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谈景观生态学下的景观设计.docx

谈景观生态学下的景观设计.docx

谈景观生态学下的景观设计.docx
谈景观生态学下的景观设计.docx

谈景观生态学下的景观设计

摘要:景观生态学是指在区域内种植花草树木和进行地形的改造,并结合营造建筑、修建假山水池、布置园路等诸多艺术手段和现代工程技术进行景观创作,最终形成和自然界相媲美的人为环境,以供人们休憩、娱乐以及改变城市环境,充分体现出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化、绿色化及环保化。基于此,从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景观生态学下景观设计策略。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景观设计;策略

随着国内城市化速度的持续加快,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满足人们这一要求,当地政府部门积极进行生态化现代景观建设,致力于构建出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现代景观,为人们营造出一个绿色环保、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然而就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情况而言,由于受到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影响以及技术应用限制,导致景观设计中景观生态学理论应用不足,景观设计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保证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生态性,已成为景观设计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1景观生态化设计的重要性

所谓的景观生态学即是在生态学的基础上和景观学完美结合,借助于自然生态结构设计构建出完整的人工生态体系。景观生态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探究,景观生态化设计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是也给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都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前的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包括景观布局、自然环境、阳光照射情况等。无论何时,人类都是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所以当代的景观建设也需要向绿色、生态的方向发展。虽然当前国内的景观设计发展比较滞后,但是在未来将会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朝着人文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过程中,专家国景观设计将会在继承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结合景观设计新工艺,实现人文和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2弥补传统景观设计的不足

在以往景观的整体造型中,由于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等因素,使得景观不能像工艺品那样可以随意雕琢而达到完美的效果。现代景观设计包括道路、公共建筑、花草树木、假山水池等,每一处设计都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审美,并和生态、人文相结合。就当下的景观设计来看,许多景观主题较为单调,其建筑和设计风格十分单一,这一单调的设计风格不仅不能达到休闲的目的,还会引起人们的抵触情绪,所以为了弥补景观设计的短板带来不符合人们审美观的情况,需要将生态设计理念应用到景观设计中,通过设计添加色彩、多元化设计风格进行弥补,让景观看起来尽善尽美,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

2景观生态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学下的景观设计要注重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并契合生态化、绿色化及环保化的设计主题,全面实现景观项目的生态化建设。

2.1公共性景观主题

对人们的直观感受有着极大的影响,景观风格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情和感官,所以在进行景观生态化建设时,一定要考虑景观主题的公共性,务必要在满足生态环境的同时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对其谨慎处理。

2.2主题色调搭配

现代景观设计几乎都是以绿色环保为主题,所以生态景观下的景观设计也应该秉持这一原则,如果能将景观本身的材料作为主题色彩是最好不过,这样既能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还能起到环保的效果。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景观建筑材料过于单一,使得建筑物在公共表达上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通过和主题色彩搭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就景观建筑中的红砖来说,红砖本身就具有许多优质特征,而且也能很好地表达出景观建筑的特色,但是如果大面积地使用红砖,就会给人一种沉闷、枯燥的感觉。所以,景观设计中就可以用色彩和建筑材料相互搭配的方式,充分彰显出红砖的特色和魅力。混凝土常常会因为其经济性和实用性而被广泛用于景观建筑中,但是混凝土本身的“灰色”风格,使得其不被人们喜欢和追捧,用瓷砖或者涂料将其覆盖起来之后,就不再呈现出混凝土单调的色彩特性。比如西班牙的一座景观,其建筑表面都是混凝土结构,但却加以不同的色彩对其进

行装饰,就轻易的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精妙地体现出了恢宏大气的造型,使其成为最富有亮点的景观之一。

2.3生态性

在设计景观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生态环境,要围绕“人”这一核心因素展开设计,满足人对公共环境的需求,以适应景观整体设计为导向,促进现代景观设计朝着人文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为人民的现实生活创设更好的环境,让其产生较强的归属感。所以新时代的景观设计需要满足2方面的要求:一是空间尺寸和比例需要展现出更强的视觉冲击感,让身处其中的人获得独特的主观感受;二是景观设计需要具备鲜明的特色,争取成为区域性的标志性建筑,缓解人们审美疲劳,满足更高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当前的许多景观设计作品,普遍缺乏针对性,设计成果仅仅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不同人群差异化需求的了解,比如诸多景观设计风格雷同,设计难以识别,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代景观设计风格问题。

2.4再评价设计理念

景观生态学中再评价设计是指通过对景观的二次评价和审核,实现景观的生态化建设。在以往的景观设计中,更多的是注重景观的使用功能、系统实现以及整体形象的外部表现,环境污染和能源控制并未纳入到景观设计当中,随着当下设计理念的不断变化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更多的设计人员将目光聚焦于生态环保,从绿色健康的角度着手景观设计,并在其中融入生态环境因素,全方位实现景观设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2.5更新改造设计

景观生态学应用于景观设计,其中的核心之处在于要贯彻落实更新改造的基本原则。对于已经老旧、过时的景观进行改造设计,以迎合生态环境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比如针对部分老化的景观建筑,如果仅仅是将其拆除,难以实现良好的改造效果,需要对其进行更加精细的改造,和周边的环境相匹配。在对老化的景观建筑进行拆除时,还会造成严重的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从实践角度来看,如果拆除老化建筑,还需要开展新的建设,承担更高的成本,对于承担景观设计的企业来说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根据更新改造设计理念,可以对老化景观建筑进行改造,可以极大节约相关建设资源。

2.6循环利用理念

循环设计理念是指在景观设计绿色节能控制当中,实现对可利用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对于一些稀有珍贵材料以及不可降解物质提高回收力度,经过重塑后再次投入到景观设计中。比如当下景观中的喷泉水资源损耗问题,景观设计人员应该尽可能避免传统的一次水排放系统的应用,在喷泉系统中添加喷泉水的回收利用措施,尽可能保证水资源的循环使用,达到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

3结语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在不断完善和突破设计风格的过程中,呈现出更多的景观施工工艺,其目的在于提升绿色性和环保性,注重生态化建设,以保证景观设计行

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利用生态景观学的过程中,要采取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注重生态化建设,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合理搭配内部资源,做好花草树木、假山水池的管护工作,为人们呈现出完美的景致,以满足当下人们对景观的需求。

景观生态学论文doc.

景观生态学论文浅析中国城市流动人口 班级:2010级风景园林一班 姓名:余玲 学号:20102830320046 指导老师:袁媛

浅析中国城市人口流动 [余玲] ([风景园林、一班、20102830320046])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从农村到城市,从中西部到东部,再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巨大人口流动潮。人口流动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人口领域的显著现象,它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因此,加强对中国流动人口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状、概念、构成、农民工,老龄化、利与弊、应对措施 一、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相关概念 (一)流动人口的概念 城市流动人口,是指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住或滞留在城市的人口。从我国公安部门统计城市暂住人口的时间标准来看,城市暂住人口是指在一个城市居住三天以上的人口。 城市流动人口可分为正常流动人口和非正常流动人口两大类。 正常流动人口包括探亲访友、旅游、求学、公务、劳务等类型的外地人员; 非正常流动人口则包括盲目流人城市的无业游民、乞丐、逃避计划生育的夫妇,流窜作案的犯罪分子和逃避通缉的罪犯等。 (二)流动人口的构成及变化 流动人口以年轻劳动力为主,高度集中在15~30岁这个年龄段。中国流动人口大部分不带子女,因而15岁以下少年儿童占比极低,进而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在过去30年间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也在发生变化,这个群体已不再完全是90年代以前的“打工妹”、“打工仔”,已婚流动者比例不断上升,更多的是与配偶子女同在流入地居住。妇女比例在流动人口中占了将近一半。 流动人口构成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受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2010年的国内流动人口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44%和40%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归因于近年来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普遍提高了青年人口总体的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地区通过提供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成功吸引了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人。与之相应的变化是,流动人口中从事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有所上升,从事农业比例大幅度下降。流动人口构成的变化,将会影响未来人口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景观生态学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肖笃宁等,1997)。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这门新兴学科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相互结合的产物。要想能够对其来龙去脉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就必然要涉及以上两门学科中的一些相关思想的发展。地理学中,由于其学科跨度很大,并不是每一分支都与现代景观生态学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对景观生态学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的仅是其中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其中与景观学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 1 景观学的发展历史地理学中的景观学产生于德国,19世纪末叶,由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将景观的概念引入地理学中,他认为景观的地理学含义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作为一门研究景观形成、演变和特征学科的景观学产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德国地理学家Seigfried Passarge 于1919―1920年出版了三卷本《景观学基础》之后,又于1921―1930年出版了四卷本的《比较景观学》。在这两部著作中,他认为景观是相关要素的复合体,并系统地提出了全球范围内景观分类、分级的原理;并认为划分景观的最好标志是植被,同时,他还提出了城市景观的概念。作为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的德国人文地理学家Otto Schluter 于本世纪初发表了《人类地理学的目的》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的观点。在1952-1958年间先后完成的三卷本《早期中欧聚落区域》一书中,他提出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了方法论原理上来。其实有关人文景观的思想,早在1925年即在美国人文地理学家Carl Sauer的《景观的形态》一书中得到了反映,在该书中,Sauer 提出应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1990)。自本世纪3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个景观学研究的中心,这就是前苏联的景观学研究。其代表人物为贝尔格。他于1913年即提出,景观是地形形态的一定的、有规律地重复的综合体或群体这一概念。1931年,贝尔格的巨著《苏联景观地理地带》一书出版,该书是苏联系统阐述景观学原理的第一次尝试。在该书中他进一步明确和补充了1913年所下的景观定义,提出了景观的例子,研究了景观与其组成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谈到了景观的发展与起源问题。由于贝尔格等最初的景观研究者们,没有赋于景观任何分级的意义,而把它看成是任何的地理单元,即把它用作是“地理综合体”的同义词,因此,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或不好理解的东西,为此,许多后继的研究者们,针对这些缺陷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以致于形成了苏联景观研究的两大学派:类型学派和区域学派。类型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M.A.别尔乌辛等,而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拉孟斯基、C.D.卡列斯尼克、H.A.宋采夫、伊萨钦科等,而尤以区域学派的影响为甚。H.A.宋采夫1947年在全苏第二次地理学代表大会上关于景观问题的报告,被认为是继拉孟斯基、卡列斯尼克、苏卡乔夫等人之后,对景观学说的第一个巨大贡献。在这一报告及其以后的著作中他给了景观一个新的、更为确切的定义:景观是具有同类地质基础和相同的一般气候的、发生上一致的地域,这是由几个或许多部分―限区―组成,后者在景观范围内形成有规律的结合。之后,又有许多地理学家在相当多的著作中对景观学说进行阐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波雷诺夫和彼列尔曼的工作。他们奠定了景观地球化学的基础,他们主要研究景观中化学元素的迁移,形成了苏联又一个景观学研究方向―景观地球化学研究方向(伊萨钦科等,1962;贝尔格等,1964)。现代景观学研究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强调分析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分析研究通过对景观各个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去解释景观的特征,综合研究则强调研究景观的整体特征,这一方向的景观学相当于综合自然地理;另一个方向是研究景观内部的土地结构,探讨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景观。这一研究在苏联发展为景观形态学,在我国则称为土地类型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

景观生态学综述

课程论文 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特征及规划方法的应用 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 姓名葛婧 学院草叶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号320152120 一级学科生态学 学科方向生态科学 指导教师周建勤 论文评分

摘要:城市景观生态学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城市的景观生忘过程与空间格局、城市生态环境及其与各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内容。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推动其应用与发展,促进我国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进步与完善。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规划方法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是以景观为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简言之,景观生态学就是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关分析。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系统管理、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景观建筑规划设计、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等领域。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城市景观生态学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是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城市(以人为中心)区域的结构、功能、动态过程和变化效应,以利于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一些现代化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它不仅研究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而且还要研究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涉及的部门和学科较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资源开发、园林和自然景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物保护和开发、交通道路等,而城市景观生态学是以上学科的集大成者,也可以说各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本学科力量不能解决问题,必然要走向城市景观生态学的一条必由之路[1]。 1 城市景观生态学 城市景观生态学隶属于城市生态学的研究范围,是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交叉。主要涉及景观建筑学、美学、园艺学、植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目前研究的中心目的主要是协调“人一地”矛盾,试图将自然组分重新引入城市。对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城市与自然共存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在城市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前人主要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对其结构模式、与外界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过探讨,而对其内部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 作者: 指导老师: 专业: 年月日

摘要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中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它的理论与方法和传统生态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注重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最近几年,园林生态学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是一项全新的生态学内容。它不但分析体系本身的发展和变化特征,分析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景观生态学为综合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因而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从景现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一般原理、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焦点问题是景观结构、景观动态与景观功能。综述了景观格局、景观动态、景观异质性、景观尺度与景观功能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最新应用领域,展望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Landscape ecology is a young discipline, its theory and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ecology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landscape ecology concern. It is a new ecology. It not onl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system itself,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Landscape ecology provides a new theory and method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ory,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research method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a research focus in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structure,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dynamics, landscape diversity, landscape scal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were reviewed, and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new application field, the prospect of the landscape ecolog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景观生态学

延边大学景观生态学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 <<论影响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决定性因素—延边大学 为例>> 学院:理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作者:刘森 指导老师:裴洪淑 学号:2134011950

摘要:校园景观设计是高校整体形象的关键,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更多校园景观的运用将提升高等院校的形象和价值,大学就能更有优势来吸引和留住教职工和学生,推进教育和研究项目,扩大毕业生和校友的资金筹集援助,展示环境设计的原则和理念,扩充现有艺术品,巩固校园作为一个社区设计所具有的价值。要做好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前提是对其设计中的一些决定性因素——气候;植被;环境适宜性;校园的地形、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规划,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游客、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大学生正规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每个人的大多数受教育机会都发生在户外,并与他所选修的课程关系不大,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时,它所营造出得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气候植被 传统上,人们所见到的校园景观就是在绿地上建造楼房,或者将建筑设计理念落实在开阔场地上并加些装饰。通常,毕业日或者其他难忘的、值得纪念的节日需要大自然美衬托的时候,园艺工作人员会临时挑选、布置、搭建景观材料,展现最好的,留出想象空间,这也是校园景观应达到的目标。校园规划无论选择哪种模式,无论位于哪个场地、位置和地区,它都是对建筑及其之间空间的某种组织。在天气允许时,大量的随意交流、偶遇、娱乐及班级间的学习交流都发生在户外,这是因为在现代城市中,校园生活很大程度上发生在既定活动和固定建筑之间。对于大多数校园使用者来说,校园景观对提供富于想象力的校园生活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校园户外空间常常被简单地视为校园建筑布局后的剩余部分,这是景观设计师介入设计过程过晚的又一个不幸实例。一个全面的景观设计应留出足够的内部空间,栽种一些绿色植被,以便吸引人们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更多校园景观的运用将提升高等院校的形象和价值,大学和学院就能更有优势来吸引和留住教职工和学生,推进教育和研究项目,扩大毕业生和校友的资金筹集援助,展示环境设计的原则和理念,扩充现有艺术品,巩固校园作为一个社区设计所具有的价值。 当今的校园如同中世纪大教堂的管辖区,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和市中心,商业和城市化时代的铁路站和商业中心区。一个校园如果只有很少量的景观,那么该校园是不完整的,未充分发展的,不健全的。 影响大学景观设计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势,土地,面积和结构,风格,项目指导,委托人预算,设计者知识、经验、创造性,等。由于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景观功能决定了其形式,设计因素影响形式。通过专业性的规划和设计,确定的景观外在特征使得其形式别具特色。 一、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这些自然界生物的能源反过来影响自然的生态,从而影响了校园景观条件,如选择、活力、植被外观、户外场地的使用、建筑物选址和用以缓解恶劣气候的绿色植被。从宏观上看,气候因素在校园规划和构建景观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风景如画的大空间和小地区,以及由植物确立和强化的地域感,从最广义上讲,景观本身就是由气候决定的设计成果。

景观生态学(终极版)

1.叙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目前的研究重点。 主要内容: (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空间的异质性和格局 a)定量地描述不同尺度下的景观格局形成的物理、生物过程和干扰过程; b)空间异质性如何影响到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空间分布;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变化; d)人类对景观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景观。 (2)景观生态学是对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和管理 a)景观镶嵌体的空间结构和组成; b)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能流、物流);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d)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和管理。 目前研究的重点: ①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②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关系或景观格局的生态学和环境效应。 ③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④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和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⑤景观格局优化。 ⑥景观的多重价值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⑦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地区:①流域系统;②湿地;③文化景观;④城乡过渡带;⑤滨海地区;⑥乡村景观 2.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的特点。(必考) 欧洲和北美在起源和发展上均有着显著的不同。一般而言,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和整体论的特点;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的生态学内容和还原论为基础的方法论。 具体的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首先,景观生态学在欧洲学派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规划、管理和政府有着密切的和明确的关系;北美学派虽也有应用的方面,但它更大的兴趣在于景观格局和功能等基本问题上,并不是都结合到任何具体的应用方面。 其次,欧洲学派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的景观;而北美学派同时对研究原始状态的景观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北美景观生态学派同样意识到了人类对景观的作用和影响;欧洲学派也没有放弃对空间格局的重视。 3.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 研究意义: a)从看似无序的景观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产生和控制景观格局的因子和机制, 探讨格局效应。 b)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c)比较不同景观镶嵌体的特征和它们的变化; d)探讨空间格局的尺度性质; e)确定景观格局和功能过程的相互关系; f)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研究方法: a)用于景观要素特征分析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宋会兴 论文题目: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班级:景观建筑设计13级2班 学生姓名:黄显洋 学号:20135446

2014年1月20日 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 摘要:富顺西湖位于富顺县城内西北隅,是一座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芦,素以荷花闻名。西湖原是钟秀、神龟、五府、玛瑙诸山雨水汇流的自然洼地。夏季荷花盛开,是居民和游人休憩玩耍的好地方。但由于缺乏管理,大多数的时间里西湖环境十分差。如果对西湖进行景观的规划,加强管理,势必增加游人数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谐 1富顺西湖历史及景观现状分析 1.1历史 早在宋代即已疏凿,砌石为堤,隧成湖泊,“湖阔六七里”。经历代培修点缀,先后修建有西湖厅、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风亭、醒心亭、涣乐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湖面逶迤,亭榭呼应,曲桥钩连,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垂柳列岸。湖中仿杭州西湖画舫造就的舫船,可在其中摆设筵席,宴请佳宾。解放后,西湖周长尚有1680米,水面51亩。1984年,富顺县人民政府拨专款改建了钟秀山、五府山之间的石平桥、为平拱结合的3孔龙风石桥;加宽改建了西湖影院通五府山的石桥;又从泊船嘴修通了连接湖心新修的碧波亭、红蕖榭的九曲桥。桥岸相接处,是一座亭亭玉立的西子姑娘雕像,脚踏荷花,手提花篮,目视湖中红荷碧叶,婀娜多姿。游人可越过西子姑娘、由九曲桥至亭、榭品茗悠叙,观赏风光。碧波亭是一座中西式园林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亭上有一幅对联:“异代人材辉泽畔;千秋月魄照湖心。”显然是赞扬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邑人刘光第。前面则是宽敞明亮的红蕖榭,两条蛟龙缠绕柱上,各呈欢状,柱上也有一幅对联“红荷映日绿柳迎风物象柳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解读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景观生态学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肖笃宁等,1997)。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这门新兴学科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相互结合的产物。要想能够对其来龙去脉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就必然要涉及以上两门学科中的一些相关思想的发展。地理学中,由于其学科跨度很大,并不是每一分支都与现代景观生态学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对景观生态学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的仅是其中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其中与景观学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 1、发展历史 地理学中的景观学产生于德国,19世纪末叶,由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将景观的概念引入地理学中,他认为景观的地理学含义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作为一门研究景观形成、演变和特征学科的景观学产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德国地理学家Seigfried Passarge 于1919―1920年出版了三卷本《景观学基础》之后,又于1921―1930年出版了四卷本的《比较景观学》。在这两部著作中,他认为景观是相关要素的复合体,并系统地提出了全球范围内景观分类、分级的原理;并认为划分景观的最好标志是植被,同时,他还提出了城市景观的概念。作为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的德国人文地理学家Otto Schluter 于本世纪初发表了《人类地理学的目的》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的观点。在1952-1958年间先后完成的三卷本《早期中欧聚落区域》一书中,他提出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了方法论原理上来。其实有关人文景观的思想,早在1925年即在美国人文地理学家Carl Sauer的《景观的形态》一书中得到了反映,在该书中,Sauer 提出应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1990)。自本世纪3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个景观学研究的中心,这就是前苏联的景观学研究。其代表人物为贝尔格。他于1913年即提出,景观是地形形态的一定的、有规律地重复的综合体或群体这一概念。1931年,贝尔格的巨著《苏联景观地理地带》一书出版,该书是苏联系统阐述景观学原理的第一次尝试。在该书中他进一步明确和补充了1913年所下的景观定义,提出了景观的例子,研究了景观与其组成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谈到了景观的发展与起源问题。由于贝尔格等最初的景观研究者们,没有赋于景观任何分级的意义,而把它看成是任何的地理单元,即把它用作是“地理综合体”的同义词,因此,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或不好理解的东西,为此,许多后继的研究者们,针对这些缺陷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以致于形成了苏联景观研究的两大学派:类型学派和区域学派。类型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M.A.别尔乌辛等,而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拉孟斯

景观生态学期末论文-几个重要概念和其之间联系以及在本课中的地位

《景观生态学》期末论文 总体把握 景观定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景观生态学以人类对景观的感知作为景观评价的出发点,通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实现建立宜人景观与保护自然景观的目标。景观生态学以人类活动对于景观的生态影响作为研究重点,注重景观管理、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研究,因而它应该属于应用生态学体系;相对于保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而言,不妨称之为建设生态学。 一. 临界阈(critical threshold) 对于所提出的研究结果有时需要进行外推,及根据已知值进行推测,将信息从一个尺度转移到另一尺度,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此时将系统在性质、属性或现象上产生变化的点称为临界阈值(critical threshold)。 *渗透理论与临界阈现象间的联系: 渗透理论(percolation theory),它认为当介质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值(critical density)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介质的一端到达另一端。这种因为影响因子或环境条件到达某一阈值(threshold)而发生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被称为临界阈现象,它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显示出由量变到质变的特征。生态学的限制因子定律和最小存活种群,流行病的传播与感染率,景观连接度对于种群动态、水土流失和干扰蔓延等影响,都属于广义的临界阈现象。 二. 空间异质性(heterogeneity)

(一)异质性的定义 由不相关或不相似的组成构成的系统(webster's new dictionary)。 景观是由异质要素组成,异质性作为一种景观的结构特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 重要影响,它可以影响资源、物种或干扰在景观中的流动与传播。异质性同抗干扰 能力、恢复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密切联系,景观异质性程度高有利于 物种共生,而不利于稀有内部物种的生存。 (二)异质性是系统(如景观)或系统属性(如土壤水分含量)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它在 生物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存在。在景观层次上,异质性主要来源于自然干扰、人类 活动和植被的内源演替,体现在景观的空间结构变化及其组分的时间变化上。景观 生态学对于异质性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空间异质性。 (三)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包括空间组成(生态系统的类型、种类、数量和面积比例)、 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斑块大小、形状、景观对比度、连接度等)和空 间相关(各生态系统的空间关联程度、整体或参数的关联程度、空间梯度和趋势) 三部分内容。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可运用负熵和信息论方法进行测 度。景观异质性可理解为景观要素的不确定性,其出现频率通常可用正态分布曲线 来描述。景观总体结构的异质性也可以通过穿越该景观的一条或多条剖面线的景观 异质性特征(组合形式的平均信息量)来描述。 (四)同质性(homogeneity) 讨论异质性,不可避免的就要涉及其反义词同质性(homogeneity)。如果视异质 性为在某一梯度上变化的连续性,则同质性是该连续性在给定考察尺度上的最低点 (最小值)。景观生态学强调空间异质性的绝对性和空间同质性的相对性,即某一 尺度的异质空间内部,比其小一尺度的空间单元(如斑块)可视为相对同质的。当 我们扩大所研究的空间单元面积时,其内部的景观异质性增加,而各个空间单元所 组成的景观异质性程度降低。因此,景观异质性程度与研究或抽样观察的空间单元 面积大小有重要联系。 (五)空间异质性在生态学研究中的意义 1.满足物种不同生态位的需要,有利于不同物种寻在于空间的不同位置,从而允 许物种共存; 2.影响群落的生产力和生物量; 3.导致群落内物种组成结构的小尺度差异; 4.控制群落物种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因子; 5.对生态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简言之,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可理解为空间斑块性(patchi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斑块性主要强调斑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关系,比异质性的概念更为具体。而梯度是指沿某一方向景观特征有规律地逐渐变化的空间特性,如海拔梯度、海陆梯度和边缘-核心区梯度等。应该指出,异质性、斑块性和空间格局是一组相互联系、意义接近而又略有区别的常用概念,它们最主要的共同点都是强调非均质性和对尺度的依赖性(图1-2)。

景观生态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课程代码】11032008 【适应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授课对象】普通本科 【课程简介】景观生态学是人们在宏观尺度上认识人类活动、资源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为指导,研究景观格局的形成与动态,空间异质性与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结构与功能及其变化过程的相互关系,探索其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其在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土地利用、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旅游开发和城市园林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理解景观格局、过程和尺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理论,了解景观生态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能够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思想在景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土地持续利用、全球变化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应用。 【参考学时】54学时(理论48学时,讨论6学时) 【参考书目】 1.郭晋平,周志祥.景观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朱强,黄丽玲,俞孔坚译.景观设计学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绪论 §1 景观 §2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在设计中得应用

本科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在设计中得应用 陈培煌 2 指导教师陶波兰 学院名称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专业名称花卉与景观设计

摘要 0 Abstract (1) 1 景观生态学得基本概念 (2) 2 景观生态学及其结构要素分析 (2) 3 城市绿地得景观生态规划 (2) 3.1 绿地系统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 (2) 4、2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设计 (3) 4、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得应用 (3) 4、1建立城市景观绿色斑块系统 (3) 4、2开辟新得绿色斑块 (4) 4、3建立城市景观绿色廊道系统 (4) 4、4道路廊道系统设计 (4)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景观生态学就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得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得整体得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以及动态变化得一门生态学新分支。 参与景观生态研究得有自然地理学家、生态学家、农学家、规划专家、建筑家、环境保仿护学者以及经常学者等各方面得人士。景观生态学得目得就就是要协调人类与景观得关系,如进行区域开发、城市规划、景观动态变化与演变趋势分析等等。 景观生态学主要来源于地理学得景观理论与生物学得生态理论。它把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得空间相互作用得横向研究与生态学家研究一个生态区得机能相互作用得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价值流在地球表层得传输与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得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与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与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得机理、研究景观得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与保护。 景观生态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作为复合生态系统得景观,景观就是自然与人文系统得载体。景观生态学家对“景观”得理解不尽相同,这些观点既有所联系,又不完全一致。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用

(完整word版)景观生态学课程心得

景观生态学课程心得 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景观生态学不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且代表了集现代生态学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突出格局—过程—尺度—等级观点的一个新生态学范式。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和东欧,其发展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在本课程中,作者把景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和改善空间格局与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相互关系的整合性交叉学科。 正确的态度是成功的一部分,因而,明白景观生态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先导。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渐尖锐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呼声日渐响亮。学习景观生态学,有利于我们把握自然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建设生态文明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作为环境规划专业的学生,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认识,把握规划设计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建设新时代的生态城乡环境提供引导,走向和谐生态健康的环境规划设计之路。 本学期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景观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的异质性区域,狭义的景观是由空间单元组成的具有明显的视觉特征的地理条件;广义的景观是由地貌、植被、土地和人类居住地组成的地域综合体,是人类生活环境中视觉所接触及到的地域空间。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动态三个方面的内容。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空间异质性或格局的形成和动态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格局—过程—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景观的等级结构和功能特征以及尺度推绎问题、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景观异质性的维持和管理等几个方面。景观生态学的学科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空间异质性2.注重尺度在研究景观格局和过程中的作用3.整体性和系统性4.综合性和宏观性5.人类主导性。 在景观生态学中,格局、过程、尺度、斑块、基底、廊道、干扰、空间异质性等是几个重要的概念。其中空间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 二、景观格局的形成、结构和功能特征 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空间斑块性是景观格局醉普遍的形式。景观格局主要受地形地貌、气候、干扰、物种分布、斑块等相互影响。斑块依据不同的起源和成因可分为残留斑块、干扰斑块、环境资源斑块、人为引入斑块。在景观中,斑块、廊道、基质共同组成了景观的面貌,他们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学过程的重要部分。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贾宝全杨洁泉 景观生态学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肖笃宁等,1997)。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这门新兴学科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相互结合的产物。要想能够对其来龙去脉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就必然要涉及以上两门学科中的一些相关思想的发展。地理学中,由于其学科跨度很大,并不是每一分支都与现代景观生态学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对景观生态学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的仅是其中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其中与景观学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 1 景观学的发展历史 地理学中的景观学产生于德国,19世纪末叶,由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将景观的概念引入地理学中,他认为景观的地理学含义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作为一门研究景观形成、演变和特征学科的景观学产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德国地理学家Seigfried Passarge 于1919―1920年出版了三卷本《景观学基础》之后,又于1921―1930年出版了四卷本的《比较景观学》。在这两部著作中,他认为景观是相关要素的复合体,并系统地提出了全球范围内景观分类、分级的原理;并认为划分景观的最好标志是植被,同时,他还提出了城市景观的概念。作为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的德国人文地理学家Otto Schluter 于本世纪初发表了《人类地理学的目的》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的观点。在1952-1958年间先后完成的三卷本《早期中欧聚落区域》一书中,他提出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了方法论原理上来。其实有关人文景观的思想,早在1925年即在美国人文地理学家Carl Sauer的《景观的形态》一书中得到了反映,在该书中,Sauer 提出应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1990)。自本世纪3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个景观学研究的中心,这就是前苏联的景观学研究。其代表人物为贝尔格。他于1913年即提出,景观是地形形态的一定的、有规律地重复的综合体或群体这一概念。1931年,贝尔格的巨著《苏联景观地理地带》一书出版,该书是苏联系统阐述景观学原理的第一次尝试。在该书中他进一步明确和补充了1913年所下的景观定义,提出了景观的例子,研究了景观与其组成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谈到了景观的发展与起源问题。由于贝尔格等最初的景观研究者们,没有赋于景观任何分级的意义,而把它看成是任何的地理单元,即把它用作是"地理综合体"的同义词,因此,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或不好理解的东西,为此,许多后继的研究者们,针对这些缺陷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以致于形成了苏联景观研究的两大学派:类型学派和区域学派。类型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M.A.别尔乌辛等,而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拉孟斯基、C.D.卡列斯尼克、H.A.宋采夫、伊萨钦科等,而尤以区域学派的影响为甚。H.A.宋采夫1947年在全苏第二次地理学代表大会上关于景观问题的报告,被认为是继拉孟斯基、卡列斯尼克、苏卡乔夫等人之后,对景观学说的第一个巨大贡献。在这一报告及其以后的著作中他给了景观一个新的、更为确切的定义:景观是具有同类地质基础和相同的一般气候的、发生上一致的地域,这是由几个或许多部分―限区―组成,后者在景观范围内形成有规律的结合。之后,又有许多地理学家在相当多的著作中对景观学说进行阐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波雷诺夫和彼列尔曼的工作。他们奠定了景观地球化学的基础,他们主要研究景观中化学元素的迁移,形成了苏联又一个景观学研究方向―景观地球化学研究方向(伊萨钦科等,1962;贝尔格等,1964)。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一、填空或选择 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系统理论。 2、地壳运动作用力不属于外营力的范畴。 3、湖南张家界的峰林是由沉积岩组成。 4、能量流不属于景观生态流。 5、观赏功能不属于廊道的主要功能。 6、恒定性是绝对稳定的概念,这种稳定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 7、类比法不是景观生态分类的方法。 8、第一个提出生态规划的人是:吉奥泊德。 9、景观是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的最适宜尺度。10星状城市结构形态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11、廊道中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与之间距离之比就是曲度。12、本底是最观中连接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 13、空间异质性是由景观要素类型的数量和比例、形状、空间分布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关系所决定的空间不均匀性。空间镶嵌异质性不属于空间异质性的范畴。14、辛普森指数法不是景观异质性的分析方法。15、景观生态规划中的“3S”技术分别是指“RS、GIS、GPS”。16、热量是气候区划的主要指标。17、车辆不是植物繁殖体的散布媒介。18、溪流的生物多样性是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最关键的组成部分。19、中地貌分类中,第一级以现代海岸线为界,划分为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20、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有很多种,对于大斑块属性来说,边缘式模式最好。21、湿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22、景观水平上推动景观生态流的基本动力是重力、运动和扩散。23、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包括: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垂直变化、水平变化。24、植物的动态变化主要包括:季节性变化、逐年变化、垂直变化、水平变化。25、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4个层次。26、种子和土壤不是景观生态流在景观中的流动媒介。27、景观的一般功能包括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28、景观变化的自然驱动力包括地质地貌的形成、气候的影响、动植物的定居、土壤的发育、自然干扰。29、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分为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生态系统的娱乐价值几个层次。30、影响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因素有气候变化、流水、水文变化、地貌形态和植被变化、干扰。31、地球表面的主要植物类型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冻原、隐域植被。32、流水地貌包括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和河口区地貌33、一般常用的干扰状况指标有干扰规模、干扰强度、干扰的频率和干扰的空间分布。34、判断本底一般可采用相对面积、连通性和动态控制等因子作为标准。35、按景观结构特征可将景观划分为斑块散布型、网络型、指状型和棋盘型。36、景观流动可概括为连续运动和断续运动。 37、景观破碎化的空间过程一般要经历空孔、分割、破碎化、收缩和磨蚀等阶段。38、景观要素类型包括:斑块、廊道和本底。39、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边连通作用。别一方面具有障碍作用。40、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连通性能。41、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时间系列。42、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降水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43、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植物。44、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斑块密度。 45、影响污染空气散播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植被因素。46、植物的运动地靠散布来实现的。47、景观变化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生物力。48、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他们是波动的,恢复、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49、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异质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50、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各种属性。51、城市景观是人为干扰最为明显的景观类型。52、水土流失属于物质流。53、湖南的主要地貌类型是山地地貌。54、我国土地等级系统分为三级。包括土地类、土地型和土地组。55、土地能力分类的类别方法是根据若干土壤和立地性状的临界值将土地归纳成若干不连续的类别,其数目通常不大于10。56,一个做连续运动的动物对该景观的影响很大。57、干扰斑块是稳定性最强的斑块。 58、土地能力分类参数方法包括加法系统,乘法系统和复合系统。59、开发利用阶段不属于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肖笃宁 景观地理学是诞生于德国与俄罗斯的一个地理学学派[1,2],可说是源远流长。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充分吸收了生态学、系统学与人类科学的重要思想,逐步推陈出新,至本世纪80年代,更是形成了以景观生态学为代表的新一代的景观科学。景观生态学将生态学中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与地理学中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有机融合,形成了以不同时空尺度下格局与过程、人类作用为主导的景观演化等概念为中心的理论框架,形成强调自然与人文因子相结合的景观规划与管理等实际应用领域。景观规划建筑学则体现了景观学与工程科学的交叉,它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营建能充分展示景观多重价值的人居环境[3~5]。本文系统论述了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从科研认识论的角度对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做了重点介绍。 1景观地理学的源流 本世纪初景观地理学在德国的兴起,标志着用发生学的观点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划分地表类型并研究其发展演变的近代地理学的诞生。景观一词源于德语Landschaft,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和某个限定性区域的双重含义[6]。施吕特尔(O.Schluter1872-1952)是德国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从自然与人文现象的综合外貌角度来理解景观,倡导景观研究作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探索由原始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帕萨格(S.Passarge)创造了景观地理学一词,于1913年建立了一套地理学性质的景观学体系,强调对分类要素的描述和解释。他在小区域的详细考察方面及在全球范围内对景观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代表作有:《景观学基础》和《比较景观学》,他还提出了城市景观、空间景观等概念,力求完善景观形态与分类的解释。由于中欧地区有限的生态地理空间和较长的开发历史,使得景观外貌呈现出高度的人文化,同时由于德国地理学研究有着很深的地质地貌学渊源,因而德国的景观地理学以重视人文景观及具有强烈的地理、地貌学色彩为其特色,制图分析是其主要研究方法[7~9]。1939年特罗尔(G.Troll)在利用航空像片判读进行东非土地利用研究时,提出了"将地理学的区域空间分析与生态学的结构功能研究相结合"的景观生态学新方向,这一思想对欧美各国的景观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的景观地理学深受德国的影响,索尔(C.O.Sauer)也是从地貌入手转入文化地理研究,他于20年代中期发表的著作"景观形态学",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元,认为景观是由自然与文化要素两部分叠加而成。以他为代表的伯克利(Berkeley)学派研究了大量景观变迁的实例,揭示了人在改变地球面貌中的作用,促进了景观学派的发展。 按照A.F.伊萨钦科的观点(1959),景观学说与自然地理分异理论和综合自然区划一起构成了俄国与苏联景观地理学的三大理论成就[2]。与德国和美国的地理学家不一样,原苏联的地理学家多偏重于自然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