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伤寒试题

伤寒试题

伤寒试题
伤寒试题

本科伤寒试卷(一)

一、词语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

2.热色

3.纯阴结

4.四逆辈

5.蛔厥

6.追虚逐实

7.口不仁

8.往来寒热

9.合病

10.面垢

二、原文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太阳病,发热,汗出,,者,名为中风。(2)

2.太阳病,,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者,麻黄汤主之。(35)

3.伤寒,医下之,,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微呕,,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汗自出,不恶寒,也。(182)

7.太阴之为病,,食不下,,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

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便为厥。厥者,。(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五苓散主之;,理中丸主之。(386)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则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阳明病初起,可能有不发热而恶寒的情况。

2.茯苓甘草汤方的药物组成是:茯苓、甘草、桂枝、生姜。

3.苓桂术甘汤可用于痰饮病。

4.白虎加人参汤证有背微恶寒一症。

5.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宜用当归四逆汤。

6.桂枝人参汤由桂枝汤加人参组成,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浮缓,神疲乏力,四肢倦怠。

7.悬饮兼表证的治疗原则是先治表后治里。

8.“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是针对热厥证而言。

9.在《伤寒论》中治疗湿热发黄的方剂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0.少阴病根据寒化和热化的不同情形,可以选用“急温”或“急下”之法。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下列解答哪项是正确的?

A.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B.恶寒与否

C.恶风与否

D.汗出与否

E.头痛与否

2.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A.半夏泻心汤

B.生姜泻心汤

C.甘草泻心汤

D.大柴胡汤

E.十枣汤

3.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卫阳不足,无力与邪抗争

B.感邪较轻

C.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D.邪热内郁,不能外发

E.以上都不是

4.下列证候,除哪项外,皆为附子汤的主证?

A.背恶寒,手足寒

B.身体痛,骨节痛

C.口中和

D.脉沉

E.下利

5.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E.卫气不共营气谐和

6.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

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

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

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

E.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

7.以下哪一方要求“顿服之”?

A.大陷胸汤

B.抵当丸

C.调胃承气汤

D.牡蛎泽泻散

E.十枣汤

8.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

B.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C.呕者加生姜二两

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E.利止脉不出者加猪胆汁半合

9.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是。

A.黄连、阿胶、黄芩、麦冬、鸡子黄

B.黄连、阿胶、地黄、麦冬、鸡子黄

C.黄连、阿胶、地黄、麻子、鸡子黄

D.黄连、阿胶、白芍、黄芩、鸡子黄

E.黄连、阿胶、白芍、麻子仁、鸡子黄

10“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其“腹满时痛”是病属。

A.太阴

B.阳明

C.少阴

D.厥阴

E.少阳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全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太阳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

A.有无少腹胀满

B.小便利与不利

C.大便色黑与否

D.有无神志症状

2.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区别在于。

A.伤于风邪,或是伤于寒邪

B.脉浮缓,或是脉浮紧

C.身痛,或是鼻鸣干呕

D.有汗,或是无汗

3.桂枝汤的煎服方法的内容是。

A.水煎,温分三服,饮热稀粥一杯

B.温覆,取遍身微似有汗

C.一服汗出病瘥,止后服

D.若病不除,可续服,并缩短给药时间,直到病愈4.大青龙汤证中有。

A.不汗出而烦躁

B.身不疼,但重

C.身疼痛

D.脉浮缓

5.太阳蓄血证可见有。

A.神志如狂或发狂

B.小便自利

C.少腹硬满

D.身黄

6.葛根汤主治的证候有。

A.项背强

B.下利

C.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

D.呕吐

7.大柴胡汤的主治证有。

A.心下痛,按之石硬

B.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

C.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

D.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

8.桃花汤的证候表现有。

A.腹痛

B.下利不止

C.便脓血

D.小便不利

9.烦渴可见于。

A.栀子豉汤证

B.五苓散证

C.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D.白虎加人参汤证

10.方中人参具有补气以生津作用的是。

A.桂枝人参汤证

B.白虎加人参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

D.四逆加人参汤证

五、简答题(共35分)

1.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都可出现下利,应如何辨证?(8分)

2.附子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皆可出现“恶寒”,应如何鉴别?(8分)

3.如何理解“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7分)

4.心阳虚有哪些类型?其主证、病机、治法、方药各是什么?(12分)

六、病案题(15分)

陈某某,男,53岁,农民。患咳喘十余载,冬发而夏止。今起病自春及夏,频发无度。背恶寒,无汗,咳吐稀薄痰涎,量多,气喘不能平卧。舌苔薄白,脉浮紧。试分析其病因病机,并拟出相应的治法及方药。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突然歪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热色:即红色。

3.纯阴结:没有兼夹证的阴结。《辨脉法第一》: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4.四逆辈:辈,类也。指四逆、理中汤一类的方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注:“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汤而言也”。

5.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手足厥冷。

6.追虚逐实:损伤不足的正气,增加有余的病邪。

7.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8.往来寒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9.合病:初起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的,称为“合病”。

10.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二、原文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恶风;脉缓

2.头痛发热;无汗而喘

3.续得下利清谷不止;清便自调者

4.呕不止;心下急

5.支节烦疼;心下支结

6.身热;反恶热

7.腹满而吐;自利益甚

8.里寒外热;手足厥逆

9.阴阳气不相顺接;手足逆冷者是也

10.热多欲饮水者;寒多不用水者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D

2、A

3、C

4、E

5、B

6、C

7、C

8、E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全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BD

2、BD

3、ABCD

4、ABCD

5、ABCD

6、ABC

7、BCD

8、ABCD

9、BD 10、BCD

五、简答题(共35分)(均为要点,试卷上应当全面回答)

1.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都可出现下利,应如何辨证?

答:葛根汤证以发热恶寒、头痛、无汗为主证,兼见下利;属太阳表邪不解,内迫阳明大肠

所致,治以发汗解表,升津止利,解表为其主法;药用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

葛根芩连汤证以下利热臭灼肛为主证,伴见喘而汗出,或兼表证不解;其病机是邪热内迫大肠,大肠传导失职所致;治以清热止利,兼解表邪,治里为其主法;药用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2.附子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皆可出现“恶寒”,应如何鉴别?

答:白虎加人参汤证背微恶寒与壮热、口渴、心烦、舌苔黄燥、脉洪大等并见,其恶寒不甚;附子汤证背恶寒则与不发热、口中不燥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沉微等并见,其恶寒程度较重。前者病机为热盛汗多,津气两伤;后者为少阴阳虚,寒湿凝滞。(在治法与方药上亦有不同)

3.如何理解“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答:(1)首提“伤寒中风”是说病自万端,非出一辙,言病因多样性;(2)“但见一证”是指小柴胡汤主证而言(第96条及提纲证所述);(3)重在不必悉具,如第37、229、379条所述;(4)条文当结合少阳病病机分析,才会无误,可以第98条为例证;(5)本条揭示了以主证为切入点进行诊断,以病机为中心进行辨证的灵活的辨证思想。

4.心阳虚有哪些类型?其主证、病机、治法、方药各是什么?

答:有五大类;心阳虚心悸证(第64条桂枝甘草汤证)、心阳虚烦躁证(第118条桂甘龙牡汤证)、心阳虚惊狂证(第112条救逆汤证)、心阳虚欲作奔豚证(第65条苓桂草枣汤证)及心阳虚奔豚证(第117条桂枝加桂汤证)

六、病案题(15分)

答:病机:外寒内饮;治法:散寒温化水饮;方药:小青龙汤(药物组成略)。

本科伤寒试卷(二)

一、词语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平旦

2.潮热

3.阳微结

4.郑声

5.脏寒

6.郁冒

7.胸胁苦满

8.除中

9.并病

10.霍乱

二、原文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太阳之为病,,。(1)

2.服桂枝汤,,,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3.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脉促者,表未解也;,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

4.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五苓散主之。(71)

5.伤寒中风,有柴胡证,,。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01)

6.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心下痛,,大陷胸汤主之。(135)

7.阳明病,谵语,,,小承气汤主之。(214)

8.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当温之,宜服。(277)

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猪苓汤主之。(319)

10.伤寒解后,,,竹叶石膏汤主之。(397)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则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凡表里同病下利,当循先表后里的治疗原则。

2.小青龙汤可用于邪热壅肺的咳喘证。

3.仲景方论中若咳者,多为加用细辛、干姜、五味子。

4.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证共有的证候有呕吐、下利、心下痞。

5.吴茱萸汤用于治疗阳明病胃热呕吐证。

6.伤寒脉滑而厥者,可用白虎汤治疗。

7.大承气汤证之腹满硬痛一般在大腹,或绕脐痛,在某种情况下,亦有心下痛者。

8.“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是针对热厥证而言。

9.太阳表证中,如果自汗出则用麻黄汤,无汗则用桂枝汤。

10.四逆汤由炮附子、干姜、甘草、人参组成。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

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

C.先解表,而后温其里

D.先温里,而后解其表

E.解表温里,表里同治

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治宜。

A.栀子豉汤

B.桂枝甘草汤

C.黄连阿胶汤

D.炙甘草汤

E.小建中汤

3.患者素有喘疾,近日受寒后,微发热恶风寒,咳嗽气喘,微汗,舌淡苔白,脉浮缓弱。考虑给予。

A.桂枝汤

B.小青龙汤

C.桂枝麻黄各半汤

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E.以上都不适宜

4.黄芩汤的药物组成是。

A.柴胡、芍药、黄芩、生甘草、大枣

B.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半夏

C.黄芩、炙甘草、芍药、大枣、茯苓

D.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

E.黄芩、芍药、炙甘草、人参

5.阳虚身痛证出现背恶寒的机理是。

A.卫阳被遏,肌表失温

B.表气被遏,阳气不伸

C.津气受伤,表气不固

D.阳虚寒盛,凝于督脉

E.以上都不是

6.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属下列何证?A.真热假寒证

B.真寒假热证

C.表寒里热证

D.寒热错杂证

E.以上都不对

7.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

A.清水

B.甘澜水

C.清浆水

D.潦水

E.白饮

8.患者心下痞,按之濡软,复见恶寒汗出。可用下列哪一首方治疗?A.附子泻心汤

B.五苓散

C.半夏泻心汤

D.大黄黄连泻心汤

E.生姜泻心汤

9.猪苓汤证“心烦不得眠”的机理是。

A.肾水不足,心火上亢

B.阴虚热扰,心神不宁

C.余热未清,留扰胸膈

D.阴血不足,心失所养

E.以上都不是

10.太阴病误下所致“胸下结硬”,其病机是。

A.脾阳愈虚,寒湿凝滞,气机不通

B.脾阳愈虚,表邪乘虚内陷,气机不通

C.寒邪结于胸膈,气机不通

D.水饮结于胸膈,气机不通

E.以上都不是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全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外感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因素是。

A.正气的强弱

B.感邪的轻重

C.治疗的当否

D.日数的多少

2.先表后里的治则适用于。

A.少阳兼太阳证

B.太阳蓄血轻证

C.少阴兼表证

D.热痞兼表证

3.麻黄汤的禁例有。

A.淋家

B.喘家

C.亡血家

D.疮家

4.五苓散的服法包括。

A.白饮和服

B.覆取微似汗

C.多饮暖水

D.服药后糜粥自养

5.大小结胸证的区别要点在于。

A.前者病位从心下至少腹,后者正在心下

B.前者脉沉紧,后者脉浮滑

C.前者为痰水互结,后者为痰热互结

D.前者心下痛甚,按之石硬,后者按之始痛,未至结硬

6.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与麻杏石甘汤证均有咳喘,其区别在于。A.前者有表证,后者则无

B.前者风寒袭表,营卫不和,肺气不降;后者邪热壅肺,肺失肃降C.前者有水饮,后者则无

D.前者腠理闭塞,肺气不降;后者表寒内饮,肺气不降

7.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可见有。

A.胸胁满微结

B.呕而不渴

C.往来寒热

D.小便利

8.少阴病下利的汤证有。

A.四逆汤证

B.桃花汤证

C.白通汤证

D.桂枝人参汤证

9.咳作为主证、或然证可见于。

A.小青龙汤证

B.真武汤证

C.四逆散证

D.小柴胡汤证

10.下列哪些方中附子炮用?

A.真武汤

B.干姜附子汤

C.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D.桂枝加附子汤

五、简答题(共35分)

1.如何鉴别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7分)

2.你对“脾家实,腐秽当去”是如何理解的?(6分)

3.简述蓄水证的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8分)

4.《伤寒论》共论述了几种厥证,请分述之。(14分)

六、病案题(15分)

李某某,男,45岁。身体素壮,时值酷暑,晚间开门而卧,迎风纳凉,午夜梦酣,渐转凉爽。夜深觉寒而醒,入室裹毯再睡,继而寒热大作,头痛如劈,关节疼痛,壮热无汗,渐至烦躁不安,目赤,鼻干,气急而喘,脉浮紧。试分析其病因病机、并拟出治法及方药。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平旦:即清晨。

2.潮热:热势似潮水之有定时而至,形容发热有定时增高的现象。

3.阳微结:阳结之不典型者。《辨脉法第一》: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

4.郑声:此指言语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微。

5.脏寒:指肠中虚寒。

6.郁冒:心胸烦闷,头晕目眩。

7.胸胁苦满:苦于胸胁满闷不舒。

8.除中:证候名,中气败绝之危候。表现为证情危殆而反思饮食。

9.并病:先有一经病证,然后逐步出现另一经病证,从而两经病证同时存在的称为“并病”。10.霍乱:病名,指上吐下泻的一类疾病,多伴见脘腹疼痛。其病急剧,有挥霍撩乱之势。

二、原文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

3.利遂不止;喘而汗出者

4.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5.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6.脉沉而紧;按之石硬者

7.发潮热;脉滑而疾者

8.以其脏有寒故也;宜服四逆辈

9.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10.虚羸少气;气逆欲吐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D

2、E

3、D

4、D

5、D

6、B

7、D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全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

2、BD

3、ACD

4、ABC

5、ABD

6、AB

7、AC

8、ABC

9、ABCD 10、ACD

五、简答题(共35分)(均为要点,试卷上应当全面回答)

1.如何鉴别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

答:辨证要点为汗出与否,表虚有汗兼项背强者为桂枝加葛根汤证,表实无汗兼项背强者为葛根汤证。

2.你对“脾家实,腐秽当去”是如何理解的?

答:文中“脾家实,腐秽当去”,是指脾阳恢复,阳气充实,驱除肠中腐败秽浊之物,病情向愈。

3.简述蓄水证及蓄血证的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

答:病因病机:太阳外邪不解,而随经入腑,邪与水结,膀胱气化失常;治法:化气行水,兼以解表;方药: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

4.《伤寒论》共论述了几种厥证,请分述之。

答:寒厥、热厥、痰厥、水厥、蛔厥、脏厥、血虚寒凝厥、气郁致厥、正伤邪陷而阳郁致厥等九种。论中“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可一言以蔽之。

六、病案题(15分)

病机:外感风寒,内有郁热;治法:辛温解表,兼清里热;方药:大青龙汤(药物组成略);证候分析略。

《伤寒论》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突然歪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热色:即红色。 3.纯阴结:没有兼夹证的阴结。《辨脉法第一》: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4.四逆辈:辈,类也。指四逆、理中汤一类的方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注:“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汤而言也”。 5.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手足厥冷。 6.追虚逐实:损伤不足的正气,增加有余的病邪。 7.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8.往来寒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9.合病:初起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的,称为“合病”。 10.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二、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2.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7.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三、单项选择题 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D.汗出与否 2.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A.半夏泻心汤 3.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4.下列证候,附子汤的主证?背恶寒,手足寒身体痛,骨节痛口中和脉沉 5.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6.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 7.以下哪一方要求“顿服之”?C.调胃承气汤 8.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A.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B.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C.呕者加生姜二两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9.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是。 D.黄连、阿胶、白芍、黄芩、鸡子黄 10“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其“腹满时痛”是病属。A.太阴 1.太阳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B.小便利与不利D.有无神志症状

温病学考试重点

温病学重点 (括号内内容看一下作为了解) 上篇 第一章绪论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 二、成长阶段 1.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为温病寒凉清热为主治疗方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首先提出温病应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医家为元代末年的王履(王安道),将温病与伤寒加以明确区分,其《医经溯洄集》中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故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评价王履“始能脱却伤寒,辩证温病” 三、形成阶段 1.明代医家吴又可所著第一部温疫学专著——《瘟疫论》,创立疠气学说 2.明代医家张鹤腾所著第一部暑病专著——《伤暑全书》 3.清代叶天士——《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学说。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4.清代薛生白——《湿热病篇》 5.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辨证。第一部理论方药具备的集大成之作 6.王孟英——《湿热经纬》。第一部优秀的温病文献汇集之作 以上,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被誉为清代温病四大家。 此外,需要了解: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余霖——《疫疹一得》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柳宝诒——《温热逢源》 雷丰——《时病论》;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戴天章——《广温热论》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及分类 第一节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指感受温邪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第二节温病的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温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故有“四时温病”之称;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炎热潮湿,易形成湿热病邪,所以湿热类温病易于发生)

伤寒试题

第一篇传染病 第一章伤寒与副伤寒 一、选择题 (一)a 型题 1?伤寒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 a .菌血症 b .毒血症 c .肠壁溃疡d. 心及肾源性水肿 e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大单核细胞增生性反应 2 ?伤寒病人解除隔离的条件是 ? a ?临床症状消失 b ?体温正常后1周 c .体温正常后连续2 次粪便培养阴性‘ d .体温正常后1 次粪便培养阴性' ' e 。体温正常后连续2 次尿培养阴性 3 .伤寒高热时处理方法宜用?: a .大量退热药物 b .激素治疗 c .加大抗生素剂量 d .物理降温 e .不必处理 4 .可排除伤寒病诊断的指标是 a .白细胞总数减少 b .单核细胞增多 c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d .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超过0.1xl 炉/l e .中性粒细胞减少 5 .伤寒病诊断最主要的依据是 a .白细胞总数减少 b .尿中有蛋白及管型 c .细菌培养阳性 d .肥达反应阳性 e .持续高热 6 .稽留热最常见于 a. 败血症 b .风湿热 c .伤寒 d .肺结核 e .痢疾, 7 .一般可排除伤寒诊断的是 a .白细胞计数在(3 . 0—5. ujx l(>,,‘l之间 b .嗜酸性粒细胞在2%以下 c .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在0. 04xl 妒/l 以下 d .嗜酸粒细胞在5%以上 e .嗜酸粒细胞在1 %以下 8 .玫瑰疹常见于 a .伤寒、副伤寒 b .斑疹伤寒, c .麻疹 d :猩红热 e .流行性出血热- ? 9 .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是 a .化脓性感染 b .急性失血或溶血 c .伤寒及副伤寒 d .组织损伤如大手术后 e .白血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 伤 寒 论 》 本 科 试 卷 及 参 考 答 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试时间 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号 得 分 签 字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 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 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 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 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伤寒学复习(整理版)

伤寒学复习题 1.伤寒的含义是什么?六经辨证体系有何特点?《伤寒论》学术成就如何? 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六经辨证特点:六经辨证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疾病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供以判断病变的部位,症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定立法处方等基本原则。 《伤寒论》学术成就: 1)系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2)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运用《内经》以来的有关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病因病机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创造性地对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 3)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确立,不仅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使外感病的治疗有规律可循,也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4)制定了诸如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理阴阳等若干基本治则,并首次全面系统地运用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为后世医家提供了范例。 5)创制与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 6)记载了汤剂、丸剂、散剂、含咽剂、灌肠剂、肛门栓剂等不同的剂型,为中医药制剂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传经、并病、合病、兼证、变证的概念怎样? 传经:由于脏腑经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故某一经的病变,常常涉及到另一经,从而出现六经间的相互传变,称为传经。 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并病”。 合病: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合病”。 兼证:以指某经的症状为主,又兼有某证者,称为“兼证”。 变证:如因误治失治,或由疾病自身发展而病情发生了变化,其证候又不属六经病之范畴,称为变证。 3.太阳病的辨证提纲是什么?试言其病因病机。 辨证纲领: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因:外感风寒。 病机: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利。 4.太阳中风的证候、病机、治则、方药是什么? 证候:发热,汗出,头痛,恶风,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营卫不和。 治则: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完整word版)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二,推荐文档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二121.下列哪一症不是太阴病的主症:C A.自利 B.食不下 C.胸下结硬 D.腹满而吐 122.太阴病“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是指当用:D A.理中汤 B.四逆散 C.四逆汤 D.理中、四逆汤一类的方剂

123.太阴病的治法是:B A.温经回阳,益气补虚 B.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C.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D.温经散寒,通阳化气 124.桂枝加芍药汤的药物组成是:A A.小建中汤去饴糖 B.桂枝人参汤加芍药 C.桂枝汤倍芍药加厚朴 D.桂枝汤倍芍药,干姜易生姜 125.太阴病,“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的原因是:D

A.脾气虚弱,易致腹泻 B.脾阳不振,寒湿内盛 C.脾阳不振,本已自利 D.胃气虚弱,防其伤正 126.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C A.湿邪化燥,病转阳明 B.中阳衰败,生化无源 C.脾阳恢复,寒湿自退 D.脾阳下陷,阴液下竭 127.完成原文“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______ …”:B A.发汗

B.吐下 C.解表 D.以上都不是 128.下列脉证,不宜使用小柴胡汤的是:D A.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 B.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而不去者 C.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 D.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胁下满,小便难者129.下述哪项不属于小柴胡汤的加减法?C A.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 B.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

C.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 D.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130.柴胡加芒硝汤证的治法是:A A.和解少阳,兼泻热去实 B.和解少阳,兼软坚散结 C.和解少阳,兼清解里热 D.和解少阳,兼清热利湿 131.患者,男,近二天右胁下满痛拒按,出汗,午后发热,胸闷心烦,恶心呕吐频作,厌食,不大便五天,小便黄,舌稍红,苔白厚,脉弦浮滑而数。治宜:D A.小柴胡汤 B.大承气汤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 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白虎汤 E.栀子厚朴汤 9.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的治法:A.清热化滞,滋津润燥 B.清热燥湿,坚阴止利 C.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D.泻热通便,消滞除满 E.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10.阳明腑证,失下,昏不知人,气喘舌焦,首选方是: A.白虎汤 B.大承气汤 C.四逆汤 D.四逆加人参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1.治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是指: A.发散寒湿 B.温下寒湿 C.发散寒邪,淡渗利湿 D.发散寒湿,补脾利湿 E.温阳祛寒,除湿 12.发热,汗自出、时时恶风、心烦、口燥渴、脉洪大,治用: A.竹叶石膏汤 B.栀子豉汤 C.白虎汤 D.桂枝汤 E.白虎加人参汤 13.“伤寒吐后腹胀满”宜用: 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B.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1.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脉象中具有复言病机意义的是:A A.阴阳俱紧 B.阳浮而阴弱 C.阴阳俱浮 D.汗出与否 2.对于麻黄汤来说,下列煎服法哪项是错误的:B A.温覆取微汗 B.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D.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3.麻杏石甘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主要的鉴别点是:A A.前者以喘为主证,后者以下利为主证 B.前者脉数,后者脉促 C.前者汗出而喘,后者喘不汗出 D.前者无大热,后者身大热 4.茯苓四逆汤证的主要病机是:C A.肾阳虚 B.气液亏损 C.阴阳俱虚,阳虚为主 D.阴阳俱虚,阴液不足

5.下列证候中,哪项是太阳蓄水证的辨证要点:D A.心下痞 B.烦渴欲饮水 C.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脉浮数 D.小便不利 6.下列十枣汤的煎服法和注意事项中,哪项是错误的?A A.若下后病不除者,即刻加服半钱 B.先煮肥大枣10枚,去渣,纳药末 C.芫花、大戟、甘遂分别捣为散 D.平旦温服之,强人一钱匕,瘦人半钱 7.太阳病的头痛是:A A.头项强痛 B.头顶胀痛 C.两侧头痛 D.以上都不是 8.患者恶寒发热头痛,项背拘急不舒,无汗,鼻塞流青涕,周身酸楚不适,纳减,食后欲呕,小便清,苔白,脉浮。治宜:C A.麻黄汤 B.桂枝加葛根汤 C.葛根汤 D.大青龙汤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B A.表病误下,外证不解,气逆于肺

B.汗下后,邪气内传,热壅于肺 C.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D.外有风寒,内有郁热 10.根据原文,下列证候除哪项外,均可在大陷胸汤证中出现?D A.脉浮滑 B.舌上燥而渴 C.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D.日晡所小有潮热: 11.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的治法是:B A.温经扶阳 B.扶阳益阴 C.回阳益阴 D.助阳解表 12.原文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其中胸有寒是指:C A.胸中有寒饮 B.胸膈有寒痰 C.胸膈有痰饮 D.胸受寒邪 13.伤寒论中的风温是指:B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 )⑴桂枝加葛根汤⑵黄芩汤⑶葛根汤⑷桂枝人参汤 2、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A、白通汤B、四逆汤C、通脉四逆汤D、四逆散 3、桂枝新加汤证得身痛,其病机就是:A、阴阳两虚B、营血不足C、风湿束表D、寒邪外束 4、桂枝人参汤方得组成就是( )⑴桂枝汤方加人参⑵桂枝汤合理中汤 ⑶理中汤加桂枝⑷理中汤加人参 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⑵小柴胡汤⑶小承气汤⑷柴胡加芒硝汤 6、生姜泻心汤证得主症为⑴噫气不除,心下痞⑵干噫食臭,心下痞硬⑶肠鸣下利,心下痞硬⑷呕吐而利,心下痞硬 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者,宜选用(⑴四逆汤⑵白通汤⑶通脉四逆汤⑷白通加猪胆汁汤 8、桂枝去芍药汤证得脉象就是:A、脉浮B、脉数C、脉促D、脉滑9、茯苓四逆汤得适应症就是A、昼夜俱烦躁B、昼日烦躁,夜而安静C、头眩,身瞤动D、身不痛,但重 10、头汗出得病机就是:A、郁热上蒸B、虚阳上奔C、营卫失调D、阴阳两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背恶寒可见于⑴小青龙汤证⑵白虎汤证⑶附子汤⑷白虎加人参汤证⑸真武汤 2、用蜜得方剂有:A、乌梅丸B、麻子仁丸C、抵当丸D、猪肤汤E、大陷胸丸 3、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⑷脉沉紧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4、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⑸生姜泻心汤证 5、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⑷蛔厥⑸厥阴上热下寒证 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 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者,大青龙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 , ,不恶寒,反恶热也。” 4、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 ,表里不解者, 主之。 5、“厥阴之为病,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 6、小柴胡汤得运用原则就是“”。 7、“自利不渴者,属,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 8、坏病就是指。其治则就是“”。 9、“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主之。” 10.“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主之。” 11.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 主之。 12、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脉浮紧,用方。 1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主之。” 14、“凡厥者, 便为厥,厥者, 就是也。” 15、“阳明病,若能食,名;不能食,名。“ 16、大黄黄连泻心汤得煎服法就是。 17、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猪胆汁、人尿得作用就是。 18、栀子豉汤证得病机就是。 19、论中以清酒加水煮取药物得就是与两方。 20、大柴胡汤证得病机就是。 21、桃核承气汤中大黄得作用就是: 。 22、黄连汤中桂枝得作用就是。

传染病学伤寒试题2

A1型题 1.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反应 B、伤寒性肝炎、脾炎 C、I型变态反应 D、III型变态反应 E、中毒性肝炎 2.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哪项正确 A、属沙门菌属的A群 B、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C、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部分细菌有菌体表面(Vi)抗原 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E、到目前为止,我国未发现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株 3.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外毒素 D、神经毒素 E、细胞毒素 4.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A、普通型伤寒患者 B、暴发型伤寒患者 C、慢性带菌者 D、伤寒恢复期 E、伤寒患者的潜伏期 5.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中长程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H”、 “O”均升高 B、长程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C、长程驰张热、肝脾不大,周围血象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肥 达反应“H”升高 D、长程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 E、长程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正常,重度贫血,肥达 反应阴性 6.伤寒的确诊依据是 A、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B、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C、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D、肥达反应阳性 E、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7.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粪培养 B、骨髓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8.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中毒性心肌炎 C、溶血尿毒综合征 D、中毒性肝炎 E、肠穿孔 9. 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 A、病后第1周 B、病后第3~4周 C. 病后第2周 D. 病前1周 E、病后第5周 10.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A、H抗体 B、O抗体 C、A抗体 D、B抗体 E、Vi抗体 11. 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A、起病后第1周 B、起病后第2-4周 C、起病前1周 D、起病后第5周 E、起病后第6周 12.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化验是 A、大便培养 B、肥达反应 C、血培养 D、尿培养 E、补体结合试验 A2型题 13.成人,持续发热8天,伴有腹胀、腹泻,大便每天3~5次,偶有粘液,2年前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体查:体温38.8℃,肝在肋下1cm,脾在肋下1.5cm,血象:WBC 4.0×109/L,N 0.72,L 0.28,粪便镜检:WBC 0~5/HP,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急性血吸虫病 C、伤寒 D、阿米巴痢疾 E、急性病毒性肝炎 14.女,35岁,反复发热35天,患者持续高热10天时,当地医院曾给予氯霉素治疗,5天后热退出院,出院后未接受任何治疗,2周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查: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 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 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 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 7.3~38℃,中等度热3 8.1~39℃,高热3 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 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即紫绀。分为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前者表现为全身性,皮肤温暖,多由心肺疾病引起SaO2降低所致;后者表现的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皮肤冷,系由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如左心衰 15.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 16.三凹征:又称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7.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

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试卷

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试卷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核分人 题分10 10 10 20 30 10 10 100 得分 得分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胃中干 2.须臾 3.劳复 4.口中和 5.协热而利 6.日晡所 7.心下支结 8.脾约 9.并病 10.坏病 得分阅卷人 二、原文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太阳之为病,,。(1) 2. 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 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3. 太阳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4.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 6)

5. 太阳病不解,,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 已,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6. 伤寒,,,炙甘草汤主之。(177) 7.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身无汗,剂颈而还,, 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 8. 凡厥者,,便为厥。厥者,。(337) 9. 少阴之为病,,。(281) 10. 伤寒解后,,,竹叶石膏汤主之。(397) 得分阅卷人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的打“√”,错误的则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大青龙汤证主证俱备,无论脉浮紧或浮缓,均可用大青龙汤治疗。() 2. 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 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虽相同,但其功效却不相同。() 4. 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是先煎附子后纳三黄共煎而后取汁服之。() 5. 调胃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 6. 阳明病初起,可能有不发热而恶寒的病证。() 7. 四逆散证的四肢厥冷是由肾阳虚衰所致的。() 8. 桂枝人参汤由桂枝汤加人参组成,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浮缓,神疲乏力,四肢倦怠。() 9.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0.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得分阅卷人 四、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E.卫气不共营气谐和 2. 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A.身痛 B.恶寒无汗 C.恶寒汗出 D.下利 E.厥逆 3.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 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 C.先解表,后温其里 D.先温里,后解其表 E.解表温里,表里双解 4. 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 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 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 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林亿 E.华佗 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 A.孙思邈 B.王叔和 C.成无己 D.林亿 E.柯韵伯 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

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E.合病 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 A.113首 B.112首 C.111首D.397首E.245首 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 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 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 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 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

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整理(最终版)复习进程

总论: 一、伤寒学派始于晋唐,盛于明清。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体系 1.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美尼尔氏综合症 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 2.明清伤寒学派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首先提出)喻昌(喻嘉言)(大力倡导)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念祖(陈修园) 辩证论治派:柯琴,徐大椿(以方类证) 尤怡,钱潢(以法类证) 陈修园,包诚(分经审证) 二、医经学派:内经等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理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疡门开手第一方。 三、经方学派:重方药(秘方) 四、中西汇通派唐宗海(第一人) 五、河间学派刘完素寒凉派火热论 (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 荆山浮屠:罗知悌 六、易水学派张元素李杲 七、攻邪学派张从正“汗、吐、下” 八、丹溪学派养阴 九、温补学派 宋《局方》温燥 金朱丹溪寒凉降火———苦寒 明温补 清寒凉 十、温病学派温疫学派: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 温热学派:叶桂,吴瑭,薛雪,王士雄(温病四大家) 华佗145-208东汉末医家建安三神医(董奉,张仲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1.麻沸散: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 2.五禽戏:运动养生(华佗对中医养生的最大贡献) 3.漆叶青黏散:黄精漆叶桑葚何首乌茅山术 《华佗神方》孙思邈著 整易麻药神方:川乌草乌胡茄子羊踯躅麻黄专为开取箭头时用,服之令人不痛。 外敷麻药神方:川乌尖草乌尖生南星生半夏胡椒蟾酥荜茇细辛专为施割症时,可治骨质增生“阳化气,阴成形”解麻药神方:人参生甘草陈皮半夏白薇菖蒲茯苓 神膏:乳香没药血竭儿茶三七冰片麝香 热加黄连,腐加轻粉,有水加龙骨,收口加珍珠、蟹黄,杖伤三七倍用。 孙思邈药王千金要方(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注重养生、医德。 对《伤寒论》的研究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一则麻黄,一则青龙” “以方类证”“三纲鼎立”之说 治疗经验 中风:1.伤风,太阳中风 2.关节不利,疼痛风寒湿痹乌头,天雄,附子 3.半身不遂,口僻,言语不利独活酒,牛膝酒 真中风风邪入中 类中风内风,内虚 症瘕积聚属肝,胸痹属心,痢疾属脾。 小建中汤衍变的类方:内补当归建中汤,内补川芎汤,大补中当归汤,黄芪汤 《千金要方》内外两方面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 一、单选题 1、气喘,咳痰清稀,宜服用哪方() A.麻黄汤 B.桂枝加杏子厚朴汤 C.桂枝汤 D.小青龙汤 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 A.气血损伤惊悸证 B.心阳虚烦证 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 3、下列哪方可以治疗少阴热化证() A.桃花汤 B.猪苓汤 C.麻黄细辛附子汤 D.吴茱萸汤 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吴茱萸汤的主治证() A.胃中虚寒,食谷欲吐 B.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C.少阴吐利,手足逆冷

D.胃虚停饮,心下痞硬 5、炙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A.发汗太过,损伤心阳 B.心气不足,气血虚少 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 D.心阳不振,心阴不足 6、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 A.水饮内停,阳虚不化 B.里热伤津,津液不足 C.饮停气阻,气不化津 D.阴虚有热,水热互结 7、“虚烦”的含义是() A.正气虚致心烦 B.心烦由阴血虚所致 C.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 D.虚热扰心致烦 8、阳明病的基本病机是() A.胃肠燥热亢盛,里热实证 B.里热炽盛与肠中糟粕相结 C.邪热结滞于胃 D.里热炽盛,津亏液耗

9、麻子仁丸证的脉症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腹满痛 B.大便硬 C.不更衣十日无所苦 D.趺阳脉浮而涩 10、"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其中“协热而利”意指() A.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下利 B.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下利 C.热结旁流之下利 D.里寒夹表热下利 11、"“麻沸汤”是指() A.麻醉用的汤剂 B.煮沸的水 C.麻黄煮沸去上沫 D.即麻黄汤 12、"白头翁汤证的病机是() A.少阴邪热,内迫阳明,损伤肠络 B.厥阴寒热错杂,壅滞肠道,损伤肠络 C.肝经湿热下注,损伤肠络

(完整版)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方剂学讲稿 绪言 1、什么是方剂? 方----治疗方法;剂----剂型、剂量。 通过辨证,决定治法,选用药材,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配伍组合,拟定每一药的用量制成一定的剂型,就是方剂。也称处方或汤头。 2、什么是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悠久而长远的历史,其发展轨迹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学习和了解方剂学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或有志于从事中医研究及临床的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部方书,在这本据推断至少是公元前三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 明代的《普济方》,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巨著。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治法概述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第二节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医学心语》中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1、汗法2.吐法3.下法4.和法5、清法6.温法7.消法8.补法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清·汪昂著《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功能分类法。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的 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的基本结构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这里的君、臣、佐、使说的就是方剂的基本结构。 因此方剂的基本结构就是指方剂是由君、臣、佐、使这四类具有不同作用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成。 君、臣、佐、使的具体涵义及运用特点: 一、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君药为一方的核心,其药力居方中之首,一般用量偏大。在每一个方剂中君药是必不可少的,但一般只用一味,病情复杂也可用至二味。若用多则使药力分散,并且相互牵制而影响疗效。如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六味地黄丸,以熟地为君,用至八钱,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二、臣药:有二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三、佐药:有三种意义: 1、是佐助药:有二方面意义: (1)用于协助君、臣二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2)直接用于治疗次要的兼病或兼证。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少,但用数可多于臣药。 2、是佐制药:用于消除或缓解君、臣二药的毒性与烈性。 3、是反佐药: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四、使药:有二种意义: 1、引经药:能把方剂中的诸药引向病所,而发挥专项治疗作用。 2、调和药:是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第三节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增减变化 2.药量增减变化 3.剂型更换变化 第五章剂型 1、汤剂汤剂是中医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 2、丸剂丸剂内服吸收缓慢,药力持久,服用、携带方便,一般适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3、散(粉)剂散(粉)剂制作简便,便于携带,节约药物,其吸收亦较快。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

伤寒论试题

中医执业医师《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一) 1.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脉象中具有复言病机意义的是:
A.阴阳俱紧
B.阳浮而阴弱
C.阴阳俱浮
D.汗出与否
2.对于麻黄汤来说,下列煎服法哪项是错误的:
A.温覆取微汗
B.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D.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3.麻杏石甘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主要的鉴别点是:
A.前者以喘为主证,后者以下利为主证
B.前者脉数,后者脉促
C.前者汗出而喘,后者喘不汗出
D.前者无大热,后者身大热
4.茯苓四逆汤证的主要病机是:
A.肾阳虚
B.气液亏损
C.阴阳俱虚,阳虚为主
D.阴阳俱虚,阴液不足

5.下列证候中,哪项是太阳蓄水证的辨证要点:
A.心下痞
B.烦渴欲饮水
C.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脉浮数
D.小便不利
6.下列十枣汤的煎服法和注意事项中,哪项是错误的?
A.若下后病不除者,即刻加服半钱
B.先煮肥大枣 10 枚,去渣,纳药末
C.芫花、大戟、甘遂分别捣为散
D.平旦温服之,强人一钱匕,瘦人半钱
7.太阳病的头痛是:
A.头项强痛
B.头顶胀痛
C.两侧头痛
D.以上都不是
8.患者恶寒发热头痛,项背拘急不舒,无汗,鼻塞流青涕,周身酸楚不适,纳减,食后欲呕,小便清, 苔白,脉浮。治宜:
A.麻黄汤
B.桂枝加葛根汤
C.葛根汤
D.大青龙汤

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学》期末考试A卷

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中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方向)专业 《伤寒学》期末考试A卷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狭义伤寒是指() 2.六经病传变的基本规律是() 3.太阳中风证病机用原文回答是() 4.小青龙汤证的病机为() 5.栀子豉汤证的病机为() 6.阳明病的病性是() 7.少阳病禁用()法 8.脾家实是指() 9.()者,属太阴 10.四逆汤证厥的机理是()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根据病机治宜() A.栀子豉汤 B.大青龙汤 C.桂枝汤 D.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 2.太阳中风与伤寒的鉴别要点是() A.发热与否 B.恶寒与否

C.恶风与否 D.汗出与否 3.《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大约是() 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东汉末年 4.下列证候中,哪一项不是麻黄汤的辨证要点() A.发热 B.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C.无汗烦躁 D.脉浮紧 5.“伤寒不得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根据证情治宜() A.苓桂术甘汤 B.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C.茯苓甘草汤 D.小青龙汤 6.猪苓汤的病机是() A.水停中焦,深入下焦,气化失职 B.阳虚不化,水寒互结 C.阴虚内热,水热互结 D.膀胱气化失职,水饮内停,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7.苓桂术甘汤的主证是() A.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B.心下满而微痛 C.心下满,呕而不欲食 D.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8.小柴胡汤证的临床特点是() A.胸胁痛,脉弦细

B.心下疼痛,寸脉浮,关脉沉 C.胸腹痛,按之痛,脉沉紧 D.胸胁、心下至少腹疼痛,按之石硬 9.小陷胸汤的主治证是() A.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而紧 B.心下硬满疼痛,项亦强 C.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D.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 10.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甘草泻心汤的主证() A.腹中雷鸣 B.心下痞而满 C.腹胀便秘 D.干呕心烦 11.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 A.发热与恶寒并见 B.不发热但恶寒 C.其背恶寒 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 12.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承气汤证所共有() A.心烦 B.小便清长 C.腹胀满 D.潮热 13.茵陈蒿汤“身必发黄”的病机是() A.邪热影响肝胆之疏泄 B.寒湿中阻,肝胆失于疏泄

伤寒题目及答案

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0×1’) 1、首先提出错简重订说的医家是() A.王肯堂 B.柯韵伯 C.尤在泾 D.方有执 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其身疼痛的机理是什么() A.汗不如法,表邪传里 B.发汗后,表证不解,营阴郁滞C.发汗 伤营,筋脉失养 D.发汗伤阳,余邪复聚 3、下列何项不是虚寒下利的阳复将愈的表现() A.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 B.下利,脉数而渴者 C.下利 脉数,有微热汗出者 D.下利日十余行,脉实者 4、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的作用() A.攻下实热 B.泻热和胃 C.活血化瘀 D.清热凉血 5、下列何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 A.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 B.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 浮数者C.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D.病人脉浮缓,身不痛但 重者 6、比较三承气汤的组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大承气汤大黄用量最重 B.小承气汤无芒硝 C.调胃承气 汤芒硝最重 D.大承气汤枳实、厚朴最重 7、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三见吴茱萸汤证,其呕的共同病机是() A.胃气虚冷,胃气上逆 B.肝寒犯胃,胃失和降 C.阳虚阴 盛,寒浊犯胃 D.浊阴上逆,胃失和降 8、原文第97条的“邪高痛下”是指() A.病邪之势向上,腹痛部位在下 B.胆热犯胃而呕逆,肝木乘脾 而腹痛C.邪来自少阳为邪高,病及脾胃为痛下 D.邪在上焦为邪高,痛在腹部云痛下 9、下列理中汤加减哪项是正确的()

A.脐上筑者,去干姜,加桂枝四两 B.吐多者,去干姜,加生姜 三两C.渴欲得水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D.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一枚 10、下列何方用甘澜水作溶剂() 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C.栀子豉 汤 D.炙甘草汤 二、多项选择题(10×2’) 1、《伤寒论》中白虎汤适应证的脉象可见()A.脉浮滑 B.脉浮紧 C.脉洪大 D.脉滑 E.脉弦细 2、下列哪几项方证可见心下悸()A.桂枝甘草汤证 B.真武汤证 C.小建中汤证 D.茯苓甘草汤证 E.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3、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哪些方剂可用治下利() A.理中汤(丸) B.赤石脂禹余粮汤 C.甘草泻心汤 D.桂 枝人参汤 E.黄连汤 4、《伤寒论》中可用于治喘的方剂是 ()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大承气汤 C.麻杏甘膏汤 D.小青龙汤 E.麻杏石甘汤 5、根据《伤寒论》原文,小承气汤可见的症状有()A.潮热 B.心烦或谵语 C.小便数 D.大便硬结 E.脉滑而疾 6、属于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A.喜忘 B.大便色黑易解 C.如狂或发狂 D.脉沉而微或沉结 E.少腹硬满小便自利 7、下列病症中当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是() A.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 B.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而紧 者 C.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D.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