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

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

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
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2年第6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6,2012

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黄庆泉郭正涛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城市,给城市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是城市的一大挑战。本文基于对东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给东莞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机遇;挑战;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2012)06-0007-05

一、东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与特点

1.东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

东莞市(官方外文名称为Dongguan,传统粤语外文名称为Tungkun)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有“世界工厂”之称。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东莞历史上发展最为迅猛、生活方式变化最大的30年,一个户籍人口不足170万的地级城市,发展成为GDP位居中国城市前茅的经济重镇。据统计,2011年东莞GDP达到4735亿元,同比增长8%,经济规模国内排名第二十二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莞市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被喻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到东莞发展,当然其中也包括许多少数民族的同胞。根据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官方数据显示,广东省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其中东莞市的常住人口就已经达到了822万人。根据东莞市公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东莞市就已经有52个少数民族齐聚,共25万多人,其中穆斯林就有1万多人。东莞市共有32个镇街,这些镇街都有少数民族人口居住着,其中来自青海、甘肃的少数民族人口有7000多人,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人口约有5000人,来自云南和四川的彝族务工经商人员约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频繁。如何让这些外来少数民族同胞能够在东莞安居乐业,成为了东莞市解决民生问题的一大难题。

东莞市正处于一个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众多外来人员参与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这座新兴城市中扎稳脚跟,开拓创业,成为了新莞人。由于流动人员工作的短期性,居住的不固定性,流动的随意性,因此给流动人口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其中,由于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更给当地政府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2.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

(1)外来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莞市全市常住人口为175.62万人,其中汉族人口为1745537人,占总人口的99.39%;少数民族人口为10663人,占总人口的0.6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莞市普查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25.99万人,占总人口的97.12%;少数民族人口为18.58万人,占总人口的2.88%。而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东莞市全市常住人口为822.0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已经上升为25万多人,约占总人口的3.04%。

从1990年到2010年的每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可以看出,东莞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正在以一个极快的速度增长。从1990年的1.07万人增长到2000年的18.58万人,增长了17.51万人,而到2010年,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25万多人,在短短的20年间差不多增加了24万人。

(2)流动原因的经济性很强

东莞市是个新兴的城市,到处存在着发展和机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此寻找机会,当中当然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同胞。各少数民族同胞来东莞寻找发展最主要的是以经济活动为主,以个体经营为主要形式,多数集中于商业、餐饮业等行业,其中小商小贩也占相当比例,其次是进厂打工。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

收稿日期:2012-09-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珠三角城市外来少数民族的流动、适应与管理”(项目编号12YJA850006)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黄庆泉(1986-),男,广东东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社会与经济。

郭正涛(1958-),男,吉林长春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社会与经济。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从控制到服务: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分析与展望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规模渐趋庞大。一方面,流动人口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引发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开始凸显。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流动人口的 研究主要停留于人口流动的状况、过程、流向及结构特征等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对于流动人口现象 背后的政策性因素探讨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回答流动管理政策是什么;这些政策对流动人口产生了 什么影响,有何不足之处;改革建议与如何服务好流动人口等问题,系统地对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进行归纳评析;分析了现行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及其症结所在;立足城市化,以服务视角提出政策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城市化管理政策 一、绪论 1.1论文研究背景 1.1.1快速城市化推动人口流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的化速度两倍多。[1]2006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3.9%,而到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2]标志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市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人口流动。[3]以我国2011年人口数据估算,城市化每提高1%就要有1314多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人口的17%。[4]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为主要特征。这是由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不均衡发展决定的。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23000万流动人口中,从城镇流出人口约6210万人,占27%,从乡村流出人口占73%。流入城镇的17112万人,占74.4%,流入乡村的占25.6%。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生活现状,加快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的建设步伐,促进社区和谐。全面了解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对进一步提高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了调研。 一、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 (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类型。我社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第一、根据其流向可分为流向城市者与流向农村者,以及流向国外者与流向国内其他省区市者。第二,根据其流动的动因可分为劳务型、经营服务型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最主要的目的是寻找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改善自身生活,他们以务工、经商等多种形式出现在城市中。(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除了依托民族身份与民族文化实现在民族特色经营行业集中就业外,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民族特色缺乏的大众行业从事某些文化。 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及分析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来到陌生的城市后,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专业技能,以及语言、文化迥异等因素的影响,其在适应城市社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碰到很多问题。具体来说,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工作、生活期间所遭遇到的相关问题是就业困难问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目前的就业形式主要有务工和经商两种类型。加之少数

民族流动人口自身具有的民族性和在宗教生活方面的特殊需求,使得其就业面更窄,就业机会更少。所以,从总体上来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比较艰难。 三、对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思路建议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具有特殊性,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兼顾民族和宗教因素,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城市民族工作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提高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对象,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也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民族工作的任务是广泛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做好本城市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工作,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二是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充分保障他们的各项平等权益,帮助他们增强城市适应能力;三是做好与城市功能相应的面向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工作。 因此,必须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放到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推进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高度来认识,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好抓实。 具体来说,当前应着力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开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研究,重点摸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民族构成、文化素质、性别年龄、生活居住、子女教育、经济收入、就

新经济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新经济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摘要:伴随着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升级换代,在生产方式进行改变的同时,为我们城市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城市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状态急需得到关注,以往通过查暂住证和危急式应急管理的方式需要改变,城市管理者需要转变管理理念,贯彻以人为本,通过明确城市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主体,创新工作方式,从而实现高效、公平正义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 关键词:新经济;流动人口;以人为本;管理 城市流动人口一般泛指农民工,其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以往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反应式和防范式的管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产方式也在升级换代,流动人口在城市里的生活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时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 1 城市流动人口的含义及相关特点 我国的人口流动管理的政策应该上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1958年开始实施严格的户籍政策其目的就是限制人口流动,但78年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城市发展节奏明显快于农村,城市城镇化建设促使建筑业出现大量的劳动力缺口,而农业生产伴随着机械化的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日渐提升,农村出现大量的富余生产力,

一边是生产人口的富裕,一边是建设工地对劳动力的急缺,另外地方政府在城市周边和城乡结合部设立劳动力市场使得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相对沉淀下来,成为城乡结合部的常住人口,这部分准常住人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要求正在和城市居民的要求开始趋于同质化,致使城市人口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城市流动人口呈现出的相关特点: 就业成分以农民工居多。在城乡差距正在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目前在城市停留的流动人口多为参加城市建设的农民工居多,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和农业科技的逐渐普及,贫困地区劳动力富余和致富的愿望等诸多原因。但农民工多没有专业技能,进城之后多从事建筑行业和基本的加工生产劳动,组成了农民工生产大军。 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年龄段分布为15-50岁,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年龄比较年轻,主要以青壮年为主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组成的主要特征,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就是伴随着长三角和珠三角来料加工业的逐渐西移,第一代打工者逐渐退出,而第二代农民工即第一代打工者的子女开始出现在打工者的舞台之上,这些人的年龄多在15岁-25岁之间,这对于研究我国的社会公平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社会生活无保障社会地位低。在目前的体制之下,我国的流动人口由于在城市居无定所导致其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城市人口所享受的养老、工伤、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流动人口很难享受到,甚至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这类基本的生活保障流动人口都由于没有城市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 李伟梁 2012-10-11 10:50:48 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哈尔滨)2010年2期第35~40页【内容提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能否很好融入城市社会,是关系到城市社会和谐、城市民族关系稳定的重要问题。他们在城市经历了“从流入到生存、适应再到融入”的过程,但从总体上说仍只是部分地融入城市社会。作为少数族群,他们的族群认同带有一种强烈的“选择性”,极大地促进了族群内部的整合,但不利于城市社会各族群之间的融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既遭到了来自社会的排斥,也在不断进行自我的限制,从而使其社会融入困难重重。应该大力构筑以融合为中心的社会政策体系,但不能对少数民族“一味”地实行保护政策,否则会形成“隔离”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 Thus whether or not ethnic floating population can melt into the urban society plays a vital role in achieving social harmony and balanced ethnic relation. The only difference lies in that for the former the course is called or defined as "social inclusion". The better this inclusion is, the more advanced the modern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civilization will become. On the other hand, gearing the ethnic floating population to melt into the urban society also benefit both the population itself and the city. float into. In order to attain this double-win, parity of treatment as well as prohibition against any form of discrimination must be guaranteed. In general, there are three facts that prevent the ethnic floating

外来流动人口

我市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 字号选择:12px 14px 15px 16px 18px (2009-08-18 14:36:12 )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日益增多,特别是外地少数民族到我市就业谋生、寻求发展的趋势正不断上升。外来少数民族人员的流入不仅活跃了城市经济,繁荣了民族文化,也给民族关系协调工作增加了难度。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我市在协调处理涉及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方面的社会治安及矛盾纠纷方面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犯罪事件后,我市民族宗教工作形势日益严峻,解决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摆上重要日程。 据掌握,我市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约4000余人,民族成份以维吾尔族和藏族居多。其中维吾尔族外来流动人口有3000余人,大部分来自新疆喀什、和田等南疆地区,约占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总数的90%以上;藏族外来流动人口300人左右,主要来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由于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各民族之间经常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甚至酿成治安、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据统计,近几年,我市处理的由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引起的纠纷和矛盾平均每年都有10余起,其中尤以涉及藏族和维吾尔族引发的纠纷和矛盾居多。当前,我市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自身存在的问题。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是到城市务工和经商,由于一些人对城市相关规定和管理了解不够,致使诸如乱摆摊设点、无证经营、贩卖假药和管制刀具、违反治安条例等现象时有发生。也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 杜丽红 【摘要】:21世纪将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根据世界城市化规律,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城市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大量的流动人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而产生。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流动人口的主体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城市流动人口。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流动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流动人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展开,并将持续增长且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城市流动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对人口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累积所造成的管理上的困难和难点,传统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无法适应新阶段新形势的需要,而新型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创新研究,消除管理上的制度障碍,实现合理有序管理。做好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不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无论对实际工作还是对理论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服务和管理为基本思路,创新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为重点,服务和管理并重,努力提高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文共分7章。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导论→基础理论→历史回顾→特征和效应分析→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策研究;对策部分包括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 式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及管理制度和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第1章,总论。介绍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明确界定核心概念,提纲挚领的介绍了全文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2章,综述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对流动人口研究的经典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从流动人口理论的产生发展到目前新兴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包括马克思主义流动人口理论、发展经济学的模型和学说到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以及新兴的移民网络说、连锁因果说等。第3章,对中外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进行了回顾和比较研究。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宏观和微观管理政策和措施,对其客观的评判,进行了纵向的比较,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接着,对发达国家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具有代表性的做法进行分析,总结了当代发达国家在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共同点,对比我国的现实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第4章,我国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管理的现状研究。首先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整体状况进行了描述,解析了城市流动人口构成状况。在进行归类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结构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三个大的方面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特征进行了详尽完整的梳理。并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规模庞大的城市流动人口对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 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同时对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了冲击。在此认识基础上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模式陈旧、管理体制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城市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未得到完全保护、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法律体系尚未形成、全国一体化的流动人口管理网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度剖析。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进行创新研究,寻求能够统筹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新型管理方式。第5章,建立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并提出优化整合目标。首次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相对归类,建立了五个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包括适应型、属地化管理模式;服务型、社区化管理模式;多元型、社会化管理模式;协作型、区域化管理模式等。每一种管理模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每一种模式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并且与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模式的优化整合目标:以信息为导向,以市场运作为取向,以管理与服务并重或“管理即服务”为根本宗旨,以教育为重要环节,以法治化管理为根本手段,以街道社区管理为基础,以自我管理为落脚点。第6章,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与创新。指出城市流动人口的传统管理机制已经带来诸多问题,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及管理实践不相适应,需要进行管理机

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2年第6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6,2012 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黄庆泉郭正涛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城市,给城市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是城市的一大挑战。本文基于对东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给东莞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机遇;挑战;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2012)06-0007-05 一、东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与特点 1.东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 东莞市(官方外文名称为Dongguan,传统粤语外文名称为Tungkun)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有“世界工厂”之称。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东莞历史上发展最为迅猛、生活方式变化最大的30年,一个户籍人口不足170万的地级城市,发展成为GDP位居中国城市前茅的经济重镇。据统计,2011年东莞GDP达到4735亿元,同比增长8%,经济规模国内排名第二十二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莞市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被喻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到东莞发展,当然其中也包括许多少数民族的同胞。根据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官方数据显示,广东省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其中东莞市的常住人口就已经达到了822万人。根据东莞市公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东莞市就已经有52个少数民族齐聚,共25万多人,其中穆斯林就有1万多人。东莞市共有32个镇街,这些镇街都有少数民族人口居住着,其中来自青海、甘肃的少数民族人口有7000多人,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人口约有5000人,来自云南和四川的彝族务工经商人员约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频繁。如何让这些外来少数民族同胞能够在东莞安居乐业,成为了东莞市解决民生问题的一大难题。 东莞市正处于一个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众多外来人员参与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这座新兴城市中扎稳脚跟,开拓创业,成为了新莞人。由于流动人员工作的短期性,居住的不固定性,流动的随意性,因此给流动人口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其中,由于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更给当地政府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2.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 (1)外来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莞市全市常住人口为175.62万人,其中汉族人口为1745537人,占总人口的99.39%;少数民族人口为10663人,占总人口的0.6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莞市普查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25.99万人,占总人口的97.12%;少数民族人口为18.58万人,占总人口的2.88%。而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东莞市全市常住人口为822.0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已经上升为25万多人,约占总人口的3.04%。 从1990年到2010年的每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可以看出,东莞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正在以一个极快的速度增长。从1990年的1.07万人增长到2000年的18.58万人,增长了17.51万人,而到2010年,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25万多人,在短短的20年间差不多增加了24万人。 (2)流动原因的经济性很强 东莞市是个新兴的城市,到处存在着发展和机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此寻找机会,当中当然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同胞。各少数民族同胞来东莞寻找发展最主要的是以经济活动为主,以个体经营为主要形式,多数集中于商业、餐饮业等行业,其中小商小贩也占相当比例,其次是进厂打工。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 收稿日期:2012-09-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珠三角城市外来少数民族的流动、适应与管理”(项目编号12YJA850006)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黄庆泉(1986-),男,广东东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社会与经济。 郭正涛(1958-),男,吉林长春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社会与经济。

关于兰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兰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报告 https://www.sodocs.net/doc/765250303.html, 2012-07-16 14:46 近些年来,我市逐渐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重要流入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我市后,基于自身在族属、传统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素质、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城市生活的适应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全面、准确地了解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缘由,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搞好我市的民族工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 最新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前,我市共有少数民族51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12.7万人,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人口约11万,约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7.7%。每年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有6万,以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民族为主体。现根据我们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体的调查,就其流动类型、就业情形、居住方式、居留倾向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做如下详述。 (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类型。我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第一,按照其在流入地的时间特征分类,可分为过往型与居留型两种,超过一天者即为居留型。前者又可分为当日往返型与交通中转型,后者可分为短期居留型和长期居留型。具体说来,兰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有很多属于交通中转型(即过往型)流动人口,其在城市停留时间较短,对城市的影响较小。长期居留型又可以称为暂住人口,对城市的影响较大。 第二,根据其流向可分为流向城市者与流向农村者,以及流向国外者与流向国内其他省区市者。其中,流向我市的国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主体,流向农村者与国外者的情况在我市还比较少见。 第三,根据其流动的动因可分为劳务型、经营服务型、公务型、文化型、社会型等,或简化为经济型与非经济型两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最主要的目的是寻找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改善自身生活,他们以务工、经商等多种形式出现在城市中。对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分类,我们更多地依据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动因将其划分为经济型与非经济型两类。 第四,由于宗教纪念活动、宗教传播活动以及宗教学习活动的开展而出现的相对规模较大、局部影响较深远的宗教型流动人口,包括宗教活动参与者、宗教职业人员以及宗教活动学习人员三种亚型。宗教型流动人口既不完全类同于文化型流动人口,因为其在进行宗教活动时还伴随有探亲访友、治病疗养、经商等活动;也不能简单列入其他类型,因为其数量巨大,影响较大,应该单独列出以示重视。我市目前共有清真寺和拱北等宗教场所83处,其中66座主要分布在回族人口较多的城关区和七里河区。这显然会吸引周边各县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群众进入我市从事宗教活动,从而使得我市基于伊斯兰教形成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类型的特色突出。 关于兰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报告 https://www.sodocs.net/doc/765250303.html, 2012-07-16 14:46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2005年10月3日,我县南安镇新安村发生一起两名湖南籍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杀死二人的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四)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行为短期化极易造成顺手牵羊,打一枪换一炮的犯罪动机。 二、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给社会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

骆驼巷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服务基本情况 一、社区基本情况,总人口数、少数民族人口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流动人口中的主要少数民族成份,来的目的。 1、骆驼巷社区地处兰州市的南大门,管辖范围处于铁路三角地带。北侧是兰新铁路,南侧是阿干铁路专线,西至建工中街铁路涵洞,东侧地处人口比较密集的硷沟沿大街,也是进入省会兰州的必经之路、重要的集散地。各类暂住人口流动频繁。辖区总面积约0.3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685户,共4374人。辖区少数民族人数:1968人,占辖区总人数的45%。登记在册流动人口1334人,房屋出租户210户。该地区属于多民族居住区,常住本地无户口人员较多,暂住人口流动性较大,许多临夏、康乐、东乡、广河等市县进城务工人员自愿聚集,也是一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聚散地。还有浙江、江苏、云南、贵州、安徽等的登记的经商户多年住在本辖区形成了“城中村”的格局。 2、流动人口中的主要少数民族成份有: 回族、东乡族、撒拉族、藏族。 3、xx的目的是经商务工。 二、目前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基本工作,具体办法。 社区加大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管理力度,专人专管。对无本市户口、在本社区居住的暂住人口,进行了申报暂住登记和办证工作,全面掌握流动人口动态和特点。协同公安部门对外来人口做好登记、发证、管理、服务工作,特别对房屋出租户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使流动人口有人管、有人问。掌握流动暂住人口动态和特点,从而引导少数民族暂住人口合理流动。社区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员“星级管理、分级管理、双重管理”管理机制。以房管人“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对出租房屋的有关情况造册记建档,纳入管理。对出租房屋的房主办理房屋租凭证。派出所与社区双重管理。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课题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姓名李志刚教育层次专科 学号 10 分校邯郸电大 专业行政管理教学点磁县电大

指导教师日期 -03-12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二、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我经过对县公安局暂住人口登记记录表,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对象: 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4125人,其中的50人。 四、调查项目和分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她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她乡。她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进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经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10月3日,我县发生一起两名湖南籍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杀死二人的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近年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近年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正式版

近年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

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

正文--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

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提纲) 一、引言 二、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一)深圳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 (二)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三、当前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方法相对滞后 (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难解决 (三)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四)流动人口各管理部门协作效果不佳 四、加强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 (一)更新管理理念,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二)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三)加强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保障力度 (四)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 五、结语

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内容提要:随着深圳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外来人口流向深圳成为深圳市流动人口,这些流动人口在加快深圳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为城市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深圳市流动人口的特点,讨论了深圳市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当前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方法相对滞后;(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难解;(三)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四)流动人口各管理部门协作效果不佳。加强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如下:(一)更新管理理念,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二)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三)加强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保障力度;(四)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 关键词: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流动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流动人口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流动人口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开展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传统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需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消除传统管理模式上的弊端,推动人口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深圳是邓小平主席亲自提名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窗口。从中国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睡小镇,逐步发展到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大都市,深圳的每一次进步和超越都离不开流动人口的勤劳和汗水。但是深圳市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手段滞后、各部门协调效果不佳等问题,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一)深圳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 深圳近年来流动人口增长迅速,2003年常住人口为557.41万人,而到了2008年就达到了876.83万人,这其中绝大部门为流动人口。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5月28日,深圳市全市累计登记实际居住的流动人口达1200.5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84.9%;其中户籍人口212.3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15.1%。该市人口增长、结构、布局等特点可以总结为“五个最”:一是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倒挂最严重,2009至2010年进行的统计的数据显示:深圳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达6:1。二是人口密度全国大中城市里最高,从“四普”时每平方公里825人增加到“五普”时3597人,十年间增长了3.46倍,以年均15.32%的速度增加。三是人口年龄结构最轻。

2019年政协关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政协关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情 况的调研报告 9月25日,市政协民族宗教台侨属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xx的带领下,调研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xx市清真寺,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民委主要负责同志关于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委员们在实地察看和听取通报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我市城区有回、维、蒙、彝、满等31个民族,流动人口约400多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10%。其中,80多人在工业企业工作,100多人在商贸领域工作,60多人在农业合作社(含种植业、养殖业)工作,100多人从事牛羊肉供应、小吃、羊皮袄买卖等生意。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建立了城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系,提高了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了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成立了xx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领导组,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站点设在xx市民族团结促进会xx分会(地点在xx市清真寺),并以xx街道

14个社区民族工作站、3个拉面馆、1个牛羊肉供应点为联络点。服务站做到有班子、有制度、有牌子、有经费、有台账、有活动。 2、定期组织活动,畅通沟通渠道。城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代表人士经常列席xx市民族团结促进会xx分会和伊斯兰教协会的相关会议,参加学习、教务、走访调研、议事协商等活动,参与其矛盾调处、文明创建等工作。市民委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xx生活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搭建服务平台,工作成效显著。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职权,依法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目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遇到的经营、租房、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基本都能得到解决;对于就医困难和发生天灾人祸的家庭,多数从“王贵伦阿訇扶危济困慈善会”经费中帮助解决。 4、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民族团结。通过上门入户走访、问卷调查、设立宣传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了解党的民族政策,熟悉xx的风土人情,促使他们认同并遵从城市管理规则,融入城市生活。目前我市在城区生活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与本地居民群众相处和睦。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有些部门和极少数基层干部没有认识到民族工作的特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他们认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不容易适应城市管理方式;他们在我市城区人口数量较少,经济、文化等各个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日期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从2000年至2014年,太原市流动人口从17.5万增至108万,增幅超过517% 。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二、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我通过对县公安局暂住人口登记记录表,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对象: 我市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其中的50人。 四、调查项目和分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

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很多地区,发生一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等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四)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行为短期化极易造成顺手牵羊,打一枪换一炮的犯罪动机。 五、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50%之多。当前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一)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与城市民族关系探讨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与城市民族关系探讨 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一种在人们的交往联系中,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涉及民族这个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地位和待遇,民族这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权力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是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制约的,也是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方式和途径相联系着的。不同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各有特点。 摘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对城市的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加深了各民族文化的广泛交流和联系,促进了城市民族关系的发展。然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加入也使得城市民族工作复杂化,对城市民族关系造成了很大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城市民族关系的突出矛盾与焦点。文章通过对广东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民族关系的调研,阐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并对如何构建和谐城市民族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民族工作;城市民族关系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生活于边远闭塞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向较发达地区与城市流动,城市居民的多民族化现象日渐突出,城市里民族成分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迅猛增长。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开放的发展观念与发达的经济水平,对各地域、各民族人民都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广东成为一个典型的外来少数民族接收大省是必然的。据统计,到2012年底,广东56个民族成分齐全,少数民族人口约310万,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达250万,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和各大中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入,必然对城市社会产生影响,如民族关系主体多元化、需求和诉求多元化,民族间交流交往频繁化等,最终给城市民族关系带来新的内涵与挑战。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阐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具体影响,探讨应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有效机制。 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关系之关联 取百度百科的定义,民族关系,即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是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制约的,也是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方式途径联系着的。[1]城市民族关系,即发生在城市区域范围内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