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RFC2544以太网性能测试规程

RFC2544以太网性能测试规程

RFC2544以太网性能测试规程
RFC2544以太网性能测试规程

1RFC2544 概述

IP网络设备是IP网络的核心,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IP网网络规模、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可扩展性。

由于IETF没有对特定设备性能测试作专门规定,一般来说只能按照

RFC2544(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Network Interconnect Devices)作测试。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标准则参照RFC2889(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LAN Sw itching Devices)。但是由于网络互联设备除了通用性能测试以外通常还有一些特定的性能指标。例如路由器区别于一般简单的网络互连设备,在性能测试时还应该加上路由器特有的性能测试。例如路有表容量、路由协议收敛时间等指标。

网络互联设备例如路由器性能测试应当包括下列指标:

吞吐量(Throughput):

测试路由器包转发的能力。通常指路由器在不丢包条件下每秒转发包的极限。一般可以采用二分发查找该极限点。

时延(Latency):

测试路由器在吞吐量围从收到包到转发出该包的时间间隔。时延测试应当重复20次然后去其平均值。

丢包率(Packet loss rate):

测试路由器在不同负荷下丢弃包占收到包的比例。不同负荷通常指从吞吐量测试到线速(线路上传输包的最高速率),步长一般使用线速的10%。

背靠背帧数(Back-to-back frame):

测试路由器在接收到以最小包间隔传输时不丢包条件下所能处理的最大包数。该测试实际考验路由器缓存能力。如果路由器具备线速能力(吞吐量=接口媒体线速),则该测试没有意义。

系统恢复时间(System recovery):

测试路由器在过载后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测试方法可以采用向路由器端口发送吞吐量110%和线速间的较小值持续60秒后将速率下降到50%的时刻到最后一个丢包的时间间隔。如果路由器具备线速能力,则该测试没有意义。

系统复位(Reset):

测试路由器从软件复位或关电重启到正常工作的时间间隔。正常工作指能以吞吐量转发数据。

在测试上述RFC2544中规定的指标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帧格式:建议按照RFC2544所规定的帧格式测试。

帧长:从最小帧长到MTU顺序递增。例如在以太网上采用64,128,256,512,1024, 1280,1518字节。

认证接收帧:排除收到的非测试帧。例如控制帧,路由更新等帧。

广播帧:验证广播帧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上述测试后在测试帧中夹杂1%广播帧再测

试。

管理帧:验证管理帧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上述测试后在测试帧中夹杂每秒一个管理帧再测试。

路由更新:路由更新即下一跳端口改变对性能的影响。

过滤器:在设置过滤器条件下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建议设置25个过滤条件测试。

协议地址:测试路由器收到随机处于256个网络中的地址时对性能的影响。

双向流量:测试路由器端口双向收发数据对性能的影响。

多端口测试:考虑流量全连接分布(full mesh)或非全连接分布(half mesh)对性能的影响。

多协议测试:考虑路由器同时处理多种协议对性能的影响。

混合包长:除测试所建议的递增包长外,检查混合包长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RFC2544除要求包含所有测试包长外没有对混合包长中各包场所占比例作规定。建议按照实际网络中各包长的分布测试。例如在没有特殊应用要求时以太网接口上可采用60字节包50%,128字节包10%,256字节包15,512字节包10%,1500字节包15%。

除上述RFC2544建议的测试项外还建议测试如下容:

路由震荡:

路由震荡对路由器转发能力的影响。路由震荡程度即每秒更新路由的数量可以依据网络条件而定。路由更新协议可采用BGP。

路由表容量:

测试路由表大小。骨干网路由器通常运行BGP,路由表包含全球路由。一般来说要求超过10万条路由。建议通过采用BGP输入导出路由计数来测试。

时钟同步:

在包含相应端口例如POS口的路由器上测试钟精度以及同步能力。

协议收敛时间:

测试路由变化通知到全网所用时间。该指标虽然与路由器单机性能有关,但是一般只能在网络上测试,而且会因配置改变而变化。可以在网络配置完成后通过检查该指标来衡量全网性能。

2RFC2544以太网性能测试

以太网性能包括吞吐量、系统时延、丢包率、长期丢包率,时延抖动测试项名称定义与测试方法参照RFC2544

2.1吞吐量和时延、抖动测试(三者可以同时测试,且步骤一样,建议合并在

一起)

测试目的:验证以太网板卡的吞吐量性能、时延性能、抖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测试环境:ET-0011

预置条件:7/14/28/56MHz;QPSK/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每种组合测试步骤:

1.将设备与PC如ET-0011测试环境连接,将设备的IP地址如环境配置;

2.在LCT无线链路页面,配置工作方式,首先选择7MHz信号带宽,QPSK调制方式;

3.Test Center设置如下:

(1)进入网络分析仪RFC2544性能测试模块;

(2)Select Test:选择Throughput Test;

(3)Configure EndPoints:点击Add,添加两个端口;

(4)Configure Traffic:添加两个双向流;

(5)Test Options:(a)选择Enable Learning模式为L2 Learning;(b)选择Measure Jitter;

(6)Configure Throughput Test:(a)设置Trial Duration时间为10s;(b)选择Traffic Load for Throughput Search方式为Binary;(c)Resolution是精度,一般设置为0.01%;(d)Frame Size选择Custom,在custom里输入帧长;

4.点击Run,测试设备根据发送数据的包长,分别得到64字节、128字节、512字节、

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节的双向吞吐量,时延,抖动数据;

5.重复2-4步,测试7/14/28/56MHz和QPSK/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

每种组合工作模式下,固定帧长的双向吞吐量、时延和抖动。

通过准则:

1.单跳微波链路,固定调制方式下,以太网业务最大吞吐量参见微波链路传输容量需求;

实际吞吐量与理论吞吐量差距不超过10%;

2.单跳微波链路,要求以太网业务传输时延小于1ms;

3.单跳微波链路,固定调制方式下,以太网业务传输时延抖动小于10us;

性能测试指标

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 server 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 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的过程,一般的响应时间都是针对事务而言的。 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的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很不错的”;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好的”;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勉强接受的”;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的响应时间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的概念,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的.例如:跨行取款事务的响应时间就是由一系列的请求组成的.事务响应时间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 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 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的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 定数目的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的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 户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例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所有的用户可以一起申请业务,或者修改同一条记录。 另外一种并发是广义范围的并发。这种并发与前一种并发的区别是,尽管多个用 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是这些请求或者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 是不同的。对整个系统而言,仍然是有很多用户同时对系统进行操作,因此也属于并 发的范畴。 可以看出,后一种并发是包含前一种并发的。而且后一种并发更接近用户的实际 使用情况,因此对于大多数的系统,只有数量很少的用户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对于WEB性能测试而言,这2种并发情况一般都需要进行测试,通常做法是先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测试。严格意义上的用户并发一般发生在使用比较频繁的模块中,尽 管发生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一旦发生性能问题,后果很可能是致命的。严格意义上 的并发测试往往和功能测试关联起来,因为并发功能遇到异常通常都是程序问题,这 种测试也是健壮性和稳定性测试的一部分。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拟制:****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次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系统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 腾讯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网上查询班车的入口,分析出哪些路线/站点比较紧张或宽松,以进行一些合理调配。 1.3.测试目标 (简要列出进行本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标)完善班车管理系统,满足腾讯内部员工的班车查询需求,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性能测试指标介绍

性能测试指标介绍 第一页 | 第二页 TPC-C 作为一家非盈利性机构,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负责定义诸如TPC-C、TPC-H和TPC-W基准测试之类的事务处理与数据库性能基准测试,并依据这些基准测试项目发布客观性能数据。TPC基准测试采用极为严格的运行环境,并且必须在独立审计机构监督下进行。委员会成员包括大多数主要数据库产品厂商以及服务器硬件系统供应商。 相关企业参与TPC基准测试以期在规定运行环境中获得客观性能验证,并通过应用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开发出更加强健且更具伸缩性的软件产品及硬件设备。 TPC-C是一种旨在衡量联机事务处理(OLTP)系统性能与可伸缩性的行业标准基准测试项目。这种基准测试项目将对包括查询、更新及队列式小批量事务在内的广泛数据库功能进行测试。许多IT专业人员将TPC-C视为衡量“真实”OLTP系统性能的有效指示器。 TPC-C基准测试针对一种模拟订单录入与销售环境测量每分钟商业事务(tpmC)吞吐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将专门测量系统在同时执行其它四种事务类型(如支付、订单状态更新、交付及证券级变更)时每分钟所生成的新增订单事务数量。独立审计机构将负责对基准测试结果进行公证,同时,TPC将出据一份全面彻底的测试报告。这份测试报告可以从TPC Web站点(https://www.sodocs.net/doc/7616303974.html,)上获得。 tpmC定义: TPC-C的吞吐量,按有效TPC-C配置期间每分钟处理的平均交易次数测量,至少要运行12分钟。 1.TPC-C规范概要 TPC-C是专门针对联机交易处理系统(OLTP系统)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也把这类系统称为业务处理系统。TPC-C测试规范中模拟了一个比较复杂并具有代表意义的OLTP应用环境:假设有一个大型商品批发商,它拥有若干个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商品库;每个仓库负责为10个销售点供货;每个销售点为3000个客户提供服务;每个客户平均一个订单有10项产品;所有订单中约1%的产品在其直接所属的仓库中没有存货,需要由其他区域的仓库来供货。 该系统需要处理的交易为以下几种: ?New-Order:客户输入一笔新的订货交易; ?Payment:更新客户账户余额以反映其支付状况; ?Delivery:发货(模拟批处理交易); ?Order-Status:查询客户最近交易的状态; ?Stock-Level:查询仓库库存状况,以便能够及时补货。 对于前四种类型的交易,要求响应时间在5秒以内;对于库存状况查询交易,要求响应时间在20秒以内。逻辑结构图: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 1.1.1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样章报告

5.4.2测试结果分析 LoadRunne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从结果摘要、并发数、平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点击数、业务成功率、系统资源、网页细分图、Web服务器资源、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如图5- 1所示。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性能测试的需求指标为导向。我们回顾一下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正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列的指标,本次测试的要求是验证在30分钟内完成2000次用户登录系统,然后进行考勤业务,最后退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页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并且服务器的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分别不超过75%、70%,那么按照所示的流程,我们开始分析,看看本次测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其中又有哪些性能隐患,该如何解决。 图5- 1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流程图 结果摘要 LoadRunner进行场景测试结果收集后,首先显示的该结果的一个摘要信息,如图5- 2所示。概要中列出了场景执行情况、“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以及“HTTP Responses Summary(HTTP响应摘要)”等。以简要的信息列出本次测试结果。 图5- 2性能测试结果摘要图

场景执行情况 该部分给出了本次测试场景的名称、结果存放路径及场景的持续时间,如图5- 3所示。从该图我们知道,本次测试从15:58:40开始,到16:29:42结束,共历时31分2秒。与我们场景执行计划中设计的时间基本吻合。 图5- 3场景执行情况描述图 Statistics Summary(统计信息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每秒吞吐量、总请求数、平均每秒请求数的统计值,如图5- 4所示。从该图我们得知,本次测试运行的最大并发数为7,总吞吐量为842,037,409字节,平均每秒的吞吐量为451,979字节,总的请求数为211,974,平均每秒的请求为113.781,对于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吞吐量越大,说明服务器的处理能越好,而请求数仅表示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数,与吞吐量一般是成正比关系。 图5- 4统计信息摘要图 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 该部分给出了场景执行结束后相关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通过率等情况,如图5- 5所示。从该图我们得到每个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与业务成功率。

性能测试指标

Web性能测试得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得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得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得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web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得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得过程,一般得响应时间都就是针对事务而言得。 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得就是从客户端发起得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得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得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就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得响应所耗费得时间,响应时间得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得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就是“很不错得";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就是“好得”;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就是“勉强接受得";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得响应时间主要就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得概念,就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得、例如:跨行取款事务得响应时间就就是由一系列得请求组成得。事务响应时间就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得参数。 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就是严格意义上得并发,即所有得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得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定数目得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得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户进行完

性能测试基础知识

性能测试基础知识 一、性能测试概述 1、性能测试定义 所谓性能,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性能指运行速度的快慢。广义的性能涉及很多内容,如可靠性、可用性、功耗、环境适应性、兼容性、安全性、保密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利用率、性能价格比、速度等。 性能测试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程序或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2、性能测试目的 真实环境下检测系统性能,评估系统性能以及服务等级的满足情况 预见系统负载压力承受力,在应用实际部署之前,评估系统性能 分析系统瓶颈,优化系统 二、主要性能指标 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点击率、资源利用率 1、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指的是客户端发出请求到得到响应的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响应时间=网络传输时间*2+服务器处理时间+客户端显示时间。 2、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流经被测系统的数据流量,一般单位为b/s,即每秒钟流经的字节数。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的数量,直接体现软件系统的性能承载能力。 TPS的概念,每秒事务数。确实TPS会随着负载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不会无限制的一直增加。比如,到了300用户后就会出现连接服务失败,那可能说明系统进入了繁忙期,从而产生了失败的事务,从而使得每秒的事务数不再增加,甚至会减少。 TPS就像是一个抛物线,可分为3部分,轻负载区、重负载区、负载失效区。 一开始上升的部分就是轻负载区,最顶端的部分就是TPS的峰值(重负载区),然后随着负载的继续增加,TPS会慢慢下降,从而进入我们所谓的负载失效区。 3、并发用户数 指在某一给定时间内,某个特定点上进行会话操作的用户数。是陆陆续续交替执行的。 随着用户数的增加,HIT PER SECOND开始逐渐减少,说明系统已经开始有失败的VUSER 和事务出现。 4、资源利用率 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

抗菌检测知识简介

日本国家标准 JIS Z 2801:2000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引言 本标准是为规范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制定的,并于1998年12月在“生活相关新型(抗菌)功能制品会议”的报告上公布的,(亦称“抗菌制品的指导方针”)。本标准规定了作为抗菌制品重要性能之一的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抗菌制品的其他重要性能,包括安全性、性能持久性以及制品标识则请参考“抗菌制品的指导方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抗菌制品(包括中间制品)表面抗细菌活性及效果的测试方法。 备注:本标准暂不包括抗菌制品的其他功能,如抗真菌性能和除臭性能。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IS K 0950 灭菌塑料培养皿 JIS K 0970 微量移液器 JIS K 3800 二级生物安全柜 JIS K 8101 乙醇(99.5) JIS K 8150 氯化钠 JIS K 8180 盐酸 JIS K 8263 琼脂 JIS K 8576 氢氧化钠 JIS K 9007 磷酸二氢钾 JIS K 9017 磷酸氢二钾 JIS L 190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JIS R 3505 玻璃量具 3. 定义 本标准中用到的主要术语定义如下: a)抗菌抑制制品表面细菌生长的状态。 b)抗菌整理为获得抗菌效果而进行的处理。 c)抗菌制品实施抗菌加工后的制品。 d)抗菌活性值抗菌制品和未处理制品在接种细菌培养后,得到活菌数目对数的差值。 参考资料:JIS L 1902的抑菌(静菌)活性和本标准中的抗菌活性概念相同。 e)抗菌效果根据抗菌活性值判定抗菌制品抗菌效果。 4.抗菌效果 按本标准的测试方法,抗菌制品的抗菌活性值应不小于2.0,超过2.0的数值若取得各相关单位同意也可采用。

材料性能测试

材料性能测试 拉伸:1.什么是弹性变形?弹性变形有何特点?弹性变形的实质是什么? 概念:材料受载后产生变形,卸载后这部分变形消失,材料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性能指标有弹性模量、比例极限和弹性极限、弹性比功等。 特点:弹性变形的重要特征是其可逆性,即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先产生弹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变形随即消失而恢复原状,表现为弹性变形可逆性特点。在弹性变形过程中,不论是在加载期还是卸载期,应力应变之间都保持单值线性关系,且弹性变形量比较小,一般不超过1%。本质: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本质,概括说来,都是构成材料的原子(离子、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原子弹性位移量只相当于原子间距的几分之一,所以弹性变形量小于 2、如何解释金属材料的弹性变形过程? 3、弹性变形与弹性极限有何区别?弹性极限与弹性模量的区别。前者是材料的强度指标,它敏感地取决于材料的成分、组织及其他结构因素。而后者是刚度指标,只取决于原子间的结合力,属结构不敏感的性质。 4、什么是弹性比功?提高材料弹性比功的途径有哪些? 5、什么是屈服?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内在因素:晶体结构(位错阻力不同)。晶界和亚结构(细晶强化、晶界强化),溶质元素(固溶强化),第二相(第二相强化),外在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等。6.。什么是应变硬化?金属材料的应变硬化有何意义?意义1)应变硬化可使金属机件具有一定的抗偶然过载能力,保证机件安全;2)应变硬化和塑性变形适当配合可使金属进行均匀塑性变形;3)应变硬化是强化金属的重要工艺手段之一,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强化方法联合使用,对多种金属进行强化,尤其对于那些不能热处理强化的金属材料;4)应变硬化还可以降低塑性,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7、细化金属晶粒既可提高强度,又可提高塑性,这是为什么?8、什么是超塑性?产生超塑性的条件是什么?超塑性有何特点?9、什么是韧性断裂、脆性断裂?各有何特点?(1)韧性断裂:①明显宏观塑性变形;②裂纹扩展过程较慢; ③断口常呈暗灰色纤维状。④塑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及高分子材料易发生韧断。脆性断裂:①无明显宏观塑性变形;②突然发生,快速断裂;③断口宏观上比较齐平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④淬火钢、灰铸铁、玻璃等易发生脆断。 10、什么是解理断裂、剪切断裂?各有何特点?剪切断裂:①切应力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②分为纯剪切断裂和微孔聚集型断裂。③纯剪切断裂:断口呈锋利的楔形。④微孔聚集型断裂:宏观上呈暗灰色、纤维状;微观上分布大量“韧窝”。解理断裂:①正应力下,原子间结合键破坏,沿特定晶面,脆性穿晶断裂。②微观特征:解理台阶、河流花样和舌状花样。③裂纹源于晶界。11、试用双原子作用力模型推导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 12、试述Griffith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及思路,指出该理论的局限性。13、什么是应力状态软性系数?利用最大切应力与最大正应力的比值表示它们的相对大小,称为应力状态软性系数,记为α14、比较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试样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15、什么是冲击韧度?低温脆性?蓝脆?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低温脆性现象:在低温下,材料的脆性急剧增加,实质:温度下降,屈服强度急剧增加16、影响冲击韧性和韧脆转变温度的因素有哪些?17、什么是磨损?磨损包括哪几种类型18、磨损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19、提高材料耐磨性的途径有哪些?20、什么是蠕变?按照蠕变速率的变化情况,可将蠕变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1、蠕变变形机理包括哪几种?22、影响金属高温力学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3.什么是热膨胀?热传导?极化?大多数物体都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长度或体积的变化,这一现象称为热膨胀。材料的内部存在温度梯度时,热能将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这一过程称为热传导。极化:介质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荷的现象.24.电介质有哪些主要的性能指标?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介电强度.25. 什么是介电损耗?电介质为什么会产生介电损耗?电介质材料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由于发热而消耗的能量称为介电损耗。原因:电导(漏导)损耗:通过介质的漏导电流引起的电流损耗。极化损耗:电介质在电场中发生极化取向时,由于极化取向与外加电场有相位差而产生的极化电流损耗。介电损耗越小越好。26. 什么是透光率和雾度?透光率是指透过材料的光通量与入射材料的光通量的百分比。雾度是由于材料内部或外表面光散射造成的云雾状或浑浊的外观,是散射光通量与透过材料总光通量的百分比。27.透光性与透明性有何区别与联系?①透光率表征材料的透光性,但透光性与透明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②透光性只是表示材料对光波的透过能力。③透明性却是指一种材料可使位于材料一侧的观察者清晰无误地观察到材料另一侧的物体的影像。④只有透光率高且雾度小的材料才是透明性好的材料。28. 金属材料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程度的指标有哪些?均匀腐蚀:腐蚀速率的质量指标。腐蚀速率的深度指标.局部腐蚀:腐蚀强度指标;腐蚀的延伸率指标。29. 金属腐蚀的防护措施有哪些?30. 什么是老化?高分子材料在加工、使用、贮存过程中,受到光、热、氧、潮湿、水分、机械应力和生物等因素影响,引起微观结构的破坏,失去原有的物理机械性能,最终丧失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老化。31. 材料热稳定性的衡量指标是什么?测试方法有哪些?热稳定性是材料的重要性能。高分子受热分解破坏,物理机械性能丧失。通常用热分解温度来衡量其热稳定性。热重分析(TGA)差热分析(DTA)差示扫描量热(DSC)

基于场景的性能测试设计

基于场景的性能测试设计 在各类软件测试工作中,性能测试往往不被重视,而项目中由于系统性能不合格带来损失的例子却非常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各个公司习惯压缩测试成本,而在性能测试方面的投入则更少。 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基于场景来设计性能测试。选择典型的用户场景来进行测试,不但可以大大降低执行成本,更能提高性能测试执行效率。 在以前的《治疗软件亚健康》中,笔者重点讨论了运用“全面性能测试模型”来组织各类性能测试的方法。“全面性能测试模型”提出了设计性能测试用例的框架,在实际项目中通过它可以确定性能测试用例的范围和类别。而在测试用例内容确定后,接下来就要设计各类性能测试用例中的具体内容。 性能测试按照场景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了测试目的而进行的场景测试,另外一类是基于用户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场景测试。因此,性能测试用例的设计应该面向性能测试场景来进行。 实际上,由于开发环境硬件配置不高,基于用户的测试多在用户现场进行,而为了测试目的而进行的测试多在开发环境即开发团队内部进行,不过两者进行的场所没有严格的界限,例如也可以在开发团队内部模拟用户的环境进行性能测试。 “ 为了测试目的而设计的测试用例场景”主要根据测试设计人员的经验来进行,但是仍然要参考用户的实际场景,用户实际使用场景是设计所有测试用例的依据。例如一些业务系统,虽然备份历史数据的周期为一年,但是设计大数据量测试用例时仍然包含了系统运行一个月、半年等的数据量模拟测试,因为这些均属于用户的典型场景。 综合上面可以看出,性能测试用例设计首先要分析出用户现实中的典型场景,然后参照典型场景进行设计。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常见的三类用户场景: 一天内不同时间段的使用场景。在同一天内,大多数系统的使用情况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例如对于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在周一到周五早上刚一上班时,可能邮件系统用户比较多,而上班前或者中午休息时间则浏览新闻的用户较多;而对于一般的OA系统则早上阅读公告的较多,其他时间可能很多人没有使用系统或者仅有少量的秘书或领导在起草和审批公文。这类场景分析的任务是找出对系统产生压力较大的场景进行测试。 系统运行不同时期的场景。系统运行不同时期的场景是大数据量性能测试用例设计的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历史数据将会不断增加,这将对系统响应速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大数据量性能测试通常会模拟一个月、一季度、半年、一年、……的数据量进行测试,其中数据量的上限是系统历史记录转移前可能产生的最大数据量,模拟的时间点是系统预计转移数据的某一时间。

详解网站性能测试指标

网站的性能测试指标包括了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及系统服务器等各种性能测试。每一项测试中都需要根据项目要求完成测试,本文重点讲述了网站性能测试指标,并加以案例分析。 通用指标(指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必需测试项) Web服务器指标 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指标 系统的瓶颈定义

稳定系统的资源状态 通俗理解: ·日访问量 ·常用页面最大并发数 ·同时在线人数 ·访问相应时间 案例: 最近公司一个项目,是个门户网站,需要做性能测试,根据项目特点定出了主要测试项和测试方案: 一种是测试几个常用页面能接受的最大并发数(用户名参数化,设置集合点策略) 一种是测试服务器长时间压力下,用户能否正常操作(用户名参数化,迭代运行脚本) 一种则需要测试服务器能否接受10万用户同时在线操作,如果是用IIS做应用服务器的话,单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不可能达到10万级,那就必须要使用集群,

通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如果是用websphere之类的应用服务器的话,单 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可以达到10万级,但为性能考虑还是必须要使用集群,通 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通常有1个简单的计算方式,1个连接产生1个session,每个session在服务器上有个内存空间大小的设置,在NT上是3M,那么10万并发就需要300G内存,当然实际使用中考虑其他程序也占用内存,所以准备 的内存数量要求比这个还要多一些。还有10万个用户同时在线,跟10万个并发数是完全不同的2个概念。这个楼上已经说了。但如何做这个转换将10万个同时在 线用户转换成多少个并发数呢?这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历史日志信息来支撑了。系统日志需要有同时在线用户数量的日志信息,还需要有用户操作次数的日志信息,这 2个数据的比例就是你同时在线用户转换到并发数的比例。另外根据经验统计,对 于1个JAVA开发的WEB系统(别的我没统计过,给不出数据),一般1台双CPU、2G内存的服务器上可支持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500个(这个状态下大部分 操作都是超时报错而且服务器很容易宕机,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可正常使用(单步非大数据量操作等待时间不超过20秒)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300个。假设 你的10万同时在线用户转换的并发数是9000个,那么你最少需要这样的机器18台,建议不少于30台。当然,你要是买个大型服务器,里面装有200个CPU、 256G的内存,千兆光纤带宽,就算是10万个并发用户,那速度,也绝对是嗖嗖的。 另外暴寒1下,光设置全部进入运行状态就需要接近6个小时。具体的可以拿1个 系统来压一下看看,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服务器宕机; 2、客户端宕机; 3、从某个时间开始服务器拒绝请求,客户端上显示的全是错误; 4、勉强测试完成,但网络堵塞或测试结果显示时间非常长。假设客户端和服务器 之间百兆带宽,百兆/10000=10K,那每个用户只能得到10K,这个速度接近1个 64K的MODEM上网的速度;另外以上分析全都没考虑系统的后台,比如数据库、中间件等。 1、服务器方面:上面说的那样的PC SERVER需要50台; 2、网络方面:按每个用户50K,那至少5根百兆带宽独享,估计仅仅网络延迟就 大概是秒一级的; 3、如果有数据库,至少是ORACLE,最好是SYSBASE,SQL SERVER是肯定顶 不住的。数据库服务器至少需要10台4CPU、16G内存的机器; 4、如果有CORBA,那至少再准备10台4CPU、16G内存的机器;再加上负载均衡、防火墙、路由器和各种软件等,总之没个1000万的资金投入,肯定搞不定。

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XXX项目or府门户网站性能测试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第二章测试活动 (4) 2.1 测试用具 (4) 2.2 测试范围 (4) 2.3 测试目标 (5) 2.4 测试方法 (5) 2.4.1 基准测试 (5) 2.4.2 并发测试 (6) 2.4.3 稳定性测试 (6) 2.5 性能指标 (6) 2.6 性能测试流程 (6) 2.7 测试术语 (7) 第三章性能测试环境 (8) 3.1 服务器环境 (8) 3.2 客户端环境 (8) 3.3 网络结构 (8) 第四章测试方案 (10) 4.1 基准测试 (11) 4.2 并发测试 (12) 4.3 稳定性测试 (13) 第五章测试结果描述和分析 (15) 6.1基准测试性能分析 (15) 6.2并发测试性能分析 (20) 6.3稳定性性能测试分析 (27) 第六章测试结论 (28)

摘要 本文档主要描述XXXX网站检索和页面浏览性能测试中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策略等。 修改历史

第一章概述 由于当前对系统要接受业务量的冲击,面临的系统稳定、成熟性方面的压力。系统的性 能问题必将成为焦点问题,海量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业务增加时,系统抗压如何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较为真实的性能模拟测试来给出答案,通过测试和分析为系统性能的提升提供一些重要参考数据,以供后期系统在软硬件方面的改 善和完善。 本《性能测试报告》即是基于上述考虑,参考当前的一些性能测试方法而编写的,用以 指导即将进行的该系统性能测试。 第二章测试活动 2.1测试用具 本次性能测试主要采用 HP 公司的 Loadrunner11 作为性能测试工具。Load runner 主要提供了 3 个性能测试组件:Virtual User Generator, Controller,Analysis。 ●使用 Virtual User Generator 修改和优化脚本。 ●使用 Controller 进行管理,控制并发的模拟并发数,记录测试结果。 ●使用 Analysis 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2测试范围 此次性能测试实施是对吴忠市门户网站系统性能进行测试评估的过程,我们将依据系统 将来的实际运行现状,结合系统的设计目标和业务特点,遵循着发生频率高、对系统或数据 库性能影响大、关键和核心业务等原则选取需要进行测试的业务,模拟最终用户的操作行为, 构建一个与生产环境相近的压力场景,对系统实施压力测试,以此评判系统的实际性能表现。 根据与相关设计,开发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本次测试主要就是针对大量用户在使用吴忠 市门户网站进行信息查询,而选取的典型事务就是用户使用检索进行关键字搜索以及界面浏 览和反馈回搜索结果,这是用户使用最频繁,反应最多的地方,也是本系统当前以及以后业 务的一个重要压力点所在。所以本次测试只选取检索业务的性能情况和界面浏览进行记录和

材料技术性能及检测标准

材料技术性能及检 测标准 1

一.砼用砂: 1.执行标准:JGJ52-92<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3.检验项目: 若受检单位能够提供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能够证明该批砂子合格的检测报告原件,则只做以下必检项目: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CI-含量检验 若无证明材料,或法定单位检测报告与产品不符(有较大差异)时则应对该批材料进行: 1)颗粒级配 2)表观密度 3)紧密和堆积密度 4)含水率 5)含泥量 6)泥块含量 7)有机物含量 8)云母含量 9)轻物质含量 10) 坚固性 11)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2) CI-含量 13) 碱活性(根据双方商定)检验 2

二.砼用卵石(碎石): 1.执行标准:JGJ53-92<普通砼用卵石(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3.检验项目: 若受检单位能够提供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能够证明该批卵石(碎石)合格的检测报告原件,则只做以下必检项目: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 若无证明材料,或法定单位检测报告与产品不符(有较大差异)时则 应对该批材料进行: 1) 颗粒级配 2) 表观密度 3) 紧密和堆积密度 4) 含泥量 5) 泥块含量 6) 有机物 7) 针片状含量 8) 坚固性 10) 压碎指标 11)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2) 碱活性(根据双方商定)。 3

三.混凝土试块: 1.执行标准:GBJ107-87<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3.检验项目:抗压强度。 四.砂浆试块: 1.执行标准:JGJ70-9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测试方法> 3.检验项目:立方体拉压强度。 六.烧结普通砖: 1.执行标准:GB/T5101-1998<烧结普通砖> 3.检验项目: 若受检单位能够提供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能够证明该批烧结普通砖合格的检测报告原件,则只做以下必检项目: 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抗压强度 若无证明材料,或法定单位检测报告与产品不符(有较大差异)时则应对该批材料进行: 1) 尺寸偏差 2) 外观质量 3) 抗压强度 4) 冻融 5) 泛霜 4

性能测试之场景设计思想

验证测试是用于验证在特定的场景、时间、压力、环境和操作方式下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服务器、应用系统和网络环境等软硬件设施还能否良好的支撑这些情况下用户的使用。验证性测试主要针对有明确的压力目标和预期结果,验证系统在这种压力下的各方面反映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主要分以下几种: 压力测试:已知系统高峰期使用人数,验证各事务在最大并发数(通过高峰期人数换算)下事务响应时间能够达到客户要求。系统各性能指标在这种压力下是否还在正常数值之内。系统是否会因这样的压力导致不良反应(如:宕机、应用异常中止等)。 Ramp Up 增量设计如并发用户为75人系统注册用户为1500人已5%-7%作为并发用户参考值。 一般以每15s加载5人的方式进行增压设计,该数值主要参考测试加压机性能,建议Run几次。 已事务通过率与错误率衡量实际加载方式。 Ramp Up增量设计目标寻找已增量方式加压系统性能瓶颈位置抓住出现的性能拐点时机一般常用参考 Hits点击率与吞吐量、CPU、内存使用情况综合判断。 模拟高峰期使用人数,如早晨的登录,下班后的退出,工资发送时的消息系统等。 另一种极限模拟方式,可视为在峰值压力情况下同时点击事务操作的系统极限操作指标。 加压方式不变,在各脚本事务点中设置同集合点名称(如: lr_rendzvous("same");) 在场景设计中,使用事务点集合策略。以同时达到集合点百分率为标准,同时释放所有正在Run的Vuser. 稳定性测试:已知系统高峰期使用人数、各事务操作频率等。设计综合测试场景,测试时将每个场景按照一定人数比率一起运行,模拟用户使用数年的情况。并监控在测试中,系统各性能指标在这种压力下是否能保持正常数值。事务响应时间是否会出现波动或随测试时间增涨而增加。系统是否会在测试期间内发生如宕机、应用中止等异常情况。 根据上述测试中,各事务条件下出现性能拐点的位置,已确定稳定性测试并发用户人数。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检验检疫标准管理信息系统.doc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方法的制定工作,是根据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下达的制标任务,计划编号2008B034,由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起草研究。 二、编制依据 本标准方法是根据 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的。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是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经研究、改进和大量的验证后而制定的。经检索查新,国际标准尚无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的标准,国内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三、方法概述 国内外研制了各类无机抗菌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但该类材料的抗菌性能检测在国内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大多参照国外的行业标准,因而检测结果不具有权威性。日本抗菌制品技术协会SIAA(Society of Industrial-technology for Antimicrobial Articles )1995年推出并于1998年修订了《抗菌制品的抗菌力评价试验法-薄膜密着法》。该标准于2000年12月编入国家工业标准JIS Z 2801-2000《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在国内,2001年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负责制定了抗菌建材产品第一个行业标准《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JC/T 897-2002),2002年轻工业部制定了《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 QB/T2591 -2003)行业标准,2003年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负责制定了抗菌建材产品第二个行业标准《建筑用抗细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200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负责制定了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针对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检测的系统、完整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鉴于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系统、完整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迫切需要建立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检测的标准检验方法。 本标准方法参照国内外有关文献,以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等为试验菌株,研究材料的广谱抗菌性能。粉体材料抗菌性能采用琼脂稀释法,薄膜材料的抗菌性能采用薄膜密贴法测定。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在系统研究无机抗菌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抗菌性能以及材料的稳定性能、安全性能的基础上,建立通用的无机抗菌材料的分析检测方法。 四、主要研究内容 本标准借鉴国外两种抗菌检测标准的方法及条件,选取了几种适合粉体型及薄膜型光催化抗菌材料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试,并对其实用性及操作性进行比较,最终制定了最佳的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4.1 抑菌圈法 该法适用于编织物和粉体抗菌性能的定性评价。将制备的粉体用模具在高压下压制成直径为 2 cm 的圆形样品进行抗菌实验。 于无菌培养皿中加入已灭菌的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使之覆盖整个培养皿底部,再均匀涂上一定

网站性能测试指标

通用指标(指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必需测试项) Web服务器指标

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指标 系统的瓶颈定义

稳定系统的资源状态 通俗理解: 日访问量 常用页面最大并发数

同时在线人数 访问相应时间 案例: 最近公司一个项目,是个门户网站,需要做性能测试,根据项目特点定出了主要测试项和测试方案: 一种是测试几个常用页面能接受的最大并发数(用户名参数化,设置集合点策略) 一种是测试服务器长时间压力下,用户能否正常操作(用户名参数化,迭代运行脚本) 一种则需要测试服务器能否接受10万用户同时在线操作,如果是用IIS做应用服务器的话,单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不可能达到10万级,那就必须要使用集群,通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如果是用websphere之类的应用服务器的话,单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可以达到10万级,但为性能考虑还是必须要使用集群,通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通常有1个简单的计算方式,1个连接产生1个session,每个session在服务器上有个内存空间大小的设置,在NT上是3M,那么10万并发就需要300G内存,当然实际使用中考虑其他程序也占用内存,所以准备的内存数量要求比这个还要多一些。还有10万个用户同时在线,跟10万个并发数是完全不同的2

个概念。这个楼上已经说了。但如何做这个转换将10万个同时在线用户转换成多少个并发数呢?这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历史日志信息来 支撑了。系统日志需要有同时在线用户数量的日志信息,还需要有用户操作次数的日志信息,这2个数据的比例就是你同时在线用户转换到并发数的比例。另外根据经验统计,对于1个JAVA开发的WEB 系统(别的我没统计过,给不出数据),一般1台双CPU、2G内存的服务器上可支持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500个(这个状态下大部分操作都是超时报错而且服务器很容易宕机,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可正常使用(单步非大数据量操作等待时间不超过20秒)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300个。假设你的10万同时在线用户转换的并发数是9000个,那么你最少需要这样的机器18台,建议不少于30台。当然,你要是买个大型服务器,里面装有200个CPU、256G的内存,千兆光纤带宽,就算是10万个并发用户,那速度,也绝对是嗖嗖的。 另外暴寒1下,光设置全部进入运行状态就需要接近6个小时。具体的可以拿1个系统来压一下看看,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服务器宕机; 2、客户端宕机; 3、从某个时间开始服务器拒绝请求,客户端上显示的全是错误; 4、勉强测试完成,但网络堵塞或测试结果显示时间非常长。假设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百兆带宽,百兆/10000=10K,那每个用户只

性能测试计划 完整版

性能测试方案

目录目录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本《性能测试计划书》即是基于上述考虑,参考科学的性能测试方法而撰写的,用以指导即将进行的系统的性能测试。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 1.1.1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