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

E E 2-E E

E

F

三、基本原理

通过药剂与污染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把废水中有毒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微毒物质的处理方法称为氧化还原法。

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色、嗅、味、COD)及还原性无机离子(如CN-、S2-、Fe2+、Mn2+等)都可通过氧化法消除其危害,而废水中的许多重金属离子(如汞、镉、铜、银、金、六价铬、镍等)都可通过还原法去除。

废水处理中最常采用的氧化剂是空气、臭氧、氯气、次氯酸钠及漂白粉;常用的还原剂有硫酸亚铁、亚硫酸氢钠、硼氢化钠、水合脏及铁屑等。在电解氧化还原法中,电解槽的阳极可作为氧化剂,阴极可作为还原剂。

投药氧化还原法的工艺过程及设备比较简单,通常只需一个反应池,若有沉淀物生成,尚需进行因液分离及泥渣处理。电解氧化还原法的工艺过程及设备均有其特殊性,将辟专节讨论。

(一)反应程度的控制

对于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方便地用各电对的电极电势来衡量其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估计反应进行的程度。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极电势差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电极电势置主要取决于物质("电对")的本性(反映为E0值),同时也和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或气体分压)、温度有关,其间的关系可用奈斯特公式表示:

(13-1)

利用上式可估算处理程度,即求出氧化还原反应达平衡时各有关物质的残余浓度。例如,铜屑置换法处理含汞废水有如下反应:Cu+Hg2+=Cu2++Hg 当反应在室温(25℃)达平衡时,相应原电池两电极的电极电势相等:

由标准电极电势表查得:=0.34V,=0.86V,于是可求得[Cu2+]/[Hg2+]=1017.5。可见,此反应可进行得十分完全,平衡时溶液中残Hg2+极微。

(二)影响处理能力的动力学因素

由于多数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很慢,因此,在用氧化还原法处理废水时,影响水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动力因素对实际处理能力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这些因素包括:

(1)反应剂和还原剂的本性。影响很大,其影响程度通常要由实验观察或经验来决定;

(2)反应物的浓度。一般讲,浓度升高,速度加快,其间定量关系与反应机理有关,可根据实验观察来确定;

(3)温度。一般讲,温度升高,速度加快,其间定量关系可由阿仑尼乌斯公式表示;

(4)催化剂及某些不纯物的存在。近年来异相催化剂(如活性炭、粘土、金属氧化物等)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受到重视;

(5)溶液的pH值。影响很大,其影响途径有三:H+或OH-直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OH-或H+为催化剂;溶液的pH值决定溶液中许多物质的存在状态及相对数量。

第二节化学氧化法

一、空气(及纯氢)氧化法

氧的化学氧化性是很强的,且pH值降低,氧化性增强。但是,用O2进行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很高,因而反应速度很慢,这就使得在常温、常压、无催化剂时,空气氧化法(曝气法)所需反应时间很长,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如果设法断开氧分子中的氧一氧键(如高温、高压、催化剂、γ射线辐照等),

则氧化反应速度将大大加快。"湿式氧化法"处理含大量有机物的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就是利用高温(200~300℃)、高压(3~15MPa)强化空气氧化过程的一个例子。

空气氧化法目前主要用于含硫(Ⅱ)废水的处理。硫(Ⅱ)在废水中以S2-、HS-、H2S的形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硫(Ⅱ)的还原性较强,且不会形成易挥发的硫化氢,空气氧化效果较好。氧与硫化物的反应在80~90℃下按如下反应式进行:

第一步2HS-+2O2=S2032-+H2O;2S2-+2O2+H2O=S2O32-+2OH-;

第二步S2O32-+2O2+2OH-=2SO42-+H2O。

在废水处理中,接触反应时间约1.5h,第一步反应几乎进行完全,而第二步反应只能进行约10%。综合这两者,氧化lkg硫(Ⅱ)总共约需1.lkg氧,约相当于4m3空气。

空气氧化脱硫工艺可在各种密封塔体(空塔、筛板塔、填料塔等)中进行。图9-1为某炼油厂废水的氧化脱硫装置。氧化脱硫塔分四段,段高3m;每段进口处有喷嘴,使废水、汽、气和段内废水充分混合一次,促进塔内反应的加速进行。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下列数据可供参考:废水在塔内的停留时间为1.5~2.5h,空气用量为理论用量的2~3倍,气水体积比不小于15。为加速反应,塔内反应温度采用80~90℃,脱硫效率达98.3%。据试验,若温度为64℃脱硫效率为94.3%。

二、臭氧氧化法

臭氧的氧化性很强。在理想的反应条件下,臭氧可把水溶液中大多数单质和化合物氧化到它们的最高氧化态,对水中有机物有强烈的氧化降解作用,还有强烈的消毒杀菌作用。

由于臭氧是不稳定的,因此通常多在现场制备。制备臭氧的方法有电解法、化学法、高能射线辐射法和无声放电法等。目前工业上几乎都用干燥空气或氧气经无声放电来制取臭氧,图9-2给出无声放电法制备臭氧的原理。在两电极间施以高的交流电压(10~20kV),由于介电体的阻碍,高压放电的电流很小,只在介电体表面的凸点处发生局部放电,形成一脉冲电子流(由于不形成电弧,故叫无声放电)。此时,如干燥的空气(或氧气)从放电间隙通过,一些氧分子与横向通过的脉冲电子流碰撞,在电子的轰击下,发生如下反应: O2+e=O+O+e;O2+O=O3;O+O+O=O3; O3+e=O2+O+e;O3+O =2O2在上列反应中,既有O3的生成,又有O3的分解,因而无声放电法得到的是臭氧仅为l~3%(重量)的混合气体,通常叫做臭氧化气。

制取臭氧的理论耗能量为163.7kJ/mol,即每度电产生1056g臭氧,但由于热的散失,每度电的实际产量一般在60~140g。影响臭氧产率的因素很多,包括:温度、原料气中水分与O2含量、

气体流速、施加的电压、电流频率及臭氧发生器的构造型式等。升温虽有利于O2分子键的断裂,但亦促使O3的热分解,故要冷却发生部件,并采用较高的气流速度,以减少臭氯在发生器内的热分解。气体中的水分阻碍臭氧的产生,促进其分解,因此原料气必须充分干燥。原料气中O2含量高,产生的臭氧浓度大,因此,最好采用纯氧或宙氧空气作原料。电流频率增高,所制取臭氧浓度与产率均能提高。

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臭氧发生器,按电极的构造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1)管式臭氧发生器;

(2)板式臭氧发生器。图9-3为卧管式臭氧发生器示意图,其外形与热交换器相似,是一个圆筒形的密封容器,器内有水平装设的不锈钢管多根,两端固定在两块管板上。管板将容器分为三部分,右端进入原料气,左端排出臭氧化气,中间管件外通以冷却水。每根金属管构成一个低压极(接地),管内装一根同轴的玻璃管或瓷管作为介电价,玻璃管内侧面喷镀一层银和铝,与高压电源相联。玻璃管一端封死,管壁与金属管之间留2~3mm的间隙,供气体通过之用。

臭氧处理工艺有两种流程:(1)以空气或富氧空气为原料气的开路系统;(2)以纯氧或宫氧空气为原料气的闭路系统。开路系统的特点是将用过的废气排放掉;闭路系统与之相反,废气又返回到臭氧制取设备,这样可以提高原料气的含氧率,降低生产成本。存在的问题是废气循环回用过程中,氮含量将愈来愈高。为此,可采用压力转换氮分离器来降低含氮量。分离器内装分子筛,高压时吸附氮气,低压时又释放氮气。分离器设两个,一个吸附用,另一个解吸再生,两个交替工作。

影响奥氧氧化法处想效果的主要因素除污染物的性质、浓度、臭氧投加量、溶液pH值、温度、反应时间外,气态药剂O3的投加方式亦很重要。O3的投加通常在混合反应器中进行。混合反应器(接触反应器)的作用有二:(1)促进气、水扩散混合;(2)使气、水充分接触,迅速反应。设计混合反应器时要考虑臭氧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度和与污染物的反应速度。当扩散速度较大,而反应速度为整个臭氧化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时,混合接触器的结构型式应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属于这一类的污染物有烷基苯磺酸钠、焦油、COD、BOD、污泥、氨氮等,反应器可采用微孔扩散板式鼓泡塔。当反应速度较大、扩散速度为整个臭氧化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时,结构型式应有利于臭氧的加速扩散。属于这一类的污染物有铁(Ⅱ)、锰(Ⅱ)、氰、酚、亲水性染料、细菌等,可采用喷射器做为反应器。

微孔扩散板式鼓泡塔见图9-4。臭氧化气从塔底的微孔扩散板(孔径约15~20μm)喷出,与硅水逆流接触;塔中可装填瓷环、塑料环等填料,以改善水气接触条件。这种设备的特点是可较长时

间保持一定的臭氧浓度,有利于臭氧与水中污染物充分反应。此外,该设备具有较大的液相容积,气量调节容易。

喷射器式混合反应器见图9-5。高压废水通过水射器而将臭氧化气吸入水中,这种设备的特点是混合充分,但接触时间较短。近来,又出现了一种静态混合器.静态混合器也叫管式混合器,是在一段管子内安装了许多节螺旋叶片,相邻两片螺旋叶片有着相反的方向,水流在旋转分割运动中与臭氧接触而产生许多微小的旋涡,使水气得到充分的混合。这种混合器的传质能力强,臭氧利用率可达87%(微孔扩散板式为73%),且耗能较少,设备费用低。

由于臭氧及其在水中分解的中间产物氢氧基有很强的氧化性,可分解一般氧化剂难于破坏的有机物,而且反应完全,速度快;剩余臭氧会迅速转化为氧,出水无嗅无味,不产生污泥;原料(空气)来源广,因此臭氧氧化法在水处理中是很有前途的。但在当前,由于制备臭氧的电能消耗较大,臭氧的投加与接触系统效率低,使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主要用于低浓度、难氧化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和消毒杀菌。例如,对印染废水的处理,采用生化法脱色效率较低(仅为40~50%),而采用臭氧氧化法(有时还与混凝、活性炭吸附结合),脱色率可达90~99%,一般O3投量为40~60mg /L,接触反应时间为10~30min。又如某炼油厂废水,经脱硫、浮选和曝气处理后,含酚0.1~0.3mg /L、油5~10mg/L、硫化物0.05mg/L,色度为8~12度,采用O3进行深度处理,O3投量为50mg/L,接触反应时间10min,处理后台酚0.01mg/L以下,含油0.3mg/L以下,含硫化物0.02mg/L以下,色度为2~4度。

三、氯氧化法

(一)氯系氧化剂

氯系氧化剂包括氯气、氯的含氧酸及其钠盐、钙盐以及二氧化氯。

氯(Cl2)易溶于水,并迅速水解,歧化为HCl和HClO。次氯酸及其盐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在酸性溶液中有更强的氧化性。此外,氯的氧化作用还可因光辐射(如紫外光)或放射性辐射而强化。

气态的二氧化氯常在现场制备,并溶于水(6~8mg/L)备用。用二氧化氯除臭和味后,没有残余臭和味;当水中合酚时,不产生氯酚,因此对除酚特别有用。但ClO2的还原(及歧化)产物ClO2-对人体有毒,C1O2处理有机废水时所产生的氯代有机物对人体也有长期的生理效应。因此,用C1O2处理水后,最好再经活性炭吸附处理。

(二)氯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氯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主要用于氰化物、硫化物、酚、醇、醛、油类的氧化去除,还用于消毒、脱色、除臭。

l.碱性氯化法处理含氰废水废水中的氰通常以游离的CN-、HCN及稳定性不同的各种金属络合物如[Zn(CN)4]2-、[Ni(CN)4]2-、[Fe(CN)6]3-等形式存在。利用CN-的还原性,可用氯系氧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将其破坏。

氰离子的氧化破坏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CN-被氧化为CNO-:

CN-+ClO-+H2O=CNCl+2OH-;

第二阶段,CNO-可在不同pH值下,进一步氧化降解或水解:

第一阶段反应生成的氯化氰有剧毒,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易挥发致毒;只有在碱性条件下,容易转变为毒性极微的氰酸根CNO-。

第二阶段的氧化降解反应,在低pH值下可加速进行,但产物为NH4-,且有重新逸出CNCl的危险,当pH>12时,反应终止。通常将pH值控制在7.5~9之间为宜。采用过量氧化剂,将第二阶段的反应进行到底,叫完全氧化法。如果只进行第一阶段反应,叫不完全氧化。

根据反应式,可以确定完全氧化1molCN-的理论耗药量为2.5molCl2或C1O-。但是,实际废水的成分往往十分复杂,由于各种还原性物质的存在(如H2S、Fe2+、Mn2+及某些有机物等),使实际投药量往往比理论投药量大2~3倍。准确的投药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通常要求出水中保持3~5mg/L的余氯,以保证CN-降到0.lmg/L以下。

处理设备包括废水均和池、混合反应池及投药设备等。反应池容积按10~30min的停留时间设计。为了避免金属氰化物[如Cu(CN)2、Fe(CN)2、Zn(CN)2等]沉淀析出,并促进吸附在金属氢氧化物(或其它不溶物)上的氰化物氧化,可采用压缩空气进行激烈搅拌。当用漂白粉作为氧化剂时,渣量较大,约为水量的2.8~5.0%,需设专门的沉淀池,沉淀时间采用l~l.5h。由于污泥中往往含有相当数量的溶解氰化物,处置时必须注意。

2.氯化法除酚

氯与酚的氧化降解反应可表示为:

生成的顺丁烯二酸还可进一步被氧化为CO2和H2O。同时,还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有强烈异臭及潜在危险的氯酚(主要是2.6-二氯酚)。为了消除氯酚的危害,一方面可投加过量氯(当含酚浓度为50mg/L时,投氯量增大1.25倍;浓度为1100mg/L时,增大1.5~2.0倍),或改用更强的氧化剂(如臭氧、二氧化氯)以防止氯酚生成;另一方面,出水可剧活性炭进行后处理,除去水中的氯酚(及其它氯代有机物)。

3.氯化法脱色

氯可以氧化破坏发色官能团,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引起的色度。如用R-CH=CH-R'表示发色的有机物,则其脱色反应可示意为:氛的脱色效果与pH有关。通常,发色有机物在碱性条件下易被坏,因此碱性脱色效果好;在pH值相同时,用次氯酸钠比氯更为有效。

四、高锰酸盐氯化法

最常用的高锰酸盐是KMnO4,它是强氧化剂,其氧化性随pH值降低而增强。但是,在碱性溶液中,反应速度往往更快。在废水处理中,高锰酸盐氧化法正研究应用于去除酚、H2S、CN-等;而在

给水处理中,可用于消灭藻类、除臭、除味、除铁(Ⅱ)、除锰(Ⅱ)等。高锰醒盐氧化法的优点是出水没有异味;氧化药剂(干态或湿态)易于投配和监测,并易于利用原有水处理设备 (如凝聚沉淀设备,过滤设备);反应所生成的水分二缄化锰将利于凝聚沉淀的进行(特别是对于低浊度废水的处理)。主要缺点是成本高和尚缺乏废水处朋的远行经验。将将此法与其它处理方法(如空气曝气、线绳化、活性炭吸附等)配合使用,可使处理效率提高,成本下降。

五、光辐射或放射性辐射强化氧化达程

紫外线、放射线(α、β、X射线等)等可强化废水的氧化过程,使氧化效率提高。射线辐照下氧化反应的产物及效率。取决于被处理物质的种类和辐照条件(射线种类、辐照强度等)。水中悬浮物能吸收射线的能量,使其氧化效率有明显的降低,故通常要预先除去。

射线强化处理过程,目前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兹举例如下:

(1)用紫外线强化氯的氧化过程在投氯的有机废水中,用紫外光进行照射,可使氯的氧化作用大大增强(一般认为是由于初生态氧原子的强氧化作用)。可用于去除能产生色、嗅、味的有机物。

(2)紫外线强化空气(O2)的氧化过程这一过程的原理是紫外线能使有机物产生易与氧结合的自由基,因而促使其氧化破坏。为了产生足够的自由基,可将废水在空气中雾化,形成气溶胶,然后用紫外线(250~270nm)照射,接触辊照的时间为9~12s。试验给果表明,在一定的光强下,挥发酚的氧化降解率为100%,表面活性物质的为67%,油类的为30~54%。

光氧化法具有反应迅速、处理效率高、投药少(因而泥渣少、水中盐分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对于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是有效的。为了使此法能应用到实际中去,必须研制功率更大更经济的紫外光源。

第三节化学还原法

在废水处理中,目前采用化学还原法进行处理的主要污染物有Cr(Ⅵ)、Hg(Ⅱ)、Cu(Ⅱ)等重金属。

一、还原法去除六价铬

废水中剧毒的六价铬(Cr2O72-或CrO42-)可用还原剂还原成毒性极微的三价铬。常用的还原剂有亚硫酸氢钠、二氧化琉、硫酸亚铁。

还原产物Cr3+可通过加碱至pH=7.5~9使之生成氢氧化铬沉淀,而从溶液中分离除去。还原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pH<4为宜)。还原剂的耗用量与pH值有关。例如,若用亚硫酸作还原剂,pH=3~4时,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得最完全,投药量也最省;pH=6时,反应不完全,投药量较大:pH=7时,反应难以进行。

采用药剂还原法去除六价铬时,还原剂和碱性药剂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全面考虑。采用亚硫酸氢钠,具有设备简单、沉渣量少且易于回收利用等优点,因而应用较广。亦有采用来源广、价格低的硫酸亚铁和石灰的,如厂区有二氧化硫及硫化氢废气时,也可采用尾气还原法;如厂区同时有含铬废水和含氰废水时,可互相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以废治废,其反应为:

近年来试验研究了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铬(Ⅵ)废水的方法。当pH值很低时,本质上仍是一种还原法:

三、还原法除汞(Ⅱ)

常用的还原剂为比汞活泼的金属(铁屑、锌粉、铝粉、钢屑等)、硼氢化钠、醛类、联胺等。废水中的有机汞通常先用氧化剂(如氯)将其破坏,使之转化为无机汞后,再用金属置换。

金属还原除汞(Ⅱ)时,将合汞废水通过金属屑滤床,或与金届粉混合反应,置换出金属汞。置换反应速度与接触面积、温度、pH值等因素有关。通常将金属破碎成2~4mm的碎屑,并用汽油或酸去掉表面的油污或锈蚀层。反应温度提高,能加速反应的进行;但温度太高,会有汞蒸气逸出,故反应一般在20~80℃范围内进行。采用铁屑过滤时,pH值在6~9较好,耗铁量最省;pH值低于

6时,则铁因溶解而耗量增大;pH值低于5时,有氢析出(),吸附于铁屑表面,减小了金属的有效表面积,并且氢离子和汞离子竞争也变得严重,阻碍除汞(Ⅱ)反应的进行。采用锌粒还原时,pH值最好在9~11之间。用铜屑还原时,pH值在l~10之间均可。

据某厂试验,用工业铁粉去除酸性废水中的汞(Ⅱ),在50~60℃,混合反应1~1.5h,经过滤分离,废水中所含汞量可去除90%以上。某水银电解法氯碱车间的含汞淡盐水,用钢屑填充的过滤床处理,温度在20~80℃,pH值在6~9,接触时间2min,汞去除率达90%钢屑过滤法常用于处理酸浓度较大的合汞废水。如某化工厂废水中酸浓度达30%,合汞量为600~700mg/L,采用铜屑过滤法除汞,接触时间不少于40min,含汞量可降至10mg/L以下。

硼氢化钠在碱性条件下(pH=9~11)可将汞离子还原成汞,其反应为:

还原剂一般配成NaBH4含量为12%的碱性溶液,与废水一起加入混合反应器进行反应。将产生的气体(氢气和汞蒸气)通入洗气器,用稀硝酸洗涤以除去汞蒸气,硝酸洗液返回原废水池再进行除汞处理。而脱气泥浆中的汞粒(粒径约10μm)可用水力旋流器分离,能回收80~90%的汞。残留于溢流水中的汞,用孔径为5μm的微孔过滤器截留去除,出水中残汞量低于0.01mg/L。回收的汞可用真空蒸馏法净化。据试验,每千克硼氢化钠可回收2kg金属汞。

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 (一)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常用指示剂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身指示剂 有些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颜色,而滴定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则滴定时就无需另加指示剂,本身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叫作自身指示剂。 MnO4-(紫红色)+ 5Fe2+ + 8H+ = Mn2+(肉色,近无色)+ 5Fe3+ + H2O KMnO4的浓度约为2×10-6 mol/L 时就可以看到溶液呈粉红色,KMnO4滴定无色或浅色的还原剂溶液,不须外加指示剂。KMnO4称为自身指示剂。 (2).显色指示剂 有些物质本身并没有氧化还原性,但它能与滴定剂或被测物质产生特殊的颜色,因而可指示滴定颜色。 I2 + SO2 + 2H2O = 2I- + SO42- + 4H+ 可溶性淀粉与碘溶液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化合物,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在室温下,用淀粉可检出10-5mol/L 的碘溶液。温度升高,灵敏度降低。 (3).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 这类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由氧化态变为还原态,或由还原态变为氧化态,根据颜色的突变来指示终点。 作用原理:设指示剂氧化还原电对为 式中In(O)和In(R)分别代表具有不同颜色的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电位值发生变化,指示剂的也按能斯特方程所示的关系发生变化:

变色范围 理论变色点 指示剂选择:使 落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例如 Cr 2O 72-(黄色) + 6 Fe 2+ + 14 H + = 2Cr 3+(绿色)+ 6Fe 3+ + 7H 2O 需外加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如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紫红→无色。 指示剂变色的电势范围为: 'In In 0.059 (V)E E n θ?≤± (考虑离子强度和副反应)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的条件电势尽量与反应的化学计量点电势一致。 (4)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 ① 二苯胺磺酸钠: H + 氧化剂 二苯胺磺酸钠 二苯胺磺酸 二苯联苯胺磺酸 (还原型) (无色) 氧化剂 二苯联苯胺磺酸紫(紫色)(氧化型) 反应的 n =2,变色电位范围:2059.085.0-~2 059.085.0+ 即 0.82 ~ 0.88 (V) 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空白值: 产生原因:a.指示剂用量;b.滴定剂加入速度、被滴定剂浓度及滴定时间等因素有关 消除办法:用含量与分析试样相近的标准试样或标准溶液在同样条件下标定K 2Cr 2O 7 。

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Fe3+/Fe2+电对的电极电位升高和()因素无关。 (A)溶液离子强度的改变使Fe3+活度系数增加(B)温度升高 (C)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D)Fe2+的浓度降低 2.二苯胺磺酸钠是K2Cr2O7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剂,它属于() (A)自身指示剂(B)氧化还原指示剂 (C)特殊指示剂(D)其他指示剂 3.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A)滴定开始前(B)滴定开始后 (C)滴定至近终点时(D)滴定至红棕色褪尽至无色时 4.在间接碘量法中,若滴定开始前加入淀粉指示剂,测定结果将() (A)偏低(B)偏高(C)无影响(D)无法确定 5.碘量法测Cu2+时,KI最主要的作用是() (A)氧化剂(B)还原剂(C)配位剂(D)沉淀剂 6.在Sn2+、Fe3+的混合溶液中,欲使Sn2+氧化为Sn4+而Fe2+不被氧化,应选择的氧化剂是( )(>) (A)KIO3(>) (B)H2O2(>) (C)HgCl2(>) (D)SO32-(>) 7.以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时,用0.02mol/L K2Cr2O7 滴定。设试样含铁以Fe2O3(其摩尔质量为150.7g/mol)计约为50%,则试样称取量应为( ) (A)0.1g左右(B)0.2g左右(C)1g左右(D)0.35g左右 8.()是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较为常用的基准物。 (A)升华碘(B)KIO3 (C)K2Cr2O7 (D)KBrO3 9.用草酸钠作基准物标定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时,开始反应速度慢,稍后,反应速度明显加快,这是()起催化作用。 (A)氢离子(B)MnO4-(C)Mn2+ (D)CO2 10. KMnO4滴定所需的介质是() (A)硫酸(B)盐酸(C)磷酸(D)硝酸 11.在间接碘法测定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边滴定边快速摇动 (B)加入过量KI,并在室温和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滴定 (C)在70-80℃恒温条件下滴定 (D)滴定一开始就加入淀粉指示剂. 12.间接碘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测定,若酸度大高,将会( ) (A)反应不定量(B)I2 易挥发 (C)终点不明显(D)I- 被氧化,Na2S2O3 被分解 13.KMnO4法测石灰中Ca含量,先沉淀为CaC2O4,再经过滤、洗涤后溶于H2SO4中,最后用KMnO4滴定H2C2O4,Ca的基本单元为()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填空题 1.下列现象各属什么反应(填 A , B , C , D ) (1)用KMnO 4滴定Fe 2+ 时 Cl - 的氧化反应速率被加速 。 (2) 用KMnO 4滴定C 2O 42- 时,红色的消失由慢到快 。 (3) Ag + 存在时,Mn 2+ 被 S 2O 82- 氧化为MnO -- _____ _______。 A 催化反应 B 自动催化反应 C 副反应 D 诱导反应 。 2. 若两对电子转移数均为1,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则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若两对电子转移数均为2,则该数值应为 。 3. 0.1978 g 基准As 2O 3 在酸性溶液中恰好与 40.00mLKMnO 4溶液反应完全,该KMnO 4溶液的浓度为 。[Mr (As 2O 3)=197.8] 4. 已知在 1 mol ·L - 1 HCl 介质中 E Θ'Fe 3+/ Fe 2 + = 0.68V ; E Θ'Sn 4+/Sn 2+ = 0.14V , 则下列滴定反应; 2 Fe 3+ + Sn 2+ == 2 Fe 2+ + Sn 4+ 平衡常 ;化学计量点电 位为 ;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c ( Fe 2+ ) / c ( Fe 3+ ) 为 。 5. 氧化还原滴定计量点附近的电位突跃的长短和氧化剂与还原剂两电对的 标准电极电势有关,它们相差愈 ,电位突跃愈 ;若两电对转移的电子数相等,计量点正好在突跃的 ;若转移的电子数不等,则计量点应偏向 。 6.常用的氧化还原方法有 、 和 。 7. 用KMnO 4法间接测定钙或直接滴定Fe 2+ 时,若滴定反应中用HCl 调节酸度,测定结果会 ;这主要是由于 ,反应为 。 8. 如果溶液中同时存在HgCl 2和Cl 2,加入还原剂SnCl 2时, 先被还原。(已知 V 14.024/=Θ+ + Sn Sn ?,V 62.02 2 2/=Θ+ Cl Hg Hg ?,V 36.1/2 =Θ - Cl Cl ?) 二、选择题 1. 已知在1 mol · L - 1 HCl 介质中, E Θ’Cr 2O 72-/Cr 3+ = 1.00 V; E Θ’Fe 3+/ Fe 2 + = 0.68V ; 以K 2Cr 2O 7滴定Fe 2+ 时,选择下列指示剂中的哪一种最合适?( ) A. 二苯胺(E Θ’In = 0.76V ); B.二甲基邻二氮菲- Fe 3+ (E Θ’ In = 0.97V); C. 次甲基蓝 (E Θ’In = 0.53V ); D.中性红(E Θ’ In = 0.24V )。 2. 对于2A + + 3B 4+ = 2A 4+ + 3B 2+ 这个滴定反应,等量点时的电极电位是( ) A.53ΘB ΘA ??+ B .623ΘB ΘA ??+ C.523ΘB ΘA ??- D .5 23Θ B ΘA ??+ 3. 在1mol/L 的HCl 中,V 1 4.024/=Θ++Sn Sn ?,V 70.023/=Θ ++Fe Fe ?,在此条件下,以Fe 3+ 滴定Sn 2+ ,计量点的电位为( )。 A.0.25V B.0.23V C.0.33V D.0.52V 4. 在1mol/L 的H 2SO 4溶液中,用0.1000 mol/LCe 4+滴定0.1000mol/L Fe 2+ 溶液,最恰当的氧化还原指示剂是( )。 A.次甲基蓝 B.邻苯氨基苯甲酸 C.邻二氮菲—亚铁 D .KSCN 5 在1 mol ·L - 1 H 2SO 4溶液中,E Θ'Ce 4+/Ce 3+ = 1.44V ; E Θ'Fe 3+/ Fe 2 + = 0.68V ;以Ce 4+ 滴 定Fe 2 + 时,最适宜的指示剂为() A. 二苯胺磺酸钠(E Θ'In = 0.84V ); B. 邻苯氨基本甲酸(E Θ' In = 089V );

氧化还原滴定法部分

氧化还原滴定法部分 一、填空题 1.根据标准溶液所用的氧化剂不同,氧化还原滴定法通常主要有 法、 法、和 法。 2.KMnO 4试剂中通常含有少量杂质,且蒸馏水中的微量还原性物质又会与KMnO 4作用,所以KMnO 4标准溶液不能 配制。 3.K 2Cr 2O 7易提纯,在通常情况下,试剂级K 2Cr 2O 7可以用作 ,所以可 配制标准溶液。 4.碘滴定法常用的标准溶液是 溶液。滴定碘法常用的标准溶液是 溶液。 5.氧化还原滴定所用的标准溶液,由于具有氧化性,所以一般在滴定时装在 滴定管中。 6.氧化还原指示剂是一类可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本身具有 性质的物质,它们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 的颜色。 7.有的物质本身并不具备氧化还原性,但它能与滴定剂或反应生成物形成特别的有色化合物,从而指示滴定终点,这种指示剂叫做 指示剂。 8.用KMnO 4溶液滴定至终点后,溶液中出现的粉红色不能持久,是由于空气中 的 气体和灰尘都能与MnO 4-缓慢作用,使溶液的粉红色消失。 9.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利用标准溶液本身的颜色变化指示终点的叫做 。 10.淀粉可用作指示剂是根据它能与 反应,生成 的物质。 11.用Na 2C 2O 4标定 KMnO 4溶液时,Na 2C 2O 4溶液要在75~85℃下滴定,温度低了则 ;温度高了则 。 12.用碘量法测定铜盐中铜的含量时,加入 的目的是使CuI 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减小沉淀对I 2的吸附。 13.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是 、 。 14.对于 的反应,其化学计量点时电势E sp 计算式是 。 15. I 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且易挥发,通常将其溶解在较浓的 溶液中,从而提高其溶解度,降低其挥发性。 16.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 n 2Ox 1 +n 1Red 2n 2Red 1+ n 1Ox 2

还原法分析和关键词解读

还原法分析和关键词解读 ──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孙绍振 【关键词语】 乐园无限的趣味宿儒阿长特别的敬意伟大的神力 中学语文教学最大量的时间花在作品分析上,但是,分析的有效性却令人悲观,原因在于,第一,流行的文学和语言学的观念,在根本上是落伍的,远远落在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研究成就之后;第二,方法,在根本上是错误的,实际上是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造成大量的庸人自扰。目前的任务的严峻性不仅仅是观念更新,而且在于把哲学的分析方法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方法。 大家都反复声言要对作品进行分析,但却往往满足于作品与对象之间的同一性。分析的对象是矛盾和差异,如果连矛盾都没有,没有揭示矛盾的具体办法,还谈什么分析呢?还原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揭示矛盾,然后才是如何进行分析。 从宏观理论上谈问题,肯定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本文仅以两篇鲁迅作品的“分析”来展示这种方法。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解读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在这篇课文中,有什么东西是有可讲性的,也就是值得分析分析的。许多时候,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我们都不知道要讲些什么。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没有难度的,大讲特讲,有时更无谓地制造难度,把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和学生的生命。为什么会对明明有可讲性的地方,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忽略了语言的人文性。没有把语言和人物、作者的精神生命结合在一起来解读。许多教师对于海德格尔的“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这个经典命题并不太陌生,但是,并不真正理解“存在”是什么意思。存在,在英语里,就是being,也就是人,人的生命。没有弄清楚这一点,难怪在教学实践中搞得稀里糊涂。我们读懂作品不能满足于字、词、句、段、篇的解释,因为阅读不光是为了文字,也是为了读懂作者和人物的生命,他们内在的精神和情感。这一切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在非常具体、非常灵活的语言中的。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最大的弱点,往往是读懂了文字,却没有读懂作者在特殊语境中的心灵,因而,从根本上来说,也就谈不上可分析性。 从哪里找出可分析的矛盾性? 应该是从语言出发,甚至也可以说是从语词出发,这没有争议,但有两种可能:一是,纯粹的工具性,讲字词句段篇。当然不能说这没有必要。但是光停留在这一点上,则可能画地为牢,得言忘意。 另一种可能是,从语言的工具性上深入一步,对语义进行分析。要注意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科学性的,语言的工具性,讲究用词的准确和规范,字典语义是共通的、稳定的。另外一种,是超越字典语义规范的,表面看来,甚至有可能是违反了语言规范的。因为它带着非常强烈的个人的、临时的感情色彩,这种语言的性能和语义不象字典语义那样是共通的,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个人化的。正是这种个人化的运用中,我们能够辨认出作者和人物的个性和深层的、潜在的情感。我们所说的语言的人文性,大体说来,就是人的精神的载体,不是一般的、抽象的人,而是个别的、特殊的人、以超越常规的语义,表现自己丰富的精神。 1、找到关键词语,抓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差异和矛盾,看特殊的心灵奇观:并不是在所有的语句中,都充满了这种超越常规的、瞬时的语言。如果所有的词语都是个人化的,都富有作者临时的、在特殊语境中赋予的意义,读者就很那理解了,作者和读者之间就很难沟通了,就像我们在一些前卫性很强的诗歌中看到的那样。在经典散文里,这种超越常规的情况,只是在一些局部的、关键的词语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正是在这种地

氧化还原滴定法答案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氧化还原平衡 1 对 Ox-Red 电对, 25℃ 时条件电位(E?) 等于 (D ) (A) E?+ 0059 . lg n a a Ox Red (B) E ?+ 0059 . lg n c c Ox Red (C) E?+ 0059 . lg n a a γ γ Ox Ox Red Red ? ? (D) E? + 0059 . lg n a a γ γ Ox Red Red Ox ? ? 2 为降低某电对的电极电位, 可加入能与( 氧化 )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若要增加电极电位, 可加入能与 ( 还原 )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3. MnO 4 -/Mn2+电对的条件电位与pH的关系是 ( B ) (A) E?= E? -0.047pH (B) E?= E? -0.094pH (C) E?= E? -0.12pH (D) E?= E? -0.47pH 4. Fe3+与 Sn2+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 K)为 ( B ) (E? (Fe3+/Fe2+)= 0.77 V, E? (Sn4+/Sn2+)= 0.15 V) (A) (0.77-0.15)/0.059 (B) 2×(0.77-0.15)/0.059 (C) 3×(0.77-0.15)/0.059 (D) 2×(0.15-0.77)/0.059 5. 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2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大于 ( B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6 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 1 和 2, 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 99.9%, 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 C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7. 欲以氧化剂O T 滴定还原剂Rx, O T +n1e=R T Ox=Rx-n2e,设n1=n2=1,要使化 学计量点时,反应的完全程度达到99.9%,两个半反应的标准电位的最小差值应为 ( B )

氧化还原滴定法知识点

氧化还原滴定法知识点 1.条件电位的数值:条件电位的数值除与电对的标准电位有关外,还与溶液中电解质的组 成和浓度以及能与电对发生副反应的物质的组成和浓度有关。 2.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即影响电对物质的活度系数和副反应系数的因素,主要有:盐效 应、酸效应、生成沉淀、生成络合物。 3.影响氧化还原速率的因素: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性质,反应物的浓度,溶液的温度,催化 剂的作用。 4.间接碘量法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滴定至近终点时。 5.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1)以KMnO4滴定H2C2O4:自身指示剂 (2)以I2滴定维生素C:淀粉 (3)以Ce4+滴定Fe2+:二苯胺磺酸钠 (4)以KBrO3滴定Na2S2O3 6.选择合适的滴定方法: (1)测定KBrO3含量:碘量法 (2)测定微量水分的氧化还原滴定法:碘量法 7.用EDTA测定含有Ca2+、Mg2+的溶液中的Ca2+:应先消除Mg2+的干扰,宜采用控制酸度法。 8.间接碘量法防止I2挥发的方法:加入过量的KI、在室温下进行滴定、使用碘量瓶。 9.配制标准溶液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KI:作用增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 10.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时要:用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加入少量无水Na2CO3作稳定剂、放 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滴定。 11.下列现象各属于什么反应 (1)用KMnO4滴定Fe2+时Cl-的氧化反应速率被加速——诱导反应 (2)用KMnO4滴定C2O42-时,红色消失由慢到快——自动催化反应 (3)Ag+存在时,Mn2+被S2O82-氧化成MnO4-——催化反应 12.间接碘量法的误差来源:I-的氧化和I2的挥发。 13.以KMnO4溶液滴定Fe2+的理论滴定曲线与实验滴定曲线有较大的差别,因为——MnO4-/Mn2+ 电对为不可逆电对;计量点电位E sp不在滴定突跃的终点,这是由于——两电对电子转移数不同。 14.配制I2标准溶液,必须加入KI,目的——I-与I2形成络合物易溶于水,防止I2挥发。 15.电对Fe(CN)63-/Fe(CN)64-的条件电位将随着介质离子强度增加而——增高,其氧化能力将 ——加强。电对Fe3+/Fe2+在含F-的介质中,其条件电位将随F-浓度增加而——降低,其氧化能力将——减小。 16.在卤素离子中,只有I-能将Fe3+还原Fe2+。 17.氧化还原指示剂 (1)自身指示剂: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的物质本身有颜色,如果反应后为无色或浅色物质,例如:KMnO4。 (2)淀粉指示剂:有的物质并不具有氧化还原性,但它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产生特殊的颜色。 (3)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这类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二苯胺磺酸钠还原态为无色,氧化态为紫红色。 18.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反应取决于电子转移数与电势差,与浓度无关。

解读孙绍振先生的“还原分析法”

解读孙绍振先生的“还原分析法”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必须站在一个高台上,既知道创作 的方法,也知道审美的方法,还知道解读的方法,这样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才能游 刃有余地引领着学生走进教材多彩世界。 关键词:孙绍振;还原分析;解读方法; 孙绍振教授的小说解读方法以及他对于小说方面的知识介绍都是小说阅读的 重要钥匙。要用好孙教授的“还原-分析法”,最关键的是要会提问题,而发现问题 的关键是寻找矛盾。因此,我们还是要总结孙教授如何寻找矛盾,提出问题。 一、基本技能 1.明确提问题的要求。 孙绍振教授在解读星新一的《保修》一文开头就强调,解读文章,就是要从 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来,找出深刻理解文本的途径。提出的问题不应该 是一般的表面的肤浅的,而是涉及文章特征的问题。 2.了解小说流派特征。 例如,孙教授在解读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时就分析这篇小说可以把它 归入现代派之列。“在现代派小说家看来,小说并不是人生的真实的反映,而是作家对于人生的一种想像和意义的探索。这种人生的探索不仅仅是在内涵方面,而 且是在形式方面。现实主义小说的现实性描写,并不是所有小说必须遵循的神圣 规范,相反,任何规范都是艺术形式发展的桎梏,对人生的探索必须打破传统的 观念,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也必须冲破经典的形式规范。”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再来解读余华的小说,就轻松多了。 3.了解小说创作的一般特点。 为了补充相关知识,我又读了孙教授的另一本书《文学性讲演录》,如“这是 小说的特点,人物之间可以没有情节,甚至可以没什么性格,但不能没有感情的 差距,否则就成散文了。”“在小说形象中,感情层次之间的差距是一种心理差距,并不是现实中人际关系的差距。相反,人际关系差距越小,感情的心理差距就越大,形象就比较生动。”“小说的基本规律就是人物的心理距离要拉开,才能产生 错位,才能暴露人的心理和秘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情节呢?不仅要有情 感的多层次性,而且要有统一性、因果性。”“要构成动人的情节,关键不在于寻 求因果性,而在于寻求什么样的因果。如果是纯粹理性的因果,那么,它与艺术 的关系不大。如果要成为艺术品,则必须寻求不同于理性因果的情感因果。”“小 说家在设计情节因果时,必须严格遵循情感因果规律,而不能只根据理性的科学 因果规律。”“小说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性格,好的情节不是一般的因果,而是性格 的因果。” 二、常用的方法 1.与现实作比较发现矛盾。 如解读《最后一片叶子》:“在现实生活中,得了肺炎的人的生命主要是由生 理和病理情况决定的,而在这篇小说里,却是由一种精神,一种对于生命的信念 来决定的。”由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这里,可以感到作者所要强调的是: 人如果丧失了对于生命的信念,就注定要死亡;反过来,只要坚持生命的信念, 就可以战胜死亡。” 又如解读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车子上的苹果抢光了,车子的轮胎都 卸走了,‘我’为了保卫苹果被打伤了,鼻子挂在脸上,司机站在远处朝我哈哈大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计算在H2SO4介质中,H+浓度分别为1 mol·L-1和mol·L-1的溶液中VO2+/VO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 V) 根据Hg22+/Hg和Hg2Cl2的溶度积计算Hg2Cl2/Hg。如果溶液中Cl-浓度为mol·L-1,Hg2Cl2/Hg电对的电位为多少

找出以下半反应的条件电极电位。已知=,pH=7,抗坏血酸p K a1=,p K a2=。

在1 溶液中用Fe3+溶液滴定Sn2+时,计算: (1) 此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2) 滴定的电位突跃范围。在此滴定中应选用什么指示剂用所选指示剂时滴定终点是否和化学计量点一致

计算pH = ,c NH 3= 的溶液中Zn2+/Zn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锌氨配离子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为:lg 1 =, lg 2 =, lg 3 =, lg 4 = ;NH4+的离解常数为K a =。 在酸性溶液中用高锰酸钾法测定Fe2+时,KMnO4溶液的浓度是mol·L-1,求用(1)Fe;(2) Fe2O3;(3)表示的滴定度。

称取软锰矿试样0.5000 g,在酸性溶液中将试样与0.6700 g纯Na2C2O4充分反应,最后以mol·L-1 KMnO4溶液滴定剩余的Na2C2O4,至终点时消耗mL。计算试样中MnO2的质量分数。 称取褐铁矿试样0.4000g,用HCl溶解后,将Fe3+还原为Fe2+,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若所用K2Cr2O7溶液的体积(以mL为单位)与试样中Fe2O3的质量分数相等。求K2Cr2O7溶液对铁的滴定度。

解读孙绍振先生的“还原分析法”

解读孙绍振先生的“还原分析法” 发表时间:2011-10-09T08:26:31.803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李彦芝 [导读] 孙绍振教授的小说解读方法以及他对于小说方面的知识介绍都是小说阅读的重要钥匙。 ◎李彦芝 (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西卜沙中心完小,青海泽库县 81150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270-02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必须站在一个高台上,既知道创作的方法,也知道审美的方法,还知道解读的方法,这样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地引领着学生走进教材多彩世界。 关键词:孙绍振;还原分析;解读方法; 孙绍振教授的小说解读方法以及他对于小说方面的知识介绍都是小说阅读的重要钥匙。要用好孙教授的“还原-分析法”,最关键的是要会提问题,而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矛盾。因此,我们还是要总结孙教授如何寻找矛盾,提出问题。 一、基本技能 1.明确提问题的要求。 孙绍振教授在解读星新一的《保修》一文开头就强调,解读文章,就是要从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来,找出深刻理解文本的途径。提出的问题不应该是一般的表面的肤浅的,而是涉及文章特征的问题。 2.了解小说流派特征。 例如,孙教授在解读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时就分析这篇小说可以把它归入现代派之列。“在现代派小说家看来,小说并不是人生的真实的反映,而是作家对于人生的一种想像和意义的探索。这种人生的探索不仅仅是在内涵方面,而且是在形式方面。现实主义小说的现实性描写,并不是所有小说必须遵循的神圣规范,相反,任何规范都是艺术形式发展的桎梏,对人生的探索必须打破传统的观念,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也必须冲破经典的形式规范。”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再来解读余华的小说,就轻松多了。 3.了解小说创作的一般特点。 为了补充相关知识,我又读了孙教授的另一本书《文学性讲演录》,如“这是小说的特点,人物之间可以没有情节,甚至可以没什么性格,但不能没有感情的差距,否则就成散文了。”“在小说形象中,感情层次之间的差距是一种心理差距,并不是现实中人际关系的差距。相反,人际关系差距越小,感情的心理差距就越大,形象就比较生动。”“小说的基本规律就是人物的心理距离要拉开,才能产生错位,才能暴露人的心理和秘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情节呢?不仅要有情感的多层次性,而且要有统一性、因果性。”“要构成动人的情节,关键不在于寻求因果性,而在于寻求什么样的因果。如果是纯粹理性的因果,那么,它与艺术的关系不大。如果要成为艺术品,则必须寻求不同于理性因果的情感因果。”“小说家在设计情节因果时,必须严格遵循情感因果规律,而不能只根据理性的科学因果规律。”“小说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性格,好的情节不是一般的因果,而是性格的因果。” 二、常用的方法 1.与现实作比较发现矛盾。 如解读《最后一片叶子》:“在现实生活中,得了肺炎的人的生命主要是由生理和病理情况决定的,而在这篇小说里,却是由一种精神,一种对于生命的信念来决定的。”由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这里,可以感到作者所要强调的是:人如果丧失了对于生命的信念,就注定要死亡;反过来,只要坚持生命的信念,就可以战胜死亡。” 又如解读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车子上的苹果抢光了,车子的轮胎都卸走了,‘我’为了保卫苹果被打伤了,鼻子挂在脸上,司机站在远处朝我哈哈大笑。从现实主义的情节因果逻辑来说,缺乏合理性。然而余华不是现实主义的作家,他有意向传统情节的因果性挑战,开玩笑,在小说结尾,他并没有承担给读者揭示谜底的责任,相反,他好像无缘无故地让这个司机跳到了拖拉机上,把自己的背包抢走。在车子里还朝‘我’哈哈大笑。这是现实的悲剧,然而在艺术上却是喜剧。”孙教授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发现矛盾提出问题:“喜剧的超现实的荒诞,是一种扭曲的逻辑。然而这样的歪曲逻辑,启发读者想起许多深刻的悖谬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哲学命题:为什么本来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被抢了你却感觉不到痛?为什么自己的一大车子东西被抢了而无动于衷,却把别人的一个小背包抢走呢?” 2.进行情节假设深挖文本。 例如解读《黑珍珠》时,讲到那个孩子面临第一重挑战是大海的凶险。孙教授作了这样的假设:“如果这种凶险仅仅是限于海上风浪,这就可能太一般化了,太没有特点,太老套了,也太没有深度了。”提出这样的假设,我们就可以比较一下作者对这个情节是如何处理的。 又如解读《最后一片叶子》分析到这篇小说因强调信念决定生命,使得这篇小说充满诗意,但是却不能用写诗的办法来写小说,因为信念是抽象的,如果让病人直接讲出来,读者很难感受得到。接着孙教授解读道:“为此作者在构造情节时,又设计了相当独特的关节,把生命的信念集中到一个可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去。”紧接着他就进行了情节的假设了:“如果仅仅是可感,比如留恋、舍不得情人送的礼物之类,也并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样就可能比较俗气了,落入俗套。”有了这样的假设,那么作家的情节设计---叶子,就显得特别的富有意味,特别值得研究。 3.与故事原型作比较发现矛盾。 例如解读鲁迅的《铸剑》,孙教授将古书《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和《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中的故事原型作了叙述,并将其与小说进行比较,发现:“小说的第一个部分就是原来故事里所没有的,为什么要加上这样一个帽子呢?” 4.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发现问题。 如解读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如果用传统现实主义的‘细节的真实性’原则去追究,恐怕是要作出否定的判决的。然而文学欣赏不能用同一个尺度,特别是不能光从读者熟悉的尺度去评判作家的创造。一旦在你面前的出现了与你原有尺度不合,或者与你的心理预期有冲突的作品时,与其匆匆忙忙地判决,不如先审视一下:作家为什么不走那条驾轻就熟的老路?”孙教授解读作品时,总是能这样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掌握充分的文学鉴赏知识,是没法提出这样的问题的。

(完整版)氧化还原滴定法试题(判断题)

氧化还原滴定法试题(判断题) 1. 定量分析过程大致分为:取样;试样的储存、分解与制备;消除干扰;分析测 定;计算分析结果等五个步骤。(√ ) 2.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 3. 高锰酸钾滴定草酸时,高锰酸钾的颜色消失由快到慢。(×) 4. 氧化还原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反应中两电对的电极电势值的差。(√) 5. K2Cr2O7可在HCl介质中测定铁矿中Fe的含量(√)。 6. 氧化还原滴定中,溶液pH值越大越好(×) 7. 氧化还原指示剂必须是氧化剂或还原剂(×)。 8. 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Fe3+/Fe 2+电对的条件电势将升高(×)。 9. 氧化还原滴定法适用于具有氧化还原物质的滴定分析(√)。 10. 利用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1. 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时的电位是由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标准电极电位的决定的(×)。 12. 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等于1mol.L-1 时的电极电位,称为标准电位。它是一个常数,不随温度而变化。(√) 13. 在歧化反应中,有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有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14.由于EΘAg+/Ag > E ΘC u2+/Cu,故Ag的氧化性比Cu强。(×) 15. 电极的EΘ值越大,表明其氧化态越容易得到电子,是越强的氧化剂。(√) 16. 标准氢电极的电势为零,是实际测定的结果。(×) 17. 氧化数在数值上就是元素的化合价(×)。 18. 氧化数发生改变的物质不是还原剂就是氧化剂(×)。 19. 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组成一个原电池(√)。 20. 两根银丝分别插入盛有0.1 mol ·L-1和 1 mol ·L-1 AgNO3溶液的烧杯中,且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_300805321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1.条件电位和标准电位有什么不同?影响电位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2.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应用于氧化还原中?为什么?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 5.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具备什么条件? 6.化学计量点在滴定曲线上的位置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子转移数有什么关系? 7.试比较酸碱滴定、络合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曲线,说明它们共性和特性。 8.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分为几类?各自如何指示滴定终点? 9.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选择与酸碱指示剂有何异同? 10.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氧化或预还原的处理?预处理时对所用的预氧化剂或还原剂有哪些要求? 11.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为什么碘量法不适宜在高酸度或高碱度介质中进行? 12.比较用KMnO4’K2Cr2O7和Ce(SO4)2作滴定剂的优缺点。 13.设计一个分别测定混合溶液中AsO33-和AsO43-的分析方案(原理、简单步骤和计算公式)。 14.在Cl-、Br-和I-三种离子的混合物溶液中,欲将I-氧化为I2,而又不使Br-和Cl-氧化在常用的氧化剂Fe2(SO4)3和KMnO4中应选择哪一种? 15.计算在1mol/LHCl溶液中,当[Cl-]=1.0mol/L时,Ag+/Ag电对的条件电位。 16.计算在 1.5mol/LHCl介质中,当c Cr(VI)=0.10mol/L,c Cr(III)=0.020mol/L时Cr2O72-/Cr3+电对的电极电位。 17.计算pH=10.0,[NH4+]+[NH3]=0.20mol/L时Zn2+/Zn电对条件电位。若 C Zn(II)=0.020mol/L,体系的电位是多少? 18.分别计算[H+]=2.0mol/L和pH=2.00时MnO4-/Mn2+电对的条件电位。 19.用碘量法测定铬铁矿中铬的含量时,试液中共存的Fe3+有干扰。此时若溶液的pH=2.0,Fe(III)的浓度为0.10mol/L, Fe(Ⅱ)的浓度为1.0×10-5mol/L,加入EDTA 并使其过量的浓度为0.10mol/L。问此条件下,Fe3+的干扰能否被消除?

第14讲 运用分析法和还原法解决难以掌握的特殊句式

第14讲运用分析法和还原法解决难以掌握的特殊句式 备考指导特殊句式是历年高考中考查的一个考点,通常是以单项填空、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的形式进行考查。书面表达中的高分句式通常是某些特殊句式,例如强调句、倒装句、省略句等。解决特殊句式类题目通常使用的方法有:看是否是考查固定句型中固定用法,是否可以运用分析句式结构与句子成分来判断,是否可以运用句子的语境和语义来判断,是否可以通过运用还原法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需要特别关注的高考热点 1.倒装结构中的4个重要句型 (1)感叹句 What an interesting book it is! How interesting a book it is! 多有趣的一本书啊! How time flies! 光阴似箭! (2)The more...,the more... The harder you study,the better you will learn. 你学习越刻苦,你学得就越好。 在这个句型中,第一个句子相当于条件句,第二个句子是主句,所以可以改为:If you study harder,you will learn better. (3)however,whatever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However difficult the problem may be,you must work it out this evening. 不管这个问题有多么难,今晚你必须做出来。 Whatever reasons you have,you should carry out your promise. 无论你有什么理由,你都应该遵守你的诺言。 (4)as和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Strange as/though it seems,it is true. 尽管看上去很奇怪,但是是真的。 Search as/though they would here and there,they could find nothing in the room.

分析化学作业2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20 姓名谈中山 课程代码20036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评阅教师刘霞 第 2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样量范围的要求是( B ) A.—1g B.~ C. ~ D ~ 2.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 A. 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好; B. 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D. 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3. 下面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D ) A. 做对照实验 B. 校正仪器 C. 做空白实验 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4. 用下列何种方法可减免分析测定中的系统误差( A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增加测定次数 C. 认真细心操作 D. 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5.滴定终点是指( A ) A. 滴定液和待测物质质量完全相等的那一点 B.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那一点 C. 滴定液与待测组份按化学反比式反应完全时的那一点 D.待测液与滴定液体积相等的那一点 6.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 ) A.盐酸 B. 碳酸钠 C.重铬酸钾 D.邻苯二甲酸氢钾

7.NaOH滴定HCl属于何种滴定方法( A ) A.返滴定法 B.置换滴定法 C.直接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8. 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为( B )。 A. K a×K b=1 B. K a×K b=K w C. K a/K b=K w D. K b/K a=K w 9. HPO42-的共轭碱是( A ) B. H3PO4 C.PO43- D. OH- 10、强酸滴定弱碱,以下指示剂中不适用的是( B ) A.甲基橙 B. 甲基红 C. 酚酞 D.溴酚蓝 (pT = 11.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试样中若含有NaOH和Na2CO3,则消耗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 A ) A. V1=V2 B. V1V2 D. V2=0 12. 不是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基准物是( B )。 A. Zn B K2Cr2O7 C CaCO3 D ZnO 13. 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2+干扰的方法是( D ) A. 配位掩蔽法 B. 氧化还原掩蔽法 C. 沉淀分离法 D. 沉淀掩蔽法 14.在滴定分析中所用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其原因是 ( C ) A. 过量半滴造成误差大 B. 造成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差值大,终点误差大 C. 造成试样与标液的浪费 D. A 、 C 兼有之 15. 下列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 A.滴定管未校准 B. 试样吸水 C. 砝码被腐蚀 D. 测量时温度变化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用“√”或“×”,表示对 或错的判断)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及解答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及解答` 一、名词解释 1..氧化还原滴定: 2..电极电位: 3..标准电位: 4. 条件电极电位: 5..诱导反应: 6.自身指示剂: 7..显色指示剂: 8..高锰酸钾法: 9.。重铬酸钾法: 10.碘量法: 二、填空题 1.(1)用KMnO4滴定Fe2+时Cl-的氧化还原速率被加速_________。 (2) MnO4-滴定C2O42-时,红色的消失由慢到快_________。 (3)Ag+存在时,Mn2+被S2O82-氧化为MnO4-_________。 A.催化反应 B.自动催化反应 C.副反应 D.诱导反应 2、向20.00mL0.1000mol/L的Ce4+溶液分别加入15.00mL及25.00mL0.1000mol/L的Fe2+溶 液,平衡时,体系的电位分别为_________及_________。(; ) 3、配制I2标准溶液时,必须加入KI,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As2O3 为基准物质标定I2溶液的浓度时,溶液应控制在pH为_________左右。 4、称取K2Cr2O7基准物质时,有少K2Cr2O7量撒在天平盘上而未发现,则配得的标准溶液真实浓度将偏________;用此溶液测定试样中Fe的含量时,将引起_________误差(填正或负),用它标定Na2S2O3溶液,则所得浓度将会偏________;以此Na2S2O3溶液测定试样中Cu含量时,将引起_______误差(正或负)。 5、已知在1mol/LHCl介质中,则下列滴定反应: 2Fe3+Sn2+=2Fe2++Sn4+平衡常数为_________;化学计量点电位为_________;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c(Fe2+)/c(Fe3+)为________。 6、已知在1mol/LHCl介质中;,则以Fe3+滴定Sn2+至99.9%时的平衡电位为_________;化学计量点电位为_________;滴定至100.1%时的平衡电位为_________;计量点前后电位改变不对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分析化学第6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答案.doc

第 六 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思考题 2. 条件电位与标准电极电位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引入条件电位的概念?它在氧化还原 滴定分析中有什么意义?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标准电极电位 :在离子浓度为 1mol/L ,气体压强为 101.3kPa ,温度为 25℃时,把 2H +/H 2 的电位人为地定为零,通过测定 H +/H 2 与其他电对之间的电位差,就可以相对 确定每一种电对的电极电位.这样测得的电极电位叫做标准电极电位,用 来表 示。 条件电位 :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将其与标准电极电位合并得到的常数,是特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均为 1mol/L (或比值 C Ox /C Red =1 )时的实际电位值。两者区别 :条件电位和标准电极电位不同。对于一定的电极电对,温度一定标准电极电位为一固定值,即标准电极电位是一个热力学常数;条件电位不是一个热力学常数,它的数值与溶液中电解质的组成和浓度,特别是能与电对发生负反应物质的组成和浓度有关。只有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条件电位才有固定的值。 条件电位概念的引入 :在实际工作中,溶液的离子强度对电对电位会有影响,且溶液组分改变时,电对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存在形式也随之改变,从而引起电位的变化,如果忽略这些影响因素而采用标准电位代入能斯特公式计算出的电对电位,即使是可逆的氧化还原电对,其计算结果和实际结果仍会相差较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考虑离子强度和副反应。当考虑离子强度和副反应的影响时的能斯特公式为: Ox / Re d Ox / Re d 0.059 lg f Ox Re d 0.059 lg c Ox n f Re d Ox n c Re d 即条件电位 ? 为: ' 0.059 f Ox Re d Ox / Re d Ox / Re d n lg f Re d Ox ' 0.059 lg Re d 若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 为: Ox / Re d Ox / Re d n Ox 1

相关主题