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业气象学习题7-11章共37页文档

农业气象学习题7-11章共37页文档

农业气象学习题7-11章共37页文档
农业气象学习题7-11章共37页文档

第七章、气压与风

1、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D)。

A、左前方

B、右后方

C、左方

D、右方

2、地面天气图属于( a )。

A、等高面图

B、等压面图

C、0 hpa图

D、0 mmHg 图

3、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C )。

A、γ<γd

B、γ=γd

C、γ>γd

D、γ≤γd

4、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C )。

A、纯水面的E比冰面小

B、溶液面的E比纯水面大

C、小水滴的E比大水滴大

D、平面的E比凹面小

5、等压面图中海拔高度高的地区,等压面是( C )。

A、水平面

B、曲面

C、上凸面

D、下凹面

6、在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 C)。

A、左前方

B、右后方

C、左方

D、右方

7、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B)。

A、增大

B、降低

C、先增后降

D、先降后增

8、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c )增大。

A、大气质量

B、大气压力

C、单位气压高度差

D、大气柱

9、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 a )。

A、高压指向低压

B、低压指向高压

C、中间指向四周

D、四周指向中间

10、地转风的风速增大,可能是( c )增大引起的。

A、纬度

B、大气密度

C、气压梯度

D、地球自转角速度

11、梯度风未考虑( d )的作用。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地转偏向力 C惯性离心力 D、摩擦力

12、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 a )风。

A、东

B、东南

C、西

D、西北

1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b )的作用。

A、水平地转偏向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

C、摩擦力

D、惯性离心力

14、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 c )。

A右边 B、右前方 C、左边 D、左前方

15、读下图,下列各点气压关系正确的是( d )。

A、A点比B点气压低

B、B点比D点气压高

C、 A点和C点气压相等

D、C点比D点气压高

第八章、大气环流

1、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 c )个气压带。

A、2

B、3

C、4

D、5

2、由于季风影响,在(d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A、春

B、夏

C、秋

D、冬

3、( c )是地方性风。

A、地转风

B、梯度风

C、山谷风

D、干热风

4、海陆风形成的主要因子是( a )。

A、热力因素

B、动力因素

C、动力和热力因素

D、大气环流因

5、当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北太平洋为低压控制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吹(b )。

A、东南风

B、偏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6、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

A、地形复杂多样

B、面积大,所跨的纬度广

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九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2 缓行冷锋天气降水区一般出现在( d )。

A、锋左

B、锋右

C、锋前

D、锋后

3、第二型冷锋天气降水区一般出现在(d )。

A、锋左

B、锋右C、锋前D、锋后

4、在北半球,背摩擦风而立,高压在( b )。

A、左前方

B、右后方

C、左方

D、右

6、中央气象台规定,长江中下游 24小时内降温( d )以上为寒潮。

A、6.0 0C

B、4.0 0C

C、8.0 0C

D、10.0 0C

7、夏季太平洋副高控制区域内,天气( a )

A、炎热

B、湿热

C、温暖

D、凉爽

8、下面属于天气系统之一的是( d )。

A、气温

B、气流

C、气压

D、气旋

9、反气旋即是( b )。

A、低压

B、高压

C、低涡

D、高压脊

10、从冬到夏,太平洋副高向( b )方向移动。

A、北

B、北偏西

C、西

D、西偏南

11、鞍形气压场包括( d )个高压(脊)和()个低压(槽)。

A、1......2 B、2......1 C、1......1 D、2 (2)

12、按热力分类法,可将气团分成( a )类。

A、2

B、3

C、4

D、5

13、锋面气旋内含有( d )。

A、冷锋

B、暖锋

C、静止锋

D、冷锋和暖锋

14、我国中央电视台每晚7时30分左右预告次日天气,属( c )预报。

A、定时

B、短时

C、短期

D、中期

15、暖锋天气降水区一般出现在( c )。

A、锋左

B、锋右

C、锋前

D、锋后

16、与缓行冷锋相比,急行冷锋的锋面坡度( a ),降水强度()。

A、大……亦大

B、小……亦小

C、大……较小

D、小……较大

17、一般气象台站(天气站)一天内每隔( d )小时观测一次。

A、1

B、2

C、4

D、6

18、切变线是指( d )急剧变化的界线

A、温度

B、湿度

C、气压

D、风

19、第二型冷锋移动速度( b),一般降水性质为()。

A慢……连续性降水 B、快……阵性降水C、慢……阵性降雨 D、快……连续性降雨

20、长江中下游地区,( c )入梅对农业生产最有利。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6月中旬

D、6月下旬

第十章、气候

1、大规模的海水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海域,称为( c )。

A、洋流

B、暖流

C、寒流

D、黑潮

2、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出现在( d )。

A、热带大陆东岸

B、热带大陆西岸

C、副热带大陆东岸

D、副热带大陆西岸

3、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基本原因是( a )。

A、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

B、昼夜长短变化

C、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

D、海陆分布

4、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夏季因受( b )的影响,雨量充沛。

A、盛行西风

B、季风

C、东北信风

D、东南信风

5、维持大气温度在地理上的常定分布,主要靠( d )对于热量的输送。

A、海陆风

B、季风

C、洋流

D、大气环流

6、夏凉冬暖、秋温高于春温、气温日(年)较差小是( b )气候的主要特点。

A、大陆

B、海洋

C、高山

D、季风

7横贯我国中原地区(34°N左右)的( d )山脉,山南山北的温度和降水量有显著差异。

A、南岭

B、昆仑山

C、阴山

D、秦岭

8、受冷洋流影响的沿海地区,具有( d )的气候特点。

A、凉爽

B、温暖

C、湿润

D、干燥

9、夏热冬冷、春温高于秋温、气温日(年)变幅较大是( a )气候的主要特点。

A、大陆性

B、海洋性

C、季风

D、高原

10、大规模的海水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海域,叫做( c )。

A、亲潮

B、黑潮

C、洋流

D、平流

第十一章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霜冻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是( b )。

A、结霜

B、低温

C、风

D、结霜加低温

2、下面霜冻最轻的是( c )。

A、谷地

B、洼地

C、山顶

D、坡地

3、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 d )的,称为台风。

A、8级

B、9级

C、10级

D、12级

4、寒露风引起的水稻冷害,属于( b )型冷害。

A、延迟

B、障碍

C、混合

D、稻瘟病

5、一般干热风的标准是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 b )。

A、25℃

B、30℃

C、35℃

D、40℃

6、不同季节的干旱中,( d )对农作物的直接影响最小。

A、春旱

B、伏旱

C、秋旱

D、冬旱

7、冰雹在气流( c )过程中形成。

A、上升

B、下降

C、反复升降

D、稳定不动

8、台风按其各部位天气现象的不同,可分为( c )个区域。

A、5

B、4

C、3

D、2

9、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大风,其风力一般在( b )以上。

A、4级

B、5级

C、6级

D、7级

第七章、气压与风

1、我国是著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ac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E、东风

2、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 abc )相平衡时的运动。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地转偏向力

C、惯性离心力

D、重力

E、浮力

3、下面属于自由大气中的风的是( be )。

A、季风

B、梯度风

C、海陆风

D、焚风

E、地转风

4、地转风是空气所受( cd )相平衡时的运动。

A、重力

B、浮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水平地转偏向力

E、惯性离心力

F、摩擦力

5、北半球行星风带包括有( bde )。

A、西北信风带

B、东北信风带

C、盛行东风带

D、盛行西风带

E、极地东风带

F、极地西风带

6、下面属于地方性风的是( defg )。

A、地转风

B、梯度风

C、摩擦风

D、焚风

E、海陆风

F、峡谷风

G、山谷风

7、海拔越高,则( bd )。

A、气压越高

B、气压越低

C、空气密度越大

D、空气密度越小

E、风速越小

F、风速越大

8、( ce )以一天为周期,风向交替变化。

A、季风

B、峡谷风

C、山谷风

D、焚风

E、

海陆风

9、在摩擦层中,空气的流动( bd )。

A、偏向高压

B、偏向低压

C、不偏转

D、斜穿等压线

E、直穿等压线

第九章、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1、根据天气系统移动的方向,( af )易产生阴雨天气。

A、槽前

B、槽中

C、槽后

D、脊前

E、脊中

F、脊后

2、一年中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旋有( bde )。

A、热带低压

B、东北低压

C、印度低压

D、西南涡

E、江淮气旋

3、受第二型冷锋影响的地区,往往出现( ad )天气。

A、大风

B、晴朗

C、连续阴雨

D、阵性降水

E、晴间多云

4、梅雨的主要天气特点是()。

A、日照少

B、雨日多C、云量多D、风速大E、湿度大

5、寒潮入侵我国的路径有( abfh )。

A、东路

B、西路C、南路D、北路E、南加北路

F、东加西路

G、东北路

H、西北路 6、按反时针方向旋转的大气旋涡称为( bcd )。

A、高压

B、低压

C、低涡

D、气旋

E、反气旋

7、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天气旋涡称为(de )。

A、低涡

B、低压

C、气旋

D、高压

E、反气旋

8、高压控制下,天气(de )。

A、少云

B、多云

C、阴间多云

D、阴

E、晴

9、冷气团控制区域内,天气(bce )。

A、阴

B、晴

C、有大风

D、湿润

E、干燥

10、影响我国天气的气团主要是( de )气团。

A、海洋性冰洋

B、大陆性冰洋

C、极地海洋

D、极地大陆

E、热带海洋

11、昆明准静止锋可造成( abc )地区持久的连阴雨天气。

A、云南

B、贵州

C、四川

D、西藏

E、广西

12、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 ce )。

A、脊线

B、槽线

C、锋线

D、切变线

E、锋

13、冷锋式切变是由( de )构成的切变。

A、东风和南风

B、东风和西风

C、西风和南风,

D、偏北风和西风

E、偏北风和西南风

第十章、气候

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 abcdef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海陆分布

E、地形地势

F、人类活动

2、干燥度是以某-地区同期的( bf )与()的比值来表示。

A、蒸发量

B、最大可能蒸发量

C、蒸散量

D、田间持水量

E、田间最大持水量

F、降水量

3、三圈环流的形成是( ce )共同作用的结果。

A、内摩擦力

B、外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惯性离心力

E、水平地转偏向力

4、柯本气候分类法是以( bc )要素为基础,进行气候带的划分的。

A、辐射

B、气温

C、降水

D、湿度

E、干燥度

F、气压

5、山地降水因坡向而异,一般雨量丰沛和雨量稀少的坡向分别是( cd )。

A、向阳坡

B、北阴坡

C、迎风坡

D、背风坡

E、东南坡

F、

西南坡

6、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 be )含量增多。

A、臭氧

B、二氧化碳

C、水汽

D、氧气

E、尘埃

7、湿润多雨的地区一般位于( abc ) 。

A副高西北部 B暖洋流沿岸 C迎风地带 D极地地区8、北美的加拿大和阿拉斯加一带形成的气团为( acd ) 。

A极地气团 B 冰洋气团 C温带气团 D中纬度气团

9、雨热同季是( cd )的特征.。

A地中海气候 B干湿季气候 C季风气候 D大陆性气候

10、气温年较差小的地区是( abcd ) 。

A赤道地区 B沿海地带 C植被覆盖地湿润气候型11、干燥少雨的地区一般位于( abc ) 。

A副高中东部 B冷洋流沿岸 C大陆中心 D极地地区第十一章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在地面天气图上,寒潮表现为一个(df )。

A、暖低压

B、暖高压

C、冷低压

D、冷高压

E、气旋

F、反气旋

2、干热风的标准是( bce )。

A、日平均气温≥30℃

B、日最高气温≥30℃

C、日最小相对湿度≤

30% D、最大风速≥3m/s E、风速≥3m/s

3、寒潮天气最突出的表现是(de )。

A、大暴雨

B、大雪

C、冰冻

D、大风

E、降温

4、在( ad )作用下可形成霜冻。

A、平流

B、对流

C、乱流

D、辐射

E、抬升

F、下沉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第七章、气压与风

1、地面与空气之间主要通过、、等方式进行热量交换。

参考答案:辐射、乱流(或空气流动)、潜热交换

2、大气为绝对不稳定的判定条件是。

参考答案:γ>γ

d

3、大气条件不稳定的判定条件是。参考答案:γ

m <γ<γ

d

4、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达到平衡时的风。

参考答案: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

5、海拔越高,气压越。参考答案:低

6、在摩擦层中,风向与水平气压场的关系是。参考答案:风斜

低压

7、风可调节补充空气中的,有利于光合作用。参考答案:二氧化碳

第八章、大气环流

1、季风主要是因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的。参考答案:海陆

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主要盛行风。参考答案:西

3、北半球由南向北的四个气压带是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参考答案: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第九章、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1、锋面是温度等剧烈变化的。参考答案:天气系统

2、西南涡是出现在我国西南地区高空的天气系统,东移会造成长江流域____天气。

参考答案:700毫巴或850hPa、降水

3、反气旋内的气流按方向旋转。参考答案:顺时针

4、天气图方法预报未来天气的四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观测、通讯、填图、绘图分析

第十章、气候

1、气候是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参考答案:太阳辐射、宇宙地球物理因子、下垫面/大气环流/人类活动2、大气上界的天文气候,具有因_____而不同,随_____ 而变化的特点。纬度、季节

3、大气环流对于高、低纬度之间和海陆之间的_____ ,_____ 交换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水分、热量

4、山地的降水量在一定海拔高度范围内,随着高度的增高而_____,尤以_____坡更明显。

参考答案:增加、迎风

5、某沿海地区若受暖洋流影响,则具有_____的气候特点:若受冷洋流影响,其气候特点是_____。参考答案:海洋性、大陆性

6、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改变下垫面的性质、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份(二氧化碳和尘埃)、人为地释放热量

第十一章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寒潮天气最突出的表现是和。参考答案:大风、降温

2、初霜冻和终霜冻分别是和。

参考答案: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冻、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冻

3、梅雨开始称为,结束称为,梅雨天气不明显为。

参考答案:入梅、出梅、空梅

4、冷害的四种类型为,,和。

参考答案: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稻瘟病型

5、按干旱的成因分类,有、和三种类型。

参考答案:大气干旱、土壤干旱、生理干旱

四、名词解释第七章、气压与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表受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我们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气压梯度力。

2地转风;在自由大气中空气作水平运动时会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当这两力达到平衡时,空气会作水平等速直线运动,此时的风叫做地转风,以Vg表

3、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作水平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上的力,除了气压梯度和地转偏向力外,还有惯性离心力,三力达到平衡的风,称为梯度风。

4、水平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作用而产生的使运动空气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力,叫做地转偏向力,水平分力叫水平地转偏向力。

5、干绝热直减率(γd ):在大气静力条件下(即气块的气压时时都与周

围大气的气压处于平衡),干绝热升降引起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γd =-dT/dZ ),称为干绝热直减率。

6、白贝罗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南半球相反。

7、摩擦风:有摩擦力参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保持平衡条件下所产生的风称为摩擦风。

第八章、大气环流

1、焚风:是由于空气下沉运动,而使空气温度升高,湿度降低的一种干而热的风。通常指气流越过山顶后由山上吹下来的热而干燥的风。。

2、山谷风:在山区,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上,叫做谷风,夜间风从山上向山下吹,叫做山风。这种风向昼夜交替的地方性风称为山谷风。

4、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分布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5、季风:范围地区盛行的、以一年为周期随季节改变风向的风,称为季风。

6、海陆风:晴稳天气时,海岸附近,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这种风向昼夜交替的地方性风称为海陆风。

7、峡谷风:在两高地对峙的狭窄谷口常观测到流速比附近地区大得多的风,称为峡谷风。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1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氮) 、 (氧) 、氩和(二氧化碳)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长波)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 ,夏天比冬天(低) 。 5. (水汽)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温度)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平流)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升高)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200) 千米。 三、判断题: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x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x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x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

农业气象学试题答案

1、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 1. F. 1000百帕 2.760百帕 3.1013百帕 4.4/3百帕 2、摩擦层中,在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出现的风不受以下哪种力的影响()。 1.水平气压梯度力 2.惯性离心力 3.摩擦力 4.水平地转偏向力 3、土壤导温率与导热率、热容量的正确关系是()。 1.与导热率、热容量均成正比 2.与导热率、热容量均成反比 3.与导热率成反比,与热容量正比 4.与导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 4、维持大气温度在地理上的常定分布,主要靠()。 1.季风对于热量的输送 2.海陆风对于热量的输送 3.大气环流对于热量的输送 4.洋流对于热量的输送 5、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 1.凹面的E比平面大

2.冰面的E比纯水面的大 3.纯水面的E比溶液面的小 4.大水滴的E比小水滴小 6、气压一定时,气温越高,气压随高度递减()。 1.越快 2.越慢 3.无法判断 4.不变 7、在陆地上,气压最低的季节是()。 1.秋季 2.夏季 3.春季 4.冬季 8、一般霜冻最轻的地方是()。 1.山顶 2.低地 3.山脚 4.洼地 9、下列词语中,叙说天气的是()。 1.长冬无夏 2.狂风暴雨 3.夏热冬冷

4.四季如春 10、白天,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1. A. + Qs = –R – P + B + LE 2.+ Qs = + R + P – B – LE 3.+ Qs = –R + P + B + LE 4.+ Qs = + R – P – B – LE 11、根据蕾莱分子散射定律,以下哪种光的散射系数最大()。 1.红光 2.蓝光 3.紫光 4.红橙光 12、气温一定时,气压越高,气压随高度递减()。 1.无法判断 2.不变 3.越慢 4.越快 13、不是干洁大气主要成分的气体是()。 1.氮 2.氩 3.氧 4.臭氧 14、根据云的形状、结构和云底高度,可将云分为()。

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四章

第四章水分 名词解释 大气湿度绝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植物蒸腾农田蒸散可能蒸散降水量降水强度水分临界期水分关键期水分利用率 填空 1、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有:()、()、()、()。 2、水汽压的日变化的两种类型分别是:()和()。 3、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时,最低值出现在()时 5、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一般情况下()季节最小,()季节最大,但是我国大部地区则相反。 6、水汽凝结的条件为:()、() 7、云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空气中()、(),还必须有()。 8、云滴增大主要是通过()、()两种过程完成的。 9、按云底距地面的高度可将云分为()、()、()三族。 10、降水量的单位是(),降水强度的单位是()。 三、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 1、下列各途径中,能够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的有()()()() A、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 B、降温; C、减少水汽含量; D、撒干冰; 2、大气的冷却方式主要有()()()()等。 a、绝热冷却; b、辐射冷却; c、平流冷却; d、混合冷却。 3、有利于辐射雾形成的条件是()()()()。 A、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 B、天气晴朗; C、微风(1~3米/秒); D、大气层结稳定; 4、下列有关雾的说法正确的有()()()()。 A、城市雾较农村多; B、混合雾是由冷暖湿空气混合而形成的; C、雾的形成不需要凝结核; D、有雾形成,相对湿度大于100%; 6、产生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有()()()()。 A、露; B、云; C、霜; D、雾; 10、连阴雨过多的地区()()()()。 A、作物易倒伏; B、水果含糖量低; C、可引起落粒落果; D、植物多病; 8、冰雹形成在下列云层中()()()()。 A、浓积云; B、层积云; C、积雨云; D、雨层云; 四、改错题(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 1、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相对湿度。 2、未饱和状态下,水汽压小于0,相对湿度大于100%。 4、水汽压一定时,气温愈高,饱和差愈小,反之愈大; 6、温度愈高,空气的饱和水汽压就越大; 7、水汽压单峰型日变化常发生于夏季的内陆; 8、饱和差越大,水面蒸发越快; 9、大风天有利于露和霜的形成;无风天有利于雾的形成; 10、高云族包括卷云、卷层云、高积云等;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农业生产、气象条件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_________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3、农业气象学是______________科学与______________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农业、气象 单项选择题: 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D )。 A、大气物理学 B、地球物理学 C、物理气象学 D、大气科学 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B)。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 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 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 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C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肥力 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D)。 A、温度 B、空气湿度 C、能见度 D、降水量 问答题: 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3分) 2、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1分) 填空题: 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___平行 ___________观测。 第一章地球大气

农业气象学作业答案

. 1、大气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150~4000nm 400~760nm 3000~80000nm 7000~120000nm 2、按热力分类法,可将气团分成()。 2类 3类 4类 5类 3、夜间,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Qs = + R + P – B – LE –Qs =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 4、人们现在非常关注南极出现的臭氧空洞,是因为()。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增加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 5、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绝热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γ<γd γ=γd γ>γd γ≥γd 6、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是()。 气压、温度、湿度和降水 气压、温度、风 光照、温度、湿度和降水

光照、温度、风 7、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于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只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这是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普朗克定律 基尔荷夫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8、不同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昼夜长短变化不同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 气温非周期性变化不同 海陆分布不均 9、风由西吹向东,则称为()。 东风 南风

西风 北风 10、使空气在水平方向上产生运动的最基本的力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11、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小麦 水稻 油菜 豌豆 12、用密度接近的方法估计的大气上界高度是指()。 散逸层密度与星际气体高度密度接近的800公里

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实验 Experiment of Agrometeorology 1、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编号:03007、03013 适用专业:生态、资环、环保等 理论课程总学时:54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2( 2学时/2周) 学分: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_5_个;综合实验丄个;综合设计实验 _个) 应开实验学期: 2、实验课程简介 农业气象学实验是农业气象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在相关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减少农业气象课程总学时的情况下,实验课学时并没有减少(12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1/3 )。针对学生的需要和本门课程的特点,开出了云、辐射、温度、湿度、蒸发降水和风、小气候观测等实验容。 3、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农业气象学实验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主要气象要素(云、辐射、温度、湿度、蒸发降水和风等)测定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小气候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容。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①?彦坤主编《农业气象实验指导》校教材 ②?段若奚主编《农业气象实习指导》气象出版(2003年起使用) 5、考核办法 实验大纲主撰人:彦坤 云Array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2每组人数:1人首开日期: 2、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云的概念、分类、3族10属28种云的标准云状以及雹云的主要特征,区别可 降水与不可降水的云,了解那些云具有显著天气变化征兆。 3 4、实验容提要 ⑴.云的概念 (2).云状及其分类 5、实验操作要点

根据教师的讲解,参照云图掌握3族10属28种云的标准云状以及雹云的主要特征。 6注意事项 注意区别可降水与不可降水的云,了解那些云具有显著天气变化征兆。 (二)太阳辐射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2每组人数:5-10人首开日期:2、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测定辐射、日照和照度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容提要 ⑴.辐射 (2).日照 ⑶.照度 5、实验操作要点掌握辐射仪、日照计和照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日照率的求算方法。 6注意事项直接辐射仪的使用,可照时间的理论计算及工字尺的求算方法。 (三)温度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2每组人数:5-10人首开日期:2、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各种测温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五章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气压与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_____风。 ①东②东南③西④西北 2、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_____ 。 ①右边②右前方③左边④左前方 3、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______。 ①增大②降低③先增后降④先降后增 4、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 百帕。 ①4/3 ②760 ③1000 ④1013 5、在陆地上,_____气压高。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6、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_____增大。 ①大气质量②大气压力③单位气压高度差④大气柱 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 的作用。 ①水平地转偏向力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摩擦力④惯性离心力 8、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_____ 。 ①高压指向低压②低压指向高压 ③中间指向四周④四周指向中间 9、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____ 。 ①左前方②右后方③左方④右方 10、___ 越大,地转风的风速越大。 ①纬度②大气密度 ③气压梯度④地球自转角速度 11、梯度风未考虑_____ 的作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摩擦力 12、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_____ 个气压带。 ①2 ②3 ③4 ④5 13、由于季风影响.在_____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梅洋。 ①春②夏③秋④冬 (二)多项选择 14、我国是著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_____。 ①东南风②东北风③西南风④西北风⑤东风 15、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重力⑤浮力 16、_____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①季风②梯度风③海陆风④焚风⑤地转风 17、地转风是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重力②浮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水平地转偏向力⑤惯性离心力⑥摩擦力 18、北半球行星风带包括有_____。 ①西北信风带②东北信风带③盛行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⑤极地东风带⑥极地西风带 19、_____ 为地方性风。 ①地转风②梯度风③摩擦风④焚风 ⑤海陆风⑥峡谷风⑦山谷风 20、海拔越高,则_____。 ①气压越高②气压越低③空气密度越大

农业气象学试卷汇总(含答案)

《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一) 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某一瞬间大气的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天气; 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 3.在地面辐射差额 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为反射率 , r 为地面有效辐射 ;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的导热率和土壤温度, 同时还受地面和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 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的开始; 6.大陆性气候的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 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和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 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 9.农业气候三要素是光、热、水; 10.农田中的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处; 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 ____ 指向 ____ ;A A.地面;空气 B.空气;地面 C.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 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 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 _____ ;C A.短波辐射 B.中波辐射 C.长波辐射 D.超长波辐射 3.在北半球 0 - 66.5° N 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 ____ 日;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 ____ ;A A.距平 B.平均变率 C.极差 D.相对变率 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的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 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 ____ ;A A.高;小 B.低;小 C.高;大 D.低,大 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的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 ____ 倍的地方;B A. 1 B. 3 C. 4 D. 6 7.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____ ,低压在 ____ ;C A.右前方;左前方 B.右前方;左后方 C.右后方;左前方 D.右后方;左后方 8.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 ____ 气候型;B A.草原 B.地中海 C.季风 D.高山 9.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 ___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 ____ A A.大;大 B.小;大 C.大;小 D.小;小 10.下述的几种风哪一种不是地方性风 ____ ;C A.海陆风 B.山谷风 C.季风 D.焚风 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你认为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的标"错") 1.地球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

农业气象学(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交锋面,亦称锋区。 2、降水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 3、终霜冻:春天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期间发生的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霜冻。 4、干洁大气: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称为干洁大气。 5、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6、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后,以辐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7、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8、日照百分率:(实照时间/可照时间)*100% 9、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摄氏度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0、三基点温度: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11、地球辐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和地面物体吸收太阳辐射后,按其本身温度不断向外发射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总称为地球辐射。 12、蒸腾系数:植物形成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 13、气团:是指在对流层中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14、焚风:气流越过高大山脉后,在山的背风坡形成热而干的风。 15、对流:流体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升降运动。 16、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同时按其本身的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地面辐射。 17、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0℃≦h≦90℃) 18、活动面: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并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19、初霜冻:秋天温暖季节向寒冷季节过渡期间发生的第一次霜冻称为初霜冻。 20、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21、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22、小气候:指由于下垫面状况和性质的不同,以及人类的活动产生的近地层和土壤上层的小范围的气候。 23、农业小气候:农业生产所形成的各种小气候。 24、切变线:风向、风速发生急剧改变的中间不连续线。

2011农业气象学试题A卷(1)

以下各题中未注明单位的各物理量均为标准国际单位制。 1.C 2.C 3.A 4.B 5.D 6.C 7.C 8.C 9.B 10.B 11.A 12.B 13.D 14.C 15.C 16.C 17.B 18.A 19.B 20.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共20分) 1.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对农业生产最有利。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6月中旬 D、6月下旬 2.露点温度表示()。 A、潮湿地面温度 B、空气湿度 C、饱和湿空气温度 D、未饱和湿空气温度 3.一团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判定条件是()。 A、γ<γm B、γ=γm C、γ>γm D、γ≤γm 4.低层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于()。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5.切变线是指()急剧变化的界线 A、温度 B、湿度 C、气压 D、风 6.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个气压带。 A、2 B、3 C、4 D、5 7.下面霜冻最轻的是()。 A、谷地 B、洼地 C、山顶 D、坡地 8.温度愈高物体放射能力的波长愈向短波方向移动。已知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的波长为0.475微米,由此计算得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A、5780 K B、6500 K C、6000 K D、6300 K 9.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 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 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 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 10.在北球,冬半年,随着纬度的升高()。 A、昼弧增长 B、夜弧增长 C、昼弧夜弧相等 D、昼弧变短 11.以下作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 B、玉米 C、烟草 D、水稻 12.积雨云属于()云系。 A、滑升云 B、积状云 C、波状云 D、层状云 任课教师: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农业气象学作业答案

1、大气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150~4000nm 400~760nm 3000~80000nm 7000~120000nm 2、按热力分类法,可将气团分成()。 2类 3类 4类 5类 3、夜间,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Qs = + R + P – B – LE –Qs =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4、人们现在非常关注南极出现的臭氧空洞,是因为()。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增加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 5、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绝热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γ<γd γ=γd γ>γd γ≥γd 6、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是()。 气压、温度、湿度和降水 气压、温度、风

光照、温度、湿度和降水 光照、温度、风 7、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于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只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这是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普朗克定律 基尔荷夫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8、不同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昼夜长短变化不同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 气温非周期性变化不同 海陆分布不均 9、风由西吹向东,则称为()。

东风 南风 西风 北风 10、使空气在水平方向上产生运动的最基本的力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11、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小麦 水稻 油菜 豌豆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 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 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 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 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 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 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 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

农业气象学答案

农业气象学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农业气象学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臭氧层分布在B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2、黑体表面辐射具有最大能量波长与黑体表面温度C O A、呈指数规律 B、成正比 C、成反比 3、地表垂直与阳光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与大气透明系数及 有关。 A、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大气量 4、某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决定于该地纬度、太阳赤纬及A

A、时角 B、大气量 C、高度 5、气温直减率越小,大气层结越A O A、稳定 B、不稳定 C、无影响 6、下列因子中,B 对气温日较差无影响。 A、高度 B、经度 C、纬度 7、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降低而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8、在对流层中,绝对湿度一般随高度增加而B o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9、自大气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力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B o A、地转风 B、梯度风 C、摩擦风 10、影响乱流交换强度的因素主要有风速、地面粗糙度和 C O A、气压 B、气温 C、大气稳定度 11、辐照度的单位是_C_。 22 A、瓦/米 B、米/秒 C、瓦/米 12、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_A_。 A、增长 B、变短 C、无变化 13、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

Bo A、正 B、负 C、零 14、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_A_。 A、增长 B、变短 C、无变化 15、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Bo A、正 B、负 C、零 二、填空题 1、地球大气是经过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演变而成的。 2、根据大气性质,可将其分为不同层次,其中最底层叫对流层,中纬度地区,其高度为10-12公里。 3、一般海拔高度越高,太阳直接辐射越强,天空散射辐射越弱。 4、在土壤蒸发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为了保境,应分别采取松

农业气象学解析解析

绪论 1、气象: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发生的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统称大气现象,简称气象。 2、气象要素: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常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特征来描述,这些特征量,成为气象要素。 主要的气象要素有:辐射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力、风、云、降水、蒸发、能见度等。 3、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气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科学。 4、主要的农业气象要素(条件):一定的照度和光照时间,一定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是植物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常被称为主要的农业气象要素或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 5、农业气象学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五个定律): 基本生活因子同等重要性 环境因子对植物的非同等重要性 限制因子 最适阈限 临界阈限 6、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平行观测原则。是区别于单纯农业研究和气象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 思考: 1、农业气象学与气象学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 2、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是什么?

3、农业气象学常用哪些方法来研究? 地理播种法 分期播种法 地理分期播种法 人工气候实验法 数理模拟法、田间试验法、统计数学法、遥感法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 1、氮气78% 氧气21% 氩气 干洁大气二氧化碳 臭氧 大气的组成稀有气体 水汽 杂质 2、对流层特点:(1)集中了整个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风云雨雪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对天气分析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2)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m下降0.65℃

γ为气温直减率,即气温铅直梯度。γ>0时,表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γ=0时,表示气温不随高度变化而变化;γ<0时,表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逆温层)。逆温是环境中很重要的大气现象,许多严重的污染事件都与之有关。逆温现象出现时,气层稳定性强。导致排放的气体污染物累积并产生污染事故 3、对流层分层(0~16km) (1)下层:0~2km 摩擦作用、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最强烈 气温、空气湿度等有明显的日变化、水汽丰富,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摩擦层(贴地层2m和近地层0—50~100) (2)中层:2~6km 空气运动以对流为主 有中云和积雨云出现,由云滴增大成雨滴的过程多在此层进行,因而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气层。 (3)上层:6km~对流层顶 水汽含量少,各种云均由冰晶或过冷却水滴组成 在中、低纬度地带,常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m/s的强风带,即高空急流。 (4)对流层顶:对流层与平流层1~2km的过度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小,甚至等温或者逆温 由低层上身而至的水汽和尘埃等多聚集在这里,使能见度恶化。

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四章培训讲学

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 四章

第四章水分 名词解释 大气湿度绝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植物蒸腾农田蒸散可能蒸散降水量降水强度水分临界期水分关键期水分利用率填空 1、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有:()、()、()、()。 2、水汽压的日变化的两种类型分别是:()和()。 3、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时,最低值出现在()时 5、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一般情况下()季节最小,()季节最大,但是我国大部地区则相反。 6、水汽凝结的条件为:()、() 7、云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空气中()、(),还必须有()。 8、云滴增大主要是通过()、()两种过程完成的。 9、按云底距地面的高度可将云分为()、()、()三族。 10、降水量的单位是(),降水强度的单位是()。 三、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 1、下列各途径中,能够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的有()()()() A、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 B、降温; C、减少水汽含量; D、撒干冰; 2、大气的冷却方式主要有()()()()等。 a、绝热冷却; b、辐射冷却; c、平流冷却; d、混合冷却。

3、有利于辐射雾形成的条件是()()()()。 A、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 B、天气晴朗; C、微风(1~3米/秒); D、大气层结稳定; 4、下列有关雾的说法正确的有()()()()。 A、城市雾较农村多; B、混合雾是由冷暖湿空气混合而形成的; C、雾的形成不需要凝结核; D、有雾形成,相对湿度大于100%; 6、产生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有()()()()。 A、露; B、云; C、霜; D、雾; 10、连阴雨过多的地区()()()()。 A、作物易倒伏; B、水果含糖量低; C、可引起落粒落果; D、植物多病; 8、冰雹形成在下列云层中()()()()。 A、浓积云; B、层积云; C、积雨云; D、雨层云; 四、改错题(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 1、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相对湿度。 2、未饱和状态下,水汽压小于0,相对湿度大于100%。 4、水汽压一定时,气温愈高,饱和差愈小,反之愈大; 6、温度愈高,空气的饱和水汽压就越大; 7、水汽压单峰型日变化常发生于夏季的内陆; 8、饱和差越大,水面蒸发越快; 9、大风天有利于露和霜的形成;无风天有利于雾的形成; 10、高云族包括卷云、卷层云、高积云等; 1、水汽压单锋型日变化最小值出现在:()

农业气象学整理版

1、大气的热力学分层及依据。 2、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太阳高度角(h):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0°≤h≤90°) h的计算公式:sin h = sinφsinδ + cosφcosδcosω(式中:φ为观测点纬度,δ为赤纬,ω是时角。) 特殊日期δ的值:δ=23.5sinN°(N°以度为单位,是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天数。春分日至秋分日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春分日(21/3)或秋分日(23/9):δ=0° 夏至日(22/ 6):δ=23.5° 冬至日(22/12):δ=-23.5°(23.5°S) ω的确定:ω是用角度表示的时间,每15°为一小时. 正午:ω=0 上午ω<0 下午:ω>0。

3、北半球可照时间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 4、地面有效辐射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

5、灌溉的表层温度效应及原因分析。 1.热容量:灌溉后土壤表层湿度较大,含水量较多,水的热容量较大,温度变化较慢。 2.导热率:土壤湿度增加,土壤的导热率也提高,其表面温度变化也越小。 3.潜热交换:温度升高,土壤表层水分会蒸发带走部分热量;温度降低,空气中水分会凝结吸收热量,从而减小土壤表层温度变化。 6、地面热量收支方程,并据此分析塑料大棚的保温原理。 (R辐射热交换;B传导热交换;P流体运动热交换;LE潜热交换) 塑料大棚的保温原理: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辐射,在土壤上盖上塑料大棚,白天通过棚膜和墙体的红外辐射、逆辐射,可以减少土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减少温室大棚内部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减缓土壤温度的升高;夜晚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减缓土壤温度的降低,因此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农业气象学 二、填空题: 1、农业气象学是()与()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多选题: 1、农业气象学()()()() a、是大气科学和农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 b、是农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c、是应用气象学的分之学科之一; d、是气象为国民经济服务的重点领域。 四、简答题: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 气溶胶粒子对流层 二、填空题: 1、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可将大气分为( )、( )、 ( )、( )、和散逸层。 2、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 三、多选题: 1、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d、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2、对流层()()()() a、是大气的最底层; b、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 c、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 d、云、雨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 3、在大气的各层中,对流层()()()() a、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 b、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5/100m; c、空气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d、是天气变化最为复杂的层次 4、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温度 b、空气湿度 c、能见度 d、降水量 四、改错题(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 1、对流层是大气各层中厚度最薄的大气层。

3、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和平流层。 五、判断题:(正确√,错误×) 1、在对流层中各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2、对流层是大气各层中厚度最薄的大气层。 3、对流层是大气各层中厚度最厚的大气层。 4、对流层是大气各层中厚度最厚的大气层。 5、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6、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和平流层。 7、气溶胶粒子能充当水汽凝结核。 六、简答题: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农业气象学试题(A)

园林系农业气象学试题 1.天气: 2.焚风: 3. 光合有效辐射: 4. 日平均温度: 5. 逆温: 6. 三基点温度: 7.气团: 8.寒潮:。 9.锋: 10.海陆风: 二、判断题:(1*20) 1. 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3. 每年的终霜冻是春季的最后一次霜冻。 4.由于冷空气密度比暖空气大,所以锋面总是向冷空气一方倾斜。 5.青藏高原是我国冰雹最多的地区。 6. 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7.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8. 风速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9.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10.当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某一地区交馁时,常能引起剧烈地天气变化过程。 11. 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12.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3. 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14. 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15.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16. 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17. 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 18. 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 19. 出现霜时必定有霜冻,而出现霜冻时不一定有霜。 20. 低压与气旋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名称。 三、填空题(1*20) 1.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2.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 3.凡在锋运行的方向上,暖气团逐渐代替了冷气团的位置,称为。 4.按照三圈环流理论,北半球有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四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农业气象学》课程是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艺、中药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等专业的科类基础课。通过《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基本气象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天气学、气候学、农业小气候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与生物环境密切相关的气象条件的形成、演变规律和中国的主要天气、气候状况,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灵活应用。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气象学概述 气象与气象学的概念,气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支学科、发展概况。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气象与气象学的概念,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分支学科、发展概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一章地球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1. 干洁大气 2. 臭氧和二氧化碳 3. 水汽和大气杂质 习题要点:大气中臭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布,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 第二节大气的铅直结构 1. 大气的热力学分层 2. 大气的其它分层方法及大气上界 习题要点: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分层,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气象要素 习题要点:气象要素及天气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本章重点难点: 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大气中臭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布,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分层,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征,气象要素及天气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大气热力学分层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 了解:地球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大气中常见的光、电、声现象。 第二章辐射 第一节辐射的基本知识 1. 辐射的概念及其特征 2. 辐射的基本定律 习题要点:辐射的概念、度量及单位,辐射的基本定律。 第二节太阳辐射 1. 日地关系和太阳视运动 2. 太阳常数和太阳辐射光谱 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 习题要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一年四季的形成,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的概念及计算,日照时数、可照时间和光照时间的概念,可照时间的变化规律,太阳常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方式。 第三节地面辐射平衡方程 1.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和短波净辐射 2.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长波净辐射 3. 地面辐射差额 习题要点:地面辐射平衡方程,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短波净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净辐射和地面辐射差额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地面辐射差额的日、年变化规律。 第四节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1. 辐射波谱与农业生产 2. 光照与农业生产 3. 光能利用与农业生产 习题要点:生理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太阳能利用率的概念,不同波谱段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光、温变化对植物南北引种的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