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孙子兵法名言

孙子兵法名言

孙子兵法名言
孙子兵法名言

孙子兵法名言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三十六计。《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以下为孙子兵法中的部分名言: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兵贵胜,不贵久。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兵无成势,无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兵非多益,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例】以下名言不属于孙子兵法的是( )。

A.不战而屈人之兵

B.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C.三人行,必有我师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答案】C。解析:“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其余选项内容都出自孙子兵法。故正确答案为C项。

商战技巧:从孙子兵法到三十六计

前言 一、春秋战国 1、西周(前1046~前771) 2、东周(前770~前256) 3、春秋(前770~前476)春秋五霸 4、战国(前475~前前221)战国七雄 二、孙武 1、孙武字长卿(前545~前470)齐国人 1)18岁前在齐国乐安 2)23岁前游学,后回齐 3)32岁著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4)33岁出山,吴王阖闾拜他为帅 5)39岁攻入郢城,差点灭楚国 6)42岁隐居 三、孙子兵法 1、世界三大兵书之首 2、2500后依然使用 3、在政治、军事、商业等领域广泛使用,很多国家成立孙子兵法研究会,该思想又被 运用到管理领域。 4、共十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 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四、三十六计 1、作者不可考,多种说法 2、“三十六计”一语先于成书 3、共三十六计(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各六计) 第一部分 第一章:战略运筹 一、始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解释: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 周强 060210043 孙子的全胜思想是关于以万全之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胜利的理论。它要求决策者利用全破辩证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敌人屈服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它的核心思想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即谋划要从全局出发,这就要懂得全与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万全之策。其手段主要有伐谋、伐交与伐兵相结合。 孙子认为:"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这里所说的"全"是保全,"破"是用武力将敌人击败。孙子这段话中包含这样的思想:最理想的目标是使敌人整个国家都投降;不行,就破敌一军,使敌人一国投降;次之,破敌一旅,使敌人一军投降;再次,破敌一卒,使敌一旅投降;乃至破敌一伍,使敌一卒投降。这就是孙子的"全胜"思想。可见,孙子"全胜"概念确切含义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牺牲而获得全局性胜利。他已认识到了"全"与"破"相反相成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力争完满的"全";在实践中,则主张"全""破"结合,以"小破"求"大全",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敌屈服于我,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这就在全破问题上实现了理想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孙子虽然提出了全胜思想,但对如何实现全胜,讲得不够具体,后人对此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攻心战、经济战、联盟战等。 攻心是达成全胜目的的重要手段。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兵书《军志》中就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话;《孙子兵法》中也讲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攻心"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孙膑最早提出来的。据唐代人杜佑撰写的《通典》中记载,孙膑曾对齐王说:"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古人所用的攻心谋略中有两个最主要的手段,一是软攻心,古人称之为"文伐";一是硬攻心,古人称之为"威慑"。什么叫文伐呢?文伐是《六韬》里的话,意思是用柔性手段消弱敌人,为对之进行军事打击创造条件。其基本特点是"因其所喜,以顺其志"。比如,敌人骄傲自大,就吹捧他,使他忘乎所以;敌人利欲熏心,就用金钱收买他,让他为我所用;敌人喜欢美色,就用美女去诱惑他,叫他心昏神迷,颠倒是非。如春秋末年越王勾践送西施给吴王夫差;战国时,秦将王翦用离间手段使赵王杀死李牧;明末皇太极用反间计使明朝的崇祯皇帝杀死袁崇焕等,都属文伐。 威慑的含义是显示威力和使用这种威力的决心,以使敌人畏服。用孙子的话说,叫"威加于敌"。威慑仍是现代人们对敌斗争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国防大学教官哈伦·厄尔曼等人说,他们提出的"震慑"理论就源之于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

孙子兵法精髓:10句经典名言

夜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这算是我读过的第四个版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总结《孙子兵法》的10大经典名言,结合战略规划与分析,与众乐:10、“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吾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做好充分准备,方能立于不败之地。鸟儿立于枝头不怕树枝断而掉下来,是因为有翅膀时刻准备着。我们不怕美国来打我们,是因为我们自己做好战争准备,有足够的反击力量,包括核武器,让他不敢来。9、“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把握好“经”和“权”这对儒家权变道理与“不易”和“变易”这对《周易》思想,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根据环境变化,灵活应变,善于变通,才能因敌制胜。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略规划的一个前提及重要部分,就是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把握趋势变化和行业格局,尽可能了解行业和竞争对手的信息,这样才能系统规划,先处不败之地。7、“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所谓借势、取势、任势,立于风口之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战略规划的一个重点,在于判断未来的趋势,提前谋篇布局,让大趋势来添加胜算面和收获度。所以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要用战术上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选择,就是在选趋势。6、“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句话经常被误解,认为“奇”,是

奇兵,出其不意的意思。其实原意非如此。这个“奇”,是奇数的“ji”,是预备队,关键时刻出的底牌,绝杀。就是说,要懂得适当分兵,正规军与敌正面交锋,要准备一支预备队,关键时刻打出去,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正和奇相结合,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奇正相生,循环无端。这个逻辑,与刚柔并济,同。刚易折,柔飘忽,需要结合。5、“将者,智、信、仁、勇、严。”世上第一个关于能独当一面大将的“胜任力模型”。毛主席说,正确路线(战略)确定后,干部(大将)就是决定性因素。再好的战略,遇到无能之辈,也是白瞎。所以,大将很关键。按今之理解:智——思考力;信——公信力;仁——爱人悯物,儒家精髓,唯“仁义”二字;勇——执行力,当机立断、勇往直前;严——严格执法,威刑肃三军。梅尧臣: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4、“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的核心,在商战看来就是综合成本收益测算,要尽量使利益最大化。战争是消耗战,百战百胜,虽然胜了,但是消耗太大,综合成本收益不高;不战而屈人之兵,有收益无成本,才是最好的;次优方案,是一战而定,关键一场战争决定未来几十年格局,如毛决断的抗美援朝战争,一战定天下,为中国赢取几十年和平环境。现在的格局亦如此,面对美帝围堵逼迫,中国第一选择肯定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伐谋伐交”,次优选择才

浅析《孙子兵法》对人生的几点思考

浅析《孙子兵法》对人生的几点思考 《孙子兵法》这部有着千年历史的奇书,其中每一句话都凝聚着高深智慧,浓缩着上等的谋略,通过对《孙子兵法》的阅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到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和手段,掌握摆脱困境的行为方法。 一、人生不败第一计: 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正《孙子兵法》中谈道:“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正。”(《孙子兵法·军形》)意思就是说:“善于指挥打仗的人,必须要修明政治,确保法制,从而能够掌握战争胜负的决定权。”所谓的“修道而保法”,杜牧注得极好:“道者,仁义也;法者,法制也。善用兵者,先修理仁义,保守法制,自为不可胜之政,伺敌有可败之隙,则攻能胜之。”“道”是春秋时期很流行的一个字眼。孙子对“道”直接论述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民与上同意”意思就是君民要同心同德,孙子把老百姓与君王的良好关系作为君王成败的首要因素。也就是说君王要想坐稳江山,你必须要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和信任。楚汉相争初期,项羽因为无“道”,犯了不少致命性的错误,把即将到手的江山拱手让给了刘邦。 陈平、韩信原来都是项羽的麾下,但项羽却没有识人之才,让陈平、韩信总是没有用武之地。两人在项羽手下看不到任何希望,只好仰天长叹转而投奔了刘邦,范增是项羽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也是唯一厉害的角色,但项羽却受陈平的挑拨,怀疑范增的忠心,气得范增没有办法只好打包回家。 范增的离去给项羽一个致命的打击。可以说项羽最终是惨败在这两个人手上的。项羽更大的问题是对占领的城池不进行安抚,反而进行烧杀掠夺,被他攻打下的城池内的老百姓都不拥护他,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不但失将心,还失民心,最后只能落个乌江自刎。反过来我们再看看刘邦的所作所为,项羽不重用韩信,他却拜韩信为大将。项羽吝啬,有功不赏,他却有功必赏,不但赏银、赏金,还封官、封爵、封侯、封王,在所不惜,所以刘邦麾下拥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 项羽对所攻下的城池是烧杀掠夺,刘邦却秋毫无犯,项羽失掉了民心,而刘邦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除了“修道”外,孙子还有“保法”的政治理念。“保法”就是指要用严明的军纪使得部队上下纪律严明,执法有章可循,发挥出最大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

选修课结课论文 论现代中外战争中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08班 学号:201207010806 姓名:杜逍 二零一三年六月

摘要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的经典著作,它在冷兵器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指导了许多军事家完成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孙子兵法》放在今天是否就显得过时了?在现代战争中这部兵家宝典是否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其实《孙子兵法》时至今日仍有极强的战略指导意义,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其的宝贵思想如今依然在现代战场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现代战争;战略指导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战例 (7) 2.1 《孙子兵法》在国内战争中的应用 (7) 2.2 孙子思想在国际战场上的体现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 绪论 《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并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无论是在中原大地,还是在异域他乡,《孙子兵法》都已经成为了战略决策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如今,再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线代战争中,它在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以及作战指导方面,仍体现出极其珍贵的科学价值。 在国内,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在数百年积贫积弱的中国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拿起《孙子兵法》的利器,或与外敌,或为中国的明天而战斗。例如,开国领袖毛泽东就对《孙子兵法》厚爱有加。毛泽东不仅在其著作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而且在1960年代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交谈中更是十分推许《孙子兵法》。蒙哥马利对毛泽东说,我看过你的军事著作,觉得很好。毛泽东讲:“我不认为多么好,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毛泽东一生指挥过的胜仗数不胜数,其中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运用

名言名句修正版

名言名句整理修正 1、君子慎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2、礼尚往来,来而不往 ,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凡事豫(预)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 5、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澳》) 11、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诗经?邶风?相鼠》) 1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同上) 1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14、满招损,谦得益。(《尚书》) 15、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同上) 16、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系辞上传》) 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周易》) 1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传》) 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乾》) 20、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21、二人齐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2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臾颛》) 2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同上) 2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上)3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为政》) 3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同上) 32、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3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同上) 3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同上) 3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3、言必信,信必果。(同上) 4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4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4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4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4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同上) 49、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同上) 5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5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5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3、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5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可以为师矣。(《论语?公林长》) 5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5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57、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孔子家语》) 58、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同上) 5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篇》) 6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孙子兵法》精髓:10句经典名言[优质资料]

《孙子兵法》精髓:10句经典名言 夜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这算是我读过的第四个版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总结《孙子兵法》的10大经典名言,结合战略规划与分析,与众乐:10、“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吾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做好充分准备,方能立于不败之地。鸟儿立于枝头不怕树枝断而掉下来,是因为有翅膀时刻准备着。我们不怕美国来打我们,是因为我们自己做好战争准备,有足够的反击力量,包括核武器,让他不敢来。9、“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把握好“经”和“权”这对儒家权变道理与“不易”和“变易”这对《周易》思想,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根据环境变化,灵活应变,善于变通,才能因敌制胜。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略规划的一个前提及重要部分,就是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把握趋势变化和行业格局,尽可能了解行业和竞争对手的信息,这样才能系统规划,先处不败之地。7、“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所谓借势、取势、任势,立于风口之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战略规划的一个重点,在于判断未来的趋势,提前谋篇布局,让大趋势来添加胜算面和收获度。所以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要用战术上勤

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选择,就是在选趋势。6、“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句话经常被误解,认为“奇”,是奇兵,出其不意的意思。其实原意非如此。这个“奇”,是奇数的“ji”,是预备队,关键时刻出的底牌,绝杀。就是说,要懂得适当分兵,正规军与敌正面交锋,要准备一支预备队,关键时刻打出去,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正和奇相结合,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奇正相生,循环无端。这个逻辑,与刚柔并济,同。刚易折,柔飘忽,需要结合。5、“将者,智、信、仁、勇、严。”世上第一个关于能独当一面大将的“胜任力模型”。毛主席说,正确路线(战略)确定后,干部(大将)就是决定性因素。再好的战略,遇到无能之辈,也是白瞎。所以,大将很关键。按今之理解:智——思考力;信——公信力;仁——爱人悯物,儒家精髓,唯“仁义”二字;勇——执行力,当机立断、勇往直前;严——严格执法,威刑肃三军。梅尧臣: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4、“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的核心,在商战看来就是综合成本收益测算,要尽量使利益最大化。战争是消耗战,百战百胜,虽然胜了,但是消耗太大,综合成本收益不高;不战而屈人之兵,有收益无成本,才是最好的;次优方案,是一战而定,关键一场战争决定未来几十年格局,如毛决断

孙子兵法与人生感悟

《孙子兵法》与人生感悟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军事名著,是一部难得的好书.美国人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中称孙子为“世界第一位形成战略思想的军事家”;书中的很多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每次读起它,都有新的感悟和启迪。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在人际关系,就是交朋取友,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原则,进而在交往中充分了解对方的各种情况.来确定交往的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要发现对方的优点,容忍对方的缺点,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交到知心朋友。 孙子曰:“知迂直之计者胜。”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不是躲避,而是以退为进,避免正面冲突,从側面寻找解决的办法,来达到双赢的效果;有的人不知进退,非要撞得头破血流,才能吸取经验教训,而不知以迂为直之计,真是可悲。 孙子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足以见得他对生命的重视.汶川大地震的场景还清晰在目,它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生命的珍贵,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生活在这个社会,不断地追求上进固然是好事,可是有时候,我们不能把名利看得太重,不顾身体地去拼去争取。别等到躺在了病床上才懂得要珍惜身体,珍惜生命。有一句话永远是真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孙子曰:“兵贵速,不贵久。”在这个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很快的时代,我们也越来越讲究办事的效率。做事不拖沓,干脆利索的完成事的人就显得备受青睐。我们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也应该注重办事效率的培养。 孙子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但常有失意、挫折和失败,有时还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厄运。明智的人,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挫败和一个个逆境中,逐渐变得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从中获取了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复习过程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 三十六计 第一套:胜战计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 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李代挑僵、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 打草惊蛇、借尸还魂、擒贼擒王、 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第四套:混战计 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

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 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 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 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理解与认识 第一计:瞒天过海 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第二计: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齐国为救赵国,出兵直攻魏国京都,魏国被迫撤军回救,使赵国解围。后用“围魏救赵”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敌人撤回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而利用别人去害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借别人之力,实现自己企图的一种权术。用在军事上,就是种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敌人,内部之间的矛盾。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指在战争中依靠有利地形,一边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待进攻者疲劳和士兵沮丧之后,再转守为攻的谋略。也指让对方先行动,自己坐等时机成熟后再行事。 第五计:趁火打劫

其原意是趁着人家失火,自顾不暇的机会,从事盗窃活动。也比喻趁人危难之时自己已去好处。在军事上,是指乘敌人之危,进攻敌人的谋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 其意思是指表面上或口里嚷着要攻打东边,而实际上却打西边。它以假象让敌人产生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 第七计:无中生有 其本意是:本无其事,而是凭空捏造。运用在军事上。就是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虚中有实、用假象欺骗敌人,造成敌人判断和行动失误的计谋。 第八计暗度陈仓 此计的全称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是楚汉相争时,刘邦公开表示要从栈道走出明里假装修复栈道,机时利用佯修栈道的时间,却暗中通过另外的道路迂回到陈仓。这是一种以正面佯攻、佯动的迷惑手段,来掩盖攻击路线的谋略。 第九计隔岸观火 就是站在时面岸上观看着火。原比喻对人急难,不加救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在军事上指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等待时机从中渔利的一种计谋。 第十计笑里藏刀 原指表面和善而内心阴险,也就是口蜜腹剑的两面派手法。在军事上,一般指通过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以俺盖其军事行动。 第十一计李代挑僵 原(诗)指李树生在桃树旁,虫子咬桃根李树代替桃树而死。本意是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转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军事上引用,指善于用小的损失换大胜利。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就是乘机顺便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乘便行事,毫不费力。作为计策,即乘敌人空隙,及时加以利用。是一种创造战要的谋略。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浅谈《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哈尔滨华德学院 军 事 理 论 论 文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姓名:郑宛妮 班号: 1505513 学号: 1150551323

浅谈《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汉族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天,人们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其蕴涵的哲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孙子兵法、现实意义、现代运用、后人学习 引言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世界上第一部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盛典”作者为春秋吴国将军孙武,字长卿,汉族,春秋时期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出自于《孙子兵法-计篇》原文意思是: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攻击,使我方的攻击出乎敌方意料之外,这是军事取得胜利的奥妙之处,不可以预先规定的。 世界万事都是变幻莫测,谁能根据战争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

谁就能掌握住战争的主动权,谁就有可能获得胜利;“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就是讲究一个主动权的把握,主动就灵活,被动则挨打,这个思想对于古代和现代的人们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指导我们以最好的方法,最高的效率,最快捷的方式去达到我们的目标。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时候也需要用到这样的方式方法,只要我们还在这个社会上生活我们就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面对困哪的时候我们是不能退缩的,我们要迎难而上,努力的去解决困难,但有的困难是无法避免的,是我们可以提前预知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去主动给困哪“找麻烦”,这就运用了孙子兵法的理念,去主动迎难而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而孙子兵法还有一个主要的思想就是要全面的考虑问题,不能片面,凡事要顾全大局,孙子对于战争胜负有着十分科学的、整体的认识。他认为战争是“国之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人民的安危,因此,必须慎重地对待。孙子认为,进行战争要从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各个方面出发,立足于国家的全局,认真地分析战争的利弊,“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交战前,要通过这种对交战双方利弊的分析,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是这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不能冲动,要三四而后行,做一件事情之前要认证的思考,反复的考量,不要等事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才后悔。做人做事都一样,多想一点总是没有坏处的。 孙子对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也有很深刻的理解。孙子认识到,战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一、关于战争问题的认识(一)国家至上,胜利第一(价值判断)。这是《孙子兵法》战争观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它认为,决定战争现一不战最根本的依据是国家利益;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对于国君错误的指令也可以不执行,执行国;与否的最高标准是唯民是保,安国全军。要维护、扩大国家利益,就必须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因此,《孙子兵法》全书论述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在对敌斗争中取得胜利。《孙子兵法》说到底是一部“制胜法”,从庙算多算到战场指挥,从选将到治卒,所有的谋划和行动都是为了一个“胜”字。(评:价值准则,国家利益,唯民是保,安国全军) (二)慎战。《孙子兵法》认识到战争是关乎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因此强调必须对战争高度重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重视战争,就必须备战: 1.要“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不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2.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做到胜敌一筹。甚至要“以镒称铢”,“先为不可胜”造成绝对优势。 3.备战,但不可浪战,而必须“慎之”、“警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战”。(评:因关系重大,代价大,付出大,成本高,必须慎战。如果关系重大,但代价小,付出小,成本低,则可试探。战争有五不战:非利、非得、非危、主不可以怒和将不可以愠) (三)多因素制胜。《孙子兵法》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道、天、地、将、法。道是政治,要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就必须政治修明。这一条是定点争胜首要因素。道、天、地、将、法后人称这为“五事”。此外,《孙子兵法》还看到了战争的对经济的依赖关系,认为经济实力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作战篇》、《用间篇》都论及了这一问题。(评:决定战争胜负《孙子兵法》认识是“五事”、“七计”。“五事”中没有论及经济、武器等因素,这是一个缺陷。) 二、关于战略战术原则(一)先知原则。《孙子兵法》说:“故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就是预先掌握情况,预见战争胜负。孙子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对敌我双方的情况必须掌握,并对如何知彼傻作了专门的论述。书中对“知己”也多有论述。先知是进行决策的前提,是指挥军队的先决条件(“三军有所恃而动”),因此不惜爵禄重金,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有超越了时空的价值,是其战略战术原则中的首要原则之一。(评:没有调查就发言权。先知的内容、对象、方式、方法、手段和行动规律。真假、深浅、多少、该把握的原则。内容:有3 静态、动态;强弱及其分布,以及变化;过去、现在和未来;最重要能知道和预见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对方下一步,甚至下二、三步可有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二)先胜原则。《孙子兵法》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1)先胜就是先要使自己在作战之前,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谋划等方面都超过敌人,形成积水于千仞之山之势。(2)在全局上占优势,不还要在局部上也占优势,这就要合理部署。(3)如在全局上处于劣势,更要通过敌专我分、示形欺敌等手段造成自己局部上的优势,达到在战役战斗上搬迁先胜的目的。(4)《孙子兵法》认识,实力优势是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但如果放松警惕,或不善谋划,也会遭到失败。因此,它强调在强化实力的同时,在谋划上也须胜过敌人,“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评:先胜的理想状态是,硬实力(诸方面)和软实力(诸方面)都胜过敌人;全部和局部都胜过敌人,但这种理想状态很少会遇到,敌我双方各有优劣,才是正常。在我处于全局劣势时,该如何办?力量对比,力量结构,全局与局部,力量的现实与未来的发展变化。实力胜(硬实力)+谋划胜(软实力)=胜利。) (三)全胜原则。《孙子兵法》提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进而要求“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这是著名的“全胜”原则。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必以全争于天下”的“全”是要求在谋划上全面周到,算无遗策。知利害,知进退,知奇正,知仁诡,知虚实,知缓急等等,即各种相反的可能都考虑到。这个“全”讲的思想方法的全面性,思

孙子兵法与人生

论孙子兵法与大学生学习工作能力提高

最早接触《孙子兵法》是在初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兵者,诡道也。”以为只是一部兵书,通过老师的讲解,认识到其有幻化万象、通天彻地之功效。兵者诡道,是讲奇,是做事的一种方法,兵法之奥妙亦在以正道为指南,“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一者首也,首在道也。 中华五千年之文明,能够穿越两千年岁月,今日仍能拥有广泛读者之书籍,岂非传世之经典乎!近年,通过思考教育儿子,觉对于中华经典,单只靠今日之学校教育,不足之处实多。祖宗所用“满堂灌”之背诵之法,实乃育子之良方。《易》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正从何来?答曰中华经典。感于自身成长之体验,教儿读《论语》凡四年矣。今年开始教其兵法时,怕儿糊涂,曾问他:做人要诚实,兵法讲诡道,矛盾吗?儿答:对待敌人就要骗。好啊,一个十岁的孩子能认识到这点,我已经很欣慰了。 一《孙子兵法》——做人 《论语》对比《孙子兵法》,感觉《论语》重在教人做人,需内求诸己,《孙子兵法》更注重教人做事,乃是外示诸人。学习《论语》,修心养性,可成谦谦君子。学习兵法,用之于战争、工作,可获全胜之利。《论语》、《孙子兵法》,亦非正奇相和之道哉。经典,千百世不易之智慧宝典,据时代变化而能推演新知,须诵而熟极而流之,内化为己之思想,用于今世,庶几为成功之道也哉。

正如那句有名的话:“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华经典亦乃如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读,亦乃人生之不同阶段,不同之感悟,需用一生去体会。书中老师引经据典,学贯中西,掩卷而思,感慨万千。忆及初识老师之时,包内一部打印兵法,左为原文,右面一排方格,探问之,乃每读一遍,格内画一“√”,不知此兵法老师读过多少遍了,此亦非老师厚积薄发之作者乎! 自古“人事”互文,人者事也,事者人也,人是做事的,事是人做的,做人做事又岂可两拆。又闻“经以载道,史以纪事,君子读经明理,读史明智,以道御物,无所不可。”兵法,经也;事例,史也,读老师释经明理之原文,阅老师举例明智之实例,非下下之人,岂无二三心得乎!将兵法融入人生事业解读,阅后岂无二三行动乎! 二《孙子兵法》——辩证思维 《孙子兵法》一书中,孙子还以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论述战场的胜负与主观、客观之间的关系。孙子一方面指出,战场的胜负受客观规律的限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因此在《军形篇》中指出,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先做到“先为不可胜”,因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也”。由此说明,敌我双方的客观条件是双方胜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于是在认清双方客观条件的情况下,尽量的创造取胜的机会,捕捉取胜之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运用简单的十几个字详细的阐明了战争中在总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同时,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战争中要遵守客观规律的情况下,不失时机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如《虚实篇》

大学军事论文-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

《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 前言: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的经典著作,它在冷兵器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指导了许多军事家完成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孙子兵法》放在今天是否就显得过时了?在现代战争中这部兵家宝典是否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其实《孙子兵法》讲的是作战的道理,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其的宝贵思想如今依然在现代战场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孙武所著,它在我国冷兵器战争时期发挥过极其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在西方被译作《战争的艺术》,可见这部名著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门,让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外战略家陶醉沉迷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之中。美国作为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世上最强大的军队,而美军上至将领,下至普通士兵都要求阅读《孙子兵法》,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在现今《孙子兵法》最大的阅读群体已不再是军事家,而是在商场中拼搏的商人和经营者,“商场如战场”,兵法的思想精华在这里也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其中所包含的战略、战术智慧时至今日仍闪耀着光芒。古人有言:“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意思是说孙子兵法不但完全承袭了前人兵法之所长,而且做到了对精华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经典诠释,后人的兵法仍在其思想范围内。这部名著不仅跨越了国界,而且超越了时空。正如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孙子的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 《孙子兵法》讲的是作战道理,而不是作战方式! 在现代战争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子。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一战德国失败原因)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故兵贵胜,不贵久。(美国越战失败原因)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德国取得苏台德区) 更有意思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家再一次发现孙子兵法的重大价值,运用其中的战略原理思考现实疑难的战略问题,均获得满意的答案和结果。例如,有的专家依据孙子战略威慑理论制定了国家核战略。尼克松在其《真正的战争》一书中,直接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批判美国当时的“相互确保摧毁”的战略。 许多出台的现代军事理论都是依据孙子兵法创立的。美国著名战略理论家、美国国防大学校长理查德·劳伦斯中将在阐述《空地一体战——纵深进攻》时,认为这一作战原则所根据的原理是《孙子兵法》的“奇正之变”和“避实击虚”。美国1982年新版《作战纲要》,直接引用了大量孙子兵法的名言。这部《作战纲要》编写组的成员对孙子兵法进行了长时间的认真研究。1983年美国出版的《军事战略》,第二章的标题是《军事战略的演变——孙子的智慧》。 许多战略决策者直接依据孙子兵法来思考现实的战争问题。有资料说,在1990年海湾

孙子兵法10大名句不仅仅是一本兵书

《孙子兵法》10大名句:不仅仅是一本兵书《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兵书,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这样的军事谋略;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还是一部指点做人做事的参考书,有“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样的做事方法。今天选其最经典的十句,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二。 1.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 势:方式,模式。神:超乎常人的本领。这两句大意是,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2.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这两句大意是: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将领,就能打胜仗。能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的将领在战争中善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赢便打,打不赢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动,这样自然能打胜仗。 3.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惰归:孙子把士气分为三种: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惰归是指士气疲惫衰落之师。 这几句大意是: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衰落、疲惫时再去攻击它。“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和“避实就虚”的作战原则一样,都是说明在敌我力量相当时,可以作暂时的让步,以保持我军的锐气,使敌人疲劳沮丧,减杀其优势,待到时机成熟时,再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经典古人名言名句大全

经典古人名言名句大全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5、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 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7、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4、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王符《潜夫论》 1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6、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1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9、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2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2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0、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曹植 3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3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处世之道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被古往今来无数将帅奉为兵家圣典的兵书,其对战争规律、本质、军队建设等都具有过人一等的成就。然而,在如今这个以整体和平、局部战乱为大背景的世界格局下,人们对战火的记忆逐渐远去,这部在战争年代叱咤风云的兵书,是否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恰相反,如今精读、细读《孙子兵法》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为何?我认为正是由于《孙子兵法》这部书不但包含了对战争的深刻认识,而且,书中蕴含的思想道理同样能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从它那对待战争之法中,我们可以学到为人处世之道。 首先《孙子兵法》中反复强调一个“慎”字。不但行军作战需要“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同样需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便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要求。《孙子兵法》中所谓的“慎战”并非寝兵僵武,而是另一种层次上的重战。“慎”不是胆小怕战,而是谨慎作战,重视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应如此。只有秉持一颗谨慎之心,时时重视,事事重视,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再看《孙子兵法》中的备战思想,它不但深刻影响着现代军队,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言,不也是强调着时刻准备的重要性么? 《孙子兵法》中把战争的制胜条件归为道、天、地、将、法即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规五个方面。其实这五者不但是对作战而言,对任何人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孙武看来客观条件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天地人”的说法。正如逆水而行的小舟永远不能真正的远航一样,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最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成就一番事业。如李白这等自信自傲之人,也说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话,认为只有借助风势,才可能抵达目标。可见,顺势这一条件的重要性。它告诫我们,处世之时要学会看清大势,要顺势而为。确实,这个世上有着挽狂澜于既到,扶大厦于将倾的人存在,但这些人始终寥寥若晨曦之星。而且,《孙子兵法》所说的“道”并不仅仅指客观条件,也指主观能动性。《孙子兵法》中提出“上下同欲者胜”的说法,在今天看来,这便是现今各公司的公司文化、公司精神中强调的上下一心,亦有“人和”之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脍炙人口的俗语最先便是在《孙子兵法》中提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乃是一种必然的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当你知人知己,你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创造最好的环境,才能做到“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常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见无论是知人还是知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知人知己却又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不知人,便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知己,便不知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不知自己能耐如何。两眼一摸黑地做事,又怎可能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呢!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做到知人知己呢?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如是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又有句话叫做“商场如战场”,且看那些事业成功的商人,哪个不是洞彻市场,了解自己的优势短处,这才能在商场上叱咤风云。 《孙子兵法》中的“全胜”谋略,在后世的作战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谋攻》篇开始就提到:“凡用兵者,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一思想将战争的境界拔高,不再着眼于杀敌自保,而是着眼于战场之外,讲心战,讲外交,讲谋略,讲智慧。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取得最大限度的胜利,此乃行军打仗之上策也,也同样是为人处世之上策也。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我们在待人处事时,常常想着与对手硬碰硬,几次下来,自己便会元气大伤。相反,如果能用上威慑、攻心等等战术,我们便可以减少许多争斗,处境也会变得好上许多。 在当今社会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孙子兵法》的谋略有着同样的作用。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