,提高效果;

3.可以由学生评选最佳主讲人、最佳例题、最佳思维等,并发奖状,表扬学生,鼓励更多学生主动担当主讲人,在课堂里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

“学展评”模式的“三题一心”教学课例二

课型:好题,我来改

课题:计算题:①动量和能量的综合、②电磁感应的综合

时间:第13、14周班级:高二(xx)

高二(1)班物理学习小组及改题分工安排:

组别组员知识版块及题型xx组

①②

(第一组)

①②

xx组

(霸才有组)

①②

xx组

(爆破组)

①②

xx组

(超导组)

①②

xx组

(豆豆组)

①②

xx组

(纸电未来组)

①②

xx组

(机智如我组)

资料整理:xxx

“好题”评比结果

获奖等级小组获奖优秀个人奖

一等奖

xx 组(有xx 人获奖)

xxx

二等奖

xx 组(有xx 人获奖) xxx

优秀奖

xxx

xxx

试题改编评价标准(初稿):

小组长评价表: 题目编号 改编人 科学性 原创新 适用性 总分 试题亮点 评价人 A xxx 728 题目灵活 B xxx 671 材料新颖 C xxx 697 高考题改编 D xxx 714 结合图像 E xxx 715 思维好 F xxx 726 知识综合 G xxx 730 多过程,问题新颖 H xxx 717 实验思路好 I xxx 702 知识联系紧密 J xxx 705 较灵活 K xxx 684 考查基础 L

xxx

680

传送带与平抛结合

说明:组长按照评价标准打分,根据总分再排名评获奖级别。具体评分留有手写评分表格

评价总得分及排名 组别

试题内容

评价总分

排名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分值 评分细则

科学性 题目及问题的设计等方面无科学性错误。 20 无科学性错误,20分; 有科学性错误,0分。 改编性

自己命制或改编,非复习资料现成题。如果是改

编题,改编的力度要大。素材引用、题干处理和设问角度等有创新。

30

原创性程度较高:24—30分; 原创性程度一般:18—23分; 原创性程度较低:10—17分; 与现成题雷同:0分。 适用性 题目设计与全国卷高考要求相适应,适用于综合模拟训练。围绕核心主干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体现能力立意;设问有梯度,整题难度适当;图文搭配恰当,图像清晰,文字表述简洁、规范,无歧义;答案准确、赋分合理。

50

适用性较强:40-50分; 适用性一般:30-39分; 适用性较差:20-29分。

说明:物理学习小组长为评委

xx组第一名

xx组第二名

xx组第三名

xx组优秀

xx组优秀

xx组优秀

xx组优秀

学习组长讨论和评比现场:

课堂主讲人风采展示:

课例二展示成效:

1.在改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依据评分标准,小组长在好题评比过程,积极讨论,认真评选,不仅讨论了每一个试题,也加深了试题的考查点的理解,提高了对试题的研究能力;

3.在改题的基础上,再进行好题剖析讲解,进一步落实知识点,提升讲题能力和对试题的理解能力,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了综合的提高。

4.资料由专人负责整理和保存,形成了题库。

课例二展示要求:

1.要求每个学生改1—2个试题,试题具体要求需更加明确,难度适中,设问合理,有梯度,易于理解和巩固;

2.在学生讲题环节,要提炼出解题要领,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

(节选部分)题库 : 好题, 我来改

1.(改题人:xxx)(14分)如图所示,两物块A、B并排静置于高h=0.80m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物块的质量均为M=0.60kg.一颗质量m=0.10kg的子弹C以v=100m/s的水平速度从左面射入A,子弹射穿A后接着射人B并留在B中,此时A、B都没有离开桌

面.已知物块A的长度为0.27m,A离开桌面后,落地点到桌边的水平距离

s=2.0m.设子弹在物块A、B中穿行时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g取l0m/s2.

(1)物块A和物块B离开桌面时速度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2)求子弹在物块B中穿行的距离;

(3)为了使子弹在物块B中穿行时物块B未离开桌面,

求物块B到桌边的最小距离.

2(改题人:xxx)(14分)如图甲所示,一边长L=2.5m、质量m=0.5kg的正方形金属线框,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整个装置放在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B=0.8T的匀强磁场中,它的一边与磁场的边界MN重合。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经过5s线框被拉出磁场;测得金属线框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

金属线框被拉出的过程中:

(1)求通过线框导线截面的电量及线框的电阻;

(2)写出水平力F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3)已知在这5s内力F做功1.92J,那么在此过程中,线框产

生的焦耳热是多少?

3(改题人:xxx)(18分)如图所示,光滑的定滑轮上绕有轻质柔软细线,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3m的重物,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杆。在竖直平面内有间距为L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PQ、EF,在QF之间连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其余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开始时金属杆置于导轨下端QF处,将重物由静止释放,当重物下降h时恰好达到稳定速度而匀速下降。运动过程中金属杆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忽略所有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电阻R中的感应电流方向;

(2)重物匀速下降的速度v;

(3)重物从释放到下降h的过程中,电阻R中产生的焦耳热Q R;

(4)若将重物下降h时的时刻记作t=0,速度记为v0,从此时刻

起,磁感应强度逐渐减小,若此后金属杆中恰好不产生感应电流,则磁感应强度B

怎样随时间t变化(写出B与t的关系式)

【参考文献】

[1]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

杜益飞(1970.11),男(汉族),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汕尾学校,职称: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与改革。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较强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用法,并用来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 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指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体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能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39119524.html,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王娇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0年第02期 目前,随着新课标教学理念的逐渐推广,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引起广大一线教育者的密切关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尤为注意学生数学运算思维的形成,推理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数字感知能力的提升,因为这些方面,都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相连,是新课标、新课改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更是课堂教学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小学数学学科中包含着大量的计算知识,以计算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师所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正确数学思想的形成,特别是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空间观念的建构,创新思维的发展,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结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课堂实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如下几点思考和探究,希望能对各位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一、融入游戏化的探究情境,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场所,而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科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创设趣味性的探究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有意识地把数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如学生在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训练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个小组随机提供20道混合运算的计算题,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计算速度又快又准确,然后把小组计算的结果进行展示,观察他们独特的解题方法,可以看到有的小组中出现了简便的算法,让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的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明确,帮助学生掌握运算规律,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结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传统的说教式课堂,已经无法与新课标的发展相一致,更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变革陈旧、滞后的填鸭式教学尤为必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展示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把学生摆在重要的位置,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促使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以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实施“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内容时,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而是把这几个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知识的对比、观察和总结,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计算,找到规律并进行归纳,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正确的计算,探索出多边形面积计算与特殊图形的关系,实现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转化,构建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浅析(1)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浅析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面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改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被确定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为了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涵义,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形成以下认识。 一、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最新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而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等特性。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者通过特定学科的学习应达成的 反映该学科特质的重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处于上位,是指向学

生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的重要途径。 二、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 断力。具备较强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 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 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创新作品的能

初中阶段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

各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6):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物理(4):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化学(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生物(4):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语文(4):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历史(5):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政治(4):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地理(4):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艺术(3):艺术感知能力、艺术审美情趣、艺术创意表达 音乐(4):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美术(5):理解图像识读、美术表现 体育与健康(3):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通用技术(5):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信息技术(4):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英语(4):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 学科核 心 素 养 具体表述 数 学(6)数 学 抽 象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 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逻 辑 推 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 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 数 学 建 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 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浅议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培养计算思维

浅议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培养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前初中信息技 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就是如何培养计算思维。随着我国迈入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发挥无可取代的作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激活计算应用意识,无论对学科建设还是个人成长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这也恰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选择。 标签: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计算思维 我国现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计算思维列为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重要一部分。所谓计算思维,主要指学生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方法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时形成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活动过程。如果中学生能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那么就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汲取广泛的信息资源,通过归纳、总结、类比、分析、判断等多元方法,合理运用算法实现问题界定、数据整合以及模型构建等。因此可以说,培养计算思维既是规范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下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教学案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介绍几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渗透自主探究方法,树立计算思维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大特征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关键不在于简单的操作,更注重设计、思考与创新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树立计算思维意识,提高计算思维应用能力,基于计算机科学的技术、方法、手段与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循环结构(For循环)”时,为了激活探究意识与计算思维意识,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小组发放一根灯带;大家经过观察发现,灯带上的小灯泡按照顺序一盏一盏地亮起,直到所有灯泡都点亮,再从头循环。此时,如果利用学过的流程图来分析灯带循环亮起的原理并实际制作,虽然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但是却发现处理顺序结构的过程非常繁琐,那么正当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时,我趁机引入本节课的新内容,启发学生的思路——循环结构与循环变量。如果基于循环结构流程图而设计与运行程序代码,在VB程序中运行循环代码,学生惊喜地发现达到了灯带循环亮起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思考、判斷、质疑与创新,从旧知识的基础流程图过渡到新知识的循环结构流程图,深刻地体会计算机程序的环环相扣与相辅相成,并且在解决问题和迁移知识的过程中锻炼计算思维。 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启发抽象计算思维 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涵盖的方面非常广泛,既有基本的评估思维、算法思维,也有拔高式的抽象思维、概括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环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2.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 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与知识分享,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创新的习惯。 4. 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它是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从实际出发着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将有利于实现全面提升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目标。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较强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用法,并用来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较强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2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用法,并用来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 4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指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体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能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9-03-05T09:29:59.843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5期作者:石近勇[导读] 现代社会中普遍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正逐步改善人们学习与生活方法,计算思维已成为现代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计算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组成部分(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浙江省诸暨市 311800)摘要:现代社会中普遍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正逐步改善人们学习与生活方法,计算思维已成为现代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高中信 息技术核心素养中计算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做好培养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分析高中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措施。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计算思维能力 2018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明确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围绕4方面核心素养展开教育培训,其中将计算思维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首次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做好相关研究分析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1、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性 1.1 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 通过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升高,我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需要重视培养具备先进技术的人才,而综合性人才首先具备的就是创新思维,因此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加快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1.2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义务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计算思维的培养,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同时还在讲授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种方式对于刺激学生的计算思维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这种教育改革也是高中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思维培养现状 2.1 计算思维培养缺少具体指导意见以前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及管理等信息素养,但十数年过去后这个课标要求已经无法满足时代要求。新课标针对性提出要求,但要求过于宽泛不够具体。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要结合课程内容,如利用“编程”思想培养与提升学生学生计算思维。 2.2 不重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意识随着“计算思维”的正式提出,以前部分高中信息技术的错误认知得到纠正:计算思维是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这种误解的存在使得高中教师忽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教师侧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及作品设计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如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忽视计算思维渗透与培养。 2.3 高中生缺少培养计算思维的兴趣高中生已经经过初中与高中的信息技术学习,初步具备信息饲养,并可以运用一些计算机软件处理简单的东西。现阶段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要建立在常规操作基础上,并转变学生平面感性设计思维模式,利用算法求解完成思路。但缺少针对性行训练计算思维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并不愿意改变认识计算机的模式,觉得计算机编程难度过大,存在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 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措施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对于高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其中明确要求高中教育要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和发展,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创新,甚至对高中在部分课程内容的讲授上提出了法律层面的要求。因此需要对高中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 3.1 丰富信息技术课堂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及学生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与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利用课堂教学完成这一目的。如,利用文档工具对文章进行编排与整理,帮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的限制,打开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塑造出轻松、和谐及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分析、回答问题,实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目的,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品质并启发创新意识的目的。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并分析,提出有效的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寻求新颖的思路与方法,借助自我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此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将信息技术知识点融合贯通起来,并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想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3.2 循序渐进,感受计算思维训练的乐趣高中生计算思维培养过程中,并坚持由易到难、从简至繁的基本原则,并逐步深化思考难度,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模式。如,计算机学习中程序三个基本结构循环语句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做出合适的教学设计,设计的问题如表1所示。表1 程序设计提出问题的内容

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即将启动,作为非高考学科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核心素养方面。如何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一线老师们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通过学习《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新高考与新课改》等课程,结合自己近期教学和交流的经验及反思,通过几个教学实例来谈一下我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 1、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新课标中新出现的内容,很多老师对其不了解、不理解。在很多文献中言计算思维必提编程和算法,让人觉得非常高深难懂。新课标征求意见稿中对计算思维有这样的解释:“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因此,以文本信息加工单元教学为例,我认为“运用计算机解决图文混排问题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就是计算思维。这里面包括资源搜集、整理、提炼、设计、美化、批判、操作等诸多思维活动,当然所有思维都是围绕如何利用计算机的应用软件解决好文字和图的混合排列问题。再如,信息资源管理单元的如何合理的管理桌面图标、文件,使我们在使用电脑时能够高效的找到所需的文件和软件,这也是计算思维。这些计算思维的深度相比程序设计中的抽象、建模、设计算法而言是简单的,但更具普适性。

2、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个老朋友,当前的课标和教学中我们一直在谈信息意识的培养,不过新课标对其有了进一步的解释,更加具体,可操作性更强。课标中的解释为“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指学生在遇到信息处理问题时头脑中对该问题的处理过程、使用工具、具体方法的快速反应。例如文本加工单元学生面对“美食秀”这个主题任务在头脑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这里其实不仅仅涉及信息技术学科,其最初的构思规划会设计语文、艺术、饮食文化等诸多方面,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更多的为其搭建平台,然后用技术去帮助去实现综合各科知识所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案,当然也需要帮组学生形成解决方案。这个基于任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的敏感度具体体现为:使学生在遇到图文混排问题时,头脑中快速出现排版的工作流程、各种排版的样式、图片环绕方式艺术效果等处理方法、文字的大小字体间距等处理方法……“信息价值得判断力”是指对信息真伪性、权威性、时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新一轮课改将我国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到各个学科,又细化为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方面。从个性和共性的角度出发,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分析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又兼顾总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方式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

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2)计算思维。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即计算思维。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问题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算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将其迁移到与其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3)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的习惯;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其从事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 (4)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尊重公共规范,既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的个体合法权益,也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

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即将启动,作为非高考学科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核心素养方面。如何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一线老师们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通过学习《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新高考与新课改》等课程,结合自己近期教学和交流的经验及反思,通过几个教学实例来谈一下我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 1、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新课标中新出现的内容,很多老师对其不了解、不理解。在很多文献中言计算思维必提编程和算法,让人觉得非常高深难懂。新课标征求意见稿中对计算思维有这样的解释:“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因此,以文本信息加工单元教学为例,我认为“运用计算机解决图文混排问题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就是计算思维。这里面包括资源搜集、整理、提炼、设计、美化、批判、操作等诸多思维活动,当然所有思维都是围绕如何利用计算机的应用软件解决好文字和图的混合排列问题。再如,信息资源管理单元的如何合理的管理桌面图标、文件,使我们在使用电脑时能够高效的找到所需的文件和软件,这也是计算思维。这些计算思维的深度相比程序设计中的抽象、建模、设计算法而言是简单的,但更具普适性。 2、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个老朋友,当前的课标和教学中我们一直在谈信息意识的培养,不过新课标对其有了进一步的解释,更加具体,可操作性更强。课标中的解释为“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指学生在遇到信息处理问题时头脑中对该问题的处理过程、使用工具、具体方法的快速反应。例如文本加工单元学生面对“美食秀”这个主题任务在头脑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这里其实不仅仅涉及信息技术学科,其最初的构思规划会设计语文、艺术、饮食文化等诸多方面,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更多的为其搭建平台,然后用技术去帮助去实现综合各科知识所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案,当然也需要帮组学生形成解决方案。这个基于任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的敏感度具体体现为:使学生在遇到图文混排问题时,头脑中快速出现排版的工作流程、各种排版的样式、图片环绕方式艺术效果等处理方法、文字的大小字体间距等处理方法……“信息价值得判断力”是指对信息真伪性、权威性、时效性、适用性、表现性等方面的判断能力。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适用性和表现性上。适用性是指学生从众多素材中挑选出适合自己主题的图文。表现性是判断自己作品是否利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我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