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要素流动性问题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要素流动性问题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要素流动性问题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要素流动性问题

简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一)

简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货币合作障碍中国对策 论文摘要:尽管目前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经济、政治等方面多层次的障碍,因此目前尚无法建立类似于欧元区的东亚统一货币区。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应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应加强与东亚各国汇率政策的协调;其次,通过推动次区域的货币合作;最后,建立东亚共同货币区。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北美、西欧、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作为世界经济另外两极的西欧和北美在一体化化方面进展迅速,分别建立了欧洲共同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东亚在区域合作方面进展缓慢,除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获得进展,其它区域经济合作的谈判正在进行当中。而在区域货币合作方面,欧元的成功问世以及稳定运行,在理论和实践上创造了通过区域货币一体化以实现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模式,并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而在北美,美元化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当中。由于东亚国家与美国经济周期不一致,采用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已不再是最优选择,东亚货币危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东亚地区在短期内又不具备建立类似欧洲统一货币的条件。面对世界经济其它两极的挑战,东亚货币合作该何去何从? 一、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 由于种种原因,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即使有一些提议也只是在专家、学者之间进行研究、探讨,基本上没有付诸实施。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东亚各国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催化剂,各国突然意识到货币合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一些国际组织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设想和倡议,从“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10+3”(东盟10国加中、日、韩3国)财政金融合作对话机制的建立、到“清迈倡议”的签署和落实,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东亚货币合作的早期构想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1997年9月,日本政府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AMF)的设想,倡议建立一个由日本、中国、韩国和东盟国家参加的组织,筹集资金1000亿美元,来救助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但该倡议一提出很快就遭到了美国和IMF的强烈反对,而东亚国家怀疑日本的真实动机,担心日本就此建立起金融霸权,也没有支持日本的倡议。 1998年10月,日本吸取了AMF失败的教训,低调地提出“新宫泽构想”,提议建立总额为300亿美元的亚洲基金,其中150亿美元用以满足遭受危机国家短期资金需求,150亿美元用于满足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东亚各国对此表示热烈欢迎,美国政府和IMF也表示支持。 2.“10+3"”财金合作机制的形成 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各方都意识到加强金融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于1997年12月组织了第一次东盟加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0+3领导人会晤机制为东亚各国加强经济合作提供了政治支持。此后,首次10+3财政及央行副手会议和首次10+3财长会议分别在1999年3月和4月举行,标志着10+3财金合作机制的初步形成。 3.“清迈协议”的签订和逐步落实 1999年10月,第三届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尼拉通过了《东亚合作的共同声明》,同意加强金融、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对话、协调和合作。根据这一精神,2000年5月,在第二次10+3财长会议上,与会财长就开展东亚金融合作的具体内容及形式进行了商议,签订了著名的“清迈协议”,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浦发银行流动性分析

浦发银行流动性分析 一、案例分析: 银行流动性问题的成因 自身管理经营的特性和市场定位是产生流动性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例如盈利能力,资产的数量,资产的结构等;此外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宏观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动均会造成中小商业银行资金流量进而影响到稳定性。经济、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 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最终破产倒闭的规律性特征? 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时,银行就会出现挤兑现象,挤指的是提款,兑则是兑现,指的是银行或金融机构被大批的存款客户要求提领回自有的储金,通常发生在银行的营运上有重大负面传闻之时,银行遭遇集中且密集的提领,很可能支应不及而宣告营运困难,倘若未得到其他援助或让挤兑情事减缓,则该银行极有可能因此宣告倒闭以及信用破产。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存款人和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银行和银行券发行银行提取现金和兑换现金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是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信用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一般采用流动性比率和存贷比率来分析其资产的流动性高低,流动性比例也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管时考察的主要内容之一。较高的流动性比例意味着较强的短期融资偿债能力。而存贷比则指的是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间的比值,从盈利的角度考察,一家银行如果存款多而贷款少,则该银行盈利能力较低,因为存款有一定的资金成本。但存贷比过高也不可行,因为商业银行需要一定流动性来保证正常的存取款业务及日常结算业务,存款较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日常业务不能正常运行,严重的会引起流动性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不得低于25%,且各项贷款与存款比不得超过75%,拆入资金比率小于等于4%,拆除资金比率小于等于8%。 浦发银行动性分析(时点均为每年12月31曰) 资料来源:浦发银行2014年年报

从成本和收益看东亚货币一体化

从成本和收益看东亚货币一体化 摘要: 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动荡,面对危机东亚 各国迫切需要加强金融合作,联合抵御金融危机,本文着重从成本收益出发,分析了实现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 关键词:最优货币区 ;成本和收益; 东亚 abstract: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riggered a global economic turmoil in 2007 year, east asian countries need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cooperation in the face of crisis; the urgent to jointly resist the financial crisi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departure from the cost-benefit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monetary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key words: optimal currency area; costs and benefits; east asia 中图分类号:f8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104(2012) 1 亚洲货币一体化理论基础 货币一体化的基础理论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由蒙代尔首次在论文中提出。蒙代尔认为,在货币联盟内部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需求转移造成的外部不均衡可以被要素转移清除。基于此提出了货币区内应该实现单一货币或固定汇率的主张。埃西亚马,威力特等人从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方向研究最优货币区。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调

关于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综述

2006年第3期 ?学术动态? 关于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综述* ◎彭小发刘纪显(广东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陈志英(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广州510040) [摘要]货币一体化是目前国际金融方面的一个逐渐升温的话题。中国两岸四地的货币一体化不仅对于中 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是东亚乃至整个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基础。本文综合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相关论述,试图勾画出这一问题研究发展的轨迹和轮廓,以期对我国货币一体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线索。最后,本文对国内有关货币一体化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货币一体化 可行性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6)03-0139-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项目资助(5003980);中国博士后基金应用经济学科项目(2005037159)。 随着欧元区的成立和不断完善,货币一体化逐渐成了热门话题,有不少学者都在探讨这一问题。目前,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货币有人民币、港币、澳门元和新台币四种。“一国四币”现象的存在,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降低了货币交易的效率、增加了汇率风险等。随着中华经济圈的不断发展,两岸的经贸往来不断地拓宽和加深,将四种货币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可将货币一体化的含义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指区域货币合作,即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以至共同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二是区域货币同盟,这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深入发展,指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三是最优货币区,它是货币一体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互固定;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自由兑换;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姜波克,2001)。 一、货币一体化的规范研究 货币一体化规范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最优货币区(optimumcurrencyarea,OCA)理论。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早,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一理论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日益完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许多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也随着整个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 1.单一标准 罗伯特?蒙代尔(Mundell,1961)提出以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认为如果两个地区之间生产要素流动性高,就能够无须通过汇率而通过要素的流动来消除经济冲击,这样两个地区就适宜组成一个货币区实行单一货币;反之,若两个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性低,就不能实行单一货币,须运用两地之间的货币汇率来消除经济冲击。麦金农(Mckinnon,1963)在蒙代尔的论文基础上,通过分析汇率浮动对小国开放型经济体和大国经济体的不同影响,认为经济开放度越高的经济体,越适宜建立相对封闭的通货区。凯南(Kenen,1969)提出以产品多样化程度作为形成一个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一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的出口产品也是多样化的,在固定汇率制下,少数出口产品需求的下降不会对国内就业产生太大影响;一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的国家的出口产品也比较单一,如果某种出口产品的需求下降,就需要汇率作较大幅度的变动,才能维持原有就业水平。根据凯南的分析,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应实行浮动汇率,成为独立的货币区;而几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间适宜实行固定汇率制,组成货币区。英格拉姆(Ingram,

流动性分析数据指标

国内宏观流动性 一、央行/政策 1、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净回笼):央票到期/发行;逆回购/正回购; 2、存款准备金率:中小型/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3、利率; 4、货币供应量:M1/M2增速; 二、银行 1、信贷投放:新增人民币贷款、人民币贷款增速; 三、外汇占款(外储增量=贸易顺差+FDI+热钱) 1、外汇储备:存量、流量; 2、贸易顺差/逆差; 3、FDI; 4、热钱; 5、银行结售汇顺差/逆差、涉外收付款顺差/逆差; 四、资金价格 1、存贷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贷款利率; 2、Shibor利率:O/N、1W、2W、1M、3M、6M、9M、1Y; 3、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1D、7D、14D、3M、4M、6M、9M、1Y; 4、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1D、7D、14D、21D、1M、2M、3M、4M、6M、9M、1Y; 5、票据利率: 6个月直贴利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 6个月转贴利率 6、国债到期收益率:3M、6M、9M、1Y、2Y、3Y、4Y、5Y、6Y、7Y、10Y、15Y、20Y、30Y; 7、央票到期收益率:3M、6M、9M、1Y、2Y、3Y; 8、央票发行利率:3M、6M、1Y、3Y; 五、人民币汇率 1、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1年期NDF; 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微观股票市场资金供求?微观主体 ?股票市场 一、资金供给 1、股票账户数:新增股票开户数、新增基金开户数; 2、基金:新基金发行数量、新基金募集金额; 3、客户保证金; 4、基金仓位; 二、资金需求 1、IPO; 2、增发; 3、配股; 4、限售股解禁市值;

亚洲货币合作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亚洲货币合作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作者 院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亚洲货币合作问题。本文认为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亚洲货币合作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亚洲经济的蓬勃发展将推动“亚元”区的最终形成。但是,现实情况与理论反差较大,亚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并不同步,使得很多研究关注造成亚洲货币一体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本文也是基于这个出发点,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亚洲货币合作地必要性,论证了它的可行性,对于如何实现亚洲货币合作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全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叙述了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同时叙述了国内外对于区域货币合作研究的研究状况,以及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货币合作的现状。第三章论证了亚洲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得出亚洲货币合作是有必要的。第四章提出来亚洲货币合作的障碍。第五章叙述了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最后第六章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亚元亚洲货币合作货币一体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about 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It shows that according to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the fast development of Asian economic will finally result in the form of Asian CurrencyUnit.But,the reality greater contrasts with theory,Asian monetary integration process isnot synchronized with the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many studies concernthat why it is happen.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is starting point,with the theory of Opimum Currency Area,has analyzed its necessary and feasibility,discussed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how to achieve the Asian monetary integration. This article is composed of six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mainly describes the topic selection to choose a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and described on the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research status,and the use of research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the third chapter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and concludes that the Asian currency cooperation is necessary. The fourth chapter out Asia monetary cooperation of obstacles. The fifth chapter the Asian currency cooperation prospect. The last chapter are summarized. Keywords:Asian Currency Unit;Asian Monetary Union;monetary integration

东盟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第四节、东盟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东盟的经济和贸易状况,要求其走向和实行东亚经济一体化。东盟的国际关系,使东盟能 够走向和实行东亚经济一体化,并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最积极最有力的促进力量。 东盟的经济规模有限,实力单薄。1996年,东盟10国的国内生产总值7300亿美元,仅占世 界的2.65%,与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22.6%,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29 .2%相比较,差距悬殊。东盟如此单薄的经济实力,使其不能进入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强 手之列,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难以有效保护其各成员国的利益。 东盟内部贸易比重低,相互经贸联系不强。东盟成立至今已有30多年,历时不短。但由于 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制约,东盟内部贸易比重现仅为20%左右。相当于欧盟内贸比重的1/3,不 足历时四、五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内贸比重的1/2。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外资和技术,但东盟所需外资和技术的绝大部分来自东盟以外的东亚国家和地区。东盟各成员国相互 间的 融资所占比重是极小的。东盟如此薄弱的内部经济和贸易联系,使其难以实践有力地维护和 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宗旨。 由于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限制,东盟要在自身的范围内消除其经济规模不大,内部相互贸易 比重低的缺憾是极其困难的,甚至简直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数十年的时间内会是如此。而东 盟通过与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地区组建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即可轻而易举的消除东盟的 上述缺憾。如果由东盟10国与东亚的其他国家、地区,如日本、中国、韩国、香港、台湾等 成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其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超过欧盟,内部相互贸易额所占比重可以超 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1/3左右的贸易市场在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和地区,东盟所需外资 的80%左右来自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和地区。一目了然,东盟要消除其经济规模小,内贸比 重低的缺憾,稳定和扩大其外贸市场,保证其所需大量外资来源的稳定,都需要建立东亚经 济一体化组织。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不成功或成效甚微的。 历史将继续证明今后的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也是不遂人愿的。南南型经济一体化固 有的缺陷决定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作用和成效只能如此。东盟是南南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南南型经济一体化的缺憾已在东盟身上得到验证。东盟及其各成员国要丢掉其南南型经济 一体化的缺憾,只有吸收经济发达国家加入其组织,或与经济发达国家组成新的经济一体化 组织两种可能的选择。东盟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东南亚各国中无发达国家(新 加坡

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及突破

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及突破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北美、西欧、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作为世界经济两极的西欧和北美在一体化方面进展迅速,分别建立了欧洲共同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东亚在区域合作方面进展缓慢,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获得进展外,其它区域经济合作的谈判正在进行中。 而在区域货币合作方面,欧元的问世以及稳定运行,在理论和实践上创造了通过区域货币一体化以实现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模式,并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而在北美,美元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中。由于东亚国家与美国经济周期不一致,采用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已不再是最优选择,东亚货币危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东亚地区在短期内又不具备建立类似欧洲统一货币的条件。面对世界经济其它两极的挑战,东亚货币合作该何去何从? 由于种种原因,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东亚各国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催化剂,各国开始意识到货币合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一些国际组织纷纷提出各种方案、设想和倡议,从“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10+3”(即东盟10国加中、日、韩3国)财政金融合作对话机制的建立,到“清迈倡议”的签署和落实以及亚洲债券市场的启动,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尽管东亚国家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并且在货币金融合作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欧洲货币合作相比,东亚货币合作刚刚起步。各国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货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如果合作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欧元区那样的统一货币可能面临更多障碍,需要经历更漫长的路程。 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 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东亚地区内部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地区)共同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日本为第一层次;亚洲“四小龙”为第二层次,中国为第三层次,其它东盟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为第四层次。东亚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差距比较大,没有欧共体建立欧洲货币体系时经济发展接近的实观背景。 由于东亚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不同,对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不同,经济学家为政府进行经济决策和预测时使用的计量模型也不同,因此对国际宏观经济协调的成本和利益估计就不同。这种不确定性存在最终导致两个结果:对经济问题及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不同,使来自不同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对协调参与的积极性有所不同,很难达成一致性;即使通过协调达成一致性,对协调效果的评估也会存在不同,政策制定者很容易认为其协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中只能得到消极的教训。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 伍 戈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 摘 要:货币流动性(M1/M2)测度了货币供应内部的活跃程度,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普遍关注的重要变量之一。本文着重对中国货币流动性相对稳定期间(1997-2010年)的情形进行分析,探寻货币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内涵。文章发现,近年来工业增加值的增加和股指的高企引发了货币活化程度的提高。实际利率对货币活化水平有短期负向作用,但其影响系数和显著性有限,这可能与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有关。实际利率与货币活化却存在长期正向关系,这很可能与“金融深化”有关,即长期内实际利率的提升有助于解除资金价格扭曲和金融抑制,增加货币活化程度。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影响货币活化的因素必将不断演变,时常考察其决定因素,有助于为宏观分析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并为前瞻性的宏观金融调控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货币流动性 实际利率 金融深化 货币政策 一、引 言 货币流动性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普遍关注的重要变量之一,其变化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经济信息。从定义上来看,“货币流动性”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之间的比值(M1/M2)。因为M1/M2测度了货币供应内部的活跃程度,有人也称之为“货币活化程度”。但在具体分析中,货币流动性还有其他增量形式的表达方法,例如在现实中大家往往会对比M1增速和M2增速的变动趋势,有人把它称为“货币剪刀差”,这在本质上也是货币流动性。中国央行也关注该指标,例如,人民银行发布的2010年2季度《中国货币执行报告》中提到:“M1增速连续10个月高于M2,货币流动性仍相对较强”。 图1.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M1/M2):1985-2010年(%) 1原文载于《金融与经济》2011年第6期。笔者感谢中国人民银行李斌博士和张怀清博士的指点和讨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而非供职单位观点。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探析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探析 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纷纷认识到开展次区域内货币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增强抵御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美元区和欧元区的相继建立既验证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也增强了东亚各国成功合作的信心。本文从背景、基础、障碍及政策建议等几个角度对现阶段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展开一些讨论。 一、背景: 1、97东亚金融危机的打击使东亚各国清醒的认识到,为抵御金融风险不能仅仅寄希望于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必须在区域内部加强合作,共同合作防范金融风险; 1997年开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最终波及到整个东亚地区,给东亚各国的货币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由于东亚国家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的相似性,货币危机的“传染效应”非常明显,在东亚各国货币遭遇冲击,出现短期国际性支付危机的时候,本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资金援助,但实际上,IMF 对危机国提出了一系列紧缩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苛刻要求,客观上增加了谈判难度,延误了解救时机,最终加剧了危机。由于东亚地区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难以应付危机的“传染效应”,又无法求助于外部力量,各国紧紧依靠自身的力量对抗国际游资短期性冲击,最终导致各国经济遭遇衰退。 2、全球货币体系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后货币集团化成为一股潮流并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美元区的建立和欧元区的成功经验使人们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充满了信心; 在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世界上出现了一股货币集团化的潮流,产生了不少区域性货币组织,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20XX 年3月1日欧元作为唯一的法定货币开始在欧元区12国流通,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美元化等现象的出现,反映出货币联盟理论在实践上的应用是成功的,货币金融合作有利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3、区域性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国际投机资本规模巨大,东亚国家认识到仅凭一国的力量都不可能单独对抗巨大的游资冲击;1992年英镑危机,1994年墨西哥、阿根廷金融危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相继发生,使东亚各国认识到面对巨大的国际投机资本,如果不加强合作、共同抵御危机,势必难以防范和化解危机,进而影响到本国经济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二、基础:

欧洲货币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欧洲货币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一、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问题 为了保持欧元的稳定,首先要求建立一个真正权威的欧洲中央银行,使其具有独立制订符合共同利益的货币政策,对欧洲统一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按照《马约》设计蓝图,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将分为两个层次:高层为未来的欧洲中银行,其任务是制定整体的货币政策;低层为各国的中央银行,其作用是负责推行货币政策。 二、欧盟统一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问题 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保持欧元的稳定至关重要;其次,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制定和货币政策工作的选择上也存在问题。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欧洲中央银行将采用公开市场操作作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由其统一制定适用条件,并组织各成员国央行具体实施。 三、欧盟统一财政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统一的货币政策还要求各国财政财政的协调和监督,因为政策搭配是宏观政策的重要原则。如果只通过欧洲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信用,而不能控制财政信用,整个欧洲的信用状况还是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平行货币流通期间欧元发行和兑换的费用及汇率

制定问题 在欧盟发行统一货币问题上最初由“单一货币”与“平行货币”之争,即到1991年1月1日是,是立即取消各国货币而仅让新的单一货币在欧盟内流通,或是让新的货币与各国货币并存。平行流通。在过渡期内,由于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平行流通,将发生欧元与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兑换费用,谁对这笔费用负责也存在问题。此外,欧元汇率的制定问题也需要尽快解决。 五、欧元与欧元区外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美元的关系问题 欧元启动后,欧盟15个成员国将被划分为欧元区内的成员国和欧元区外的成员国。到时候欧元区内与欧元区外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关系及其汇率运行机制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六、建立欧洲政治联盟的问题 实行单一货币不仅涉及国家货币主权,而且将最终走上政治联盟。因为如果没有政治联盟,经济与货币联盟必将面临严重障碍。

东亚美元本位与人民币汇率

东亚美元本位与人民币汇率 林毅夫教授:麦金农教授,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由我们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办这次讲座,由麦金农教授主讲《东亚美元本位与人民币汇率》。我想我就不需要长篇累牍地介绍麦金农教授了。因为他在中国已家喻户晓,但我仍然准备了一个很长的介绍,麦金农教授为今天这次演讲做了精心准备,所以我想他的讲座肯定会超过我想介绍的内容。所以我对他的介绍非常简短,但我们会把麦金农教授的详细个人资料放在我们的网上。如果在座各位希望了解详情,你们可以查询网站。不过我希望做些介绍,我知道麦金农教授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而斯坦福大学是研究的圣地,特别是在金融学和金融发展领域。麦金农教授是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理论之父,他的首篇论著于20世纪6、70年代问世,这篇论著是关于金融业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以及这种金融压抑是如何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问题,这本书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学中最重要的论著之一。它不但是标杆,而且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教科书。基于此论著,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他写了另一本影响深远的书,研究的是金融压抑的经济,如何转型于单一的市场经济,书名为《经济自由的顺序》,转型至市场经济的金融控制,那本书也有中文版,实际上在那本书中,他还探讨了中国如何成为成功转型的良好榜样。而这一转型途径是与他在书中所介绍的途径相默契的,麦金农教授不但在金融发展领域颇有建树,而且在国际贸易方面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汇率,以及汇率如何自发地影响一国的贸易表现等方面。他发表了很多著作,最近他有两本新书面市,其中一本研究了美国的政策,是如何影响日本近十年的衰落的,,这本书名为《美元和日元》,书中主要研究了美日之间的经济矛盾,而另一本书更新一些,我随身带了一本,麦金农教授也带了一本,这本书是《东亚汇率两难和世界美元本位》。我知道这次演讲是基于在这两书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我想提到的是麦金农教授是一位非常幸运的男士,因为他拥有一位很优秀的太太,所有他的论著,包括文章,论文或是书,都是由他的太太来编辑的,我希望下次您可以带您夫人一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校园,现在让我们欢迎麦金农教授。 麦金农教授:非常感谢林毅夫教授,前面是一个非常慷慨的介绍,我想说的是你尊我为,现代金融发展之父,我受之有愧,我还想说的是,除了这个现代金融之父,我还有七个外孙。今天演讲的主要是人民币汇率。我将要说的内容部分,来自于中文版图书,《东南亚美元本位制度下的汇率与高储蓄两难》,此书刚刚由中国金融出版社翻译出版,该书英文中两难美德这个表述,没有非常好地翻译成中文,所以中文版本的副标题是《东南亚国家的高储蓄两难》,那已经是我们可以找到的最好的译法了。我觉得它很好地表述了,这本书的意思,现在我开始来说说这本书,美元本位制度下的世界,无论你喜欢与否,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那时美国是惟一一个拥有开放的资本市场和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国家,对外汇交易没有任何限制,没有资本控制的国家,因此美元自然地成为了世界体系的中心货币,如果像今天这样,世界上有150个不同的国家有150种不同货币,那么它们

货币流动性对我国股票交易金额的影响分析 2

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股票交易金额的影响分析 一、摘要 为了研究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股票交易金额的影响程度,建立经济模型进行估计检验,用二元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OLS法和广义差分法进行模型修正,从而得出狭义货币供应量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交易额的影响变化情况。 二、关键字:股票交易额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 三、模型建立与检验 由经济理论知,货币流动性与证券市场密切相关,它是货币政策调整的重要工具,它影响着股票价格和交易额,货币供应量越多,实际利率下降,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会由货币市场流入资本市场。反之,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越少,货币会由资本市场流向货币市场。对我国股票交易额建立股票交易金额与货币供应量的函数关系,Y表示股票市场交易额,X1表示狭义的货币供给量M1,M1=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X2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1.建立模型 如下表数据是1995-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即观测值是连续不同年份中的数据。

表一我国股票交易金额与货币供应量资料 对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假设先建立如下二元回归模型: Y=C+β1X1+β2X2+u i Y——股票交易额 X1——狭义货币供应量 X2——广义货币供应量 U i——随机干扰项 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可得如表二所示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06/10 Time: 15:32 Sample: 1995 2008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15989.0 52017.46 -2.229809 0.0475 X1 12.88979 8.314261 1.550323 0.1493 X2 -3.842880 2.956650 -1.299741 0.2203 R-squared 0.638700 Mean dependent var 82079.93 Adjusted R-squared 0.573010 S.D. dependent var 126996.2 S.E. of regression 82985.04 Akaike info criterion 25.67812 Sum squared resid 7.58E+10 Schwarz criterion 25.81506 Log likelihood -176.7468 F-statistic 9.722821 Durbin-Watson stat 1.005954 Prob(F-statistic) 0.003701 初步方程为: Y=-115989.0+12.88979x1-3.842880x2 (-2.23)(1.55)(-1.30) R2= 0.6387F=9.7228DW=1.0060 模型检验: (一)经济意义检验:X2的符号不符合经济理论的假设,因此经 济意义检验不能通过。 (二)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拟合优度R2= 0.6387,修正后的R2=0.5730, 拟合效果不是很好,说明还有其他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 响。 2.T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临界值t0.025(11)=2.201, x1、x2都 不能通过t检验,说明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广义的货 币供应量和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交易额没有显著影响。

东亚货币合作探索及前景分析(一)

东亚货币合作探索及前景分析(一) 摘要]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地区货币合作成为研究热点,各种设想和建议浮出水面。本文对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探索过程进行了简单回顾,并根据合作程度的差别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结合东亚地区的特点展望合作前景,指出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必将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推进。 一、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初步探索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如何早日走出危机的阴影、恢复经济发展是东亚国家所急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进行货币合作、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各主要国家政府也为此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和努力。 在泰铢贬值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于1997年9月召开的七国财长会议上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建议,希望能够在比较宽松的条件下向货币受到冲击的国家提供快捷的紧急信贷,以避免危机的蔓延和扩大,但遭到美国、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反对;这个建议在同年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再次遭到反对而不得不搁浅。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认为,这次危机的实质是美国对亚洲的经济侵略,而亚太经合组织(APEC)对此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他于1999年8月访华时重新提出建立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在内的“东亚经济论坛”的主张。同时,马来西亚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东盟各国在国际清算中使用统一货币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在1999年11月28

日举行的东盟与中国、韩国、日本领导人的非正式高峰会议上,东盟成员国认为在区内建立共同市场及单一货币是“有可能”的,并且共同市场及货币一体化的建议可延伸至中国、日本、韩国这3个非东盟国家。2000年3月27日在文莱召开的东盟“10+3”财政部长会议宣布,东盟和中、日、韩三国同意扩大现存的货币互换协定,以货币互换协议方式共享外汇储备。2000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在泰国清迈达成“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的协议。这为东亚地区进行货币合作迈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 2001年11月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东盟“10+1”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上建议,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双方就此达成共识,并开始行动。与此同时,在“10+3”合作的框架下,中、日、韩三国已建立首脑会晤机制,并正在深入研究三国合作问题。 2001年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泰国银行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根据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央行可在必要时向泰国银行提供最多达20亿美元的信贷资金,作为对国际金融机构援助资金的补充,支持泰国解决国际收支问题和维护金融稳定。日本也与韩国、泰国签署了货币交换协定,对韩国、泰国的融资限额分别为50亿美元、25亿美元,融资期限最长为3个月,前提条件是由IMF实行融资,在限额的10%以内,即使不接受IMF所制定的严格经济改革计划,也可以领取融资。2002年1月9日至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了东南亚五国,提出在东盟和日、中、韩三国(“10+3”)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东亚扩大

欧洲货币一体化

第三节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进被认为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在国际货币安排方面最有意义的发展,是迄今为止最适度货币区最为成功的实践结果。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成员国建立起一个“货币稳定区域”,使它们免收区域外金融不稳定的影响,区域内的固定汇率安排更是方便了成员国间的经济交往和合作。 一、欧洲货币体系的产生 1969年12月在海牙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标志着欧洲货币统一改革的开始,会上指定皮埃尔·温纳(卢森堡的总理和财政部部长)组织委员会,制定具体措施,消除欧盟内部汇率的波动,集中欧盟货币改革决定权,减少彼此间的贸易壁垒。 欧洲国家为什么从60年代末开始努力寻求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汇率的更大稳定性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影响世界经济的政策形势发生了变化,另一个是人们希望欧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就是汇率的变动给欧盟带来了不少管理上的问题,这些原因具体表现为:1.为了提高欧洲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1969年的货币危机使得欧洲对美国在将其国际货币职责放在其国家利益之前的可靠性失去信心。面对美国越来越自私的政策,欧盟国家为了更加有效地维护它们自己的经济利益,决定在货币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 2.为了把欧盟变成一个真正的统一市场,尽管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使欧盟建立了关税同盟,但在欧洲内部商品和要素的流动仍存在很大的官方障碍,欧盟的长远目标就是要消除所有这些障碍,以美国为模式把欧盟变成一个巨大的统一市场。欧洲的官员们认为汇率的不确定性象官方贸易障碍一样,是减少欧盟内部贸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他们看来,只有在欧洲国家之间建立起固定的相互汇率,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的大市场。 3.为了避免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失衡,因为汇率的变动给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带来的调整难题。而共同农业政策保证了农产品的最低支持价格。为了使欧盟内所有农民都享受平等待遇,共同农业政策规定予以一篮子欧盟国家货币为单位的农产品支持价格。 二、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欧洲货币联盟的第二阶段是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它是欧洲货币联盟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动议是1978年4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欧共同体首脑会议上提出来的。同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自1979年初正式实施欧洲货币体系协议。 欧洲货币体系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1)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简称ECU);(2)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uropean Monetary cooperation Fund,简称EMCF);(3)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简称ERM)。 1.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单位类似于特别提款权,其价值是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加

东亚一体化与欧洲一体化的比较

东亚一体化与欧洲一体化的比较 当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成为各个国家的必争高地,经济是基础,经济的霸权也会进而带来政治和军事的优势。区域一体化旨在促使各成员国在经济方面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东亚国家一方面继续从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复苏,同时要适应中国作为世界和地区贸易大国的崛起,他们面临着保持收入增长和减贫的严峻挑战,当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东亚一体化也应运而生。 不同于东亚一体化面临的外部问题,欧洲一体化更多的是为了消除战争的威胁。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二战以后。当时的欧洲刚刚经过战火的洗礼,百废待兴,局面微妙。一方面,欧洲的主要战胜国在胜利的喜悦尚未消退之际,就感受到了来自前苏联东欧集团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德国虽然投降,但仍然具备东山再起的实力。战争虽然结束了,欧洲人却仍然没有安全感。而美国已经逐渐开始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争演主角,为了保障欧洲人的自身利益,欧洲一体化也在1951年正式开始。 一、机制差异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实际是一条制度建设的道路,欧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超国家机构,欧盟理事会、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欧盟还将政体改革提上日程,谋求增强自身的合法性,2009年底《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选出了具有“欧洲总统”性质的理事会常任主席,欧洲一体化也进入了新的纪元。 与欧盟的超国家性质相比,东盟更像一个松散的政府间组织,东盟成立20多年之后,东盟首脑会议在1996年才开始固定化和经常化,而所谓的“东盟10+3”更多的意味是3个“10+1”,中日韩三国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东亚三国并没有为东盟各国带来更实质的利益。相较之下,APEC实际上属于半官方性质的政府间论坛。 二、本质差异 欧盟可以颠覆地理版图而联结紧密,根源在于欧洲各国有着一脉相承的共同文化积淀,因此无论风土人情、政治制度还是文化传统都有极大的同质性,而且

货币流动性概念

货币流动性 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经济中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将上升,从而所有的人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若央行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将如数被人们无穷大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利率不再下降,这种极端情况即所谓的“流动性”。 货币流动性过剩,指货币数量远远超出货币需求,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同时在货币数量剧增状况下,货币资金为追求高额利润必然脱离实际生产体系,疯狂操作大宗商品。 而对金融市场来说,流动性有更广阔的含义:对各国央行而言,它指对“基础货币”发行和市场流动量的管理,流动性过剩就是指基础货币发行过多,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承载力;对商业银行来说,它是指存款大于贷款的比例,若是存款远远地大于贷款,就是流动性过剩;而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流动性是指帐面资产的变现能力,凡是容易变现的资产都属于流动性资产,而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是指可变现资产的过剩。 货币流动性的指标 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是一个关于货币需求(或者说货币供应量)的结构指标,其作用在于考察M1和M2之间的协调关系。这一结构指标近年来在我国的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许多关于研究货币政策的研究报告中频频出现,成为反映货币流动性强弱的结构变化、分析社会即期资金状况、加强金融监测、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反映的是企业和居民货币需求的不同动机,与居民资产结构变化和经济市场化发展程度相适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的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在1978—1995年呈急剧下降,但是从1996年至今我国的M1/M2则基本保持平稳,这主要体现了这体现了1996年前后我国货币化速度和货币需求特征的差异。然而,伴随着货币流动性变动长期趋势的还有其周期性的波动,它主要受到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利率变动的影响。因为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通货膨胀率升高,消费和投资支出相对比较旺盛,个人和企业对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的需求就会升高,于是微观主体趋向于较多持有流动性强的货币,即M1,那么货币流动性指标M1/M2就升高;另外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利率下降时,持有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就会降低,因此将会导致居民和企业较多持有现金与活期存款,从而导致MI/M2升高。 M0、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