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有企业改革_产权逻辑及其发展方向

国有企业改革_产权逻辑及其发展方向

国有企业改革_产权逻辑及其发展方向
国有企业改革_产权逻辑及其发展方向

国有企业改革:产权逻辑及其发展方向 李海明1 杨万铭2

[内容摘要]本文从主流的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对企业所有权在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

本之间的配置提出了一个超越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反思了现有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笔者坚持人力资本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产权改革方向,也指出已有

产权改革的误区在于过多地倾向于将人力资本产权赋予企业高层经营者,而忽视了企

业中普通职工的人力资本产权塑造,需要推进改革,摸索普通职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

本的形成途径,增加对普通人力资本产权的扶持。

[关键词]企业所有权配置;人力资本产权;产权改革

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视作一个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缔结的特别合约,由于此合约的不完备性,兼之企业是通过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合作生产出产品及其剩余的生产单位,导致了企业所有权配置的重要性。企业所有权的配置,实际上反映了经济利益的归属问题。从资本主义古典企业产生开始,企业所有权的配置经历过单边治理形式(资本雇佣劳动或劳动占有资本)及共同治理形式(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问题是,资本雇佣劳动是否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或者,如有的学者乐观地预言,企业所有权最终落入劳动者(人力资本所有者)手中?本文从主流的委托—代理理论出发,超越了其传统的分析框架,考察了企业所有权不同配置形式的现实与理论原因,以此为基础对现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进行反思,指出企业产权改革方向正确,但在分配企业产权于人力资本时,忽视了普通职工的利益,引起了效率与公平的较大摩擦。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事实上处于停顿状态,需要推进改革,摸索普通职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增加对普通人力资本产权的扶持。

作者简介:李海明(1975—),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博士生。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400715)。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

杨万铭(1941—),男,西南财经大学(成都,610074),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基础理论。

一、企业所有权配置的理论与实践:超越委托-代理逻辑

企业是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缔结的特别合约。[1]由于经济人行为理性和信息不完全性,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进而可能导致企业低效率。与股东的利润极大化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理性的代理人追求的一般是个人收入、企业规模、在职消费等目标的极大化;而且,委托人对随机产出没有(直接的)贡献,不能直接观察到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代理人对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对掌握的机遇和进行的努力拥有私人信息。这样会发生代理人的败德行为而损害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企业所有权配置必须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和监督,问题是如何设计最佳激励机制以提高企业组织制度的效率,从而使代理人采取委托人认为最好的行为。

而对于委托人来说,最重要的恐怕也就是如何激励与监督代理人的工作了。所以,能够提高激励强度的契约是有效的。如果只考虑代理人承担风险的能力,可以有以下三类契约:

第一、代理人完全风险规避,即代理人一点承担风险的能力都没有。企业应完全由所有者自己经营,或由国家完全保下来。代理人得到固定工薪,这会导致风险与激励的最小化即完全保险。此为资本雇佣劳动型企业。

第二、代理人风险中立,最优契约要求代理人承担完全的风险。方法是,代理人付给股东一定的初始费用,然后保留所有的利润。这表示,股东将公司出售给代理人。代理人买断所有股权,代理人已变成了事实上的委托人,因为委托人之所以是委托人是因为他必须为代理人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代理人完全掌握了企业所有权,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这样会导致风险与激励的最大化即完全激励。此为劳动雇佣资本型企业。

第三、更通常的是,代理人具有不完全的风险规避倾向,这样,最优契约一方面要确保代理人能够承担风险,另一方面又要给予代理人适当的激励。现实中的合约理应是委托人与代理人双方都要承担风险,在保险与激励之间取得最佳平衡。这表明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共享企业所有权。

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前提是资本雇佣劳动,但在代理人承担风险的能力(从而风险态度)可变化的条件下,上述模型合乎逻辑地表明,资本雇佣劳动本身就已经孕育了与它相对立的其它两种企业所有权配置形式:劳动雇佣资本,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共享企业所有权。

但是,主流企业理论迄今仍不肯承认这一劳动对资本的反革命,且仍不遗余力地论证资本雇佣劳动的唯一性与合理性。古典理论对资本雇佣劳动的解释是以社会关系为基础,拥有劳动的工人和拥有资本的资本家在地位上不平等导致资本雇佣劳动,这是从制度上寻找原因,并顺理成章地导出资本雇佣劳动不合理性与暂时性。主流新古典理论则表明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下,劳动雇佣资本和

资本雇佣劳动这两种生产方式完全等价。问题是,现实经济中长期广泛地存在资本雇佣劳动的方式,新古典理论的解释是因为资本相对于劳动的稀缺性,信息经济学归因于风险承担与可抵押性。当风险由最不厌恶风险的人承担时,便会达到帕累托最优。资本可以给人们传递一个这样的信号:资本越多的人,经营能力也就越强。此外,非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自然形态上的可分离性,使得非人力资本一旦被投入企业,便成为一种抵押品,很难任意地退出企业,自然就成了企业风险的承担者,而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在自然形态上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就像一个没有庙的和尚一样,不可用作抵押品以偿还债务,因此,他不能成为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

然而,由于人力资本天然地与其所有者不可分,激励成为企业理论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出于激励的需要,要让代理人承担风险。问题是,代理人凭什么来承担风险?

传统解是设计激励性报酬制度,利用经理市场声誉机制、产品市场竞争机制和资本市场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机制来防止代理人侵犯委托人利益。实践表明,这些方式的效果是有限和有条件的,而且这些激励方式只是把代理人当作一个单纯的刺激反应物,缺乏对代理人承担风险能力的培养。代理人的风险规避倾向并非天生而不变,承担风险的能力也不是一开始就没有或一开始就有或一成不变的,这种能力是随着代理人自身资本积累和现实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如何使代理人具有承担风险的能力?方法是让代理人也拥有资本,一方面让代理人积累物质资本,另一方面让代理人的天然禀赋———劳动“资本”化,即所谓人力资本的形成。物质资本在显示其所有者承担风险的能力上具有信息优势,拥有物质资本的代理人能够给股东更多信心,问题是代理人可能一开始拥有的只是人力资本。对此,现代企业在代理人报酬制度上进行了创新,这就是有关股票期权、(限制性的)股票奖励、影子股票计划和股票升值权的引入。这样,代理人从收入中逐步积累财富成为股东,或者股东为了激励代理人给代理人让渡股票,或者经理班子从投资银行借钱把企业从股东手里买下来。这意味着实践中已经出现人力资本对企业所有权的分享,而理论关键是要回答人力资本能否承担风险?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现实中非人力资本更容易退出企业,逃避风险。随着非人力资本货币化、股份化和证券化的发展,非人力资本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从而决定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越来越容易逃避风险,[2]而人力资本既存在定价机制的障碍,又与其所有者天然结合在一起,因而,人力资本不可能象非人力资本易于流动和逃避风险。

其次,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特点也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日益成为风险之承担者。特点之一在于人力资本所有权的天然私有性及人力资本产权权能的关闭性。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是人力资本重要的产权特征。[1][3]人力资本的绝对私有

性则意味着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利一旦受损,产权的主人就会将其人力资本“关闭”起来,其资本的经济利用价值就会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特点之二是人力资本具有专用性和群体性及由此而形成抵押性。专用性指人力资本一旦投入企业便对该企业产生依赖性和长远效益预期,使之仅在该企业才发挥自身价值。群体性指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共同协作形成的信任、归属等情感力量。人力资本在企业内生产合作而形成一种“无形资产”。一旦人力资本离开企业,他对无形资产中自己贡献部分的应得未来预期收益将全部丧失,人力资本随意退出企业要付出的成本代价是很大的,这便构成了人力资本退出的壁垒。可见,非人力资本是用现值及其机会成本来抵押的,而人力资本是用未来收益做抵押的。[4]最后,人力资本所有者已不再纯粹是古典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很多情况下也是物质资本的拥有者。如果说物质资本所有者能承担风险和值得信任,那么一个拥有物质资本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岂非更能承担风险和更可信?

其他经验和理论研究也表明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和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的普遍性。1980年代末以来美国已有29个州修改了公司法,新的公司法要求公司经理要为公司的“相关利益者”(劳动者、债权人和股东)服务,而不仅仅是为股东服务。[5]研究表明,企业所有权的两点分布仅存在于一些极端情形,更一般的情形是分散的对称分布于不同的所有权主体(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6]每个所有权主体所有的产权份额是所有者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谈判能力的大小与他们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及在企业中的相对重要性变化和信息显示机制密切相关。

二、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反思

上述理论要求将企业索取剩余的权利分配给人力资本所有者,这一结论为各国企业活动实践所证明,在中国目前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也得到相当程度的实践。1995年以来出现了两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一是主张进行产权改革,明晰企业产权,另一种则把症结归于不公平竞争条件下形成的预算软约束,提倡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后是前一种占了上风。理论上讲,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依据的是追求效率的科斯定理。不同于主流声音,国内历来存在对此持批判态度的非主流经济学,他们强调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中的公平和平等导向,反对主流经济学只讲效率、不讲公平的倾向;反对自由贸易主张及放手让跨国公司投资;大都重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结构因素,特别是强调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7]我们认为,产权改革具有自身的优势。一方面,实践把企业改革一步步引导到产权改革上———国有企业问题之根确在产权;另一方面,产权改革实施比较方便,较之构建竞争性市场要快速得多,市场构建毕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西方在这方面也耗费了二三百年才有今天的较完备状态,从这个角度而言,产权改革又

是激进改革方式。

从现有产权改革实践来看,微观层面上国有企业仍然存在比较尖锐的矛盾,但宏观层面上,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了极大改善,包括切断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输血渠道,硬化了对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国退民进是企业改革的关键,国有企业改革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现在很多矛盾已经缓解。如下图所示,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是很不错,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的活力有所增强,竞争力和效率都有很大提高。

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变化状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国国有企业主要指标。[8]

问题是,既有产权改革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奖金、年薪等传统方式和较新的股权方式来激励高层经营管理者,一方面对企业内的民主产生了负面影响,普通职工和部分投资者在管理决策上被边缘化,另一方面引起了内部人控制和国有资产流失———在国有企业的转轨改制和民营企业购并国有企业中,管理层可能利用有关法律制度的缺失,通过暗箱操作,自己制定价格,在国企改制中“合法”地侵吞国家财富,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据估计,经济改革转型20多年来,权力资本给少数人带来的好处不下30万亿人民币,[9]近年来国有资产每年流失达360—720亿元。[10]这些情况,早在很多年前就为一些敏感的经济学家所觉察,他们指出这将会在中国造就一批靠侵吞国资起家的权贵资本家阶层。

从国有企业资产属于全体民众角度来说,“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涉及企业所有权分配,不仅要使企业家拥有所有权,普通工人也应有相应的所有权。但事实上,曾经是国有企业主人的企业职工被迫下岗,并未得到相应的补偿,如果国有资产是物质资本形式,他们没有获得这种物质资本;他们过去在国有企业工

作,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属于专用性投资,一旦失业就会发生贬值,必须重新进行培训。199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城市失业和下岗职工规模也变得庞大,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相关统计,中国历年累计的下岗职工约有3000万人,其中有些连基本生存水平都难以保障。即使那些还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普通职工,其收入水平低下且差异不大,尽管国有企业职工人数不断减少,但平均工资增长不多,中华全国总工会2007年的调查表明,全国2617%的普通工人,在过去5年内从未增加过工资。北京市政协2007年的调查显示,七成以上国有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市平均线,其中三成以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在全市平均线50%以下。这些普通在岗职工既没有拥有相应的物质资本,也未积累起自己的人力资本。此外,加上6000-7000万的贫困人口,居民贫富悬殊就顺理成章了。基尼系数1994年就翻过了国际警戒线(013-014),达到了01434,此后一直攀升,目前达到0147左右。[11]

那么,谁来为改革过程中承担大量成本的弱势群体利益申辩?

但是,迄今为止对国有企业实行的产权制度改革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相对满足了企业私人产权的要求,最大的失误在于忽视了职工群众的私人产权,职工私人产权并未随企业私人产权扩大而扩大。[12]在对企业私人产权中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进行界定时,过多地倾向于管理层而忽略了普通职工。有恒产者有恒心,但只是通过年薪制和经营者持股者对高层进行激励,使本来就有恒产者恒产更多,例如高层管理者的收入常常是普通职工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中层管理者的收入是普通职工的四五倍,普通职工和弱势群体的恒产少得可怜。从哲学层次看,这种改革理念是一种已被淘汰的X理念而不是Y理念,甚至当前广受重视的Z理念。X理念把企业职工当作会说话的机器,只满足其基本的生理需要和维持家属生存,用奖励与惩罚方式迫使职工为企业做贡献。

我们需要的是Y理念,甚至Z理念。这表明,企业职工与企业产权息息相关,姑且不论历史的国有资产与企业职工的关系,从现代管理角度,职工是富有感情、创造力的个体,只要有相应的条件,他们也有可能做好企业;要让他们参与到企业中来。凭什么只将企业产权给予高层经理,而不管普通职工死活?将企业产权也相应地赋予普通职工,这也是产权改革,是一种补偿性企业产权改革,而且是缓解贫富悬殊,变无产者为有产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真正产权改革。

三、产权改革的发展方向:重视普通职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形成

国退民进是一个效率问题,而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公平问题。按照一些人的理解,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就是心照不宣的私有化,为了防止国有资产被瓜分,政府必须实行中央集权,聘请职业经理人,完善职业经理人信托责任制度。这只不过是退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改革实践已表明这不可取。而且,企业产权改革

与公有资产产权改革不是一回事。[13]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是每一个存在着企业的社会所共同具有的,而我们当前面对的公有资产的产权关系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所有者产权关系。将二者混为一谈,产权改革就会陷入误区。至于职业经理人信托责任制度,实际上不过是将企业激励问题老调重弹,这同信息问题与外部市场环境问题休戚相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天然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激励不相容问题,兼之二者之间责任不对等,最终发生如前文所述的委托—代理难题。传统的激励经营者的方式已遇到瓶颈障碍,需要改革企业以使人力资本拥有企业的所有权。

所以,要义无反顾地推进企业改革。产权改革不能停止,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而停止产权改革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更快地流失和贬值。已有改革实践表明,国有企业的产权转让只是向管理层转让,而未能让作为最终所有者的广大群众和普通职工参与进来。所以,需要提高产权改革过程的透明度,实行公开竞争的国有资产交易程序,保证产权改革的起点公正。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转制必须提交企业职工大会审核,充分征求职工意见。改革目标设定、方案设计、措施出台,不能只有少数“能人”与“精英”参与,由官员、商人及少数专家学者包办,这样的改革只会让广大的群众冷漠与质疑。

另一方面,让企业人力资本拥有企业所有权的改革思路必须仔细思考改革的约束条件,而不能照搬西方理论。这些约束条件包括,企业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到底是谁,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成熟度,市场体制的完善程度。只有这样,才可能突破目前的改革困境,缓和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为此,要充分关注企业中普通人力资本的产权塑造问题:

其一、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工人阶级在国有企业中的资本权利,这是清偿国有企业的历史债务,尤其是对中老年工人的隐形债务。在理论上承认工人阶级对于国有资产存量的最终直接所有权,由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其充分的补偿———从国有资产存量中划出相应部分作为抵押建立社会保险,按照工龄给予国有企业工人,以及事业和行政人员。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对职工依法安置,及时足额补偿,尽量让职工满意,充分考虑职工的利益。

其二、形成工人的物质资本要素。在国有企业中工作的老工人,可适当给予所有权,这种所有权的根本是股权。二十世纪末世界企业兴起的基本制度趋势之一就是职工股份化,其理论基础就在这里。职工持股,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并增强凝聚力,也可以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相互制衡作用。

其三、通过职工投资与学习,形成工人的人力资本要素。如进行基础教育,通过初、高等教育逐步获得知识,并且在工作的竞争环境中不断积累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形成和提升为人力资本;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的培训制度,不间断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如入场教育、上岗证书培训、在岗培训等),使企业

获得长久的发展源泉;劳动者可以不脱离工作,通过职业训练方式积累知识与经验而形成人力资本。学习与教育中的经费来源是一个重要问题,可以采用社会、企业与个人负担三结合的方式。

其四、改革企业分配制度,照顾普通职工的利益。要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企业自主分配与劳资双方协商相结合,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补充的分配原则,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实现普通职工收入增长与企业效益、社会发展同步。这就需要从法律法规方面完善企业工资管理体制,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制度。

这样,拥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广大普通职工,如同股东和中高层管理者一样,也有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他们可以通过职代会和股东大会行使决策权,这正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其仁1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1经济研究,1996(6)1

[2]方竹兰1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J]1经济研究,1997(6).

[3]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刘大可.论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安排[J].财经科学,2001(3).

[5]崔之元.美国二十九个州公司法变革的理论背景[J].经济研究,1996(4).

[6]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J].经济研究,1997

(1).

[7]左大培.中国的非主流经济学(“新左派”)思潮[J].经济研究资料,2002(10).

[8]http://w w https://www.sodocs.net/doc/7e5407013.html,/DRCNet.C omm on.W eb/D ocView.aspx?docid=1192804&chnid=

381&leafid=1250

[9]杨 帆.中国渐进改革的基本矛盾[J].开放导报,1998(9).

[10]邓聿文编著.非常交锋: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11]http://w w w.stats.g https://www.sodocs.net/doc/7e5407013.html,/tjsj/aqtsj/gjsj/.

[12]苏小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路径及偏差[J].中国工业经济,2004(10).

[13]苏一夫.企业产权改革不同于公有资产产权改革[N].搜狐财经,2004-09-03.

The Property Rights Logic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 eform of State-ow ned E nterprises

Li H aiming1 Yang W anming2

Abstract:Based on the mainstream principal-agent theory,the paper provides an analytic framew ork of the allocation of of enterprise ownership.Bey ond the mainstream theory,we reflect the existing reform and follow the direction of property reform to make human capital hold the ownership of enterprises.H owever,our find2 ings show the existing reform is too tilted to the enterprises’executives and ignores building the human capi2 tal property of comm on w orkers.Therefore we need to deepen reforms and explore avenues to form the physi2 c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of comm on w orkers.

K ey w ords:Allocation of Enterprise Ownership;Human Capital Property;Property Reform

[收稿日期:2008112125 责任编辑:张友树]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306(2009)02-0041-08

农村产权交易所组建方案

农村产权交易所组建方案 为深化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产权流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昆明农村产权交易所设立后能够独立对外开展业务和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目的,以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实现农村资源市场化为主要手段,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和优化配置,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农村资源的原则。 3.坚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原则。 4.坚持严格保护耕地资源的原则。 5.坚持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原则。 6.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7.坚持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 通过搭建一个交易品种齐全、组织架构清晰、管理制度规范、交易模式先进、技术信息联动、交易风险可控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达到农村资产资本化、农村资源市场化、农民增收多元化的目标,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二、组建思路 (一)机构设置 昆明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名称确定为“昆明泛亚农村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泛亚农交所”)。 “泛亚农交所”是经市人民政府或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法设立并履行相关职责的公司制企业法人,依法为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提供场所设施、信息发布、组织交易、交易鉴证等服务,其注册资本金和出资方由“泛亚农交所”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测算研究后确定。 (二)业务范围 “泛亚农交所”的业务范围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农村林地使用权、林权及林产品、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业生产性设施使用权的流转交易;农村产权的融资担保咨询服务等。 (三)运行模式 “泛亚农交所”由政府专门部门进行监管,构建市、县(市)区、乡镇三级流转交易平台体系,实行“六统一”的管理模式。 1.成立昆明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实施监督管理和指导,及时将相关法规、政策传达给各级交易平台,反馈各级交易平台对相关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2.构建市、县(市)区、乡镇三级交易平台体系。市、县(市)区、乡镇三级交易平台由昆明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办公室进行统一监督指导,相互间不构成行政隶属关系,原有的机构性质、人员身份等属性不发生改变。县(市)区、乡镇级交易平台加挂“泛亚农交所”的牌子,作为市级“泛亚农交所”的分支机构。各级平台的具体职责如下: (1)市级交易平台。市级交易平台以泛亚联交所现有的平台为载体积极推进“泛亚农交所”的建设,其主要职责是:在昆明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监督管理

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阳泉信和资产管理中心杨宏伟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保障国家安全和支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受国际市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一系列措施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企稳回升。但面对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因此,在世界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增强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则代表着我国对经济发展“控制力”的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经济进行适度有进有退的调整,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时代需要的。国有企业尽快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大总量,增强国力。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国企改革经历三十多年风雨历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坚定了改革的信心,明确了改革方向和目标。但在改革进程中,仍会不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和羁绊着经济发展,需要我们予以解决。

1、对国有企业改革认识不到位。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举措,不是哪个企业、个人的事。在国有企业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特别是在以退为主、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应正确认识国企改革。由于参与企业改革的主体不一,各参与者的目标取向差别非常大,政府主管部门、原企业经理层、原企业职工以及参与企业改制的民营资本拥有者,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难以统一,容易出现部分政府官员、企业经理不愿意放弃眼前既得利益,民营资本巧取豪夺国有资产,企业职工消极参与的诸多情况,加大改革难度。 2、国企改革配套政策不到位。国企改革归根结底是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只是当前国企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也必须一起改革。配套改革相对滞缓,必然会影响到产权制度改革的效率和质量。多年来,中央企业因经济基础好,支付改制成本能力强,比较容易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但大多数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改革都较难,尽管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或多或少都会因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不到位,引发和留有诸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隐患问题。 3、改制企业内部改革不到位。1992年,我国确立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逐步从经营权向所有权改革过渡,产权制度改革成为21世纪初国企改革的核心。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改制后的企业没有相应地建立起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仍然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国家股所有者缺位、高层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监事会形同虚设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加强和提升。

最新整理国资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最新整理国资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今年我办牵头负责的国有企业深改任务包括:继续推进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XXXX电力有限公司股权明晰工作、完善XXXX燃气公司股权改革工作和推进XX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薪酬改革工作共三项,现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对于XX电力有限公司股权明晰工作,我办在3月派专人前往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进行了衔接,按照我办计划,准备今年4月由明春常委带队在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进行磋商,但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至今没有对我办提出的磋商时间、地点和内容进行回复。 2.对于XXXX燃气公司股权改革完善工作,目前投资双方正在进行特许经营权合同的最后审定。 3.对于XX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薪酬改革工作,我办在今年3月已经完成了公司目前薪酬状况的摸底和职工对此项改革推进意见的调研工作,目前薪酬改革方案正在草拟过程中,预计6月底前能够正式出台改革方案。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我办20xx年通过发函和20xx年通过专人送函方式两次衔接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要求依协议重新明确股权,但对方均没有任何回复,工作推进困难重重。 2.我县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顺,众多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我办监管的国有企业仅有水、电、气和城普资产经营公司,四户企业中水、电已经完成股权改革,且我县没有控股,无法更深入推进,而自来水公司关系我县城普二镇居民用水安全,城普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政府融资平台,因此也难以更深入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1.建议县政府去函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要求依协议重新明确双方股权,我办对此项工作进行跟进,以维护我县权益。 2.建议县政府按照政企分开、政商分开的原则,分开国有企业业务指导权和监管权,依法授予国资办对所有县属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以便更深层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3.加快XX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薪酬改革步伐和XXXX燃气公司股权改革完善工作。

知识产权行业产业研究

二、产业维度评估 1、市场规模 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变,知识产权服务业未来具有广阔空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战略机遇期。到2020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达到12件,PCT 专利申请量预计达到6万件,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预计达到1800亿元。国务院提出了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知识产权快速发展倒逼着配套服务需求增加,供需矛盾持续激化使得知识产权服务业有望成为下一个风口。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从2015到2020年知识产权服务年均增速要达到20%。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2018年专利申请数量将达到372万件,商标申请量将达到252万件,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达到25万件,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国内专利申请量和申请授权量同步增长,专利授权量2010-2017年复合增长率12.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逐渐增加,2011-2017年复合增长率26.43%,PTC专利申请受理量跃居全球第二位。2018年上半年国内三种专利申请量达到202万件,同比增长33.1%。除了2014年有小幅下调外,2010-2017年的国内申

请量均稳步上升,且实用新型类占比较高。2018年上半年国内专利授权量达到117 万件,同比增加46.6%,2010年至2017年间,专利授权量除2014年较2013年略有下降,其余年份均保持增长,复合增长率12.80%。2017 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8 件,同比增长22.5%,2011-2017 年复合增长率12.8%。 图表1 2010-2018年上半年国内三种专利申请量(万件) 资料来源:IFR、光大证券 图表2 2010-2018年上半年国内专利申请授权年度状况(万件)

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教程文件

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 台

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 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农村资产、资源交易项目分布广、数量大、额度少、规模小、监管难、交易多、机制滞后等问题。该平台在坚持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管理制度,规范农村资产、资源、土地的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集体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农村资产激活变现、农民财富有效增加,是实现农村综合产权资产化、资本化、财富化的有效手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该项目是农村产权交易的基本依托平台,又是乡镇交易中心进行管理监督的入口。平台以一个门户(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网)、一个系统(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监管系统)为实现内容,立足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网,面向供应方、采购方、基层群众提供交易新闻、政策、公告、交易信息查询、监督投诉等功能;依托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后台处理系统,实现对交易网的后台支撑、服务、管理和监督。 (一)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网 该门户能够为各类农村资产、资源的供求主体提供统一对接的渠道,汇总、分析、发布农村产权交易的整体信息,指导、规范、推进交易行为的发生。通过建设贯穿县、镇、村的立体式综合服务网站,形成上下畅通、多方联动、协同合作的网络市场中心。 1.政策资讯发布 平台将网页上需要经常变动的信息,类似本所动态、业界新闻、通知公告、交易指南、政策法规和其它要闻等更新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通过信息的

共性进行分类,最后系统化、标准化发布到网站上的一种网站应用程序。网站信息通过人性化的管理界面进行信息管理,通过已有的网页模板格式与审核流程发布到网站上。该平台的设立是为了让用户能够及时地获得、利用有效的信息,对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通知、申请条件、招标公告、中标公告等文字及多媒体内容可以通过平台展现,提高相关资讯的知晓度、受益率和覆盖面,为交易主体及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宏观数据,方便决策。 2.供求信息公告 平台主要实现产权供求信息的发布、展示和查询。供应者或者求购者可实时搜索到需要的信息。操作员可以在后台录入不同类别的产权信息,并能够通过Excel表格直接导入;普通会员注册后也可以发布已制定类型的产权信息,经管理员审核后便能够在网站中发布。所有需求信息、供应信息发布后,系统将通过人工或自动方式进行甑选和鉴别,对匹配合适求购与供应者,系统自动进行电话、短信或邮件提醒,引导其下一步交易。 平台可以设置到各乡镇街道分所,乡镇街道平台只显示本组织机构的相关信息,并将网站内容同步发布到产权交易大厅的LED显示屏中,同时其发布信息将统一汇总到总的网站平台之中。 3.重大项目推介 平台可以展示当前关注度最高的交易项目,发布最新的项目交易数据。通过设置重点项目推荐区域,系统在发布项目设定为重点项目后将在前台推荐区域配合图片和文字显示其简介信息,点击进入具体信息后,平台将进一步营造“低成本、高效率、零障碍”的综合服务环境。 4.成交信息公示

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发展趋势展望

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发展趋势展望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也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存在着两种改革思路的争论:一种是从宏观体制改革入手,即所谓先按照一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体制,然后再“开闸放水”;另一种则是从改革微观机制的企业改革入手,即“企业本位论”的思想。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决定》肯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开启了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航程。 毫无疑问,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都清晰地体现在党的方针、政策和历次党中央的决议,以及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国有企业改革也因此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不仅使国有小企业转换机制,焕发了勃勃生机与活力,也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了脱困目标,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客观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使一些大型骨干企业真正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开始担负起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任,并逐步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国有企业改革成效的取得与最初的改革思路设计密不可分。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30周年之际,抚今追昔,回顾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之路,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展望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回顾 (一)扩权让利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采取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成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没有任何经营自主权;而统收统支的分配关系又限制了对企业和职工的激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经济活力不足、甚至停滞不前。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最初的改革思路是要通过“放权让利”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在这种背景下,四川省率先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利润留成试点。随后,国务院于1979年7月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等五个文件,肯定了四川省放权让利的改革经验,并对扩权的主要内容、让利(利润留成)的方式等作出了规定,使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正式踏上了漫漫征途。 以扩权让利为主要特征的改革,虽然从微观层面上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带来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但是只负盈不负亏的“利润留成”在宏观层面上却给国家财政收入计划的完成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在总结山东等地试行利润(亏损)包干和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经验基础上,1981年10月国务院转发国家经委、国务院体改办《关于实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在国家给予企业自主权同时,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改善。 由于实行经济责任制产生的部门、行业各方利益的冲突难以协调,以及政府与企业讨价还价产生极高的交易成本等原因,经济责任制又逐步被利改税政策所取代。1983年和1984年先后进行了两步利改税。与此同时,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改革继续进行,1984年5月10日,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给予企业10项经营自主权。两步利改税进一步理顺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对于提高企业积极性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当时的“利改税”并不能保证企业在平等有序的竞争环境下进行生产经营,企业的激励机制问题仍然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有企业对行政机关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企业家人才缺乏,技术人才流失 虽然从1992年起,我们确立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95%的商品物资已经放开由市场调节。但是,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许多企业的中上层领导,习惯于按计划、按规章和按上级指示办事,不习惯于市场调节;重生产管理,轻市场营销;重固定资产投资,舍不得在广告、品牌、商标等方面投资;重增加了多少资产和产值,轻资产负债率、产品成本效益;重生产工艺,轻法律、经济、财务、公共关系;重自己的生产管理经验,轻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咨询等业务和知识;重短期利益,轻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重借钱要钱,轻还钱挣钱。企业的领导和中下层干部,按照规模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实际是政府官员在企业中的一种延伸。有许多企业领导从心底里重官而轻商。因此,真正善于开拓市场、精心算计成本、讲究效益的企业家较少。一个大多数企业近乎由行政人员领导的地区与一个有较多企业家领导企业的地区是无法在投资、成本、营销方面进行有效的竞争,更无法与国外企业抗衡。 据笔者的调查,技术人才在国有企业中难以发挥作用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多年来,一些国有企业的技术人才向乡镇、“三资”、民营企业流动,有的技术人才虽然名义上在国有企业中,但只担任“星期日”工程师,他们将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扩散给这些非国有企业,提高了其产品的质量,反过来与国有企业进行竞争;有的兼职技术人才在非国有企业工作充满精力,而在国有企业工作则没有积极性。二是国有企业原有的技术人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更新困难,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国有工业企业工作,有的只是将国有企业当作获取实际工作经验和经历的一个阶段,之后再到其他工资和待遇较高的企业去应聘。三是由于科研和技术开发经费不足,工作条件差,领导不重视技术和产品更新,工资和其他待遇较低,一些技术人才不能在国有企业中为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二、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差 一个企业,只有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在全国市场上占有它应占有的份额,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产品不能理想地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和销售,资产再多、工业基础再雄厚、技术人才再多,也不能说明这个企业有多么优秀,实际上,这反而使一部分资源被闲置和浪费。近年来,国有企业工业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非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特别是国外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许多国有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时,其产品在国内还有一定的知名度,还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到了90年代,因广告投资不力,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没有更新换代,人员过多、社会负担过重、成本过高,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最后被市场淘汰出局。 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行为体,其体制和行为还没有与市场经济对接,其计划经济下的体制和行为还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对它们的调节。 三、国有企业缺乏规模经济 现代经济中,规模经济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从我国的国有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规模应该大的不大,应该小的不小,难以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经济企业。据有关方面分析,1995年我国500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还不及美国500家大企业的前3家。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集团机械的总资产和销售额只相当于美国同行业企业卡特彼勒(Caterpillar)的1.97%和1.39%,仅是日本同行小松制作所的2.22%和2.15%。我国最大重型设备制造企业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的总资产和销售额仅是德国同行曼内斯曼(Mannesmann)的1.79%和0.45%,相当于日本石川岛播磨的2.27%和0.89%。我国为数众多的轿车制造厂,迄今还没有一家达到当代技术所要求的最小经济规模。由于企业规模和实力与国外企业存在巨大的差距,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20xx年,省、**市国有企业改革会议后,A市市为了全面推进国有 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了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和国有企业“并轨”工作任务,力争实现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位。国有资本退出到位和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市委书记**、副组长市长***、常务副市长**、副市长**。企业主管部门和涉企业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为了确保改制任务取得成效,市委、市政府副市级领导干部对重点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实行责任包保,一包到底。市里从副乡级后备干部和主管部门的改制工作骨干中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国企改革推进工作组。市直各部门彻底转变工作作风,为国企改革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具体改革的思路和做法:(1)掌握准确数据,扎实推进改革为了把国 企改革工作抓实,抓细,掌握准确数据,自20xx年年初以来,A市市国企改革工作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截止20xx年10月末,完成了市属41户国有工业企业的企业财务审计、清产核资、产权界定、企业土地情况调查、企业职工债权情况调查、资产评估、查档汇总、补偿测算等工作。(2)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千方百计活化企业资产, 将国企改制与招商引资与民营经济发展与企业重组改建和县域经济突破结合起来,抓住机遇,实行经济战略性调整,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进行招商,引进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吸引域外资金和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通过招商,专门招商的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一打捆使用改制资金鉴于各改制企业 资产在短时间内暂无法变现的实际情况,为了确保国企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市财政全力筹资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并在年度财政预算中拿出一块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改制的先期垫付资金。一是对改制企业实行统一打捆,审计评估的办法,由市财政统一支付审计评估费,减少企业改革成本支出;二是财政承诺以承债贷款的方式,保证企业“并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4)国有资产管理局全部接收企业资产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国企改制,确保社会稳定,杜绝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好与存量资产差的差异性,保证国企改革在操作上的统一性,未改制的市属国有企业的资产全部由市国资局全部接收,实行统一公开处理。企业改制成本由市财政统一先期垫付。(5)争取软贷款资金按照“前后照应,统一谋划” 的原则,在保证完成省里下达的确10户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攻坚任务的同时,我市加大了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力度,截止20xx年8月30日,全面完成了市属41户国有工业企业的改制 任务。应该说,在改制成本的筹措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在省里的支持下,市财政以承债贷款的方式,向开贷款了350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了国有企业改制。鉴于“并轨”试点工作的政策性和时限性,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同意市属八系统的国有下岗职工享受“并轨”政策,参加“并轨”试点。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发挥各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抢时间,争速度在“并轨”政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八系统92户企业享受“并轨”政策的呈报工作。为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有利条件。七、国企改革工作的验收组织好国企改革验收工作,是实现国有企业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国有资本退出到位的关键所在。国企改革工作是否如期完成任务,不留任何后遗症,重要的是看所有参与改制的企业是否按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清查一制定”的要求落实了改制的各项工

知识产权立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知识产权立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摘要: 本文首先从知识产权立法现状入手,分析了构建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内涵,随后从知识产权特有属性、制度发展需要及历史趋势的角度对知识产权“法典化”的必然趋势进行了简要论述。关键词:知识产权立法现状法典化 人类已经步入新的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着空前巨大的变化。在各种法律领域中受其影响最深、冲击最大的首推知识产权法。1]在技术创新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复杂并且相互作用的新型关系,这些关系仅靠现有的规范文件体系是无法充分调整的,如何保证知识产权立法体系的科学合理、与时俱进?无疑是当下最值得思考的命题。 一、知识产权的立法现状 通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与Trips协议要求基本一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但是,就整个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对个体智力创造和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保障发挥的作用来看,还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目前的法律体系缺少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统摄,从结构上看是不完备的,导致了法律规范和法律责任的不统一,造成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内部各法律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整合作用的缺失。具体而言,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法律体系不具完备性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编织不够科学,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各单独法律的内容、手段等不够统一、协调,缺乏法典化的统一安排和规范。从结构上来说,结构优化原则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姜恩柱在谈到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认为“每一个法律部门的基本法律制定完成”,是已经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根据之一。2]可见对于一个部门法而言,其基本法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就知识产权这一部门法而言,我国显然缺乏处于基本法地位的知识产权法典,最基本的法典缺失使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失去了其应有的完备性。 (二)法律规范之间存在交叉与冲突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以单行法的形式出现,《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分别对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权利进行了界定和规范。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共性的内容重复规定以及在权利范围、保护标准、举证责任等方面的规定中存在交叉和冲突等问题。 (三)分散立法导致责任制度不统一 目前,我国各知识产权单行法由不同的部门分别起草,这种分散立法的状况不可避免地产生知识产权单行法之间在法律责任制度上的不协调问题。以对知识产权保护意义最为重大的民事责任为例,我国著作权法具体规定了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而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而且每一种责任方式如何适用也不够明确,直接影响到执法活动及其效果。3] 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涵义 从一国法律的整体来看,法律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由存在有机联系的全部法律、法规所构成的统一体。而就某一相对独立的部门法而言,也存在着与该部门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存在有机联系的全部法律、法规所构成的统一体。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构成了框架性的当代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而这个体系仍离理想的彼岸有很大的差距,一个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应当是具有相同的精神,完整的结构,统一的原则和协调的机制,由不同层次不同位阶法律法规组成的统一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既包括知识产权单行法的建设,又包括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的建设;既包括知识产权法律与其他部门法的协调机制建设,又包括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内部的协调机制建设;既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共20页

我来回答一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缺点吧。 自从马克思出现以来,资本主义就知道其缺点并在改良。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高阶段。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 添加时间:2010-12-9 21:20:29 作者:邵宁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大中小】浏览次数: 12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 国有企业改革在1998年之前做了很多工作,基本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真正的攻坚碰硬是从1998年三年改革脱困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推动的改革是两组:第一组改革包括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国有困难企业的关闭破产;第二组改革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针对国有大企业的特定改革。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今后的发展方向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争论 经过几年的改革和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小企业层面基本没有国有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国有经济主要布局在大企业层面,未来的改革将是以国有大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一)国有大企业大体分为两种情况 1.功能性的国有大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如供水、供电、供油、供气、公共交通等。这个领域公益色彩很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有时候是冲突的,尤其是当市场信号波动很剧烈的时候。为减少对社会的冲击,企业在某种特定的阶段要承受亏损。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在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的情况下要保证市场的供应,其他所有制企业则可能很难接受,也很难承受。 第二,重要资源的开发。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资源环境目标有时是不一致的,而现实的情况是企业自律不足、政府监管能力不足。有一组煤炭行业的数字:全国煤炭回采率小型煤矿15%-20%,大型煤矿45%;国外发达国家是60%-80%;目前中央企业有两家,都在70%以上。很多小型煤矿基本上采一吨浪费两吨资源,造成非常大的资源浪费。如果企业缺乏自律、政府监管能力不足的状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重要资源开发由国有企业控制,会更好地平衡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资源环境的目标。 第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比如军工企业、大飞机等战略性产业,带有特殊社会功能或者经济功能,需要承担特定的社会、产业目标,国有经济需要继续保持控制力。 对这类国有企业下一步怎样改革,笔者认为主要是市场化的内部改革加上完善出资人管理,

国有企业改革:形势和重点(1)

国有企业改革:形势和重点(1) 中国经济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国有企业约占用工业总资产一半,工业贷款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只创造了三分之一工业产值。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 在世纪更迭之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而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却变得更加严峻。其中对国有企业影响最大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除垄断行业外,国有企业的不可替代地位已不复存在。市场准入的逐步放开,不仅使大量的外资成为中国市场的进入者,而且民营企业大举进入更多领域,国有资本独占各个行业和领域并受到政府保护的局面已经消失。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 二是政府职能的重点转向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正面临新的挑战。为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政府改变了对不同所有制企业采取不同的政策的做法,对丧失竞争力的国有企业政府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挽救,旧体制沉积于国有企业的大量问题成为最难处理的问题; 三是加入WTO使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在我们可以更多地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加快发展的同时,也使企业竞争进一

步国际化。在那些国际化程度高的产业,长期达不到国际平均水平的企业,在国内也将难以立足。 形势发展的结果是市场机制、优胜劣汰作用强化,企业两极分化加剧。在销售收入、利润、品牌效应向一部分企业集中的同时,相当一批企业陷入困境。正如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攻坚阶段”。 推进国有企业深层次改革的重点是调整结构和制度创新。 在加快建立市场体制背景下,与过去简政放权、减税让利相比,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正进行重大调整: ——由着重搞好国有经济、国有企业,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着力把经济总量做大。 ——由着眼于搞好一户户国有企业,转向抓大放小,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使国有资本向国家必须控制的领域集中,政府重点关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少数。 ——由以减税让利作为搞好企业的主要手段,转向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创造市场环境、提供公共产品 ——为优势企业的壮大发展拓展市场空间;为竞争失败的企业退出市场开辟通道。 ——由政府通过直接干预搞好国有企业,转向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有企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在于发展。只有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实质和内涵,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着力做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篇大文章,才能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小康的目标。 一、为什么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同时,国有企业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集约增长,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一系列趋势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破除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推动

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选择。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和方向 道路决定命运,方向决定成败。要高度重视、自觉维护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改革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增强、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无论怎么改革,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不可消弱、不可动摇、不可替代。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到位;毫不动摇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我国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强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在去年**月下旬深入10家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今年**月15日至16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带队组成调研组,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等方式,先后深入**旅游集团、**城投集团、**能源化工集团、**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水务环保集团等企业调研国有企业改革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国资委和我市18户(集团)公司负责人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从1998年开始,先后历经了三轮大的改革。前两次改革因种种原因都没有进行到底。2015年10月,启动了第三轮改革。当时有市属国有企业97户,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46户,有经营发展能力的51户。为了彻底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从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果断决策,启动新一轮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采取“统筹谋划、整体部署、双轮驱动、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分企指导”的办法,一手抓停产半停产企业改制,一手抓经营性企业重组整合。按照“两步走”的思路,第一步首先以处置僵尸企业、盘活国有资产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对46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全面进行改制,妥善安置职工、化解债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用两年多时间完成改制任务;第二步对51户有经营发展能力的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式,

推动实现裂变扩张、做强做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年多的改革实践表明: (一)“僵尸企业”改制全面完成 通过关闭清算、兼并整合方式,圆满完成46户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安置困难职工6089人,解决3050户职工住房困难和近30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6603名参改人员实现统一托管,275名遗属得到认定,2483名退休职工领到了统筹外费用,为151名内退及“4050”人员补缴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改制企业资产实现集中统一运营,1070.19亩土地、5.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物委托**城投集团统一运营管理,**钢厂、第二毛纺织厂、石油机械厂464.56 亩土地移交市土地收储中心,有效解决了僵尸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取得重大进展 我市涉及剥离办社会职能中省市企业60家,其中国企办教育8所、医疗机构14家、社区机构2家、市政设施53项,除洛川县政府未实质性接收**炼油厂两所学校外,已全部通过移交当地政府管理和自行撤销方式完成剥离任务。“三供一业”涉及160个小区、供水改造42521户、供电改造40499户、供热改造38787户,分离移交和资产划转全面完成,签订正式分离移交协议420份,签订率100%;按规范要求完成项目立项备案203项、招标139项;已完成21个小区9269户供水维修改造,完成55个小区22298户供电改造,完成49个小区13440户供热改造,使国

农村产权交易所农村产权交易操作规程

农村产权交易操作规程 第一条 为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保障交易各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所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下列农村产权交易,适用本规程: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水面、“四荒地”使用权; (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四)农村房屋所有权; (五)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六)农业生产性设施使用权; (七)其他农村产权。 第三条委托受理 转出方向本所申请办理农村产权交易时,应填写《农村产权交易申请表》(详见附件一),并提交下列相关资料,保证其真实、完整、有效(以下资料应当提交原件,没有原件的提交复印件,由原件持有方签字、盖章,并标注“此件与原件相符”字样): (一)有效资格证明材料 1、如为个人,请提供个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2、如为集体(村委会),提供机构合法证明、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3、如为公司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公司章程等有效证件的复印件。 (二)产权权属的证明材料 按所转出产权的类别分别提供其中之一或若干权属证明文件(所有权证、使用权证、承包经营权证、初次承包经营合同、农业知识产权类权利证明、股权证明等文件复印件)。 (三)相关批准文件 1、内部决策文件 如为个人提供个人自愿转出的书面申请; 如为集体(村委会)应按规定形成同意转出(流转)决议;如为公司按章程规定的议事规则,提供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 2、同意转出的相关批文 (1)涉及产权权属变更的,还需提交以下资料 发包方同意转出的书面材料; 原承包方具有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书面证明材料。 (2)涉及再次流转的,还需提交以下资料 原承包经营权合同; 原承包方同意再次流转的书面同意材料。 3、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否放弃优先权的书面证 (四)转出标的基本情况的材料(如标的基本情况介绍、资产清单、有无产权质押抵押担保和有无产权涉及经济纠纷、法律诉讼等情况的说明)。 (五)委托经办人、发包方或中介机构办理交易手续的,需提交委托书及受托方主体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国有企业改革_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文章从国有改革的思路出发,分析问题,并提出国企改革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管理者收购 一、国企改革的原因 (一)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依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很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力量。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有许多难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致使它所掌握的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反而出现大面积的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 (二)所有者缺位 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民,而经营权则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中国人民全体作为一个总体的概念没有办法来进行具体的经营管理,所以只能由中国政府,也就是国务院来履行出资者职能,行使所有权。国务院也必须委托各个部委、省市等来代理行使职能,最终各部委、省市也只能委托其他的自然人来代行所有权并进

行经营管理。在这种多级委托代理条件下,由于“人人所有,人人没有”,“人人享有权利,人人不尽义务”,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来真正努力经营好自己所管理的企业。 (三)出资人和管理者利益不同 对于企业的投资人或所有者来说,企业的利润最终以投资收益的形式为其占有,投资行为的效用最大化可以简单化为利润最大化。而经理人员只是资产的经营者,经营者的收入不等于企业盈利,企业利润最大化不意味着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因此,经理人员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不足,有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侵犯所有者利益的可能性。如果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完整,其可能会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扩大其权力基础,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或通过增加不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达到个人享受的目的;或者通过增加或多报成本的方式侵蚀企业利润。 (四)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企改革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现象为: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价入股。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例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二是将公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在改制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三是在红利分配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和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与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概括起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全国已有50%以上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制企业,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48%进行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有些还实现了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促进了机制转换和管理创新。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一些企业还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初步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 在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对减轻企业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决定设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第一次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分离,使国有企业改革进入由出资人依法推进,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阶段。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在推动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建立、完善法规规章、加强业绩考核、规范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健全治理结构、加快结构调整、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二是国有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国有企业户数不断减少,但资产总量和实现利润大幅度增加。1998年到2004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23.8万户减少到13.8万户,减少了42%;国有资产总额从13.5万亿元增加到22.3万亿元,增长了65.5%;净资产从5.21万亿元增加到9.33万亿元,增长了79.1%;实现利润从213.7亿元提高到7525.4亿元,增长了34.2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1998年至2005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3家增加到18家,其中内地的15家企业全都是国有企业。上海宝钢集团由2004年的第372位上升到第309位,成为我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第一家连续两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南方电网、一汽集团等两家中央企业首次进入2005年度世界500强。 国有大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电信TD-SCDMA技术已成为3G 的国际标准。四家大型中央冶金企业连铸比达到97%。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69家中央企业中,共有技术研究院、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476家。2002年至2004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646项,投产的新产品22943个,采用新工艺17204项,实现重大工艺改进7427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4年共申请专利989项,平均每天2.7项;获得授权专利760项,平均每天2.1项。上海宝钢目前累计获专利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