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豫南稻田紫云英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

豫南稻田紫云英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

《豫南稻田紫云英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

绿肥行业专项实施以来,我国主要农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模式集成研究。河南省南部稻区形成了紫云英-水稻种植模式,由此形成了《豫南稻田紫云英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土壤肥料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罗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固始县农技中心起草并提出。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

绿肥可以直接或间接翻压到土壤中作肥料,或通过它们与主作物的间套轮作,起到促进主作物生长、改善土壤性状等作用。绿肥作为一种生物肥源曾对我国的传统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更离不开绿肥。紫云英是我国南方很常见的一种绿肥,豫南稻区每年有大量的冬闲田,为紫云英的种植提供了空间。信阳、驻马店、南阳地区紫云英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冬季覆盖作物。紫云英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及土地资源,进行固氮、吸碳,不仅可起到轮作倒茬作用,同时又是优质生物有机肥源。稻田翻压紫云英可培肥和改良土壤,优化环境,提高水稻产量,对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近年,豫南稻区基本形成了

紫云英-水稻的种植模式。对于紫云英播种、翻压、后期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水肥管理等生产问题还缺少相应的理论技术支撑。在目前尚没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为了规范相应生产技术,建立与河南省产地实际相适应的技术标准,打造生态绿色农业,制定《豫南稻田紫云英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将有利于提高紫云英-水稻一体化水平,提高栽培管理方法,保护生态环境,为市场提供安全卫生、优质、环保、无污染的有机稻米,获取更高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三、标准的制定过程

1、前期研究工作

2008年以来,随着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启动,我国绿肥的研究工作得以恢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和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承担了河南农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课题,在豫南地区大力发展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紫云英是我国南方很常见的一种绿肥,豫南稻区每年有大量的冬闲田,为紫云英的种植提供了空间。针对河南稻区的生产条件、生态条件和气候资源特征,提出一套适合豫南稻区的紫云英种植利用模式,形成紫云英-水稻一体化栽培模式,易于农民操作的技术规程进行示范推广。

2008年,根据现在有的豫南紫云英生产利用技术,在固

始县胡族镇进行初步示范应用,示范面积2000亩。2009年,根据上年度的试验结果,结合历史成果,对豫南稻区紫玉英和水稻轮作模式中的单项技术进行筛选组合,初步形成豫南稻区水稻-紫云英生产和利用技术集成,并开始应用,采取边研究边示范推广的方法,在示范中对该套技术集成进行检验和完善。2010年,基本形成了紫云英-水稻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集成。

2、标准基本框架

2008年至2010年,课题组在研究工作以及大田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紫云英-水稻一体化栽培模式进行系统总结,并查阅了大量的国内文献资料,确定了《豫南稻田紫云英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

3、标准征求意见的起草经过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1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及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科技人员组成的小组成员的讨论,最终完成了《豫南稻田紫云英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河南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4、征求专家意见

2012年,通过征求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河南省农技推广总站、河南农业大学、信阳市土肥站和固始县农技中心等8位专家的意见,并

针对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形成《豫南稻田紫云英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河南地方标准的送审稿。

四、标准编制原则和依据

按照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申报2016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要求,提交了《豫南稻田紫云英种植及利用技术规程》立项申请进行立项。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豫质监标发〔2016〕262号《关于下达2016年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同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罗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起草了本标准。

本标准制定的原则:课题组从种植技术生产实际出发,遵循全面、科学、合理、简明的原则,既考虑标准前瞻性又顾及农户的生产实际。通过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监督、指导生产的依据,在生产上切实可行。在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生态的目标。

依据:按照新颁发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

五、标准主要指标的确定和依据说明

本标准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范围

第二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三部分术语和定义

第四部分紫云英播种

第五部分紫云英田间管理

第六部分紫云英翻压利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豫南稻田紫云英种植与利用技术中的术语和定义紫云英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以及翻压利用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合豫南稻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8080 绿肥种子

NY 410 根瘤菌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豫南稻区

主要是指河南省信阳市、驻马店市和南阳市的水稻种植区。

3.2紫云英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又名花红草、草子等,是豆科黄芪属越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冬季绿肥作物。

3.3绿肥

一些作物,可以利用其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鲜体,直接或间接翻压到土壤中作肥料;或者是通过它们与主作物的间套轮作,起到促进主作物生长、改善土壤性状等作用。这些作物称之为绿肥作物,其鲜体称之为绿肥。

3.4稻底套播

在水稻生育后期将紫云英种子播进稻田的播种方式。

3.5跑马水

是漫灌的一种方式,指田间快速漫灌一次水,多余的水马上排出。

4 紫云英播种

4.1种子准备

一般应到正规种子供应商处选购当年种子,也可使用保存妥善的自留种。不管使用何种来源的种子,都要清除种子内的杂物,做简单的发芽率检测。

4.2种子质量

紫云英种子必须符合GB 8080的规定的三级良种,即纯度不低于94%、净度不低于93%、发芽率不低于80%、含水量

不高于10%。

种子经营单位提供的紫云英种子,应按GB/T 3543.4的规定检验,并附有合格证。

用户可采用下列简易方法测定发芽率:先把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取2份,每份100粒。准备2条毛巾,用开水打湿后放凉,毛巾湿度以轻拧不滴水为宜。将2份种子分别摆放在毛巾上,边摆边将毛巾卷起,把种子卷在毛巾里,放入干净塑料袋,系上袋口,放在室内保持室温20 ℃左右。放入后第5 d和第7 d分2次数发芽数量,计算发芽率。一般发芽率达到80%左右时,可以认为种子质量符合要求。

4.3种子处理

4.3.1晒种

在播种前选晴天晒种1 d~2 d[1]。晒种时要摊匀勤翻,晒透。

4.3.2擦种

晒种后,按每10 kg种子掺1.5 kg~2 kg细砂[2],用碾米机打1~2次,以种子稍微发热为度,这样做可使种皮上腊质层被擦破,有利播后发芽。

4.3.3选种

使用自留种的农户要进行选种。将擦种后的种子采用比重为1.05~1.09的盐水(100 kg水加食盐10 kg~13 kg)或黄泥水选种,去杂去劣,清除菌核,提高种子质量[1]。使用合格商品种子的农户不需要选种。

4.3.4接种根瘤菌

条件不具备时,可以不接种根瘤菌。但在多年没有种植过紫云英的地区,尽可能进行根瘤菌接种。

用于接种的根瘤菌菌剂必须是正规厂商生产的合格产品。播种前将菌剂倒入盆内,加水调成泥糊状,然后拌种。一般1 kg菌剂可接种10 kg左右的紫云英种子[3]。

4.4播种

4.4.1播种量

试验按照紫云英播种量设5个处理: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30.0 kg/hm2、37.5 kg/hm2。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增加,紫云英鲜草产量也不断增加。播种量为22.5 kg/hm2~37.5 kg/hm2时,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从节约生产成本和增加鲜草产量角度考虑,播种量以22.5 kg/hm2为宜。在种子产量方面,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紫云英种子产量先升后降,播种量22.5 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因此紫云英的适播量为22.5 kg/hm2~30 kg/hm2,作绿肥翻压时适宜的播种量应为30 kg/hm2,在作种子生产时,播种量应以22.5 kg/hm2。

4.4.2播种期

试验设置了8月20日,8月30日,9月9日,9月19日,和9月29共五个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8月20日到9月29日之间播种,紫云英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除8月20日处理外,播种越早,紫云英鲜草产量越高。8月20日播种,冬前紫云英生长旺盛,田间通透性差,抗病性降低,菌核病发生相对严重。9月19日播种时,紫云英种子产量最高,比8月20日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与其他播期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播种期控制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完为宜,不能迟于9月下旬。稻底套播在水稻收割前20 d播

种,这时正值水稻蜡熟中期,结合烤田,开沟排水,待田间水落干,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后播种,有利早出苗、出齐苗、多出苗。

4.4.3播种方法

以撒播为主,采取分畦定量的方式,均匀撒播。

5 紫云英田间管理

5.1水分管理

紫云英在生长期间既怕涝又怕旱。在田间管理中,一定要开好横沟、纵沟和围沟,达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做到未雨先防,雨过田面不积水,以利全苗、壮苗。

出苗时,淹水易造成烂芽、缺苗。越冬时,多水或干旱均影响根系生长甚至死亡。春季旺长时,积水会造成黄苗,生长不良。如遇严重干旱,要及时灌跑马水。

5.2施肥

稻田肥力较低时,建议采取施肥措施。但如果稻田肥力较高或者对紫云英鲜草产量要求不高时,在紫云英生产过程中也可不施肥或少施肥,以减少农事操作、降低成本。

地力较差的田块,水稻收割后要及时追肥,一般每667 m2追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5 kg~20 kg,同时施入少量钾肥或草木灰等,以保证紫云英对磷、钾肥养分的需要[1]。紫云英冬前追肥,能增加养分,保温防冻,促进早发。冬前追肥,早施比迟施好。

如果春季需要追肥,以“雨水”至“惊蛰”这段时间为宜,一般每667 m2用人畜粪尿50 kg~100 kg兑水泼施,或用每667 m2尿素3 kg~4 kg撒施或兑水泼施[3]。花蕾期是植

株生长旺盛期,这段时期需要的养分量大。在紫云英孕蕾期每667 m2用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浓度为0.1%~0.15%硼砂(硼酸)溶液和0.05%钼酸铵溶液兑水50 kg~60 kg叶面喷施1~2次[4],不仅能促进植株生长,提高鲜草产量,而且有保花保荚的作用,可提高种子产量。

5.3病虫草害防治

5.3.1病害防治

紫云英生长期间主要病害有菌核病、白粉病。开好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可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紫云英菌核病发病时每667 m2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 g~150 g兑水75 g~100 kg喷雾,在早期也可每667 m2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 g~100 g,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 g~100 g兑水1000倍喷雾[5,6]。

防治白粉病可每667 m2用20%三唑酮乳油5 g~10 g 兑水50 kg喷雾;或每亩用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 g~40 g兑水1000倍喷雾,在发病初期或初病盛期喷雾,效果都很好[5,6]。

5.3.2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和潜叶蝇。可用苦参碱、呋虫胺、噻虫啉等农药防治,既能杀死害虫,又能保护蜜蜂不受毒害[6]。苦参碱每667 m2用0.3%水剂100 mL~150 mL,或1%可溶性液剂30 mL~45 mL兑水40 kg~50 kg均匀喷雾。呋虫胺每667 m2用20%水溶性颗粒剂20 g~40 g兑水喷施。噻虫啉每667 m2用40%悬浮剂8 mL~30 mL兑水喷施。

5.3.3草害防治

豫南稻区紫云英田的主要禾本科单子叶杂草有看麦娘、棒头草、罔草,双子叶杂草有牛繁缕、猪殃殃和荠菜。稻田套播的紫云英田杂草很少,一般不需要防治。草害严重发生的地块,应尽早防治。在杂草2叶1心期每667 m2用精吡氟禾草灵20 mL加水30 kg喷雾,可基本杀灭禾本科杂草,其它杂草可用人工拔除。

6 紫云英翻压利用

6.1翻压时间

两年的试验结果都表明,在盛花期翻压“信紫1号”,土壤速效氮含量在水稻各生育期均最高,同时水稻在各个生育期对氮素、磷素、钾素累积吸收量均最高,水稻产量也最高。表明盛花期是翻压“信紫1号”的最佳时期。“信紫1号”盛花期距水稻的插秧期有30 d~35 d的时间,在盛花期翻压“信紫1号”,等到水稻插秧时,紫云英能够充分腐解,并且此时植株体内所含的肥分和产草量最高,单位面积所收获的肥分最多,能够满足水稻高产对养分的需求。

紫云英在盛花期或稍过盛花期,植株体内所含的肥分和产草量最高,单位面积所收获的肥分最多,此时是紫云英翻压的最佳时期;翻压过早,产草量低,且植株枝叶幼嫩,纤维质少,茎叶比小,在土壤中腐解快,易引起水稻生育前期肥效过猛,生育后期脱肥的现象,不能获得稳长的肥效;翻压过晚,紫云英腐解慢,不能满足水稻生育前期对肥分的需要,而且容易导致栽秧后紫云英继续腐解,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秧根中毒,有碍秧苗返青。

6.2 翻压量

试验结果表明,在化肥用量减少到正常用量的80%时,

水稻产量由高到低分别是翻压信紫1号2500 kg/667 m2、2000 kg/667 m2、1500 kg/667 m2、1000 kg/667 m2;在化肥用量减少到正常用量的60%,产量排序与80%化肥一样。同时说明在化肥减量的情况下,翻压的信紫1号量越大,水稻的产量就越高,并且都比不翻压紫云英仅施100%化肥的产量要高。豫南稻田紫云英每667 m2鲜草产量为1500 kg~3000 kg,可根据鲜草产量确定化肥施用量。每667 m2翻压1500 kg和2500 kg左右紫云英鲜草时,水稻化肥减施量分别为20%~40%。

6.3 翻压方法

一是干耕晒田2 d~3 d,再灌水耙田,这样土温较高,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强烈,腐解较快,并有减少水稻秧苗期因紫云英分解导致的僵苗。这种翻耕方法适宜在地势较低、土壤水分充足的沼泥田中使用。

二是翻压前灌水,这样土温较低,腐解较慢,肥效稳长。这种翻压方法适宜在地势平坦、土壤水分不足、土壤硬度较大的田块使用,可以减少因紫云英分解过快导致的营养损失或供应不平衡,也可以减轻翻耕难度。

翻压后管好田水,防止肥分流失。

6.4 翻压紫云英后稻田的水肥调控

翻压紫云英作绿肥的地块,水稻插秧时可以少施用化肥20%左右[7]。

6.4.1 水稻产量

翻压紫云英的田块可以采用高产及超高产栽培管理方式,每667 m2目标产量为600 kg~700 kg。

6.4.2 基本要求

选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育苗移栽,株行距20 cm×30 cm,每穴插2棵苗,每667 m2有效穗达到18~20万穗。

6.4.3 施肥量及方法

在每667 m2翻压紫云英1500 kg左右的基础上,施用氮(N)8 kg/667 m2、磷(P2O5)4 kg/667 m2、钾(K2O)4 kg/667 m2左右,留种和做饲料的田块,施用化肥氮(N)12 kg/667 m2、磷(P2O5)6 kg/667 m2、钾(K2O)6 kg/667 m2左右,分3次施用[7,8]。

基肥:氮肥的50%和全部磷钾肥基施,在水稻移栽前随整地施入。例如,翻压紫云英的田块,可以施用氮、磷、钾含量均为16%的复合肥25 kg/667 m2;留种和做饲料的田块,施用30 kg/667 m2上述含量的复合肥做底肥[7,8]。

分蘖肥:追施30%的氮肥,在水稻移栽后5 d~7 d进行。翻压紫云英的田块,每667 m2施尿素4 kg~5 kg;留种和做饲料的田块,追施尿素10 kg/667 m2左右[7,8]。

孕穗肥:追施20%的氮肥。翻压紫云英的田块,在水稻孕穗期初期每667 m2追施尿素2 kg~3 kg,留种和做饲料的田块此期要追施尿素5 kg/667 m2左右[7,8]。

6.4.4 水分管理

要采取间歇灌水,即“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苗晒田,足水孕穗,干干湿湿到成熟”。群体达18万蘖/667 m2时开始晒田,晒到泥面开小裂,跑白根,分蘖不增,叶挺色稍褪为止。收割前7 d断水,充分发挥杂交水稻二次灌浆特性,稻谷成熟90%~95%为适时收割期。

六、结束语

《豫南稻田紫云英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

准是依据国家绿肥种子生产相关规定,按国家标准化要求,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及信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编写而成。由于目前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故建议标准发布实施后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本标准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修订或更新,以适应新技术和生产发展的需要。

《豫南稻区紫云英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

准起草组

2015年8月

参考文献:

[1]袁子鸿. 红花草种子播前处理技术. 种子世界, 1995(2)

[2]马宏彬. 绿肥播前把五关. 农村经济与技术, 1996(9)

[3]李小闯. 冬季绿肥紫云英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3)

[4]葛天安, 叶梅蓉, 张昌杰等. 紫云英高产栽培技术. 草业科学, 2005(7)

[5]刘春增, 吕玉虎, 潘兹亮等. 高产优质紫云英新品种信紫1号的选育. 河南农业科学,2010(11)

[6] 吕玉虎, 潘兹亮, 张丽霞. 紫云英高产栽培、压青及留种技术. 种业导刊, 2009(1)

[7] 张丽霞, 潘兹亮, 鲁鑫等.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

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

[8] 王琴, 郭晓彦, 张丽霞, 吕玉虎, 潘兹亮, 刘春增. 紫云英配施不同量化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