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写作范文第7篇

2017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写作范文第7篇

本期主题: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社会公德:会涉及诚信、规则、责任等

第一篇:守住“规则”这根文明的底线

从马路上“组团式闯红灯”到地铁里的不文明,从随地吐痰到景区涂鸦,从“萝卜招聘”到山寨成风,背后无不是规则意识的淡薄。“不讲规矩的中国人”不过是在异国的背景板下,对这一行为的高亮度呈现。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重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礼仪之邦,规则意识本是一个勿复多言的传统美德,何以成了让人蒙羞的“差等生”,需要从“ABC”补起?

不论在巴黎机场还是北京街头,那些让人脸红的公德缺失者中,或许不乏我们的熟人,而他们在私人生活圈中,很可能是一个彬彬有礼、颇有教养的人。为什么到了陌生的公共场合,他们就变成了文明的化外之人了呢?公共意识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一些人对自己人、小圈子非常讲规矩、够意思,对陌生人则视若无物,甚至一言不合就挥舞拳头。这种随亲疏远近而递减的规则观,正是缺乏公共意识和“公德”的表现。在陌生的环境,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对待陌生人像朋友那样,但起码要做到基本的尊重,这就是规则的意义,也是文明的底线。

在看得见的公共场合,无视规则是对旁人的冒犯,在目光不及的领域,则有可能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别人看病要排队拿号,我找关系试图加塞;应聘本是公平竞争,我非要上蹿下跳找熟人。得逞之后,这些“关系学”的拥趸往往还自鸣得意,甚至拿出来“显摆”:这才是“能力”和“本事”。殊不知,关系压倒规则、只讲结果的庸俗“成功学”,恰恰是对社会秩序、社会文明的冲击,因为现代社会正是靠规则来治理的。

无视规则、爱走捷径或许提升了个人效率,却会让社会的齿轮处处卡壳。规则之上的秩序才是最大的公共品。在马路上,你想开得更快些,我也想开得更快些,不讲通行规则,结果只能是堵成一团;你的孩子想就业,我的孩子也想就业,不靠能力靠关系,只能造成人才选拔机制的瘫痪,损害整个社会的信心。规则固然不能让每个人都走得最快,也未必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偿所愿,但起码能保证规则之上的公平,维护公共空间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秩序。

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爬坡的关键路段,能否超越对现代文明的“私利化”追逐和“物质化”诠释,决定了我们民族“现代意识”的品质。在这个时代,既然没有人可以遗世独立,社会性生活是个体公民所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那就必须唤起人们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联系的体认,推动更多人在公共领域恪守规则的底线。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规则是陌生人之间的基本伦理和相处之道。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标志着一个人的修养水平,而一个社会对规则的遵守程度,也标志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将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进而涵养公共意识,是融入现代文明的第一步。越出规则底线的行为,有可能造成对陌生人的伤害,而自己,也有可能成为受到伤害的“陌生人”。

早在一个世纪前,梁启超就曾指出,在中国,“一涉公字,其事立败”,如“公林无不斩伐,公路无不芜梗,公田无不侵占,公园无不毁坏”。有个人私念、无公共意识,这种“有私无公”的性格特征,在当今中国人身上仍有体现。

今天的中国,物质的丰裕已直追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生活曙光”也已经光芒万丈,但公民的“现代性”依然踯躅在艰难的转型路上。我们固然可以自我宽慰:中国刚刚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久,在陌生人社会中学会相处,还需要慢慢摸索,但对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而言,摒弃百年积弊,以公共之精神,涵养公共之文明、培育现代之公民,已经时不我

待。就此而言,激发对规则破坏者的文明耻感,遵守通行的基本行为规则,是涵养公共意识的开端,也是迈向文明社会的起点。

家庭美德:家庭、家教、家风

第二篇:家风,是无形的财富

良好的家风在传播和弘扬过程中,其影响必然超出一个家庭的范围,带动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整体提高

家风,简单两个字,却足以唤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家风,作为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殷实的家底,也是无形的财富。好家风犹如生命里的春风,把阳光和温暖带进我们的精神世界,日积月累,凝聚精华,孕育出人生的美丽和精彩,培筑起家庭的精神家园。家风关系到个人、家庭和社会,连接着历史、现实和未来,建设、传承和弘扬好的家风有着多重意义。

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家风家教是家庭生活的规范,好家风有利于培养个人素养。家人的言传身教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耳濡目染之中,个人素养走向新的高度和境界。虽然每个人的成功途径不尽相同,但每个人的成功起点,几乎都与良好家风密不可分。从良好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会迷失方向。父慈子孝、夫善妻贤、长幼相亲、邻里和睦,良好的家风给家庭和邻里带来无尽的幸福和温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根基。良好的家风在传播和弘扬过程中,其影响必然超出一个家庭的范围,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进而重塑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带动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整体提高。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必须依靠人自身的进步,良好的家风正是通过对人自身的塑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永恒力量。良好家风培养出爱国、奉献、敬业、守法的公民,也是国家发展的稳固基石。

哲人有言,有现代化的物质,必须有现代化的精神;有现代化的环境,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养。否则现代化的物资就会贬值,现代化的环境就会被糟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仓廪实”成为现实,“知礼节”仍任重道远;经济欺诈、文化低俗现象依然存在,公民个体行为失范事件多有发生。究其原因,在于人们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社会风尚。家风是抗御不良风气的港湾、疗治精神萎靡的药剂。建设良好的社会风尚必须追根溯源,从传承和弘扬良好家风开始,让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充满正义和正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传承和维护良好家风,必须立意高远又切合实际,在内涵上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在目标上当与实现中国梦对接,将家庭兴旺和国家富强统一起来。前不久,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委组织师生员工共同撰写《家风》一书,80多位作者从生活经历切入叙说家风,见微知著,真实感人,为我们传承和弘扬良好家风提供了生动参照。以家庭美德托底社会公德,让家庭风尚护佑时代风尚,我们一定可以从容应对现代社会所伴生的精神困境,以精神文化和社会文明之精进,带动事业发展之前进。

家风是家庭的传统和风尚。现代语境下的家风,早已从亲缘层面升华到文化层面,家风成为我们共有价值的重要组成。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家庭的情感不会变化,家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也不会更移。从家庭走向社会,以家风带动社会风尚,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温馨的话题。

(作者为人民出版社副社长)

《人民日报》( 2016年01月07日 05 版)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第三篇:践行职业道德书写绚丽人生

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个是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一个是头顶灿烂的星空。无论是爱岗敬业,还是诚信友善,或者是团队协作,无不凸显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然而在工作中,有的人消极怠工应付上级,有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人临阵退缩畏首畏尾,有的人单打独斗不懂合作……职业道德,是员工安身立命的通行证,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生命线,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压舱石。青年人如何在工作岗位上,志向远大创伟业?关键在于做好职业道德这篇大文章。

弘扬职业道德,践行爱岗敬业,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只有在本职岗位上,踏实肯干,高度负责,发光发热,才能够释放个人魅力,实现个人价值,打造核心竞争力,赢得同事认可,获得领导赞赏,取得群众支持。唯有认清自己,热爱岗位,才能够心系人民,视民如亲,搭建连心桥,传递正能量好声音,才能切实为民干实事,谋实利,解实忧。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只有坚守简单,才能甘于平凡,拒绝平庸。唯有如此,方是弘扬职业道德的题中之意。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践行职业道德,要坚持不懈、善始善终。任长霞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的一生,打黑扫恶、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扶危济困、嘘寒问暖,她柔情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终始挽障如云。她是一面镜子,告诉人们工作岗位,自古华山一条道,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善始善终,方能善做善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践行职业道德,应无私奉献。如果你是一颗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颗小草,就点缀一抹绿色;如果你是一汪清泉,就滋润一片土地。一滴水,尚可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人应当树立远大的梦想。大学生村官张广秀,拼搏进取,坚守简单,无私奉献,因公废私,坚持先国家后个人,先群众后自己,时刻常怀爱民之心,常兴为民之举,常行利民之事。基于此,任何岗位的年轻人,都应多付出,多努力,少计较,少抱怨。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践行职业道德,要勤学苦练。工作过程中,只有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勤劳努力,艰苦奋斗,刻苦学习,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才会增长个人才干,丰富内涵独挡一面,绽放个人风采。站在历史的海岸回溯风流人物,不管是十年磨一剑的坚韧,还是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辛劳,或者是囊虫映雪凿壁偷光的渴望,揭示了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在工作岗位上书写华美篇章,才能真正仰望星空,接近月亮。

行远,必先修其近;登高必先修其低。当前,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每个人都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每个人都坚守社会分工、各司其责,再乘以十三亿的基数,那将是一种难以想象力量。一言以蔽之,践行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整个国家上下一心,凝聚共识,书写好我们每个人的绚丽人生,方可攻艰克难,在新长征路上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