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网络教育中的虚拟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育中的虚拟学习共同体






作者简介:裘伟廷(
!"#$
—),男,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副研究员,《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宁波社科院网络社会
研究所副所长。
网络教育中的虚拟学习共同体
裘伟廷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宁波
%!&’!(

【摘要】网络教育中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的全新组织形式。它的内涵
和特征,内在地决定了它对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起良好的作用。本文提出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涵义,
还讨论了在网络教育中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形式和它的设计。
【关键词】网络教育;学习共同体;虚拟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网络教育的非校园化和个别化学习方式,使学
习者之间的沟通和互相影响明显减少,很难形成校
园文化和亚文化,作为教育对象的群体特征不明显,
这既违背了教育的“在人间交往中延续文化与传统”
的本质,也减弱或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模仿与暗示、从众与感染等多变量、多方位潜在因子
等产生的学习方式和感染机会,这势必影响学习者
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如果在网络教育中构建虚拟
学习共同体,则将在相当大程度上重建教育交往和
沟通,消减网络教育的非校园化和个别化学习方式
的负面效应,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一、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涵义
“虚拟学习共同体”(
./0123445306/6789::26/1;
),
也称为“网络学习共同体”或“在线学习共同体”(

+453:/67=64/6545306/6789::26/1;
),是学习者进行
网络学习的全新组织形式。所谓“虚拟学习共同
体”,就是指在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里,一个由学习
者(群体)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
同构成的学习团体。在该共同体中,他们经常进行
学习沟通和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
的学习任务,并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人际关
系和某种“共同体文化”。学习者在其中可以体验到
获取知识机会均等、人际关系平等、自主的学习经
验,自我情感和个性差异得到极大的保护和发展,体
验到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虚拟学习共同体一般是由志趣相近的学习者若
干名组成,每位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知识水平、能
力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团体内成员之间优
势互补。为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体成员彼此
分工合作,形成了基于学习的“利益共同体”。在网
络教育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不再

作为一个
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团体成员的角色参
与更加
广泛的、讨论协商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虚拟学习
共同体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改
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整个学习过程体现
了学习者的自我控制,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
学习效率,也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合作关系。
虚拟学习共同体实质上就是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
的认知主体,它提高了生成性学习的机会,是一种有
效的学习组织形式。
对于虚拟学习共同体,这里还需说明几点,其
一,虚拟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为主体在网络环境中
自发组建的,属于松散的学习团体,学习者参与其中
不需要会员资格,只要对一个学习任务有共同的兴
趣就可以了。其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环境条件却
必须经过有意识的设计,否则难于形成。其三,在这
里,环境条件的设计者(如版主)、助学者(如教师)等
在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
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师协作组的指导和支持下,以
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学习任务,采用智能互动
的、多方交流的方式来建构知识。
二、虚拟学习共同体对网络教育的作用
网络教育中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虚拟学习共
同体的内涵和特征,内在地决定了它对网络学习起
良好的作用,诸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重建教育交往
和沟通,消减网络教育的非校园化和个别化学习方
$(
现代远距离教育
-’’&
年第
&
期总第
!’!

教育技术
万方数据
换页
式的负面效应,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具体来分析,主要可以有如下几种作用:
!"
支持认知活动
学习者彼此间的交互活动会对其认知活动产生
促进作用。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利用电子邮件、
##$
等,学习者可围绕学习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表
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思路,分享各自的想法,相互
解疑、争辩和评价,合作解决各种问题。这种交流合
作加深学习者的理解,同时也会引发他们的反思。
这样,每个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分享自己的见解,同
时又接受他人的影响,丰富自己的知识,并提高在学
习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学习者还可体验到获取知
识机会均等、人际关系平等、自主的学习经验,而这
些体验恰恰是传统教育鞭长莫及的。网络教育提倡
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协同学习,而虚拟学习共同体
就擅长于学习者的协同学习。由此表明,每个虚拟
学习共同体实质上是一个完整的认知系统,支持着
学习者的认知活动。
%"
促进情感交流

络教育人际交互的阙如,是影响学习成效的
主因之一。网络学习者常会面临一些共同的学习困
难,由于学
习者之间在现实上常处于分离状态,他们
要独自承担学习压力,孤独倾向就难以避免。而且,
对初涉网络环境的学习者来说,网络学习方式是陌
生的,他们在适应这种学习(包括学会使用各种学习
技术)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障碍。由于上述困难,
学习者需从人际交往中得到鼓励和支撑。虚拟学习
共同体能极大地促进学习者与他人(其他学习者、教
师等)之间的沟通交流,个体学习者方便获得情感性
支持,并有益于营造温馨友好的网络学习氛围。比
如,助学者通过在线咨询等为学习者提供心理辅导,
包括如何有效应对学习的压力、如何进行网络沟通、
如何克服虚拟世界的负面效应等。另外,学习者彼
此之间可交流各自的经验感受、相互提建议,通过这
种人际沟通和情感交互,学习者可体验到彼此的接
纳和支持,从而增加克服困难、投入学习的动力。
&"
共享隐性知识
众所周知,显性知识共享是网络教育的优势,但
网络教育的个体学习使隐性知识共享成为难题。虚
拟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由于它具有广联性特征,有使
促进学习者的隐性知识共享变为可能,从而提高学
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同伴之间的知识(特别是隐性
知识)、经验和情感的分享对学习者的发展极为重
要,因为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自我的建构
与成熟,最自然的方式是好奇、疑惑、形成或同化,学
习中的“隐性知识”也许是建构他们自己世界最重要
的资源,而这在个体学习中是无法分享的。虚拟学
习共同体成员在网络情景中的经验分享,还有一个
优点,就是因为它是在虚拟的环境里,因此在隐性知
识共享的同时保护学习者的自尊。
’"
形成学习文化
指形成虚拟共同体的学习文化。虚拟学习文化
涉及学习力文化(强调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学习力比
能力更重要)、快乐文化(要求人懂得感恩,学会善
念、学会包容、实现人生快乐)、速度文化(学习也要
讲究速度)、创新文化(把学习和创新联系在一起)、
竞争文化(学习的竞争)、共享文化等。虚拟共同体
的学习文化,使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
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
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倡导虚拟共同体
文化的形成,对实现虚拟学习共同体可持续发展至
关重要;而这有助于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
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


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
的学习活动。
三、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式
如果以学习方式为标准,那么网络教育中的虚
拟学习共
同体,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就如同现
实社会的学习共同体有班级、教研室、课题组等类
似,虚拟学习共同体也有类似于小组、班级、教研
室、课题组等特征的共同体组织模式。
!"
小组型虚拟学习共同体
指若干学习者通过交互媒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
进行学习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在这种模式中,学习
者模拟实际需要自行(或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学
习内容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者可在组内合作学习
(如相互进行语言操练、讨论、角色扮演),也可实
现组间交流(如进行辩论、讲演)。由于引入了竞
争机制,使学习者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得到提
高;另一方面,学习者之间地位平等,有利于形成
一种无拘无束的融洽的气氛;此外,在协同学习的
过程中,达到学习者培养或锻炼自己的协同解决问
题的意识和能力。
%"
班级型虚拟学习共同体
指网络教师与群体学习者之间进行教与学的模
式,这相当于教师通过虚拟教室向学习者授课。该
模式中,各个学习者面对的是同一学习任务或有待
解决的同一问题,并且学习者只能与教师进行交互
或通过教师的控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互。教师通
过虚拟空间,指导学习者群体认识共享资源信息的
内容和特点,同时指导他们利用各种观点相互激
()
万方数据
换页
发,并把注意力集中在直接相关的信息上。该模式
优点是他们可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学习体会
等而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可共享信息资源和具有
群体激励功能,并有利于群体间的情感交融,使学
习者受到“人气”氛围的感染,消解孤独感。缺点
在于学习者交互在教师的控制之中,显得不足和被
动。
!"
教研室型虚拟学习共同体
该共同体是较为稳定的组织,其成员具有相同
的且较深厚的专业背景、以及共同的愿景,因此是
一种高层次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比如在网络教育中
的虚拟教研室就是这类虚拟学习共同体。通过共同
体,成员可随时在线进行交流、沟通、辩论、切磋
等,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在这里,教师已转化为
学习者,无论是为了提高自己专业水平,还是为了
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他们都是虚拟学习共同体
进行学习的“学习者”。虚拟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突
破时空界限的联合提供了可能与手段,他们可在网
上相聚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商讨疑难问题,共
享经验,进一

步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
探究型虚拟学习共同体
探究型虚拟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
其成员基于课题组合在一起,一旦课题完成,其使
命便完成。但在该课题进行时,成员可通过网络组
建课题
组网页、发布消息、进行文献传递、知识交
流、协同写作等。在该共同体学习中,学习者分工
协作,彼此交流,进行观点交锋和综合,共同贡献
于探究任务,分享成果经验。学习中的课题,往往
具有跨学科综合特征,因此学习者间的协作和课题
间的交流要突破学科界限,并且发挥学校和社会上
科研力量的作用。
$"
另类型虚拟学习共同体
上述虚拟学习共同体对于一定虚拟学习系统而
言,在一定时间段内是正规的和相对固定的。但实
际上在网络学习中还有大量非正式或非固定的虚拟
学习共同体,他们的构建方式和交互方式显得机动
灵活,如学习者通过远距离会议聆听有关方面的教
授和学者的讲座。在网络教育,虚拟学习共同体五
花八门,因为全球各地目标相同的个体(网络学习
者)可方便地进行串连,通过虚拟交往,根据相同
爱好和对某些问题的兴趣,形成“讨论组”、“学习
小组”、“研究小组”、“环保组织”之类的团体。在
各种“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可自由发表自
己的观点,也可就某一问题磋商。目前在
%&’()&(’
上数不清的讨论组和新闻组,都可看成是另类型虚
拟学习共同体。因为网络学习,并不一定由教师和
学习者组成;而虚拟学习共同体也并非是正规的组
织。
在一个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的学习并不
一定是同步的,大家不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学
习同样的内容。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在他最需要的时
候,获取他最需要的学习资源,并自由选择趣味相
投、智慧相近、年龄相异的同学结为学习的共同
体。另外,那些兴趣广泛、精力旺盛的学习者还可
以同时参与若干个虚拟学习共同体。
四、虚拟学习共同体的设计
虚拟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自发组
建的,属于松散的、暂时性的学习团体,因此构建
虚拟学习共同体,其环境条件等的设计就举足轻
重。显而易见,虚拟学习共内本必须有网络环境的
支持,且这个环境应是有利于协同学习的生态环境
(具有学习共享与互动的氛围),因此必须提供有利
于开展协同学习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例如建立有
利于交流、讨论和合作共事的网络技术平台,提供
有利于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手段,有利于建立不断
学习和努力创新的激励机制,等等,总之要形成


个使虚拟学习共同体成员能安心学习、方便学习、
乐于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设计虚拟学习共同体一般
要考虑以下问题:
*"
虚拟学习共同体的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首先是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平台设计,
该平台是该共同体构建的技术基础。依托局域网和
互联网,
可构建现代高效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学习
平台,着重的应是系统的稳定性、与原来的
%&’)+


&(’
系统及
-.
数据库的整合性、学习纪录的分析
等。第二是教学(学习)的模拟环境的设计,它应
能表现、观察和控制真实事件的地方,如虚拟现
实,能帮助学习者在数字化的虚拟学习环境中实践
和体验真实世界所具有的各种技能。一般地,虚拟
学习共同体是在学习者的共享性、协作性的学习活
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协
作、交流、虚拟学习环境条件的设计者要尽量选择
一些开放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性的任务。
设计者要对所设计的各种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其中
所涉及到的具体侧面和变量,决定评价学习结果的
标准,等等。
/"
虚拟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设计
虚拟学习共同体虽是学习者自发组织的,但组
织是学习者们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首先,要选择
具有“共同体意识”的学习者。所谓“共同体意
识”,就是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
01
万方数据
换页
行学习,而且感受到团体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第
二,选择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学习者,因为虚拟
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特点,就是“共同学习”。第三,
要根据学习任务及学习者的特点选择一定的组织方
式,比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个小组安
排一个组长,负责协调本小组的活动,报告小组的
进展情况;在网站水平上,安排助学者(教师、学
科专家、辅导员)是以技术支持人员等。另外,要
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求助、相互提供帮
助,而不只是把问题发给教师或专家,这样更能使
学习者感受到共同体对于自己的价值。
!"
虚拟学习资源的设计
虚拟学习共同体应公平地随时随地为成员提供
学习机会,而要做到这一点,显然要有丰富的学习
资源。学习资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网络学习者的学
习权利、学习选择和学习机会。可见,学习资源的
充分开发,是虚拟学习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
件之一。开发学习资源,可从两个角度加以思考。
一是从资源性质角度。学习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
无形资源构成。有形学习资源,包括人力、物力、
财力、信息、组织等;无形学习资

源,包括共同体
意识、归属感、良好的氛围、共同体互助的伦理规
范。二是从资源开发和使用程度角度,资源分为显
形资源和潜在资源。只有把单个分散的学习资源连
结起来,才能得到充分的使用和进一步开发。学习
资源应尽量避免采用简单信息传递模式,而应以超
媒体的形式提供各种开放的相关资源,从而鼓励学

习者对信息的搜索、选择、评价和综合,鼓励沉浸
式的合作交流。这种学习资源包括课程材料、相关
知识库、原始数据库(内容或其超链接)等。
#"
虚拟学习互动过程的设计
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互动过程要予以适当的
设计,逐渐形成模式。设计围绕所确定的学习内容
及目标展开与学习者的交互活动进行,同时能对学
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另外,要设计具体的协作任
务,引发学习者的合作性的问题解决活动。研究者
已提出一些网络环境下可采用的交互活动模式,供
虚拟学习共同体设计时参考。比如,
$%&’
提出“学
习圈”模式,即若干个处于不同地方的教学班在一
个学期中联合完成某个课程的学习,其过程包括:
形成“学习圈”,策划所要进行的课题,交流与此
课题有关的活动结果,发表作品,以及对整个过程
的评价等。
()**%+
设计了“远程协作课题”模式,
其中涉及到
-


种不同的具体活动形式,大致可归
为三类:人际交流、信息搜集和问题解决。另外,
.&/%0&1)’"
提出了“远程师徒制教学”,
2&’’34)/%+
设计了基于网络的“知识整合环境”。
5"
虚拟认知工具的设计
为支持学习共同体持续的交流协作活动,设计
者需要为他们提供有力的虚拟认知工具。虚拟认知
工具是指能帮助学习者完成对信息收集、整合处
理、创造和表达等方面而有效地进行思考和认知的
网络操作工具。这包括界面友好的沟通工具(如电
子邮件、
226
、聊天室、论坛、意见投票、视频会
议等)、协作工具(如角色扮演工具、虚拟白板、
应用软件共享等)、个人学习工具(搜索工具、阅
读工具、写作工具等)、追踪评价工具(如电子档
案夹等)。设计适于不同学习者的功能强大的虚拟
交互工具,它要有助于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学习,比
如运用讨论区、在线聊天等各种
78’’)98*)1%80
群组
协同作业的机制,针对某个主题的学科,彼此分享
学习经验和心得,并以群组机制完成各项学习计
划。再比如学习者可以利用网页、动画、文档、幻
灯片、数据库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处理信息,
并以多种媒介方式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和

结论。
虚拟学习共同体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实体,因而
与其成员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循环、互动关系。在一
般情况下,共同体成员的个体品质是组织品质的缩
影,组织的整体品质是成员个体品质的汇聚。组织
成员追求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的热望以及由此而产
生的勤奋学习精神,通过成员间的密切交流、相互
影响和感染,将为组织不断地注入活力,促进群体
动力,提升整体品质。
而一个充满勤奋刻苦、积极
向上气氛的组织,又如一座熔炉,透过各种有效的
途径与具体措施,给予共同体成员以深刻而持久的
影响。
【参考文献】




]施良方

学习论[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黄清云"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上
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
]南国农,等

电化教育学[
: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

#
]张建伟

论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
=2?.


@1A
1B

CCDDD"9&%0E

8*E"F0C1@&8*GC0&1E11"@1H"

5
]顾怡

对网络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和
实现框架的探讨[
I


电化教育研究,
;
,(
;





-
]牛丽娜,丁新

基于网络交互的学习共同体的研
究[
I


远程教育杂志,
;
,(
-



J
]钟志贤,杨蕾

论在线学习(续)[
I


现代远距
离教育,
;
,(
!


(本文责任编辑:陈新)

万方数据
换页


网络教育中的虚拟学习共同体
刊名:
现代远距离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年,卷(期):2005(5)
被引用次数:12次

参考文献(6条)
1.南国农 电化教育学 2000
2.黄清云 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 2000
3.施良方 学习论 2000
4.钟志贤;杨蕾 论在线学习[期刊论文]-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3(03)
5.牛丽娜;丁新 基于网络交互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期刊论文]-远程教育杂志 2003(06)
6.顾怡 对网络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框架的探讨[期刊论文]-电化教育研究 2003(12)

引证文献(14条)
1.张小玲 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期刊论文]-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0(5)
2.苏玲玲 远程学习中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期刊论文]-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8)
3.陈红勤 学术网络社区的知识传播机理研究[期刊论文]-咸宁学院学报 2010(10)
4.周效章 网络学习共同体及其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期刊论文]-继续教育研究 2009(8)
5.马凌 试论高校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期刊论文]-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10)
6.杨金萍 远程教育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期刊论文]-安徽广播电视

大学学报 2009(3)
7.王蕾 论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由BCcampus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得到的启示[期刊论文]-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
教育 2008(9)
8.周效章 网络学习共同体:终身学习视域下成人培训的新视角[期刊论文]-成人教育 2008(5)
9.覃泽宇 基于Wiki技术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期刊论文]-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8(6)
10.丁巧荣.刘磊.张从善 利用Wiki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探析[期刊论文]-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9)
11.江卫华.陈亚亚.祝智庭 基于FKMS系统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应用
实例[期刊论文]-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7(4)
12.潘文晗 利用Wiki创建英语学习共同体[期刊论文]-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06(7)
13.黄寅 构建网络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探索[期刊论文]-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2)
14.张小玲 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期刊论文]-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0(5)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7415860999.html,/Periodical_xdyjljy200505020.aspx
换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