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

砥砺前行,勿忘初心

------读《致教师》有感

新建五中程小勇

假期里,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一书。此书分为四辑,以书信和新春致辞的形式,阐述了和教师的生活,工作,成长密切相关的四十六个问题。语言质朴简洁,却意味深长,是作者的用心之作。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个体会是:警醒

曼德拉说:“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还说:“生命的意义不仅是活着,而是我们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了何种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意义。”我觉得这两句话很好地揭示了“做教师”的意义。强权和武力仅能在政治形式上改变世界,而教育能在精神实质上改变世界。曼德拉把教育问题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我们自己的老师和身边优秀的同事用活生生的事实做出了证明。好老师不仅能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更能在生活中以自身的学问修养精神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改变人生命运。这样人多了就能改变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做教师不知不觉中已近二十年。对教师这项工作认识却十分浅薄,令人汗颜。

第二个体会是:惭愧

朱永新先生说:“教师职业大致有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教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审视自己,教龄不断,境界不高。我常常也在问自己:我的课堂效率是不是高?我的讲解点评是不是深入浅出学生能懂?教案作业设计是不是有的放矢突出实效?对学生是不是热情和善,一视同仁?作为教师,是不是“心安”?对你从事的工作是不是竭尽全力?当思考这些问题是,我的心情是不平静和不坦然的。因为心中有太多的遗憾和内疚。当想到那些因我任教科目拉后腿而不能进更高一级学校深造的学生时,我就觉得惭愧。

第三个体会是:努力

“知耻而后勇”。《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示》一文给我很大的启示。“每日三省吾

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就能自感跻身成功者之列。这一事例给我的启示:要有恒心才能做好事情。要勤学习勤思考才能做好事情。要从小事做起集腋积硅步,才能“成裘”,才能“致千里”才能“成功”。为了做好工作,我以后要像书中所讲的那样,多向经典著作,向优秀的同仁学习,多思考多写作。我也要以十年的时间为自己的买份保险,不为“成功”,只为“心安”。

第四个体会是:践行

到成书时49个试验区,2240多所实验学校,230余万师生共同参与的新教育实验已进行了十五年之久,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者在本书中也做了无私的分享。而这些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如《命名就是埋下心愿的种子---如何为你的教室命名》、《每天都是最美时光----如何做晨读、午读、暮读》、《为每个生命颁奖----如何开展期末庆典》、《让父母成为你的助手----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共建》等章节,就能很好运用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工作产生影响的因素愈来愈多。社会中的人在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文化修养都会随时代发展而产生变化。针对这些改变,教育的先行者们通过实践已经积累的宝贵经验。我要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活学活用,一步一脚印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五个体会是:感谢

感谢作者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先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他新教育实验的做法经验和体会,对教师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对教师身心健康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教师提升工作能力门径的指导。感谢学校开展的“读本好书”活动,让我有机会读到这样一本好书,认识到这样一位教育的先行者,从而引发我们对新形势下教育问题的思考,以及对自身敬业精神和历史使命重新审视。感谢有这样一次机会和在座的各位,分享我的读书体会。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有感 刘华男 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这本书,是我所阅读的第一本有关于教师心灵成长的书。 这本书呢,一共有四辑,分别是“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都是以书信问答的方式呈现,众多一线的教师提出在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在教师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困惑,朱老师都一一给予了解答,不仅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分析,更加指出问题背后的本质,并对每个问题都作出了详尽细致、深入浅出的剖析。第四辑则收录了朱老师从2010年以来的6篇新年致辞,总结每年度新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展望了美好的未来。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颇多,甚至可以说,朱老师的每一篇回复几乎都对我有所启发,尤其是在如何规划自身发展方面有所收获。 书中提出教师职业的四个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对我来说,目前,最基本的是要抵达第一个境界。 那么,如何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出了具体的方法,那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就是要把课上好。可把课上好并不那么容易,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良

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等等。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并不容易做到。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在教师如何提高自我素养、专业能力方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教师的学习,首先就是向书本学”。阅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读物,阅读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经典对话,加强阅读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看书却不思考,没有将书本中的精华之处加以内化、吸收,对书本中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没有思考,只是看过而已,这样读书的效果不会理想。因此,学习与思考密不可分。一方面读过的书要做摘抄、笔记,还可以写一些感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文字记录成长可以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提出:“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入文。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可以一赔百。”这一带有玩笑性质的广告在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写作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我,步入优秀教师的行列。因为在写作中,教师学会反思自我,对事件进行冷静深刻的分析,探索思考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已有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改进、完善自己。教师的专业写作,是将粗疏的经验升华为精准的专业能力,将浅层的教学感受深化为内心的时间洞察的最好手段。同时,朱永新老师也提倡“师生共写随笔”,许

致教师读后感精选文档

致教师读后感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致教师》读后感 最近在专业部的组织下我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对于刚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我影响很大。书中从全方位、多角度讲述教师生活、教学方法,让我提高了自身素质,收获了教学方法,对今后的教师生活充满向往。 罗丹说过:“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阅读《致教师》第一辑——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我有一种醍醐灌顶般的欣喜。的确,一个理由,在众多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坚持做好教育的理由。 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就像我的微博签名一样:每天都能迎接新的挑战,每天都能捕捉快乐的点滴,每天都在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这种“新鲜感”使我无比地兴奋,我很享受这份“新鲜”。人们说,在未知中,你会有两种感受,一种是恐惧,一种是兴奋。正如小孩子玩“捉迷藏”,玩得就是那份未知的喜悦,那种探索的快乐。在教育这份事业中,我欣喜于它带给我的每一份“惊喜”,特别是我的学生们,他们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总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每一天,我享受着,并且乐此不疲。 做一名好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不是为了外在的名声,而是因为内在成长而追求知识;不是为了薪资,更是为了赋予生命以意义与尊严而从事教育之事。朱永新老师在回信中,真诚地希望渴望做好老师的老师们用心寻找和选择一起前行的伙伴。而我,常常喜欢在书中寻找精神与灵魂的共同体。2008

年汶川地震,在那段苦难的日子里,有幸读到了高万祥老师的作品。那时候,高万祥老师就成了我的精神偶像,至今,我仍旧没有见过他。但他的事业观、学生观、人生观、教育观被我铭记在心,他“用阅读拯救自己”成长理念和对语文教学的探讨令人震撼。那个时候,我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与高老师的文字为伍,那段日子,我似乎找到了一个价值追求的符号,包括我的语文教学。而今天,读到朱永新老师的《让语文回归生活》,我隐约地感悟到他们之间有教育灵魂重合的地方——他们都希望母语成为学生的终身力量,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从最基本的“听、说、读、写”做起。“回到原点即为幸福”,这一点在广大的乡村学校更为重要。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孩子在离开学校时还没有学会阅读,没有爱上阅读,这所学校的教育就难言成功。而要达到这一点,语文老师举足轻重。读罢,我这个乡巴佬语文教师也有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作为正在进行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的我,对书中的《如何抵达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如何尽快成长为名师》等章节颇有感触。 学生时代的我觉得教师是一个神圣、崇高的角色,如今成为人师,我要做到身正为范,为人处世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做一名对得起自己良心、令学生尊敬的老师,同时生活中多对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给予关心、帮助,做一名善良乐于助人的老师。相信,做到这些一定会成为学生言行上的楷模,生活中的朋友,和学生教学相长,收获幸福。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甘翔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

读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多篇)

读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读《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金塔县第四中学马维萍 最近,我拜读了吴菲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全书分成六辑。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是花自己大块的时间去读,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去读的,大多是“车上、枕上、厕上”的时间。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 从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令所有人敬佩,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个人。 三、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魏书生初中毕业,却达到了融合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说:我就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 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 耿军看过朱永新教授的多部著作,简介部分的照片多是单手托腮,侧面仰望,双目凝神,静心沉思的样子,细读著作后发现,相由心生,文如其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一位慈祥的长者正施慧于民。细细咀嚼品味,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和诗意的享受。 作为一名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小玩具一样,教师的挚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难道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得起繁华,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读书中,把自己修炼成如一座图书馆的人。读书就意味着坐

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这是一种寂寞的力量,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这更是教师职业品质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谙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读书,让我们有一个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懒于读书。为此,朱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停滞的。”同时,又不无风趣幽默地为教师们支招:“自来水是压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是啊!当我们把读书当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样自然时,还会挤不出时间读书吗?在这种须臾不可或缺的阅读状态中,我们就获得了幸福。要是读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读第一页,慢慢地,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走姿态。 阅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翼。阅读总是伴随着思考,而写作本身就是思考。写作帮助我们梳理思想,不断地返回自身,认同自身,否定自身,完善自身,升华自身。为此,朱教授指出:“专业写作,对教师而言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行为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生活也是从写作开始。我们通过写作,超越了日常教育与家庭生活的碎片式经验,从而对自身进行

《致教师》读书心得

乐于做教师·幸福做教师 ——《致教师》读书心得 陈冬玲谈到教师,人们经常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说,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你可别误人子弟;家人们说做老师脾气要好,你这脾气要改改了;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很多时候,大家对我们职业的评价都是多余神圣化。这些大帽子扣在自己的头上,瞬间让自己觉得亚历山大。 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后,前言就颠覆了以前对教师的形象比喻,更具人性。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他这样说“职业”: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他这样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

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这样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他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他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回到教育的主人公——孩子身上,教师每天面对的不一样的学生,或外貌美丽、或乖巧听话、或聪明能干、或长相普通、或沉默寡言,其实这些词汇都是我们给孩子们贴的标签。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人人平等,人人重要。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使者。朱老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力量,知识有待于教育来发掘和唤醒。”“只要老师不放弃,孩子才不会自弃。协助无力的孩子挖掘潜力,协助迷失的孩子发现自我,正是教育的价值,也是教师的意义。” “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朱老师通过《致教师》告诉我们: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怀、眼界、努力、思考、学习决定未来,说大一点就是决定未来的教育,决定未来的孩子。他真诚地期望,教师学会关注窗外的世界,关注教科书以外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第1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不禁思想豁然开朗,更感叹他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让我们终于找到了基础教育的源头。他生活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们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渴的灵魂,像与我们面对面交谈,针对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庆幸自己拥有它,犹如一杯浓茶,品一口浓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我想他会一直是我教学中的良师,工作上的挚友。下面我就谈谈感触最深的几点: 第十八条: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书刊的兴趣。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当然,阅读能力不可能是天生具有或自然形成的。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惟有在阅读各种文件或书籍报刊中练习。小学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阶段,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不待教师教,自己能读。 第五十三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掌握知识和获得

实际技巧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回顾我们的教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学习各种生活和社会经验,学会学习。学习,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意味着教室里的书本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包括情感、态度和生活技能的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和真理权威的传授者和代言人,他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提供帮助的专业人员。在现代社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什么、怎么学和什么时候学方面,应该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责任,教师或外界的过分干预,会使学生的内在的快乐、冲动、情感产生混乱,削弱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由此可见,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 第七十五条建议中《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我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家是个好孩子。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不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叉,请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学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翻开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里面没有纯理论的枯燥的知识,每一辑都是吴非老师一生教育事业的经验总结,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的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统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多么美好而令人感慨的画面,这是吴非老师对教育的一种向往,也是我对教育的憧憬和期待。 这本书是吴老师多年来在教育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点滴感悟,是他对教育细节的深度思考,每一篇文章几乎都能引起我的反思以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希望今后能够践行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知道这本书吴非老师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他也因此左眼失明、提前退休,成为他的告别讲台之作。据我所知,吴非老师是个重承诺的人,答应别人的事总要尽力尽快地去完成,为了还“文字债”,他每天笔耕不辍,像被抽打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这本书吴非老师从构思、写作到修改、校对,历时数载。可以想象,他在这本书上倾注了多少心血、耗费了多少眼力!读着这本书以及了解吴非老师写作背后的故事,让我对吴非老师格外地敬佩和尊重。书放在我手边已经很久了,不知为什么总舍不得读这本书,就怕很快读完了,这种感觉既矛盾又奇妙。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有时忍不住地笑起来,为吴老师对教师职业尊严的扞卫而击掌;有时又不禁悲伤,为吴老师对教师职业和学生的那份真实而又沉甸甸的爱而感动。读

致教师的一封信

致教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曹教师: 您好! 您还记得我吗?那个扎着马尾辫,有点害羞,一答复问习题就脸红,在上学路上坐过你摩托车的小女孩。或许您已记不起我,或许在您的脑海里还保留了一点我的记忆,但不管怎样,我始终是记得您的。 回想起我刚转到您所在的学校的时候,一见到您,您那亲切的面容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您教我的语文,常常让我们练字,您说字能够反应一个人的性格。那时的我,有点内向,每次答复问习题,我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但我的字写得还是很不错的,您经常把我的本子展示给同学们看,我感到十分开心,这就使我渐渐变得开朗了,人也活泼了许多,并且,我一直都在坚持着练字,您觉得现在我的字是否比以前长进了一些呢? 曹教师,您知道吗?其实在我的心里,我一直都是很佩服您的。因为在我的记忆里,您上课总是那样的富有激情,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很认真。您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同学发过脾气,更没有打过学生。那些略微淘气的学生,都被您的“语重心长”治理得服服帖帖。在您带的班里,从来没有一个人严重地违过纪。 当我第二次转学时,没有想到能够再次遇见您,您继续教我们语文,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我家离学校很远,总要走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学校,每次在路上碰到您,

您总是面带浅笑地叫我上车,我每次也没有推辞。您骑车的技术真的很好,那么凹凸不平的路,您居然骑得那么稳,坐在您的后座上让人感觉是那么的踏实。 时间的车轮部是滚滚向前,永不止息,教师的车轮仍然在那条路上来回奔波,它已定格成我人生记忆里美丽的风景。 现在算起来,我们已经有四年没有正式见过面了吧!最后一次看见您的时候,您依旧骑着那辆摩托车,只是显得有些旧了,您头上的白头发又变多了,眼角的皱纹又增加了几条,看起来确实比以前老了许多,但您那亲切的脸庞,让人感觉仍然是那么熟悉,那么温暖。 今天,教师让我们以“我最喜欢的好教师”为话习题写一篇精选作文,我记得四年前,您曾让我们写过一模一样的习题目,我写的就是您,而现在我写的仍然是您。因为拿起笔的霎时,我脑海里浮现的都是您的身影。您和颜悦色,平易近人,让人没有距离感;您热情奔放,又严谨认真,让人不知不觉敬慕您。您的课堂让我们如痴如醉,您的一言一行我记忆犹新,您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教师。 至此搁笔,但心里想对您说的话太多太多。假如下次有时机的话,我会再给您写信的! 最后,祝您身体安康,万事如意! 您永远的学生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三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三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一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给教师的建议》真是一本好书,我以前也听说过,但从来没有真正去阅读过,从来没有像看这本书那样地看一本教育书籍。曾几次水开了又凉了,凉了,又开了,也不记得去倒;曾几次小鸟停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也不能唤醒我;曾几次音乐停了也没有感觉到……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得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阅读的机会。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着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本文转载自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觉得自己

几十年的书教得是那么失败。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几个问题,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我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我也想教育日记,但总是不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蕴”。“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我完全赞成这句话,并深有同感,因为我就属于这种类型。因为我老是想:“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早上要带学生训练,晚上还要训练……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这几天翻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发现,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他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了,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教师只有懂得一些课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1 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在“不要急”这一辑“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这篇文章中,吴非老师说:让学生喜欢我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果一名教师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个合格的教师。让我深有感触: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一位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下面就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和学生一起玩,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都知道,只有走近学生,甚至走进学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课间十分钟,我会站地一旁会心地观看学生玩的一些小游戏,接受学生的邀请和他们一起玩闹;在学生欢度“六一”的节日里,我会和学生一起投入地拍手唱

快乐歌;在运动会上,我会跑上跑下地大声指挥,并且和学生一道声嘶力竭地为队员呐喊加油。只要教师能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学生没有理由不接纳你,你的情感投资没有理由得不到回报。但当你和学生打成一片时,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毕竟是他们的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中有无对老师的过分接近,如果有,应马上进行处理,不能使学生觉得你这个老师不凶,是他们的朋友,而忘了是他们的老师。 二、学会鼓励学生,建立学生自信心。 人性的弱点中曾说: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课上,我尽量精讲多练,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机会。例如:在上《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我让同桌的学生根据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表演读,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参与,当然,大部分学生自然没问题,但我们班有个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差,自信不足的学生,不愿意和他的同桌一起表演,我发现后,鼓励了他,他虽然演得不好,但是我还是给了他鼓励和表扬,让他参与了课堂活动,融入了这个课堂。步伐虽然小,但毕竟是迈出去了。 二、批评学生要有“度”,尊重学生。 有的老师喜欢一上课就批评某些学生的作业如何如何。因为你的批评,会给学生绷紧神经,屏住呼吸,好长时间不能放松,只会麻木地坐在那里听你讲课;轻松上课的心情没了,思维的闸门也关住了。课中更不能随意批评学生。有的老师喜欢抓住课堂违纪典型不放,一批评起来没完没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篇) 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人不由得感叹他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他生活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们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书刊的兴趣。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当然,阅读能力不可能是天生具有或自然形成的。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惟有在阅读各种文件或书籍报刊中练习。”小学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阶段,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不待教师教,自己能读。 苏霍姆林斯基带学生到大自然里上“思维课”,让学生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让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我们虽没有带学生到校外上课

的可能,但我们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还可让家长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我们教学中就能唤醒他们意识中的东西,在语文课堂上,再现词语的声音、色彩、画面,词就不再是一个符号,而是在学生的意识里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我们要谨记,“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将孩子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这句话值得反复咀嚼,它不单纯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还要教学生思考,来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关系,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发觉各种事物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激发学生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让学生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流露真情实感的东西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这句话永远植根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每一条都写着智慧和珍爱。认真阅读,用心感受,运用实践,这本书将成为我教育教学之路上的指路明灯。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第一篇:吴非《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吴非《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李赛仙 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欺负”在他课上行为

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习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致教师读后感

读朱永新《致教师》 接山镇中心小学杜洽龙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一书,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通过深入全面地思考,给询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瓴地坦诚解答。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理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一位慈祥的长者正施慧于民。细细咀嚼品味,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和诗意的享受: 一、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教师的挚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难道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实际生活中,人和人的区别主要看两点,一是他交怎样的朋友?二是他的业余时间怎样安排怎样度过?所以,朱教授说:“人是由他读的书造就的。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读最好的书,做有根的人。与最好的书对话,就是与最好的人为伍。” 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得起繁华,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读书中,把

自己修炼成如一座图书馆的人。读书就意味着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这是一种寂寞的力量,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这更是教师职业品质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谙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读书,让我们有一个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懒于读书。为此,朱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停滞的。”同时,又不无风趣幽默地为教师们支招:“自来水是压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是啊!当我们把读书当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样自然时,还会挤不出时间读书吗?在这种须臾不可或缺的阅读状态中,我们就获得了幸福。要是读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读第一页,慢慢地,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走姿态。 二、写作 阅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翼。阅读总是伴随着思考,而写作本身就是思考。写作帮助我们梳理思想,不断地返回自身,认同自身,否定自身,完善自身,升华自身。为此,朱教授指出:“专业写作,对教师而言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行为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生活也是从写作开始。我们通过写作,超越了日常教育与家庭生活的碎片式经验,从而对自身进行不断反省,我们的教育必然因此提升,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细细品读了朱老师的《致教师》,看着书中的那一个个问题,就仿佛是为我回答的。其中朱老师的一个观点让我尤为感动,那就是:为每个生命颁奖。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呵护的。“每个孩子的基础不一样,能力不一样,个性不一样,我们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够用一张试卷衡量所有的学生。最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个生命绽放独特的光芒。 “新教育独特的生命叙事剧令我耳目一新。给孩子们排练适合自己的剧目,感受生命的意义。真诚地为新教育人点赞。朱永新老师说,衡量新教育生命叙事剧是否精彩,不是看学生们的演技是否成熟,布景是否漂亮,而是看学生们有没有真正地演绎出剧中人物的灵魂,把著作的真谛表现出来,每个学生是否真正地投入到剧情之中。人生需要的是“中庸”的智慧,是既有感情,又有思想的“正剧”。新教育

生命叙事剧,就希望运用舞台上的“正剧”引导出人生的“正剧”。每个生命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关注每个生命,关注每个孩子,为每个生命颁奖,为每个生命喝彩,是教育的使命。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原则。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优点的,你要善于去发现,并大力地表扬他们的“闪光点”,所谓的“后进生”并不是他们真的能力很差,而只是他们缺少周围环境的人们给予他们的肯定和表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作为教师时刻要记住这一教学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在你那柔声细语的表扬声中和殷切的期待目光中。 在教学中我都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尤其是给那些在慢慢进步的后进生们。这些孩子在我的表扬声中,仰起了头,挺起了胸,表现也越来越好。 最后,我想以泰戈尔的一句话用以自勉:“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希望自己能够以这样的态度来为每一个生命颁奖。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余映潮老师《致语文教师》一书的序言开头是一句希望之语,即“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 最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读朱永新的《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人,内容都是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长旺中心小学王敏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利用假期我认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理论专著,这个阅读过程仿佛是在和一位和蔼的老人亲切地对话,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宝。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下面就文中的几条建议来谈谈自己粗浅而朴实的想法。 一、让我学到了教学的方法,例举如下: 把2500个常用词分配如下:每个学习日平均学3个词。孩子们把它们抄在本子里并且记住。这项作业每天只占几分钟。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使用记忆的技术”,在这里表现如下:在学习日开始的时候(第一节课上课前),我在黑板上写下今天要学的3个词,例如,“草原”、“温度”、“沙沙响”。孩子们一进教室,就立即把这些词抄到词汇本里,这种词汇本他们要连续地记录三年。他们对这些词进行思考,在它们旁边写几个同根词。这项作业总共花3、4分钟时间。孩子们都逐渐地养成了习惯。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我对孩子们说:“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回想一下,今天我们抄了哪3个词,它们是怎样写法的。你们在记忆里回想一下这些词的模样儿。明天早晨一醒来,马上就来回想这些词的写法,靠记忆把它们默写在练习本里。” 原本也是觉得教一年级的孩子词汇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可一直以来又没想出什么可行的方法。我想这本书中教的这个方法确是十分可行。日积月累,可以有一定的收获,而且并不是需要太多的时间,学生的兴趣也易激发。如同高年级一些老师采用的每课课前学古诗一样,对一年级的学生,学些词汇应也是切实可行的。

致青年教师 读书心得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致青年教师》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述问题直白犀利。它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丰富的实例讲述了很多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我想,这本书大约是吴非先生的工作日志和反思随笔中的结晶。在他将近退休之际,将以往所写编纂成书,目的也只有一个——“把自己的种种教训与思考告诉青年同行,以之为前车之鉴,庶几可使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抱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到,先生的书中所具事例确实大都为教训。先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先生笔触严肃,一个个短小的祈使句标题可以使我们清楚明白地了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初为人数,“师范”尚未形成。于此之际,先生为我们列出了很多作为老师不能做的事情,事无巨细。此外,先生还将很多非亲身经历,而是他所见所闻的例子写于其中,诲人不倦地告诉我们,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联想蝴蝶效应,我深以为然。纵观先生言论,,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关注学生的点滴事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虽然每名教师都懂得要心里装着学生,但对学生的关注角度不同,对事件的考量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对学生的爱也会显得不同。是的,虽然我们都爱学生,但爱是不同的,爱的表现方式也是不同的。作为老师,首先,我们不能和一些家长一样溺爱、纵容学生,其次我们也不能走入严苛的误区。然而做到了这些还不够,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心里装着学生”。 (一)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讲了一遍又一遍,不是因为它只有八个字,好记、简单,而是因为它真的很。初出茅庐,我们带着自己的棱角来到这个校园,也曾高谈阔论,也曾针砭时弊,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也许我们其中有人研究的是色彩服饰妆容,有人研究的是鬼怪文学、有的对非主流涉猎极广。然而走进了这个学校,其中的很多东西不适合拿来教导学生,特别是在小学。所以我们不能再把那些东西作为彰显我们个性的资本,反而必须要把它们深藏、抛弃。在学生面前,我们是榜样,小孩子尤其喜欢模仿。外界社会我们管不了许多,但在这小小校园中我们却一定得守着我们的本分。吴先生在《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中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自以为是”的诸多个性行为。这篇短文虽仅有寥寥千余言,但文中却涉及三个真实的反面事例。先生观察之敏锐,可见一斑。虽不知先生有否与当时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但对我们来说,这是应引以为戒的。此外,《做个有胸襟的老师》这篇文章尤其黑色幽默。看过先生所述事例后,兀自失笑,问中“争强好胜”的老师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这比赛风这件事上,我们还是应该注意调节好学生的风度。友谊第二,比赛第一这样的玩笑话是不是也会说着说着就真的变成现实?胜不骄败不馁,果然应该在学习、比赛等各种竞争中反复践行。 (二)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要想心中有学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学生。可以看到,书中的例子涉及范围很广,让我们既可

写给新老师的一封信

写给新老师的一封信 篇一:写给新老师的一封信 新老师: 您好! 在所有老师的眼里,我都是一个差生。既然如此,我也就认了。今天,我第一眼看见您,就觉得您特别可亲。您能听听一个差生的心里话吗? 我很苦呀,我每天都要面对老师的冷嘲热讽,家长的横眉竖眼,同学的白眼轻视。我很累呀,我每天都要面对成堆而无聊的作业。在我的字典里,学习和失败永远都是同义词。我害怕失败,所以我讨厌学习。上学六年了,我从来没有受到过老师的表扬,甚至他们从来没有对我微笑过。清楚地记得那次,我通过认真观察,熬了三个晚上,写出了一篇很不错的 作文 。兴冲冲的来到学校交给老师,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老师怎么也不相信文章是我自己写的,非要问我是从哪儿抄来的。我说不出来,他就疾颜厉色地训斥我。现在想想,这有什么了不起?只要问心无愧,这也许是老师给我的最好的评语。可是,您知道我当时什么心情吗?我觉得自己失败极了。原来,在老师的眼里我是连一篇作文 都写不好的差生。从此,我放弃了习作。因为,应付了事才是正常的

嘛!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受到老师的怀疑和猜忌。 我不喜欢写作业,这也是老师们训斥我的一个主要原因。可是,老师为什么不想一想,这些作业到底有多少写的价值?同一个词语,用心抄写一遍就可以记住,可是他要我抄写五遍。这样的作业,不是浪费生命吗?我不能反抗,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不然就是学习不踏实,态度不认真。那次作业,我既不想受批评,又不想浪费生命。于是,我就画上了省略号了事。结果,您肯定也预料到了,换来了一场更大的暴风骤雨。语文、数学老师一起把我送进了校长室,说我太聪明 ,他们教不了,让我另请更高明的老师。说句实话,那些东西我全会,只是不想写而已。留点时间干点别的什么不是更好吗? 懒 是我带了六年的烙印。我懒,所以我不写作业;我懒,所以我不参加班里的活动。可是,不写作业是因为作业实在无趣,不写也罢;我不是不想参加班里的活动,是他们根本就不让我参加,其实,我的能力比那些班主任的乖孩子强多了。他们不过是一些只会照着班主任的话去做的机器人。老师,说实话,我从心眼儿里看不起他们。 老师,谢谢您有如此的耐心,看我发了这么多的牢骚。您说说,我这么一个自己觉得挺了不起的人怎么就得不到别人的承认呢?唉!听了我说这么多,我想您心里一定有点儿害怕了,正盘算着怎么收拾我呢,对吧?您慢慢想吧,我不打扰您了。 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