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

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

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
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

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

【专题名称】

【专题号】F2

【复印期号】2012年01期

【原文出处】《》(京)2011年10期第4~10页

【英文标题】Discussion on the Business Model for China's Modern Agriculture and Its Innovation

【作者简介】曾福生,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长沙410128

【内容提要】农业经营模式是农业经营形式与农业经营方式的有机统一。农业经营形式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内容,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属于技术进步范畴。研究发现,

以专业农户为基础,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是农业经营模式的主导模式,多种

模式并存是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格局和演变趋势;家庭经营为基础适度规模

的精准农业包含七个主要特征;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

控和扶持力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发展农业规模

化、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关键词】////

一、引言

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人多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以及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的状况是中国现代农业的严重制约因素。为了推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同时选择和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这是由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以及阻碍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层矛盾与问题决定的。泰尔、屠能、艾瑞保和布林克曼等认为农业经营方式就是农业种植制度或土地利用方式,这更多属于农业生产经营技术范畴。七户长生指出农业经营方式“问题不在于种植什么,而在于使用什么,怎样种植”。农业经营方式似乎是以表现生产关系的经营组织为主要内容,其实考察的仍然是农耕方式。国内学者们对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探讨主要体现在内涵界定和模式创新两个方面。大部分学者将农业经营模式、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经营形式混同使用(卜范达、韩喜平,2003)。王征兵(2002,2011)认为农业经营方式就是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或生产技术道路、技术途径,而农业经营形式所涉及的是农业主体的权利和经济关系问题。梁晓东(1984)认为各种生产要素的微观组织形式是农业经营形式,而不是农业经营方式。于金富(2007)提出的生产方式的四个有机联系内容反映了经营模式的内涵。在经营模式创新方面,胡必亮(2003)主张确立一种“双轨”农业经营制度,即稳定自给性小农与发展商业性大农。丁泽霁等(2001)提出了坚持农业家庭经营组织为农业微观组织基础、多种产权组织形式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战略思想。杨国玉、郝秀英(2005)认为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客观要求,农业经营大户是农业规模经营的主要方式。邓俊锋(2008)指出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就是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本文拟从农业生产关系与农业生产力两方面综合界定农业经营模式的涵义,从制度变迁角度对农业经营形式变化作推演,从技术创新的视角分析

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从而分析两个层面变迁脉络,确定现代农业经营模式选择的方向,并提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对策。

二、农业经营模式的解读: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耦合的视角

(一)农业经营形式

农业经营形式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形式,是以基本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劳动分工协作关系。其主要有家庭(农户)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等(见图1)。不同的农业经营形式形成不同的关系特征,农业经营形式的创新是改变这些关系。家庭经营是主要依靠家庭自有劳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业经营形式。集体经营形式是生产项目和经济活动由集体统一经营和统一管理,核心特征是坚持农业生产资料公有。合作经营形式是个体农户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参与合作组织。从实践看,家庭经营可以与不同的所有制、经营规模、技术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另外,农业经营形式不是截然分开的,是可以相互结合和兼容的。如中国的双层经营就是农户经营和集体经营的统一。1956年实现的农业高级合作实际是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经营形式发展道路总体上就是两条:一是建立在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机械化基础上的规模型的大农(场)经济;二是建立在生物化、技术化、保护型、劳动密集型基础上的家庭制小农经济。目前家庭承包基础上的双层经营的发展趋势将是适度扩大规模:一是逐步走向联合与市场,发展专业户甚至家庭农场,通过产业化和专业合作组织来实现外在的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以“组织规模”替代“要素规模”,推动“小农聚合”,改变单个农户的弱势地位;二是从组织和产业两个方面进行重新定位集体层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发挥“统”的功能。

图1 农业经营形式及其演变路线

(二)农业经营方式

农业经营方式是与农业生产力相联系的农业资源配置方式和农业技术选择路径,主要包含要素种类、要素份额和要素组合方式等三个内容,主要有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粗放经营、精细化经营等(见图2)。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寻求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和组合方式。科尔内认为要素增加是粗放方式增长,要素生产率提高则为集约方式增长。粗放经营是一种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主要强调由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产量。推延开来,粗放经营是社会再生产中单纯依靠资源消耗和劳务扩张来实现提高产量或产值的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增产和提质的经营方式。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资料以及较多的活劳动和畜力,主要依靠活劳动和畜力的投入来增加生产,强调劳动力的数量。目前,精耕细作仍为中国主要的农业经营方式。精细化经营是将现代化信息高新技术与农学、农业工程技术集成应用于获取农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经营方式和技术体系。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实质上就是通过新生产要素的引入及要素重新配置,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换、精耕细作向精细化农业转换、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换。

图2 农业经营方式及其演变路线

(三)农业经营模式

农业经营模式是农业经营形式和农业经营方式的有机统一,其中农业经营形式是生产关系方面的具体表现。农业经营形式是在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规定各农业经营主体的权利关系的权利束以及反映农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形式。农业经营方式是生产力方面的具体表现。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是通过农业技术的改变实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和组合方式。农业经营形式的演变包括不同经营主体的变化和同一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的变化。但是,目前在中国更多地体现在同一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的变化,农业经营方式则更多地表现为集约程度的变化。因此,这里引入土地规模标准来解释农业经营形式的过渡,从技术进步的视角来诠释农业经营方式的过渡。根据规模和集约程度两个维度大致可以分为分散粗放、规模粗放、分散集约和规模集约,构成一个思维模式矩阵。不同农业经营形式与不同的农业经营方式结合构成不同的模式。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和创新是农业的发展演变在本质上运用现代生产要素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适应性调整。总体而言,农业经营模式体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有机联系,农业经营模式的变革需要农业经营形式与农业经营方式的协同变迁,需要根据国情和农情进行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

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选择及其创新

(一)农业经营形式的选择

1.家庭承包经营是适应中国农业生产的最好或较好形式。在中国,农业经营形式是随着农业生产力及农业经济水平调整而不断变革与完善的。1949-1958年为农业合作社经营形式,1958-1978年演变为人民公社形式,1978-1984年基本实现了双层经营形式,1985年以来农业经营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农业经营形式的选择和确定决定于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家庭承包经营具有内在优势和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家庭承包经营在一定时期内仍是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但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参与

市场竞争有“功能性缺陷”等矛盾影响家庭经营的生命力的延续,农户经营不是农业经营形式的全部,农户经营需要联合、协作、社会化。农业经营形式的根本性变革势在必行。鉴于过去中国农业经营形式走向的脉络并不清晰,本文围绕农户经营发展脉络进行推演。

2.农户经营形式的基本脉络为:兼业户→专业户→专业大户。贝克尔家庭生产模型强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深化。陆学艺对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方向用“包、兼、专、联”四字概括。本文认为农业经营形式演进的大致轮廓和轨迹是包产到户→兼业农户→专业户→专业大户。新的集体经济企业和家庭农场可能成为农业经营形式。

(1)农户兼业经营是农户分化和理性决策的结果。农户兼业经营就是农户为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将部分劳动力投入到非农部门的跨部门经营现象,表现为亦工亦农或钟摆式的季节性兼业。贝克尔家庭生产模型认为兼业是一种家庭决策行为,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经营是家庭内部分工的结果,是农户分化不彻底的表现和一种过渡形式。农户兼业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1955-1986年日本兼业农户比重从%上升到%。1975年德国的兼业农场比重为55%。1969年美国兼业农场的比例为%。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国农户兼业程度不断提高。1984-1988年部分一兼农户和少量二兼农户开始涌现;1989-1999年兼业农户的比例不断上升;2000年以后农户兼业活动向着深层次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总之,由于农户兼业在微观上是合理的,纯农户存在向兼业农户转变的动力和倾向。

(2)从农户兼业经营向专业农户经营转化存在典型过渡性。兼业农户依靠“主业”与“副业”两条“拐杖”维持小农经济的生存和延续,制约了农地流转和土地经营规模扩大(黄宗智)。土地流转的停滞和小规模经营格局的凝固化,不会改变土地零散分割的局面,也不能增加农业分工程度、工作转换成本和学习成本递增,反而使专业化水平降低。在宏观上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兼业的“微观合理、宏观低效”的特点可能会影响到农户兼业的最终前途。尽管对兼业农户最后的出路在理解和预测上存在分歧,但是多数研究认为农户兼业是一种稳定形态而非农民离开农业的一个过渡,非农和农业将长期结合(Ayal Kimhi,2000)。在中国农户兼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将继续发展。但是,只要条件成熟,农户兼业经营向专业化经营转变是一个趋势①。专业农户就是从事专业化和商品化农业生产经营,其土地规模、生产技能、管理和经营水平、经济效益、企业家精神和市场适应能力均间于农户与家庭农场之间,具有过渡性特征。随着农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户及其层级也越来越多。当今中国兼业户大量增加,专业户正在兴起。潍坊100多万农户中专业户占1/3,如果扩大统计口径则专业户的比例接近半数。通过学习和模仿最终形成专业村甚至走向专业生产基地。

(3)专业农户向专业大户转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兼业农户转化为专业农户并不是终极目标,专业户的出现并没有解决小规模农户与市场衔接的矛盾。随着规模的扩大,专业户会衍生为专业大户。专业大户是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其专业性较强、商品率较高,都是经济能人,产业链条功能明显,具有科技和信息扩散力和带动力。专业大户经营就是家庭经营和规模经营的结合,是农村种养能手、专业户通过土地流转和资源、生产要素集聚而形成的。到2009年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专业大户对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经营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有利于重塑农民家庭的市场主体地位,有利于促

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质量,能够内生出自我发展的机制,有明显的发展极效应。专业大户经营将是推进中国农业第二个飞跃的理想路径(张晓山,2006)。

3.家庭农场是家庭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农业经营形式的创新。如何看待农业的规模经营涉及到农业的经营形式的选择。表面上看适度规模经营并不排斥家庭经营,其实,坚持农业家庭经营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是增强农业微观基础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家庭经营既有发展规模经营的内在动力和需求,也有容纳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能性和兼容性。如果实现家庭内部分工社会化、生产专业化,规模经营的优势同样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家庭经营进行专业分工和协作生产就可能演化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指由家庭成员自己经营的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含量的农业生产单位,是现代化技术、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农业经营形式,其本质是农业资本经济。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并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管理就变成了家庭农场。国外家庭农场在逐步发生性质上的变化,农户的兼业化被工商业资本控制和向合作社方向发展。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中国家庭农场也是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必然选择,其演变方向也可能遵循国外相关规律。

(二)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

1.传统农业的农业经营方式的现实选择和演化困境。分散经营是一种无奈选择。中国存在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的两难命题,农户属于超小型、高度分散的土地经营规模,粗放经营有其存在的诱因。农地规模过小造成农业粗放经营甚至大片土地抛荒,兼业农户对农业产出的期望值降低,不愿意对农业生产进行投入,粗放经营是其最佳选择。精耕细作是优良传统,是中国传统农业综合技术体系,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要素。在中国,精耕细作是与小农经济适应的,依靠精耕细作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仍然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正确选择。其实,精耕细作并非一定要与多劳集约结合,在物质技术基础改变与加强的条件下,能够实现既坚持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又坚持精耕细作、增加单产。精耕细作现代信息社会的延伸就是精准农业。中国农业仍属于高耗、低效型农业,粗放经营和传统的精耕细作无法使产量有较大提高,也难以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

2.基本脉络为:粗放经营→集约经营→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从农业过渡阶段的发展位势和农业生产资源出发,不断增加的农产品需求和耕地的有限性决定了农业发展必须从粗放走向集约,这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集约”应该是一种包括组织资源、信息资源在内的全方位“资源集约”。从理论上讲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是可能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已有的实践,农业集约经营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是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集约化经营虽然实行集约经营和效率提高,有利于在数量和质量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但是没有条件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内生促使努力寻求一种在继续维持并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精准农业要求资本或资源的集约使用、高效使用与节约使用,注重环境的保护。中国农业集约化水平较低,要实现现代化,不能走石油农业发展道路,应该利用现代技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因此,农业经营方式将按如下顺序演变:粗放经营→集约化农业→精准农业。

3.精准农业的诠释。国内对“Precision Agriculture”的译法不同,如“精准农业”、“精确农业”、“精细农业”等,但是对其内涵的理解是一致的(汪懋华,1999;周国红,2000)。精准农业实质是基于信息和知识来精细管理复杂的农业系统,是一种通用的

农业生产管理理念。精准农业具有如下特征:(1)投入基础。主要依靠劳动力和生物技术的大量投入且定量投入实现精确。(2)集约经营。主要依靠结构调整和提升来推动农业增长,以“全方位”资源集约为特征。(3)具有时空精确特征。精确地确定农作的地点,精确地确定农作过程的时间。(4)高技术。农业精准化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自动监控技术、农机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农业。(5)信息化农业。其核心是建立在“空间差异”及“时间差异”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基础上。(6)重视效益和环保的内涵型农业。本身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优质的高产出和高效益,是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有机地统一。(7)精准农业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具有一致性。精准农业运用先进农业科技和管理手段,建立经济、生态、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技术体系,实现农业的科学化、标准化、定量化、高效化,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之路。

(三)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

农业经营模式创新是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个必然产物,是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农业产业分割与市场经济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制度创新。方向是必须符合集约经营的要求,走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农业发展道路。根据前面对农业经营形式演变的脉络分析,小农将向专业农户、专业大户转化。在家庭经营基础上,以适度规模经营的专业大户经营为主要形式,精准农业将代表农业经营方式的方向。因此,农业经营模式应选择专业农户为基础的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

1.以专业农户为基础的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

(1)小农基础上的适度规模是方向。在现有农业经营制度框架下,“小农家庭经营”在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将长期存在。自从舒尔茨提出“小农贫穷而有效”理论以来,很多人秉持其观点,结合中国农业发展实际提出“小农家庭经营未必就是不高效的”(张德元,2004)。但笔者认为小农有效是土地配置效率,土地配置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并不是一个概念,规模经营需要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界定。家庭承包经营是现行农业的制度生存空间,也是现行农业存在的主体模式。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家庭承包经营很难获得规模效应,只有采用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手段的适度规模的家庭承包经营才能获得规模效率,即资源配置效率。因此自然可以推演出小农妨碍效率发挥。为了在小农的基础上获得规模效率,需要进行农地自由流转、集中来实现农地规模经营,从而发挥规模效益,这是现代农业发展和演进的规律,也是精准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专业农户为基础的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是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统一。农业规模经营与集约化是集约型规模经营模式所具有的两方面属性,应协调发展。相对外延式的规模经营来说,集约化规模经营在中国的农业发展中可能更有应用价值。基本国情历史地注定了中国农业短期内不可能推行合理土地规模的大农制,只能是众多小农户在有限的土地上实行集约经营,着重提高土地生产率。“高产、优质、高效”三位一体的目标为农业集约经营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任务。当不能从“规模”上取得“报酬”的时候,为了实现较好的农业效益,需要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张德元,2004)。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现出小农户、兼业户、专业大户等并存的复杂结构。新阶段要实现集约农业范围的延伸和类型多样化,推动专业农户为基础的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发展。

(3)专业农户为基础的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的区域实现和步骤。精准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技术路线和原则适用于任何形式和任何规模的农业生产。而且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中国精准农业实践和新技术已开始起步。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经济条件,对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规模化经营的地区以及不同技术集成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作区别对待。在规模化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国营农场可率先开展精准农业的开发研究和技术应用,可选点建立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区,引导农户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在经济落后、小规模经营的地区应积极探索新的实现形式,建立起适合小规模分散经营体制下的精准农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丘陵和山区应发展无机械化精准农业。北方平原发展半机械化精准农业。中国可先发展精准养殖业、加工业、园艺等,然后发展精准种植业。

2.多种农业经营模式并存是一个演变趋势。农村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在社会化程度、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等方面呈现多层次,决定了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和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现实中,各地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不尽相同,同一区域内的不同村组也会因实际需求产生不同的操作方式。(1)农业经营模式选择是一个帕累托改进的经济利益问题。这实际上正是难以对农业实行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症结所在。(2)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农业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的发展程度和模式又有一些不同,两者结合的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形成了特定的具体模式。(3)专业农户为基础的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是中国农业经营模式的目标模式。这既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也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更主要的是符合中国现实国情。当然,这并不否定其他经营模式,其实多种农业经营模式可以互相配合、互相渗透、共同发展。因此,单一的模式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农业经营模式的方向应是以专业农户为基础的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为主导模式,多种模式并存。

四、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扶持力度

现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薄弱,单纯依靠农民现有力量是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从宏观层面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农产品质量、价格等各项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强农业区划与规划工作,当好现代农业发展的引导者、规划者和组织者,并通过法律、经济以及行政手段引导和督促农业生产者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为农业经营组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农业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大量投入,如政府可设立农业研发和项目开发基金,建立农业规模经营风险基金制度,对农业规模经营实行特产税,发放低息贷款等,从财力与技术上给予支持,维护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市场导向的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配套的金融政策没有跟上来,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户和涉农企业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难以满足。

(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依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有效形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完善多方共赢的利益

联结机制,强化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在经营模式创新实践中的核心作用。鼓励进行多种生产经营模式探索,为经营模式的创新实践增添路径。

(三)加快农地流转,积极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

虽然从理论上讲精准农业不仅适合大规模生产也适合小规模生产,但精准农业的发展要求尽量扩大生产规模。农户联户经营方式比较适合精准农业的发展。经营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健全土地流转制度等方式来实现。制定相应的土地改革制度,实现一定程度上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土地的合理流动,使土地规模适当集中,这是精准农业模式的客观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农业专业化,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适应家庭承包经营的实际,强化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

(四)强化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为经营模式创新提供支撑

一是提高精准农业研究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政府及企业的资助下,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效的高性能的智能化精准农业关键技术,实现优质、高产和低耗,提高产品竞争力,争创良好效益。通过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促进精准农业技术的产业化。完善农村技术推广体系,加快精准农业技术以及其他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构建以农村职教中心为核心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村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结合农村各种合作组织,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二是着力培育涉农人才,为经营模式创新奠定人才基础。围绕着改造传统农户、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其发展集约型规模经营的能力,使其成为集约型规模经营的引路者。培养大批专业合作组织骨干队伍和复合型村社干部,形成核心推动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建立稳定的精准农业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建立长期的培训体系并制度化、规范化。对于应用型人才,要以现有的农村技术人员为基础,广泛推行培训制度。

注释:

①条件有:一是兼业农民预期专业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大于其总成本时,被激励的兼业农户就会向专业农户转换;二是农户人力资本积累和资源优势,自觉从事专门生产以获取专业化的经济收益;三是农产品生产市场化、商品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卜范达,韩喜平.“农户经营”内涵的探析.当代经济研

究,2003(9):37~41

[2]王征兵.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研究.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2

[3]王征兵.中国农业发展方式应转向精细密集农业.农业经

济与管理,2011(5):16~20

[4]梁晓东.我国的农业经营形式初探.天津社会科学,

1984(4):15~22

[5]于金富.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质在于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国经济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释.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97

[6]胡必亮.我国应选择一条“双轨并行”的农业经营制度.

经济研究参考,2003(79):23

[7]丁泽霁,杜志雄.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与面临的新形势.中国农村经济,2001(3):77~80

[8]杨国玉,郝秀英.关于农业规模经营的理论思考.经济问题,2005(12):42~45

[9]邓俊锋.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实践与评价.中国集

体经济,2008(5):158~160

[10]张晓山.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经济问题,2006(8):4~8

[11]汪懋华.“精细农业”的实践与农业科技创新.中国软科学,1999(4):21

[12]周国红等.精确农业科技创新及在我国应用的框架体系.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5)

[13]张德元.论小农集约经营.经济学家,2004(1):42~44

[14]Kimhi, Ayal & Rapaport, Eliel, 2001. Time Allocation between Farm And Off-Farm Activities In Israeli Farm Households-1995, Discussion Papers 15002,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笔者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赣县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赣县共有19个乡镇,农业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 21万吨,比去年增产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95元,同

比增长%。 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甜叶菊、烟叶、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见雏形。以韩坊、王母渡、大埠等乡镇为主的烤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种植烤烟面积亩,收购烟叶36259担,比去年净增烟叶4059担,均价元,比去年增加元,亩产值达2149元,烟叶收购总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烟叶税550万元。以田村、南塘、茅店等乡镇为主的甜叶菊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县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收购干叶吨,比上年增长% ,实现总产万元。为赣县甜叶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以五云、储潭等乡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年产量达12940吨,年产值达3896万元,稳稳打入了赣州市这个大市场,并占具40%以上。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 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建设。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积 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极大的提高了赣县农业机械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显著增强。 一是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优化。国务院出台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后,科技部率先行动,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部区会商议定书,出台了促进宁夏科技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我区农业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指导和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我区先后出台了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深化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涵盖农业科技工作诸多领域的科技政策,明确了农业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工作会议,对包括农业科技在内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奖励了一批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典型,优化了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二是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通过科技改革、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农业发展基本需求的研发推广体系。培育组建了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农科院、水科所、气象所等3个非营利科研机构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由改革前的50%上升到85%。建立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 三是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成绩斐然。积极争取并实施了电子农务平台、盐碱地改良、设施园艺、压砂地持续高效利用、枸杞、马铃薯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自治区级农业科技项目数百个,启动了自治区“5183农业科技工程”,投入科研经费上亿元,取得并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出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引进选育优良农作物、牧草、林木、蔬菜品种数百种,水产品扩展到8个类型20多个品种。实现了小麦第4次、水稻第5次、玉米第6次更新换代,创造了水稻单产933.85公斤、玉米单产1248.9公斤的历史新高。冬麦北移技术扩大示范推广到30万亩,亩产较春麦增加100-150公斤,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奶牛年产量达6700公斤,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黄河鲶鱼人工繁育、经济林木花卉快速繁育等农业高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全区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超过75%,畜禽改良率达到90%以上。2007年以来,我区共取得100多项自治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最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工作,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出现以下特点: 认识有了新高度。新农村建设工作很多,工作从何抓起,力量往哪里使,工作的突破口在哪里?现在地方党委、政府绝大多数都认识到,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思想认识的统一,使发展现代农业有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发展有了新思路。绝大多数省市区,特别是农业大省,开始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提出从六个层次发展现代农业,即发展设施农业、效益农业、安全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沈阳市沈北新区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工作有了新力度。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多数地方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都普遍加大。沈阳市沈北新区在运作建设资金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建立了三大体系:一是放开要素市场,建立民营资本投入体系。将供电、供水、供热等可经营类项目全部市场化,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

是集中使用财政资金,建立“支农、惠民”公共财政体系,集中财力办大事,使财政资金重点向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倾斜。三是拓展融资渠道,组建国资公司、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建设开发公司三大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吸纳银团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但在看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成绩的同时,更要分析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大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难以吸引资金投向农业;社会上的资金多数投入二、三产业,这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发展现代农业与确保粮食安全的矛盾。有的地方往往是以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发展现代农业,显然这与确保粮食安全是相矛盾的。 发展现代农业与分散小农经济的矛盾。我国农户土地规模小,农民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这是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面对的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与地方财政紧张的矛盾。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是我国农业地区的基本特点。农业县区既要保人员工资,又要解决一些必需的社会发展问题,无力增加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花费时间长,效果不明显,由此而导致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内在的积极性。 发展现代农业与目前农民素质较低的矛盾。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摘要:这几年来,中国的电影文化业正在改进和提高,电影正在成为社会文化舆论的中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阐述,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优势和危机,然后据此引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正文: 一.中国电影的现状简介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走得颇为艰辛,但毕竟还是很有价值的。从1905年中国电影的诞生,到第一代电影人的长成;从第二代的东方美学电影,到第三代电影人对民族电影的艰苦探索;从“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笼罩下的第四代电影人,到横空出世雄心勃勃地扛起家国重担的第五代,再到如今关注个体自我的第六代电影人,他们所做出的努力都经过了时间与人们挑剔的评价,得到了公众的认同。 这几年,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电影正越来越多,电影市场也越来越“热”。近十年来中国电影频频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亮相,让国际电影人和各国观众逐渐从知道中国电影到了解中国电影,再到关注中国电影,到现在喜欢中国电影。这些明显而迅速的变化,说明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从近期几部电影的高票房也可看出电影市场的火热,从创下最高票房纪录12.6亿的《泰囧》到同样突破12亿票房的《西游降魔》,再到这两天票房持续增长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人不禁惊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迅速。来自中国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这些数据无疑给业界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国产电影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大量资本正往里涌。 (二)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 首先是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和跟风。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题材虽好但是看多了不免感到乏味。除此之外,中国电影还喜欢跟风拍摄,有一个题材的电影大热之后便一窝蜂的出现好多质量上良莠不齐的相同题材的电影,比如去年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引发观影热潮后,今年电影市场上便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题材的小清新的电影,就像最近上映的《分手合约》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是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2002年创下205亿票房的《英雄》拉开了当下国产大片营销产业的序幕。为了争取高票房,越来越多的导演选择用明星来造势,用宏大的场景来吸引观众,而忽略了电影的本身。除了各种叫座不叫好的商业大片之外,影片中越来越多的广告植入也让人诟病。实际上和好莱坞的广告产业相比,中国电影的植入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是小巫见大巫。但即使这种“小巫”,观众认为中国电影过度商业化,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置观众于不顾的感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实际上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恰好说明,中国电影看上去很商业化,其实离真正成熟的商业化还差得很远。 最后便是中国的电影渐渐的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中国电影的一个趋势,就是西化严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电影是一门离不开科技更新的艺术,对于西方发达的科技,我们应该借鉴。可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引用的是他们的科技,借鉴的是他们的技术和方法,我们的电影故事还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中国大地上的故事,需要中国电影人们用影像抒写的还很多,又何必非得要中国人穿上西方人的外套像个小丑似的扮演他们的悲欢离合呢?中国电影更多面向的是中国观众,所以应该选择中国人的审美、娱乐取向,而不是一味讨好西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2.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从农业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和,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切实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以科技“利器”突破资源紧缺的约束,努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要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加快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当前,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就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一是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要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

现代电影的发展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在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中国居民在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都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一般都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13年的3,000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14年的将近20,000。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一直都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与者获益。这些政策包括私人资本投资,电影院数字化,金融机构参与电影融资及电影的出口等。而对电影产业实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影公司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及进口税方面的负担。此外,政府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保护版权内容,其中就包括在

网络内容共享方面的政策。除了这些政策,政府也在实现电影产业逐步开放方面一直作不懈努力。从2000年初的私人电影公司放行授权政策到增加电影出口配额,在过去20几年中,中国政府不断简化电影审查程序,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影制作包含所有在电影制作有关的活动,如电影素材选取,电影融资,制作团队和演员选取,拍摄,后期制作及获取监管部门的批准。 近几年,中国国内电影制作板块变得尤为活跃。根据资料显示,从2005年到2014年期间,中国电影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4.9%。2012年国产产量总量达到最高745部,2013年共产出近638部电影。进入门槛低和从非电影公司和金融机构获取的融资不断增加使得电影制作市场出现高度分散,现在全国范围类总共拥有约300个电影制片厂。 总的来说,一部成功的电影包含以下关键因素:优秀的电影制作团队和演员,电影剧情的市场化,获得一家有实力的电影发行公司的支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电影巨星频频亮相国际市场,电影制作成本,特别是演员成本,未来将不断出现攀升。 近年来,电影制片人通过不同渠道来获得电影融资,其中包括电影制片厂,电影业之外的投资者,电视台,海外预售发行权,电影植入广告和政府支持等。此外,凭借票房和版权以及个人信誉担保,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参与电影融资领域。一些电影制片厂也能够通过向公共和私人发行股票来融资。 通过建立中外电影制片商的合作不仅给了外国电影制片商更好地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得外国电影不受进口配合的限制可以在中国放映。《十月围城》就是通过香港电影制片商和中国内陆投资者合作创造出的佳作。 ——电影发行 电影发行对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发行商通过在各大院线安排电影的放映和媒体宣传来创造公共利益。电影发行商主要负责制作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第一讲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农业发展的阶段分析 一、原始农业阶段 1、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生 动机:环境变化引起新的食物来源的需要 产生:驯化野生动植物 标志:“神农氏”的出现(约6000年前) 过程: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 2、原始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石刀、石斧之类,这些都是用来砍伐树木。 3、原始动物的驯养 (1)由于狩猎的需要,最先驯养的动物可能是狗。(2)到四、五千年前,家畜饲养进一步发展,狗、猪、牛、羊的数量增加。(3)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和鸡在成了饲养的家畜、家禽,后世所称的“六畜”此时都已被人们驯养了。(4)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始发展。 二、传统农业阶段 (1)产生:奴隶制后期至蒸汽机发明之前时期。 (2)内涵:在生产过程中以精耕细作、农牧结合、利用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生产经营;不使用合成农用化学物资,充分利用有机肥进行地力

培肥,保持土壤良好的结构性和耕性,延长土壤的使用寿命;采用农业和人工措施,如多种种植、增加天敌、人工捕捉、合理倒茬和换茬、筛选和种植抗病品种等措施,进行病虫草害防治,逐步地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农业耕作体系。 (3)特点: 1、铁制农具和畜力的广泛使用。 2、畜牧业出现以放牧或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 3、经济形式以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的自然经济为主体。 三、石油农业发展阶段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 特点:追求产量,不计成本和环境破坏。 后果: 1、破坏土壤,加速水土流失。美国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31亿吨,由土壤流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亿美元。 2、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美国31个州存在化肥污染地下水的问题,农村钦用水中63%被农药污染。 3、单一作物种植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单一作物种植造成了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减退,病虫害加重。 4、大量消耗能源且能源利用率低。 5、高投入带来高成本,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增加。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武汉市农业局种植业(蔬菜处)处长王火明 一、概述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理清和挖掘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明晰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较多,有些从阶段论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也另有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包含现代科技、管理等在内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阶段论和产业体系论分别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农业进行解释的。 现代农业解释之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解释之二:卢良恕(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我国现代农业一般可定义为,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三: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科技创新产业。它既包涵有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标准化等特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四: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现代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2004-201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 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根本性任务; 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撑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天津在农业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研发、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取得科技成果500多项,在黄瓜和花椰菜等蔬菜育种、西甜瓜育种、杂交粳稻和专用小麦育种、生猪育种、动物克隆、转基因农产品检测、全幅玉米收获机研发以及农产品保鲜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全国领先的成果,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种科技奖励93项,保持了天津在蔬菜、作物育种领域的优势地位,实现了农业收获机械创新的突破。先后组织2541位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了150项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共引进推广新品种1021个、新技术195项,建立科技示范户9321户,取得社会经济效益38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2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 打造都市现代农业高地必须依靠科技的引领 按照天津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确定的构筑“高端产

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三个高地的奋斗目标,《天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天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目标是打造“三个高地、两个基地”,即打造现代农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生态宜居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现代农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要求天津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已有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善产业技术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优势产业科技发展水平,提升都市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 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依靠科技的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农产品消费安全、农产品贸易安全、农产品市场秩序的重大问题。保障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供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选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攻克一批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构建一套完善的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立规模化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可有效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和持续供给能力。 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

浅析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摘要:电影产业化的观念和制度并没有真正确立、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量与电影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电影市场现状与市场潜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进口影片与国产影片、市场"大片"与普通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票房份额严重失衡,特别是发行业、放映业与制片业利益冲突日益激化,则说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发展和调整时期,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关键词:中国电影电影产业好莱坞电影发展现状 第一、电影产业体制的改革阵痛。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的,电影业在市场压力下逐渐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这一过渡首先是制片方式的转变。电影制作机构的增扩,电影出品权的逐渐放开,部分地分散了电影生产的垄断性,为电影作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可能性。因而,10多年来,不仅国家或者电影企业投资生产影片,而且还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国营和民营、电影企业与非电影企业、大陆与港台、中国与外国联合拍摄的影片,各种社会资金注入电影企业,使国产影片的投资规模年增长幅度从90年代以来达到了10%以上,国产电影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引进了这些资金所代表的运作机制、文化观念、以及市场竞争意识,这为提高电影的创作、制作水平和艺术、技术质量提供了经济前提。其次是发行方式的转变。90年代初期,一直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购统销、垄断经营的电影发行体制解体,多种机制、多种形式的发行放映模式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制作、发行、放映业的积极性;扩大引进发行外国电影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引进世界"流行"影片,在刺激电影市场的同时也影响到本土电影的制作策略和影片风格。 (一)近年来电影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发行业和制片业的相互渗透和参与趋势仍在增加,许多地区和机构已经建立或者正在酝酿建立制作、发行甚至放映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竹山县大庙乡四庄坪村---吴胜波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我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大庙乡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大庙乡共有1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3270人,农村劳动力10800人,现有耕地面积3.85万亩,播种2.85万亩,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2014年全乡粮食总产量 21万吨去年增产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000万元,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95元,同比增长10.1%。(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按照高效

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茶叶、烟叶、核桃、”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见雏形。以铁炉沟、鲁家坝村、为主的烤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乡种植烤烟面积1000亩,收购烟叶5259担,比去年净增烟叶859担,均价6.89元,比去年增加1.07元,亩产值达4149元,烟叶收购总产值500多万元,实现烟叶税50万元。以黄兴村、全胜村、大庙村为主的茶叶种植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乡种植面积1000亩,比上年增长50%,年绿茶产量0.5吨,比上年增长56.6% ,实现总产192.09万元。为大庙乡茶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以四庄坪村、万兴村、大营盘村为主的核桃种植取得了显著成绩,现有种植管护核桃面积1800亩,预计年产值达300万元,并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加大市场占有量。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建设。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极大的提高了赣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宽带的目标。

中国电影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国电影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现状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电影创作、产业规模、公共文化服务、海外传播等各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进入到由产业化初级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 1、票房 近年票房收入概览 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1.72亿元在2009年电影票房增长42 96%的强势基础上,再次增长63 9%。。全国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数1533块,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突破6200块。 截止3月底,2011年季度全国城市影院电影票房收入为26.75亿元,今年国产影片无论入市数量还是票房收入,均完胜进口影片, 增幅超五成。 影片类型 2010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生产动画影片16部,纪录影片16部,科教影片54部,特种影片9部,电影频道出品数字电影100部。此外,2010年进入城市主流院线的国产影片260多部。 2、中国电影企业

华谊兄弟2009年上市后,于2010年开始进军电影院线领域。同年12月,博纳影业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电影企业。但从2010年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国产影片可以发现,尽管每部影片的制作都有民营电影企业的加入,但真正能推出在市场上具有票房号召力影片的企业仍然很少,民营电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亟须加强。 3、电影产业链 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产业链是指包括电影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简称“制-发-放”)的一体化流程。在原有产业链前后端进行延伸,前端加入电影投融资,后端加入电影衍生产品(如音像制品、广告、游戏)和拓展其他放映渠道(如在有线电视、MP4、网络等媒介播放)。中国尚处于由传统电影产业链向大电影产业链的过渡时期。4、政策扶持 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陆续对电影行业进行了体制改革,从政策环境上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影业,形成竞争机制。同时,国有电影制片厂也在进行转企改制。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集中化程度比较高,我国核心电影企业初具规模。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电影业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态势,电影已成为我国传媒产业中最具成长潜力的行业。 5、存在的问题

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XX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哈市建成并投入使用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4530栋;规模化果蔬生产基地3个。XX年第一产业产值亿元,较上年增加亿元;增加值亿元,较上年增加%。露天蔬菜和日光节能温室蔬果种植总产量达万吨,产值达亿元,蔬菜自给率%,较上年增长个百分点。长期以来,我市以温室大棚、节水灌溉、先进农机推广为抓手,不断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主要做法 加强政策扶持,搭建发展平台。在推进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做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新增蔬菜基地验收、基地建设项目申报等工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社会化服务。扶持推进万庄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

设光伏与设施农业相结合的蔬果种植项目,落实省级补助资金300万元,在新堉专业合作社实施智能温室建设,大力探索发展低碳、绿色的循环现代农业。 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培植特色农业”的思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种养结构进一步合理,规模不断扩大。种植业方面,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达万亩;油料作物万亩;蔬果种植面积(含复种)万亩;饲草万亩;枸杞面积达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枸杞产量15388吨,较上年增加1284吨;产值万元,较上年增加万元。畜牧业生产方面,积极指导养殖结构调整,稳定畜牧业生产。全市各类草食牲畜存栏万头/只;出栏万头/只,牲畜出栏率达49%,肉产量达5900吨。奶产量达3321吨,蛋产量达800吨。 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队伍作用,强化技术引进和推广工作,采取集中培训、观摩学习等形式,向农民群众“手把手”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共举办各类理论和技术指导培训班27期,培训农牧民2890人(次)。积极引进新品种,生产西红柿、黄瓜等反季节蔬菜,草莓、西瓜、葡萄、油桃、平菇、双孢菇等无公害果蔬30余种,果蔬生产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