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探讨2400字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探讨2400字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探讨2400字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探讨2400字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探讨2400字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国家与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行政事业单位就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分配社会资源。本文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来完善内部控制工作的建议,希望对于事业单位有所帮助,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公共事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对其所占有的社会公共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分配,从而实现对于社会公共事业和国家的管理,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有着很大的意义。所以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与分配社会资源。而出现的行政单位出现的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分配不当,归根究底是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能有效运行。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失效的原因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秩序至关重要,单位内部的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其内部控制系统失效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一)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人员对于过去出现的预算与资金问题,认为只有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内部控制,殊不知关键风险点出现时,需要各个部门之间有效的配合,如富有经验的人员和决策管理层之间的配合,才能将风险成功的化解。风险意识需要各个部门全面提倡,淡薄的风险意识不但无法识别风险,并且在风险来临时也无法及时的找出有效的防范方法及应对措施,给自身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目前,根据我国颁布法律,我国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已建立了一套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职位控制、内部制衡、岗位责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一定的用途;不过这类制度只能实现对于最基本的财务的控制,而对于其他一些更高层的经济活动,如领导阶层的经济活动则无法进行的有效的控制管理。没有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就会导致只有领导阶层对于下属有所监管,而下属却无法对其进行监督,使得当权者有了利用权力谋取自身经济利益的空间。

(三)不合理的内部业务控制

首先是对于预算控制的薄弱。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的编制不够详细,没有划分到具体的支出项目,从而也无法进行逐项审核。并且对于必须支出的预算的编制匮乏,除去一部分刚性支出,对于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计划性薄弱,导致对预算的追加与整改。其次,对于经费的支出缺乏有效的监督,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汇划效率的提高,对于支出费用的控制力度也在不断的减弱,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支出。最后,对于固定资产存在重购轻管的现象。由于政府直接采购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所以在购买环节有规范的管理,但对于这些固定资产的管理,则缺少有效的管理办法,造成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未按规定对其进行定期查看,甚至造成固定资产直接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

由于上述不良情况的存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就有很大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助于建立起一套较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且能对已建立起的制度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执行,真正的将制度用于内部管理。可以通过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来

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行、完善,以此来加强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全面认识,不断的提升内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对于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

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审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单位需要履行自己职责内的公共服务事业,同时需要将有限的经费用于更多的地方,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用。该审查还可以测评行政事业单位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包括单位的各项业务,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出适合的应对策略,尽量降低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有效手段

对于已建立起的内部控制制度,若要做到彻头彻尾的执行,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制度,进行定期的审查、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督促监督其进行整改,而内部控制审计恰恰就是最有效且低成本的监督手段。

三、如何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

为了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需要找出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提高工作的绩效。

(一)测试内部控制的完整性

要从制度上控制当权者对于自身权力的滥用,就要认真的执行监督制度的执行,认真整理单位各种经济活动的流程,确定业务进行的各个步骤,检查是否规定完备了内部控制的各个因素,将各项管理机制都具体的实际运用到各项工作中,通过不断地查补各个方面的漏洞,提出恰当的方案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评估内部控制的合理性

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评估即在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完整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适用性进行评估,如各项控制职能划分是否准确,是否能用较少的资金取得较大的效益等。

(三)分析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所制定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的法律,不可违背,且需要根据国家法律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次,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中,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得到有效且彻底的执行,前提是设立的内部控制健全且合理。

(四)评价内部控制的实用性

内部控制需要有效的风险预警能力,需要及时发现各种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及时警示。并且加强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制度,完善对于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贾俊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企业研究,2014,16

[2]刘洋.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审计[J].经济视角(中旬),2011,09

[3]何欣惟.审计视角下内部控制的演进[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四条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

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七条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第二章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第八条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 第九条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 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第十条单位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是否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是否建立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审计方法及要点

一、审计方法 1、内部控制审计方法 (1)收集、审阅现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等制度,分析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的关键环节和重点监控点,评价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以及各项管理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是否相一致,能否满足部门职责要求和管理需要,是否存在制度性缺陷或管理漏洞。 (2)收集、审阅对所属部门管理的内控制度。主要包括对所属部门管理的项目、程序、考核标准,查阅相关考核记录及监管措施办法,重点关注所属单位是否发生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重大责任事故。评价被审计单位对所属部门管理和监督的情况,是否真正起到监管职责。(3)收集、审阅重点业务流程。通过抽查重点业务事项,重点审计单位预算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遵守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向所属部门输送利益、营私舞弊、损失浪费、挤占挪用等问题。 2、内部控制审计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评审的活动。其目的是测试执行情况符合制度要求的程度。它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审阅证据、跟踪重做、以及实地观察等;实质性测试是对被审单位的经

济信息,各种数据进行审核检查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验证、评估信息本身的合法性、真实性。测试中常用的方法有盘存法、询证法、账户分析法、调节法、鉴定法等。 二、审计要点 1、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是否健全、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是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是否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否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是否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是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是否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2、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

内部控制工作底稿 人事与工薪循环了解底稿

工薪与人事循环了解内部控制 被审计单位:索引号: GXL 项目: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 编制:复核: 日期:日期: 了解本循环内部控制的工作包括: 1.了解被审计单位工薪与人事循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并 记录获得的了解。 2.针对工薪与人事循环的控制目标,记录相关控制活动,以及受该控制活 动影响的交易和账户余额及其认定。 3.执行穿行测试,证实对交易流程和相关控制的了解,并确定相关控制是 否得到执行。 4.记录在了解和评价工薪与人事循环的控制设计和执行过程中识别的风险, 以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了解本循环内部控制,形成下列审计工作底稿: 1.GXL-1:了解内部控制汇表总表 2.GXL -2:了解内部控制设计——控制流程 3.GXL -3: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控制目标及控制活动

工薪与人事循环了解内部控制汇总表 被审计单位:索引号: GXL-1 项目: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 编制:复核: 日期:日期: [注:(1)此处仅列示主要交易和账户余额,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 况确定受本循环影响的交易和账户余额。(2)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账户余额受多个业 务循环的影响,不能完全归属于任何单一的业务循环。在实务中,在考虑与货币资金有关的 内部控制对实质性程序的影响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考虑各相关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影 响;对于未能在相关业务循环涵盖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可以在货币资金具体审 计计划中记录对其进行的了解和测试工作。] (注:注册会计师通常应在本循环中了解与上述业务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如果计划 在其他业务循环中对上述一项或多项业务活动的控制进行测试,应在此处说明原因。) 3.了解交易流程 根据对交易流程的了解,记录如下: (1)被审计单位是否委托服务机构执行主要业务活动?如果被审计单位使 (2)是否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以保持适当的职责分工?这些政策和程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新

事业内部控制建设自我评价报告 为规范学校管理,控制风险,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单位的所处行业、资产结构以及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了一整套贯穿于学校财务管理各层面、各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不断地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循。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自我评价如下: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 (一)内部环境。 控制环境提供学校纪律与架构,并影响教职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学校近年来不断改善控制环境,主要表现在: 1、健全的治理结构、科学的内部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制度。目前,学校的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机构设置科学,权责分配合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等重大决策的程序和规则文件,明确学校教职工的权利和义务;学校管理层在开展具体经济业务时,能够根据不同环境和自身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出台新的措施,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着高速度发展步伐。 2、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命力的表现,我校在发展过程中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每年都组织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弘扬师德师风专题活动,教职工加深了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做小事、做细事、做具体事的工作作风深入人心,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教职工中不断涌现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3、人力资源政策 我校不断的培训促进了教职工专业技能的发展;员工的考核、晋升与奖惩使得教职工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中发展,我校注重个人的品德、能力和发展前景。学校对财会等关键岗位员工的轮岗制衡要求强化了学校的管理意识,确实保障了学校的发展。 4、内部审计机制 我校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效的防范了学校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 (二)风险防范 我校根据各种经济活动实施的特点,制定和完善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确保经济活动风险的可知、可防与可控,确保我校经费使用安全。对已知风险点,定期进行评估、提示及完善。通过风险防范、风险转移及风险排除等方法,将经济活动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存在经济风险的业务,也积极分析,充分认清风险实质并积极采取降低、分担等策略来有效防范风险。 (三)控制措施。 学校根据业务的性质和工作要求,实施了不同的控制方法,保证日常运转正常有序,这些方法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 1、职责分工控制 具体工作中,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副校长分别分管不同职能领域的工作,具体分校(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通过分工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协调配和共同完成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2018版) 二〇一八年十月

前言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单位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2012年11月印发了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在此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定期评价报告,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方向性要求。 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要求,为保障本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健康运行、主动预防和管控风险、保护干部职工队伍、构建“依法科学决策、权力运行制约、过程监督检查、结果容错问责”全过程管理体系,按照“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设计思路,在系统梳理重要经济业务环节与流程、切实了解内部管理需求和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的基础上,细化风险控制措施、明确各节点职责分工及操作要求,初步形成了本《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作为经济和业务活动的日常性指导工具,用明确的权责分配、业务流程图、风险控制矩阵等展现形式直观地反映了内部管理的规范要求和重要设计,旨在统一控制标准、规范执行行为、方便业务操作、提升工作实效。 内部控制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本手册也将随着本单位内部控制广度与深度的推进,持续改进、不断优化。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一节单位概况 (4) 第二节单位组织结构 (6) 第三节手册说明 (13) 一、编制目的与意义 (14) 二、编制原则 (14) 三、内部控制管理职责 (14) 四、内部控制框架 (15) 五、其他说明 (15) 第二章风险评估 (19) 第一节风险评估概述 (19) 一、风险评估定义及意义 (19) 二、风险评估程序与步骤 (19) 第二节风险评估内部控制 (21) 一、风险评估组织及职责 (21) 二、风险评估环节及内容 (21) 三、风险评估报告 (22) 第三章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24) 第一节内部控制工作组织 (24) 一、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 (24) 二、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 (25) 三、内部控制执行机构 (25) 四、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构 (25) 第二节运行机制与权责分配 (26) 一、运行机制建设 (26) 二、“三重一大”决策管理 (27) 三、经济活动归口管理 (29) 第三节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及其人员管理 (29) 一、关键岗位责任制及不相容职责 (29) 二、关键岗位人员管理 (33) 第四节不相容职责分离管理 (35) 第五节会计工作管理 (36) 第四章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36) 第一节预算业务控制 (37) 一、业务管理概述 (37) 二、业务流程控制 (42) 5、预算执行流程 (48) 6、决算流程节点简要说明 (49) 第二节收支业务控制 (52) 一、业务管理概述 (52) 二、收支业务管理制度 (53) 三、业务流程控制 (68)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方案 篇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指南(试行)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指南(试行) 为加强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业务指导,指导各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促进各单位充分利用内控建设,提高风险管控意识和内部管理能力,特编写本指南。 一、机构搭建与组织保障 1.成立单位内控委员会。由单位一把手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内控委员会是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负责统筹协调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审核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细化方案;审核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和各类工作报告,督促内控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单位内控管理工作质量;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协调,提供项目资源支持;研究决定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涉及到流程调整、人员配置等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 2.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设在单位经济业务主要管理部门(例如:办公室或财务部门),主任由分管领导担任,该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其它内控关键部门负责人或指定联络人为成员。 内控办公室是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执行机构,负责编制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细化方案和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开展内控培训和宣传工作;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落实方案各项任务;负责组织落实内控建设具体工作;负责组织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成果验收工作;负责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发布和保密工作;负责协调办理内控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负责研究制定内控建设工作的考核方案。 如单位规模较大,内控办公室下可按照经济业务分工另组建业务实施组,负责某项业务的流程梳理和风险评估,确定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各组明确1名联络人,定期将业务实施组的工作情况向内控办公室汇报,其他成员由牵头部门、配合部门根据业务内容指派业务骨干。二、启动培训与方案编制 1.编制内部控制建设细化方案。根据杭州市《实施意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明确建设任务与内容,编制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细化方案。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审计方法要点

一、审计方法 1、内部控制方法 (1)收集、审阅现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等制度,分析掌握被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的关键环节和重点监控点,评价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以及各项管理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是否相一致,能否满足部门职责要求和管理需要,是否存在制度性缺陷或管理漏洞。 (2)收集、审阅对所属部门管理的内控制度。主要包括对所属部门管理的项目、程序、考核标准,查阅相关考核记录及监管措施办法,重点关注所属单位是否发生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重大责任事故。评价被单位对所属部门管理和监督的情况,是否真正起到监管职责。(3)收集、审阅重点业务流程。通过抽查重点业务事项,重点审计单位预算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遵守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被单位向所属部门输送利益、营私舞弊、损失浪费、挤占挪用等问题。 2、内部控制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评审的活动。其目的是测试执行情况符合制度要求的程度。它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审阅证据、跟踪重做、以及实地观察等;实质性测试是对被审单位的经

济信息,各种数据进行审核检查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验证、评估信息本身的合法性、真实性。测试中常用的方法有盘存法、询证法、账户分析法、调节法、鉴定法等。 二、审计要点 1、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是否健全、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是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是否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否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是否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报告处理程序。是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是否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2、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见及建议一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年月正式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年]号)并于月起全面正式实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基建、科研、后勤和物资采购等多项经济活动。另外,事业单位附属单位较多,经常性、非经常性经济活动众多,大部分资金由国家财政投入,内部控制尤为重要。其控制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的正常运行、国有资产的管理,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加强内控管理,可 厉行勤俭节约,杜绝各种名义的铺张浪费,监督日常业务运行,促进内控工作的有效运行。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贪污、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确保工作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相应对策,认为内部控制建设应围绕单位整体系统建设进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停留在文字层面,内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上文章”和应付检查层面,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指导作用。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控的执行缺乏积极性。 (二)缺乏高水准内控管理人员 从整体来看,事业单位内控人员的素质偏低,尤其在一些基层单位,内控知识缺乏,或缺少相应的内控经验,内控人员难以胜任工作,不能有效的实现内部控制所预测的效果,导致内控执行时缺乏必要的力度,使内控失效。 (三)内控制度残缺,内控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制度成为摆设或者残缺的现象。此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不具备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从目前来看,出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一般将这项工作交由会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由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受到单位的限制,因此也不具备独立性。 (四)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执行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操作指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基本操作指引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附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基 本 操 作 指 引 湖南省财政厅 目录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步骤及流程 一、工作步骤 二、工作流程图 三、主要经济活动的管理结构 第三部分:经济活动内部控制 第一节预算业务控制

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工作流程图 三、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 第二节收支业务控制 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 第三节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工作流程图 三、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 第四节资产业务控制 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 第五节建设项目业务控制 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 第六节合同业务控制 一、工作步骤示意图 二、工作流程图 三、风险点及主要防控措施一览表 第四部分:配套工作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为便于理解和掌握内控原理,具体操作实施路径和流程,引导各单位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工作,我们制定了本指引。 1.本指引是按照内控规范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指导,单位的非经济活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控制和管理。 2.本指引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的要求,围绕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和六项经济业务所建立的基本指引,对本指引内容,请根据本部门或单位的经济业务内容和规模参照使用。 3.对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简单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控制有效、保证经济活动安全的情况下,在机构设置、工作环节、制度建设上可在本指引基础上适度简化。 4.对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复杂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认真执行内控规范的基础上,如存在本规范未列示的经济业务,可根据实际需要拓展本指引基本框架所规定的内容,以更好的满足单位内部管理需求。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步骤及流程 一、工作步骤 (一)成立内部控制领导组织机构 单位要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确定常设的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二)开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官方解读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有关精神,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近日,财政部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20〕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20〕1号,以下简称《管理制度》),同时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开展2020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20〕3号,以下简称《通知》),组织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开展2020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管理制度》和《通知》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财政部出台《管理制度》的有关背景。 答:自2012年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规范》),特别是2020年财政部牵头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制定的《指导意见》发布实施以来,各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并在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中央提出的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各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的改革任务和要求,2020年以来,财政部对我国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根据《指导意见》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向各地区、各部门全面了解内控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基础性评价、课题研究、专家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管理制度》,以规范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促进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问:《管理制度》和《通知》起草发布的过程如何? 答:《管理制度》和《通知》从起草到发布,大致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一是启动阶段。2020年初,财政部会计司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体系研究课题组,启动了《管理制度》的研究制定工作。2020年上半年,课题组多次召开研讨会,初步明确了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总体要求、报告机制及形式等内容。 二是调研阶段。通过向各地区、各部门发函,全面了解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进展情况、有关经验做法、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以及工作建议意见等,为研究制定《管理制度》和开展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业务循环内部控制及测试工作底稿--内部控制审计最全底稿

业务循环内部控制及测试工作底稿 一、销售收款循环 举例:S公司现行的销售政策和程序业经董事会批准,如果需对该项政策和程序作出任何修改,均应经董事会批准后方能执行。本年度该项政策和程序没有发生变化。 S公司的产品主要为电子感应器、光感器、集成电路块,通用性较强。所有产品按订单生产,其中约计95%的产品系销售给国外中间商,全部采用海运方式,以货物离岸作为风险、报酬转移的时点。通常情况下,这些顾客于每年年初与公司签订一份包含全年预计所需商品数量、基本单价等条款的一揽子采购意向。顾客采购意向的重要条款由董事会审批,并授权总经理签署。S公司根据顾客采购意向总体安排采购原材料及生产计划,实际销售业务发生时,S公司还需与顾客签订出口销售合同。对于向国内销售的部分,S公司根据订单金额和估算毛利情况,分别授权不同级别人员确定是否承接。 S公司使用Y系统处理销售与收款交易,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和顾客清单,并过至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明细账和总账。 销售与收款业务涉及的主要人员 职务姓名 总经理××× 财务经理××× 会计主管××× 出纳员××× 应收账款记账员××× 应收账款主管××× 办税员××× 信用管理经理××× 销售经理××× 信息管理员××× 业务员××× 生产计划经理×××

生产经理××× 技术经理××× 单证员××× 仓储经理××× 仓库保管员××× ………… 我们采用询问、观察和检查等方法,了解并记录了S公司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控制流程,并已与财务经理×××、销售经理×××确认下列所述内容: 1.有关职责分工的政策和程序 S公司建立了下列职责分工政策和程序: (1)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主要包括:订单的接受与赊销的批准、销售合同的订立与审批、销售与运货、实物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收款审批与执行等职务相分离。 (2)各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控制并在其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处理销售收款业务的全过程。 2.主要业务活动介绍 (1)销售 1)新顾客 如果是新顾客,他们需要先填写“顾客申请表”,销售经理×××将进行顾客背景调查,获取包括信用评审机构对顾客信用等级的评定报告等,填写“新顾客基本情况表”,并附相关资料交至信用管理经理×××审批。 信用管理经理×××在“新顾客基本情况表”上签字注明是否同意赊销。通常情况下,给予新顾客的信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元;若高于该标准,应经总经理×××审批。 根据经恰当审批的新顾客基本情况表,信息管理员×××将有关信息输入Y系统,系统将自动建立新顾客档案。 完成上述流程后,新顾客即可与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向S公司发出采购订单。对于新顾客的初次订单,不允许超过经审批的信用额度。如新顾客能够及时支付货款,信用良好,则可视同“现有顾客”进行交易。 2)现有顾客 收到现有顾客的采购订单后,业务员×××将订单金额与该顾客已被授权的信用额度以及至今尚欠的账款余额进行检查,经销售经理×××审批后,交至信用管理经理×××复核。如果是超过信用额度的采购订单,应由总经理×××审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指南(试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指南(试行) 为加强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业务指导,指导各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促进各单位充分利用内控建设,提高风险管控意识和内部管理能力,特编写本指南。 一、机构搭建与组织保障 1.成立单位内控委员会。由单位一把手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内控委员会是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负责统筹协调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审核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细化方案;审核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和各类工作报告,督促内控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单位内控管理工作质量;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协调,提供项目资源支持;研究决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涉及到流程调整、人员配置等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 2.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设在单位经济业务主要管理部门(例如:办公室或财务部门),主任由分管领导担任,该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其它内控关键部门负责人或指定联络人为成员。 内控办公室是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执行机构,负责编制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细化方案和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开展内控培训和宣传工作;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落实方案各项任务;负责组织落实内控建设具体工作;负责组织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成果验收工作;负责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发布和保密工作;负责协调办理内控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负责研究制定内控建设工作的考核方案。 如单位规模较大,内控办公室下可按照经济业务分工另组建业务实施组,负责某项业务的流程梳理和风险评估,确定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各组明确1名联络人,定期将业务实施组的工作情况向内控办公室汇报,其他成员由牵头部门、配合部门根据业务内容指派业务骨干。 二、启动培训与方案编制 1.编制内部控制建设细化方案。根据杭州市《实施意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明确建设任务与内容,编制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细化方案。 2.召开内控建设启动会。单位需组织召开内部控制建设启动会议,公布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各组织部门的职责。 3.分层级开展内控知识培训。对单位领导要针对内控的重要性、内控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培训;对内控具体实施部门和人员要进行内控专业知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内控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反腐进 程的推进,围绕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日渐广泛而深入。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一个综合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从回顾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入手,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综述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相应的建议。 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逐步深入,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也日益得到重视。而且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是财政公共资金,其使用具有无偿性和一次性的特点,更应该受到监管。特别在近年大力反腐的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越来越凸显。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发展历程 (一)历史沿革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远落后于国际发达水平。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发现直接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并不

多。这些文献有一部分是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探索,还有一部分从理论出发,侧重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关对策。 (二)发展现状 近两年在加强廉政建设和2012年11月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稿)》的影响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文献也大量涌现,从近两年发表的文献来看,学者们的主要研究点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上。张莉(2014)在新一届政府领导的情形下对现有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 2012年以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存在很多问题,如尚未形成一个较权威的内控理论框架、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会计工作基础薄弱、责任主体不明确等。近两年在加强廉政建设和2012年11月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影响下,2012年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内控制度仍不健全 唐宇(2013)认为,我国还没有规范的、专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特点的内控准则,致使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无章可循、违章难究。而且配套的法律法规应修订的部分现在还未

北京市科研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及实施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84561815.html, 北京市科研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及实施问题研究 作者:刘平平杨新生 来源:《科技与企业》2013年第23期 【摘要】科研类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以及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制等问题。对我市科研类事业单位实施内控规范建设,对于其合理利用国家资产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释了内部控制理论,然后结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为北科院)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现状,就科研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进行与实施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就如何在更大范围内对科研类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进行讨论。 【关键词】科研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北科院 一、内部控制规范的概念 1、广泛意义上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1。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财政部文件中的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2。 3、区别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事业单位一般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要有其组织或机构的表现形式,要成为法人实体。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3。 二、建立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原则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4: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 我评价报告 篇一:2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1 内部监督与评价(1) 第一节内部监督概述 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内部控制本身也存在其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 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可能由于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滥用职权、相互串通、蓄意营私舞弊而失去作用。 2. 内部控制是由人建立、行使的,如果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在心理和技能上未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控制的程序、措施经常误解、误判,那么再好的内

部控制也很难充分发挥作用。 3. 单位在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时,通常会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当实施某项业务的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时,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措施,这样某些小错弊的发生就可能得不到控制。 4. 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常规业务设置的,且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对于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业务,原有控制可能不适用。 为此需要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实施必要的监督检查,发现其不足和问题乃至于缺陷,从而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第二节内部监督的方式 单位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对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进行规范,以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安全、稳健、有效地运行。单位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及其实施情况的监督。内部监督的施行方式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两种。 一、内部监督的施行方式 (一)日常监督(持续性监督检查) 日常监督,即持续性监督检查,是指单位对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所进行的常规的、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监督检查。 (二)专项监督(个别评价)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主讲老师:王淑杰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组织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企业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应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而应以服务公共为目标来设计和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第二,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职能权限等会受到外来制度和规定的约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要小;第三,事业单位在资金来源、资本结构、会计处理等方面与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内容相对简单。因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有助于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服务和管理效率,保障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就是要求要重点控制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单位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密切关注实施单位使命、具体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有针对性地设计内部控制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单位可以忍受的合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重点控制预算资金的安全完整、固定资产和工程项目等。 2.制衡性原则 内部牵制是指在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及各岗位间所建立的互相验证、互相制约的关系。其主要特征是将有关责任进行分配,使单独的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对任何一项或多项经济业务活动无完全的处理权,必须经过其他部门或人员的查证核对。从纵向来说,至少要经过上下两级,使下级受上级的监督,上级受下级的牵制,各有顾忌,不敢随意妄为;从横向来说,至少要经过两个互不相隶属的部门或岗位,使一个部门的工作或记录受另一部门工作或记录的牵制,借以相互制约。 3.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这是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所必须考虑的。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让有限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效率。成本效益原则是单位从事任何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现在能够有效地防范错弊,产生效率和效益。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其环节、措施等越复杂、严密,其控制的效果也可能越好。一般而言,各种控制程序和方法的成本不应超过错误或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一些理想的内部会计控制,往往因成本太高而不为单位负责人采用。因此,单位在建立、运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原则。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单位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刘宝生 摘要: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控制,各事业单位也在遵循规章制度的精神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因为内部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来制定的,所以制度没有过多关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独特性,导致内部控制失效。本文首先阐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特点,分析自我评价体系的科学性,阐述评价体系的内容,然后提出完善内部控制评价的建议,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正在不断提升,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前些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但是随着2014年1月1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正式施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也逐渐走上正途。但是从实际运行情况上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上经常出现失效的情况。下文将从评价制度等方面入手,对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点

1.公共服务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的差别,事业单位运行目标必须满足公共服务基本需求,其基本职能是为社会整体服务的一种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财力与工作人员的支撑。事业单位虽然可以在正常履行政府职能的前提之下降低运行成本,但是事业单位的工作的核心是要向社会大众提供无偿的产品以及服务,所以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运行目标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通常情况下企业更侧重于目标能否盈利,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注重社会关注与公共服务工作的实际效率。 2.法律约束 企业内部控制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存在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权力行使方面。企业的管理结构以及内部治理体系如何确定,都需要通过所有者的批准方可,内部规制性比较明显。但是事业单位在外部行为和内部权力行为上都会严格的受到法律约束,外部规制特点显著。从法律外部监管以及法律的内部控制等诸多考虑因素上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虽然也要符合法律的要求,但整体影响较小。在《预算法》以及《政府采购法》中,立法机构以及相关行政机构通过法律的模式明确了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活动方式以及业务范围等,明确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来分配权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浅析 摘要:内部审计工作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审查、揭露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发现和解决组织本身存在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在一个单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使相关人员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预防经济范围发生和防止财务出现漏洞,起着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的职能。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门,它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可以保障事业单位及其内部各单位健康运作,并且是各部门各单位运作完全符合事业单位的目标及发展战略,更好的实现事业单位价值最大化。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多渠道,为了取得收入所造成的资金耗费或损失即支出也是种类多样,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对事业单位各项资金和资产、收支及其收支结果进行审计、监督,确认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使用是否合理,各项收支是否真实、可靠。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还可以为本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意见。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自行组织收入,因此要受到外界市场经济的影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风险预警器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测试,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能够让经营管理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各种风险。 总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事业单位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的必要保证。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因此,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保持其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但是,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设置不是附属于办公室、纪委,就是附属于监察部门、会计部门或会计部门合署办公。甚至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由会计或其他人兼任。这种状况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各方面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置的,甚至于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 2、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其领导愈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有效性愈有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层次较低,有的受所属财会、办公室、纪委或监察部门的负责人领导;有的受主管财务领导领导。由于内部审计的领导层次较低,缺乏应用的权威性,导致内部审计的结果处理、审计建议的落实等受到较大程度的制约。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工作难以进行,独立也行也难以保证,内审的工作流于形式。 3、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审的要求。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要求,内部审计旨在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组织治理和风险管理。所以,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经知识、审计理论、法律、税收、金融、统计等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外语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但是目前,内审人员还不能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内审人员,多数是年龄较大的财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或纪检监察工作阅历,但还是缺乏其他知识能力,因此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