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安徽农业大学-气象学作业及答案剖析

安徽农业大学-气象学作业及答案剖析

安徽农业大学-气象学作业及答案剖析
安徽农业大学-气象学作业及答案剖析

第一章

1、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对气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气成分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差别?

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对气象领域有重大意义的大气成分是二氧化碳和甲烷。俩者差别·氮气

氧气基本稳定不变,而二氧化碳甲烷在时间和空间上会有些改变。

2、大气分哪五层?对流层与平流层形成的机理是什么?

大气层在中立作用下分为五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暖层散逸层

对流层与平流层形成的机理是空气流动方式不同加上水汽等物质含量不同而形成。

3、对流层有什么特点?

特点:对流层占大气层物质总量的80%以上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空气垂直对流强烈;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温湿度水平分布不均匀。

4、表征大气性状的要素有哪些?

气压

温度:气温、地温;温标

空气湿度: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饱和差、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5、如何看待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大气中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碳等。人为释放如不加以限制,容易引起全球大气变暖。但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地区增温最大,中纬农业区可向高纬区大幅度推进。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也有利于增进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提高有机物产量。

6、二氧化碳上升对农业用什么影响?

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有利于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植物的耐盐性提高有机物产量。

7、臭氧空洞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人类制造出来的氯氟烃化合物,正在大量破坏臭氧层中的臭氧分子,使俩极地区臭氧层明显变薄,甚

至出现臭氧空洞。

8、基林曲线有什么意义?

基林曲线是描述全球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有助于大家了解近百年来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给科学家以

温室效应的数据支持,要加大对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的关注力度,进行预防,给世人以警醒作用。

9、廿四节气对农业有什么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考察了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关系而总结出来的基于天文观测的农业经验,春雨惊春

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两分春分秋分,两至夏至冬至,反应了

季节、气候特征、物候现象,便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率。

第二章

1、辐射强度与亮度有什么关系?

辐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选定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辐射能。亮度不等于辐射强度。

2、黑体辐射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黑体辐射定律表现了不同温度下绝对黑体的辐射能力随波长的分布,维恩位移定律指出物体发射能量的最

大波长与其绝对温度成反比。

3、什么是(太阳)光谱?

以横轴为波长分布、以纵轴为能量的多少为坐标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系内建立某种电磁波的能量随波长分

布的曲线。

4、什么是太阳常数?有什么意义?

太阳常数是指日地平均距离上、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辐照度)。它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指数,一切有关研究太阳辐射的问题,都要以它为参数。

5.如何利用太阳高度公式计算昼长?

已知时区时间-(已知时区-要计算时区)=计算的时区时间东的为正,西的为负地方时=当地经线除

以15度太阳高度指地球表面某点的切平面与照在该点上的太阳光线之间的夹角。某一地区正午时的太阳

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 =90-|Φ-ζ|

6.如何用瑞利定律解释不同条件下天空颜色?

散射光的强度与光波长四次方成反比.因此阳光中蓝紫色光被散射的强度较之绿色与红色光的强度更大.

所有散射光混合后进入人眼产生的视觉效应即使浅蓝色.

7.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日变化有什么特点?

太阳直接辐射:一天中,无云的天气条件下,一般是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直接辐射最强;日出、日落时

太阳高度角最小,直接辐射最弱。

散射辐射:一天中散射辐射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前后,一年中散射辐射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

8.大气质量与太阳辐射强度衰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后到达地球表面。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投射到大

气上界的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表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在平流层以上主要是氧和臭氧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平流层至地面主要是水汽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被大气成分吸收的这部分太阳辐射,将转化为热能而不再到达地面。由于大气成分的吸收多位于太阳辐射光谱两端,而对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因此可以说大气对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

9.中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西南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少但仍然可以栽培喜热作物?

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们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

年多于冬半年。空间: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全年太阳总辐射量4000~6200兆焦尔/平方米河谷地区地

势低,温度相对较高。水分,河谷地区有较充足的水分,可以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水分。

10.大气辐射与大气逆辐射有什么不同?大气逆辐射有什么效应?为什么?

大气辐射:指的是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这种向外放射能量

的方式。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这种向外放

射能量的方式。大气逆辐射是地面以及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维持地层大气温度以及地面温度有重

要意义。温室效应;由于大气本身的温度也低,放射的辐射能的波长较长,故也称为大气长波辐射。地面

辐射被大气吸收,同时大气逆辐射也能被地面吸收,这就使地面以长波形式辐射所损耗的热量得到一定的补偿,即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种作用类似花房中玻璃窗的保暖作用,故常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11.地面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有什么不同?其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有什么关系?

地面辐射:地表面这种以其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的方式。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地面辐射差额:指在一定时期内,地面吸收太阳总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值。日变化:辐射平衡最大值出现在正午以前,最小值出现在傍晚,一天有两次通过零点,一次在日出后,一次在日落前(太阳高度角约10~15度)。

12.地球的地-气能量平衡有什么重要意义?

局地或短时的能量偏离平衡态,造成能量以各种方式的转移(辐射、平流、蒸发、凝结等),并在此趋于平衡态,总体上来看,地-气系统衡实际上是处于一个平衡-破坏-再次平衡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各种天

气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

整个地气系统能量平衡被破坏,其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也会经历一个平衡态再次重建的过程,但是对整个地球生物圈都有很大的影响,大气、海洋的状况将有非常大的改变,各种灾害天气频发、干旱、洪涝将非常频繁。

13.什么是光合有效辐射?所处波段是多长?

光合有效辐射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太阳辐射中使叶绿素分子呈激发状态的那部分光谱能量。波长约为400~700纳米。

14.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有什么农业意义?

光饱和点的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增加转慢,当达到一定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在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的概念:同一片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过程释放的二氧化碳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

实际意义: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有机物的形成与消耗相等,不能积累有机物,而且晚上还要消耗有机物,因此从全天来看,植物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必须高于光补偿点。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这在实践上有很大意义,间作和套种使作物种类的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间苗、修剪、采伐的程度、冬季温室栽培蔬菜等等都与光补偿点有关。

15.什么是光周期?

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光周期现象是生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的反应。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除开花外,块根、块茎的形成,叶的脱落和芽的休眠等也受到光周期(指一天中白昼与黑夜的相对长度)的控制。植物对周期性的、特别是昼夜间的光暗变化及光暗时间长短的生理响应特点。尤指某些植物要求经历一定的光周期才能形成花芽的现象。但其他生理活动也受光周期影响。

16.从农业的角度,提高光能利用率有什么意义?又如何提高?

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它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总产量和单产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提高之前应该先了解哪些因素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有,叶面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水分等等,从气象角度考虑,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变农作物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这里主要包括作物间作、套种和复种,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光能利用率。二是培育高光效作物品种。选育光合作用能力强、呼吸消耗低,叶面积适当、株型和叶型合理、适合高密度种植不倒伏的品种。三是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在不妨碍田间二氧化碳流动的前提下,扩大田间叶面积系数(,使作物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增加对太阳光能的吸收部分,减少反射、透射的部分,减小顶层光强超过饱和和下层光强不足的矛盾,这样就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四是提高叶绿素的光合效能。比如,利用人造光源补充田间光照,可提高光合效能,还可以通过调节播种时间,改变光照时段有效地增加产量。五是通过使用植物叶面积仪来进行测量叶面积的大小,再进行适当的摘心、去除叶片等方法来进行提高光的反应面,从而提高光合作用。

1.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热(能)量收支对地球表层系统温度的影响?

地球不存在热量收支平衡。从目前流行的行星起源来说,最初的地球是个气态的炽热星球,最后逐渐冷却,

开始形成山川和河流。对古代地球研究也表明,最初地球表面酷热,到处都有火山喷发,如今只是偶尔有火山爆发。因为上述原因,可以认为,地球正在逐渐冷却。当然这个过程及其缓慢,并不影响现在的气候变暖,因为即使是气候变暖,地表温度也不过上升零点几度而已,并不影响地球的总体趋势。

2.土壤温度周期变化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有哪些?

随着太阳辐射昼夜或季节变化,地表温度亦随之发生周期变化。在每一个温度变化周期里,各出现一次最

高值和一次最低值。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温度最高或最低出现的时间逐渐延迟。同时,随着土层深度

的增加,土温的年变幅将迅速变小。

日变化:太阳高度土壤热特性土壤颜色地形天气

年变化:土壤表面温度的年变化,主要取决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土壤表面温度的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

而增大,土壤的自然覆盖(植被和雪的覆盖),对土壤温度年较差有很大影响。其它如土壤热特性、地形、天气条件等因子对年较差的影响与日较差大体相同。

3.活动层和活动面是什么?

活动层:在冻土学里,活动层指的是多年冻土区夏季融化而冬季冻结的地表层。活动面:由于辐射作用

直接吸热和放热,从而影响其上下物质层(包括气层、土层、水层、作物层等)热状况的表面。

4.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各是什么?决定日较差、年较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日较差(日变程)是一日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它反映了该地气温日变化情况;温度年较差

(年变程)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它反映了该地区气温年变化情况。

日较差影响因素:纬度季节地形下垫面性质天气地势

年较差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天气植被

5.温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对流层: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 平流层:

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 高层大气: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6.逆温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特点:指地面上的温度随着高度越高而增加,与高度越高温度下降的正常现象相反。因为较高的暖空气

覆盖著较低的冷空气,可能会导致空气污染物无法散出,影响当地居民或其他生物的健康。

成因:最常见于冬天晴朗无风的夜晚:因地表散热快,反而比其上层之气温更低,故形成下冷上热的现象。(即辐射逆温)山地逆温:冬季冷空气重,一沉聚谷底,造成下冷上热的现象。洋流:寒流来临时,冷空气潜入暖空气下,带来干燥且多雾气候。

7.什么是绝热变化?干绝热变化和湿绝热变化有什么差异?

气块在铅直运动中所发生的绝热冷却和绝热增温的变化称为空气的绝热变化

干绝热: 一团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在作绝热上升或下降运动时,气块内部既没有发生水的相变,又没

有与外界交换热量的过程。

湿绝热: 始终保持饱和状态的湿空气,在作绝热升降运动时。既有内能的变化,也有水相变化过程。

8.大气稳定度分哪几类?对天气现象的形成有什么作用?如何用大气的绝热变换率判定大气稳定度?

中国现有法规中推荐的修订帕斯奎尔分类法(简记P·S),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

定六级.它们分别表示为A,B,C,D,E,F.

大气稳定度是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极重要因素。当大气层结不稳定,热力湍流发展旺盛,对流强烈,污染物易扩散,但是全层不稳定时,污染不易扩散远处。当大气层结稳定时,湍流受到抑制,污染物不易扩散稀释,特别当逆温层出现时,通常风力弱或无风,低空象蒙上一个“盖子“,使烟尘聚集地表,造成严重污染。

当大气垂直减温率T 大于干绝热减温率R时,大气是绝对不稳定的。当大气垂直减温率T 介于干绝热减温率R 与湿绝热减温率之间时,是条件不稳定,条件不稳定相对复杂,其中又分为3种。当大气垂直减温率T 小于湿绝热减温率Rs时是绝对稳定的。对流层下层暖湿气流中RS=4.0k/km左右。中层典型值为6~7k/km。

9.什么是作物的三基点温度?

三基点温度是作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生长发育迅速而良好;在最高和最低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能维持生命。如果继续升高或降低,就会对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直至死亡。

10.界限温度有什么意义?

分析与对比年代间或地区间稳定通过某界限温度日期之早晚及对作物的影响。

分析与对比年代间与地区间稳定通过相邻或选定的两界限温度日期之间的间隔日数,以比较升温与降温之

快慢缓急,分折其对作物之利弊等。

分析对比年代间与地区间春季和秋季稳定通过5或10℃之间的持续日数,作为鉴定生长季长短的标准之一,

可与无霜冻期日数结合使用,相互补充。

11.什么是积温?积温学说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

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

意义:用活动积温作为作物要求的热量指标,为耕作制度的改革、引种和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用有

效积温等作为作物的需热指标,为引种和品种推广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应用有效积温作为预报物候期和

病虫害发生期的依据等等。

局限性:积温学说是理论化的经济方法。事实上在自然条件下作物的发育速度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作物的发育速度不单纯与温度有关,还与光照时间、辐射强度、作物三基点温度和栽培技术条件等因子

有关

1.如何用饱和水汽压的变化规律解释“天高云淡”?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年变化有什么特点?

入秋以后,北半球,太阳由夏至(阳历6月21日)前后直射地面,逐渐变为斜射,白天的时间逐渐变短,夜

晚的时间逐渐加长。秋天地面吸收太阳光的热量逐渐比夏天少,从地面蒸发到空气中的水分也随之减少,

这样空中的云也就少了,即使是有云也是淡淡的一层,能见度很好,形成碧空万里的景象。另外,入秋以后,造成盛夏闷热天气的暖湿空气,已经南移和退出大陆,而聚集在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冷空气,却一

股股南侵进入我国大部分省份而驱走了原来的暖湿空气。在冷空气占据的地方,除了温度降低了以外,空

中的水汽也减少了,地面水蒸气上升也少,因此天空也就变成晴空少云了。

日变化:水汽压的大小与蒸发的快慢有密切关系,而蒸发的快慢在水分供应一定的条件下,主要受温度控制。白天温度高,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多,水汽压就大;夜间出现相反的情况,基本上由温度决定。每天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清晨。在海洋上,或在大陆上的冬季,多属于这种情况。但是在大陆上的夏季,水汽压有两个最大值,一个出现在早晨9~10时,另一个出现在21~22时。在9~10时以后,对流发展旺盛,地面蒸发的水汽被上传给上层大气,使下层水汽减少;21~22时以后,对

流虽然减弱,但温度已降低,蒸发也就减弱了。与这个最大值对应得是两个最小值,一个最小值发生在清

晨日出前温度最低的时候,另一个发生在午后对流最强的时候。

年变化:水汽压的年变化和气温的年变化相似。最高值出现在7~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相对湿度

因为与水汽压和温度都有关系,年变化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夏季最小,冬季最大。但是

在季风气候地区,冬季风来自大陆,水汽特别少,夏季风来自海洋,高温而潮湿,所以相对湿度以冬季最小,而夏季最大。不过湿度的年、日变化,实际上比较复杂。因为除温度以外,各个地方地面干湿不同,

蒸发的水分供给有很大差异。对流运动使水汽从下层向上层传输,使低层水汽减少,上层水汽增加,也会

影响湿度的日变化。气流的性质也有很大影响,夏季低纬度海洋来的气流高温高湿,冬季高纬度大陆来的

气流寒冷而干燥,也会影响湿度的年、日变化。

2.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凝结需要什么条件?

影响因素:物质的温度:物质的温度愈高,蒸发愈快。湿度:空气的湿度愈高,蒸发愈慢。气压:在气

压较低或较少的地方,由于施于物质表面的力较小,粒子较容易逃逸,因此蒸发速率较高。密度:物质的密度愈高,蒸发愈慢。表面积:物质的表面积愈大,愈多粒子能从物质表面逃逸出去,因此蒸发愈快。空气流动速度:由于流动的空气使流体与蒸发物质之间保持着较大的浓度差距,因此流动速度愈高,蒸发愈快。蒸发物质中杂质浓度:若蒸发物质中存在其他杂质,蒸发会较慢。空气中其他物质的浓度:若

空气中已经充斥着其他已饱和物质,蒸发会较慢。空气中是否已有其他物质在蒸发?若空气中已有一物质在蒸发,另一物质会蒸发得较慢。

凝结条件: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并有凝结核存在。

3.大气中常见的凝结有哪些?其物质形态各有什么特点?形成条件各有什么要求?

露和霜:当地面或地物表面辐射冷却,使贴地气层温度下降到露点以下时,地面或地物表面上所产生的凝结物,如果露点在0℃以上,凝结的水滴称为露;在0℃以下凝结成疏松结构的白色冰晶称为霜。露和霜常形成于强辐射冷却的条件下,因此,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或早晨,最有利于露、霜的形成。所以露、霜是晴好天气的象征。凡是辐射能力强或热容量小、导热率小的物体,其表面均有利于形成露和霜、如深色物体、岩石、疏松土壤表面等。植物枝叶表面,由于颜色较深,辐射强,也易于产生凝结。

辐射雾:夜间地面和近地面气层经辐射冷却,使空气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所形成的雾。辐射雾形成的有利条件:夜间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风力微弱、晴朗或少云天气。冬半年地面常为稳定的冷空气所控制,夜间有效辐射强,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地势低洼的盆地、谷地或雨后潮湿的土壤表面,这些地方因湿度较大夜间又较冷,辐射雾发生频率较大。辐射雾有明显的日变化,一般夜间形成,日出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风速的加大而逐渐消失。所谓”十雾九晴”,就是指辐射雾而言。

云:云的形成必须具备水滴凝结条件。大气中通常存在着大量凝结核,当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便可开始发生凝结。但要使这种凝结持续进行,必须维持大气的过饱和状态,使凝结的云滴增大增多而形成云。一旦过饱和状态消失,云也随着消失。因此,大气中过饱和状态的维持是云的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要使大气中不断地维持过饱和状态有两种方式:即继续使大气冷却降温和不断向云体补充水汽。大气中冷却方式有

辐射冷却、混合冷却和绝热冷却。以热力或动力上升运动的绝热冷却最为重要。空气在上升绝热冷却的同时,上升空气还可携带着水汽向云体输送。所以说,空气上升运动是云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原因。

4.简述积雨云的形成过程?

积雨云的雏形是淡积云,特点是呈馒头状,其中有上升气流,使它形状如同底平顶突的馒头。如果上升气流旺盛,水汽不断补充,就会形成浓积云,这个时候一般会下雨。如果浓积云再发展,就形成积雨云,积雨云顶部高过对流层顶,气温在0度以下,水呈冰晶态,整个云体含水量非常大。当云层顶托不住时,就

会形成冰雹,如果地面温度或者云层中下部温度较高,冰晶就变成液态水,形成大暴雨。所以积雨云一般伴随着冰雹、大暴雨、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应该引起防范。

5.降水强度和降水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降水强度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通常取10min、1h或1d为时间单位。

降水量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空气柱里含有水汽总数量也称为可降水量。它对应于空气中的水分全部凝结成雨、雪降落所能形成的降水量。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用英文字母p表

示。

6.迎风坡降水量为什么降水丰富?

因为这里处在山的迎风坡,当潮湿的气团前进时,暖湿气流上升,引起绝热降温,发生凝结,容易成云至雨。

7.有哪些人工影响天气的类型?

人工降水人工防雹人工消雾

8.如何提高农业的水分利用效率?

农田覆盖保墒技术: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保水剂,蒸腾抑制剂;

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膜上灌技术,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1.气压的单位是什么?

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在一般气象学中用千帕斯卡(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

2.天气图分为哪两类?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天气图分为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

区别:地面天气图:用于分析某大范围地区某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的图;高空天气图:用于分析高空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的图。

3.槽、脊搭配系统中,天气过程是如何变化(转化、转变)的?

“低压槽”和“高压脊”两个名词,实际上是气旋和反气旋;

在北半球的西风带里,大气是呈波浪起伏式运动的。波浪的低谷区就是低压槽,气流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气压分布是中间低、四周高,空气自外界向槽内流动,槽内空气辐合上升,形成阴雨天气。波浪的高峰区就是高压脊,气流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气压分布是中间高、四周低,空气自中心向外辐散,脊内盛行下沉气流,一般天气晴好。

一对槽脊,一低一高组成一个波动。西风带里的高空槽脊系统就叫西风波。

4.地转风和梯度风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风压定律?

地转风:

由于中纬度天气尺度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近乎平衡,地转风即因此平衡而产生。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而科里奥利力的方向垂直于风,因此两者平衡形成的地转风的方向平行于等压线(或等重力位势线)。

梯度风:

在水平运动方程中除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以外,还需考虑向心加速度(惯性力心力),自由大气中,当空气作曲线运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空气水平运动,称为梯度风。

风压定律:

根据长期气象实践,得出了风向与气压水平分布的关系。自由大气中风基本上是沿等压线吹的。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在南球则相反。

在摩擦层中,由于风向斜穿等压线流向低压,故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方,高压在右后方;南半球则相反。

5.三圈环流的名称和大气运动特点是什么?对应的三风四带又各是什么?

低纬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

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

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三风四带:指的是不计径向风速分量,平均而言,在近地层纬向风带有三个:极低东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和低纬度信风带。与这三个风带对应的气候带有四个:极低高压带、副极低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

6.常见的地方性风有哪些?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常见:城市风、焚风、海(湖)陆风

城市风城市风是指在大范围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而引起的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大气环流:空气在城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而四周较冷的空气又流向市区,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一个小型的局地环流,称为城市风。

焚风越山气流迅速下沉到较低山麓或平原上所形成的干热风。是一种由地形作用形成的地方性风。越山气流在迎风坡上被迫抬升而逐渐降温,水汽凝结,引起降雨,空气变干,越过山顶后沿坡下沉,气温上升。这是由于在迎风坡上水汽饱和,气温随高度按湿绝热过程变化,即每上升100米降温约0.6℃,而背风坡

不饱和气流则按干绝热过程变化,每下降100米增温1℃左右,因此背风坡同高度上气温就要比迎风坡上

高得多,使得到达背风坡下部和山麓的气流既热又干。

海(湖)陆风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后,因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陆地升温比海洋迅速,陆地上气温显著地高于附近海洋上的气温,空气受热膨胀,陆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层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再度上升,形成低层海风和铅直剖面上的海风环流。

7.季风对中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东亚季风是亚洲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移动和变化影响着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东亚季风从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夏季陆地温度较高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冬季陆地寒冷形成高压,故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力较强。

8.什么是焚风效应?焚风是如何产生的?

焚风效应是指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

形成原因: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它是由于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摄氏度。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升高20摄氏度以上,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这就是“焚风”产生的原因。

9.大风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对农作物的机械损伤(农作物折枝等)生理危害(加速植物蒸腾作用导致的灌浆不足等)、造成土壤风蚀沙化、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破坏农业生产设施等。

上海天气学原理和方法试题(有答案)

简答题(上海): 1、大气运动系统的分类与特征尺度?(p25) 2、我国境内冬夏两季气团活动特点。(p62) 3、影响锋生锋消的因素主要有哪些?(p105-106) 4、我国有利锋生的天气形势有哪些?(p104) 5、东亚气旋再生的形式有哪几种?(p130) 6、简叙北半球对流层中部(500hpa )夏季与冬季平均环流特点? 7、简叙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8、简叙经典统计预报法、PP 法、MOS 法及异同点? 9、简述“p ”坐标中的垂直涡度方程中等号右端三大项的物理意义。 )()()() (y v x u y v x u f p v x p u y dt f d ??+??-??+??-????-????=+ξωωξ 10、简叙横槽转竖前常有的特征? 11、阐述飑线和锋面的区别。(P415) 12、SR 风暴的特征是什么?(P406) 13、低空西风急流对暴雨的作用如何?(P400) 14、台风移动路径客观预报动力学方法的两类基本模式是什么?(P533) 填空题: 1、高空锋区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显著的质量交换区。 2、气旋的活动和能量过程主要集中在(行星边界层)和(对流层)上部。 3、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支 配。(p1) 4、气压梯度力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p2) 5、地转偏向力处在(纬圈)平面内,它只能改变气快的(运动方向)。对于水平 运动而言,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运动向(右)偏,并且地转偏向力的大小 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成比例。(p9) 5、大气运动系统按水平尺度可分为(行星)尺度、(天气或大)尺度、(中)尺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DOC)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气候学历经经典、天气气候到现代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观念的革命,它包括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启示我们从系统中学习气候,学习气候又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地球表层系统。 一、现代自然地理学与气象气候学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层系统——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2、气候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几乎相互覆盖的研究客体,但重点不尽相同。 3、气候系统也包括了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几个子系统 4、其中,大气圈与自然地理系统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中,大气圈最为活跃,是联系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地 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特点的主要背景之一,也是构成地球表层系统重要圈层 二、大气圈——是处于特定条件下及具有特定成分的气圈 1、气候系统如何起动与运动,其中的热力、动力过程 2、气候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相互作用与耦合的整体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的综合性与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与敏感性等 三、特定成分及其影响: 1、主要及微量成分 2、微量成分及其特殊作用:—温室气体 —平流层与臭氧层--生命保护层,

—三态共存,参与能量,辐射,及天气 过程 四、重力场对大气层的约束及影响: —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地面为下边界,绕地球旋转的圈层。 —影响之一:垂直层结的形成——大气分层: 水平尺度>>垂直尺度。 五、对流层: 是深受下边界(热力及动力)影响的大气最底层,集中了80%的大气质量,也是大气圈层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 六、水汽对大气状态影响之——湿空气状态方程 七、微量气体: 在气候系统中存在着短周期的微循环,成分可变。含量虽少,但对热辐射非常敏感,因而对大气热状态影响很大,人类活动参与了微循环一可造成对大气行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 影响举例:臭氧层 问题:地面条件如何影响大气活动(热力及动力)—相互作用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候系统物理过程之一 太阳能启动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形成全球温度差异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以及周期和非周期变化。地气间的热能交换过程是地表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它从能量上把几个圈层连接在一起。 一、太阳能进入气候系统 1、主要途径:太阳辐射能地面大气 太阳短波辐射经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吸收成为地面热能

气象学与气候学作业

1.为什么可以把90km以下的干洁空气看成为有固定分子量的单一气体成分? 答:由于大气中存在着空气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湍流运动和分子扩散,使不同高度、不同地区的空气得以进行交换和混合。 2.大气的上界有多高?在此高度内分为哪几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大气的物理上界为1200km,着眼于大气密度的大气上界为2000-3000km。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3.高山常年积雪、云峰高耸,反映了哪一层的特点?为什么? 答:反映了对流层的特点,因为高山处于大气的对流层,对流层具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试分析对流层、中间层温度随高度降低的不同原因;平流层和暖层温度随高度迅速升高又是为什么? 答:①对流层主要从地面获得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中间层由于几乎没有臭氧,而氮和氧等气体所能直接吸收的那些波长更短太阳辐射又大部分被上层大气吸收掉了,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③平流层由于紫外线辐射很强烈,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④暖层由于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5.试从微观的分子运动论角度说明温度的实质。 答:在一定的容积内,一定质量的空气,其温度的高低只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有关。当空气获得热量时,其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大,平均动能增加,气温也就升高。

6.已知10oC时,E为12.3hpa;18oC时,E为20.6hpa。某地上午8时气温为23oC,e为12.3hpa;次日8时气温为23oC,e为20.6hpa。求两天8时的Td ,用此说明Td的高低直接与什么因子有关。 答:第一天上午8时e为12.3hpa,而10时E为12.3hpa,所以第一天8时的Td 为10℃。第二天上午8时e为20.6hpa,而18时E为20.6hpa,所以次日8时的Td为18℃。由此说明,当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越多,露点越高。 7.比较干、湿空气状态方程说明: (1)在同温同压下,干、湿空气的密度谁大谁小? (2)在同压下,空气愈潮湿、温度愈高,其密度将会减小还是增大? 答:①在同温同压下,湿空气的密度比干空气的密度大。 ②在同压下,空气愈潮湿、温度愈高,其密度将会增大。 8.状态方程在气象上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研究空气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9.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多少? 答: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0.4~0.76微米。 10.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 答:①太阳辐射会被大气吸收,因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其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选择吸收一定波长辐射能的特性。 ②太阳辐射会被大气散射,因为太阳辐射通过大气,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都要发生散射。 ③太阳辐射会被大气反射,大气中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能量反射到宇宙空间去。 1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有什么规律?用此解释雨后天空呈青蓝色、空中尘粒较多时天空呈灰白色。

安徽农业大学处室文件

安徽农业大学处室文件 组字【2012】2号 关于王成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各学院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学院、部,校直各单位:经研究决定: 王成同志任办公室秘书(正科),免去其经济技术学院党总支秘书兼学生部副主任(副科)职务; 王桂兰同志任纪委、监察室、审计处财务审计科科长,免去其纪委、监察室、审计处副主任科员职务; 林煦东同志任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免去其动物科技学院团总支副书记职务; 曹雷同志任宣传部校报编辑部主任(正科),免去其宣传部副主任科员职务; 夏利明同志任宣传部网络新闻管理中心主任(正科); 陶佳同志任人事处秘书(正科),免去其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团总支副书记职务; 任冬冬同志任人事处职称办公室主任(正科),免去其人事处秘书(副科)职务; 徐峰同志任教务处教务科科长,免去其教务处副主任科

员职务; 赵学球同志任教务处考务科科长,免去其教务处副主任科员职务; 陶伟同志任教务处教学实践科科长,免去其教务处副主任科员职务; 宋文成同志任教务处学籍管理科科长; 胡传美同志任教务处质量管理科科长,免去其教务处副主任科员职务; 谈应权同志任科技处秘书(正科),免去其科技处秘书(副科)职务; 于德同志任科技处推广科科长,免去其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秘书(副科)职务; 赵冠艳同志任科技处知识产权科科长; 姚辰松同志任研究生处(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主任(正科),免去其组织部副主任科员职务; 吴永红同志任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秘书(正科),免去其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副主任科员职务; 程玉磊同志任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学生教育管理科科长,免去其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党总支秘书(副科)职务; 周涛同志任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科科长,免去其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副主任科员职务; 孙蕾同志任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科科长,

试题--2(天气分析和天气学原理 单项选择答案)

天气预报竞赛测试题(二) (天气分析与天气学理论) 姓名得分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100分) 1.在对流层中,通常位温是随高度( A )。 A 升高的 B 降低的 C 不变的 2.在时间垂直剖面图上,时间坐标的方向通常是( C )。 A 从左向右 B 从右向左 C 根据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而定 3.地面图上有气压槽的地方( B )。 A 一定有锋面存在 B 不一定有锋面存在 C 一定没有锋面存在 4.在我国南方,地面锋线位于高空切变线的( A )。 A 南侧 B 北侧 C 正下方 5.由于地形的影响,夏季青藏高原的北缘等压面图上经常有一个等温线 密集带,这种等温线密集带( B )。 A 一定是锋区 B 不一定是锋区 C 一定不是锋区 6.在我国,锋生过程多伴随( B )而出现。 A 高压脊的加强 B 低压槽的加强 C 有利于湿度增大 7.当等压面图上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时( A )。 A 有利于锋生

B 有利于锋消 C 有利于湿度增大 8.如果与锋面配合的高空槽在减弱,则锋面将( A )。 A 随之减弱 B 迅速加强 C 迅速南移 9.一般南支槽带来充沛的水汽和潜热,遇有北支槽携带冷空气侵入南 支扰动,( C )。 A 有利于气旋发展 B 不能诱生气旋 C 多能诱生气旋 10.在我国,每一次寒潮过程都是一次( A )的重建过程。 A 东亚大槽 B 副热带高压 C 南支西风带 11.如果孟加拉湾有强大而稳定的南支槽,受槽前西南气流阻挡,则向南 爆发的寒潮有可能( B )。 A 迅速南移 B 转向东去 C 出现锋消 12.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副热带高压脊是( A )的一部分。 A 太平洋高压 B 南亚高压 C 南海高压 13.副热带高压是一个行星尺度的高压,它是一个( B )。 A 冷性的深厚系统 B 暖性的深厚系统 C 冷性的浅薄系统 D 暖性的浅薄系统 14.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最大的天气系统是( B )。 A 高空槽 B 副热带高压 C 冷锋 15.江淮流域的梅雨期一般是在( A )。 A 6月中旬到7月中旬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大气圈。 大气的分布是如此之广,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地点不在大气的笼罩之下;它又是如此之厚,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山峰能穿过大气层,而且就以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来和大气层的厚度相比,也只能算是“沧海之一粟”。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圈底部的“下垫面”上。大气圈是人类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强大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这个能源首先经过大气圈而后到达下垫面,大气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除决定于大气本身的性质外,都直接或间接与太阳辐射和下垫面有关。这些现象和过程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至为密切。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行观测、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逐步提高,这就产生了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气象学。 气象学的领域很广,其基本内容是:(1)把大气当作研究的物质客体来探讨其特性和状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等;(2)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3)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通过一定的措施,为预测和改善大气环境服务(如人工影响天气、人工降水、消雾、防雹等),使之能更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由于生产实践对气象学所提出的要求范围很广,气象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多,在气象学上用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差异很大,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气象学乃分成许多部门。例如有专门研究大气物理性质及其变化原理的大气物理学;有着重讨论天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据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天气学等,而其中与地理和环境科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气候学。 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气候。气候和天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而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例如从上海近百年的长期观测中总结出,上海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经常会出现阴雨连绵、闷热、风小、潮湿的梅雨天气,但是有的年份(如1958年)会出现少雨的“空梅”,也有的年份(如1954年)6—7月连续阴雨50—60天,出现“丰梅”。“开梅”和“断梅”的迟早也历年不同,这是上海初夏时的气候特征。 由此可见,要了解一地的气候,必须作长时期的观测,才能总结出当地多年天气变化的情况,决不能单凭1958年一年的观测资料,来说上海初夏的气候是干旱无雨,也不能凭1954年一年的情况,就说上海的初夏气候有持续50—60天的阴雨,那都是个别年份出现的具体天气现象,而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

气象气候学作业2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与大气温度有关的辐射能量及其转化,说明了大气温度变化的原因,揭示了大气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名词解释] 辐射:以电磁波为传播能量的方式 辐射能: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 辐射强度:点辐射源在某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传送的辐射通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黑体:可以吸收所有入射辐射的物体 太阳常数:日地处于平均距离,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内,1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散射辐射:经过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总辐射: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的总和 行星反射率:以全球平均而言,太阳辐射约有百分之30被散射和漫射后回宇宙 大气窗口:大气对长波辐射,在8—12波段处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到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干绝热直减率: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而言,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湿绝热直减率: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的减温率 泊松方程: 位温:气体从原有的压强与温度出发,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时的温度 假相当位温:当气块中含有的水汽全部凝结降落时所释放的潜热,使原气温的位温达到极值大气稳定度: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气温的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 气温的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 热赤道:位于北纬20度左右的地区,平均温度1月7月均高于24摄氏度 逆温: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设广告的现象 [填空] 1、太阳辐射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一年中整个地球可以有太阳获得_5.44x10^24 _的能量。 2、气象学着重研究太阳、地球和大气的热辐射,它们的波长大约在___0.15-120______之间。 3、基耳荷夫定律表明:同一物体在温度T时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那么在同一温度下它也_吸收这一波长辐射____;一个物体的吸收率等于该物体同温度同波长的__放射率_______;__黑体__________的吸收能力最强,它也是最好的放射体。 4、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__绝对温度的四次方___________成正比。 5、物体温度愈高,其单色辐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__愈短_____________。 6、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以_臭氧___作用最为重要,_二氧化碳___ 作用其次,_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杂质__作用相对最小。 7、布格公式表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数值,其表达式为_I=I0P^m___________。 8、直接辐射有显著的年变化、日变化和纬度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由__太阳高度角_____决定。

安徽农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修订版)-ahau

安徽农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修订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校授予的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本校有权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授予。 第二章学士学位 第三条 1.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端正,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按规定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及教学环节,成绩合格,修满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取得毕业证书,且达到学士相应水平者,均可按本办法规定申请学位。 2.辅修第二专业者,成绩合格,获得主修专业毕业和学位证书,且完成所辅修专业的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可申请授予第二学位。 第四条学位申请需具备以下条件: 1.学术水平: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的初步能力; 2.学业水平: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达1.8(含1.8)以上; 3.外语水平:外语通过国家外语等级考试或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要求。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可根据每届学生的外语成绩分布情况,适度调整学位授予的外语成绩合格标准。 第五条 1.在校期间有违背宪法、法律、法规行为者不授予学位; 2.受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者,一般不授予学位。但经学院鉴定在校期间表现突出解除处分,且符合第四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学位:(1)平均绩点达3.5以上,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不得低于500分或六级考试成绩不得低于425分。

(2)平均绩点达2.8以上,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不得低于425分,且考取省属重点以上高校、国家级研究院(所)、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实验室)研究生或考取国家公务员、选聘生、面向社会招考的市级以上事业单位者及“西部计划”志愿者。 (3)平均绩点达2.8以上,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不得低于425分,且在校期间参加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科技创新大赛获二等奖以上或获得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受到省级人民政府表彰者。 第六条学位申请的程序: 1.校学位委员会委托教务处和各学院协助校、院学位委员会具体组织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审查工作。 2.各学院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审核毕业生学习情况和政治思想表现,提出本学院授予学士学位毕业生名单,经学院分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报校教务处。 3.教务处审核汇总形成学士学位授予建议名单,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并根据通过名单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第七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补授学位: 1.课程的平均绩点未达到1.8者。在《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规定的期限内申请课程再考,再考课程成绩合格,提高其课程平均绩点达到1.8及其以上者; 2.外语成绩未达到学校相应规定者。在《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规定的期限内回校申请报名并参加全国大学外语相应级别的统考,其成绩达到毕业离校当年学位授予外语水平相应标准者。 第八条补授学位申请的办理程序。学生本人申请,经学院审查、教务处(学籍管理科)审核合格,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后,教务处补发学位证书,并负责材料归档。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一章引论 名词解释 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 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 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这称为气 温垂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 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 压=760mmHg= 问答题 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 2.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 描述各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 3.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 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4.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

5.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 面长波辐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 6.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 危害,二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 7.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 参与者,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 8.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 9.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10.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 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11.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 低;③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 12.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 大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 13.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 14. 15. 16.为什么城市地区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一些

气象学复习题

1、气象、天气、气候的联系? 答: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化学状态和现象的统称; 天气是以气象要素值和天气现象表征的瞬时或较短时期的天气状况,是指特定时间、地区气象要素综合状况; 气候则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状况,包括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通过各种气象的统计量来表示,是天气的综合状况。 2、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联系? 答:气象学是关于大气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天气学是关于天气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天气系统、天气形势和天气现象形成演变规律及分析预报方法; 气候学是关于气候形成、分类、变迁的科学。 3、天气、气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答:(1)干旱,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 (2)暴雨使得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热带气旋(台风)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破坏力很强,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冰雹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 (5)雪灾,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4、天气、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答:农业生产过程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因素。而土壤的形成、水热状况和微生物活动等,在很大程度上又受气候条件的制约。不仅气象灾害给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全球气候变化对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带来巨大的影响。 (1)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和物质、能量基础。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命有机体,其生长发育和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温度、水分、光照、气体成分、气流等气象要素。特别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都来自大气环境,农业动物和农用微生物的物质转换过程又都建立在消耗和分解绿色植物的基础上。 (2)大气提供了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气候资源。农业生物顺利完成生长发育或完成预定农事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能量积累或有利环境,其中有利的气象条件可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3)气象条件还对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产生影响。气象条件还对温室、畜舍、仓库等农业设施的小气候及生产性能产生影响,对农机作业、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以及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产后活动有很大影响。 (4)大气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宏观生态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土壤、植被、水体等其他环境系统的形成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土地、水资源、生物等其他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气候资源的相互配置关系到农业生产类型分布和经济效益,特别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大规模垦荒、植树造林、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对局地大气环境产生各种影响,稻田和饲养的反刍动物是一种温室气体——CH4的主要来源,但种植

(2020年)(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精编

(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 理规定

(农业畜牧行业)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 理规定

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校教字[2005]43号)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安徽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且结合学校实行学分制等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壹章入学和注册 第壹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持所在街道或乡镇证明,向学校请假,假期壹般不得超过俩周。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超过

俩周不报到的,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凡属弄虚作假、循私舞弊取得学籍者,壹经查实,取消学籍。情节恶劣的,移交有关部门查处。 第三条新生入学后,在三个月内学校对其进行身体健康复查。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之上医院诊断:对其中患有不符合招生条件的疾病者取消入学资格;患有不属于前述范围的疾病的新生可回家治疗壹个月。壹个月后经复查如仍未康复需继续治疗的,由本人申请,经学校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壹年,回家治疗。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由本人向学校申请入学,经学校复查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

因特殊原因及困难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必须在下学年开学前,向学校申请,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保留入学资格的期限为壹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 第四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本人应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到所在学院报到,按收费标准缴费且办理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费的不予注册。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且获批准后方可注册。 因故不能如期报到、注册者,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否则,以旷课论处。未经请假,俩周内不报到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第五条新生入学注册经复查合格后即取得学

(整理)天气分析和天气学原理答案.

第七部分天气分析与天气学原理答案 填空题 1. 基本天气图辅助天气图 2. 气象要素天气和天气系统 3. 地面辅助天气图高空辅助天气图 4. 极射赤面投影麦卡托圆柱型投影兰勃脱正圆锥投影 5. 天气和地面天气系统未来天气变化 6. 高空气压系统空间结构 7. 等值线分析 8. 2.5 4 9. 均匀平滑的 10. 数值相等 11. 风场风向 12. 15 30 摩擦力 13. 气旋性弯曲突增高压 14. 地形等压线 15. 冷平行 16. 天山祁连山长白山台湾 17. 过去3小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 18. 风向成正比 19. mm 微量 20. 风的来向 4 2 21. 黑色实线兰色虚线 22. 暖空气冷空气 23. 兰〇红● 24. 兰红 25. 正北方纬线 26. 兰G 红 D 黑 27. 4或8 28. 黑、红 29. 兰L红N 30. 时间垂直剖面图空间垂直剖面图 31. 时间 32. 加强减弱减弱加强 33. 冷区暖区 34. 矢线相切 35. 定量化动力气象学 36. 正方形网格经纬度网格 37. 系统误差偶然性误差 38. 1-2

39. 暖冷1个纬距 40. 气旋性低压槽 41. 较少较多 42. 低压槽暖 43. 正负负正 44. 冷 45. 锋面逆温 46. 一条巨大的云带 47. 云底云顶 48. 气压场平均温度场 49. 1/4 50. 高空引导气流 51. 爆发 52. 西西伯利亚蒙古 53. 高空冷中心强度 54. 流场 55. 暖性高压下沉运动 56. 588 晴空区 57. 东撤南退西伸北抬 58. 两次向北跃进和一次南退 59. 水汽含量的多少空气饱和程度 60. 水汽垂直运动云滴增长水汽垂直运动 61. 5 62. 外部 63. 南海印度洋太平洋 64. 微量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65. 充分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较长的持续时间 66. 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 67. 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 68. 大气 69. 天气过程 70. 天气图 71. 几百公里至一、二千公里3-4 72. 10000 1000 100 10 73. 连续分布 74. 标量矢量 75. 不均匀旋转 76. 相反 77. 垂直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对速度的大小 78. 气压 79. 右左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着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2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5、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2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天气: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2、干洁大气: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个系统,以及系统内各子系统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统称为气候系统。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7、深厚系统:温压场对称的天气系统,如暖高压和冷低压。。 8、大气窗:大气中对地面长波辐射在8-12微米的吸收几乎为零,地面辐射直接透过大气层进入宇宙中。 9、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氧化亚氮、氯氟烃等温室气体成分的存在,使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亦称花房效应。 10、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 11、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2、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13、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4、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的那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5、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16、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17、大气稳定度:处在静力平衡状态中的空气块因受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称之为大气稳定度。 18、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垂直升降运动时,既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又没有发生水相变化的过程。 19、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20、逆温: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的反常现象。 2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的逆温。 22、阳伞效应:大气中云和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强烈散射和反射作用,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23、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 24、气温年较差:一年中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与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之差。 25、虚温: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有的温度。 26、露点:湿空气在水汽含量不变条件下,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27、位温:气块循着干绝热过程移动到同一个标准高度1000hPa 处,所具有的温度。 28、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29、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从水面或冰面进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空气中进入水面或冰面的水分子数相等时的水汽压。 30、位势高度:是指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抬升到某一高度克服重力所作的功。 3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试题1_3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20分) 1、质量通量散度。 2、冷式锢囚锋。 3、气旋族。 4、大气活动中心。 5、热成风涡度平流。 二、填空:(36分) 1、连续方程根据------------------原理求得,P 坐标中的连续方程------------------------。 2、固定点温度变化由---------------------------------------------------------------------- -------------------------决定。 3、推导马格拉斯锋面坡度公式假设锋为---------------------------面,其动力学边界条件为---------------------------------------------------。 4、一型冷锋与二型冷锋区别是------------------------------------------------------------ 5、在中、高纬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通常固定点涡度增加(减小)和该固定点等压面位势高度降低(升高)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赖以存在的根据是------------------------------------------------------------------。 6、用ω方程诊断上升及下沉运动是由-----------------------------------------------------项决定。 7、控制大气环------------------------------------------------------------ 8.任一层风速可用T v A +=表示,它能成立的条件是------------------------------------------------------------ --------若为地面风速,则A 取---------------------(填:1,0,0-=<>) 9.我国北方气旋活动,一般与-----------急流相对应,南方气旋活动一般与-----------急流相对应。 三、综合题。(44分) 1、从力的平衡观点说明为什么在北半球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高压内空气作顺时针旋转?(8分) 2、解释在稳定大气中,冷锋上山(爬坡),此锋是加强还是减弱?(8分) 3、请写出位势倾向方程: ()g g f v f t p f ζφσ+??-=?????? ????+?2222??? ????-???? ??????-??+dt dQ p R p c f p v p f p g σφσ22右端各项的名称,并用此方程定性解释图中槽的变化(图中波长L<3000KM,,实线为hPa 500图上等高线,虚线为等温线,闭合D G ,为地面高低压中心)(14分) 4、请用高空形势预报方程及地面形势预报方程物理解 释上图中槽及温带气旋变化?(14分)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1—2章 1)简述气候系统。 答:气候系统就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雪圈与生物圈在内得,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与气候变化得统一物理系统。 太阳辐射就是气候系统得能源。在太阳辐射得作用下,气候系统产生了一系列复杂得过程,这些过程在不同得时间尺度上与不同得空间尺度上有着密切得相互作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与能量交换,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复杂得、有机联系得气候系统。 2)名词解释:天气、气候、天气系统、天气过程、天气预报、气象要素、辐射通量密度、比辐射率 答: 天气:某地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与大气现象得综合。 大气状态:大气得气压、气温与湿度等。 大气现象:大气中得风、云、雨、雪等现象。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与人类活动得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得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得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得极端天气状况。 天气系统:指引起天气变化与分布得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等典型特征得大气运动系统。 天气过程:天气系统得发生、发展、消失与演变得全过程。 天气预报:人们根据对天气演变规律得认识,利用多种观测及模拟手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作出主、客观得判断。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就是指表示大气属性与大气现象得物理量,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与能见度等等。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得辐射能量称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就是W/m2。 比辐射率就是反映物体热辐射性质得一个重要参数,与物质得结构、成份、表面特性、温度以及电磁波发射方向、波长(频率)等因素有关。 3)哪些自然现象能证实大气圈得存在? 答:a、蓝色得天空。这就是由于大气中得一些非常细小物质成分,如气体、粉尘等,它们得直径较阳光得波长小得多,因此,蓝色得散射量较之于其她任何一种颜色能更多地被选择散射。这种散射称瑞利散射。b、白云。如果形成散射粒子得形状就是球形得,而且其直径并不比阳光得波长小,所有得波长都就是平均地被散射得,这种散射称迈耶散射。因此,云就是白色得。c、风。有风就说明有物质得存在,因为风就是由于大气不同部位得压力差别造成得。如果在真空中就不会有风了。d、流星。流星就就是陨石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其速度太快,与大气摩擦产生热使陨石燃烧起来。否则我们得地球也与月球一样“千疮百孔”。 4)大气圈各层得主要物理特性就是怎样得? 答:a、对流层 厚度:平均11-13km,赤道17-18km,两极8-9km。 质量:约占大气圈质量得7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